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注释也可以采用文末注)新媒体视野中的网络文学金 振 邦 【提 要】文学传播是传播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网络时代新媒体催生了一种崭新的文学形态网络文学的诞生。网络文学是网络新媒体的艺术裂变,它给传统主流文学带来了深刻危机和严峻挑战。从传播学新媒体的视野,来审视网络文学的艺术特征、多媒体符号载体、话语接受群体以及超时空的传播方式,可以为文学的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同时也拓展了传播学本身的学科空间,这是网络时代传播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当前传播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课题。【关键词】 新媒体 ;网络文学 ;艺术特征 ;接受群体 ;传播方式 媒介即信息。媒介形式本身就潜藏着变革的力量。我国的四大发明作为媒介的本身,已经改写了人类的历史,这是有目共睹的。网络时代新兴的媒介比特,已经并正在继续改变着我们的世界,改变着人的思维模式、思想观念、生存方式、审美取向等。任何一种新兴科技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加速改变整个世界和人类自身。“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 加埃里克麦克卢汉、加弗兰克秦格龙麦克卢汉精粹,何道宽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227页。以往任何一种传统媒介都是人的某一器官功能的拓展。而现代电子媒介则是人类神经系统的延伸。这两种媒体的外延功能具有质的不同。那么这种人类神经的延伸,对文学具有什么重大的影响呢?它同传统传播媒介对文学的影响又有什么差异呢?从媒介演化的角度去研究和概括人类的历史,为解读历史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角度。同样,从信息传播的角度去研究网络文学,我们将能够更加深刻地透视网络文学的深刻本质。本文就想从新兴电子传播媒介的视角,来审视网络文学的艺术特征和传播现象。一、网络文学:新媒体的艺术裂变什么是网络时代新媒体?网络时代的新媒体就是“比特”,它具有完全不同于原子的性质:没有颜色、尺寸或重量;以光速传播;信息的最小单位;一种存在状态;数字化信息中的基本粒子。比特可无限复制,超越时空障碍,不存在任何边界和疆域。它是一种新的“DNA”突变基因,正迅速取代原子而成为社会发展的基本内核,并创造出全新的理念和社会。新媒体是重新认识网络文学艺术特征的关键。人类的传播媒体形态已经经历了三次重大的变革。第一次是人类由手势语到口头语言的变革。口头语言可以使人们能够结合成更大的群体,处理更加复杂的问题。它大大提高了人类推理、计划和观念化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解决了将他们积累的文化传递给后代的方式。但是这种信息传播,“不是在空间上扩展讯息,而是在时间上维系社会;不是传递信息,而是表现公有信仰。” 美罗杰菲德勒传播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明安香译,华夏出版社2000年,第49页。第二次是口头语言到书面语言的变革。这次变革意义十分重大。可以说它对人类的信息传播和思想观念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它加快了文化的传播和社会发展的节奏,使得社会文化能够超越时空层层积淀下来,为后人提供前人的文化经验。就中国而言,书面文字本身的媒体形态也经历了好几个阶段。如从最早的“结绳记事”,到甲骨文、石鼓文、金文、竹简、帛书、纸质文字,每一次书写媒体的改变,都带来了文化的进步和繁荣。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主要就是靠了书面文字媒体得以保存和传播的。第三次是书面语言向数字语言的变革。这次变革意义更为深远,它将对传统媒体形态进行颠覆性的解构,对每个人、社会和文化带来深刻影响,人类对于时间、距离和现实的观念正在发生着急剧的改变。数字语言不仅加速人和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而且还可以实现人和电脑以及电脑之间的沟通。数字语言媒体与以往传统媒体有着质的区别。可以说以往的任何一种媒体的进步,都不过是人某一器官的拓展,而数字媒体则是人神经的延伸。随着网络的普及和覆盖面扩大,人的神经已经延伸到整个地球甚至外在星系。我们可以说地球就是一个放大了的人的大脑,世界文化的一体化趋势必将大大加快。拉潘姆先生根据麦克卢汉的“部落化非部落化重新部落化”的公式,曾提出两两相对的词语,来概括传统印刷文化和当代数字文化的差异。印刷文字和数字媒介的区别在于:视觉的/触觉的、机械的/有机的、序列性/共时性、精心创作/即兴创作、完全的/不完全的、独白/合唱的、分类/模式识别、中心/边沿、连续的/非连续的、横向组合的/马赛克式的、文字型的人/图像型的人。 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1页。新媒体带来新的文化观念。以比特为基础的电脑网络,带来了全新的哲学观念、思维模式、生活方式、审美趣味等。它可以具体体现为:1. 非线性网络思维。网络思维是由众多点相互连接起来的,非平面、立体化的,无中心、无边缘的网状结构。2. 多媒体认知方式。多媒体手段消解了不同感觉通道之间的界线,意味着人们可同时使用几种感觉,而且可根据读者需要自由选择感知方式。3. 对时空维的超越。网络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像一个“地球村”;同时也意味着世界将变得越来越大,人们可达到网络所延伸到的任何地区。4. 超文本辐射。超文本可更有效地表达和处理信息。其最终目标是建立一种差不多可以用无限多的方式组合、排列和显现信息的系统。5. 中心消解的边缘化。在网络中每部电脑既是中心又是边缘,都处于平等关系。中心的消解激活了所有局部的潜能。6. 信息无终极的流动。电子信息常处于动态格局之中,不会有终极形态。作品不可更改的说法已成为历史。7. 互动性对话。网络信息的流动是双向度的。人们不仅具有自由的选择性,还能对信息进行个性化加工和改造。这有利于强化人的主体意识,使文化艺术获得多元化的发展。8. 将抽象化为现实的虚拟手段。虚拟手段是连接现实和未来的中介和桥梁,可成为人们的理想、预测、设想等超前意识的模拟实验室。 金振邦网络新概念,软件世界1999年第6期。这些新文化观念,将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存方式产生潜在的深远影响,正在成为网络文学的内在结构,制约着它的艺术形态和发展方向。新媒体孕育催生了网络文学。任何一种媒介都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文学形态,并决定其艺术特征。口头文学、书面文学和网络文学有着截然不同的艺术特质。口头文学是人类幼年时期的创作,以声音媒介进行传播,主要以民歌、神话和史诗为主要形式。它直抒胸臆,不刻意粉饰雕琢,真情浪漫。不过其传播过程中的信息衰减度较大,不易长期留存。随着书写媒体的进步和发展,书面文学得到了长足进步,尤其以当代小说为代表,可以说达到了极盛时期。它取代口头文学成为文学的主流形态。它扩大了文学的传播范围,并使之能以固化形态得以长期保存。其缺点是传播受一定的时空限制。而网络的发展,为文学的创作和传播提供了崭新媒介。网络新媒介可以说孕育催生了新的网络文学,从根本上改变了文学的形态和特质。它以新的创作界面和平台,培育出一批新的文学创作者,并产生出新的文学样式、创作技法、解读方法、传播方式、美学原则和批评标准。随着网络的不断延伸,书面文学将节节溃退。网络文学已经给传统文学带来了危机,它将取代传统文学而成为网络时代的主流文学形态。短短几年时间,一大批陌生的网络文学作家崭露头角,网络文学的作品也爆炸般地涌现,其数量和速度远远超出了传统文学的发展态势。不仅如此,网络文学作品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宁肯的长篇“流浪汉小说”蒙面之城,获得了2002年“第二届老舍文学奖”的“优秀长篇小说”桂冠,和传统作家张洁的长篇小说无字并列第一。这是传统文学奖项第一次把荣誉给了网络文学作品。二、网络文学的新媒体艺术特征 什么是网络文学的艺术特征?目前已发表的文章中虽然不乏睿智卓识,但存在着从网络新媒体视野审视的盲区。以往人们对网络文学的认识,常常囿于传统媒体视野的维面。有人认为网络文学的特点是:自由灵动、生动幽默、短小精悍和谈天说地边缘化。 笨狸织文成网,/column/website/cycul.htm ,2004-03-01。情节要跟“网络”有关;要有男女角色,要产生爱情,最后的结局又通常是虚幻。 徐坤也说网络文学,,2004-03-01。它是平民文学、涂鸦文学、个人文学、速度文学、年轻文学和共享文学。 假道戏说网络文学,,2004-03-01。有人从文字操作方式上认为,网络文学强调短句、互动、戏仿、拼贴、RPG(角色扮演)、超文本、乱弹。 网络文学的七种武器,北京日报2001年6月21日。 “网络文学的作者需是网人”、“网络文学的作者说网语”、“网上文学得有一个吸引人的标题”。 翟华网络文学的眼睛、鼻子、嘴,中国青年报2000年4月17日。以上除了超文本、互动和网语外,是网络文学基本的艺术特征吗? 所谓网络文学,应该是指运用网络新媒体来创作、存储、传播、鉴赏和评论的作品。网络化的传统文学作品,不是真正的网络文学,但它在呈现和解读上也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异。网络新媒体决定了网络文学的全新艺术特征。它表现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超文本的全息辐射。超文本是网络文学的主要表现手法,并影响、制约着其诸多艺术特征。而真正的网络文学就应该指超文本文学。非超文本的充其量只不过是网络化的文学而已。超文本可以改变思维方式和文学文本的基本结构。其信息空间完全不受传统书籍二维物理空间的限制,要表达一种情感、观念,或描写某种情景,可通过一组多维指针来进一步延伸或补充。超文本建立了一种可以用无限多的方式组合、排列和显现信息的系统。它是一系列可随读者行动而延伸或缩减的收放自如的信息。各种观念都可以被打开,从多种不同的层面予以详尽分析。这就要求作者具有更大的艺术想象力,考虑读者的多元化欣赏需求。“超文本不仅描述或提及其他文本,而且重构了读者的阅读空间,将其带入更广阔的领域。” 美保罗利文森软边缘:信息革命的历史与未来,熊澄宇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38页。文学文本的形态将由二维的平面转化为三维立体或四维动态,人物和故事的发展模式也呈现出多向路的复杂趋势。这将大大扩容文学文本的艺术想象空间和历史文化内涵,从而使网络文学作品具有超越传统文学文本的巨大艺术魅力。Michael jovcel创作的下午,一个故事,就是一部艺术上成功的超文本小说。超文本虽能增强发散性想象思维,有助于开拓思路,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但有时会削弱读者定向性的深度思考。 文本结构的开放性。超文本消解了传统文本结构的边界,使其呈开放态势。传统文学作品的结构是封闭的,它们自我完足、彼此无关。而网络文学文本中的超文本冲破了个别作品的局限,使众多文本互联为一个大文本系统。它是一种具有流动性的开放性结构,它处于多个维面的交叉点上,向多重时空辐射和伸展,具有无限大的结构空白和读者参与创造的浩瀚空间。它有着众多的交互式开放节点,可以伸向其他任何地方的相关文本。它的解读还允许自由选择的节点放大,从而使作品的结构呈现为个性化的变化格局。读者可以激活某一构想的引申部分,也可以完全不予理睬。网络文学的这种开放性结构,使作品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而使真正的个性化鉴赏成为可能。如迈克尔乔伊斯的超文本小说午后,揭示了这种形式小说的优越性和局限性。叙事人彼得在开始讲述故事时说,他在上班的路上看到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一辆很像他前妻的汽车被拖走了。有人在车祸现场受了重伤或者死去。在读者参与选择的情况下故事继续展开,但交通事故的场景永远弄不清楚,因为它有一大堆错综复杂网络联系,不断插入其他的解释、衍生其他的可能性。文本结构的开放性也将同时消解作者和读者之间的界线。 故事叙述的非线性。传统文学作品的情节叙述本质上是线性的,其显著特点是情节叙述的顺序性。它不仅指作品情节的发展有着明确的先后次序,而且还包括某些时空颠倒的情节,甚至没有时空顺序的意识流片段。不管属于那种情况,这类作品印刷在报刊或书籍上之后,其情节叙述的顺序是固化的、线性的。人们在阅读时只能按固定顺序一页页读下去。而网络文学尤其是超文本作品的情节叙述,是一种非线性的、待组合形态。它采用网状结构组织块状信息,没有固定顺序,就像是一个全息的、多维的、重叠的多重时空。读者可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审美情趣、知识结构、功利目的,对情节进行独特的重新组合。读者能随意从电子文本的一点跳到另一点,从而打破了线性叙事的神圣规律。其实人类思维的大脑本身就是一种网络结构,其信息的存储无法用时空坐标去进行定位,它存在着多种路径,不同的联想会导致不同的艺术欣赏结果。 解读方式的多路向。超文本提供读者多重路径的选择,催生了新型多路向阅读行为,同时给传统读者和作者的身分定义带来冲击。它提供了文本结构流动的多方向可能。每一种方向都带有独特的个性化色彩。每一个读者由于个体差异,在解读超文本时都会选择不同路线和顺序,从而形成独特的结构方式。他们的阅读常常是快速、跳跃、大剪接式的,基本方式是横向联系而不是纵向积累。以前作家曾经尝试过给读者某种个性化的解读。如法国扑克牌小说隐形人和三个女人就是一些散装纸片,读者解读前先将整本书像洗牌一样打乱,这样就会出现一个新的版本。但是在进行书本超文本解读探索时,明显受到了纸张媒体物理性质的限制。然而,在课堂上讲授网络超文本作品时,我们会发现“今天你读了哪篇课文”这个似乎一般的问题,会变得复杂起来。实际上每个人读的内容都可能不同,因为他们或者没有穷尽所有解读路径,或者按不同顺序来解读那些单元。面对着多元化的情节和线索,读者不仅会有不同的选择和切入,而且还不得不设想新的问题。网络文学的解读方式,也是构成文本特征的重要因素。超文本还给文学研究带来巨大变化。人们把作品输入电脑,同时还输入有关评论、插图和传记材料,从而把文字和图像结合起来,把本文和评论、资料结合起来,给从事文学批评者提供极大的方便和可能性。 形象呈现的立体化。传统文学塑造形象主要依靠单媒体文字,读者通过文字符号去进行艺术的想象和再创造。而网络文学采用包含文字在内的多媒体手段进行形象塑造。人们可以同时使用多种感觉通道,根据读者的需要自由选择路径。“媒介的杂交或交汇是显示真理、给人启示的时刻,也是新媒介形式诞生的时刻。” 加埃里克麦克卢汉、弗兰克秦格龙编麦克卢汉精粹,何道宽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417页。多媒体以电脑技术为基础,实现了不同媒体间新的艺术综合。多媒体隐含了互动的功能。“多媒体领域真正的前进方向,是能随心所欲地从一种媒介转换到另一种媒介。”多媒体“必须能从一种媒介流动到另一种媒介;它必须能以不同的方式述说同一件事情;它必须能触动各种不同的人类感官经验”。“技术和人文科学、科学和艺术、右脑和左脑之间,都有着公认的明显差异。”“多媒体很可能像有些学科比如建筑学一样,在这些领域之间架起桥梁。” 美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胡泳等译,海南出版社1997年,第89、91、100页。网络文学以文字为主媒体,同时包括声音和图像。它们之间可以进行完善的信息交互、转换和融合。作品中充满了图像、并置事物、口语跳跃和断层。如台湾苏绍连的扭曲的脸庞,除了四周诗句之外,画面上的一个脸庞可随着你按不同的数字键而动态变换各种表情。杜斯戈尔的flash诗歌象天堂,一个绿色“象”字的舞蹈引出诗歌文本。动态文字或影像能很好地将文学与绘画、音乐、影像等混合在一起,它具有极大的艺术潜力,这是纸质文学所无法企及的。 交互性的作品建构。传统文学作品欣赏,常常是单向度的。读者虽然具有充分的艺术想象和创造空间,但对另一极作者却无法进行沟通和施加影响,也不能改变原创作品的形态。而网络文学的欣赏却是双向度的,它能在不同程度上实现美学欣赏的交互性,使作者和读者相互沟通。作者可以在网络上对自己作品进行解说,回答读者提问,并提供作品的文化背景和创作动机。读者可以直接参与作品的创作,改变作品的主题思想、情节结构、人物命运和事件结局。“互动性让身为内容的创作者能够和其他内容建立起关联,把你的东西摆在别人的作品中,加深你的分析和情景与其他人的关联,也让你对发表的分析有联想性的了解。网络真正的力量在于互动性,互动性让人们对作品、主题、趋势和当中的想法产生兴趣,同时让作品有生命,不断进化,维持使用者的参与程度。” 美约翰布洛克曼未来英雄,汪仲等译,海南出版社1998年,第246页。比如一些互动小说发条情色、活着,爱着,就属于这种类型。可见,新媒体作品必须用一种新的美学取向来进行创作和欣赏。电脑技术促使这一类交互式小说文学作品变革的影响力是不容置疑的,因为在这种文体中起作用的美学观颇不相同。标出这种美学观形成的轨迹等于揭示文学研究正在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数码化的审美取向。数字技术是一股活跃的力量,可以对文字放大缩小,可以增添颜色,可以调整比例,可以改变空间视角,使文字增加了与图像一样的新的活力,它更加强调“直视”和“透视”。“电脑里的图像有一种印刷媒介所无法想象的流动性。电脑里的图像可以滚动,可以从不同的透视角度观察,也可以完全改变形态。这种改变身体部分的能力,以及其中包含的信息形式及物质体现之间极其不同的关系,正是以数字化为基础的美学和以印刷术为基础的美学一个重要的分界线。” 美凯瑟琳海尔斯方寸之间,交流1996年2月。读者从一个文本单位转到另一个文本单位,只需要按相应键打出一个图像,一个关键词语或者实验找出隐藏的“热点”。正如自选历险故事一样,超级文本叙述提供了多种可能性,读者按特定顺序进行选择,使这些可能性变成事实。读者不再是单纯的文本阅读者,而是作者的合作者,双方协力完成故事的叙述。作为后现代艺术的网络文学,在表达、结构、语言、题材、技巧等方面,最大程度地体现了随意性、未完成性和偶然性的后现代特征。它正在消解文学和非文学、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界线。三、网络文学的多样化符号载体语言符号。网络文学的主要符号载体。文学就是以语言文字为媒介来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现心灵世界。但是,网络文学的语言与传统文学有着明显的区别。电脑网络创造了全新的文化,决定着网络文学新的语言特征。1. 简洁化。这是网络文学语言发展的趋势。简洁是网络时代的特征。从书本文化转型到数字文化,将根本改变每一社会层次上使用语言的方式。复杂而有特色的口头和书面表达方式,将逐步被电报式的“平实说法”所取代。简洁是电子文本的灵魂。2.符号化。某些符号开始入侵汉字系统,成为新的网络语言形态。如脸谱造型。它简洁、形象、含蓄、幽默,为电子文本增加了情趣。如 :-)普通笑脸。:-苦笑。*|:-)圣诞老人。:-X打着领结。- 收下这束漂亮的玫瑰花。还有缩略语,大部分源于电报惯用语,也有一些是网上缩写。如CU(See You)、IC(I See)等。3.数字化。利用阿拉伯数字谐音来替代某些语言。适用于手机短信和网络聊天。比如521(我爱你)、530(我想你)、765(去跳舞)、885(帮帮我)、518720(我一辈子爱你)、5376(我生气了)、286(迟钝)、4457(速速回机)等。8这种数字化语言有时能够融通方言壁垒,沟通情感和心灵。4. 新奇化。网络新词语的涌现,预示着某种新力量、新思潮、新观念的崛起。有人统计,网上聊天室常用网络词语已达2000多条。而中国网络语言词典也出版在即,这将为网络信息的沟通提供解读的码本。如“gg”(哥哥)、“mm”(妹妹)、“gf”(女朋友)、“pmp”(拍马屁)、“bt”(变态)、“大虾”(大侠)、“菜鸟”(新手)、“青蛙”(丑男人)、“菌男”(俊男)、“恐龙”(丑女人)等等。新语境造就新语汇是不言而喻的。图像符号。网络时代是一个读图时代。图像的信息含量要大大超越文字媒体。网络文学已经打破了单一文字媒体的壁垒。图像化趋向是网络文学的艺术特征之一。“我们对世界的把握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视觉。黑格尔说,视觉(还包括听觉)不同于其他感官,属于认识性的感官,所谓认识性的感官,意指透过视觉人们可以自由地把握世界及其规律,所以,较之于片面局限的嗅觉、味觉或触觉,视觉是自由的和认知性的。” 周 宪读图,身体,意识形态,文化研究: , 2004-03-01。“景象就是世界观,它已变得真实并在物质上被转化了。它是对象化了的世界观。” 法 居伊德波景象的社会,文化研究: , 2004-03-01。“观看(看,凝视,瞥一眼,查看,监视和视觉快乐)或许与各种形式的阅读(破译、解码、翻译等)一样,是个很深刻的问题。视觉经验或视觉教养用文本模式是不可能得到全面解释的。” 美 尼古拉米尔佐夫什么是视觉文化?,文化研究 , 2004-03-01。台湾几米图文诗照相本子之一:一个小男孩雨中为仙人掌撑伞,边上还有五个打伞的小青蛙,风趣盎然。配图文字:“帮帮忙:多雨的午后,想起屋外的仙人掌,/也许我该帮帮忙,它需要的是阳光。/干旱的日子,想起屋外的桂花树,/也许我该帮帮忙,它需要的是雨水。/天晴天雨,我都得帮帮忙。/谁叫我让它们离开大地,住进小盆里。/谁叫我贪心地想拥有自然的美丽。/帮帮忙,到底是谁帮谁的忙。”结尾句石破天惊,原来被我们“保护”的仙人掌、桂花树,竟然是人类的保护神。声音符号。声音和旋律可以增大网络文学艺术想象的空间。音乐的想象空间要超越其他各种媒体,其蕴涵的艺术信息深不可测。台湾网络作家蔡智恒的最新小说檞寄生,不单用文字感动人,还配上旋律,把人们带入有点无奈的情爱世界,从而来提高阅读趣味,为文字加分。e时代的读者,当然有e时代的阅读面貌,喝多媒体奶水长大的年轻人,阅读自然也不单只依靠传统文字的编排,还必须借助其他媒体的刺激,走进文字的花园。网络散文寻找,不但具有文字解说和摄影画面的交替,而且还附有优雅朗诵和动听音乐。flash阴阳发恐怖小说,除了解说文字和动态画面之外,还配上了跌宕起伏的背景音乐,点染出特定的故事氛围,从而增加了作品的渲染力。动画符号。动画视频的加入,表明网络文学正在消解文学和其他艺术之间的界线。在网络新媒体中,各种艺术门类将逐渐整合为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如台湾须文蔚的多媒体诗歌凌迟退还的情书,一个方框中不断跳动的不同颜色、大小不一、字体变换的文字,蹦跳着作者的诗句。作者写道:“网络诗整合文字、图形、动画、声音于一炉,这种接近影视媒体的创作文本,我们可称做多媒体诗。在表现的型态上,又可以分为几类:一类是单纯的动画,作者利用套装的动画软件,将文字或图画编写成动画。另一种多媒体诗则是利用更高阶的动画写作软件,混入声音,并可以利用类似电影剪接的技巧,来安排诗作的内容。” 网易社区:/editor/020120/020120_57889.html ,2001-11-07。曹志涟的想象书1999,主体链接设计了一个类似时钟的动态画面,当时钟指针指向超文本的链接点时,文字就会变亮。其创意水平已超出以往超文本文学单纯的文字链接方式,较好地做到了网络技术和文学内容的融合。苏默默的物质想象组诗,主体页面上有黑底红字的金、木、水、火、土五个字,不停地在做不规则运动,鼠标点击任意一个流动字即读到相应链接的诗。这种设计融合着古代和现代的智慧和哲理。四、网络文学的传播接受群体 网络文学传播群体的结构层次。网络文学的创作和传播群体,由于受网络媒体的限制,最早是一些留学国外的理工科大学生。年龄层大多是文革后上大学的那一代。他们最早接触网络,大都不是专业的文人。海外网络文学有着校园文学、留学生文学的许多特点。海外中文网的成因,首先在于留学生对中文的依恋和相互沟通的需要。很多网络作品高于一般小品式文章的质量,这是因为网络媒体易于沟通和交流,作者可以不断获取意见和滋养。因此,他们的写作技巧、常识积累、生活体验等都相对于闭门造车的传统作家来得好一些。基于同样原因,无压力和名利欲望的网络创作更具有生动、真实、活泼等行文特点。近年来网络文学的作者仍具有上述特点,呈现出独特风貌。创作主体有平民化、年轻化、技术化趋势。他们在传统文学领域内是不见经传的,常常是非专业作家出身,而是由网络的激发而产生文学创作的冲动,进而成为网络文学的精英。他们不是源于传统的文学大家,而是一批新崛起的、由网络造就的新文学作家。他们和网络有着很强的亲和性。一些无名之辈和黑马,常常一夜之间名声大噪。最典型的是网络小说第一次亲密的接触的作者蔡智恒(痞子蔡),他就是一个普通的理工科大学生。还有目前大家所认为的比较著名的网络文学作家,“榕树下”网站的主要策划者和创作者李寻欢、宁财神、朱威廉。第一届“榕树下”网络文学创作获得小说一等奖的尚爱兰(性感时代的小餐馆),二等奖的老谷(我爱上那个坐怀不乱的女子)、mikko(英雄时代);散文一等奖的蚊子(蚊子的遗书),二等奖的余辉(我至死不渝地爱着的地方)、张卫民何时无忧、织雨儿艺术在别处、曾光洋真的爱你等,都不是传统的文学创作家,他们是新兴的文学边缘人。这里的所谓“平民化”,是同传统专业文学作家比较而言。换言之,说创作主体的边缘化似乎更加恰当。新的网络媒体必将孕育另类的文学天才。网络文学接受群体的结构分析。进行网络文学受众的结构分析,阐述网络文学受众的文化背景、艺术参与、接受效果、和作者的艺术互动和批评引导,并展示中国网络文学的接受历史和现状,对于认识网络文学的本质,揭示网络文学传播的规律,是十分重要的。网络文学受众是网络文学产生发展的主动力,是网络文学传播的决定性主体。白瑞兹认为,网络文学的接受者将由“被动的目击者”,摇身一变而成为作品“合作的创造者”。在互联网上集体创作的互动小说,更使创作者与欣赏者的区分失去了意义。根据新华网最新的2003年“中国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第十二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用户的年龄分布趋于低龄化和知识化:我国73.4%的网民年龄在30岁以下。18岁以下的占17.1%。18-30岁之间的达56.3%。31-40岁的占17.7%。4150岁占6.0%。51岁以上占2.9%。网民数、上网计算机数继续保持了增长趋势,分别达到了6800万、2572万,我国大陆的IP地址数达到了3208.5万个。网民中受教育程度为高中(中专)的比例最高为30.9%,其次是大专为27.1%,本科为25.5%。本科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网民为28.1%,本科以下受教育程度的网民达到了71.9%,后者占据了网民的大多数。 /ziliao/2003-07/22/content_986495.htm,2004-03-01。可见,网络文学的读者主要是不同文化层次的学生。这些学生的独特天赋,是他们所生活的时代造就的。他们是网络文学接受的主要对象。网络文学接受群体的一般特征是,人数众多、分布广泛、成分复杂、流动变化、彼此隐匿,呈现出一种低龄化、技术化趋势。因为网络时代的年轻人与电脑有着天然的亲和性。而且与网络文学的年轻作家容易在心灵的沟通和碰撞上产生共鸣。他们把握电脑网络的敏感性比起上一代人来说要强得多,有着天生优势和技能。有人就论述过这种类似现象,卡米尔观察到:“大多数生于二战以前的人,被现代媒体拒绝了。他们无法理解我们这些生在二战之后的人如何能够在读书的同时,还能看电视。但是我们能。在我写书的时候,我戴着耳机,摇滚乐或是普契尼或伯拉姆斯在耳边狂响。肥皂剧在电视屏幕上闪烁,声音已经被我关闭。同时我可能还在电话上和别人聊天。新生代具有多层面、多轨道能力来应对世界。” 熊澄宇编新媒介与创新思维,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54页。 而传统文学的接受群体则几乎波及所有的年龄和文化层次,一般来说比较偏向于中高龄知识化人群,尤其是传统文学中的经典名作的传播。网络文学的接受群体与创作者一起,共同创造着作品的意义。他们两者的合璧才是文学作品的完美价值。 网络文学的接受者一方面在接受着创作者的艺术形象和审美趣味,另一方面,他们的美学取向和欣赏口味也在制约着网络文学的题材选取和创作方向。文学信息在两者之间处于一种双向的互动传播态势。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文学的接受群体对网络文学的发展和演化是至关重要的。五、网络文学的传播方式网络文学传播的主要特征。瞬间性。网络文学的传播已经突破了时空的壁障,大大加快了文学创作和传播的节奏。传统文学的创作和出版往往需要一定的周期,有严格的审稿程序。它常常把那些具有潜在的文学才能,但是还处于幼稚发展阶段的文学爱好者拒之于文学大门之外。由于传播的瞬间性,网络文学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就短短几年时间,其作品规模就已经令人刮目相看。这种瞬间性,还造成了网络文学的快餐文化和平面性特征。自由度。网络文学的创作常常超越传统文学的条条框框,它在文学的手法、题材、文体、语言、结构等诸多方面,突破了传统美学的藩篱,开拓着自己新的艺术表现空间。它不甘寂寞于传统文学的表演舞台,不断地向其他艺术领域渗透,并消解着彼此的界线。比如台湾苏绍连的一些作品如第六感生死恋、精神牢狱、黑暗之光等flash诗歌,三人行小说诗扁鵲的故事,超文本小说漫游网际等,很难从传统文学的视角去进行艺术定位。网络文学的这种创作自由度,极大地激活了人们潜藏着的文学天才,使之释放出巨大的艺术能量。多媒体。多媒体是网络文学传播的一个主要形态,也是媒体发展的一个综合趋势。它把语言符号和声音、图像、动画和视频融合为一体,大大增加了接受者信息获取的容量,提高了人们认知世界的能力和水平。虽然目前网络文学的多媒体作品只限于某些地区的部分作家,而网络化的作品居多,但这是一个暂时现象。随着网络带宽的增加,以及作家网络技术的提升,网络文学的超文本多媒体作品,将逐渐成为网络文学的主流形态和接受者喜闻乐见的样式。网络文学传播的艺术效应。网络文学的传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正面艺术效应是主要的,而且影响会越来越大。一些网络文学作品在学生中的传播是如此之迅速,反响是如此之强烈。一项最新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互联网在中国正博得民众更乐观和肯定的态度;而且,人们使用互联网时间越长,越容易对互联网产生正面看法。网民对网络内容的信任度显著高于非网民。这些现象很可能说明了目前媒体报道互联网的负面成分要大于互联网的实际负面影响。上网时间超过3年者,会更多地使用网络工作、学习和娱乐。 中国网民对互联网“爱意”越来越浓,新华网:/it/2003-09/18/content_1087236.htm, 2004-03-01。 使用互联网的时间越长,网络经验越多,认为对工作和学习有帮助的人也就越多。作为工具,网络的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历练网络三年以内的时间几乎没有多少变化,从三年以后就开始显现较大的效应。网络文学会带来全新的美学观念。一种全新的文学将体现出网络时代崭新的思维模式、思想观念、认知方式、审美趣味等,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文学理论、美学观念、艺术样式和解读技巧。数字媒体主要有三个特性:1.非线性。超文本随意从媒体一点跳到另一点,从而打破线性叙事的神圣规律。2.非连续性。来自于数字技术与生俱来的二值(0和1)状态。它使得某些在模拟世界十分困难的事变得轻而易举。反之亦然,如表现像头发一样的十分复杂的几何纹理。3.自主性。它指数字化对象不断增长的自我控制能力。这是数字媒体与物理、模拟世界的最大区别。 三月艺术的碎片 数字化美学,中国计算机用户1997年10月下。任何数字美学的概念必须由这三个特性所潜藏的美学可能性演绎而出。网络文学有利于接受者现代思维方式的形成。人们可以接触到多元的世界文化,激活效率意识、竞争意识、平等意识和全球意识,从而改变封闭的和单向度的思维模式。它还可以增加信息储备,更好地开阔视野,融入社会,了解世界。由于网络传播的瞬间性,有的作品可迅速造成轰动效应,作家也往往能够一夜成名。比较典型的是痞子蔡和第一次亲密的接触。他个人网站就曾有高达50万的访问人次,电子邮箱也曾经让百多封的“催稿信”轰炸。后来作品印刷成书,目前销售量已超过26万本。又雪村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其文本遭到空前的关注,被进行各种读解,热潮不断。除此而外,一本名为翠花,上酸菜雪村自述的书籍也悄然上市,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的作者雪村被推到台前。还有大学生自习室之歌也是这种情况。这些无名作家及其作品凭借网络媒体迅速风靡全国,流行于中学和大学校园。这是以往传统文学媒体所无法企及的。在网络媒体中,文学创作的名人效应和权威性趋于弱化。文学创作的个体英雄时代已经过去。一些传统的文学名家,在网络上常常没有作品问世,他们似乎患了网络失语症。在网络文学的领域中,已经不大可能再出现诸如鲁迅、巴金、郭沫若、冰心、老舍等类似的文学大家。就是造成一时轰动效应的作家,很快就会被新的网络文学作家挤出接受者的文学视野。在网络时代,网络文学的新手层出不穷,因为人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展示文学天才,刊登自己作品。一些具有潜在文学才能的作家,在网络上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因此可以说,网络时代是一个文学创作的群体英雄时代。 网络文学还常常具有某种明显的反文化倾向。如东东的苍蝇,文章虚构了吃苍蝇这个情节,用它捕捉现实中的荒谬。它象征现实的丑恶与痛苦。网络文学经常对现实弊端和旧的文化传统进行激烈抨击。如mikko英雄时代,讽刺制造某种英雄人物的虚假。午睡的夜叉人类凶猛,对人性中的凶残一面进行深刻剖析。分子春天很好,揭露机构的臃肿和人际关系的无聊。孔笼关于唐僧的第二把手,对一把手用人心理的无情揭示。网络文学关注并张扬压抑的情感和欲望。如获得“榕树下”网站网络文学评审一等奖的尚爱兰性感时代的小餐馆、老谷我爱上了坐怀不乱的女子、莲儿山野精灵等作品等。 网络文学传播的负面影响。网络会对上网者产生普遍的负面作用。1. 过量上网会患“网络综合症”,引起上网者生理病态,如过动症、行为失调症、饮食失调症,视力减退、眼痛、怕光、流泪、暗适应能力降低,带来记忆力衰退、心神不定和注意力不集中的障碍。2. 心理的扭曲和变形。对网络产生强烈心理依赖,产生恐惧心理和网络孤独症。“电脑带来了社会关系的非人性化,因为线上的人生似乎是逃离现实生活的捷径。”“在某些状况下,互联网的使用者加剧了孤独、疏离感,甚至是沮丧的感觉。” 西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夏铸九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443页。3.过分沉溺网络会导致自闭症和现实人际关系的疏远。网络关系具有不稳定性,有虚幻和理想化成分。它虽能促进人之间关系的健康发展,但也是危险之地。网络在发展人际关系方面具有双重性质。4. 引发上网者安全焦虑症,如网上隐私失密、网上暴力、网上恐吓、网上欺诈、网上性爱、网络病毒等都会带来惶恐不安,使其感到无所适从。5. 网络信息还会造成大脑“信息超载”,使某些人无法吸收新信息,因为他们大脑可用于存储的容量已经饱和。除了上述因素之外,网络文学还有着自己特殊的负面影响。作品主题的平面化,缺乏深度感,是网络文学作为后现代文化最本质的特征之一,也是后现代艺术作品的一个共性。“不像传统的文体诗、文、戏剧、小说那样,网络文学不把意义的深刻性作为其终极的追求,而是强调文学作品对人的情感的宣泄效果,强调文学作品对接受者的娱乐功能,甚至把网络文学作品作为表现自己操作网络语言技巧的一种能力的展示。网络文学不但拒绝作品的深度,而且还对作品的篇幅有严格的要求,即篇幅过长的作品将有可能降低或消解读者的阅读兴趣。” 陈水云网络文学的审美品位,光明日报2000年5月10日。它常常凸现幽默和爆笑,带有一定的快餐文化色彩。如雪村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Will的我的屁股、劝儿子当野兽等,都是这类作品。网络文学的多媒体手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造价工程师合同协议书规范样本
- 碳汇 合作开发 合同5篇
- 农业园区合作经营协议
- 2025中国地质科学院招聘应届毕业生1人(第三批)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下半年甘肃省妇联直属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6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办公室续租合同标准范本
- 农业资源开发利用市场化运作协议
- 合作开发合同书说明
- 绿化合同范本及法律风险防范指导
- 2025年初中地理实验探究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地理实验探究实验步骤
- 江苏省制造业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参考指引2025年版
- 9.18事变防空演练方案3篇2025
-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考试题(含答案)
-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护理
- 2025年充换电站项目建议书
- 文旅公司考试试题及答案
- 成都银行招聘考试真题2024
- 专利代理培训课件
- 人教版(PEP)(2024)英语四年级上册2025-2026学年教学计划
-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英语试卷(PDF版含答案含听力原文无音频)
- GJB3243A-2021电子元器件表面安装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