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六上教案 (北师大版) 2012-2013年第一学期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本年级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六年级有两个班,学生人数在60人左右。从总体上看,大多数孩子都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上课能专心听讲,认真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发言,提出不同的看法,绝大多数孩子能按时完成作业。但有个别学生书写能力差,写字很不规范。对一些词语和句子理解困难,本学期要着重抓好这两方面工作。二、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是我区在实行新课改以来使用的新课程教材。本册教材在编排上与旧教材有一定区别:第一、新教材打破了传统的编排方式,生字词的学习、课后习题、注释等都给学生很大的自主性,教材没有特别要求,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学习。第二、每一单元都有各自的主题词,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本单元课文的整体把握。第三、选编的课文中,出现了许多的新面孔,新课文更加突出了其趣味性和教育意义。第四、新教材更加突出的是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更有自主性。第五、每一单元都安排了“综合活动”,注重对孩子心理健康、综合能力的培养。即提高了孩子学习的兴趣,又有助于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整体理解。三、教学重点:1、在阅读的同时,既教给学生的语文基本技能,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 、在阅读中,通过自己提问,自己解决,通过讨论完善问题,提高阅读能力,读懂课文内容,懂得课文内涵。3、大量阅读,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4、在口语交际活动中,力求学生做重点发言人,做讨论的主持人,分辨讨论中的不同意见,与不同意见交流,正确对待反对意见。5、写有根有据(真实)的作文,写有情有意(有中心);有血有肉(内容具体);有声有色(生动);有条有理(结构清楚)。四、教学难点:1、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完善。2、提升独立阅读技能,扩大阅读量,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3、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4、写真实、有新鲜感的习作。三、课时安排:单元内容课时综合活动机动第一单元高尚一夜的工作穷人白桦林的低语杨震暮夜却金尊敬普通人2课时2课时2课时1课时1课时2课时3课时第二单元美与丑丑石寓言二则做一个最好的你有些人丑公主2课时3课时2课时1课时1课时2课时3课时第三单元母亲河长江之歌三峡之秋古诗二首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故乡的河2课时2课时2课时1课时1课时2课时3课时第四单元体育体育颂把掌声分给她一半学奕足球史话手拉手2课时2课时2课时1课时1课时2课时3课时第五单元往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花脸荷塘旧事报纸的故事第一支笔2课时2课时2课时1课时1课时2课时3课时第六单元战争古诗二首 小英雄雨来夜莺之歌狼牙山五壮士螳螂捕蝉2课时2课时2课时1课时1课时2课时3课时第七单元地球家庭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黑孩子罗伯特别挤啦瑞恩的井阳光皮肤2课时2课时2课时1课时1课时2课时3课时第八单元岁寒三友墨梅图题诗墨竹图题诗苍松怪石图题诗黄山松竹颂梅香正浓2课时2课时2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2课时3课时别挤啦 教学目标 1、.体味诗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及作者的思想感悟.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2、体味诗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及作者的思想感悟.学会用宽容善良的心去对待别人.教学重点:体味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及作者的思想感悟。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整体感悟,导入诗歌1)、教师书写“挤”字,请学生急速读三遍。师问:这让你有怎样的感受?(学生举手交流。)2)、师引导:你真想呼吁?生:别挤啦! 教师板书完题目:请大家呼吁两遍!3)、(过渡)今天,我们、狄更斯就将在别挤啦这首诗中对话、交流、感悟、表达。1.了解作者及背景: 狄更斯(1812-1870)英国现实主义作家,是继莎士比亚之后对实界文学产生巨大影响的小说家.代表有匹克威克外传双城记等.狄更斯所生活的年代,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繁荣的同时,现实的阶级矛盾也逐渐加深统治阶级疯狂追求利润,想发横财,工人们失业无家可归.狄更斯从人道主义出发,呼吁统治者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不能剥夺劳动人民的权力,劝戒统治者要讲道德,有良知.学习本文要结合作者所生活的时代背景,明确写作用意.2.解题:本文以”别挤了”为题,语言亲切自然,生动明了,直切主题.3.检查预习: 1)正音 严峻 (jn) 问心无愧(ku)2)形似字 敞宽敞 愧惭愧 蔽敝帚自珍 槐槐树 魁魁梧 峻险峻 俊英俊 3)解词容纳:在固定的空间或范围内接受。追求:用积极的行动来争取达到某种目的。压抑:对感情、力量等加以限制使不能充分流露或发挥。严峻:严厉、严肃。问心无愧:扪心自问,毫无愧色。比喻没有做对不起别人的事。【分层策略:中下:读音准确,解词基本掌握方法;中上:高段教学仍要有词语教学的体现,特别是理解关键词语“严峻、问心无愧”,为感悟课文内容做铺垫。】二、初读诗歌,把握内容1、范读课文2、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老师点拨:从字音、节奏、声调方面) 让学生自由读一读指名逐句读指名逐节读齐读3、熟读成诵。4、本文分两小节,每一小节的意思是什么?【小组交流理解词语并做全班汇报】明确:一节:告诉人们在追求自己的自由时不要侵犯别人的权利,要容纳别人,不要使别人的感情受到压抑。诗歌开始就告诉大家不要挤,进行一种心灵上的呼唤,语言亲切自然。“容纳”为全文定下基调,具有广义的含义,即思想上,行动上和心灵上的“挤“。二节:讲要善待别人,要遵守道德行为规范,不要用不宽容,不善良,不真诚的心对待别人结尾再次呼吁“不要挤,千万不要挤”照应开头和文题,引人深思,给人启迪。深化理解,感悟诗意。1、导思: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我们挤伤了别人的脚,也挤走了自己的文明;长长的队伍中,我们挤出了自己的位置,也挤走了别人的尊重狄更斯先生高喊“不要挤”,究竟是不要挤走什么? 2、自由朗读第二节诗歌。3、学生交流:a) 做个有良知的人,不要挤掉道德,留住:真诚、宽容、善良、和平、平等b) 做个勇敢且有毅力的人,不要让丑恶挤进心灵,抵制:虚伪、贪婪、凶残、卑琐4、分角色朗读这节诗歌:A角色:不要把善良从心灵深处挤走,给道德以应有的地位,给每一件好事以恰当的鼓励;B角色: 更得严防丑恶偷偷潜入你心底让每一天成为一项严峻的记录,面对着它,我应当问心无愧:给别人生的权利,活的余地。C角色(A+B):不要挤,千万不要挤!(先分A、B、C三部分内容读,再分角色串读整节诗歌,意在帮助学生通过朗读更明了这节诗歌的内涵。)三、归纳:本文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生归纳,老师点拨)明确:本文以形象的语言启发我们不要为了获取自己的私利而不择手段,伤害他人,要用宽容,善良,真诚的心去和别人平等和谐的相处。2总结全文谈收获和感悟。3再次带着感情朗读并背诵全文。4作业:生活中,你一定对身边的某些事物或景物有过很深的感触,能写一首小诗表达你的感受吗? 板书设计: 不要挤别挤了 第一节不要侵犯别人的权利 不要让别人受到压抑和谐第二节 善待别人和睦共处遵守道德 荷塘旧事 荷塘旧事是一篇回忆性的写景叙事散文。文章中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渲染了荷塘的美丽景色。其中,还叙述了发生在荷塘里让作者深深铭记在心的一件往事。通过美景旧事,抒发了作者赞美自然,赞美人类纯朴的爱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设计上,我认为首先应该让学生感知全文,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突出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把握住“自然之美”和“人性之美”的和谐统一,然后在这条主线上让学生进行合理恰当的拓展和迁移,使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深深思索,使之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教育。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想把本篇文章分为两课时,四个环节进行授课。第一课时为“初读感知品读赏析”两个环节。在第一课时中完成词语积累,掌握文章主要内容和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问题。第二课时为“研读探讨拓展迁移”两个环节。在这一课时里要对文章中的难点问题进行讨论分析,突破教学难点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拓展迁移升华文章的主题。教法上,教师进行组织引导并注意点拨。学法上,倡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质疑并能深入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教学目标 1、字词积累。 2、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3、体会作者赞美自然、赞美人类淳朴的爱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感悟能力。 5、感知自然美和人性美的和谐统一。培养学生纯朴善良的高尚品质。重点 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难点 对小伙伴们性格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引导点拨学习方式预习交流研讨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以“童年往事”为话题导入新课。二、检查预习状况,解决字词障碍。(一)生字注音点缀(zhu) 颤动(chn) 清澈(ch)恬静(tin)骇(ha)炫耀(xun)攫住(ju) 呕(u) 憨直(hn)(二)生词解释浮光跃金:只月光照耀下的水面闪着金光。这里比喻月光照耀下的水面。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攫住:抓住。 憨直:憨实直爽。三、初读感知1、指名学生朗读文章,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四、品读赏析仔细阅读课文1-5自然段,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请你找出文中描写荷塘景色的句子。明确:(1)“来到塘边繁星闪烁。”(2)“整个月牙泡泛着金光恰似蓝天上一弯晶莹的新月。”(3)“白天在微风中荡着绿浪”(4)“又点缀着许多像披着青纱跳舞的少女。”引发学生阅读和探究的兴趣。积累词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使学生快速进入文章,体会角色。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情况。让学生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及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2、这些句子都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明确:比喻的修辞手法。作用是描写荷塘景色的美好。“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为下文作者赞美大自然和谐的美和表现农村少年天真、善良、淳朴美好的心灵作铺垫。注:以上两个问题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教师注意引导。五、学生对本课进行小结。六、作业:1、掌握本课所学生字词。2、景物描写训练。 要求:(1)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2)200字左右。黑孩子罗伯特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作者写出了主人公罗伯特为了实现与白人孩子丽莎友好相处的梦想而忍痛放弃梦寐以求的战斗机的那份坚强与宽容。文章没有直接赞美黑孩子罗伯特的话语,然而罗伯特美好心灵却荡涤着读者的灵魂。作者在叙述故事时,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刻意拔高,而是根植于现实的土壤,真实地刻画了人物美好心灵。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冲鼻、霉臭、寒战、橱窗、撵”等词语,理解“奚落、惊恐、小心翼翼”等词语在课文中的含义。2、了解罗伯特在备受歧视的环境下积极、豁达的人生态度,感悟他善良、宽容的美好品质。树立种族平等的意识,呼唤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爱。3、体会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教学过程:一、 展示图片,揭示课题。1、让学生欣赏一组图片:图片展示世界各国不同肤色孩子。这些孩子从外貌特征上看最大的不同的是什么?(肤色不同)。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其中一位黑孩子-罗伯特。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激发兴趣二 、 初识文本,整体感知。1、预习交流:课文你一定认真预习了,把你预习时发现读不准的,读不好的字词说出来,提醒大家注意。(学生交流)设计意图:既给每一位学生充分发表个性化阅读体会的机会,又能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2、出示课件,检查字词,谁能读准这几个词?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文章围绕罗伯特主要写了什么事情?指名回答,相机板书:备受歧视,主动捐款,获得拥抱。4、文章主要刻画了几个人物?他们最大的不同是什么?过渡:那么这两个肤色不同的孩子罗伯特和丽莎是怎样相处的呢?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并简单做批注。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个性化阅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文本进行对话三 、 走进文本,细读品悟。(一)理解“备受歧视”感知罗伯特的敏感、压抑。1、重点指导读丽莎奚落他的句子。指名回答,想一想丽莎说这句话时会是什么表情?你能学一学吗?引导学生读出嘲笑、鄙视语气。丽莎的这种语言、语气、就教“奚落”设计意图:通过朗读了解白人孩子从小对黑人孩子的歧视是来在大人的影响,并理解“奚落”的词意2、丽莎为什么要这样对待罗伯特?是他学习不好吗?是他不真诚吗?在美国白人为什么这样对待黑人?为什么黑人就要遭受不平等的待遇?请学生根据课前查找的资料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白人为什么这样对待黑人。(交流资料)设计意图:结合美国种族歧视的社会背景来谈,可以让学生体会到黑人在美国备受歧视的原因,能更深入的理解罗伯特当时受奚落的处境。3、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能看出他备受歧视?找出相关句子读读。谈谈你的感受。设计意图:本文为读者展示了罗伯特生活在种族歧视阴影下的画面,学生通过这些画面,全面了解了罗伯特的经历、心理感受,从而从心灵深处受到了震撼。(小组合作,得出结论)4、假如你是罗伯特在这样的环境中你心里会是什么感受?会想些什么?设计意图:让学生大胆想象,感受罗伯特内心世界,感知生活在种族歧视阴影下孩子的敏感、脆弱、压抑和痛苦。(二)感受“主动捐款”体会罗伯特善良和宽容的美好品质。1、请同学们仔细品读“主动捐款”这一部分,画出你最感动的地方,想一想你为什么感动。(1)课件出示捐款前的心理描写。这段话是罗伯特听说丽莎生病后的?你体会到了什么?现在你就是丽莎的朋友,你想对丽莎说点什么?把你的感受放进去,读。可是丽莎承认过他这个朋友吗?丽莎是怎么对他说的?课件出示:丽莎的话她凭什么这样说呀,这样的评价公平吗?(不公平)而此时的罗伯特却在心里对丽莎说的呃,天哪!(引读:丽莎,-) 抓住捐款前的心理描写,通过对比阅读,体会罗伯特善良、宽容的美好品质。(2)课件出示捐款前的动作描写。指名读,看到罗伯特的行动,你又有什么样的体会?师:小罗伯特到底掏出的是什么?(一颗善良的心、自己的梦想)我们看到的是罗伯特的善良和宽容。(板书:善良、宽容)设计意图:抓住捐款时的动作描写,走进罗伯特的内心世界。过渡:泪水也留不住丽莎的生命,一朵玫瑰花就这样凋谢了,罗伯特来到葬礼上,因为他想(见丽莎最后一面),在葬礼上,他又一次落泪。请默读文章倒数第2自然段,想想罗伯特为什么落泪?(三)体会拥抱的内涵感悟 罗伯特美好的心灵。师:这个拥抱代表着什么?想想罗伯特还为什么而哭了?2、拥抱着罗伯特,丽莎父亲的心情一定很复杂,他可能会想些什么?让学生大胆想象,合理思考。感受到是罗伯特美好的心灵让丽莎的父亲对黑人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小结:一朵玫瑰花凋谢了,但一片玫瑰花盛开了,盛开在白人、黑人的心田,这一片玫瑰花是什么?-平等、关爱。(板书)3、课件出示马丁的梦:这仅仅是马丁.路德.金的梦吗?这还是谁的梦?(黑人、全人类)大声读出我们的梦吧!来你最想把这句话送到哪里去?读把它送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告诉他们(读)。四、 课外延伸、深化认识。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像罗伯特这样处于的弱势的群体,有身体上的、智力上的、家庭上的等等,学了这篇文章你想说点什么?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实际谈感受,情感得到升华。作业:把你的感受写下来,我们下节课交流。板书设计: 备受歧视 敏感、压抑黑孩子罗伯特 主动捐款 善良、宽容 平等、关爱获得拥抱 心灵 美好 花脸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如何通过任务的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2、能力目标要展现人物个性特征,需用准确生动的描写方法。3、情感目标感受童真童趣的美好。4、德育目标珍惜亲人之爱。教学重点通过人物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结构的巧妙之处(设置悬念、安排线索、巧做铺垫)学习方式研讨式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整理字词、归纳结构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一)字:积攒zn 俨然yn 凛然ln 咄咄du 龇z 戳chu 镶嵌xing 依y 偃yn 哧溜ch li 水渍z 霎时sh 掖y(二)多音字s i 塞到y 轧制l n 抡起塞s 堵塞轧z h 轧钢抡s i 边塞g 轧帐l n 抡动(三)释词积攒:一点一点地积存。 俨然:形容很像。凛然:严厉、严肃。 横刀立马:形容非常英武。 艳羡:羡慕。 咄咄逼人:形容说话伤害人,令人难受。 张牙舞爪:形容野兽的凶相,多用比喻人的凶恶样子。霎时:形容短时间。克制:克服。二、学生读课文(教师指导正音)三、初步感知(一)课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回忆性的文章大体结构一般是“总-分-总”,据此文章分为三部分。1、(1)童年过年的魅力,引起下文(设置悬念)2、(317)写我买花脸,演花脸及因演花脸惹祸和遭惩罚(设置铺垫)3、(18)总结对于孩子来说过年的魅力更深一层的缘故,照应开头。(一线贯穿)(二)、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概括总结)作者叙述了自己在一年过年时候得到花脸并因此闯祸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三)、总结全文收获四、作业:1、整理笔记2、作训练题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研读探讨、总结收获教学过程:一、课文围绕“花脸”共写了几件事?(学生总结归纳:给学困生机会)(一)绘花脸(2)为下文作铺垫(最喜欢)1、写花脸抓住了特征描写(形、色、眉、眼、头、胡须、对比)2、语言描写:“我”:喜欢、渴望又胆怯的心理(二)买花脸(3-4)(体现童真童趣)小伙计:可看出小伙计的精明强干(维妙维肖,符合人物身份)舅舅:慈爱,理解一颗童心神气的表演(三)演花脸(5-17)表演惹祸惹祸后惩罚二、学生讨论交流、总结收获1、思想上2、写作上三、学习了本文后联想自己的童年生活,回想一下在你的思想海洋中有没有几朵晶莹美丽的小浪花,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想一想、说一说,并提炼出其中的积极意义。四、把以上的叙述用精彩的笔墨写成一篇回忆自己童年生活经历的文章。注意用上今天的写作收获。五、作业:1、整理笔记2、做练习巩固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 一、教材分析:本文记叙了中国男孩雷棣在得知父亲雷润民为维护世界和平捐躯的消息后,自强不息、发奋图强,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决心完成父亲为完成的事业为世界和平做出自己的贡献的感人故事,以此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思想感情。二、教学目标:1.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人物内心情感。2.提高利用课外资源,深入理解文章的能力。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4.引导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社会和平的信念。三、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人物内心情感。2.深入理解雷棣自强不息的动力,学习雷棣热爱和平、发奋图强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大胆质疑,谈话导入同学们,知道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吗?(是“和平与发展”,)但同时我们也会看到,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仍时有发生,也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呼唤和平,企盼和平成了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共同呼声。今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情? 2.谁来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三)再读课文,理解品味1.通过初读课文,我们既读准了字音,又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刚才同学们提出了“雷棣为什么要企盼世界和平”这一问题,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认真读读课文的14自然段,看看能不能从中找到答案。2.学生读书,教师巡视。3.同学们读书很认真,谁能来说一说,雷棣为什么企盼世界和平?(1)维护和平是爸爸生前的理想。(“记住,孩子,你爸爸是为维护和平牺牲的。”)(2)维护和平是家人对雷棣的希望。(“孩子,登爸爸回来,一定送你一顶蓝盔。”)4.小结:是呀,正像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那样,维护世界和平既是爸爸生前的理想,也是家人对雷棣的希望,雷棣怎么也忘不了爸爸那亲切的音容笑貌;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他和妈妈说的话;更忘不了他与爸爸之间的约定,可是现在,蓝盔回来了,爸爸却牺牲了,让我们再来读一读雷棣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这封信,共同感受一下他对爸爸的思念,对和平的企盼。5. (出示雷棣的信)指名配乐朗读课文。声声爸爸叫得人心碎,谁再来读一读?(指导学生语速稍慢,读出难过,悲伤的语气)6.残酷的战争夺取了父亲的生命,却使雷棣一下子长大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56自然段,找一找,从哪儿可以看出雷棣一下子长大了?将相关的句子在书中划出来。(出示:从此,雷棣好像一下子长大了。)(1)关心他人(2)关心政治(3)努力学习(4)谢绝帮助7.对家庭、对社会乃至对世界强烈的责任感使雷棣一下子长大了,了解了这些事情后,你是否对雷棣产生了某种感情呢?8.看来,同学们对雷棣都有自己的独特感情,那么就请同学们小组中交流一下,你对雷棣场生了怎样的感情?并结合具体句子谈一谈为什么?(1)关心他人:想象一下,他还会从哪些方面来照顾妈妈?小结:雷棣不再是那个淘气的小男孩,他已经懂得为别人着想。(2)关心政治:他可能从新闻中了解到哪些事情?如果你是雷棣,了解了这些事情后,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小结:雷棣正在为成为一名维和战士而努力。(3)努力学习:是什么在时刻激励着雷棣?小结:父亲的牺牲、维护和平的心愿激励着雷棣自强不息。(4)谢绝帮助:雷棣为什么会这样做?(出示爸爸的话)雷棣明白爸爸的话了吗?从哪儿看出来他明白了?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9.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5,6,自然段感受一下雷棣的成长历程。 10.你对雷棣有什么认识吗?谁来谈一谈。 11.小小的雷棣已经知道要为维护和平做点事了,你有什么想说的吗?12.小结:老师看出来了同学们也热爱和平,但我们和雷棣一样年龄还太小,还不能进入联合国,不能参与维和行动,我们无法阻止战争,但我们能够不断壮大和平的力量,让我们将心中的渴望化作共同的声音。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出示最后一段)(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1.现在你再来说说什么是“企盼”?2.(配乐出示战争画面)是呀,在世界的很多地方,依然弥漫着硝烟,还有一些国家处在残酷的战争中,还有许多孩子正饱尝战争的苦难,请同学们拿出笔,记录下你对远方处在战火中的小伙伴、对自己或者对周围的人最想说的话。 3.汇报交流。(读自己的作品)(五)布置作业:1.把这个真实的故事讲给周围的人听,激发他维护和平的愿望。 2.以“我为和平做点事”为内容写一个片段。(六)教师总结:我们的和平之花还很娇嫩,它需要更多人为它浇水施肥。我相信,同学们努力学习的表现,同学们发自肺腑的心声,就已经为推动海峡两岸的和平进程,推动世界和平注入了一股巨大的动力。(七)、板书设计: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关心他人关心政治 自强不息努力学习谢绝帮助 热爱和平体育颂 教学目的:让学生体会文章主旨,理解体育所蕴含的伟大精神;理清文章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段与段之间的内在关系;训练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文章的能力。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准确理解奥林匹克精神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段落之间的内在关系。预习设计:1、读五遍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请家长检查并签字。2、自读课文,根据课后认字、写字表在文中画出词语,把写字表中的词字抄写两遍。3、自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用词典查一查它的意思,写出以下词语的意思:容光焕发 绞缢 猝然 晨曦4、思考问题: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同学们,第二十九届北京奥林匹克运会已经胜利闭幕,大家一定还记忆犹新吧,那谁来说一说它给你最深印象的是什么?(同学发言)那谁又能非常准确而全面的说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精神呢?那好,我们一起来学习奥林匹克之父、法国教育家顾拜旦写的体育颂这篇课文。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并找出值得留心的字词。1、易读错的字板书并注音:欢娱 塑造 匀称 协调 诡计 矫正 畸形 桂冠 警惕 较量 堕落 卑鄙 逾越 灰蒙蒙2、根据语境理解词义:容光焕发 绞缢 猝然 晨曦【分层策略:学困生能读准字音,区分字形 ;中等生能辨析读音,组词两个以上;中上要在能组词的基础上理解词义,为感悟课文内容做铺垫。】二、分析课文:1、体感知文章内容。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说说文章写了什么内容?(文章高歌了体育所蕴含的伟大精神)2、这是一篇赞美体育精神的散文,全篇由9个自然段构成,每段都由“啊,体育”开篇,使文章浑然一体,看似不可分割,可是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并不相同,下面同学们根据段落之间的关系给这篇文章划分段落,并说说每一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第一段:(1、2自然段)赞颂了体育的力与美。第二段:(36自然段)赞美体育所蕴含的精神内涵。第三段:(79自然段)赞美了体育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三、作业:结合你平时对体坛的了解,为文章第3、4、5、6自然段所表达的意思,补上相关例证。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上节课的主要内容。1、听写生字(分层策略:学困生可适当减少听写数量)2、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分层策略:可先让中上生回答,再让学困生补充或复述,以调动其课堂参与性。)二、小组讨论:文章的三个部分能否颠倒顺序。不能。因为三个部分由表及里地弘扬了体育对人体的作用,即赋予人体以力量和美丽,使生命绽放光华。【设计目的:让学生在学习理解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看法,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还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三、阅读文章第二自然段,“两者和谐统一”一句中“两者”指什么?(力与美)四、交流学生所查相关资料,深切感受体育所蕴含的伟大精神。五、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说明理由,并有感情的朗读。六、总结:文章通过热情洋溢的文字,讴歌了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使人们树立正义、勇敢、荣誉、快乐的精神观念。七、布置作业:比较阅读手拉手。 1、看一看这首歌词颂扬了怎样的奥运精神。(友谊、团结、参与、公平竞争) 2、两篇文章的风格又有什么相同之处:(结构工整严谨;语言简洁而热情洋溢,读了让人振奋而昂扬)设计板书 : 一、生命的动力。 二、你就是美丽。 三、你就是正义。 四、你就是勇气。体育颂 五、你就是荣誉。 六、你就是乐趣。 七、你就是培养人类的沃 八、你就是进步。 九、你就是和平。夜莺之歌 教学目的:1、积累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概括段落大意。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3、认识小男孩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激发向他学习的情感。教学重点:目的2、3教学难点:1、肖像、语言、动作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2、“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结构特点。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适当补充关于苏联卫国战争的事情二、检查预习情况,扫除字词障碍1、正音瓦砾li 耷拉da 木屑xie 鹧鸪zhegu 蠢东西chun 轻蔑mie 胳膊bo 云杉shan2、释词耷拉:下垂轻蔑:轻视,不放在眼里阻击:以防御手段阻击敌人增援,逃跑或进攻。呻吟:指病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模模糊糊:不分明,不清楚三、整体感知课文,掌握文章大意。(分层策略:先让学困生试着概括,优中生补充,最后再让学困生复述)本文记叙了在前苏联卫国战争中,一个被称作“夜莺”的孩子,把一支德国部队引进游击圈,使游击队全歼德寇的故事,表现了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四、交流探究1、文章共出现几次夜莺的歌声,有什么作用?第一次:有意吸引敌人的注意第二次:说明小男孩麻痹了敌人,取得了敌人的信任,为下文作铺垫第三、四次:借歌声暗送情报,体现了小男孩的机智、勇敢。第五次:说明小男孩仍在帮助游击队,体现了他的爱祖国的思想品质。2、围绕着夜莺的歌声文章记叙哪几件事?(见板书)3、课文为什么以“夜莺之歌”为题?。夜莺的歌声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围绕夜莺的歌声记叙了小夜莺给敌人带路、巧送情报、全歼敌人取得胜利的故事。歌颂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以“夜莺之歌”为题具有明确线索,赞颂人物的作用。六、小结七、布置作业1、整理笔记2、想象敌人进入包围圈时小夜莺的想法和行为。 第二课时一、检查复习1、检查字词掌握情况2、请同学抓住文章主要内容创造性的复述课文二、小组合作探究1、找出文中描写描写小夜莺外貌、语言、动作的语句并体会其作用。外貌有个孩子坐在河沟边,耷拉着两条腿。他光着头,穿一件跟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将一个机灵、略带顽皮的小夜莺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心生爱意。同时为下文诱敌成功做铺垫;绿色衣服也为引敌人入包围圈后顺利摆脱敌人埋下伏笔)语言我自己学的,我还会学杜鹃叫呢?(既避开了敌人的盘问,又为下问用鸟叫报信而不引起德寇的怀疑埋下了伏笔,显示出机智和勇敢来)动作孩子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路旁的树枝,或者弯下腰去拾球果,或者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一甩一甩、拾、踢三个动词既传神地写出了孩子活泼、机智、灵巧的特点,也传达出作者对小夜莺的喜爱)明确: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不仅起到了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而且在行文结构上起到了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2、说一说文中的小夜莺具有哪些的优秀品质?小夜莺是一个机智、勇敢、活泼、灵巧的,具有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的小英雄3、找出文中景物描写语句并体会其作用。第(1)段景物描写交代背景、渲染气氛揭示了夜莺诱敌的原因承前启后,帮助情节发展第(21)段景物描写山高要密,是适合伏击敌人的好战场帮助情节发展二、讨论文章的结构有何特点?文章前后照应、首尾相连,一方面使文章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另一方面也更加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三、学生小结学过本文后你有哪些收获?(可引导学生在学习人物的优秀品质和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对于刻画人物的作用及景物描写的作用上来谈一谈)四、作业俗话说“自古英雄出少年”在我们这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少年英雄的故事层出不穷,你知道哪些少年英雄的故事呢?请简要写出他们的事迹。板书:机智、勇敢小夜莺活泼、灵巧小英雄热爱祖国一夜的工作教学目标(注:重点:,难点:)1、自学生字、新词,能在语言环境中辨析“浏览与审阅、询问与咨询、简单与简朴”、这几对词语的意思。2、读懂课文,抓住重点语句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抓课文中的细节描写,体会周总理的劳苦与简朴。3、学习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4、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节。一、课前准备(假期布置)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对周总理不是很了解,要想让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周总理伟大的人格魅力,就要去阅读有关写周总理的书,如大地的儿子、周恩来、周恩来传及各类文章。二、预习要求:1、扫除文字障碍,熟课文。积累好词佳句。2、细读课文,看文中怎样具体写周总理一夜晚的工作,你从文中都体会到了什么,在书上画出重点词、句,写简单的批注。读不懂的地方标出。3、理清文章写作顺序,试着给课文分段。4、认真阅读小资料,可去查阅作者更多的有关资料。三、课堂教学活动(一)导入新课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周总理虽然逝世已经33年了,但他仍然活在我们的心中。他鞠躬尽瘁为人民,人民永远把他举得很高很高。周总理那崇高的品质和伟大的人格让世人景仰。我国著名的诗人何其芳曾经看到了总理一夜的工作情景,他深深地被感动了,记录下来了这平常而难忘的一夜。让我们一起走进一夜的工作,去细细地感受总理那伟大的人格魅力。2、美国第一夫人肯尼迪夫人杰奎琳说:“全世界我只崇拜一个人,那就是周恩来。”3、著名作家冰心老人说:“周恩来总理是十亿中国人民心目中的第一位完人。” 4、1976年1月8日上午9时57分周总理逝世后,联合国降半旗,不是联合国国旗降半旗,而是所有联合国会员国国旗降半旗。一些国家的领袖不高兴了,说:“为什么不给我们国家死去的领袖降半旗?”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在联合国会议上发表讲话说:“如果你们国家的领袖可以掌握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却无儿无女,如果你们国家的领袖终身受到人民的爱戴.如果你们国家的领袖可以在海外没有一分钱的存款,谁做的到的,我也给降半旗。”全场都鸦雀无声。可以看出,不仅中国人民对周总理的评价很高,就连国际友人对周总理的评价也是很高的。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著名的诗人何其芳走进周总理的办公室,认真地看一看总理工作的情况,来近距离细细地感受一下总理伟大的人格魅力。(二)课堂交流1、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用开火车的方法或指名朗读的方法。2、看同学们的预习本上都积累了哪些词、句。交流分段情况,说说理由。(记叙一夜的工作抒情)3、你觉得文中最能体现周总理高尚的词语有哪些?在学生简单交流的情况下总结重点词板书,然后围绕着重点词展开课堂讨论与交流。4、你看到了周总理怎样的工作情况,你从哪些细节描写中体会到了周总理的劳苦、简朴”?除此之外,你还感受到了什么(一丝不苟、关心他人,课堂讨论,交流,互相碰撞,互相弥补。先小组讨论,再全班汇报。汇报时先读文中的描写,再谈自己的体会。老师听边小结学生的发言边补充板书:(让学生通过板书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劳苦(一尺来高一句一句地审阅画圆圈思索相当长时间简朴(极其简单如此而已一小碟花生米一杯茶)(一丝不苟关心他人)6、利用板书进行学生交流的小结,让学生进一步更深刻地感受到总理的高尚,总理的伟大人格魅力。作者看到了周总理这一夜晚的工作,他是那样的劳苦,生活又是那样的简朴,作者再也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于是他胡回来的路上不断地想,不断地对自己说:(学生接读后面的句子,指导学生掌握每句话的重音)作者不仅对自己说,还想高声对全世界说,想让全世界都能听到他的声音:(学生接读后面的句子)。(读后要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激动心情,体会着朗读、背诵)7、作者只看到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其实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我们不用看周总理用过的26本台历上清清楚楚地记载的工作内容;不用看他办公室里的彻夜不熄的灯光,不用去看那无数个文件上密密麻麻的批注,我们只看一看周总理生活最后的历程,就能感受到他的崇高与伟大,他真的是为中国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补充资料,投影打出)1975年,周总理的病情开始恶化,但他仍然拖着只剩下30公斤的重病之躯继续顽强的工作。6月10日,他会见了菲律宾总统马克斯。8月26日,他在医院会见柬甫寨首相西哈努克亲王。9月7日,他不顾病情的严重恶化,与医务人员的一再劝阻,坚持会见罗马尼亚党政代表。9月20日,他做第四次大手术,在进入手术室前一刻,他握住小平同志的手,鼓励他把工作做好。10月24日,他做了第五次大手术,这次手术后,他一再叮嘱邓颖超死后不要保留骨灰。12月20日,生命已经处于垂危状态的周总理,向前来的罗长青询问台湾的近况,说话不到十五分钟,他就昏迷了过去。1月7日,深夜11时,总理从昏迷中苏醒,用微弱的声音对身边的医生说,我这里没什么,你们还是去照顾别的生病的同志,那里更需要你们。这是周总理活着的时候说的最后一句话。这就是我们的周总理!作者在看到他一夜工作后怎么能不被感动呢?于是,在回来的路上(学生接背最后两节)投影: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断地想,不断地对自己说:“这就是( ),我看见了他( ),他是多么(),多么()。我想高声对全世界说,好像全世界都能听到我的声音:“看啊,这就是我们( ),我看见了他( )。他每个夜晚( )。你们看见过()?8、小结:我们跟着作者,看到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深深地被周总理那鞠躬尽瘁,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感动着,深深地被周总理那简朴的生活作风感动着,我们为有这样的好总理而自豪,我想,我们每一位同学此时内心都是不平静的,你想说些什么,请写在书上。(冬冬下面空白处)(三)作业1、摘抄文章最后两段2、继续读有关周总理的书,做一个网页,写上周总理的其他感人故事梗概,配上图片。也可以做成手抄报。(四)拓展阅读文章(可放在课下网上阅读):周总理的26本台历和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穷人 教学目标(注: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美好心灵。2、学习作者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积累词、句。摘录文中精彩片段。 (注:预习可在课下进行,也可在课上进行,如在课上进行,将需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预习要求1、扫除文字障碍,读熟课文。积累好词佳句。2、细读课文,为什么以“穷人”为题目?以“桑娜”为题可以吗?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他们是穷人,从哪些描写中看出他们哪方面的高尚品质。在书上画出重点词、句,写简单的批注,特别是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读不懂的地方标出。3、理清文章写作顺序,试着给课文分段。提示:等丈夫归来看望邻居抱回孤儿丈夫归来4、认真阅读小资料,可去查阅作者更多的有关资料,对小资料进行补充(时代背景)。二、课堂教学活动(一)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对小资料的掌握及补充(跳水)。了解时代背景。2、检查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或开火车读。3、分段交流:(指导把段意写完整。)第一段(12):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着丈夫出海归来。第二段(311):桑娜去探望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她已死去,就抱回了两个孤儿。第三段(1227):渔夫出海归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去提出把两个孩子抱回来抚养,夫妻不谋而合。(在总结段意的基础上概括主要内容)4、谈谈自己对课题的理解。指名交流。学生交流后小结:故事虽然以桑娜为主进行描写,却以“穷人”为题,一是这篇课文反映的是一百多年前在沙皇统治下的穷人们的悲惨生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病虫植保员考试题及答案
- 休斯顿驾照考试题及答案
- 女人的尊严与爱简爱的读后感14篇
- 游子吟古诗赏析与创作:小学语文创意教学教案
- 2025年内分泌、肾内科血栓相关知识培训后考试试题(附答案)
- 2025年韩语专业试题题库及答案
- 2025年信号系统考博真题及答案
- 逻辑思维训练小学主题课程教案
- 医护关系处理最佳实践
- 2025年工业污染场地修复技术选择与成本效益综合分析及市场前景报告
- 农贸市场装修施工方案
- 2022年广东双百社工笔试真题及答案
- EPLAN电气设计 课件全套 陈乾 任务1-15 初识Eplan、Eplan的安装-图纸设计与电气元件选型练习
- 【拆书阅读笔记】-《网飞文化手册》
- 四川公路工程竣工文件资料编制实施细则
- 提升家庭教育指导能力
- 设备借用协议范本
- 交安工程施工合同
-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 肠造口并发症讲稿课件
- GB/T 6403.5-2008砂轮越程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