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文献综述-基于OBD模式的车联网的研究.doc

基于OBD模式的车联网的研究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4911807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35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20-02-12 上传人:闰*** IP属地:河南
50
积分
关 键 词:
基于 OBD 模式 联网 研究
资源描述:
基于OBD模式的车联网的研究,基于,OBD,模式,联网,研究
内容简介: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设计 (论文)题目基于OBD模式的车联网的研究作者所在系别机电工程学院作者所在专业车辆工程作者所在班级B13141作 者 姓 名王嘉通作 者 学 号201322211指导教师姓名赵秋芳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完 成 时 间2017年3月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教务处制说 明1根据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暂行规定,学生必须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2文献综述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由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并经所在专业教研室审查。3文献综述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文字表达要明确、严谨,语言通顺,外来语要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第一次出现缩写词,须注出全称。4学生撰写文献综述,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应在10篇以上(土建类专业文献篇数可酌减),其中外文资料应占一定比例。本学科的基础和专业课教材一般不应列为参考资料。5文献综述的撰写格式按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的要求,字数在2000字左右。文献综述应与开题报告同时提交。毕 业 设 计(论 文)文 献 综 述基于OBD模式的车联网的研究的文献综述摘要:随着“中国制造2025”概念的提出,到现在智能制造在悄然的改变着各行各业,为汽车行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再加上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车联网与智能汽车成为了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汽车上的OBD车载诊断系统作为了车与网络的桥梁,受到汽车行业的广泛关注。本论文介绍了基于对该协议OBD数据流的分析,采集汽车的数据、移动终端(如android手机APP)作为人机界面,或再加上外部定位方式(GPS)获取位置信息应用到车联网服务中,实现车辆运行数据在手机或云端上显示,从而实现更好地掌握车辆信息。关键字:OBD系统;Android;车联网Review on the Research of Vehicle Network Based on OBD ModeAbstract: With the concept of made in China 2025,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has quietly changed all walks of life, has brough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Coupled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and mobile Internet, vehicle networking and intelligent vehicle has become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of the car, the car OBD vehicle diagnostic system as a car and network bridge, by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wide atten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nalysis of the OBD protocol based on the data flow, data acquisition vehicle mobile terminal (such as mobile phone, Android or APP) as the man-machine interface, coupled with the external positioning method (GPS) is applied to obtain the location information of car networking services, vehicle operation data is displayed on the mobile phone or the cloud, so as to master the vehicle information to achieve better.Keyword: OBD system, Android, Vehicle networking一、基于OBD模式的车联网的科学意义车联网是当今汽车发展科技、互联主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车联网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并呈现不断上升的发展趋势,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1-2。由于传统的汽车不能实现人与汽车的信息联系,为了实现人与车的互联,本文所研究的基于OBD 模式的车联网,是车联网的一种实现形式,能够实现车联网中汽车与人之间的信息交互,能够通过手机终端和云端及时了解汽车的各种状态,从而实现更好地管理车辆。车与路、车与车、车与人之间都能进行数据交流,同时在设计中加入汽车主动安全的设计思想,例如超速报警,换道辅助等功能,保证驾驶员的行车安全3。据介绍,随着车联网发展进程的加快,预计2020年可控车辆规模可达2亿辆,这对汽车产业和移动通讯产业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新兴领域。二、OBD模式的车联网的国内外现状(一)OBD模式的车联网的国内研究现状我国的OBD系统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在90年代底,已经有一批科研机构涉足OBD系统相关技术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随着我国排放标准在全国范围内的逐步实施,OBD技术的研究已经全面展开,包括低排放车辆OBD检测原理,欧美法规对OBD系统的技术要求,OBD功能性演示实验失效零部件或模拟器的研制,OBD实验认证程制订和OBD与在用车排放管理、排放缺陷召回等制度方面的相关研究。 OBD系统在我国发展相对较晚。2005年4月15日,国家环保总局颁布了轻型汽车污染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阶段)(GB 183523-2005),规定全国在2007年7月1日实施国排放法规2008年7月1日开始第1类汽车需装配OBD系统4。我国最早全面报道车联网的文献是清华大学史美林教授在2007年的国际与国内车联网领域的研究现状展开了详细综述5。车联网的概念源自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汽一通用汽车馆里基于“车联网”概念设计的未来汽车引起全球瞩目,向全世界勾画出了一幅零排放、零油耗、零堵塞、零事故、且驾乘充满时尚和乐趣的2030美好城市交通愿景。车联网也成为了全球相关领域专家们竞相关注的焦点话题6。国内面向车联网实践研究从2010年重庆长安汽车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始,其研发了基于机器视觉的车道偏离和前方障碍物预警系统汽车7,2011年华为与中国电信合作研发了LGA EVDO MC509 车载 3G无线通信模块MC509,实现了在移动环境下信号掉线后进行自的连接网络功能8。目前在重庆科技研究智能驾驶与车联网实验室 ”,已开可完成路标感应、况分析等十几项检测功能的实验装备9。另外还具有代表性的一些车载终端设备如:金龙客与杭州鸿泉公司合作开发的10、杭州鸿泉数字设备有限公司和陕西汽车企业联 合开发的天行健车联网服务系统11、宇通客车“安节通 ”平台12,其中较领先的是G-BOSBOS 设备。据统计,截止到2013 年底,国内私家车市场保有量为1.37 亿辆,支持OBD 标准接口的私家车比例超过90%13。(二)OBD模式的车联网的国外研究现状OBD(On Board Diagnostic)的全称是车载诊断系统。起源于19世纪80年代的美国。当时美国加州大气资源局为了控制汽车排放,规定1980年开始所有在加州销售的车辆必须装备车载诊断系统。这是最早的OBD系统,如今称作OBD-I系统。当时的OBD系统监控范围小。仅仅包括氧传感器、排气再循环系统、燃油供给系统和发动机控制模块14。为了减少交通造成的空气污染,“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CARB)于1988 年推出了车载诊断系统,简称OBD。OBD 通过ECU 来监测与排放有关的部件,实现对车辆的监测。当汽车出现故障时,故障指示灯(MIL)会在汽车的仪表盘闪烁,以提示驾驶员15。 1994年,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制定了OBD一系统的一系列标准规范并要求1996年后所有汽车制造商在美国销售的汽车按照新标准来设置OBD系统。在北美,1996 年以后销售的所有汽车都支持OBD-II系统。国外最早开展车辆问通信研究的是20世纪80年代初的日本,在随后的90年代和21世纪初,日本的协同驾驶系统DEM02000展示了车间通信的另外一个重要应用。欧盟的IsT启动了CarTalI2000项目并取得r实质性的进展。汽车工业强国德国已经完成了车载通信系统FleetNet项目,并启动了后续的NOw(Network On wheels)项目。三、车联网的发展趋势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OBD系统将更趋复杂,其随车检测功能将更加强大和趋于完善,车联网的技术将会更加成熟和完善。未来车联网将利用传感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以及GPS技术的相互配合,组成全立体、多层次的网络拓扑结构,逐步建立一个车辆与车辆内部之间、车辆与路边信息基础设施之间的移动自组织网络。在未来的车联网时代将主要整合车与车通信交流技术、传感技术及通信技术。未来汽车之间能进行信息沟通并感知周围环境,具备行人探测、3D智能导航、无人驾驶、自动刹车以及紧急停车等智能功能。四、总结车联网技术的研究可以说是当今各大汽车厂商及相关个人和研究机构所热衷的国际性课题。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今天,互联网的时代也在飞速的到来,车联网是一种全新的网络应用,为我们勾画出的美好前景和巨大商机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车联网这个新兴产业的发展前景固然令人向往。车联网是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中的应用体现,是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的核心基础。参考文献1 逸平.迎接车联网时代的到来J.交通与运输,2010,26(6):56-57.2 金羽晔,沈鸣.三种主导模式引领产业务实发展TSP 服务平台成车联网发展核心J.通信世界,2013(17):36-37.3 吴成英,樊战友,闫辉.实时监测串口数据的统计软件设计与实现J.电子测量技术,2011,34(8):95-98.4 GB183523-2005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阶段)s5 常促宇,向勇,史美林.车载自组网的现状与发展J.通信学报,2007,28(11):116-126.6 王建强,吴辰文,李晓军车联网架构与关键技术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ll,27(4):156一158 7 科技长安联手百年清华探索智能交通与主动安全前沿技术Z/OL,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网 站,/News/1/747.html,2011-04-11.8 华为发布 EVDO 车载模块 MC509 技术引领车联网时代Z/OL,鹏泰通讯网站,/cn/news/news.asp? id=90.9 国内首个智能驾驶与车联网实验室在渝揭牌Z/OL,华龙网,/101815/102057/195634.html,2011-04-21.10 苏州汽车客运集团有限公司.G-BOS智慧运营系统的应用J. 交通节能与环保,2011(04)11 百度百科,/view/3162798.htm 12 安节通 -宇通车联网产品上市发布会网站,/subject/anjieto/13【中研网.2013年末我国汽车保有量超1.37忆辆OL.2014-4-19./news/20140419/11489/114926417.sh.html】14马杰车辆诊断系统(OBD)应用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715 Niazi MAK, Nayyar A, Raza A, Awan AU, Ali MH, Rashid N, Iqba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基于OBD模式的车联网的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49118074.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