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doc_第1页
博弈论.doc_第2页
博弈论.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博弈论的基础-主要从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对博弈论的贡献的角度分析 前 言博弈论又叫对策论,是指局中人在一定环境和制约下,根据其具有的信息,选择策略和策略均衡问题1, 2。博弈论的研究方法与其他经济研究方法不同,博弈论重在一般分析,而把一般结果运用于实际3。诺贝尔经济学学奖曾六次颁授予博弈论的研究。分别是1994年授予纳什、豪尔绍尼和泽尔腾,以表彰他们在博弈论上的开创性的巨大贡献,定义纳什均衡,并对其进行完善,也开始注意不对称信息的研究4。1996年授予莫里斯和维克里,以表彰他们在信息经济学的巨大贡献,他们研究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激励理论,并强调信息不对称不完全的情况下说真话的重要性及制定机制实施5。2001年授予阿克洛夫、斯彭斯和斯蒂格利茨,以表彰他们在不对称信息理论的突出贡献6。2005年授予奥曼和谢林,以表彰他们在博弈论及冲突与合作的重要贡献,他们主要是把博弈论的研究运用于军事上,研究如何让国家之间由冲突走向合作的博弈,从而促进世界的和平7, 8。2007年授予赫维茨、马斯金、迈尔森,以表彰他们在创立和发展机制设计理论的杰出贡献9。2012年授予罗斯和沙普利,以表彰他们在博弈论中的匹配理论和市场设计的杰出贡献10。总结这6次高层次的博弈论发展,我们可以看出,199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所做的贡献是之后一切研究的基础,也是之后研究的根基之所在11。而今,重视机制设计、匹配理论的人比比皆是,而重视博弈论的根基的人越来越少。之后的很多理论其实只是在拓展它的广度和运用它于实际,所以我们更应该认真地学习它。本文主要研究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贡献,其次说明其他博弈论中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贡献与1994年诺贝尔经济得主的贡献的关系。 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对博弈论的贡献纳什的贡献。纳什在其论文讨价还价问题中初次指出合作与非合作的区别,之后的研究更明确指出其区别。纳什是博弈论思想中第一个明确指出合作和非合作的区别的人。在这以前的博弈论研究大多是以合作为基础的,而纳什的博弈论研究是以非合作为基础的。在说明合作与非合作的区别之后,纳什定义了“纳什均衡点”并证明其存在。而其定义的纳什均衡至今仍是博弈论的核心内容。在纯策略中,纳什均衡是指任何一个局中人不能在其他人不改变策略的情况下通过单方面改变策略获得更大效用。纳什还证明了在一个既定的局中人和行为的博弈中至少存在一个纳什均衡,但只有在混合策略时才能绝对保证其存在。纳什对博弈论的贡献是巨大的。一般而言,纳什均衡具有强制约束性,因为处于其中的个人不能通过单方面改变自己的策略而得到更多效用,所以其必须遵守协议。纳什均衡中的囚徒困境表明人在利己的条件下的纳什均衡并不一定是帕累托最优,其发现了“看不见的手”的理论的不足。纳什均衡具有奠基性和开创性。但纳什均衡理论也存在不足。首先,纳什的研究是在双方都不改变策略的静态稳定条件下了,其没有考虑到现实的不断变化。其次,纳什的研究假设了信息完全,但是现在生活中的信息是不完全的。泽尔腾和豪尔绍尼则分别从这两方面对纳什均衡进行了完善。11泽尔腾的贡献。泽尔腾在完善纳什均衡方面提出了两个新概念“次博弈完姜均衡点”和“颤抖手完美均衡点”。12不是所有纳什均衡都是合理的,有些均衡可能存在“空洞的威胁”,泽尔腾提出可以用倒推归纳法对纳什均衡的结果进行精炼。“次博弈完姜均衡点”与很多实际情况相符合。但“次博弈完姜均衡点”的集合由扩展型博弈论的细节决定,而且不能排除所有不合理不直观的纳什均衡点。为了弥补这些不足,泽尔腾又提出了“颤抖手完美均衡点”。颤抖手完美均衡点是指,在博弈中局中人按纳什均衡进行选择,有时会出现偏差,使其偏离原来的均衡点,就像手颤抖一样。所以,局中人应该选择这样的均衡点,在其出现偏差时,其他人仍然按照之前的最优的策略进行选择。这样的均衡点就是“颤抖手完美均衡点”。泽尔腾把现实生活中的人选择可能会出现偏差考虑到了博弈论中,是博弈论的一次重大进步。4豪尔绍尼的贡献。豪尔绍尼在现实生活的信息不完全的条件下进步博弈分析,完善了纳什均衡的信息完全假设对现实的不适应,同时也为后来信息经济学与其在博弈论中的重要地位奠定了基础。他把贝叶斯的研究成果用于研究博弈论。把博弈论建模成数学模型,让每个局中人知道自己的类型而不知道别人的类型,但是其知道联合分布,从而可以对其他人的类型作先验分布判断。其均衡点是局中每个人分别对其他局中人n-1重策略的最佳应对的n重策略。此外,豪尔绍尼还研究了合作博弈。其通用议价模型是首个适合标准n人合作的博弈问题。4其他博弈论中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贡献与1994年诺贝尔经济得主的贡献的关系。1996年获奖的莫里斯、维克里在信息经济学中,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激励理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用理论说明了信息经济学中说真话的重要性5。其实对1994年经济学奖得主豪尔绍尼的不完全信息理论的完善。2001年获奖的阿克洛夫研究的逆向选择与“柠檬市场”、斯彭斯研究的“信号传递”与劳动市场、斯莱格利茨研究的“甄别模型”与保险市场13,也是对豪尔绍尼不完全信息理论的完善,运用实证分析,说明不完全信息市场可以通过展示更多信息或价格区分、学历、设置不同保险来分别解决上面三个问题14。这是信息经济学的完善也是把其运用于实际。2005年获奖的谢林将博弈论运用于社会问题,并创造了自我博弈理论。而奥曼的最主贡献是重复博弈论,是最优化选择,是纳什均衡对现实的一种完善7, 8。2007年的机制设计理论在博弈论中的主要贡献是对信息经济学这一部门,对信息经济学的很多理论进行了优化,同时也有重要的实际意义15, 16。2012年获奖的罗斯和沙普利匹配理论是对纳什均衡的完善,是把博弈论运用于实际,对市场进行分析和设置,从而实现最优化配10, 17, 18,其也具有极强的实用性19。 小 结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贡献是博弈论的根基,也是博弈论的核心3, 20。近几年,博弈论成为热门,我们研究博弈论不在于标新立异,而在于认真学习前人的经典理论,学习根基,从而高屋建瓴,把理论运用于实际,或对现有理论的不足进行完善和创新。 参 考 文 献1.张维迎,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2004: 上海人民出版社.2.许安拓, 博弈论原理及其发展. 人民论坛: 中旬刊, 2012(11): p. 6-8.3.江能, 博弈论理论体系及其应用发展述评. 商业时代, 2011(002): p. 91-92.4.黄韬 and 易宪容, 博弈论: 概念创新与体系建立1994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思想介绍.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1995. 5: p. 75-8O.5.夏业良, 经济学研究新视角的开创者1996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莫里斯与维克里理论述评. 江苏社会科学, 1997. 3: p. 007.6.胡怀国, 约瑟夫 斯蒂格利茨及其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2001 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学术贡献评介之一. 经济学动态, 2001(10): p. 4-9.7.郭其友 and 李宝良, 冲突与合作: 博弈理论的扩展与应用2005 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奥曼和谢林的经济理论贡献述评.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5. 11: p. 1-11.8.祖强, 博弈论: 增进世人对合作与冲突理解的理论2005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评析.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6(2): p. 101-106.9.费剑平, 2007 年度三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学术贡献评介. 经济学动态, 2007(11): p. 3-8.10.杜丽群, 2012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学术成果综述.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3. 1: p. 012.11.黄韬, et al., 博弈论的发展与创新 1994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成就介绍. 财经问题研究, 1995. 5.12.王红艳, 博弈论的发展与创新四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对博弈论的贡献评介.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5. 5: p. 010.13.郑长德, 信息经济学的三剑客2001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评述.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 11(22): p. 121-124.14.刘颖 and 张海英, 信息非对称的信息经济学2001 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学术贡献. 情报科学, 2002. 10: p. 1111-1112.15.朱慧, 机制设计理论2007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论评介. 浙江社会科学, 2007. 6: p. 1-88.16.杨成月, 信息不对称与机制设计理论2007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贡献.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8(2): p. 35-39.17.蔡强, 稳定分配理论与市场设计实践的完美合作-2012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理论述评. 当代经济研究, 2012(011): p. 62-66.18.张成科, 植璟涵, and 朱怀念, 合作博弈, 匹配理论与市场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