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二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新课标)高二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新课标)高二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新课标)高二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新课标)高二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上学期第四次月考高二历史试题【新课标】试卷说明:1、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2、请将答案直接填涂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1.远古姓与氏不同,姓从原始村落或部族名称而来,氏是同姓氏族散居产生的符号。氏以别 贵贱,姓以别婚姻。春秋至秦朝,氏与姓已难分辨。造成姓氏不分的主要因素是( ) a.贵族政治的逐渐没落 b.长期战乱打破民族地域界限 c.社会平等意识的形成 d.宗法观念随社会变迁而消亡2. 荀子在大略中提到“大略: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 据此可知荀子主张( ) a.以礼为本 b.依法治国 c.隆礼重法 d.君主集权3. 西汉公孙弘拟定的太学章程中的内容有:“择民年十八以上仪状端正者,补博士弟子(即太 学生)。郡国县官有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令相长丞上属所二 千石。”这表明太学生( ) a.悉出于名门望族 b.来源于地方学校考试合格者c.完成学业即可为官 d.入学资格有德行等方面的要求4. 先秦许多名臣出身微贱,如“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 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魏晋时期则愈加强调官吏的出身和门第。这反映了秦汉至魏 晋时期( )a.宗法思想逐渐退出政坛 b.儒学被用于规范君臣关系 c.阶层固化影响官僚政治 d.天下大同替换为社会不公5. 北宋石守信原本作战勇猛且一向“重义轻利”,但自从“杯酒释兵权”发生之后,他忽然 开始追求声色犬马,疯狂聚敛财物,对他的这一“表现”,宋史如此评价道:“岂非 亦因以自晦者邪?”由此可见“杯酒释兵权”(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造成了人才浪费c.导致将领普遍的不满 d.致使功臣自污以自保6. 南宋宋慈在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中试图把个别的具体事例进行全体性、系统性综合。 12、13世纪,“金元四大家”对医学进行体系化建设,将身体内部各种机能和病理进行统 一的、整体的说明。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多民族政权并立有利于文化交流 b.儒学哲理化推动科学体系构建 c.印刷术发展促进科学技术进步 d.宋元时期中国科技处于巅峰期7.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中共有二十余处描写“杀牛宰马”的场面。与同时代的其他 作品相比,水浒传中屠牛、吃牛肉的描写是很突出的。这种描写反映的是( ) a.北宋的畜牧业落后 b.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c.人民反封建的精神 d.宋元时期政治的黑暗8.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深刻反映清朝社会现实的百科全书式巨著,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被誉为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这两部“百科全书”的共同之处是( )a.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b.是对封建社会的无情揭露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反映 d.以理性主义为指导思想9. 康熙年间的衙门旧习,在朝廷税收定额之外,另行“加耗”一成,用于维修县衙等公共设 施。雍正元年,一位省级官员奏准实施“火耗归公”:“知县征收钱粮,可加征百分之十的 附加税,并将加征所得,大部分留在地方政府,作为行政经费。”各级地方官员依职务高低, 从中收取份额。“加耗”合法化的政策( ) a.使清朝腐败问题进一步加剧 b.旨在解决基层官员薪俸问题 c.有助于减少地方官扰民现象 d.体现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减弱 10.普罗泰格拉等称自己为智者或“有知识的人”,苏格拉底则“自知自己无知”。这种差异 反映出( ) a.前者的文化素养更高 b.后者兼顾知识与道德 c.两者受教育程度不同 d.两者对知识认识不同11. 唐律规定: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父子年十六以上皆绞。罗马法规定:父亲的罪名或所 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由此可见( ) a.唐律能有效防范谋反事件 b.罗马法具有鲜明的理性色彩 c.法律不具备普遍的适用性 d.西方法律比中国宽松灵活12. 在罗马自然法中,合法的婚姻在这样的人与人之间缔结:他们是罗马市民,男性确实适婚,而女性具有结婚的自然能力,根据法律的规定结合,不论他们是家父还是家子,但在家子之情形下,他们需要得到他们处于其权力下的尊亲的同意。这一规定体现了罗马法( ) a.仅仅保护公民间的婚姻关系 b.提倡不同等级间的市民通婚 c.要求在婚姻关系中尊亲敬老 d.对市民的婚姻自由进行限制13. “那时(16世纪初),宫廷生活日益变得活跃,对文化方面的兴趣增加。宫廷成为聚集财 富、资助文艺活动和发表言论的重要场所,在那里生产出许多供后人景仰的艺术珍品。” 宫廷生活的“活跃”,明显受影响于( ) a.宗教改革的冲击 b.罗马教皇的感召 c.人文主义的传播 d.启蒙运动的开展牛顿在其原理序言中阐述了他探讨自然现象的方法:“从运动现象来研究自然力,而后从这些力去论证其他现象。”自原理问世300年以来,我们已经见证了牛顿研究方法的罕见的成功。这说明牛顿的方法与理论( ) a.可适用于解释和预见部分自然现象 b.体现出实验与数学计算结合的特征 c.在实践中被证明它的实际价值有限 d.足以解释自然界中的各种物理现象14. 温斯顿丘吉尔是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首相,在他的英语国家史略一书中记载道:“当查理一世在断头台上身首分离时,数以千计的观众发出痛苦的呻吟,当不受法 律约束的克伦威尔死后,在许多人心中暗自怀着一种如获释重的轻松感,英国为克伦威尔举行了一次最欢乐的葬礼。”这说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 a.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保护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果实 b.继承了悠久的传统,照顾了人民的心理承受力 c.对国内国外的政治思想和制度产生重大的影响 d.导致统治方式从人治走向法治15. 美国联邦宪法规定: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众议员的任期为两年,每两年全部改选 一次,而参议员任期是六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这一规定( ) a.充分发挥两院的制约与平衡作用 b.防止立法工作草率从事 c.保证代表的广泛性和政策的延续性 d.兼顾大州和小州的利益16. “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大英钦差大臣至在京师租赁地基或房屋,作为大臣等员公馆,大清官员亦宜协同襄办。待大英钦差公馆眷属、随员人等,或有越礼欺藐等情弊,该犯由地方官从严惩办”。以上天津条约的内容表明( )a.停止了外国领事的司法裁判权b.列强控制北京,设立使馆区 c.华夷秩序的传统外交体制解体 d.列强于北京设租界,由各国共管18.19世纪90年代初,西方传教士林乐知等观察清廷局势后说:“盖天下事操之以急则难,受之以渐则易。”甲午战争后,他们继续宣称:“至若变法而不便于民,尤不可操切以图, 致酿他故,而反让蹈常习故者流,藉口于决不可变之谬说,遂类于因噎废食也。”这表明他们( ) a.为维护在华利益反对清廷改革 b.主张变革应该采取稳妥的步骤c.指责中国人因循守旧不思进取 d.批评戊戌变法的措施过于激进191906年除夕,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谕告,自次年正月起,废除“婢膝奴颜,有伤气节”的下跪请安,大小官员相见,概用长揖;同时废除禀帖中“卑职”等用语。此后湖北、江苏、河南等省纷纷效仿。这种现象说明( )a.传统社会生活方式开始发生变化 b.晚清时期封建陋习已基本被清除c.部分清廷官员逐步认同近代观念 d.晚清时各省已摆脱中央政治控制20. 民国元年,唐绍仪、蔡元培、汪兆铭、宋教仁等二十六人特地组成社会改良会,指出:“数千年君权之影响未泯,其与共和思想抵触者颇多。同人以此建设兹会,以人道主义去君权之专制,以科学知识去神权之迷信。”该组织的建立有助于( )a.传播君主立宪思想 b.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c.肃清封建残余思想 d.同复古逆流展开斗争21. 孙中山在1921年3月说,当年“因社会主义底学说输入中国未久,兄弟将社会主义原文译为民生主义较为允当”,“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分别,要分别的还是在方法。”在孙中山看来,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都主张( ) a.调和劳资关系 b.生产资料收归国有 c.没收外国资本 d.合理分配社会财富22.据1936年司法统计,各省律师人数如下表所示 江苏广东江西湖北湖南四川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福建浙江广西贵州察 哈尔绥远合计25171132371730254234389736973510429966108815188049 当时上海律师人数为1313人,是国内城市中最多的。据此可知 ( ) a.律师数量反映民主化程度 b.政治分裂影响统计工作进行 c.律师分布反映近代化差异 d.留学教育推动司法体系完善231953年6月5日,周恩来在外事工作会议上说:“两大阵营的对立当然是基本的,但我们政策的基本点是敢于在制度不同的国家间实行和平共处和和平竞赛。”其意在说明 ( )a“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已不符合国情 b.“冷战”并不影响不同制度国家间的交往c.外交工作将迎来宽松的外部环境 d.外交工作在国际社会取得重大的影响24新民周刊记载,中国的80年代,最早堂而皇之播放的迈克杰克逊的歌曲,就是那首著名的四海一家。它在中国的传播不仅没有遭遇到任何阻力,反而催生出它的衍生产品,罗大佑的明天会更好和郭峰的让世界充满爱,连演唱的方式也如出一辙。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体现多元世界的共同追求 b.说明世界文化的多元化趋势c.“良知复兴”运动席卷全球 d.中国对外开放进入全新阶段二、材料分析题(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共52分)25.(25分)孟德斯鸠是法国启蒙运动时期著名思想家,严复则是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阅读关于两人生平的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 孟德斯鸠(1689-1755)曾任波尔多市法院院长,后游遍欧洲,考察各国制度,潜心著述。他认为,专制就是君王集一切权利于一身,“完全按照自己一个人一时的与反复无常的意志行事”“法律等于零”。专制君王依靠唯上是从的官吏做爪牙,借助庞大军队和严峻刑罚进行统治,可任意征收重税、没收个人财产。在此制度下,“人的命运与牲畜别无二致,只有本能、服从于惩罚”。 摘编自路易戴格拉夫孟德斯鸠传材料二 严复(1854-1921)曾到英国留学,后在北洋水师学堂任职,意欲培养人才建设强大海军。但官场腐朽,使他认识到办理海军教育无法施展政治抱负。1895年前后,严复深为民族前途担忧,陆续发表文章,翻译西方著作,评论史事与时政,鼓吹学习西方民主。严复尖锐批判中国专制政体:“国君则超乎法之上,可以意用法易法,而不为法所拘”“不独国主君上之权为无限也,乃至寻常一守宰,于其所治,实皆兼三权(刑、宪、政)而领之”,故无公正可言。他主张“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设议院于京师,而今天下郡县各公举其守宰”。他认为“吾国今处之形,则小己自由,尚非所急,而所以祛异族之侵横,求有立于天地之间,斯真刻不容缓之事。故所急者,乃国郡自由,非小己自由也”。他主张通过鼓民力、新民德、开民智,逐步使国家走上民主法治之路。 摘编自王拭主编严复集(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孟德斯鸠、严复反专制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与个人原因(16分)(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的主张在哪些方面与孟德斯鸠相同,又有何主要差异。(9分)26.(12分)历史图表包罗万象,很多图表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阅读下面图表,从中提取古代宰相统计表的四项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27.(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登基仅一个月,雍正即敕户部全面清查钱粮亏空,“凡有亏空, 无论已经参出及未经参出者 ,三年之内务期如数补足。如限满不完, 定行从重治罪 。”很快, 中央成立了专门负责清查的机构 会考府。雍正派他最信任的十三弟怡亲王允祥主管,告诫他要认真办理,“尔若不能清查 ,朕必另遣大臣 ;若大臣再不能清查,朕必亲自查出。”对查出的贪官,雍正给予严厉的经济和法律制裁。为了使赃官无处遁藏 ,雍正常常采用抄家的办法, 让贪官退出赃银,归还国库, 为避免贪官转移和隐匿赃物 ,往往对官衙和原籍宅第同时抄检 。对已经离任的官吏,一样清查到底。在打击贪官污吏的同时, 雍正极力提倡官吏廉洁奉公的德行操守 , 戒饬官吏要“以循良为楷模,以贪墨为鉴戒” ,提出“操守清廉乃居官之大本。”对操守廉洁,秉公执政的官员予以提拔和重用。此外,他通过广布耳目、扩大使用密折制度等方式加强对各级官员的监督。他的这些措施相互补充,切中时弊,收到良好效果。故雍正一朝, 吏治相对清廉 ,向来为史家所称道 。黄云简评雍正的吏治整顿(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雍正吏治改革的措施。(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雍正吏治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并指出对当今廉政建设的启示。(9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5:acdcd 610:bcacb 1115:bdcab1620:ccbcb 2124:dcba 二、材料分析题25. (25分)(1)孟德斯鸠:欧洲启蒙运动兴起;英国已建立君主立宪制,法国专制制度日趋腐朽;资本主义发展,社会矛盾尖锐;广泛的调查与比较研究;英国经验的参照,有政治法律实践经验。(8分)严复:西方入侵加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封建制度没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清末改革;民主革命兴起;受过系统西学教育,立志救国。(8分)(2)相同:将君主置于法律之下;自由、民主;建立议会制度;实行三权分立;开启民智。(7分)差异:认为当时国家的独立自由高于个体自由。(2分)26.(12分)信息一、唐朝以前宰相籍贯主要分布在北方,宋代以后宰相籍贯分布主要在南方。唐代以前,经济重心在北方,北方经济发达;唐代以后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发达。信息二、唐朝宰相最多,秦朝宰相最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