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综合实验讲义.doc_第1页
电子技术综合实验讲义.doc_第2页
电子技术综合实验讲义.doc_第3页
电子技术综合实验讲义.doc_第4页
电子技术综合实验讲义.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子技术综合实验讲义实验一、晶体管放大器的设计要求:设计并制作一个分立元件组成的放大器。主要技术指标为:电压放大倍数Au100;输入电阻Ri47K;输出电阻Ro50;输出电压=2V(f =1KHZ;工作温度范围045时);带宽BW=50Hz1MHz。一、总体设计1. 课题分析根据设计要求,要实现电压放大倍数Au=100;输入阻抗Ri47K;采用单级双极型三极管放大电路是无法实现的,就本题而言,系统可分为三级:主放大级、输入级和输出级,总体结构如图1-1所示。图1-1 晶体管电压放大器方框图2. 方案讨论输入级:主要完成阻抗变换,实现输入电阻Ri47K的设计要求;采用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容易实现。主放大级:主要完成电压放大作用,实现电压放大倍数Au=100的设计要求;采用单级共射极放大电路就可以实现。输出级:主要完成阻抗变换,实现输出电阻Ro50的设计要求。采用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容易实现。二、单元电路设计1、主放大级电路设计图2-1 主放大级电路(1)电路类型选择:为了实现电压放大倍数Au=100的设计要求,主放大级宜采用固定分压偏式共射大电路形式,工作稳定性最好。(2)电路结构:如右图2-1所示。(3)元件选取与参数计算:选择半导体三极管从给出的技术要求可知,该电路工作在低频小信号场合,工作温度范围又较宽,故可选择热稳定性较好的低噪声小功率三级管9014,从手册上查出它的主要参数是PCM=450mW,ICM=100mA,UCEO45V,fT=150MHz,=60150。 这里假设=100)确定电源电压VCC 为保证放大输出信号幅度的动态范围内不会产生非线性失真,一般取VCC2+UE+UCES由于输出信号电压幅值为若取三极管馆和压降的临界值UCES0.7V,则静态集一射压降设置在U CEQ+UCES=3.52V又由于这种典型放大单元静点的工程(估算)条件是:I1I2IB和UBUBE一般取I1=I2=(5-10)IB和UB=(510)VBE。则硅管UB=35V,锗管UB=1.53V若近似取UB=3.5V,UE=UB-0.7=2.8V再按VCC2+UE+UCES=22.82+2.8+0.7=9.5V。考虑留有余量取VCC=12V(标准等级电压)。计算和确定集电极电阻RC由放大电路的静、动态分析可知,RC是决定静态工作点和满足电压增益要求的一个关键元件。一般应从输入至输出逐步推算。先确定输入回路的动态范围:基极信号电流的幅值为,取若=1.5K,则为了使输入动态信号不出现非线性失真,即信号动态工作不进入输入特性下面的弯曲部分,通常取基极静态基流 故取IB=20A再在输出回路进行静态计算:管子的电流放大作用有 又由于,上文中已定,则 取标称值3K计算确定射极电阻Re,取RE=1.5K即为标称值。计算确定由I1I2=(5-10)IB,取I1=I210IB1020uA0.2mA再按,取标称值20K。 取标称值47K。实际电路中Rb1用一个固定电阻(30K)与一个可调电阻(51K)串联来代替,方便工作点的调节。确定耦合电容和射极旁路电容C1、C2和Ce工程计算式分别为:,式中下限频率fL50HZ,信号源内阻RS=几欧几十欧,输入电阻Rirbe,输出电阻RORC,为与CE构成回路的等效电阻,且,。如放大电路是用于放大低频信号(f=20Hz1MHz),则耦合电容和射极旁路电容的容量可不必按上式计算,可直接取经验标称值:,校验由于(这里的RL是输出级的输入电阻,大于50K。) 符合指标要求。2、输入级电路设计(1)电路类型选择:为实现输入阻抗Ri47K的设计要求,根据模拟电路知识,输入级宜选用共集电极电路(射极输出器)。这种电路具有输入阻抗高、输出阻抗低的特点。图2-2输入级电路(2)电路结构:射极跟随器的电路如图2-2所示。 它是一个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它具有输入电阻高,输出电阻低,电压放大倍数接近于1,输出电压能够在较大范围内跟随输入电压作线性变化以及输入、输出信号同相等特点。(3)元件选取与参数计算:选择半导体三极管半导体三极管的选择同任务二,但要注意,对于小信号输入级,为降低热噪声,工作电流不宜过大,一般Ic1mA,值也不宜过大,取=50)确定Rb一般,取,实际电路中可以用一个200K的固定电阻与一个510K的可调电阻串联使用。计算Re对于射极输出器,根据设计要求,其输入电阻Ri(1)(RERL)51(RERL)47K,即:(RERL) 0.94K其中RL1是主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Ri,见前述,Ri=1.5K,求得Re2.6K。取标称值Re=2.7K。C1、C2的选取同前述。验算输入电阻RiRi(1)(RERL)=512.7K/1.5K=49K47K,满足设计要求。3、输出级电路设计(1)电路类型选择:为实现输出阻抗Ro50的设计要求,根据模拟电路知识,输出级宜选用共集电极电路(射极输出器)。这种电路具有输入阻抗高、输出阻抗低的特点。(2)电路结构:射极跟随器的电路如图2-3所示。 它是一个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它具有输入电阻高,输出电阻低,电压放大倍数接近于1,输出电压能够在较大范围内跟随输入电压作线性变化以及输入、输出信号同相等特点。图2-3输出级电路(3)元件选取与参数计算:选择半导体三极管半导体三极管的选择同前述,对于输出级,如果不带负载,一般Ic与主放大电路相同即可,即Ic2mA。假设=100计算Re为了保证输出电压=2V,为了保证输出不失真,则,为了使输出电压摆幅尽可能在, UEQ最大可取VCC/2-VCES=6-1=5V,则确定Rb,取标称值Rb=320K。实际电路中可以用一个200K的固定电阻与一个200K的可调电阻串联使用。验算输出电阻RO根据输出电阻的公式:,这里的Rs是上一级的输出电阻为3K。1.5K,满足设计要求。C1、C2的选取前述。以上设计只供参考,实际取值与三极管的放大倍数等有关,实际元件参数还要通过仿真和调试中更正。三、仿真实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