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探究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同步练习3.doc_第1页
《7.4探究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同步练习3.doc_第2页
《7.4探究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同步练习3.doc_第3页
《7.4探究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同步练习3.doc_第4页
《7.4探究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同步练习3.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4探究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同步练习1下列关于在斜面上自由下滑物体的受力分析示意图中,正确的是()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3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为0.4N时,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大小为( )A.0.4N B.0.6N C.0N D.条件不足4踢毽子是一项有益的体育活动。毽子踢出后竖直上升又竖直下落的中,均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若毽子上升和下落过程中受到的合力大小分别为F1、F2,则F1、F2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F1 F2 BF1 F2 CF1 = F2 D无法确定5如图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上共受 到三个力即F1、F2和摩擦力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10N、F2=2N。若撤去力F1,则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为A10N,方向向左 B6N,方向向右 C2N,方向向左 D零6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两个同学同时用F14N的力拉一弹簧测力计的两端,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N。若将此弹簧测力计的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用F28N的力拉它,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N。7看图回答下列问题。图1 图2 (1)如图1所示,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既使在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这一现象表明_ 。 (2)如图2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拉力F1为 N。8实验桌上有符合实验要求的橡皮筋一根、弹簧测力计(量程0-5N) 个、钩码(每个钩码的质量为50g)盒、带横杆的铁架台一个、刻度尺一把、细线若干。请你选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如果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与的方向相反,且大于,则与的合力。请你写出实验步骤(可画示意图辅助说明),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请你写出实验步骤(可画示意图辅助说明)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9小利在做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实验时,他要探究分力F2与分力F1的关系,将实验数据填在了数据记录表中,请你分析表中数据,归纳出F2与F1的关系式: 。(1分)10山东省第23届运动会山地自行车比赛项目将在济宁市万紫千红度假村举行,运动员李伟参加了小组选拔赛。图中的山地自行车为比赛用车,其相关数据见下表:(1)求碳纤维车价的密度;(2)估算比赛中的山地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3)李伟在某路段匀速骑行6km,耗时10min,若该路段阻力为总重力的0.02倍,求他的骑行功率。参考答案1D【解析】AB、物体没有受到沿斜面向下的力,故AB错误;C、物体还受到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故C错误;D、物体上重力、支持力、摩擦力作用,重力竖直向下,摩擦力沿斜面向上,支持力垂直于斜面向上,故D正确2D【解析】A、在同一直线上,两个力方向关系不明,合力不一定等于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故本选项错误B、在同一直线上,10N和8N的两个力的方向不一定是相反的,合力不一定等于10N8N=2N,故本选项错误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C项错误;D项正确故选D3C【解析】试题分析:因为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拉力和滑动摩擦力平衡,即合力大小为0N。故选C考点:二力平衡条件4A【解析】试题分析:(1)毽子上升过程中,受竖直向下的重力G、竖直向下的空气阻力f作用,合力 ; (2)毽子下落过程中受竖直向下的重力G、竖直向上的空气阻力f作用,毽子所受合力;由知:故选A考点:力的合成与应用点评:本题考查了比较毽子上升与下降过程中所受合力的大小关系,对毽子正确受力分析、掌握力的合成方法是正确解题的关键5D【解析】试题分析:木块开始在水平方向受三个力而平衡,则有; 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则说明物体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8N;撤去F1后,外力为2N,故物体仍能处于平衡,故合力一定是零;故选D考点:静摩擦力和最大静摩擦力;力的合成;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点评:本题是初学摩擦力的同学易错的一个题目,解答本题应准确理解静摩擦力的定义,并能根据受力分析得出力之间的关系64、8 【解析】试题分析: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弹簧测力计使用时,总是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此时弹簧测力计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就是一对平衡力,平衡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某一个力的大小考点:弹簧测力计7(1)分子间有引力 (2)4.5 4.5【解析】试题分析:(1)两块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是因为铅分子间的距离达到了分子产生作用力的距离,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能将两铅块吸引在一起,故说明分子间有引力;(2)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5N,指针在4N后一格处,示数为4.5N;F1作用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这个力使弹簧发生了形变,弹簧测力计测得就是这个力的大小,所以F1为4.5N所以答案为:(1)分子间有引力 (2)4.5 4.5考点: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弹簧测力计示数与拉力的关系点评:(1)构成物体的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时,表现为引力据此作答;(2)由图中刻度可知测力计的分度,由图中指针所指可读出测力计的示数,则根根弹簧测力计示数与拉力的关系可知两力的大小;8(1)用已调零的弹簧测力计测量个小钩码的重力,用字母表示,再用细绳做成绳套将橡皮筋固定在铁架台上,在橡皮筋的另一头挂上一个小钩码。用弹资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伸像皮筋端点(挂钩码处使其伸长到一定长度,待弹资测力计示数稳定时,用刻度尺测出此时的棵皮筋的长度为,读出弹资测力计的示数为,将小钩码的重力、记入表格中。(2)取下钩码,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伸像皮筋,使其长度依旧为,待示数稳定时,记下弹资测力计示数为,将其记入表格中。在橡皮筋的端点处依旧挂这个小钩码,仿照步骤(1)(2)再重复实验5次.分别记录5次、的值并记录表格。【解析】第一次钩码重力,第二次竖直向上拉力大小为,方向向上,与方向相反,并且不只是等于钩码重力还有橡皮筋的弹力,因此比大,符合方向相反,比大的要求。符合实验要求。第二步骤当中,只有橡皮筋而且拉伸长度还是第一步骤中的长度,弹力不变化,测出弹力为。在设计表格时不但要有还要有L来表明是同一组的,数据分析会发现-=,第三步骤中多次实验排除偶然性,找出其中的规律性。考点: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过程9F2=34NF1(1分)【解析】试题分析:在第一组数据中,;在第二组数据中,;在第三组数据中,; 所以F2与力F1的关系式为故答案为:。考点:物理学方法点评:解决此类问题一般分两步:先横比,判断不同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再纵比,确定两者之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