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UTOCAD与工程制图教案AUTOCAD与工程制图课程教案第一章 制图的基本知识1-1 国家标准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的有关规定1、图纸幅面和图框格式1.1 图纸幅面是指图纸宽度与长度组成的图面。 基本幅面代号有A0、A1、A2、A3、A4五种,具体尺寸见教材。1.2 图框格式图框: 图纸上限定绘图区域的线框称为图框。图框在图纸上必须用粗实线画出,图样绘制在图框内部。其格式分为不留装订边和留装订边两种。为复制或缩微摄影时定位方便,应在图纸各边长的中点处绘制对中符号。对中符号是从纸边界画入图框内5mm的一段粗实线 。1.3 标题栏标题栏: 是由名称及代号区、签字区,更改区和其他区组成的栏目。标题栏位于图纸的右下角。2、比例比例是图中图形与实物相应要素的线性尺寸之比。比例的选取:尽量采用机件的实际大小(1:1)画图, 以反映其真实大小。同一机件的各个视图应采用相同的比例,并在标题栏中标明。当某视图采用不同的比例时, 必须另行标注。3、字体字体指图中汉字、字母、数字的书写形式。图样中的字体书写必须做到:字体工整、笔画清楚、间隔均匀、排列整齐。 字体号数(即字体高度,用h表示,单位为mm)的公称尺寸系列为:1.8,2.5,3.5,5,7,10,14,20。 如需书写更大的字,其字体高度应按2 的比率递增。3.1 汉字汉字 应写成长仿宋体字,并应采用国家正式公布推行的简化字。汉字的高度h不应小于3.5 mm,其字宽约为0.7h。3.2 数字和字母数字和字母分为A型和B型。A型字体的笔画宽度d为字高h的十四分之一;B型字体的笔画宽度d为字高h的十分之一。数字和字母有斜体和直体之分,斜体字字头向右倾斜,与水平基准线成75角。4、图线4.1 图线的形式绘制机械图样使用的基本图线:粗实线、细实线、细虚线、细点画线、细双点画线、波浪线、双折线、粗点画线、粗虚线 。 图线宽度在下列数系中选择(该数系的公比为1:2 ):0.13 mm,0.18 mm,0.25 mm,0.35 mm,0.5 mm,0.7mm,1 mm,1.4 mm,2 mm。机械制图中通常采用粗细两种线宽,其比例关系为2 : 1,粗线宽度优先采用0.5mm或0.7mm。 不连续线的独立部分称为线素,如点、长度不同的画和间隔。各线素的长度应符合规定。4.2 图线的画法(1) 细虚线、细点画线、细双点画线与其他图线相交时,应交于画或长画处。(2) 细虚线直接在实线延长线上相接时,细虚线应留出空隙。(3) 细虚线圆弧与实线相切时,细虚线圆孤应留出间隙。(4) 画圆的中心线时,圆心应是长画的交点,细点画线两端应超出轮廓 25mm。(5) 考虑缩微制图的需要,两条平行线之间的最小间隙一般不小于0.7 mm。 4.3 图线的应用 见教材11页,图1-7。5、尺寸标注机件结构形状的大小和相对位置需用尺寸表示。尺寸标注方法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5.1 尺寸标注基本规则(1)机件的真实大小应以图样中所标注的尺寸为依据,与图形的比例和绘图的准确度无关。(2)图样中(包括技术要求和其他说明)的尺寸,以毫米为单位时,不需标注计量单位的名称或代号;若采用其他单位,则必须注明相应的计量单位名称或代号。(3)图样中所标注的尺寸,为该机件的最后完工尺寸,否则应另加说明。(4)机件的每一尺寸,在图样中一般只标注一次,并应标注在反映该结构最清晰的图形上。(5)在不致引起误解和不产生理解多义性的前提下,力求简化标注。5.2 尺寸要素(1) 尺寸界线用细实线绘制, 由图形的轮廓线、轴线或对称线引出,也可直接利用轮廓线、轴线或对称中心线等作为尺寸界线。尺寸界线应超出尺寸线约25 mm。尺寸界线一般应与尺寸线垂直,必要时允许倾斜。 (2) 尺寸线用细实线绘制。标注线性尺寸时,尺寸线必须与所标注的线段平行。尺寸线一般不用其他图线所代替,也不与其他图线重合或在其延长线上,应尽量避免与其他尺寸线或尺寸界线相交。 5.3 尺寸数字及相关符号 祥见教材12-1页。1-2 尺规绘图1、尺规绘图工具及其使用详见教材15-18页。2、几何作图本节重点介绍使用尺规绘图工具,按几何原理绘制机械图样中常见的几何图形。包括圆周等分(内接正多边形)、斜度、锥度、圆弧连接及非圆曲线(椭圆、渐开线)等的画法。3、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及画图步骤3.1 平面图形尺寸分析对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可以检查尺寸的完整性,确定各线段及圆弧的作图顺序。尺寸按其在平面图形中所起的作用,可分为定形尺寸和定位尺寸两类。要确定平面图形中线段的上下、左右的相对位置,必须引入尺寸基准的概念。()基准确定平面图形的尺寸位置的几何元素称为基准。一个平面图形至少有两个基准,如直角坐标X、Y方向基准。常用作基准线的有: 对称图形的对称中心线; 较大圆的中心线; 较长的直线。()定形尺寸确定平面图形上各线段形状大小的尺寸称为定形尺寸,如直线的长度、圆及圆弧的直径或半径,以及角度大小等。()定位尺寸确定平面图形上的线段或线框间相对位置的尺寸称为定位尺寸。3.2 平面图形中圆弧线段的分类根据圆心的两坐标及半径可确定一个圆弧。具备上述三个尺寸的圆弧称已知弧;具备上述两个尺寸的圆弧称中间弧,一般给出半径;具备上述一个尺寸的圆弧称连接弧,一般给出半径。缺少的尺寸,可利用相切的条件作出。3.3 平面图形的画图步骤()画出基准线,并根据各个封闭图形的定位尺寸画出定位线;()画出已知线段;()画出中间线段;()画出连接线段。3.4 平面图形的尺寸标注标注尺寸时要考虑:(1)齐全,不多不少;(2)清晰,符合国家标准规定。标注尺寸的步骤:(1)分析图形各部分的构成,确定基准;(2)注出定形尺寸和定位尺寸;(3)检查。4、尺规绘图的操作步骤 (1) 准备好铅笔及圆规;擦净图板、丁字尺和三角板。(2) 根据所绘图形的大小和比例,选取合适的图纸幅面。(3) 用丁字尺找正后,用胶带固定图纸。(4) 用细实线画图框及标题栏。(5) 布图,先画基准线,再画主要轮廓线,最后画细节。(6) 检查、修改底稿作图线。(7) 按先曲线后直线、先实线后其他线的顺序描深。尽量使同类线的粗细、浓淡一致。(8) 标注尺寸,书写其他文字、符号,填写标题栏。(9) 检查,改正错误,清洁图面,完成全图。1-3 徒手绘图徒手绘图指的是用铅笔,不用丁字尺、三角板、圆规(或部分使用绘图仪器)的手工绘图。 草图(即徒手图)是指以目测估计比例,徒手绘制的图形。 徒手绘制草图的要求: (1)画线要稳,图线要清晰;(2)目测尺寸尽量准确,各部分比例匀称;(3)绘图速度要快;(4)标注尺寸无误,字体工整。1、徒手绘图的方法 1.1握笔的方法 手握笔的位置要比尺规作图高一些,以利于运笔和观察目标。笔杆与纸面成4560角,执笔稳而有力。 1.2 直线的画法 画直线时,眼睛看着画线的终点,轻轻移动手腕和手臂。画水平线时为顺手,图纸可斜放。画竖直线时上下运笔。1.3 圆及圆角的画法先定圆心及画中心线,再根据半径大小用目测在中心线上定出四点,过这四点画圆。当圆的直径较大时,可过圆心增画两条45斜线,在线上再定四点,过这八点画圆。画圆角时,先用目测在分角线上选取圆心位置,过圆心向两边引垂直线定出圆弧的起点和终点,并在分角线上也画出一圆周点,然后徒手作圆弧把这三点连接起来。 1.4 椭圆的画法可按画圆的方法先画出椭圆的长短轴,并用目测定出其端点位置,过这四点画一矩形,然后徒手作椭圆与此矩形相切。也可先画适当的外切菱形,再根据此菱形画出椭圆。2、目测的方法画中、小物体时,可用铅笔当尺直接放在实物上测各部分的大小,然后按测量的大体尺寸画出草图。也可用此方法估计出各部分的相对比例, 画出缩小的草图。画较大的物体时,用手握一铅笔进行目测度量。目测时,人的位置保持不动,握铅笔的手臂要伸直。人和物体的距离大小,应根据所需图形的大小来确定。在绘制及确定各部分相对比例时,建议先画大体轮廓。第二章 AutoCAD2006基础2.1 AutoCAD2006入门2.1.1 AutoCAD2006的一般操作2.1.1.1 启动AutoCAD2006从Windows开始菜单;在Windows资源管理器中双击AutoCAD的文档文件;在桌面上建立快捷图标,然或双击该图标。2.1.1.2 工作界面AutoCAD2006的工作界面主要有: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绘图窗口、文本窗口与命令行、状态栏等元素组成。标题栏:用于显示当前正在运行的程序名及文件名等信息。默认的图形文件名为:Drawing N.dwg。 菜单栏与快捷菜单:菜单栏:包含文件、编辑、视图、插入、绘图、格式、工具等几乎全部的功能和命令。(说明)快捷菜单:有称上下文相关菜单。(说明)工具栏:应用程序调用命令的另一种方式,系统共提供了20多种已命名的工具栏。绘图区:用户工作区域,内有坐标、滚动条、“模型”和“布局”选项卡。命令行与文本窗口:显示从键盘输入的命令与CAD信息的提示窗口。状态栏:显示当前十字光标的三维坐标,命令和功能按健的帮助说明等。2.1.2 AutoCAD2006的图形管理2.1.2.1 建立新的图形文件启动命令:命令:New; “文件”| “新建”命令; 标准工具栏上单击图标;快捷健Ctrl+N。2.1.2.2 打开原有图形启动命令:命令:Open; “文件”| “打开”命令; 标准工具栏上单击图标;快捷健Ctrl+O。执行以上命令,AutoCAD2006将打开一个对话框,“选择文件”。 2.1.2.3 保存当前的文件图形启动命令:命令:Save或Qsave; “文件”|“保存”命令;或“另存为”命令。 标准工具栏上单击图标;快捷健trl+S。执行任一命令,均出现“保存图形文件存盘”对话框。2.1.2.4 退出AutoCAD2006启动命令:命令:Close或Quit; “文件”| “关闭”命令;单击由上角按钮;快捷健Ctrl+F4。2.2 准备绘图2.2.1 建立图层图层是AutoCAD提供的一个管理图形对象的工具,它像没有厚度的透明纸,各层之间的坐标基点完全对齐。2.2.1.1 创建新图层启动命令:命令:Layer或La;“格式”| “图层”命令-打开“图层特性管理器”对话框,单击“新建”子命令,在图层列表中将创建名为:“图层1”的新图层;”对象特性”工具栏上单击图标。2.2.1.2 设置图层颜色在“图层特性管理器”中单击“颜色”,打开“选择颜色”对话框,它包括5个选项。标准颜色:包括红、黄、绿、紫等9种标准颜色;灰度:灰度值共6中,颜色序号为:250-255;逻辑颜色:用于确定图层颜色的跟随方式,随层、随块;全色调色板:它包含240中,颜色文本框显示:10-249;“颜色”文本框:用于显示或编辑所选的颜色。另外选择“格式”|“颜色”命令也可打开“选择颜色”对话框。2.2.1.3 设置图层线型默认情况下,图层线型为:Continuous(连续),要改变线型,可在图层列表中单击“线型”列的Continuous,打开“选择线型”对话框,在已加载的线型中选择一种线型,单击“确定”即可。2.2.1.4 加载线型在“选择线型”对话框中单击“加载”,打开“加载或重加载线型”对话框,从当前线型库中选择要加载的线型,单击“确定”即可。AutoCAD线型库中定义文件为:acad.lin(英制),acadiso.lin。2.2.1.5 设置线型比例(对非连续线型)启动命令:“格式”|“线型”;命令:Ltscale。打开“线型管理器”对话框,使用它来设置图形中的线型比例。“全局比例因子”:用于设置图形中所有线型的比例;“当前对象缩放比例”:用于设置当前选中线型的比例。2.2.1.6 设置图层线宽线宽设置可从两个途径:在打开的“图层管理器”对话框中“线宽”列单击线宽对应的“-默认”,打开“线宽”对话框。”格式”| “线宽”命令,打开“线宽设置”对话框。2.2.2 管理图层在“图层特性管理器”对话框中不仅可以创建图层,设置图层的颜色、线型、线宽,还可以对图层进行更多的设置与管理。2.2.2.1 设置图层特性图层特性包括:图层名称、打开/关闭、冻结/解冻、锁定/解锁、线型、颜色、线宽、打印样式等特性。名称:它是图层的唯一标识,即图层的名字。打开/关闭:用于打开或关闭图层。关闭的图层,不能显示,也不能打印输出,但它参加系统的运算。冻结/解冻:同,但冻结的图层不参加系统的运算。锁定/解锁:锁定状态并不影响图形的显示,但用户不能编辑锁定图形上的对象,但可以绘制新图形对象,还可以在锁定的图层上使用查询命令和对象捕捉功能。打印样式和打印确定图层的“打印样式”,但不能设置彩色绘图仪的打印样式。2.2.2.2 切换当前层在“图层特性管理器”中选中某一图层,单击“当前”按钮即可;在“对象特性”工具栏中单击下拉列表,选中某一图层即可。2.2.2.3 过滤图层当图形中包含大量图层时,可利用“图层特性管理器”对话框中“命名图层过滤器”过滤图层。设置过滤条件:分三种,默认“显示所有图形”。命名图层过滤器:包括:图层名称、状态、颜色、线型、线宽等过滤条件。可使用通配符,“*”代替任意多个字符,“?”任意一个。设置其他过滤条件:“反向过滤器”、“应用到对象特征工具栏”2.2.2.4 保存与恢复图层状态保存图层状态:用于将设置好的图层,在“图层状态”和“图层特性”选项区中选择相应项后,以命名的“新图层状态名”保存。恢复图层状态:用户可使用打开的“图层状态管理器”中的恢复、编辑、删除、重命名、输入、输出等按钮导入与导出保存的图层状态。2.2.2.5 转换图层在AutoCAD2006中,使用新增的“图层转换器”可以转换图层,实现图形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启动命令: “工具”|“CAD标准”|“图层转换器”命令; 在“对象特性”工具栏中单击图标。功能如下:转换自:显示当前图形中即将转换的图层结构,也可用“选择过滤器”选择;转换为:显示可以将当前图形的图层转换成的图层名称,并可以“加载”图层标准的图形文件和“新建”图层。映射:可以将在“转换自”列表框中选中的图层映射到“转换为”列表框中,且原图层被删除。映射相同;图层转换映射;设置;转换。2.2.2.6 改变对象所在图层2.2.3 设置绘图界限绘图界限:是指在模型空间中设置一个想象的矩形绘图区域。图限用于确定栅格的显示区域。2.2.4 设置绘图单位在AutoCAD中,可以采用1:1的比例因子绘图。所有的直线、圆和其他对象都可以以真实大小绘制。在打印出图时,再将图形按图纸大小进行缩放启动命令:命令:Units;”格式” “单位”命令。打开“图形单位”对话框来设置绘图时的单位。2.2.5 常用辅助对象工具的设置为了快速准确地绘图,AutoCAD提供了辅助绘图工具,在状态栏中列出了:捕捉、栅格、正交、极轴、对象捕捉、对象追踪等选项,用于关闭或打开以上功能。2.2.5.1 捕捉:用于设定光标指针移动的间距。启动命令:单击状态栏“捕捉”;按F9键; “工具” “草图设置”命令,-选择“启用捕捉”。2.2.5.2 栅格:是一种可见的位置参考图标,它是有一系列有规则的点组成,类似于坐标纸。启动命令:单击状态栏“栅格”;按F7键; “工具” “草图设置”命令,-选择“启用栅格”。2.2.5.3 “捕捉和栅格”的设置单击“草图设置”对话框中“捕捉和栅格”选项区,用于设置捕捉和栅格的间距、类型、样式等功能。2.2.5.4 “极轴追踪”的设置“极轴追踪”是按事先给定的角度增量来追踪特性点;而“对象捕捉追踪”则是按与对象的某种特定的关系来追踪,这种特定关系确定了一个事先并不知道的角度。“启用极轴追踪”可按F10键或选择本选项复选框。2.2.5.5 “对象捕捉”的设置“对象捕捉”选项区中,两个复选框与状态栏上的按钮同效。“对象捕捉模式”设置有各种特征点,如:端点、切点、中点、圆心、节点、交点等13项。由用户在使用自动捕捉前预先设定。2.2.5.6 正交模式在状态栏中单击“正交”或按F8键可打开或关闭“正交模式”。2.2.5.7 “自动捕捉”与“自动追踪”的设置 AutoCAD中,自动追踪功能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辅助绘图工具。它可按指定角度绘制对象或绘制与其它对象有特定关系的对象。自动追踪分为:“极轴追踪”和“对象捕捉追踪”两种。选择“工具”“选项”命令,打开“选项”对话框,单击“草图”选项卡。可设置“自动捕捉设置”和“自动追踪设置”选项。2.2.5.8 使用命令设置“捕捉”与“栅格” “捕捉”设置命令:Snap, 打开或关闭捕捉模式,也可设置相关参数。指定捕捉间距或开(on)/关(off)/纵横向间距(A)/旋转(R)/样式(S)/类型(T): “栅格”设置命令:Grid, 打开或关闭栅格模式,也可设置栅格显示及间距。指定栅格间距(x)或开(on)/关(off)/捕捉(S)/纵横向间距(A):2.3 AutoCAD实体绘图命令2.3.1 绘制直线、射线和构造线绘制直线启动命令: Line;“绘图”“直线”命令;在绘图工具栏上单击图标。绘制射线启动命令: Ray;“绘图”“射线”命令;绘制构造线启动命令: “绘图”“构造线”命令;在绘图工具栏上单击图标。2.3.2 绘制圆启动命令: 命令:Circle;“绘图”“圆”命令子菜单;在绘图工具栏单击图标。圆的绘图方法共有六种。2.3.3 绘制圆弧启动命令: Arc;“绘图”“圆弧”命令子菜单;在绘图工具栏上单击图标。圆弧的绘制方法有11中。2.3.4 绘制椭圆及椭圆弧启动命令: Ellipse;“绘图”“椭圆”命令子菜单;在绘图工具栏上单击图标。椭圆的绘制方法有两种,如果打开“等轴测”功能,在Ellipse命令下可绘制等轴测面的椭圆。2.3.5 绘制矩形启动命令: Rectangle;“绘图”“矩形”命令子菜单;在绘图工具栏上单击图标。2.3.6 绘制正多边形启动命令: Polygon;“绘图”“正多边形”命令子菜单;在绘图工具栏上单击图标。可绘制边数为:3-1064的正多边形。2.3.7 绘制点启动命令: Point;“绘图”“点”命令子菜单;在绘图工具栏上单击图标。绘制点可分为以下四种:单点、多点、定数等分、定距等分。用户可选择:“格式” “点样式”命令或Ddptype命令,打开“点样式”对话框,设置点的样式和大小。2.3.8 绘制多段线启动命令: Pline;“绘图”“多段线”命令子菜单;在绘图工具栏上单击图标。2.3.9 绘制样条曲线启动命令: Spline;“绘图”“样条曲线”命令子菜单;在绘图工具栏上单击图标。2.3.10 绘制宽线命令:Trace,指定宽线的宽度后,其他使用方法同“直线”相似。2.3.11 绘制圆环与二维填充图形绘制圆环:命令:Donut或“绘图” “圆环”命令。二维填充图形:命令:Solid或 “绘图”“曲面”“二维填充”命令。2.4 图形的修改和编辑2.4.1 选择对象并使用夹点编辑图形2.4.1.1 选择对象选择模式启动命令:“工具” “选项”命令,打开“选项”对话框,使用其中的“选项”选项卡可以设置选项集模式,拾取框大小等。选项集共有6个复选项,功能见材料。2.4.1.2 选择对象的方法在AutoCAD中,选择对象的方法很多,可以通过单击对象选取,也可以利用矩形窗口或交叉窗口选择,可以选择最近创建的对象,前面的选择集或选择图形中的所有对象,也可以向选择集中添加对象或删除对象。在“选择对象”提示下输入:“?”回车,系统提示:需要点或Window/Lost/Crossing/BOX/ALL/Fence/WPolygon/Group/Add/Remove/Multiple/Previous/Undo/Auto/Single:常用的选择方法有以下4种:直接用鼠标拾取;全部选择;窗口选择;交叉窗口选择2.4.1.3 使用夹点编辑对象在AutoCAD2006中,夹点是一种集成的编辑模式,具有非常实用的功能。它为用户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的编辑操作途径,使用夹点可以对对象进行拉伸、移动、旋转、缩放、镜像等操作。功能见材料。2.4.2 编辑修改命令2.4.2.1 删除命令启动命令:命令:Erase或E; “修改”“删除”子菜单; “修改”工具栏上单击图标;选择对象,按Del键。2.4.2.2 恢复命令如果进行了误操作使用了删除命令,删除了一些有用的实体,可用Oops命令(但只能恢复最后一次)或取消命令(Undo)将删除的实体恢复。2.4.2.3 复制命令启动命令:命令:Copy或Co; “修改”“复制”子菜单; “修改”工具栏上单击图标。执行该命令时,首先需要选择对象,然后指定位移的基点和位置矢量(相对基点的方向和大小)。使用“复制”命令还可以同时创建多个副本,在命令行输入:“M”,并指定基点,然后通过连续指定位移的第二点来创建该对象的其他副本,直到按“Enter”结束。2.4.2.4 镜像命令将图形实体镜像复制启动命令:命令:Mirror或MI; “修改”“镜像”子菜单; “修改”工具栏上单击图标。先选择对象,然后依次指定镜像线的两个端点。命令行提示:“是否删除原对象?是(y)/否(n)”:y-删除原对象。在AutoCAD中,可以使用系统变量:MIRRTEXT控制文字的镜像方向。变量为:1,则文字对象完全境像。变量为:0,则文字对象不镜像。2.4.2.5 偏移命令生成从已有图形对象等距离偏移的新对象启动命令:命令:Offset或O; “修改”“偏移”子菜单; “修改”工具栏上单击“偏移”图标。“偏移”命令是一个对象编辑命令,只能以直接拾取方式选择对象。它复制对象时,复制结果不一定与原对象相同。2.4.2.6 阵列命令启动命令:命令:Array; “修改”“阵列”子菜单; “修改”工具栏上单击“阵列”图标。执行以上命令,系统打开“阵列”对话框,可以以矩形或环形方式多重复复制对象。2.4.2.7 移动命令指对象的重定位启动命令:命令:Move; “修改”“移动”子菜单; “修改”工具栏上单击“移动”图标。可以在指定方向上按指定距离移动对象,对象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但方向和大小不变。2.4.2.8 旋转命令可以将对象绕基点旋转指定的角度启动命令: 命令:Rotate; “修改”“旋转”子菜单; “修改”工具栏上单击“旋转”图标。2.4.2.9 比例(缩放)命令启动命令:命令:Scale; “修改”“缩放”子菜单; “修改”工具栏上单击“缩放”图标。此命令可将对象按指定的比例因子相对于基点进行尺寸缩放。2.4.2.10 拉伸命令启动命令:命令:Stretch; “修改”“拉伸”子菜单; “修改”工具栏上单击“拉伸”图标。此命令可以移动或拉伸对象,操作方式根据图形在选择框中的位置决定。框内的对象移动,与选择窗口边界相交的对象拉伸或压缩。2.4.2.11 拉长命令改变直线的长度或圆弧的圆心角启动命令:命令:Lengthen; “修改”“拉长”子菜单; “修改”工具栏上单击“拉长”图标。执行该命令,系统提示:“选择对象或增量(DE)/百分数(P)/全部(T)/动态(DY):”默认情况下,系统会显示当前选中的对象的长度、包含角等信息。2.4.2.12 修剪(剪切)命令启动命令:命令:Trim; “修改”“修剪”子菜单; “修改”工具栏上单击“修剪”图标。可以以某一对象为剪切边修剪其它对象。2.4.2.13 延伸命令延伸实体到选定的边界上启动命令:命令:Extend; “修改”“延伸”子菜单; “修改”工具栏上单击“延伸”图标。延伸命令的使用与修剪命令相似,不同的地方在于:使用延伸命令时,如果按住Shift键同时选择对象,则执行修剪命令。使用修剪命令时,如果按下Shift键同时选择对象时,则执行延伸命令。2.4.2.14 打断命令启动命令:命令:Break; “修改”“打断”子菜单; “修改”工具栏上单击“打断”图标。默认情况下,以选择对象时拾取点作为第一点,如拾取第二点,则从两点间断开。如选择“第一点(F)”,则可以重新确定第一个断电。另外,在“修改”工具栏中单击“打断于点”按钮,可以将对象在一点处断开成两个对象。2.4.2.15 倒角命令在两条不平行的直线间生成直线倒角启动命令:命令:Chamfer或CHA; “修改”“倒角”子菜单; “修改”工具栏上单击“倒角”图标。2.4.2.16 倒圆角命令启动命令:命令:Fillet; “修改”“圆角”子菜单; “修改”工具栏上单击“圆角”图标。AutoCAD2006中,允许对两条平行线倒圆角。2.4.2.17 分解命令对于矩形、块等对象,它们是由多个对象组成的组合对象。如果需要对单个成员进行编辑,就需要先将它分解开。启动命令:命令:Explode; “修改”“分解”子菜单; “修改”工具栏上单击“分解”图标。2.4.2.18 对齐对象命令启动命令:命令:Align; “修改”“三维操作” “对齐”子命令。2.5 文字的输入2.5.1 构造文字样式文字样式包括:字体、字型、高度、宽度系数、倾斜角、反向倒置以及垂直等参数。启动命令:命令:Style;“格式”“文字样式”命令;-打开“文字样式”对话框,可以修改、创建文字样式。2.5.2 创建单行文字启动命令:命令:Dtext;“绘图”“文字”“单行文字”命令;在文字工具栏上单击 “A”。2.5.3 编辑单行文字编辑单行文字包括:文字的内容、对正方式及比例,可以使用“修改”“对象”“文字”子命令。2.5.4 多行文字输入启动命令:命令:Mtext;“绘图”“文字”“多行文字”命令;在文字工具栏上单击 “A”。2.5.5 编辑多行文字要编辑多行文字,可选择“修改”“对象”“文字”“编辑”命令或在命令行输入:Ddedit并单击创建的多行文字。打开“多行文字编辑器”对话框,然后参照多行文字的设置方法,修改并编辑多行文字。2.5.6 控制文字显示在绘制图形时,为了加速图形在重生成过程中的速度。可以使用Qtext命令来控制文字对象的显示模式。在“输入模式开(ON)/关(OFF):”输入ON,则不显示文字。也可在:“工具”“选项”命令中 “显示”选项卡的“显示性能”选项区中,通过“仅显示文字边框”复选框来设置是否显示文本。2.6 创建样板图2.6.1 绘新图并设置绘图环境2.6.2 图层设置2.6.3 文本设置2.6.4 绘制图框和标题栏2.6.5 存盘退出 第三章 正投影法和三视图3.1 投影法基本知识3.1.1 投影法的概念如图3-1所示,这种投射线通过物体,向选定的投影面投射,并在该投影面上得到图形的方法叫做投影法。3.1.2 投影法的分类投影法可分为:中心投影法和平行投影法两大类。3.1.2.1 中心投影法:投射线汇交于一点的投影法称为中心投影法。此法得到的物体的投影不能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也不能满足工程样图的绘图要求。3.1.2.2 平行投影法:将投影中心移至无穷远处时,则投影线相互平行,这种投影线相互平行的投影法称为平行投影法。斜投影法:投影线与投影面相倾斜的平行投影法。如图3-3(a)所示正投影法:投射线与投影面相垂直的平行投影法,如图所示 。3.1.3 正投影的基本特性显实性:投影反映实形,如图3-4所示。积聚性:当平面图形或空间直线段垂直于投影面时,其投影积聚为一直线或一个点,如图3-5所示。类似性:当平面图形或空间直线倾斜于投影面时,其投影为类似形,如图3-6所示。3.2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关系3.2.1 三视图的形成 三投影面体系的建立如图3-7所示,三个相互垂直相交的投影面组成三投影面体系,相关名称。物体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如图3-8所示(物体的基本视图)各视图的名称及分析见(三视图分析)三视图的形成见:投影面展开图,物体的三视图(a)。3.2.2 三视图之间的关系三视图的位置关系:以主视图为准,俯视图在主视图的下方,左视图在主视图的正右方。见物体的三视图(b),直观图。三视图之间的投影关系:主、俯视图:长对正;主、左视图:高平齐;俯、左视图:宽相等,视图之间的投影规律。视图与物体的方位关系:主视图反映了物体的上、下和左、右位置关系;俯视图反映了物体的前、后和左、右位置关系;左视图反映了物体的上、下和前、后位置关系。见三视图之间的三等关系画物体三视图的要点画物体三视图的举例以上例题及图见课件。第四章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4.1 点的投影4.1.1 点的投影及其投影规律点的三面投影图:如图4-1所示,将点A置于三投影面体系中,过A点分别向三个投影面作垂线,垂足分别为:a、 a 、 a即为A点的H面投影、V面投影、W面投影。 点的投影规律点的两面投影连线垂直于相应的投影轴,即:aaOX、aaOZ、aaYHOYH、aaYWOYW;点的投影到投影轴的距离等于该点到相应投影面的距离。如:Aa=aax4.1.2 点的投影与空间直角坐标的关系点的空间位置也可由直角坐标来确定。即把三投影面体系看成直角坐标系,把投影面当作坐标面,投影轴当作坐标轴,0即为坐标原点。如图4-2所示。 例4-1 已知A(30,10,20),求作点A的三面投影图。(图4-3)4.1.3 两点的相对位置空间两点的相对位置由两点的坐标差值来确定。两点的x坐标差确定左、右位置关系;两点的y坐标差值确定前、后位置关系;两点的z坐标差值确定上、下位置关系。如图4-4所示。4.1.4 重影点的投影当空间两点处于某一投影面的同一条投射线时,这两点对该投影面的投影重合为一点,这两点称为该投影面的一对重影点。如图4-5所示。重影点的可见性判别原则:两点之中,对重合投影所在的投影面的距离较大的点是可见的。标记时,应将不可见的点的投影用括弧括起来。4.1.5 点的直观图画法直观反映点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空间位置的立体图形称为点的直观图。例4-2 如图4-6所示,根据K点的投影图,作其直观图。(见P69)4.2 直线的投影4.2.1 直线的三面投影直线的投影一般仍为直线。求作直线的投影,实际上是求作直线两端点的投影,然后连接同面投影即可,如图4-7所示。4.2.2 直线上取点如果点在直线上,则点的三面投影必在直线的同面投影之上,这种性质称为从属性,如图4-8所示。 例4-3 如图4-9所示。4.2.3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投影面平行线的投影特性见表4-1投影面垂直线的投影特性见表4-2一般位置直线:与三个投影面均倾斜的直线,如图4-7所示。4.2.4 两直线的相对位置空间直线的相对位置有平行、相交、交叉三种情形。平行两直线:同面投影也是平行的,如图4-10所示。相交两直线:同面投影也必定相交,如图4-11所示。交叉两直线:如图4-12所示,由于AB、CD不平行,各组同面投影不会都平行,交叉点不符合点的投影规律。另见图4-134.3 平面的投影4.3.1 平面的表示法用几何元素表示平面 如图4-14所示(a)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b)一直线和直线外一点;(c)相交两直线;(d)平行两直线;(e)任意平面图形。用迹线表示平面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空间平面与投影面的交线,称为平面的迹线,如图4-15所示。 PV表示正面迹线;PH表示水平迹线;PW表示侧面迹线。相邻两迹线的交点,称迹线集合点,用PX、PY、PZ表示。4.3.2 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投影面垂直面分为:铅锤面、正垂面、侧垂面三种,见表4-3。投影面平行面分为:水平面、正平面、侧平面三种,见表4-4。一般位置平面与三投影面均倾斜的平面,如图4-16所示。4.3.3 平面上点和直线的投影平面上的点若点在平面内的任一已知直线上,则点必在平面上,如图4-17所示。平面上的直线若一直线经过平面上的两个已知点,或经过一个已知点且平行于该平面上的另一已知直线,则此直线必定在该平面上,如图4-18所示。例4-4 如图4-19(a)所示。例4-5 如图4-20(a)所示。第五章 基本体5.1 平面立体表面都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称为平面立体。相邻两面的交线成为棱线。平面立体主要有棱柱和棱锥两种。5.1.1 棱柱分直棱柱(侧棱与底面垂直)和斜棱柱(侧棱与底面倾斜)。棱柱上、下端面是两个形状相同且互相平行的多边形。侧面为矩形或平行四边形。上下面是正多边形的直棱柱,称为正棱柱。如图5-1。棱柱的投影分析见图5-1 (正六棱柱的投影)棱柱投影图的作图步骤见图5-2(正六棱柱投影图的作图步骤)棱柱表面上点的投影见图5-3(正六棱柱表面上点的投影)5.1.2 棱锥底面为多边形,各侧面为若干具有公共顶点的三角形。底面为正多边形,各侧面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时,称为正棱锥。棱锥的投影分析见图5-4(正三棱锥的投影图)投影图的作图步骤见图5-4((b)棱锥表面上点的投影见图5-5(正三棱锥表面上点的投影)5.2 回转体表面由曲面或曲面和平面围成的立体,称为曲面立体。若曲面是回转曲面则称为回转体。常见的回转体有:圆柱、圆锥、圆球等。5.2.1 圆柱圆柱的形成:见图5-6圆柱的投影分析及投影图的作图步骤:见图5-7(圆柱的投影)圆柱表面上点的投影:见图5-8(圆柱表面上点的投影)5.2.3 圆锥圆锥的形成:见图5-9圆锥的投影分析及投影图的作图步骤:见图5-10(圆锥的投影)圆锥表面上点的投影:见图5-11(用辅助素线法求圆锥表面上点的投影)、图5-12(用辅助圆法求圆锥表面上点的投影)5.2.1 圆球圆球的形成:见图5-13圆球的投影分析及投影图的作图步骤:见图5-14(圆球的投影)圆球表面上点的投影:见图5-15(圆球表面上点的投影)5.2.4 圆环:圆环的形成、投影分析及其表面上点的投影见图5-16(圆环及其表面上点的投影)5.3 基本体的尺寸标注5.3.1 基本题的尺寸标注5.3.1.1 平面立体平面立体一般应注出其底面尺寸和高度尺寸,如图5-17所示。5.3.1.2 回转体回转体标注尺寸时,一般应注出直径(径向)尺寸和轴向尺寸,如图5-18所示。第六章 截交线和相贯线6.1 截交线6.1.1 截交线的概念正六棱柱被平面P截为两部分,其中截断立体的平面称为截平面;立体被截断后的部分称为截断体;立体被截切后的断面称为截断面;截平面与立体表面的交线称为截交线。如图6-1所示,截交线的基本性质:共有性:截交线是截平面与立体表面的共有线,截交线上的点也都是它们的共有点。封闭型:由于立体表面是有范围的,所以截交线一般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6.1.2 棱柱截交线求棱柱截交线,就是求出截平面与棱柱表面的一系列共有点,然后依次连接即可。例6-1 如图6-2所示。6.1.3 棱锥的截交线同棱柱一样也是平面多边形,具体做法见例题6-3所示。6.1.4 圆柱的截交线因截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不同有三种情况,即平行于轴线的两平行直线、圆和椭圆,见表6-1。例6-3 如图6-4所示,求作正垂面斜截圆柱的截交线。例6-4 如图6-5所示,画出开槽圆柱的三面投影。6.1.5 圆锥的截交线因截平面与圆锥轴线的相对位置不同而有五种不同的形状,见表6-2。详细图解见一下图表。例6-5 如图6-6所示,求作被正平面P截切的圆锥的截交线。6.1.6 圆球的截交线截平面与圆球相交,不论截平面与圆球的位置如何,其截交线在空间都是一个圆。例6-6 如图6-7所示,求作圆球的截交线。例6-7 阀芯形体分析见图,已知球阀阀芯的正面投影和阀芯上垂直于侧面的圆柱孔的侧面投影,求阀芯的其余两面投影,如图6-8所示。6.2 相贯线6.2.1 相贯线的概念相交两立体表面产生的交线称为相贯线,如图6-9所示。相贯线的性质:相贯线是相交两立体表面的共有线,是一系列共有点的集合;由于立体占有一定的空间范围,所以相贯线一般是封闭的空间曲线。6.2.2 两圆柱正交的相贯线例6-8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如图6-10所示。相交的两圆柱可以都是外表面,也可以是内表面,或是一个内表面而另一个外表面,其相贯线的画法和形状是相同的。如图6-11所示。当两圆柱正交且直径相差较大时,其相贯线的投影可以采用近似画法,即:以两圆柱中较大的半径为半径画弧即可,如图6-12所示。6.2.3 圆锥与圆柱正交的相贯线该相贯体表面的相贯线常使用辅助平面法作图。例6-9 求圆锥与圆柱正交的相贯线,如图6-13(1)、(2)所示。6.3 相贯线的特殊情况和过渡线的画法6.3.1 相贯线的特殊情况在一般情况下,相贯线为空间曲线,但在特殊情况下可为平面曲线或直线。常有以下几种。相贯线为椭圆如图6-14所示,当两圆柱直径相等且轴线正交时。相贯线为圆如图6-15所示,当相交的两个回转体具有公共轴线时,相贯线为垂直于公共轴线的圆。6.3.2 过渡线的画法在锻件和铸件中,由于工艺上的要求,在零件的表面相交处常用一个曲面光滑过渡,这个过渡曲面称为圆角。由于圆角的存在,使得零件表面的相贯线不很明显,但为了区分不同形体的表面,仍需画出这些交线,这些线称为过渡线。如图6-16所示。几种常见结构的过渡线如图6-17所示。6.4 切口、穿孔的基本体尺寸标注6.4.1 带斜面和切口的基本体这类形体除注出基本体的尺寸外,还要标注出确定斜面和切口平面位置的尺寸,如图6-18所示。6.4.2 带凹槽和穿孔的基本体 这类形体除了注出基本体的尺寸外,还必须注出槽和孔的大小和位置尺寸,如图6-19所示。第七章 组合体7-1 组合体的视图 组合体:由基本几何形体(棱柱、圆柱、棱锥、圆锥、 圆球、圆环等)组合构成的立体。视图:机件向多面投影体系的各投影面做正投影所得的图形。一、六个基本视图主视图:由前向后投射所得的视图;俯视图:由上向下投射所得的视图;左视图:由左向右投射所得的视图 ;右视图:由右向左投射所得的视图;仰视图:由下向上投射所得的视图;后视图:由后向前投射所得的视图。 二、三视图的投影规律三等规律: 主、俯视图长对正;主、左视图高平齐;俯、左视图宽相等。 应用“三等规律”的要点: 1. 机件的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等规律”。 2. 在俯、左视图上,远离主视图的一侧是机件的前面,靠近主视图的一侧是机件的后面。 3. 要特别注意宽度方向尺寸在俯、左视图上的不同方位。 7-2 组合体的构形和分析方法 一、组合体的构形和形体分析方法(一)形体分析法:假想把组合体分解为若干个基本几何形体(简称形体),并确定各形体之间的组合形式和相对位置的方法。1.并运算(叠加)2.差运算(挖切)3.交运算 :求形体的交集。(集合运算)4.拉伸: 一个平面沿着与该平面垂直的方向拉伸(截面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冷链物流车辆运输居间代理服务专项合同
- 2025年有机蔬菜种植基地使用权转让合同
- 口岸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度城市地铁工程大型设备安全运输及维护保养服务合同
- 2025年大型数据中心建设与运营管理服务外包合同
- 2025年智能家居建材一体化解决方案供货合同
- 2025年电商网红与直播平台年度品牌推广合作合同
- 2025年度餐饮企业数字化升级改造项目合作协议
- 培训老师心理学知识总结课件
- 2025年新能源汽车抵押租赁及绿色能源补贴申请综合服务协议
- 船舶安全教育培训内容
- 人工动静脉瘘闭塞查房
- 2025年贵州省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 学堂在线 积极心理学(上)厚德载物篇 章节测试答案
- 胖东来运营经理培训课件
- 供电公司信访管理制度
- 木工入场安全教育试卷(含答案)
- 工厂厂规厂纪管理制度
- 2025全球翻译行业发展报告
- T/CCS 025-2023煤矿防爆锂电池车辆动力电源充电安全技术要求
- 贴膜安装服务合同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