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疗法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个案研究.doc_第1页
绘画疗法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个案研究.doc_第2页
绘画疗法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个案研究.doc_第3页
绘画疗法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个案研究.doc_第4页
绘画疗法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个案研究.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绘画疗法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个案研究 山东师 范大 学硕 士学 位论 文 学号:2009023046 研究生姓名:孙培 : Email :Pearl-2008163 所在学院:心理学院山东师 范大 学硕 士学 位论 文单 位 代 码 10445学号 2009023046分类 号 B844 硕 士 学 位 论 文论文题目 :绘画疗法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个案研究 学科专业 名称: 心理健康 教育 申 请 人 姓 名 : 孙培 导 师 姓 名 : 陈英敏 副教授 论文提交 时间:2011 年 4 月 13 日山东师 范大 学硕 士学 位论 文独 创声 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 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 导下进行的工作机取得 的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论文不包含其他人已 经 发 表或 撰 写 过的 研究 成 果 ,也 不 包 含为 获得 注:如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明的, 本栏可空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字: 学 位论 文版 权使 用授 权书 本学位 论文作 者完 全了 解 学 校 有关 保留 、 使用学 位论文 的规 定,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学校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 密 的学 位 论 文 在解密后使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字:签字日期: 年月日 签字日期: 年月日山东师 范大 学硕 士学 位论 文 目录 中文摘要III AbstractV 1 问题提出 1 2 文献综述 2 2.1 绘画疗法概述2 2.1.1 绘画疗法的界定2 2.1.2 绘画疗法的理论基础 4 2.1.3 国外有关绘画疗法的研究. 5 2.1.4 国内有关绘画疗法的研究7 2.2 幼儿心理健康概述 9 2.2.1 幼儿心理健康的界定 9 2.2.2 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 10 2.2.3 幼儿常见心理问题表现及类型 11 2.2.4 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12 2.3 绘画疗法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意义及依据12 3 研究设计. 13 3.1 研究目标13 3.2 研究方法13 3.2.1 个案研 究法13 3.2.2 访谈法. 13 3.2.3 测查法. 14 3.3 研究设计14 3.4 研究工具14 3.4.1 Achenbach 儿童行 为量表? 家长用表(CBCL ) 14 3.4.2 房- 树- 人投射画测 验(H-T-P )15 3.4.3 绘画作品拍照. 16 4 个案的干预过程. 16 4.1 个案(以下称为小 A )的基本资料 16 4.1.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16 4.1.2 研究对象的家庭背景和成长史 16 4.1.3 研究对象的情绪与行为表现. 16 4.1.4 研究对象的评估与诊断 17 4.2 干预的思路和方案设计17 4.3 干预过程及个案的情绪与行为表现 20 4.3.1 问题呈现阶段. 20 4.3.2 表达与领悟阶段 24 4.3.3 探索与重构阶段 28 5 干 预结 果及 讨论 33 5.1 房树人投射画测验前后测比较分析 33 5.1.1 从绘画作品的内容和大小上看个案的变化. 34 5.1.2 从对绘画作品的解释上看个案的变化 34 5.2 儿童行为量表前后测比较分析34 I山东师 范大 学硕 士学 位论 文 5.2.1 社会能力分量表中各因子的变化和分析34 5.2.2 行为问题分量表中各因子的变化和分析35 6 小结 36 6.1 个案在治疗过程中的变化. 36 6.2 绘画疗法对干预幼儿心理问题具有积极意义或优势37 6.3 对幼儿进行绘画治疗需要注意的问题37 参考文献38 附录. 42 附录一 个案家长访谈提纲42 附录二 个案绘画作品. 42 后记. 45II山东师 范大 学硕 士学 位论 文绘画疗法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个案 研究 中 文摘 要 当前,有关绘画疗法的研究大多都集中在理论的介绍及应用效果的研究上,而针对真实的治疗过程和效果的个案研究较少, 不仅如此, 一些少有 的个案研究的研究对象也多为青少年或者成人, 针对学龄前的幼儿的个案研究就更少了。 鉴于理论研究和现实的考虑, 本研究尝试使用绘画疗法对一名在心理健康发展方面存在问题的四岁幼儿进行干预治疗, 对该干预过程进行研究, 以探讨绘画疗法对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幼儿的干预效果, 为进行相关 方面的咨询和理论研究提供可供参考的材料。 本研究包括六部分, 第一部分是问题提出。 指出绘画疗法作为一种健康有效的治疗技术可以应用于幼儿这一特殊群体,说明本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 对绘画疗法和幼儿心理健康进行了界定, 探讨了绘画疗法的理论基础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并对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幼儿常见心理问题的类型及表现进行了阐述, 指出有关幼儿心理健康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第三部分为研究设计。 在相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本研究的研究目标、 研究方法、 研究计划和研究工具。 主要采用个案研究法 对一名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幼儿进行研究, 按照前测- 干预后 测- 分析的思路展开, 其中前后测是通过儿童行为量表和房树人投射画测验对幼儿进行综合测评。 第四部分为个案的干预过程。 介绍了个案的基本资料; 呈现了个案的干预思路和方案设计以及个案的干预过程和情绪行为表现; 展示了个案在这几次干预过程中的绘画作品,并对其进行分析评论。 第五部分为干预结果及讨论。 分别采用了儿童行为量表和房树人投射画测验对个案的情绪和行为变化进行分析和测评,结果显示个案的开放程度有所提高,形成了有效的与外界互动的新模式,社会能力和活动能力都有了很大改 善。 第六部分是小结。 概括总结了本次研究的过程, 并对 个案在治疗过程中的变III山东师 范大 学硕 士学 位论 文 化、 绘画疗法对干预幼儿心理问题的意义或优势以及对幼儿进行绘画治疗需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总结。 关 键词 : 绘画疗法;心 理健康发展;个案研究 中 图分 类号:B844IV山东师 范大 学硕 士学 位论 文 Case Study of Art Therapy Promoting Childen Develepment of mental Health Abstract Currently, most studies on the art therapy has focused on the int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the effect, but for the real effects and the treatment process have fewer case studies, not only that, some of the few case studies are mostly the object of study adolescents or adults, for the case study of preschool children even less. In view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al considerations, this study will attempt to use the drawing therapy interven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a mental health problems in young children aged four and the intervention process to study, to explore the art therapy intervention with mental health problems children, for the conduct of the relevant aspects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to provide advice and reference material This study consists of six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answer. Painting therapy as a healthy effective treatment technique can be applied to this special group of young children to prove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is studyThe second part is the literature review. Art therapy and infant mental health was defined to explore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art therapy research statu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standard of child care and early childhood mental health problems common type of psychological and performance are described, to find out about Young Children health problems and research trendsThe third part is design. Based on the relented theories of learning and research, it proposed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research methods, research projects and research tools. It mainly uses a case study on children with mental health problems to stud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etest - posttest intervention - analysis of the idea to start, which is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 and the room through the tree drawing test were projected on a comprehensive early childhood evaluationV山东师 范大 学硕 士学 位论 文 The fourth part is the case of the intervention process. Basic information on the case presented, the case presents ideas and programs of intervention design and intervention in cases of process and emotional behavior. It shows out the paintingsin this several intervene process and Analysis these paintings Part V is the intervention results and discussion. It used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 and the projection room of people painting the tree test of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changes in the cas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creased openness of the case, the formation of an effective new mode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outside world, social skills and activity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Part VI is a summary. This part Summarizes the process of this study,the change of the case in the process of treatment,the meaning of the art therapy interventing the children?s mental problems,the important questions of going art therapy for children and so onKeywords: art therapy ; development of mental health ;case study Category Number: B844VI山东师 范大 学硕 士学 位论 文1 问题提出 幼儿期是个体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 同时也是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 但是, 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致使家庭结构及养育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 使得越来越多的幼儿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问题。 上海精神卫生中心曾调查了上海市 3000 名年龄在 4 至 5 岁之间的幼儿心理健康问题, 发现 5.8% 的幼儿表现为焦虑、 紧张,8.8% 的幼儿 存在不良习惯,11% 的 幼儿情绪抑郁、 自卑,25% 的幼儿存在偏食现象, 20% 的幼儿表现为多动、 坐立不安, 22% 的幼儿 性情古怪。 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 我国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但是有一点是不 容我们忽视的, 那就是幼儿与其他年龄阶段的儿童相比, 具有很大的可塑性。 一般而言, 在幼儿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都相对比较轻微, 如能够发现及时, 并且得到及时的矫治, 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何种方法的使用能够解决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鉴于儿童心理发展还比较幼稚, 认知思维能力等处于一种较低的水平, 因此临床上常用的精神分析、 认知疗法、 以人为中 心疗法等在幼儿心理矫正方面有一定的难度。 但近几十年来新发展的绘画疗法契合幼儿的心理特点, 在对幼儿进行心理治疗方面具有特别的优势。 绘画疗法最早起源于 20 世纪初,当时主要是针对精神病艺术家的研究。比较著名的研究有: Jaspers 、Riese 等对凡高作 品的研究;1922 年 Prinzhorn 发表了疯者艺术 ;1956 年 Jakab 提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绘画特点,这些研究均22对精神疾病和绘画的关系做了探讨。 由于这 种方法是以绘画为中介来进行治疗的,所以称为绘画疗法。目前,绘画疗法在西方的许多国家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27应用, 成为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主要技术之一。 绘画疗法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方面具有良好效果, 其采用的主要治疗工具是绘 画,这种特殊治疗工具的使用不仅为幼儿提供了非言语表达和交流的机会, 并且以一种幼儿所喜爱的形式来解决幼儿的内心冲突, 进而促进幼儿的自我认识、 统整及提高。 因 此对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幼儿实施绘画治疗干预就具有十1山东师 范大 学硕 士学 位论 文 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在学习和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 采用绘画疗法对一名具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幼儿进行干预, 并对整个过程进行呈现与分析, 用一个实例说明绘画疗法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方面具有可行性。 希望本研究能为绘画疗法的理论探索和实际应用贡献一点力量。 2 文献综述 2.1 绘 画疗 法概 述 2.1.1 绘 画疗 法的 界定 Art therapy (Art psychotherapy 、Drawing therapy ) 可以被译成艺术心 理治疗1994 ,龚林 ,艺术治 疗或艺术疗法2002 ,周安华;2006,王组承 ,绘画心理治疗或绘画心理疗法2004 ,魏源;2006,周 丽;2007,顾黎明,赵晶 ,美术治疗或美术疗法2003 ,李雄伟;2005,周红;2007,陈馄 ,绘画艺术治疗2004 ,孟沛欣;2007, 刘中华 , 绘画治疗或绘画疗法2004 , 李仁鸿, 罗俊明 , 吕明春;2005 ,邱敏丽;2006 ,张振娟;2007,陶琳 瑾;2007,郝琦,麦清 ,美术艺术34治疗2004 ,郝振君, 曹燕瑛 等等。 绘画治疗是绘画艺术和心理治疗的相结合, 是对心理学的艺术性的表现与实34 施,又是对绘画艺术的心理学的应用。英国艺术治疗协会(British Association of Art Therapists ,BAAT)在 2007 年对绘画疗法做出界定 : 绘画治疗属于心理治疗, 是心理治疗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它以美术媒介为主要的交流工具。 接受绘画治疗的来访者不需要事先具备美术经验和技能, 治疗师并不是对来访者所做的形象进行审美评价或者诊断 评估, 其目的是为来访者提供一个相对安全和有帮助的环境, 并在这种环境下通过美术材料的使用取得人格层面的变化和成长。 在咨询与治疗的过程中, 来访者与咨询师之间的关系是特别重要的, 在绘画治疗中这种关系同样很重要, 但是绘画疗法与其他心理治疗方法的区别在于这种治疗关系是来访者、 咨询师和绘画作品之间的互动过程。 对于那些不想或难以用语言来表达思想和感情的来访者来说, 提供一个表达和交流的环境就显得尤为有效。 2山东师 范大 学硕 士学 位论 文 美国艺术治疗资格认证委员 会Art Therapy Ceredentials Board ,ATCB 于2007 年对绘画疗法做出界定: 绘画治疗应归于人类服务业,它通过美术媒介、意象、 艺术创造过程以及来访者对绘画作品的反应来呈现个体的发展、 人格、 能力、关注点、兴趣和冲突。绘画治疗实施的基础是人类发展和心理的理论知识。借助于教育、 认知、 超个人、 心理动力和其他的治疗手段的评估和治疗, 可用于增强自我意识、 缓解情感冲突、 提升行为管理、 发展社会技能、 减少 焦虑、 解决问题、帮助现实定位和提高自尊。 美国艺术治疗协 会(American Art Therapy Association, AATA )在 2007 年曾对绘画疗法做出界定 : 绘画疗法是一门已经确立了的心理健康专业, 它通过艺术性的创造过程对各个年龄阶段个体的生理、 心理和情感健康产生影响, 进而改变和提高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 它的信念之一就是艺术表达的创造性过程有助于人们处理心理冲突, 减少压力, 发展人际交往能力, 管理行为, 提高自 我意识, 并能够达到洞察的目的。 台湾艺术治疗学会对绘画疗法所做的界定: 艺术治疗是一种助人专业, 它是创造性艺术表达和心理治疗的结合。 在艺术治疗的关系中, 来访者的心象是透过艺术媒材得以以视觉艺术的方式呈现出来的, 同时心象的表达也反映并统整了个人的能力、 发展、 意念 、 兴趣、 人格与内心 的 情感状态。 艺术治疗关系中的对作品的回馈以及艺术表达经验,有发展(成长) 、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功能;来访者的情感、 问题和潜能如果能在治疗过程中被发掘出来, 并且在治疗过程中得以解决与处理, 则有助于来访者认识自我、 改善社会技能、 调解情绪、 提升行为管18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进而促进其自我的成长、 人格的统整和潜能的发展。 以上界定虽然表述不同, 但都强调绘画疗法是通过个案的艺术创作过程及个案对绘画作品的反应呈现出个案的心理特点, 进而对其心理产生影响, 促进个案人格的变化和成长。 在对前面界定进行综合的基础上, 本研究对 绘画疗法的界定如下: 咨询师通过绘画这种非语言工具的使用, 并通过对来访者所创作的绘画作品进行分析解释, 来分析并治疗来访者的情绪障碍和创伤体验等心理问题。 它的目的是促及人所不知的感受、 发展象征性的语言、 并创造性的把它们整合到人格里, 直至发生治疗性的变化。 它包括咨询师、 来访者及绘画作品三者之间的互动过程。 治疗师所关注的焦点不是绘画作品的审美特征, 而是在治疗过程中, 来访3山东师 范大 学硕 士学 位论 文 者通过绘画作品内心的深入过程。绘画治疗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涂鸦画、自由画、续笔画、房树人 测验(H-T-P)、学校动态图等几种。 2.1.2 绘画疗 法的 理论基 础 绘画疗法的实施全面体现了精神分析治疗、 人本主义治疗、 结构化治疗等治疗的思想。 人本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罗杰斯曾经说过, 只有当个体处在一个无条件的真正的正向尊重的环境中, 才能真正地、 真实地表达他们自己。 在对来访者进行绘画治疗的整个过程中, 咨询师会给来访者提供一种完全尊重和积极关注的环境进行创作; 对创作作品可以像精神分析治疗那样把它作为进行心理分析的依据和手段; 也可以像结构化治疗那样, 通过让来访者以绘画为中介发泄能量、 降【25 】 低驱力,从而摆脱心理困扰,最后达到心理的平衡,促进心理的健康。虽然绘画疗法是在融合了众家之长的基础上诞生的, 但是绘画疗法有其自己的理论基础:大脑偏侧化理论、投射理论和升华。 1 大脑偏侧化理论 美国著名的神经生理 学家 Roger W. Sperry 在大 量的实验研究基础上发现,大脑左右两半球存在着明显的优势分工。 右半球是图 像性的, 与知觉和空间定位有关, 具有绘画的、 音乐的、 空间鉴别的能力, 这表明音乐、 绘画、 情绪等心理机能在右半球的掌控之下; 左半球则与象征性关系、 抽象思维和对细节的逻辑分析有关。每当我们用语言来描述内心的情绪时,往往会出现“ 心里的感受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 的现象。而绘 画则能够越过语言直接将内心中的情感表达出来。在一项对精神分裂症侧化损害的研究中发现, 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右半球功能亢盛, 表现为情感活动异常, 情感体验为负性情感。 这说明右半球功能损害影响患者情绪机能, 并以负性情感为主。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以言语为主要交流工具的心理咨询存在着一些无法解决的弊端, 正是这些弊端导致了有些心理问题是无法得到解决或难以解决的,比如在处理一些情绪障碍和创伤等方面就显得无能为力,然而如果这类问题采用绘画疗法来解决则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此, 在矫治由不合理认知或信念所引起的心理疾病时采用以言语为 中介的疗法是有效的, 但在处理情绪困扰、创伤体验等心理问题时就需要采用绘画疗法了。 2 投射理论Projection 4山东师 范大 学硕 士学 位论 文 分析心理学中的心理投射理论是绘画疗法的理论基础之一。 投射是指把不被社会道德认可的、 自我不能接受的冲动、 欲望、 态度、 信念等等归咎于其他人或事。 恰当地使用投射能够避免严重的心理冲突, 这有利于维护心理的平衡, 促进人格的正常发展。 投射的产物多种多样, 它不仅以艺术的形式存在, 幻觉、 梦境、妄想等也都可以被认为是心理投射。 艺术心理学认为绘画是用非语言的象征性工具表达自我潜意识的内容。 绘画可以作为心理投 射的一种工具、 一种技术。 绘画作品投射出来的内容不受时空的限制, 它可以跨越过去、 现在和未来, 甚至是对集体潜意识的反映。 运用投射的原理人们设计了很多绘画测验工具。 线条的走向、用墨的深浅、 颜色的选择、 笔触的轻重等等元素都含有深刻地意义, 正是这些绘画作品将作画者的内心世界展露无遗。 3 升华Sublimation 移置是指当个体无法直接表达对某对象的欲望、 情感时, 就会改变驱 力或者是把这些欲望、 情感等转移到其他的对象上, 使自己的欲望和情感等得到部分的或充分的发泄, 以此达到减轻精神负担的目的。 移置又称为置换、 转 移 、 替代等。当移置发生在社会道德允许的范围内时就成了升华。 弗洛伊德认为只有当个体的性本能部分的得到满足并且自我发展健康完善时才会运用这一机制。 这也是唯一的一种积极的、 富有建设性的自我防御机制。 通过升华, 个体可以找到合理的方式发泄未得到满足的性本能,同时也为社会创造了价值。 当内心的冲突, 原始的欲望、 冲动、 本能等这些不被认可的、 会带来焦虑的元素反映到画面上的时候, 就是一次升华的过程。 这种艺术创作可以帮助人们逃【34 】 离痛苦、得到解脱。2.1.3 国 外有 关绘 画疗法 的研 究 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绘画的象征意义得 到了一些在心理学、 教育学和精神病学方面有影响力的外国研究者的关注。 如 CesareLombroso 、Paul? Simon 、Ambrose Tardieu 等精神 病学家在收集了大量精神病患者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他们的绘画作品, 认为绘画是一种有效的诊断工具。 到了 20 世纪 20、30 年代, 有关绘画的专业诊断工具被开发出来, 如: 画人测验、 主题统觉测验、 罗夏墨迹测验等等。 尽管如此, 但科学的绘画疗法并没有确立下来, 直到 20 世纪 40 年代四5山东师 范大 学硕 士学 位论 文 位先驱的出现以及他们的不懈努力, 使得科学的绘画疗法得以正式确立。 这四位先驱分别是南伯格 (Margaret Naumburg ) 、 克 莱曼 (Edith Kramer ) 、 优曼 (Elinor Ulma )和汉娜? 奎亚特科斯(Hanna Yaxa Kwiatkowska)。 南伯格于 20 世纪 30 年代最早提出“ 艺术治疗” (Art therapy )这一概 念。她受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 认为儿童可以通过绘画表达无意识, 并把绘画当作一种沟通的工具。 她以实际经验和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础创立了绘画艺术疗法, 并确立了具体的治疗模式: 来访者先进行自由创作, 然后以绘画作品为媒介进行自由联想式的解析。 克莱曼开创了绘画疗法的一大阵营? 艺术作为治疗 (art as therapy ) , 这同样是以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础, 但她比较关注艺术的内在治疗价值, 重视艺术创作的升华和洞察作用。 优曼于 1961 年创办了“ 美国艺术治疗期刊” (The Bulletin of Art Therapy ) , 在今天仍堪称本领域的权威期刊。 她最早与 Dachinger 共 同合作收集了 有关艺术治疗的论文并出版成书, 同时她还对南伯格和克莱曼的成果进行总结和归纳, 对绘画艺术治疗的概念进行了规范, 明确区分了“ 艺术作为治疗” 和“ 治疗 中的艺术” 这两大治疗取向。除此之外,她还在绘画 的诊断性 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汉娜? 奎亚特科斯最早把绘画艺术疗法正式介绍到研究中心,她将克莱曼的团体艺术治疗引入家庭治疗, 使得艺术治疗和家庭治疗结合起来, 为绘画艺术疗法的科学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绘画疗法自正式确立以来,经历了近 60 年的发展己经成为心理咨询和治疗技术这个大家族的一名成员, 并且在发展中逐步地系统化、 科学化、 规范化和成熟化。 1973 年,Rhyne 将完形 治疗的技巧融入到艺术治疗中, 将艺术治疗应用到一【36 】般正常团体, 形成了完 形取向的艺术疗法 ;1987 年,Rabin 曾对 3 名有肥胖症和 3 名有食欲缺乏障碍的妇女实施绘画心理干预, 结果 5 名妇女的自我概念有了明显的提高;1991 年,Pagon 曾运用绘画 疗法对住院青少年进行干预, 处理了他们内心的冲突, 修 正了内心扭曲的自我感, 并促进了自我同一性 的形成; 1992年,Carolan 使用绘画 对 5 名有情绪困扰的青春期少年实施干预, 帮助他们表达自我形象, 结果显示绘画有利于揭示青少年的情感和价值判断;1997 年,Backos6山东师 范大 学硕 士学 位论 文 应用绘画疗法较好地处理了被强暴女性的创伤体验, 结果显示她们对身体的自我意象和自我满意度均得到了提高;2001 年,Sing 运用绘画让有家庭 暴力经 历的儿童表达和沟通他们的情感创伤,并最终治愈了他们的情感创伤;2001 年,Hammond 运用绘画疗法对两名具有情绪管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了个体和团体的治疗, 发现绘画不仅有利于增强他们的自我意识, 而且改善了他们的情绪管理技巧和社会化技能, 使他们获得了持久的友谊和社会支持。 此外, 由于绘画活动是大脑若干区域协同工作的活动过程, 所以绘画疗法的实施不仅可以改善个体的情绪情感状态而且可以促进认知和语言的发展。 神经科学家 Firth 及艺术 家 Law 发现了绘画活动激活了与物体识别 与语言有关 和物体位置有关的大脑区域。 结果证明 即使是最简单的绘画活动, 也依赖于大脑多个系统之间复杂的协同工作而27 完成。在 OCLC Netlibrary 电 子图书和早期英文图书在线 简称 EEBO 、ProQuest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SAGE 心理学全文期刊数据库、PsycINFO 、Blackwell 全文电子期刊、ScienceDirectElsevier 全文电子 期刊中输入“art therapy” , 就能搜索到一 千多篇论文、专著和书摘。 在国外, 随着研究者在理论研究上的不断完善和在实践上的探索, 绘画疗法已经扩展到更大范围的研究和应用领域中 了。 在运用的不同场所方面, 绘画疗法主要运用于学校、 心理诊所和医院的咨询与治疗中。 在运用的对象方面, 绘画疗法不仅可 以用于幼儿、少年儿童、成人和老人,也适用于一些特殊的人群。在2001 年 Barbara Robertson 曾对被收养的青少年使用绘画疗法进行研究,Hessel Willemsen 和 Elizabeth Anscombe 对患有艾滋 病的学龄前儿童实施绘画和游戏团体治疗进行了研究。 2.1.4 国 内 有关绘 画疗法 的研 究 世界上最早运用绘画进行治疗的国家是中国。 早在远古时代中国就运用绘画等艺术形式记载生活中的 重要事件、 表现社会和自然现象、 表达内心的思想和情感等。 不过当时对于绘画治疗功能的使用还只是处于懵懂的阶段。 虽然中国应用绘画进行治疗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 但是真正科学的使用绘画疗法进行治疗的时间很短, 对该疗法的研究也才刚刚起步, 仍处于不断的探索阶段。 目前主要的研7山东师 范大 学硕 士学 位论 文 究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绘画疗法应用在学校 心理咨询中的相关研究 1992 年,国立屏东师范学院的李瀚伦在其硕士论文中报告了一项针对行为和情绪障碍儿童所实施的绘画疗法的个案研究,取得了良好的咨询效果。 在 2003 年,李雄伟报告了一项个案研究,该研究的内容是 通过运用绘画疗法来矫治儿童的口吃现象。 结果显示了儿童的口吃症状可以通过绘画疗法得到一定程度地缓解,不仅如此,该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改善。 2007 年,西南大学的汤万杰写了一篇有关绘画审美治疗对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的实验研究的硕士论文, 结果证明了大学生的抑郁症状可以通过绘画审美治疗来改善,并且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可以从整体上得到提高。 2003 年,严文华 在其所著心理画外音中,展示了应用在咨询和培训中的绘画疗法, 其应用对象和范围包括自我成长、 白领职业生涯发展、 大学新生适应、女性情感等方面。 2 有关绘画评估技术的 研究 2002 年,华南师范大学的陈侃在其硕士论文中,建立了由房树人的绘画特征到神经症成阳性的 logistic 回归诊断方程, 其所采用的诊断心理健康的工具是SCL-90 和房- 树- 人绘画 测验技术(HTP)。 2007 年,南京师范大学的陈馄在使用绘画投射技术研究儿童攻击性时,发现绘画投射技术的使用可以收集到更多的信息, 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也可以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改善,并且通过绘画投射技术的使用使其人格得到调整和完善。 张涵诗和张同延合著的 揭开你人格的秘密房、 树、 人绘图心理测验 系统介绍了房- 树- 人绘图 心 理测验的理论和操作实施手法;2004 年, 范琼芳在其专著艺术治疗:家庭动力绘画概论中详细具体地介绍了家庭动力绘画。 3 引进并总结国外的绘 画疗法 2005 年,南京师范大学的周红在其所著博士论文中,详细描述并探讨了绘画疗法的定义、 产生与发展、 实施过程、 理论流派与方法评析、 儿童绘画疗法与儿童美术教育等方面。 在 2007 年, 高颖、 李明和杨广学编著了 艺术心理治疗 ,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绘画疗法的概貌、 理论、 要素和实践操 作等; 同年, 杨东和蒋 茜主编了 艺8山东师 范大 学硕 士学 位论 文 术疗法?操作技法与经典案例 ,在这本书中详细介绍了艺术疗法 的概念、理论以及绘画、箱庭、游戏、音乐、心理剧等艺术疗法的技术。 此外,2004 年,魏源 介绍了国外在处理情绪障碍、提高社交技能和促进自我完善 等方面时采用绘画疗法的应用效果,以及绘画疗法的作用机制与优势;2006 年,张振娟介绍了有关绘画疗法的理论基础、作用机制、操作实施、应用现状与疗效 、 应用特点以及绘画疗法的发展趋势, 王祖承介绍了艺术疗法的历史发展、 理论、 意义以及艺术疗法在精神科中的应用, 周丽描述并探讨了绘画疗法的理论基础、 作用机制以及研究和应用现状, 赵婉黎和刘云艳综合论述了绘画疗法的理论基础、 作用机理、 实际 操作、 应用现状和疗效以及未来的研究 方向; 2007年, 李欧介绍了当代美国艺术治疗的来源及其发展状况并介绍了音乐和绘画这两种重要的艺术治疗形式, 郝琦和麦清介绍的荣格的积极想象法是从绘画疗法的作用机制上着手详细阐述了艺术与人类精神发展的内在关系, 顾黎明和赵晶介绍了在积极心理学基础之上的艺术心理治疗,等等。4 翻译国外有关绘画 疗法的著作或出版外国作者的著作 2007 年重庆出版社出版了吉沅洪 日 的著作? 树木- 人格投射 测试 , 在这本书中作者呈现了这一经典绘画测验技术。 2006 年孟沛欣和韩斌翻译了 Buchalter Susan I. 的著作 艺术治疗实 践方案 ,在本书中作者介绍了很多治疗技术和艺术媒材。 2005 年李?和李晓庆翻译了 Cathy A. Malchiodi 的专著 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解读儿童画 ,在这本书中作者详细介绍了儿童艺术疗法和儿童绘画的相关知识和实践经验。 1997 年陆雅青翻译了 Rosal 和 Marcial L. 的专 著 儿童艺术治疗 , 在这本书中详细介绍了在绘画疗法中的精神分析、调适式、发展、个人构成、认知- 行为和认知艺术治疗等几个取向的理论和实践 。 2.2 幼 儿心 理健 康概 述 2.2.1 幼儿心 理健 康的界 定 在幼儿时期, 各种发展领域之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 每当说到幼儿的心理9山东师 范大 学硕 士学 位论 文 健康问题时, 就必然会涉及到幼儿期存在的各种健康问题, 如: 幼儿的感知运动表现、情绪反应、早期社会关系等。 2000 年 10 月, 保罗? 多尔? 基纳Paula Doyle Zeanah 和查理士? 基纳(Charles Zeanah)在“ 领先幼儿 心理健康” 会议上提出, 所谓的 幼儿心理健康是指在人际关系、生物学以及文化的相关环境中适当发展出的幼儿情绪状态和社会能力状况。 美国 0 至 3 岁任务联合 机构Zero To Three Task Force 曾对幼儿心理健 康作出界定, 认为幼儿心理健康是幼儿情绪- 社会- 行 为的健康, 是在社会、 家庭及对幼儿的文化期望的背景下, 个体从 0 岁到 6 岁在形成安全的亲密的人际关系, 体验、调节和表达情绪情感, 探索适应环境和学习方面发展出来的能力。 健康的社会发展和健康的情绪发展结合起来就是幼儿心理健康。 在明尼苏达幼儿心理健康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曾将幼儿心理健康定义成: 在不断变化的亲子关系中幼儿最佳的成长和情绪、行为、社会、认知等方面的发展。 本研究在学习与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本研究中个案的情况, 提出了幼儿心理健康的定义: 幼儿心理健康是指幼儿的心理活动与大多数幼儿的心理活动是一致的, 具有正常的智力和良好的情绪, 并拥有健康的人际关系, 能够较好、较快的适应不断变化着的社会环境,没有较为明显的心理疾病。 2.2.2 幼 儿心 理健 康的标 准 在查阅大量有关幼儿心理健康资料的基础上, 我们总结概括了以下六条幼儿29心 理健康标准 。 1 智力正常。只有拥有 正常的智力才能顺利得进行其它心理活动,一个智力低下的个体是不可能有正常的情感反应和正常的认知活动的。 2 情绪健康。与成人相 比,幼儿情绪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表现为变化幅度大、 不稳定, 但 这并不能说幼儿的情绪不健康, 这些表现是由幼儿自身的特点决定的。 但是如果幼儿每天以消极情绪为主, 很少表现或没有积极情绪, 则应被认为是情绪不健康或情绪亚健康。 3 意志健康。意志健康 的一般表现是有明确的目的性、持久的坚持性、明智的果断性和较强的自制力。 对幼儿来说, 做事虎头蛇尾, 无法坚持做完一件事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但是若当遇到一点小小的困难, 就喜欢用哭鼻子、 发脾气来10山东师 范大 学硕 士学 位论 文 解决问题; 当想要某件物品时, 就会急不可待, 稍有怠慢就大发脾气, 怎么哄也不行;自己能完成的事,却让别人代替完成,诸如此类都表明其意志不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