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套类零件知识库及工艺模板的研究.doc

GYSW01-008@盖套类零件知识库及工艺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GYSW01-008@盖套类零件知识库及工艺.zip
GYSW01-008@盖套类零件知识库及工艺
盖套类零件知识库及工艺模板的研究.doc---(点击预览)
B9912017-附件清单.doc---(点击预览)
B9912017-目录.doc---(点击预览)
B9912017-摘 要.doc---(点击预览)
B9912017-封面.doc---(点击预览)
B9912017-三维造型封面.doc---(点击预览)
B9912017-CAD图
B9912017-减速器装配图.dwg
B9912017-大轴承透盖.dwg
B9912017-大轴承闷盖.dwg
B9912017-套.dwg
B9912017-套筒.dwg
B9912017-小轴承透盖.dwg
B9912017-小轴承闷盖.dwg
B9912017-法兰套.dwg
B9912017-盖.dwg
B9912017-盖1.dwg
B9912017-盖2.dwg
B9912017-铜套.dwg
B9912017-隔套1.dwg
B9912017-隔套2.dwg
B9912017-三维造型
B9912017-chentao.prt.1
B9912017-falantao.prt.1
B9912017-gai1.prt.1
B9912017-gai2.prt.1
B9912017-gai3.prt.1
B9912017-getao1.prt.1
B9912017-getao2.prt.1
B9912017-tao.prt.2
B9912017-taotong.prt.1
B9912017-tongtao.prt.1
B9912017-任务书
B9912017附件
B9912017-程序.doc---(点击预览)
B9912017-测试分析报告-2.doc---(点击预览)
B9912017gongyisheji.bmp
B9912017gongyiyulan.bmp
B9912017工艺过程卡片1.dwg
B9912017工艺过程卡片11.dwg
工艺-车床变速箱中拔叉及专用夹具设计
外文.doc---(点击预览)
中英.doc---(点击预览)
中文.doc---(点击预览)
CAD图
1镗孔A0.bak
1镗孔A0.dwg
2铣槽A1.bak
2铣槽A1.dwg
3钻孔A0.bak
3钻孔A0.dwg
4镗夹具体A1.bak
4镗夹具体A1.dwg
5铣夹具体A1.bak
5铣夹具体A1.dwg
6钻夹具体A2.bak
6钻夹具体A2.dwg
毛坯图.bak
毛坯图.dwg
工艺卡片
机械加工工序卡片1.bak
机械加工工序卡片1.dwg
机械加工工序卡片2.dwg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bak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dwg
说明书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30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49193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3.83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15-11-06 上传人:QQ28****1120 IP属地:辽宁
20
积分
关 键 词:
机械毕业设计全套
资源描述:
GYSW01-008@盖套类零件知识库及工艺,机械毕业设计全套
内容简介:
一、设计(论文)内容 根据企业的工艺现状,对减速器等产品中的盖套类零件进行工艺分析,并规范化, 标准化,建立知识框架模型,确定工知识结构,根据所确定的工艺知识结构录入工 艺知识,并建库保存。建立工艺模板时,首先调用工艺模板编制模块,根据工艺设计 规则,编制典型零件的工艺规程,并以此作为工艺规程模板。 二、设计(论文)依据 1、输送机工作轴上扭矩 850N M,输送机工作轴转速为 80rpm。 2、运输机连续工作,单向转动,载荷变化不大,空载起动,减速器小批生产,使用 年限 10年,大修期 3年,两班制工作,运输带容许速度误差为 5%。 3、工艺决策规则的制定限制的条件为零件的总体信息,型面的特征信息,工艺常规 逻辑,企业的工艺习惯等。 三、技术要求 1. 对盖套类零件的工艺术语、工艺知识、工艺参数等进行规范化,标准化。 2、建立人机友好的工作界面,便于用户对工艺知识的获取、管理与维护。 3、采用 Pro/E对零件进行三维造型。 4、数据库采用 SQL Server2000, 开发工具采用 Delphi6.0/7.0。 . nts 四 .毕业设计(论 文)物化成果的具体内容及要求 (具体内容参照机械工程系毕业设计 大纲及实施细则的有关要求填写 ) 图纸内容及张数 减速器装配图 1 张 (A0) 零件图 10 14张 (A3 A4) - 实物内容及要求 完成满足该系统要求的原型系统 其他: 1、完成设计说明书 1份(字数在 2万字以上 ) 2、软件测试分析报告各一份。 3、零件三维造型 3 5个。 4、源程序代码 1份。 5、典型零件工艺模板 1套。 nts五 . 毕业设计(论文)进度计划 起讫日期 工作内容 备 注 3.31 4.13 毕业实习,收集资料。 4.14 4.27 资料整理,拟订设计方案。 4.28 5.31 设计传动系统,建立数据库与工艺模板,系统测试。 6.1 6.15 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6.16 6.22 毕业设计资料审阅,修改。 6.23 6.27 分小组答辩。 nts六 .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先逵机械制造工艺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5 2、赵汝嘉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 CAPP)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5 3、三味工作屋 SQL Server7.0管理指南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999 4、戴曙金属切削机床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 5、朱宝库机 械设计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4 6、周开勤机械零件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9 7、李存斌 Delphi6.0程序设计及其应用开发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2 8、王细洋,王叔淳工艺知识管理系统的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1998,( 4): 47-50 9、恒永兴,张振明,黄乃康等 CAPP面向对象知识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机械科学与技术, 2001, 20( 1): 140-142 10、刘金坤,王匀,王雷刚等基于关系型数据的专家系 统结构模型及实现技术 中国机械工程, 2001, 12( 5): 545-547 七、其他 nts 盐城工学院机械工程系 毕业设计 (论文 )任务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专业 设计(论文)题目 盖套类零件知识库及工艺模板的研究 学生姓名 顾 建 军 班 级 材机 9 9 班 学 号 B C J 9 9 1 2 0 1 7 起讫日期 2 0 0 3 . 3 . 3 1 - 2 0 0 3 . 6 . 2 7 指导教师 刘 道 标 教研室主任 系 主 任 发任务书日期 2003年 3月 28日 nts测试分析报告 一引言 基于 PDM 平台的 CAPP 可以充分利用 PDM 的强大功能,实现工艺设计过程控制和并行工程。在国内许多 CIMS 工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选择商用PDM软件作为 CIMS的集成平台和并行工程的使用环境,开发基于 PDM的 CAPP系统必将成为一个发展趋势。 1编写目的 编写此测试报告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基于 PDM 的 CAPP 系统的正常运行,所以要通过测试,来发现错误和异常情况,以保证程序在以后的运行过程中尽可能的少出现故障。 2背景 本此测试的是基于 PDM 的 CAPP 系统框架的构建, 是由盐城工学院 机械工程系教研室提出的。它是由葛友华、刘道标、王正刚老师共同负责,由本届毕业生张健、刘忠明同学作为毕业设计的课题协同规划和开发, 以期能建立起基于产品数据管理的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规划的实际应用系统,以期能够投入到企业的实际应用中。由于测试环境与实际运行环境之间可能存在着差异,所以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难免存在着不足之处,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 3定义 CAD: 计算机辅助设计,全称为 Computer-Aided Design; CAM: 计算机辅助制造,全称为 Computer-Aided Manufacturing; PDM: 产品数据管理,全称为 Product Data Management; 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全称为 Computer-Aided Process Planning; 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全称为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 4参考资料 ( 1)刘道标 .基于 PDM 的 CAPP 系统框架的研究与实现 .南京航天航空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2 年 12 月。 ( 2)李善平 刘乃若 郭鸣等著 .产品数据标准与 PD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年4 月。 ( 3) 魏志强 王先逵 杨志刚 吴丹 . 集成制造环境下的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 框架系统 2001 年 2 月 21 号。 ( 4)软件标准和指导性技术文件 航空工业标准 HB6465 90。 nts二测试概要 本次测试主要是对下面的程序进行的: ( 1) 登陆界面的测试 测试动态链接数据库,输入服务器名、服务器密码; 测试登陆用户的合法性,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 2) 系统主界面的测试 测试简单的 WEB 浏览器能否应用; 测试各应用模块能否正常显示; nts( 3) 数据备 份的测试 测试数据库中的内容能否以文件形式保存备份; ( 4) 产品管理模块的测试 nts测试产品管理模块中所有功能是否能够正常实现; 测试产品管理模块中的功能是否符合需求; ( 5) 工艺文件管理模块的测试 测试新建工艺、打开工艺、工艺提取、工艺预览、工艺打印能否正常实现功能; 测试该界面中的各个子模块是否有异常情况; ( 6) 工序文件管理模块的测试(图略) 测试该模块中新建工序文件、打开工序文件是否正常实现功能; 测试该模块中各个功能是否正常,有无异常情况; ( 7) 工艺数据管理模块的测试 nts( 8) 测试该模块中典型工艺数据维护、知 识库管理、切削用量和加工余量能否正常实现功能; 测试各个子界面中的按钮等是否能实现其功能,有无异常情况; ( 9) 工艺设计模块的测试 测试该模块中基于实例的工艺生成和基于模板的实例生成、工艺路线能否正常实现其功能; nts测试该模块中各界面的需求功能能否正常实现,有无异常情况要处理; 测试结果及发现 ( 1) 测试 1 输入错误的数据库服务器名称,系统报错,数据库自动断开,系统自动关闭。 输入正确的数据库服务器名称,服务器密码错误,系统无法进入,关闭后重新登陆。 输入正确的数据库服务器名称和密码,用户名出错时,无法登陆系统。 输入正确的数据库服务器名称和密码,正确的用户名,密码错误时无法登陆系统。 通过以上测试得出结果,只有当以上各项都符合时,方能成功登陆本系统。 ( 2) 测试 2 测试主界面能否实现简单的 WEB 浏览器功能,在地址栏中输入所要访问的主页地址,测试在相应的 WebBrower 处能否正常显示网页内容。 测试主菜单中的各个链接是否正常,点击时能否显示相应的界面。 通过反复的测试,发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尤其时在集成整个系统界面的时候,通过不断的调整最终集合成主界面。 ( 3) 测试 3 测试用户管理界面时,当姓名输入框为空时,无法对登 陆用户进行添加、修改、删除;当登陆用户为系统管理员时,拥有最高权限可以对整个用户管理界面进行维护,当登陆用户为普通用户或工艺人员时,无法运用用户管理界面中的添加、修改、删除按钮进行用户权限管理。刚开始时,当用户栏为空时也可以对用户管理界面进行修改。 ( 4) 测试 4 测试数据备份界面时,当登陆用户为系统管理员时可以对基础资源库进行数据备份,以文件形式保存到硬盘中,而当普通用户登陆时则没有此权限功能。而在具体实现此功能时,经过反复调试后,总算实现了此功能。 ( 5) 测试 5 测试项目管理模块时,由于要实现通用化,所以在建立后 台数据库时要建立关联库,具体实现的时候用 SQL 查询语言来实现,当项目分配完成后要进入下一个流程,关键在于要实现如下需求,只有当所有项目都分配完毕后才能进入下一个工作流程,这就要逐一读取数据库中关于项目分配的信息,来确定是否能够实现。但由于开发者自身条件的限制,导致后台数据库中的内容不够充实,只是实现了一定的设计思想。 ( 6) 测试 6 测试产品管理模块时,首先是对产品设计管理界面的测试,利用树形结构作导航,利用 SQL 查询语言,使左边的产品或零件与右边的详细信息相对应,当指针指到产品树中的某一零件时就触发事件,在右边 相应的位置显示所查询到的详细信nts息,如零件的总体信息、工艺信息、其它信息,还可以查看其相应的图形,如果在数据库中未添加零件图形,则要到产品数据管理界面提供的图形管理处加入与零件相对应的图形,在测试过程中发现采用树形结构来导航是非常方便的,不过在维护过程中对树形结构管理时,容易产生数据库更新不足,产生一些意外的出错信息 ,经过反复测试后,调整了数据库的结构,终于实现了初步的功能,而工艺信息部分是通过显示按扭来触发事件,当零件的工艺已经制定好了以后,则通过查询来检索后台数据库零件工艺汇总中的关于此零件的工艺信息,如 果零件的工艺未制定,则进入新建工艺界面对零件工艺进行编辑,而工艺设计可以运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基于实例的工艺生成,还有是基于模板的工艺生成,测试过程中主要是测试产品树中的零件与工艺信息是否能关联,以及后台数据库能否正常工作,经过修改后已经实现了初步功能。 ( 7) 测试 7 测试过程中主要是对新建工艺界面、打开工艺、工艺提取、工艺预览、工艺打印能否正常实现功能;测试该界面中的各个子模块是否有异常情况;在测试过程中主要是要使各个界面都能实现其初步功能,使之不出现异常情况,开始测试时总出现一些小错误,最后在程序中加入了异常处理后在运行时就把错误给排除拉, 在动态输入数据时,可以选择数据库中的内容添加到数据输入框中,然后再通过按钮触发事件,保存到后台数据库中。通过动态输入的数据与保存到数据库中的内容相比较,最后确认程序是否能满足功能要求。 ( 8) 测试 8 主要是测试工序管理模块中的界面能否 达到功能要求,测试该模块中新建工序文件、打开工序文件是否正常实现功能;测试该模块中各个功能是否正常,有无异常情况;通过在新建工序文件界面中动态输入数据,然后以文件形式保存到电脑中,然后再通过打开工序文件界面把刚才保存的文件打开来,查看数据是否与动态输入的数据一致。如果数据不一致则说明程序还存在着问题,需要修改再调试,如果显示的数据与动态输入的数据完全一致,说明程序已初步实现了需求功能,可以对下一面进行测试。 ( 9) 测试 9 主要是测试该模块中典型工艺数据维护、知识库管理、切削用量和加工余量界面能否正常实现其功能, 最后测试各个子界面中的按钮等是否能实现其功能,有无异常情况;在测试过程中,对典型工艺数据维护界面测试主要是动态输入数据, 再点击相应的功能按钮,查看生成的数据是否与动态输入的数据相一致,如果得出的结果确实如此,则说明所编写的程序是正确的,反之则需要修改,再不断调试,直到实现需求功能为止。 ( 10) 测试 10 主要是测试该模块中基于实例的工艺生成和基于模板的工艺生成、工艺路线能否正常实现其功能;测试该模块中各界面的需求功能能否正常实现,有无异常情况要处理;根据上面所示的界面,首先是查询与零件相对应的工艺,然后在网格中显示出来,再点击导出工艺按钮,把检索到的工艺单存储到临时表中,再显示在网格中,以便使用者进行修改,直到达到要求为止,然后再存储到零件工艺汇总nts表中,如果这一过程中输入与输出的数据相一致,则说明程序已实现了功能需求,反之,则要进行修改,调试直到达到要求为止。 ( 11) 测试 11 主要是测试基于 WEB 的查询模块,点击左边的查询按钮,在右边对应的位置显示链接的内容,如果未出现相应的界面,则说明源程序还需要修改,调试,直到能满足功能需求为止。 四测试结论 1 功能 1 ( 1)能力 登陆界面已具备了动态连接数据库的能力,以及辨别登 陆用户合法性的能力,经过多次测试,已证明了登陆界面拥有了以上能力。 ( 2)限制 在测试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开始时无法动态连接远程数据库,后来通过改进,才能够连接到远程数据库。 2 功能 2 ( 1)能力 系统主界面已具备作为简单的 WEB 浏览器的能力,能够访问 INTERNET,另外也达到了连接各个系统子模块的能力,经过多次测试,证明已具备了以上能力。 ( 2)限制 由于只是一个简单的 WEB 浏览器,所以跟 IE 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3 功能 3 ( 1)能力 用户管理界面已经具备了对使用本系统的用户进行管理的能力,当登陆用户为 系统管理员时可以对任何用户进行修改其所有信息,也可以添加和删除用户;而当登陆用户为普通用户时,则没有权限修改用户信息的能力。 4 功能 4 ( 1)能力 数据备份界面已经具备了对基础库以文件形式保存的能力,经过多次测试后,已经能够实现功能需求,能够保存数据,并能够在系统中显示以文件形式保存的数据。 ( 2)限制 由于数据本身已保存在数据库中,以文件形式再保存、备份只是为了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导致数据丢失,欠缺是为能所有用到的数据库进行备份。 5 功能 5 ( 1)能力 项目管理模块主要是对通用化的项目进行分配任务、编制任务 ,经过这一流程后,最后审核项目。经过测试,证明该模块已具备了此能力。 nts( 2)限制 由于对项目内容及流程知道有限,导致建立的数据库内容教少,还不具备通用性,有待于改进、提高。 6功能 6 ( 1) 能力 产品管理模块主要是用来对企业中的产品自制件、标准件、外协件等进行分类管理,对自制件如果未制定工艺则到相应的新建工艺界面制定工艺,如果已经制定则能够显示其工艺内容。经过多次测试,证明该模块已经具备了以上能力。 ( 2) 限制 由于设计人员水平的限制,采用树形结构导航时,没做到把树结构做到无穷级数展开,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7功 能 7 ( 1) 能力 工艺文件管理模块主要具有工艺、打开工艺、工艺提取、工艺预览、工艺打印的能力,经过多次测试后,证明该模块已经具备了以上能力。 8. 功能 8 ( 1) 能力 工序文件管理模块已经具备了新建工序卡片和显示已经保存的工序卡片的能力,经反复测试后,证明该模块已经具备了以上能力。 9. 功能 9 ( 1) 能力 工艺数据管理模块主要是对典型工艺数据维护、知识库管理、切削用量和加工余量库查询。经过多次测试后,证明该模块已经具备了以上能力。 10功能 10 ( 1) 能力 工艺设计管理模块主要是实现基于实例的工艺生成和基于模板的实例生成 、工艺路线的查询的能力。 ( 2)由于开发设计时间和自身水平的限制,还未能实现基于特征的工艺生成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11功能 11 ( 1) 能力 系统查询模块主要是用来查询基础资源库中的信息,经过测试后已具备了此能力。 ( 2) 限制 由于开发者本身对 ACTIVEFORM 以及网络发布了解不够,还未能把用 Delphi 制作的网页发布到服务器上,以达到基于 WEB 的查询能力。 五评价 nts1 能力 经测试已证实了本软件的能力。 2 缺陷与限制 经测试证实的软件缺陷和限制已经在测试结果和发现中交代过,综合以上的缺陷和限制,对本软 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影响。 六测试总结 通过此次测试,基于 PDM 的 CAPP 系统得到了很大的改进,但要消耗了测试人员很大的时间,设计人员更是消耗了大量的机时才使系统性能有了一定的提高,不过通过测试后,对于软件本身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有利于系统性能的改进。 ntsunit xjgy; interface uses Windows, Messages, SysUtils, Variants, Classes, Graphics, Controls, Forms, Dialogs, ComCtrls, Grids, DBGrids, StdCtrls, OleCtrls, VOLOVIEWXLib_TLB, Buttons, ExtCtrls,shellapi, Menus, DB, ADODB; type Tl_xjgy = class(TForm) StatusBar1: TStatusBar; Splitter2: TSplitter; Splitter1: TSplitter; SaveDialog1: TSaveDialog; ADOQuery8: TADOQuery; ADOQuery7: TADOQuery; ADOQuery6: TADOQuery; ADOQuery5: TADOQuery; ADOQuery4: TADOQuery; ADOQuery3: TADOQuery; DataSource1: TDataSource; ADOQuery2: TADOQuery; ADOQuery1: TADOQuery; PopupMenu1: TPopupMenu; N1: TMenuItem; N2: TMenuItem; Panel3: TPanel; Splitter3: TSplitter; Splitter4: TSplitter; Panel4: TPanel; Panel7: TPanel; SpeedButton2: TSpeedButton; SpeedButton1: TSpeedButton; SpeedButton5: TSpeedButton; SpeedButton4: TSpeedButton; SpeedButton6: TSpeedButton; SpeedButton3: TSpeedButton; Panel8: TPanel; AvViewX1: TAvViewX; Panel5: TPanel; Label1: TLabel; Label2: TLabel; Label3: TLabel; nts Edit1: TEdit; Edit2: TEdit; Edit3: TEdit; Panel6: TPanel; DBGrid1: TDBGrid; Panel2: TPanel; Panel9: TPanel; Label6: TLabel; Panel10: TPanel; Panel11: TPanel; Label7: TLabel; Label8: TLabel; Edit7: TEdit; Edit8: TEdit; Panel12: TPanel; Label4: TLabel; Label5: TLabel; Edit4: TEdit; Edit5: TEdit; Panel1: TPanel; TreeView1: TTreeView; TreeView2: TTreeView; TreeView3: TTreeView; TreeView4: TTreeView; TreeView5: TTreeView; TreeView6: TTreeView; OpenDialog1: TOpenDialog; N3: TMenuItem; N4: TMenuItem; ADOQuery9: TADOQuery; ADOQuery10: TADOQuery; Label9: TLabel; Label10: TLabel; Edit6: TEdit; Edit9: TEdit; ADOQuery8DSDesigner: TIntegerField; ADOQuery8DSDesigner2: TIntegerField; ADOQuery8DSDesigner3: TStringField; ADOQuery8DSDesigner4: TStringField; ADOQuery8DSDesigner5: TStringField; ADOQuery8DSDesigner6: TStringField; ADOQuery8DSDesigner7: TStringField; ADOQuery8DSDesigner8: TStringField; ADOQuery8DSDesigner9: TStringField; nts ADOQuery8DSDesigner10: TStringField; ADOQuery8DSDesigner11: TFloatField; ADOQuery8DSDesigner12: TStringField; ADOQuery8DSDesigner13: TStringField; ADOQuery8DSDesigner14: TStringField; ADOQuery8DSDesigner15: TStringField; ADOQuery8DSDesigner16: TStringField; ADOQuery8DSDesigner17: TStringField; ADOQuery8DSDesigner18: TStringField; ADOQuery8DSDesigner19: TStringField; ADOQuery8DSDesigner20: TStringField; tuxing2: TBlobField; ADOQuery2DSDesigner: TIntegerField; ADOQuery2DSDesigner2: TIntegerField; ADOQuery2DSDesigner3: TStringField; ADOQuery2DSDesigner4: TStringField; ADOQuery2DSDesigner5: TStringField; ADOQuery2DSDesigner6: TStringField; ADOQuery2DSDesigner7: TStringField; ADOQuery2DSDesigner8: TStringField; ADOQuery2DSDesigner9: TStringField; ADOQuery2DSDesigner10: TStringField; ADOQuery2DSDesigner11: TFloatField; ADOQuery2DSDesigner12: TStringField; ADOQuery2DSDesigner13: TStringField; ADOQuery2DSDesigner14: TStringField; ADOQuery2DSDesigner15: TStringField; ADOQuery2DSDesigner16: TStringField; ADOQuery2DSDesigner17: TStringField; ADOQuery2DSDesigner18: TStringField; ADOQuery2DSDesigner19: TStringField; ADOQuery2DSDesigner20: TStringField; tuxing: TBlobField; procedure FormCreate(Sender: TObject); procedure SpeedButton3Click(Sender: TObject); procedure DBGrid1MouseUp(Sender: TObject; Button: TMouseButton; Shift: TShiftState; X, Y: Integer); procedure TreeView1Change(Sender: TObject; Node: TTreeNode); procedure TreeView2Change(Sender: TObject; Node: TTreeNode); procedure TreeView3Change(Sender: TObject; Node: TTreeNode); procedure TreeView4Change(Sender: TObject; Node: TTreeNode); procedure TreeView5Change(Sender: TObject; Node: TTreeNode); procedure TreeView6Change(Sender: TObject; Node: TTreeNode); procedure N1Click(Sender: TObject); nts procedure N2Click(Sender: TObject); procedure SpeedButton6Click(Sender: TObject); procedure SpeedButton4Click(Sender: TObject); procedure SpeedButton5Click(Sender: TObject); procedure SpeedButton1Click(Sender: TObject); procedure SpeedButton2Click(Sender: TObject); procedure N3Click(Sender: TObject); procedure N4Click(Sender: TObject); private Private declarations public Public declarations procedure LoadgcmcTREE; procedure LoadgcnrTREE; procedure LoadjckTREE; procedure LoadjjkTREE; procedure LoaddjkTREE; procedure LoadljkTREE; end; var l_xjgy: Tl_xjgy; tup,wjj:string; implementation uses unit1; $R *.dfm procedure Tl_xjgy.FormCreate(Sender: TObject); var i,ss:integer; serveString: string; begin wjj:=GetCurrentDir; /下面一部分是动态连接数据库 adoquery1.ConnectionString:=Provider=SQLOLEDB.1;Password=+trim(form1.Edit4.Text)+;Persist Security Info=True;User ID=sa;Initial Catalog=bysjcapp;Data Source=+trim(form1.Edit3.Text)+; adoquery1.SQL.Clear; adoquery1.SQL.Add(select * from 工序名称库 ) ; adoquery1.open; ntsadoquery2.ConnectionString:=Provider=SQLOLEDB.1;Password=+trim(form1.Edit4.Text)+;Persist Security Info=True;User ID=sa;Initial Catalog=bysjcapp;Data Source=+trim(form1.Edit3.Text)+; adoquery2.SQL.Clear; adoquery2.SQL.Add(select * from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 ; adoquery2.open; adoquery3.ConnectionString:=Provider=SQLOLEDB.1;Password=+trim(form1.Edit4.Text)+;Persist Security Info=True;User ID=sa;Initial Catalog=bysjcapp;Data Source=+trim(form1.Edit3.Text)+; adoquery3.SQL.Clear; adoquery3.SQL.Add(select * from 工序内容 ) ; adoquery3.open; adoquery4.ConnectionString:=Provider=SQLOLEDB.1;Password=+trim(form1.Edit4.Text)+;Persist Security Info=True;User ID=sa;Initial Catalog=bysjcapp;Data Source=+trim(form1.Edit3.Text)+; adoquery4.SQL.Clear; adoquery4.SQL.Add(select * from 机床库 ) ; adoquery4.open; adoquery5.ConnectionString:=Provider=SQLOLEDB.1;Password=+trim(form1.Edit4.Text)+;Persist Security Info=True;User ID=sa;Initial Catalog=bysjcapp;Data Source=+trim(form1.Edit3.Text)+; adoquery5.SQL.Clear; adoquery5.SQL.Add(select * from 夹具库 ) ; adoquery5.open; adoquery6.ConnectionString:=Provider=SQLOLEDB.1;Password=+trim(form1.Edit4.Text)+;Persist Security Info=True;User ID=sa;Initial Catalog=bysjcapp;Data Source=+trim(form1.Edit3.Text)+; adoquery6.SQL.Clear; adoquery6.SQL.Add(select * from 刀具库 ) ; adoquery6.open; adoquery7.ConnectionString:=Provider=SQLOLEDB.1;Password=+trim(form1.Edit4.Text)+;Persist Security Info=True;User ID=sa;Initial Catalog=bysjcapp;Data Source=+trim(form1.Edit3.Text)+; adoquery7.SQL.Clear; nts adoquery7.SQL.Add(select * from 量具库 ) ; adoquery7.open; adoquery8.ConnectionString:=Provider=SQLOLEDB.1;Password=+trim(form1.Edit4.Text)+;Persist Security Info=True;User ID=sa;Initial Catalog=bysjcapp;Data Source=+trim(form1.Edit3.Text)+; adoquery8.SQL.Clear; adoquery8.SQL.Add(select * from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2) ; adoquery8.open; adoquery9.ConnectionString:=Provider=SQLOLEDB.1;Password=+trim(form1.Edit4.Text)+;Persist Security Info=True;User ID=sa;Initial Catalog=bysjcapp;Data Source=+trim(form1.Edit3.Text)+; adoquery9.SQL.Clear; adoquery9.SQL.Add(select * from 零件名称汇总 ) ; adoquery9.open; adoquery10.ConnectionString:=Provider=SQLOLEDB.1;Password=+trim(form1.Edit4.Text)+;Persist Security Info=True;User ID=sa;Initial Catalog=bysjcapp;Data Source=+trim(form1.Edit3.Text)+; adoquery10.SQL.Clear; adoquery10.SQL.Add(select * from 零件工艺汇总 ) ; adoquery10.open; LoadgcnrTREE; LoadjckTREE; LoadjjkTREE; LoaddjkTREE; LoadljkTREE; LoadgcmcTREE; treeview1.Visible:=true; treeview2.Visible:=false; treeview3.Visible:=false; treeview4.Visible:=false; treeview5.Visible:=false; treeview6.Visible:=false; adoquery2.First; while not adoquery2.Eof do begin adoquery2.Delete; end; nts ss:=10; for i:=1 to 15 do begin adoquery2.Append; adoquery2工序标志 :=ss; adoquery2.Post; ss:=ss+10; end; adoquery2.Active:=false; adoquery2.Active:=true; /改变网格大小 dbgrid1.Columns0.Width:=50; dbgrid1.Columns1.Width:=100; dbgrid1.Columns2.Width:=100; dbgrid1.Columns3.Width:=60; dbgrid1.Columns4.Width:=60; dbgrid1.Columns5.Width:=70; dbgrid1.Columns6.Width:=70; dbgrid1.Columns7.Width:=70; dbgrid1.Columns8.Width:=70; dbgrid1.Columns9.Width:=60; end; procedure Tl_xjgy.LoadgcmcTREE; var RootNode, CatNode : TTreeNode; Category : string; begin treeview1.Items.Clear; RootNode := treeview1.Items.Add( nil, 工序名称 ); RootNode.ImageIndex := 0; Specify which bitmap to use RootNode.SelectedIndex := 0; adoquery1.First; while not adoquery1.Eof do begin Category := adoquery1.fieldbyname(工序名称 ).AsString; CatNode := treeview1.Items.AddChild( RootNode, Category ); CatNode.ImageIndex := 5; CatNode.SelectedIndex := 2; adoquery1.Next; end; end; procedure Tl_xjgy.LoadgcnrTREE; ntsvar RootNode, CatNode : TTreeNode; Category : string; begin treeview2.Items.Clear; RootNode := treeview2.Items.Add( nil, 工序内容 ); RootNode.ImageIndex := 0; Specify which bitmap to use RootNode.SelectedIndex := 0; adoquery3.First; while not adoquery3.Eof do begin Category := adoquery3.fieldbyname(工序内容 ).AsString; CatNode := treeview2.Items.AddChild( RootNode, Category ); CatNode.ImageIndex := 5; CatNode.SelectedIndex := 2; adoquery3.Next; end; end; procedure Tl_xjgy.LoadjckTREE; var RootNode, TipNode, CatNode : TTreeNode; ss,Category,jidian : string; begin treeview3.Items.Clear; adoquery4.First; while not adoquery4.Eof do begin if (adoquery4机床标志 1=0) and (adoquery4机床标志 2=0) and (adoquery4机床标志 3=0)then begin ss:=adoquery4机床名称 ; RootNode := treeview3.Items.Add( nil, ss ); RootNode.ImageIndex := 0; Specify which bitmap to use RootNode.SelectedIndex := 0; end; if (adoquery4机床标志 1=0) and (adoquery4机床标志 2=0) and (adoquery4机床标志 3=1)then begin Category := adoquery4.fieldbyname(机床分类 ).AsString; CatNode := treeview3.Items.AddChild( RootNode, Category ); CatNode.ImageIndex := 5; CatNode.SelectedIndex := 2; end; nts if (adoquery4机床标志 1=1) and (adoquery4机床标志 2=1) and (adoquery4机床标志 3=1)then begin jidian := adoquery4.fieldbyname(机床型号 ).AsString; tipNode := treeview3.Items.addchild( catnode,jidian ); tipNode.ImageIndex := 5; tipNode.SelectedIndex := 2; end; adoquery4.Next; end; end; procedure Tl_xjgy.LoadjjkTREE; var RootNode, TipNode, CatNode : TTreeNode; ss,Category,jidian : string; begin treeview4.Items.Clear; adoquery5.First; while not adoquery5.Eof do begin if (adoquery5夹具标志 1=0) and (adoquery5夹具标志 2=0) and (adoquery5夹具标志 3=0)then begin ss:=adoquery5夹具总称 ; RootNode := treeview4.Items.Add( nil, ss ); RootNode.ImageIndex := 0; Specify which bitmap to use RootNode.SelectedIndex := 0; end; if (adoquery5夹具标志 1=0) and (adoquery5夹具标志 2=0) and (adoquery5夹具标志 3=1)then begin Category := adoquery5.fieldbyname(夹具分类 ).AsString; CatNode := treeview4.Items.AddChild( RootNode, Category ); CatNode.ImageIndex := 5; CatNode.SelectedIndex := 2; end; if (adoquery5夹具标志 1=1) and (adoquery5夹具标志 2=1) and (adoquery5夹具标志 3=1)then begin jidian := adoquery5.fieldbyname(夹具名称 ).AsString; tipNode := treeview4.Items.addchild( catnode,jidian ); tipNode.ImageIndex := 5; tipNode.SelectedIndex := 2; nts end; adoquery5.Next; end; end; procedure Tl_xjgy.LoaddjkTREE; var RootNode,CatNode : TTreeNode; ss,Category : string; begin treeview5.Items.Clear; adoquery6.First; while not adoquery6.Eof do begin if (adoquery6刀具标志 1=0) and (adoquery6刀具标志 2=1) then begin ss:=adoquery6刀具名称 ; RootNode := treeview5.Items.Add( nil, ss ); RootNode.ImageIndex := 0; Specify which bitmap to use RootNode.SelectedIndex := 0; end; if (adoquery6刀具标志 1=1) and (adoquery6刀具标志 2=0) then begin Category := adoquery6.fieldbyname(刀具规格 ).AsString; CatNode := treeview5.Items.AddChild( RootNode, Category ); CatNode.ImageIndex := 5; CatNode.SelectedIndex := 2; end; adoquery6.Next; end; end; procedure Tl_xjgy.LoadljkTREE; var RootNode, CatNode : TTreeNode; ss,Category : string; begin treeview6.Items.Clear; adoquery7.First; while not adoquery7.Eof do begin if (adoquery7量具标志 1=0) and (adoquery7量具标志 2=1) then begin ss:=adoquery7量具名称 ; nts RootNode := treeview6.Items.Add( nil, ss ); RootNode.ImageIndex := 0; Specify which bitmap to use RootNode.SelectedIndex := 0; end; if (adoquery7量具标志 1=1) and (adoquery7量具标志 2=0) then begin Category := adoquery7.fieldbyname(量具规格 ).AsString; CatNode := treeview6.Items.AddChild( RootNode, Category ); CatNode.ImageIndex := 5; CatNode.SelectedIndex := 2; end; adoquery7.Next; end; end; procedure Tl_xjgy.SpeedButton3Click(Sender: TObject); begin close; end; procedure Tl_xjgy.DBGrid1MouseUp(Sender: TObject; Button: TMouseButton; Shift: TShiftState; X, Y: Integer); begin if (DBGrid1.SelectedIndex = 1) then begin /调用相应树形结构 treeview1.Visible:=true; treeview2.Visible:=false; treeview3.Visible:=false; treeview4.Visible:=false; treeview5.Visible:=false; treeview6.Visible:=false; end; if (DBGrid1.SelectedIndex = 2) then begin treeview2.Visible:=true; treeview1.Visible:=false; treeview3.Visible:=false; treeview4.Visible:=false; treeview5.Visible:=false; treeview6.Visible:=false; end; if (DBGrid1.SelectedIndex = 5) then begin nts treeview3.Visible:=true; treeview2.Visible:=false; treeview1.Visible:=false; treeview4.Visible:=false; treeview5.Visible:=false; treeview6.Visible:=false; end; if (DBGrid1.SelectedIndex = 6) then begin treeview4.Visible:=true; treeview2.Visible:=false; treeview3.Visible:=false; treeview1.Visible:=false; treeview5.Visible:=fals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GYSW01-008@盖套类零件知识库及工艺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491934.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