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doc

JX01-145@干燥机热源装置设计(方景红)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492453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15-11-07 上传人:QQ28****1120 IP属地:辽宁
30
积分
关 键 词:
机械毕业设计全套
资源描述:
JX01-145@干燥机热源装置设计(方景红),机械毕业设计全套
内容简介:
文献综述 设计 (论文 )题目: 干燥机热源装置设计 专 业: 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 学 生 姓 名: 方景红 班 级: 180404 学 号: 18040411 卡 号: 200404265 指 导 教 师: 吴文福 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 nts 1 一、热风炉简介及其分类 1.热风炉简介 热风炉是干燥设备的 主要工作部件之一,它作为干燥粮食的热源,其目的是把干燥介质由较低温度加热到较高温度,提高干燥介质吸收水分的能力,然后由送风系统将其输入到干燥室中以达到干燥粮食的目的。粮食干燥是一项很耗能的作业,如干燥设备采用燃油直接加热热风炉作热源,作业费用很高。我们目前收获的主要粮食(稻谷、小麦、玉米)达数亿吨,若全部用燃油直接加热干燥设备干燥,则需油数百万吨,这是一个很大的数目。因此用什么能源干燥粮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由于我国有较丰富的煤资源,而煤的价格仅为油价的1/10 左右。发热量是油的 1/2,因此从资源和经济的 角度考虑以煤作为干燥设备的热源为宜。 2.热风炉的分类 热风炉是谷物在进行干燥处理时必不可少的供热设备,其种类很多,区分的方式也不同,一般有以下几种分类方式: (1)按燃料分类。有固体燃料热风炉、液体燃料热风炉和气体燃料热风炉。 (2) 按供热方式分类。有直接供炉气的热风炉、间接供炉气的热风炉。 (3) 按燃烧原理分类。有层燃式热风炉和悬燃式热风炉。 (4) 按司炉方式分类。有机烧式热风炉和手烧式热风炉。 (5) 按炉体结构分类。有卧式热风炉和立式热风炉。 (6) 按炉排的分布形式分类。有水平和倾斜炉排热风 炉等。 目前, 在我国 一般都采用固体燃料风炉。以卧式(机烧)热风炉(以下简称卧式炉)和立式(手烧)热风炉(以下简称立式炉)两种炉为例。 卧式炉的供热量比较大,一般在 251 万 2000 万 J/h .采用机械上煤 (链式或链斗式 ),机械添煤 (链条炉排或往复炉排 )和机械除渣 (螺旋输送或链板出渣机 ),大大改善了司炉工的操作条件和工作环境 ,并能提高供热的稳定性,其热效率一般为 60% 70%。 该炉整体结构为卧式:主要由炉膛、沉降室、换热器(多为列管式)、除渣机(螺旋输送或链板出渣机)和上煤机等组成。一般是将炉体与换热器分 开,便于维修和管理。例如:河南省郑州市黄河锅炉辅机厂生产的 JLG-系列粮食烘干燃煤热风炉,为该炉型的典型代表。但也有的卧式热风炉为提高炉膛内部热幅射的利用率。将换热器直接装在炉体之上,成为一个整体。例如黑龙江省庆安约克谷物烘储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 JL-I 型燃煤热风炉,为该炉型的典型代表。 立式炉的供热量比较小,一般在 627.6 万 J/h 以下。由于是人工上煤,人工除渣,所以除了司炉工的劳动强度较大外,供热的稳定性也不如卧式(机烧)炉,这是手烧炉的主要缺点。其热效率一般为 60% 65%。早期立式炉的送风,形式是 负压送风由于炉体是金属结构,使用中如有泄漏,容易使炉气带入干燥机内,影响烘干品质。近几年黑龙江省农业仪器设备厂研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 LF 系列远红外立式热风炉。该炉的整体结构为立式,炉体的上半部为金属结构,内置换热器、烟管等,炉体的下半部(炉膛)为耐火砖、耐火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结构,并且采用正压送风形式,从而彻底的克服了早期立式炉负压送风所带来的缺点,同时大大地提高了该炉的使用寿命,也便于用户维修和保养。 卧式炉和立式炉 在使用性能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1) 卧 式炉在使用中的特点一是供热稳定;二是操作条件较好。同时 也存在着故障率较多,维修困难及维修量大等不足之处。 (2) 立式炉在使用中存在着供热不稳定,操作条件较差等问题。但由于故障率较低、便于维修、使用寿命较长等特点,因而也被广泛地使用。如黑龙江省的嘉荫农场、海伦市、明水县等粮库的烘干设备均使用立式热风炉。 nts 2 二、热风炉的炉膛、炉栅 的设计 1.保证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 由燃料的燃烧过程可知,保证燃料充分燃烧(即 接近完全燃烧)的条件是: (一)空气足够,且与燃料接触良好 燃烧一定量的燃料,就需要一定量的空气,否则,燃料就不能完全燃烧。为保证燃料完全燃烧。实际供给的空气 量sL,常比理论空气量0L大一些,即过剩空气系数25.10 LL ss (对于层燃 炉,当直接用炉气干燥谷物时,取 s =1.52,当采 用 间 接加热时,取s=1.31.5)。若s过小,则供气不足,燃烧不完全损失增大,若s过大,炉 温将降 低,影响正常燃烧。 必须指出 ,在燃烧过程中,仅有足够的空气量是不够的,还必须设法使空气能与燃料充分地接触和混合,才能保证很好地燃烧。为此,常采取如下措施。 1增大燃 料与空气的接触面。 为此,在层燃炉中,应将大块的燃料打成小块(但太小了会影响通风 ),在煤粉炉中将煤磨成粉状,在油炉中将油雾化。 2 增强空气与可燃物质的混合。在炉膛上部增设二次风,既起到补充空气量的作用,也增强 了空气与挥发分的混合,有利充分然烧。 3保持适当且均匀的燃料层厚度。若燃料层过厚,影响通风,不完全燃烧损失增加若燃 料层过薄,会引起通风 不均匀,影响空气与 燃料的混合,特别是当燃料层过薄且不均匀时,气流可能在某处冲击出“火口”,此时空气就从火口进入炉膛,导致过剩空气系数s过大,炉温降低,影响正常燃烧。对子手烧炉,正常的燃料层厚度为: 木柴 350500 毫米; 大块煤 150200 毫米,小块煤 60 100 毫米。 4加强拨火。拨火操作的目的在于疏松和平整燃料层,使通风均匀,避免火口,除去燃 料外表面在燃烧过程中形成的灰层 ,改善空气与燃 料的接触,促进燃料完全燃烧。 ( 二)足够高的温度 如上所述,然料只 有达到一定的温 度才能燃烧,而且温度愈高,燃烧进行愈快,容易燃烧完全。为此,手烧炉加燃 料及拨火时应动作迅速,避免炉门敞开时间过长,漏入冷空气过多,造成炉温降低,影响正常然烧。 (三)足够的燃烧时间 由于燃料燃烧时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燃烬, 为此,炉膛应有足够大的空间,并尽可能在 炉 膛内产生适当的涡流或扰动,以延长挥发分或可燃气体在炉膛内的停留时间。 2.干燥用炉灶的基 本构道 炉灶的构造取决于炉灶的 用途、燃料的种类、单位时间燃料耗量的大小及机械化程度的不同而不同 。 直接用炉气干燥谷物的小型炉灶的基本构造如下图 1 所示 , 它主要由炉膛、燃烬室 、沉降室 及混合室所组成,其工作过程如下燃料从炉门 4 加入炉排 3,空气由灰门 2 经炉排上的孔进人燃料层,使燃料燃烧。燃料燃烧后的灰渣(或称炉渣),大块的可从炉门扒出,细小的漏入灰坑,再从灰门扒出。二次空气先由炉排下 方的小孔 1 进入空气 隔层 7 预 热,然后山炉膛上 方的小孔 8 进入炉膛,使炉脸, 使炉膛中未烬的挥发分或由气流带上来 的细小炭粒进一步燃烬。由燃烬室出来的烟气经沉降室及火花扑灭装置 9 而进人混合室,在混合室nts 3 中,来自冷风口 10 的冷空气与净化后的热空气相混 合至干燥谷物所要求的温度,即可作为干燥介质 炉气,此炉气再由风机送入干燥室千燥谷物。如果采用间接加热干燥谷物,则用换热器取代混合室。炉灶从开始点火至正常燃烧这段时间,由于炉 温不高,燃烧不正常,烟气中有大量未燃烬的挥发分,不宜用来直接干燥 谷物(以避 免谷物被严重污染 ),应从烟囱 11 把它排到大气中去。此外,当干燥设备发生故障时,烟气也应从烟囱导出。 图 1 炉 灶的基本构造 I 炉膛 燃烬室 一沉降室 混 合室 1 二次 风进口 2 一灰 门 3 一炉 排 4 炉门 5 一红砖 6 耐 火砖 7 一空气隔层 8 二次 风出 9 一火 花扑灭装置 10 冷 风口 11 一烟囱 12 炉气出 口 13 一清 灰门 下面分别介绍炉灶有关结构及数据。 3.炉排 炉排的作用是支持燃料层及使空气均匀地通过燃料层。由子炉排既要承受燃料层的重力,又要经受添加燃料、拨火及除灰渣时所用的铁锹和火钩的撞击,故要求它具有足够的强度。炉 排常用铸铁铸成,可分为条杆式、平板式及阶梯式三种。 (一)条杆式炉排 它由许多根条杆状炉条合并在一起而成。炉条长度一般为 300 1000 毫米,宽度 520毫米 ,高度 50 100 毫米。每根炉条的两端及中间较厚,其余部分较薄,且较薄部分又是上宽下 窄,因此,当炉条合并起来以后,炉条之间就具有一定的通风缝隙(缝隙 宽度为 315毫米,且排渣时不会堵塞。炉条的形状如图 2 所示。 图 2 炉条 炉排的通风缝隙的总面积(又称话截面 积)与整个炉排面积之比,称炉排通风截面比,又 称活截面系数,以符号 FA 表 示。对于条杆式炉排,活截面积系数 FA 为 0.20.4,其具体数值与燃料种类及特性有关,例如,若燃料为木柴和泥煤, FA 0.280.4;若为褐煤,FA =0.280.3,若为烟煤, FA =0.20.3。而通过活截面的风速与过剩空气系数及炉排热强nts 4 度有关,约为 0.31.3 米 秒。这种炉排通风阻力小,适用 于燃烧挥发分高、颗粒大、灰分少的燃料。 (二 ) 平板式炉排 平板式炉排如图 3 所示,它适用于燃烧挥发分少、颗粒小、灰分多的燃料,如无烟 煤。 这种炉排用铸铁铸成板状,板上由 上小下大的长圆小孔,用作通 风及出灰。为增强平板的强度及冷却面积,在平板下面常具有加强筋。炉排 的通风活截面积较小,活截面系数约为0.080.15,而 通过长圆小孔的风速可达 5 米沙。 图 3 平板式炉 排 在设计炉 排时,除根据燃料种类及特点选择好炉排型式外,还必须注意如下几点。 1 炉排的位置应低于炉门,使燃料层表面略低于炉门下缘,以便观察燃烧情况及安全地取出炉渣 。 2为使于操作,炉 排的宽度可大于长度(深度)。此外,当宽度大于 2 米时,应设二个炉门,使每一扇炉门的宽度不超过 1 米。 3为避免从灰门进入的空气流将灰坑中的灰分吹进燃 料层,故进入灰门的气流速度不宜超过 3 米秒。 条杆式炉排及平板式炉排,一 般都是水平安放(或稍微向内倾斜),故统称水平炉排或简称平炉排,平炉排结构简单,价格便宜,操作容易,对燃料的适应性广,故得到广泛应用。但这种护排有二个缺点:其一, 劳动强度大;其二,炉内燃 烧不稳定,热效率较低, 这是由周期性地加入新燃料所引起的:加入的新燃料要经过预热、干燥后才能燃 烧,故加入新 燃料后必使炉温降低,影响正常燃烧加入新燃料后,燃 料层厚度增加,进风阻力增大,进风量减少,而到加新燃料前的 燃烬阶段,燃料层变薄,进风阻力变小,进风量增多,使过剩空气系数s过大,影响 正常徽烧。为克服平炉排上述缺点,可采用倾斜炉排或阶梯炉排。 (三 ) 阶梯炉排 如图 4 所示,将矩形炉板(炉栅)由上向下排列成阶梯状,即为阶梯炉排。为防止燃料从两块炉板之间漏下来,相邻两块炉板应有一定的叠 度(约重叠三分之一)。 设计时,应使阶梯炉排的倾角稍大 于 燃料的自然休止角。这样,当燃料 从加料斗 4 加入后,燃料就能自动下移到阶梯炉排的炉板上。当下部的燃料烧烬之后,上部的燃料就自动下移补充。燃料边燃烧边移动,是阶梯炉 排最大的特点。这个特点所带来的好处是燃烧过程的三个阶段在炉内同时进行(下部为燃烬阶段,中部 为燃烧阶 段,上部为准备燃烧阶段),燃烧过程稳定,克服了 平炉排中因周期性地加入新燃料而引起的不稳定因素。此外,利用加料斗,使燃料靠重力下移到炉排上,从而减轻了劳动强度。这种炉排出灰也较方便。 采用阶梯炉排的炉灶,可燃烧褐谋、泥煤、木柴及农产品的废料,如燃烧谷壳(著慷)的糠 灶就采用阶梯炉排。 nts 5 图 4 阶梯炉排 1 一炉条横梁 2 一炉条 3 一矩形炉 板 4 一加料 斗 4.炉排面积及炉膛容积的确定 炉排 面积lF及炉膛容积lV的大小取决于炉灶在 单位时间燃烧的燃料量 rB 及燃料特性。例如当燃烧的燃 料量 rB 一定时,需要的空气量sL亦一定,此时,若炉排面积lF过小,必 然使空气通过燃料层时的流速过高,使细碎的燃料被吹进炉膛,而且由于 流速过大,这些细碎的燃料及挥发分在炉膛停留的时间也很短,来 不及完全燃烧就排到沉降室,使炉灶的热效率下降。反之,若炉排面积lF过大,又会 使建造炉灶的金属耗量增大及降低炉温等缺点。同理,炉膛过大或过小, 也会降低炉灶热效率。 为使炉排面积和炉膛容积设计合理,常用由试验确定的炉排热强度 Fq ,和护膛热强度Vq来限制,并 据热强度的许可值来计算所需的炉排面积及炉膛容积。 炉排热强度 Fq 是指单位时间内,在单位炉排面积上燃料所放的热量,即: )/( 2 时米千卡 lygwrF FQBq (公式 1) 式中 rB 每小时进入炉灶的燃 料量(公斤时) ygwQ 燃 料的应用基高位发热量(千卡公斤) lF 炉排面积( 2米 ) nts 6 炉膛热强度Vq是指单位时间内,在单位炉膛容积中燃料所放出的热量,即: )/( 3 时米千卡 lygwrV VQBq (公式 2) 式中 lV 炉膛容积( 3米 ) Fq 、 Vq 选定后,就可据公式( 公式 1)及(公式 2)分别计算出 lF 、 lV : )( 2米Fygwrl qQBF (公式 3) )( 3米Vygwrl qQBV (公式 4) 如果炉膛和炉排的截面积相等, 则炉膛 高度lH为: VFFygwrVygwrlll qqqQB qQBFVH /(米) (公式 5) 各种燃料的炉排及炉膛热强度如表 l 所示。 表 1 所列的炉排和炉膛 热强度, 比锅炉装置中的炉排和炉膛热强度小一些,这是由于用作干燥的炉气要求尽最少含煤烟及炉灰微粒 所致。 表 1 炉排和炉膛的热 强 度 从表 1 可以看 出: Fq Vq,故炉膛高度VFl qqH 1。但我国近年来 设计的炉灶,如参加 1981 年 全国中小型粮食干燥 设备全年生产对比 的炉灶。其炉 膛高度lH均小于 1 ,为 0.710.85 米 (指直接用炉气干燥谷物的炉灶)。看来,这样的炉膛高度偏小,影响燃料正常燃烧,进而导致这些干燥机的单位热耗量都较大 nts 7 三、热风炉的热交换器 1.热交换器的分类 (一) 分类简介 随着科学和生产技术的发展,各种工业部门要求热交换器的类型和结构要与之相适应,流体的种类、流体的运动、设备的压力和温度等也都必须满足生产过程的要求。近代尖端科学技一长的发展(如高温高压、高速、低温、超低温等),又促使了高强度、高 效率的紧凑热交换器层出不穷。虽然如此,所有的热交换器仍可按照它们 的一些共同特征来加以区分。例如: l)按照用途来分:有预热器(或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等等。 2)按照制造热交换器的材料来分:有金属的、陶瓷的、塑料的、石墨的、玻璃的等等。 3)按照温度状况来分,有:温度工况 稳定的热交换器,热流大小以及在指定热交换区域内的温度不随时间而变;温度工况不稳定的热交换器,传热面上的热流和温度都随时间改变, 4)按照热流体与冷流体的流动方向来分,有:顺流式(或称并流式):两种流体平行地向着同一方向流动,如图 5 (a) ; 逆流式:两种流体也是平行流动,但它们的流动方向相反,如图 5 ( b ) ; 错流式(或称叉流式):两种流体的流动方向互相垂直交叉,如图 5(c)。当交又次数在四次以上时,可很据两种流体流向的总趋势将其看成逆流或顺流,如图 5(d)及 5( e) ; 混流式:两种流体在流动过程 中既有顺流部分,又有逆流部分,图 5(f)及 5( s)所示就是一例。 图 5 流体的流动方式 (a)顺流( b)逆流 ( c)错流 (d)总趋势为逆流的四次错流( e) 的总趋势为顺流四次错流( f)先顺后逆的的平行混流 ( g) 先逆后顺的串联漫流 5)按照传送热量的方法来分,有间壁式、混合式、蓄热式等三大类,这是热交换器最主要的一种分类方法。 间壁式:热流体和冷流体间有一固体壁面,一种流体恒在壁的一侧流动,而另一流体恒在壁的他侧流动,两种流体不直接接触,热量通过壁面而进行传递。 混合式(或称直接接触式):这种热交 换器内 依靠热流体与冷流体的直接接触而进行传热,例如工业上的冷水塔以及喷射式热交换器。蓄热式(或称回热式):其中也有固体壁面,nts 8 但两种流体并非同时、而是轮流地和壁面接触。当热流体流过时,把热量储蓄于壁内,其温度逐渐升高;而当冷流体流过时,壁面放出热量,其温度逐渐降 低,如此反复进行,以达到热交换的目的。例如炼铁厂 的热风炉。 在间壁式、混合式和蓄热式三种类型中,间壁式热交换器的生产经验、分析研究和计算方法比较丰富和完整,因而在对混合式和蓄热式热交换器进行分析和计算时,常采用一些渊源于间壁式热交换器的汁算方法。下面首 先介绍间壁式换热器的各种不同型式。 2 各种类型的间壁式热交换器 按照传热壁面的形状,间壁式热交换器又可分成管式热交换器、板式热交换器、夹套式热交换器以及各种异形传热面组成的特殊型式热交换器等类型。在这里先对管式热交换器的基本结构进行介绍,其他类型则在有关章节分别叙述: 1) 沉浸式热交换器 沉浸式热交换器的管子常用直管(或称蛇管)或螺旋状弯管(或称盘香管)组成传热面,将管子沉浸在液体的容器或池内,如图 6 所示。这种热交换器可用作液体的预热器和蒸发器也可用作气体和液体的冷却器或冷凝器。液槽内的液体体积大,流速低 ,因而管外液体中的传热以自然对流方式进行。整个液体的内部温度一般等于或接近于液体的最终温度,传热温差不大,同时由于整个液体的体积大,就使这种热交换器对于工况的改变不够敏感。 图 6 沉浸式热交换器示意图 (a)螺旋状弯管( b)直管 1 一 4 一流体进、出口; 5 一液糟; 6 一管子; 7 一分配管 传热系数低、体积大是其根本弱点,然而它却具有构造简单,制作、修理方便和容易清洗等优点,因此现时仍有很多地方应用。由于更换管子方便,所以它还适用于有腐蚀性的流体。为了提高液槽侧的换热系数,也可在槽内装搅拌器 。如果流过管内的流体流量或所需传热面较大时,可以考虑做成几圈同心的螺旋管或几排并列的蛇管,以增加传热面。 2) 喷淋式热交换器 喷淋式热交换器是将冷却水直接喷淋到管外表面上,使管内的热流体冷却或冷凝,其结构如图 7 所示。在上下排列着的管子之间,可借 U 形肘管联接在一起。为了分散喷淋水,在管组的上部装设了带锯齿形边缘的斜槽。也可用喷头直接向排管喷淋。在热交换器的下面设有水池,以收集流下来的水。当喷淋的水不够充分时,被喷淋的水会蒸发汽化,因此最好是把它装在室外,此时为避免水被风吹失,在其周围装设百叶窗式的护墙。 喷淋式热交换器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检修,便于清除污垢;它的换热系数、传热系数通常比沉浸式大,加上管外的蒸发汽化以及空气也能吸收一部分热量,造成水和空气的共同冷却,所以传热效果好;它适用于高压流体的冷却或冷凝,由于它可用耐腐蚀的铸铁管作冷却排管,因而可用它来冷却具有腐蚀性的流体,例如硫酸工业中浓硫酸的冷却。 nts 9 图 7 喷淋式热交换器 l 一槽沼一百叶窗声一槽的零件 它的主要缺点是:当冷却水过分少时,下部的管子不能被润湿,并且几乎不参与热交换。因 此对于容易发生意外事故的石油产品或有机体的冷却不宜采用这 种热交换器。它的金属耗量比较大,但比沉浸式要少。 3)套管式热交换器 套管式热交换器是将不同直径的两根管子套成的同心套管作为元件、然后把多个元件加以连接而成的一种热交换器,其结构如图 8 所示。采用不同的连接方法,可以使两种流体以纯顺流或纯逆流方式流动。它的内管内径通常在 38 一 57mm 范围内选取,而外管内径在 76 一 1 08mm 范围内选取。每根套管的有效长度一般不超过 4 一 6m ,太长了会使管子向下弯曲,造成环隙间的流动不均,影响传热。套管式热交换器的优点是结构简单,适用于高温、高压流 体,特别是小容量流体的传热。如果工艺条件变动,只要改变套管的根数,就可以增减热负荷。另外,只要做成内管可以抽出的套管,就可清除污垢,所以它亦适用于易生污垢的流体。 图 8 套管式热交换器 1 一内管; 2 , 5 一接口声一外管; 4 一 u 形时管 它的主要缺点是流动阻力大,金属消耗量多,而且体积大,占地面积大,故多用于传热面积不大的换热器。 4)管壳式热交换器(又称列管式热交换器) 管壳式热交换器是在一个圆筒形壳体内设置许多平行的管子(称这些平行的管子为管束),让两种流体分别从管内空间(或称管程)和管 外空间(或称壳程)流过进行热量的交换。图 9 所示的就是简单的管壳式热交换器的基本结构。 在传热面比较大的管壳式热交换器中,管子根数很多,从而壳体直径较大,以致它的壳程流通截面很大。这时如果流体的容积流量比较小,使得流速很低,因而换热系数不高。为了提高流体的流速,可在管外空间装设与管束平行的纵向隔板或与管束垂直的折流板,使管 nts 10 图 9 简单的管壳式热交换器 1 一管束; 2 一管箱; 3 一连接管 外流体在壳体内曲折流动多次。因装置纵向隔板而使流体来回流动的次数,称为程数,所以装了纵向隔板,就使热交换器的管外 空间成为多程。而当装设折流板时,则不论流体往复交错流动多少次,其管外空间仍以单程对待。 另一方面,若要提高在管内空间流动的流体的流速,也可在管箱内装以分程隔板,使进入的流体每次只流过一部分管子,而后流过另一部分管子,这样也就把管内空间分成了多程。图 10 示出了一个管外一程、管内二程的热交换器。为了表达的方便,本书往后以尖括号内两个数字来代表程数,两数字间以连接线连接,连接线之前的数字代表管外空间的程数,后面数字代表管内空间的程数,因而图 10 所示的是一个( 1 2)型管壳式热交换器。 图 10 ( l 一 2 )型管壳式热交换器 1 一管束 2 一管板, 3 一壳体; 4 一管箱; 5 一接管; 6 一分程隔板; 7 一折流板 管壳式热交换器的主要优点是结构简单,造价较低,选材范围广,处理能力大,还能适应高温高压的要求。虽然它面临着各种新型热交换器的挑战,但由于它的高度可靠性和广泛的适应性,至今仍然居于优势地位。例如在日本,其产量占全部热交换器的 70 % ,产值占了 60 % nts 11 参考文献: 1 邵耀坚 刘道被 肖俊铭 郑官杞 编 谷物干燥 机 的原理与构造 2 V.加纳配西(美) 著,罗棣 庵 焦芝林 顾传保 译 应用传热学 3 胡震岗 黄信仪 编 燃料与燃烧概论 4 史美中 王中铮 主编 热交换器原理与设计(第二版) 5 王骏麒 潘素诚 (石化部第六设计院化学工程组) 气一固相旋风分离器设计计算方法一般介绍 , 化学工程 1977 年 第 3 期 6 欧阳富 孙东民 (吉林林学院 吉林市 ) 关于旋风分离器设计理论的研究 , 木材加工机械 1998年 第 2期 7 王清华 (内蒙古工业大学电力学院 内蒙古呼 和浩特 ) 旋风分离器结构改进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锅炉技 术 第 38卷 第 2 期 8 曹素红,康惠宝(北京理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JX01-145@干燥机热源装置设计(方景红)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492453.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