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高考语文一轮优化重组系列训练:文言文阅读3(湖南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第三次月考)二、文言文阅读(23分。其中。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4分;翻译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养竹记 白居易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多树为庭实焉。 竹子像贤,为什么昵?竹根深固,根本深固用来培养德操,君子看到它的根本,就会想到善于建树德操坚贞不拔的人。竹性正直。身性正直用来安身立命,君子看到它的本性,就会想到中正不偏倚的人。竹心虚空,内心虚空用来实践天地正道君子看到它的内心,就会想到适应需要虚心接受意见的人。竹节坚贞,竿节坚贞用来树立志向,君子看到它的竿节,就会想到磨砺名节品行、通达困顿都如一的人。像这样,所以君子大多种植它来充实庭院。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日:“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唐贞元十九年春天,我凭借吏部拔萃科考取进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开始在长安访求借住的地方,寻得常乐里从前关相国私宅的东亭住了下来。第二天,行走到亭的东南角,在这里看到一丛竹子,枝叶凋敝,没有生气。向关家还活着的老人询问,就说:“这些竹子是关相国亲手栽种的。自从相国死后,别人借住在此,从那时起,做筐篓的来砍,做扫帚的来砍,砍剩的竹子,高的不到八尺,数量不到百竿。还有平常的草木混杂在竹丛中,长得茂密,有的不再是竹子的原本样子了。”我痛惜这些竹子曾经由长者的手种植,却被俗人看得低贱,砍削 弃置到这等模样,但它的本性还在。于是铲除那些茂密的草木,搬运那些粪土。松好竹间的泥土,堆起竹下的培土,不到一天就干完了。从此以后,这些竹子日出有了清阴,风来有了清声,竹子似乎有所依,也有所喜,好像有情对它的际遇有所感激。 嗟乎! 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惟人异之。贤不能自异,惟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唉!竹子只是植物,对于人会怎么样呢?凭着它与贤者有相像的地方,如果人们怜惜它,栽培它,(它都会如此,)更何况(对待)那些真正的贤者呢?这样那么,竹子比草木,就像贤者比众人了。唉!竹子不能自己区别(于其它草木),只有人才能加以区别;贤者不能自己区别(于众人),只有选用贤能的人才能加以区别。因此我写下养竹记,书写在亭壁上,来留给日后居住在这里的人,也想让当今选用人才的人听到罢了。 (选自四部丛刊白氏长庆集) 【注】关相国:指关播,唐德宗时任宰相。摹(bng)茸:草木茂密貌。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竹心空,空以体道 体:实践 B始于长安求假居处 假:借 C刑余之材,长无寻焉 寻:寻找 D书子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 贻:留 5C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B.由是筐篚者斩焉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C.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D.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赵岂敢留壁而得罪于大王乎 6A则:均为连词,表承接,就。B焉:上句,代词,它们;下句,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不译。C其:均为代词。上句。指物,它、竹子;下句,指人,他们。D于:均为介词,上句,表比较,比;下句,表对象引进,可不译。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 A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 B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 C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 D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 7D/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8文章写竹如君子,表现在哪些方面,这样写目的是什么?(4分)(1)表现在: (2)目的是: 8(1)本固、性直、心空、节贞。(1分)(2)托物寄意,希望当朝用人者能发现贤才的独特美质,进而选拔重用。(3分) 9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3分) 译文: (2)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4分) 译文: (3)见贱俗人之口,剪弃若是,本性犹存。(3分) 译文: 9(1)君子看到竹节,就会想到磨砺名节品行、通达困顿都一致的人。(节、砥砺、夷险)(2)第二天,行走到亭的东南角,在这里看到一丛竹子。(明日、履、隅、于斯)(3)(竹子)被俗人看得低贱,砍削弃置到这等模样,但它的本性还在。(见贱、若是、犹存) 七、(雅礼中学2012届高三第三次月考)二、文言文阅读(23分。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4分;翻译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钱神论 西晋鲁 褒钱之为体,有乾坤之象。内则其方,外则其圆。其积如山,其流如川。动静有时,行藏有节。市井便易,不患耗折。难折象寿,不匮象道。故能长久,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昌。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解严毅之颜,启难发之口。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处前者为君长,在后者为臣仆。君长者丰衍而有余,臣仆者穷竭而不足。诗云:“哿矣富人,哀此茕独。”岂是之谓乎? 钱作为一个实体,有天和地的形象。它的内部效法地的方,外部效法天的圆。把它堆积起来,就好像山一样;它流通起来,又好像河流。它的流通与储蓄,都有一定的规则。在市场上做买卖方便交易,不用担心它消耗亏损。它很难折断,好像那些长寿的人;它像大自然一样运行不息,不会缺乏,所以它能够流传这么久,成为世间的神明宝贝,大家像敬爱兄长那样爱它,便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孔方”。没有了它人们就会贫穷软弱,得到了它人们就会富足强盛。它没有翅膀却能飞向远方,它没有脚却能到处走动。它能够使严厉刚正的面孔露出笑脸,使口风很严的人开口。钱多的人干什么都能占先,钱少的人便得乖乖地排在后面。排在前面的人就是君长,而排在后面的只是臣仆。那些作君长的富足且有闲钱,那些作臣仆的贫困且钱财不够用。诗经里说:“富人哪,总是那么欢乐;孤独的人,好悲伤!”难道说的就是这个吗? 钱之为言泉也,百姓日用,其源不匮。无远不住,无幽不至。京邑衣冠,疲劳讲肄,厌闻清谈,对之睡寐,见我家兄,莫不惊视。钱之所佑,吉无不利。何必读书,然后富贵。昔吕公欣悦于空版汉祖克之于赢二文君解布裳而被锦绣相如乘高盖而解犊鼻官尊名显皆钱所致。空版至虚,而况有实。赢二虽少,以致亲密。由此论之,谓为神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是故忿争非钱不胜,幽滞非钱不拔,怨仇非钱不解,令问非钱不发。洛中朱衣,当途之士,爱我家兄,皆无已已,执我之手,抱我终始。不计优劣,不论年纪,宾客辐辏,门常如市。谚曰:“钱无耳,可暗使。”岂虚也哉?又曰:“有钱可使鬼。”而况于人乎?子夏云:“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吾以死生无命,富贵在钱。何以明之?钱能转祸为福,因败为成,危者得安,死者得生。性命长短,相禄贵贱,皆在乎钱,天何与焉?天有所短,钱有所长。四时行焉,百物生焉,钱不如天;达穷开塞,赈贫济乏,天不如钱。若臧武仲之智,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可以为成人矣。今之成人者何必然?唯孔方而已!“钱”得名于“源泉”的“泉”,百姓每天都要用到它,它的源泉是不会缺乏的。再远的地方它也能去,再深的地方它也能到。京城里的达官显贵,在讲学的地方总是疲倦得打不起精神,对于清谈一事也厌倦听闻,面对它便瞌睡得很,可是见到孔方兄便没有人不惊醒凝视的。钱所能给人们带来的祐护,是吉祥而没有不利的。为什么要读了书然后才达到富贵呢?以前吕公对写上钱数的空头帖子欣慰喜悦,汉高祖刘邦制胜在萧何多出二百钱,卓文君脱下粗布滥衣穿上锦绣绸缎,司马相如乘上高盖华车解下犊鼻围裙。官尊名显,都是由钱所达到的。空头帖子本来就很虚,更何况有实?多出的二百钱虽少,却带来了亲密的关系。由此说来,钱可真是神物了。它没有德行却受人尊敬,没有势力却那么红火,它能够推开富贵官宦之家的朱门、紫闼。有钱的地方,可以化危为安,可以让死的重新复活;可要是没钱了,那贵的就要变成贱的,活的也得把它杀掉。所以,和人争辩、打官司,没有钱就不能获胜;失意不得进仕的人,没有钱就不会被提拔;愁怨忿恨,没有钱就没法化解;好的名声,没有钱便不能被传播。 洛阳城中的富贵人家,身居官位的那些人,对于孔方兄的热爱,从来都不曾停止。他们拿着它的手,一直怀抱着,不管它们是优是劣,也不管它们的年份远近。在孔方兄家中,宾客总是从四面八方聚来,门前如同集市一样热闹。谚语说:“钱虽然没有听觉,却可以暗中指使别人。”这话难道是假的吗?又说:“有钱便可以役使鬼神。”更何况是人呢?子夏说:“死生有它的命数,富贵在于上天。”我却以为,死生没有命数,富贵在于钱而已凭。凭什么明白这点呢?那是因为钱可以转祸为福,变失败为成功,使危险的人变得平安,使死人得以生还。性命的长短,官位、俸禄的高低,都在于钱的多少,天又怎么能参与这事?天有所短,钱有所长。四季运行,万物生长,钱比不上天;使穷困的人显达,使处境窘迫的人得以摆脱,上天就不如钱了。如果有臧武仲的智慧,卞庄子的勇敢,冉求的才艺,再用礼仪和音乐来修饰,就可以算得上一个完人了。如今要成为一个完人又何必那样?只靠孔方兄便可以了。 凡今之人,惟钱而已。故曰: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仕无中人,不如归田。虽有中人而无家兄,不异无翼而欲飞,无足而欲行。 大凡现今的人,只要钱罢了。所以说,军队没有钱财士兵就不会前来,军队没有奖赏士兵就不会前进。做官如果没有朝中公卿大臣做靠山,那还不如归田务农。即使有朝中公卿大臣,却没有孔方兄,那么和没有翅膀却想要飞翔,没有脚却想要行走又有什么不同呢?(本文选自魏晋南北朝抒情散文赏析,原出处晋书隐逸传,有增删)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市井便易,不患耗折 便,(价格)便宜。B文之以礼乐,可以为成人矣 文,修饰。C哿矣富人,哀此茕独 哿,快乐。D宾客辐辏,门常如市 辐辏:像车轮的辐聚集。5A。【解析】便,方便,便于。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字,与“而况于人乎”的“而”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排金门而入紫闼死而有知,其几何离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6C。连词,表递进。A连词,表并列。B连词,表假设,如果。D连词,表转折。7文中画波浪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昔吕公欣/悦于空版/汉祖克之于赢/二文君解布裳/而被锦绣/相如乘高盖/而解犊鼻/官尊名显皆钱所致。B昔吕公欣悦于空版/汉祖克之于赢/二文君解布裳而被锦绣/相如乘高盖而解犊鼻/官尊名显/皆钱所致。C昔吕公欣/悦于空版/汉祖克之于赢二/文君解布裳/而被锦绣/相如乘高盖/而解犊鼻/官尊名显皆钱所致。D昔吕公欣悦于空版/汉祖克之于赢二/文君解布裳而被锦绣/相如乘高盖而解犊鼻/官尊名显/皆钱所致。7D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君长者丰衍而有余,臣仆者穷竭而不足。(3分)译文: (2)是故忿争非钱不胜,幽滞非钱不拔。(3分)译文: (3)虽有中人而无家兄,不异无翼而欲飞,无足而欲行。(4分)译文: 8译文:(1)那些作君长的富足且有闲钱,那些作臣仆的贫困且钱财不够用。(2)所以,和人争辩、打官司,没有钱就不能获胜;失意不得进仕的人,没有钱就不会被提拔。(3)即使有朝中公卿大臣(“中人”译为“从中提携帮助的人”视为正确),却没有孔方兄,那么和没有翅膀却想要飞翔,没有脚却想要行走没有什么不同。 (注:划线处为主要采分点。)顾恺之认为,好的艺术作品应使人“迁想妙得”。所谓“迁想”,即由此及彼的联想,“妙得”即经过揣摩后所获得的心得体会。请简要谈谈本篇带给你的“迁想妙得”。(4分)答: 9【答案提示】选文首段,侧重说“钱”的形象和意义。中间段,由表及里,从纵深处加以分析,且对世人追逐金钱的丑态作了形象描绘,而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矛头又直指权门势要,甚至最高封建统治者。尾段,卒章显志,“凡”突出普遍性,最后三句更是点睛之笔,不仅亮出全篇的旨意,并且将作者的愤懑之情倾泻而出。这样,作者把人们习以为常、天天都能见到的现象放在一起进行艺术加工,赋予了它新的内容,既从中抒发了强烈的愤懑之情,又使人读后震惊,进而在思索中“迁想妙得”。【答题要求】这是一道开放题,考生谈自己的“迁想妙得”,可从文本内容出发,也可联系现实生活,拓展、提升自己的感受、认知。不要求面面俱到,仅针对某点集中生发,言之成理即可。八、(澧县一中、岳阳县一中2012届高三11月联考)二、文言文阅读(23分。其中选择题9分,简答题4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门山县吏隐堂记(金)王若虚 门山之公署,旧有三老堂。盖正寝之西,故厅之东,连甍而稍庳,今以之馆宾者也。予到半年,葺而新之。意所谓“三老”者,必有主名。然求其图志而无得,访诸父老而不知。客或问焉,每患其无以对也,既乃易之为“吏隐”。 “吏隐”之说,始于谁乎?首阳为拙,柱下为工,小山林而大朝市。好奇之士,往往举为美谈,而尸位苟禄者,遂因以藉口。盖古今恬不之怪。 嗟乎!出处进退,君子之大致。吏则吏,隐则隐,二者判然其不可乱。吏而曰隐,此何理也!夫任人之事,则忧人之忧。抱关击柝之职,必思自效而求其称。岩穴之下,畎亩之中,医卜释道,何所不可隐?而顾隐于是乎?此奸人欺世之言,吾无取焉。 然则名堂之意安在?曰:“非是之谓也,谓其为吏而犹隐耳。孤城斗大,眇乎在穷山之巅,烟火萧然,强名曰县。四际荒险,惨目而伤心。过客之所顾瞻而咨嗟;仕子之所鄙薄而弃置,非迫于不得已者不至也。始予得之,亲友失色,吊而不贺。予固戚然以忧至则事简俗淳使于疏懒颇有以自慰乎其心及四陲多警羽檄交驰。使者旁午于道路,而县以僻阻独若不闻者。邻邑疲于奔命,曾不得一日休。而吾常日高而起,申申自如,冠带鞍马,几成长物,由是处之益安,惟恐其去也。或时与客幽寻而旷望,荫长林,藉丰草,酒酣一笑,身世两忘,不知我之属乎官也。此其与隐者果何以异?”吾闻江西筠州,以民无嚚讼,任其刺使者,号为“守道院”。夫郡守之居,而得以道院称之,则吾堂之榜虽曰“隐”焉,其谁曰不可哉?【注】门山:地名。庳:低矮。首阳为拙,柱下为工:前一句指隐居在首阳山的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而饿死,是为拙;后一句老子曾为周柱下史,隐于朝廷而终身无患,是为工。嚚(yn)讼:奸诈而好争讼。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访诸父老而不知 访:询问B出处进退,君子之大致 处:退隐C必思自效而求其称 称:称职 D荫长林,藉丰草 藉:凭借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客或问焉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B眇乎在穷山之巅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C而吾常日高而起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D则吾堂之榜虽曰“隐”焉 之二虫又何知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予固戚然以忧至则事简俗淳使于疏懒颇有以自慰乎其心及四陲多警羽檄交驰A予固戚然/以忧至/则事简俗淳/使于疏懒/颇有以自慰乎/其心及四陲多警羽檄交驰B予固戚然/以忧至/则事简俗淳/使于疏懒/颇有以自慰乎其心及四陲/多警羽檄交驰C予固戚然以忧/至则事简俗淳/使于疏懒/颇有以自慰乎其心/及四陲多警/羽檄交驰D予固戚然以忧/至则事简俗淳/使于疏懒/颇有以自慰乎/其心及四陲多警/羽檄交驰8结合文意,请你谈谈作者取名“吏隐堂”的原因。(4分)答: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今以之馆宾者也。(3分)译文: (2)盖古今恬不之怪。(4分)译文: (3)然则名堂之意安在?(3分)译文: 二、文言文阅读5.D(藉:坐卧在上面,枕着。)6.B(都是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A、代词,“我”/疑问代词,“哪里”。C、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递进。D、结构助词,“的”/指示代词,“这”。)7C。8因为作者在这个小县为官,如同隐居:这里民风简朴淳厚;这里没有战事,安宁无忧;生活在这里,作者常常探幽寻胜,感觉身世两忘。(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答对三点给4分)9(1)现在用它来安顿客人。(采分点:“以”,“用、拿”。“之”,代词。“馆”,名词活用为动词,“安顿、招待”。)(2)大概是因为自古以来人们都已习惯了,不认为这是怪事。(采分点:“盖”,“大概因为”,说明原因,并带有测度的意味。“恬”,“习惯”。“怪”,意动用法。“不之怪”,宾语前置。)(3)既然这样,那么我取“吏隐”为堂名的用意在哪里呢?(采分点:“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取名”。“安在”,宾语前置。)【文言文参考译文】门山县的官署,过去有一个“三老堂”。大概在正寝室的西面,旧厅的东面,(与官署)屋脊相连,只是稍稍低矮些,现在用它来安顿客人。我到这里半年,重新修葺了它。心想,这堂名叫“三老”,一定是有主人而命名的。然而搜求图册和记载的文字,却无法找到,询问当地父老,他们也不知道。有客人问我(取名的原因),常常担心自己无法回答,于是就更名为“吏隐堂”。“吏隐”之一说法,始于谁呢?(汉书中说)隐于首阳山的伯夷叔齐是笨拙的,而隐于朝廷的老子才是聪明的,(所以世人)认为隐于山林者是小隐,隐于朝市者是大隐。喜欢奇谈怪论的人,常常将隐于朝市者列为美谈,而那些尸位素餐的人,于是以此为借口(一边做官一边隐居)。大概是因为自古以来人们都已习惯了,不认为这是怪事。唉,出仕和隐退,是君子最重要的节操,做官就做官,归隐就归隐,两者的区别清清楚楚的,是不可以混淆的。明明是做官却又说归隐,这是什么道理呢?担当别人的职事,那就应该为别人的忧虑而担忧。担任守门打更这样的职事,一定要想着为主人效力,求得称职。岩穴之下,田野之中,行医、占卜、寺庙、道观,哪一个地方不可以隐居?难道(非得)隐居在这里?这是奸诈之人欺骗世人的言论,我不相信它。既然这样,那么我取“吏隐”为堂名的用意在哪里呢?我说:“我所指的不是这个意思,我认为自己做官如同隐居。门山县城是一座小小的孤城,高高地坐落在偏僻的山顶,人烟稀少,勉强叫做县。这里四面荒芜险峻,令人不忍目睹,黯然神伤。这是过往的客人看到了都会叹息的地方,是读书人所鄙视的,不是迫不得已不愿来的地方。起初我得到这个官职,亲朋好友都惨然失色,都来安慰我,没有人为我庆贺。我本来也很忧愁,到了这里(才发现),这里事务简单,民风淳朴,以致于疏懒,所以自己心里深感安慰。等到国家边境警报四起,军事文书驰马传递,出使的人日夜兼程的时候,这个小县城却因为偏远而好像没有听到一样。邻县官吏疲于奔命,连一天休息都得不到,而我常常太阳升起很高才起床,四肢舒展,冠带马鞍,差不多都成了多余的东西,因此呆在这里更加安逸,只担心自己会离开这里。有时我与客人们寻找幽深的景致,眺望空旷的山野,荫庇于高高的树木下,枕着丰美的野草,酒到尽兴时开怀大笑,自己和世人全都忘却了,不知道我身属于官府。这难道与隐者果真有什么不同吗?”我听说江西筠州,因为百姓没有奸诈的诉讼,担任当地刺史的人,称为“守道院”。那些州郡太守的居所,因而得以被称为“道院”,那么我这个厅堂的匾额虽然题为“隐”,谁说不行呢?九、(长郡中学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二、文言文阅读(23分。其中,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4分;翻译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9题。送李愿归盘谷序韩愈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畯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盘之中,维子之宫;盘之土,维子之稼;盘之泉,可濯可沿;盘之阻,谁争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而复。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谷也,宅幽而势阻 宅:房屋 B才畯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 畯:通“俊” C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 便:安逸 D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 央:完、尽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一致的一项是A吾非恶此而逃之 蚓无爪牙之利B其在外,则树旗旄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C坐于庙朝,进退百官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D泉甘而土肥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B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C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D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8作者借李愿之口描绘了哪三种人?对这三种人作者持什么态度?(4分)9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3分)(2)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4分)(3)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3分)5A (A“宅”应为“位置”)6B (B都是代词,他。A代词;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C介词,在;介词,被。D连词,表并列;连词,表修饰。)7C8作者借李愿之口描述了三种人:“遇知于天子”者、“不遇于时”者、“伺候于公卿”者。作者借李愿之口,对第一种人和第三种人均持批判态度,对第二种人持赞赏态度。9(1)这就是受到皇帝的知遇,掌握了很大权力的大丈夫的所作所为啊!(2)既不受官职的约束,也不受刑罚的惩处,既不问天下的治乱,也不管官吏的升降。(3)昌黎韩愈听了李愿的话,称赞他讲得有气魄。给他斟上酒,并为他作一首歌。译文:太行山的南面有个盘谷。盘谷中间,泉水甘甜,土地肥沃,草木繁茂,人烟稀少。有人说:“因为这山谷环绕在两山之间,所以称作盘。”也有人说:“这个山谷,位置幽僻而地势阻塞,是隐者盘桓逗留的地方。”我的朋友李愿就住在这里。李愿说:“人们称为大丈夫的人,我是了解的。他们把利益恩惠施给别人,名声显扬于当世,在朝廷上参与政事,任免百官,辅佐皇帝发号施令。他们到了朝廷外面,便树起旗帜,陈设弓箭,武夫在前面呼喝,侍从塞满道路,负责供给的仆役各自拿着物品,在路的两边飞快奔跑。他们高兴时就随意赏赐,发怒时就任情处罚。他们跟前聚集着很多才能出众的人,论古说今,赞扬他们的美德,这些话叫人听在耳中而不感到厌烦。那些眉毛弯弯,面颊丰腴,声音清脆,体态美好,外貌秀丽,资质聪慧,起舞时轻薄的衣襟飘然而动,长长的衣袖遮掩面容,白粉搽脸,青黛画眉的女子,在一排排后房中清闲地住着,自恃貌美,忌妒别的姬妾得到宠爱;争着比美,一心要获取主人的怜爱。这就是受到皇帝的知遇,掌握了很大权力的大丈夫的所作所为啊!我并非厌恶这些而躲开的,只是命中注定而不能侥幸得到啊!“穷困家居,住在山野,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在繁茂的树下整日悠然静坐,在清澈的泉水里洗涤,保持自身的洁净。从山上采来的果子,甜美可食;从水中钓来的鱼虾,鲜嫩可口。日常作息没有定时,只要感到舒适就安于如此。与其当面受到赞誉,不如背后不受诋毁;与其肉体享受安乐,不如心中没有忧虑。既不受官职的约束,也不受刑罚的惩处;既不问天下的治乱,也不管官吏的升降。这些都是遭遇不好、不行时不得志的人的所作所为,我就这样去做。“侍候在达官贵人的门下,在通往地位权势的路上奔走,想要举脚进门却行止不定,想要开口说话却欲言无声。处于污浊低下的地位而不知羞耻,触犯了刑法而受到诛杀。希冀着获得非分名利的微弱机会,直到老死才罢休。这样的人在为人方面究竟是好呢还是不好啊!”昌黎韩愈听了李愿的话,称赞他讲得有气魄。给他斟上酒,并为他作一首歌:“盘谷之中,是你的房屋。盘谷的土地,可以播种五谷。盘谷的泉水,可以用来洗涤,可以沿着它去散步。盘谷地势险要,谁会来争夺你的住所?谷中幽远深邃,天地广阔足以容身;山谷回环曲折,象是走了过去,却又回到了原处。啊!盘谷中的快乐啊,快乐无穷。虎豹远离这儿啊,蛟龙逃避躲藏。鬼神守卫保护啊,呵斥禁绝不祥。有吃有喝啊长寿而健康,没有不满足的事啊,还有什么奢望?用油抹我的车轴啊,用粮草喂我的马,随着你到盘谷啊,终生在那里优游徜徉。”十、(湖南省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义田记钱公辅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莫给。此其大较也。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昔晏平仲敝车羸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晏子日:“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如此,而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于是齐侯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子。予尝爱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而言有次第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远之贤。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晏子为近之。今观文正公之义田,贤于平仲,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呜呼!世之都三公位,享万钟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者,岂少也哉?况于施贤乎!其下为卿,为大夫,为士,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操壶瓢为沟中瘠者,又岂少哉?况于他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世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独高其义,因以遗其世云。(选自古文观止,中华书局1959年版)【注】瘠:通“胔”,尸骨。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 计:账册B而力未逮者二十年 逮:达到C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子 觞:酒杯D世之都三公位 都:处在5C/觞:罚饮酒。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所入,给其所聚 B承其志,如公之存也 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 D亲亲而仁民犹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6C/于:均为介词,表对象,在上。A以:上句,介词,表对象,用;下句,连词,表目的,来。B之:上句,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下句,代词,这件事。D而:均为连词,上句,表承接,接着;下句,表转折,却。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A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B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C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D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7D/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8下列各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段写范仲淹置办义田“以养济群族”,养济之法很是明细,从中可窥范公的仁心。B补写范仲淹参政而“位充禄厚”,才实现义田壮举,意在说明范公用俸禄购田的无私。C作者用孟子“亲亲而仁民”的话凸显晏子的克己好仁,认为范仲淹的义举与之相接近。D将范仲淹救济亲族士人的行为,比照一毛不拔的公卿大夫,愈见范公“后乐”的美德。8C/原文的意思是,晏子自己“敝车羸马”,却不吝君赐供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程保理业务方案(3篇)
- 高级方案工程师(3篇)
- 顶拉管工程方案(3篇)
-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在2025年生态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报告
- 农业企业数字化种植案例研究:农业物联网设备互联互通分析报告
- 劳务公司务会计面试题及答案
- 电商平台大数据分析在2025年实现个性化营销策略报告
- 修理服务合同
- 聚焦2025年:精神心理健康医疗服务供需现状与市场拓展报告
- 网络购物服务合同
- 二级减速器计算说明书
- 厨房设备施工方案
- 《比热容》说课-完整版课件
- 北京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明细
- 各种轴载换算计算方法
- (高职)《会展策划》(第三版)ppt课件(完整版)
- 商超类企业抖音代运营方案(综合)
- 海上保险法课堂笔记(国航上课版)
- 精选文档大跨度梁板混凝土浇筑方案
- 数学算24点题目
- 顾问式销售培训(PPT46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