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论文(论文)学生手册.doc

JX01-091@Φ1200圆锥破碎机结构设计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JX01-091@Φ1200圆锥破碎机结构设计.zip
JX01-091@Φ1200圆锥破碎机结构设计
毕设答辩.ppt---(点击预览)
本科毕业论文(论文)学生手册.doc---(点击预览)
开题.ppt---(点击预览)
Φ1200圆锥破碎机结构设计.doc---(点击预览)
传动轴A3.dwg
传动轴架A2.dwg
偏心套A3.dwg
偏心套装配A2.dwg
大圆锥齿轮A3.dwg
小圆锥齿轮A3.dwg
装配图A0.dwg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28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491698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3.07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15-11-06 上传人:QQ28****1120 IP属地:辽宁
30
积分
关 键 词:
机械毕业设计全套
资源描述:
JX01-091@Φ1200圆锥破碎机结构设计,机械毕业设计全套
内容简介:
本科毕业论文(论文)学生手册 1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 学生手册 题 目: 1200 圆锥破碎机机构设计 学生姓名: 高鑫 学 号: 074810948 学院 名称 : 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07 机自 A3 指导教师: 李健 开始日期 2010 年 12 月 20 日 完成日期: 2011 年 5 月 18 日 nts本科毕业论文(论文)学生手册 2 目 录 一、任务书 1 二、开题报告 2 三、中期检查表 3 四、论文审阅表 6 五、论文评阅表 7 六、指导记录表 8 七、答辩记录表 10 八、外文翻译稿和原稿 12 nts本科毕业论文(论文)学生手册 1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题 目 1200 圆锥破碎机结构设计 姓 名 高鑫 学 号 074810948 题目类型 工程实际 科 研 实验室建设 其 它 一、课题主要研究(设计)内容: 1.圆锥破碎机结构参数和工作参数的分析与计算 2.圆锥破碎机传动部分、弹簧与偏心部分选择与强度校核 3.圆锥破碎传动部分和偏心部分对性能的影响与改进 二、工作进度要求(分阶段提出具体时间要求): 第 1-2 周 在确定方案可行后,初步 确定研究课题 与 总体 设计 思路 第 3 周 查阅相关资料,确定基本参数 第 4-5 周 完成破碎机结构参数的选择与计算 第 6-7 周 完成圆锥破碎机工作参数的选择与计算,并完成 A0 总装图一张 第 8-10 周 完成破碎机传动部分、偏心部分的选择与计算,并进行相应的强度校核 第 11 周 完成弹簧的尺寸确定与计算,并完成零件图的绘制 第 12-13 周 完成毕业设计报告,并进行毕业设计答辩的准备 第 14 周 最终答辩 三、应查阅的主要参考文献: 1.郎宝贤 .圆锥破碎机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1983 2.濮良贵 .机械设计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四、毕业设计(论文)预期成果或结论性观点 确 定一种较为 合理 的 传动 结构,并提出一组有用的参数, 以确定圆锥破碎机的结构及尺寸 。 同时在个结构参数基础上,进一步确定其影响,并提出适当的改进方法。 五、毕业设计(论文)完成提交方式(设计、作品照片、实物、模型、技术文档或论文、含有技术文档或论文的光盘等) 1.圆锥破碎机设计 论文一份 2.圆锥破碎机 装配及零件图( A0 机械图 2 张) 3.3000 个字以上的机电类科技英文翻译一份 4.毕业设计学生手册一份 5.包含所有毕业设计资料的光盘 指导教师: 李健 审核人: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nts本科毕业论文(论文)学生手册 2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 1200 圆锥破碎机结构设计 姓 名 高鑫 学 号 074810948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增长,尤其是国内房地产热和公路、房屋建设的高速发展,使得破碎机行业有了飞速的发展。传统破碎机以单颗粒破碎原理为其破碎设计指导原则,产品设计保守、效率低下且能 耗较高,严重影响了破碎机生产厂家和用户的经济利益。现提出将层压破碎应用到圆锥破碎机的设计当中,与传统破碎设备相比,圆锥破碎机作为物料加工的细碎设备具有破碎比大,产品粒度细而均匀,功耗低,能破碎任何硬度的脆性物料的优点,是一种理想的节能超细破碎设备。因此,对圆锥破碎机的研究,一方面将进一步完善层压圆锥破碎设计理论,另一方面可以使破碎机的结构趋于简单化,并能提高破碎机生产效率,降低维修费用和能耗,具有普遍意义。 二、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提纲) 此次毕业设计我将对圆锥破碎机进行理论分析,并进行圆锥破碎 机的分析,确定影响破碎机传动部分及偏心部分的参数及因素,并在此基础上 确定一种较为理想的 破碎机 结构,并提出一组 合理 的 尺寸及结构 参数, 同时进一步提出可以改进的部分。 三、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情况及其发展) 在各种金属、非金属、化工矿物原料加工品种和建筑材料的过程中,粉碎操作要消耗巨大的能量,这是低效运作。为提高破碎机粉磨的效率,降低能耗,近年来国内外研制开发多种类型的破碎机。如锤式,反击式,反击锤式,立轴式,冲击式等等。其中锤式破碎机因为破碎比大,出料比较均匀,效率高,结构简单,重量比较轻,操作维修简便等特点 使其发展迅速。 现在世界上流行和占主导地位的破碎机,大多数都是在美国纽维尔公司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占有量近七成,如德国的林德曼、日本的富士车辆、中国的湖北力帝。破碎机的产生与发展,与废钢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最开始只为处理些轻薄料,随着认识的加深,以及破碎钢的优越性的显现,各种规格的破碎机得到不断开发,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甚至能对整辆报废小汽车和家用电器进行处理,配以适当的输送机和分选设备,可方便地组成废钢破碎生产线,无须拆解即可对报废的小汽车和家用电器进行自动化生产处理加工,得到纯净的破碎钢和有色金属与可利 用的非金属物质。 我国破碎机械制造业总体规模已进入国际生产大国行列,但总体竞争和发展后劲仍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抗衡,目前国内高端用户和出口产品配套的基础零部件主要依靠进口,随着出口贸易磨擦的加大,势必要受到国外竞争对手和供应商的制约。因此破碎机械今后振兴发展的重心应放到基础技术和基础部件上来,提高自主开发水平。中国破碎机生产厂家致力于生产破碎机 ,制砂机 ,磨粉机以及碎石制砂生产线设备等大型机械设备。其中颚式破碎机 ,反击破碎机 ,制砂机 ,大型磨粉机等设备已经远销哥伦比亚 ,美国 ,沙特等地区取得了客户的好评,特别是制砂机 ,颚式破碎机设备得到了外商的大力赞赏 ! 四、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确定圆锥破碎机的整体结构 2.确定圆锥破碎机个部分之间的连接形式及相互影响 3.各关键零件的尺寸和型号 nts本科毕业论文(论文)学生手册 3 五、研究思路和方法 1.通过研究一些已有的标准圆锥破碎机的结构,并结合手头现有的资料,获得思路 2.依照上一步得到的思路,在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等结构参照的帮助下,尽可能获得合理的连接形式 3.通过连接形式确定零件的大致情况,进而获得尺寸,在获得零件的大致尺寸和强度后,通过查技术手册获得型号 六、本课题的进度安排 第 1-2 周 在确定方案可行后,初步 确定研究课题 与 总体 设计 思路 第 3 周 查阅相关资料,确定基本参数 第 4-5 周 完成破碎机结构参数的选择与计算 第 6-7 周 完成圆锥破碎机工作参数的选择与计算,并完成 A0 总装图一张 第 8-10 周 完成破碎机传动部分、偏心部分的选择与计算,并进行相应的强度校核 第 11 周 完成弹簧的尺寸确定与计算,并完成零件图的绘制 第 12-13 周 完成毕业设计报告,并进行毕业设计答辩的准备 第 14 周 最终答辩 七、参考文献 1.郎宝贤 .圆锥破碎机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1983 2.濮良贵 .机械设计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指导教师意见 同意开题。 指导教师(签 名 ): 年 月 日 所在系(所) 意见 负 责 人 (签 章 ): 年 月 日 nts本科毕业论文(论文)学生手册 4 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表 题 目 1200 圆锥破碎机结构设计 姓 名 高鑫 学 号 074810948 原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度计划: 第 1-2 周 与指导老师见面沟通,安排相关的课题任务,在确定方案可行后,初步 确定研究课题 与 总体 设计 思路。最终经协商后,最终确定毕业设计课题项目。 第 3 周 利用一切有效资源,查阅与课题相关的资料,确定课题项目相关零件和设备的基本参数,提出初步设计构思,并以此为依据完成开题报告和毕业设计 任务书,以便完成开题报告答辩。 第 4-5 周 以上一步中已确定的设计构思和设计相关零件和设备的基本参数为根本依据,开始进行所要求课题的设计。此阶段主要任务是完成设计任务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破碎机结构参数的选择与计算,其中包括运动学、动力学、啮角、破碎腔平行区等。 第 6-7 周 完成圆锥破碎机工作参数的选择与计算,包括工作参数、破碎追的摆动次数等的计算与确定;并以已得到的参数与相关资料为依据,完成破碎机总装图一张( A0)。 第 8-10 周 进入关键零件选择、计算阶段, 按照计划以传动装置和偏心装置为主 要依据,包括:传动轴、传动轴套、传动零件(齿轮等)及偏心部分的选择与计算,并结合相应的强度校核,最终确定所需零件的尺寸与型号。 第 11 周 完成重要零件图的绘制以及毕业设计报告初稿。 第 12-13 周 以毕业设计报告初稿为蓝本,在与导师进行适当的沟通后,进行修改,最终完成毕业设计的所有任务。 第 14 周 最终答辩。 中期报告(已完成的研究内容,所取得阶段性成果,下一步工作计划和研究内容等) 1.完成相关资料查询。在最初确定毕业设计题目的时候,我个人觉得有点迷茫,因为之前的学习生活中,根本没有做过 整个机器的设计。好在后来找到了朗宝贤、郎世平老师编著的圆锥破碎机一书,让我找到了破碎机设计的门道,之后凭借着从书上了解到的知识,我又借助于网络的帮助,了解到了包括破碎机的发展历史、分类、工作原理以及破碎机在中国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可谓获益良多。 2.完成圆锥破碎机结构参数的选择与计算。这部分是破碎机结构设计的基础,这部分任务可以是我得到一些破碎机相关的最基本的参数,包括破碎机的运动学、动力学、运动状态、啮角等等,这一部分参数的确定,也决定了整个设计任务的大体方向。 3.完成 A0 总装图一份。在我初步了解了破碎 机的构造,且通过计算和选择后得到一些比较关键的参数后,便自然得到了设计相关的破碎机的结构总装图。 鉴于现在任务完成情况基本符合任务计划要求,所以在剩余的时间内,我也将以nts本科毕业论文(论文)学生手册 5 任务计划书作为主要参考标准,以确保毕设任务的顺利完成,大致思路如下: 第 8-10 周 完成破碎机传动齿轮、传动轴等的选择与计算,根据上一步中得到的结果,完成主电动机的选择及传动比的分配、传动轴、动锥下滚动轴承的确定,对相应的传动装置如:大、小圆锥齿轮、弹簧等进行相应的强度校核,并确定合适的传动比。 第 11 周 完成剩余零件图的绘制, 并对圆锥破碎机传动部分和偏心部分可能改进的地方提出自己的构想,依据“多碎少磨”的发展方向,进行适当的研究,并提出合理的提高破碎能力的方案。 第 12-13 周 完成毕业设计报告初稿后,积极与导师进行沟通,根据相关建议和意见,对报告书进行适当修改,获得毕业设计报告书最终稿,进行装订;同时尽量做好毕业设计答辩前的所有准备。 第 14 周 完成毕业设计最终答辩,结题。 中期答辩时能提交的成果: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一份 毕业设计任务书 一份 1200 破碎机总装图纸(规格: A0) 一张 毕业设计论文(部分) 一份 包括: 1.圆锥破碎机结构参数的选择与计算 2.破碎机的传动装置和偏心装置相应的改进构想 3.完成起关键保护作用的弹簧的选择和计算 指导教师意见: 同意开题。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nts本科毕业论文(论文)学生手册 6 毕业设计(论 文)审阅表 题 目 1200 圆锥破碎机结构设计 姓 名 高鑫 学 号 074810948 审 阅 成 绩 毕业设计(论文)评语 该生工作态度认真,按时、保质、保量得完成了整个毕业设计论文。 论文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由于圆锥破碎机其优越性,正逐步成为破碎机的主流趋势,固选题较新颖,能够达到综合训练目标,且题目具有较高难度,工作量较大,也具有较大的实践指导意义。 论文在阅读了国内外与圆锥破碎机相关理论文献的基础上对圆锥破碎机的结构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实验研究与分析。此课题研究的相 关内容主要包括圆锥破碎机的结构参数及性能参数,传动部分和偏心部分的零件设计及校核,以及圆锥破碎机润滑系统的研究。 文章篇幅完全符合学院规定,内容完整,层次结构安排科学,主要观点突出,逻辑关系清楚。 同意参加答辩。 备注: 审阅 人(签名 ): 年 月 日 nts本科毕业论文(论文)学生手册 7 毕业设计(论文)评阅表 题 目 1200 圆锥破碎机结构设计 姓 名 高鑫 学 号 074810948 评 阅 成 绩 毕业设计(论文)评语 由于能源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首要讨论的热点之一,所以以坚持“多碎少磨”理论的前提下,对圆锥破碎机的研究也就具有其必要性。因此,该论文具有一定的实践性。 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该生能够较认真地完成毕业论文任务书提出的内容和各项要求,灵活的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能够较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检索和文字处理。 从论文的结构来看,该生首先介绍破碎机的发展历史以及破碎机的定义及意义,同时又对圆锥破碎机的结构进行了适当的简要分析。而后进入 主要的设计阶段,其中包括:圆锥破碎机结构参数的选择,性能参数的选择与计算,以及传动部分和偏心部分的设计和计算以及校核,结构合理且格式规范达到了本专业的学生培养目标和要求 论文从整体上看完全符合论文任务书的内容和要求,论点比较明确,论述全面,思路较清晰,逻辑性较强。 论文不足之处在于对第四部分主轴校核有待更进一步深入研究,同时理论知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同意参加答辩。 备注: 评阅人(签名 ): 评阅人职称: 年 月 日 nts本科毕业论文(论文)学生手册 8 毕业(论文)指导记录表 题 目 1200 圆锥破碎机结构设计 姓 名 高鑫 学 号 074810948 指 导 内 容 初步确定题目,并分配毕设小组。 学生签名: 高鑫 指导老师签名: 李健 指 导 内 容 以收集到的资料为根本,对课题有了初步认识,并且最后确定题目。 学生签名: 高鑫 指导老师签名: 李健 指 导 内 容 对于最初的装配示意图进行了检查并指出其中错误和不足,在修改后仍给出了相关的意见。 学生签名: 高鑫 指导老师签名: 李健 指 导 内 容 对如何确定圆锥破碎机的结构参数进行了指导,并给出了可行性意见。 学生签名: 高鑫 指导老师签名: 李健 指 导 内 容 对之前已算好的结构参数进行了检查,指出了其中的不足, 给出了修改的意见并且对如何确定性能参数进行了细心的讲解。 学生签名: 高鑫 指导老师签名: 李健 指 导 内 容 进行中期答辩,给出修改意见,同时检查之前完成的任务,并对之后任务进度计划进行了评估。 学生签名: 高鑫 指导老师签名: 李健 指 导 内 容 进入实际设计阶段,对整体思路进行了认可,同时指导完成了小圆锥齿轮的设计和计算。 学生签名: 高鑫 指导老师签名: 李健 指 导 内 容 指导完成了大圆锥齿轮的设计和计算。 学生签名: 高鑫 指导老师签名: 李健 nts本科毕业论文(论文)学生手册 9 题 目 1200 圆锥破碎机结构设计 姓 名 高鑫 学 号 074810948 指 导 内 容 给出了输入轴设计的大体思路,并且大致确定了其尺寸。 学生签名: 高鑫 指导老师签名: 李健 指 导 内 容 检查输入轴齿轮计算和校核,同时帮助确定联轴器型号。 学生签名: 高鑫 指导老师签名: 李健 指 导 内 容 确定输入轴上的关键键的尺寸,同时指导进行保护弹簧的设计。 学生签名: 高鑫 指导老师签名: 李健 指 导 内 容 完成所有任务后,进行全面检查,并给出了修改意见。 学生签名: 高鑫 指导老师签名: 李健 指 导 内 容 在初次修改后,进行了答辩前的最后一次审阅, 仍然找出一些零散的问题,再次进行修改。 学生签名: 高鑫 指导老师签名: 李健 指 导 内 容 进行了答辩前的最后指导,主要内容包括答辩须知,并对一些细节问题进行了提醒。 学生签名: 高鑫 指导老师签名: 李健 nts本科毕业论文(论文)学生手册 10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记录表 题 目 1200 圆锥破碎机结构设计 姓 名 高鑫 学 号 074810948 答辩日期 2011.5.18 地 点 答辩记录 用简明语言记录答辩过程,答辩委员会提出问题和学生回答情况 (可附页 ): 老师提问: 1、 选择圆锥破碎机结构设计作为课题,原因和意义。 答: 随着社会的进步,原材料消耗逐渐增大,但是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 国各界件的关键热点问题。而对原材料,尤其是矿石材料而言,将其粉碎,增加其有效接触面积是节能的有效方法之一。而磨机相对破碎机而言消耗能源更加严重,且产量受入磨粒度影响,所以圆锥破碎机的研究也就具有了其必要性和实践性。 2、 传动齿轮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做简要介 绍。 答: 因为在传动结构最初设计时,便确定其传动方式为由水平方向向竖直方向传动,所以选择圆锥齿轮。根据齿轮的失效形式,固采用按齿根疲劳强度和接触疲劳强度进行双重计算确定参数的方法来确定齿轮的参数。最后根据弯曲强度进行校核,最终得到一对符合设计传动要求的圆锥齿轮组。 3、圆锥破碎机保护弹簧的工作原理是什么?进行设计的主要原则和思路又是什么,进行简单的概述。 答: 圆锥破碎机保护弹簧的主要作用是当破碎机内进入了较大或较硬的不可破碎物时,但是在正常工作时弹簧是不动的,只有在破碎腔发生超载时才有动作 。因此,按照标准弹簧表,根据动锥底部直径选取弹簧组的参数和数目,最后根据其极限工作应力进行校核,从而得到符合设计结构需求的弹簧组。 记录员签字: 答辩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接下页)nts本科毕业论文(论文)学生手册 11 (接上页) 评 语 答辩小组毕业设计(论文)的评语(选题意义,所用资料和数据可靠性;创新性成果及学术水平;写作的规范化和逻辑性;存在的主要不足之处,答辩情况。) 论文选题 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现实性,整个论文条理清晰,语言通顺,图文并茂,理论联系实际:论点突出,言之有理,结构合理,同时结构紧密。根据圆锥破碎机的设计原则主要对其传动部分和偏心部分以及润滑系统进行了设计,反应出作者具有一定的理论功底和制图功底。 当然论文也存在不足之处:在第四章中主轴部分的设计不够深入,同时在偏心结构设计时计算较少,希望以后在工作过程中注意改进。 该生答辩准备工作较充分。在整个答辩过程中,陈述能够进口主体,概念清晰,有条理。对论文设计的内容较熟悉,对于答辩老师提出的问题,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予以 回答,且回答问题较准确。 经答辩小组评议,认为该论文已经基本达到了本科学士学位论文水平,一直同意通过答辩。 答辩成绩 答辩组成员签字 : 答辩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nts本科毕业论文(论文)学生手册 12 附录 翻译 On the Design of Crushing Chamber and Testing Analysis of Cone Crusher Abstract:In line with the latest R&D tendency of cone crusher at home and abroad,conbin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 of the traditional cone crusher,this paper constructs a reasonable design out of the traditional grinder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rientation-more crushing,less grinding,the lamination theory and compound technology of double-metal.The result shows that this kind of design has improved greatly the technical targets of crusher and the service life of linear has also been prolonged greatly. Key words:cone crusher;crushing chamber;chamber design 0.Foreword The crushing of material is a widely used craft process for industrial sectors,such as metallurgy,building construction,electricity,road construction and so on, and is the key in mineral processing.Based on statistics and analysis,about 15% of electrical energy is consumed in material crushing and grinding operations in the world,and has increased year by year.We proposed the thought more crushing,less grinding in order to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What forecs people to develop high-effiency ,energy-saving crushing equipment or study the relevant technology is that the energy consumption in the process of crushing and grinding and the world increasingly tention and prices for energy. 1.Raise of The Question Cone crusher is famous for its feature of big crushing ratio,high output and uniform end product size and has always been the key crushing equipment to crushing and grinding the fine and medium material.Since puts forward its kinematics concept in 1856,Allis-Chalmers company produced the first gyratory crusher.The Nordberg company in America presneted HP(High Performance) cone crusher as the successor of the last two generations after experienced Symons as the first generation and Gyradisc crusher as the second.The Mechanober company launched Inertia Cone crusher after 40 years research in 1990s in Saint Petersburg,Russia to meet more crushing,less nts本科毕业论文(论文)学生手册 13 grindingand selective crushing process request. On the base of imitated Soviet 2100 and 1650 Spring Cone crusher,we produced cone crusher all by ourselves in 1954,and realized its standardization,normalization and serialization after a long struggle.However,compared with the advanced cone crusher of the same type in the world,there was stlill a large gap in quality and performance of the product.In recent years,we have successfully introduced equipments like Cone Crusher,gyradisc cone crusher and inertial cone crusher of Symons and technology,and design as well as product various cone crusher in cooperation with companies abroad in order to catch up with and surpass advanced world level.At present,cone crusher in our country has formed a series of large,medium and small,complete in specifications,basicaly satsifying domestic demad.However,in view of various factors,such as cost,etc.it is a common phenomenon that spring cone crushers produced during 1960s and 1970s are still play important roles today in our country.Therefore,necessary improvement must be made in order to achieve more crushing,less grinding and energy conservation. The following three three ways could be used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cone crushers:the dynamic balance of the machine,smooth feeding and change the chanber of cone crusher. This paper will use computer-aided design(CAD),then lets have a brief introduction on CAD/CAM: Throughout the history of our industrial society, many inventions have been patented and whole new technologies have evolved. Perhaps the single development that has impacted manufacturing more quickly and significantly than any previous technology is the digital computer. Computers are being used increasingly for both design and detailing of engineering components in the drawing office. Computer-aided design(CAD) is defined as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s and graphics software to aid or enhance the product design from conceptualization to documentation. CAD is most commonly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an interactive computer graphics system, referred to as a CAD system. Computer-aided design systems are powerful tools and in the mechanical design and geometric modeling of products and components. There are several good reasons for using a CAD system to support the engineering design function: To increase the productivit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design To uniform design standards To create a manufacturing data base To eliminate inaccuracies caused by hand-copying of drawings and inconsistency between drawings Computer-aided manufacturing(CAM) is defined as the effective use computer technology in manufacturing planning and control. CAM is most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functions in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such as process and production planning, machining, scheduling, management, quality control, and numerical control(NC) part programming. Computer-aided design and computer-aided manufacturing are often combined CAD/CAM systems.This combination allows the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from the design into the stage of planning for the manufacturing of a product, without the need to reenter the data on part geometry nts本科毕业论文(论文)学生手册 14 manually. The database developed during CAD is stored; then it is processed further, by CAM, into the necessary data and instructions for operating and controlling production machinery, materialhandling equipment, and automated testing and inspection for product quality. The rationale for CAD/CAM is similar to that used to justify any technology-based improvement in manufacturing. It grows our of a need to continually improve productivity,quality and competitiveness. There are also other reasons why a company might make a conversion from manual processes to CAD/CAM: Increased productivity Better quality Better communication Common database with manufacturing Reduced prototype construction casts Faster response to customers The hardware part of a CAD/CAM system consists of the following components one or mare design workstations, digital computer, plotters and other output devices, and storage device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component is illustrated in Fig.10.1. In addition, the CAD/CAM system would have a communicatio interface to permit transmission of data to and from other computer systems, thus enabling some of the benefits of computer integration. The workstation is the interface between computer and user in the CAD system.The design of the CAD workstation and its available features have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convenience, productivity, and quality of the users output. The workstation must include a digital computer with a high-speed control processing unit(CPU). It contains require a and logic/arithmetic section for the system. The most widely used secondary storage medium in CAD/CAM is the hard disk, floppy diskette, or a combination of both. The typical I/O devices used in a CAD system are shown in Fig.10.2. Input devices are generally used to transfer information from a human or storage medium to a computer where CAD functions are carried out. There are two basic approaches to input an existing drawing:model the object on a drawing or digitize the drawing. The standard output device for CAD/CAM is a CRT display. There are two major of CRT displays: random-scan-line-drawing displays and raster-scan displays. In addition to CRT, there are also plasma panel displays and liquid-crystal displays. Software allows the human user to turn a hardware configuration into a powerful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system. CAD/CAM software falls into two broad categories,2-D and 3-D, based on the number of dimensions are called 2-D representations of 3-D objects is inherently confusing. Equally problem has been the inability of manufacturing personnel to properly read and interpret complicated 2-D representations of objects. 3-D software permits the parts to be viewed with the 3-D planes-height,width, and depth-visible. The trend in CAD/CAM is toward 3-D representation of graphic images. Such representation approximate the actual shape and appearance of the object to be produced; therefore, they are easier to read and understand. 2.Analysis On Wear Of Crushing Chamber And Work Present nts本科毕业论文(论文)学生手册 15 Condition Of Cone Crusher As shown in figure 1,2,drawings,according to practical data,reflect wear of crushing chanber of intermediate,fine cone crushers.Figure for the X-abscissa denotes lining board length,while ordinate measurements for foils wear. Based on the figures,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FIG.1 Wear of chanber for intermediate cone crusher ( a) crushing chanber ( b) set cone lining board( c) moving cone lining board FIG.2 Wear of chanber for fine cone crusher ( a) crushin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JX01-091@Φ1200圆锥破碎机结构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491698.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