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七水体和地壳运动规律 专题七 考情报告 专题七 考情报告 专题七 考情分析预测 专题七 考情分析预测 专题七 知识网络构建 专题七 重点要点探究 探究点一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径流的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因素 降水量 降水形式 强度 蒸发等 与下垫面因素 地形 地质 植物状况等 径流可分为地下径流和地表径流 河流水 河流水应重点掌握的内容为河流的水文 水系特征等 如下表所示 专题七 重点要点探究 专题七 重点要点探究 专题七 重点要点探究 例1 2011 江苏卷 图7 1为某河流局部水系及甲地月平均径流量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完成 1 2 题 1 图中甲地河流搬运能力最弱的时期是 a 11月至次年1月b 2月至4月c 5月至7月d 8月至10月 2 甲地径流峰值显著滞后于降水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a 蒸发旺盛b 河道弯曲c 地势起伏d 湿地调蓄 专题七 重点要点探究 1 a 2 d 解析 第 1 题 此题考查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河流径流量越小 则河流搬运能力越弱 读图7 1中的左图 可知11月至次年1月甲地径流量约为1000m3 s 是一年最小的时候 也就是河流搬运能力最弱时 第 2 题 此题考查影响径流量的主要因素 一般情况 降水越多径流量越大 降水峰值与径流峰值大致是同时出现的 但水库 湖泊 沼泽等具有蓄水减峰的作用 往往使径流峰值显著滞后于降水峰值 专题七 重点要点探究 点评 该题结合区域水系及其相关资料 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能够从题组提供的材料中获取足够信息 并能调用所学知识运用于解答试题的过程中 解答本题 除了明确影响水文特征的自然因素外 尽量能做到知识的扩展 还应了解诸如破坏植被 植树种草 硬化城市路面 铺设渗水砖 修建水库和围湖造田等人类活动也对水文特征具有明显影响 专题七 重点要点探究 专题七 重点要点探究 2 下列有关该水系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a 该河流水源补给可能来自大气降水或地下水b 河盆内干支流汇合入海 参与了海陆间水循环c 河盆内地表径流首先从流域内透水性很强和坡度较缓的地方开始 然后逐渐扩及全流域d 降水强度越大 越有利于河流水量的增加 专题七 重点要点探究 1 c 2 c 解析 第 1 题 结合图示信息知图中虚线表示山脊线 在山地地区最易于判断 第 2 题 透水性强 坡度缓的地方 集水量少并使地表水渗透到地下 难以形成地表径流 专题七 重点要点探究 探究点一点拨 水文特征 主要是指水体本身的特征表现 从流量大小 水位高低 含沙量多少 有无结冰期和凌汛等方面进行分析 水系特征 水系是指江 河 湖 海 水库 渠道 池塘 水井等及其附属地物和水文资料的总称 从源地 流向 流域 河道等方面考虑 影响分析 从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影响因素的差异性方面理解二者的区别 从二者对航运的影响理解二者的相似性 专题七 重点要点探究 探究点二洋流及其在地理现象判断中的运用 1 寒 暖流的判读方法 1 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分布规律确定南 北半球 如果海水等温线的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增大 则该海域在北半球 如图甲 如果海水等温线的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变小 则该海域在南半球 如图乙 专题七 重点要点探究 2 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确定洋流的性质如果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北半球向北 南半球向南 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高 则洋流为暖流 如果海水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低 则该洋流为寒流 如下图 专题七 重点要点探究 2 判断南 北半球 1 根据纬度与环流方向判定第一步 根据纬度 30 或60 确定海区 副热带或副极地海区 第二步 根据洋流方向 顺 逆 第三步 套用表层洋流分布图 专题七 重点要点探究 3 确定季节根据北印度洋的洋流定风向 根据风向定季节 夏季顺时针 冬季逆时针 专题七 重点要点探究 例 2011 江苏地理卷 下图为世界1月平均气温10 22 范围示意图 图中世界1月平均气温10 22 范围在南半球大陆西岸海域明显变宽的主要原因是 a 受寒 暖流共同影响b 受暖流影响c 受寒流影响d 受陆地影响 专题七 重点要点探究 c 解析 暖流流经海域比同纬度其他海域海水温度高 等温线向高纬度弯曲 寒流相反 世界1月平均气温10 22 所覆盖的区域在南半球大陆西岸海域明显变宽是由于22 等温线向低纬方向弯曲 这是由于受到大陆西岸寒流的影响造成的 点评 海水等温线的弯曲主要受洋流影响 本题所考查的10 22 所覆盖的区域变化是单条等温线弯曲变化的延伸和变形 只有在熟练掌握海水等温线分布及弯曲等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得出本题的正确结论 专题七 重点要点探究 变式题 图7 9为某沿海地区 图中t1 t2为甲洋流流经区域等温线的分布状况 读图回答 1 2 题 1 若甲洋流所处纬度是30 那么 下列洋流中 能与其构成完整洋流系统的是 本格拉寒流 千岛寒流 秘鲁寒流 西风漂流 南赤道暖流 东澳大利亚暖流a 甲 b 甲c 甲 d 甲 专题七 重点要点探究 2 若甲洋流的性质属于暖流 则甲洋流的地理位置在 a 10 w 61 n b 150 w 4 s c 157 e 28 s d 143 e 32 n 专题七 重点要点探究 1 d 2 a 解析 第 1 题 结合洋流流向与海水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的规律判断 甲洋流处于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西岸 由此结合试题提供的洋流可构成正确的完整洋流系统 第 2 题 若甲洋流的性质属于暖流 则其存在于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的西岸 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符合要求 专题七 重点要点探究 探究点二点拨 探点 洋流是海洋表层海水常年比较稳定的沿一定方向做大规模流动 洋流有风海流 密度流和补偿流三类 其中最重要的是风海流 认知 在掌握洋流分布规律的基础上识记洋流名称 根据洋流的性质和分布掌握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关键 洋流的分布规律是该探究点的重点 而洋流的流向判断及其影响是探究的难点 也往往是高考试题的切入点 专题七 重点要点探究 探究点三板块构造理论 1 学说的主要内容 岩石圈与板块 板块内部与边缘 2 生长边界 海岭 断层 与消亡边界 海沟 造山带 1 大褶被山系 大岛弧链多是消亡边界 如阿尔卑斯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安第斯山脉 日本群岛 马来群岛 新西兰等均是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2 冰岛 大西洋 s 形海岭上 生长边界 新西兰南北二岛 消亡边界 专题七 重点要点探究 3 科迪勒拉山系 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 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 3 明确一些区域的板块位置 如澳大利亚 印度半岛 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 南美洲以西的太平洋海底属于南极洲板块 4 解释地理现象 如山脉 裂谷 海洋 岛屿等地形的形成与分布 地震 火山 地热资源 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分布等 专题七 重点要点探究 例3 2011 海南地理卷 读图7 10 指出图示地区板块界线的位置 分析该地区多火山的原因 专题七 重点要点探究 界线 陆地西南海岸线附近 沿2000 3000米左右等深线 的海沟 原因 大洋 西南侧的 板块俯冲到大陆 东北侧的 或美洲 板块之下 或答两侧的板块互相挤压 导致这里多火山 解析 海沟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海底地貌 是海洋海水的最深部位 所以结合海水等温线可以找到板块界线的位置 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火山的形成原因 点评 本题把板块理论与等高 深 线结合考查 既重视了基础知识 又使能力要求得以提升 体现了新课标考核理念 这对我们搞好平时复习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专题七 重点要点探究 变式题 下图为某区域海陆轮廓和板块示意图 回答 1 2 题 1 按照岩石圈六大板块的划分 m半岛位于 a 亚欧板块b 太平洋板块c 非洲板块d 印度洋板块 2 图中所示的边界属于 a 陆地区域边界b 板块生长边界c 海洋区域边界d 板块消亡边界 专题七 重点要点探究 1 d 2 b 解析 第 1 题 m为阿拉伯半岛 位于印度洋板块 第 2 题 图中所示的边界为板块张裂地区 属板块生长边界 专题七 重点要点探究 探究点三点拨 探点 板块构造理论是解释地表形态变化的理论基础 在现实科学考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认知 大陆漂移学说 和 海底扩张学说 是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依据 该理论从岩石圈与板块 板块内部与边缘等方面进行了阐释 也是解释地表形态变化的前提 关键 掌握六大板块的范围 边界 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说明世界主要地貌形态的变化 专题七 重点要点探究 探究点四地质构造的判断及实践意义 1 判断背斜和向斜构造可依据以下两种方法方法一 依据岩层的弯曲形态判断 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 岩层向下弯曲的是向斜 方法二 依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 在岩层弯曲形态不明显的地质构造图中 在水平方向上显示出中心部分岩层较老 两翼岩层较新的是背斜 而中心部分岩层较新 两冀岩层较老的是向斜 如图a为背斜 b为向斜 专题七 重点要点探究 2 综合理解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1 判断地壳运动状况和受外力作用状况 褶皱 水平运动 断层 升降运动 岩层破碎或缺失部分 侵蚀作用 有沉积岩层或沉积物 说明此处有沉积作用且沉积时地势低洼 可能有过下降运动 2 指导人们的找矿行为 利用向斜构造找水 向斜岩层蓄水好 水量丰富容易找 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 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 下渗形成地下水 利用背斜找油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由于气最轻 分布于背斜顶部 水最重 分布于底部 中间为石油 专题七 重点要点探究 利用向斜 背斜确定钻矿位置 如煤 铁矿等 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 因此钻探或打井应在向斜构造处 因为背斜顶部易被侵蚀 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搬运掉了 利用断层找水 找泉 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3 为人类工程建设的合理选址提供依据 1 工程建设选址应避开断层 以保证工程建设安全 2 开挖隧道应避开向斜部位 选址于背斜位置 3 断层能加大地震烈度 聚落选址应远离断层 专题七 重点要点探究 例4 2011 重庆卷 图7 13是某区域地质地貌剖面图 读图 判断图中高速公路隧道穿过 a 向斜谷b 背斜谷c 向斜山d 背斜山 专题七 重点要点探究 d 解析 从图中高速公路隧道穿越地区的岩层弯曲状况可以看出 岩层向上隆起 为背斜成山 点评 认识地质构造对人类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人类的生产活动要结合具体的地质构造进行 例如开挖隧道应避开向斜部位 而应选址于背斜位置等 专题七 重点要点探究 专题七 重点要点探究 1 c 2 d 解析 第 1 题 由于难以确定 处岩石的性质 是否含有化石难以确定 岩浆 来自上地幔中的软流层 在与 岩石接触后可以发生变质作用 处形成火山岛 第 2 题 处为向斜 为储藏地下水的良好构造 处为背斜 修南北向的隧道好于 处 处为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 按照形成顺序 最早 最晚 专题七 重点要点探究 探究点四点拨 探点 地质构造是地球运动的 足迹 主要有褶皱 断层 背斜 向斜 地垒和地堑等类型 认知 对比褶皱与断层 背斜与向斜 地垒和地堑等地质构造 从其差异性上判断地质构造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为进一步分析其实践意义奠定基础 关键 判断地质构造是学习本知识点的前提 加强各个构造类型的实践运用才是最根本的落脚点 专题七 重点要点探究 探究点五地质作用与地貌 1 内力作用与地貌形态 1 背斜 岩层向上拱起 中心岩层老 两翼岩层新 背斜一般成为山岭 有时也可成为谷地 地形倒置 2 向斜 岩层向下弯曲 中心岩层新 两翼岩层老 向斜一般成为山谷 有时也可成为山岭 地形倒置 3 地垒 中间岩块相对上升 两边岩块相对下降 断块山地或高地 华山 庐山 泰山 4 地堑 中间岩块相对下降 两边岩块相对上升 谷地或低地 渭河平原 汾河谷地 5 火山喷发 地震与地貌形态 火山喷发后形成火山 火山锥 火山口 地震造成地势起伏与海陆变迁 专题七 重点要点探究 2 外力作用的区域差异与地貌形态 1 流水地貌 湿润 半湿润地区多水蚀地貌 如长江三峡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瀑布等 可溶性岩石 石灰岩 分布地区形成漏斗区 地下暗河 溶洞 石林 峰林等喀斯特地貌 如桂林山水 云南石林 瑶林仙境 河流出山口形成冲积扇 中下游形成三角洲 河口 冲积平原 如黄淮海平原 崇明岛 珠江三角洲 恒河平原等 专题七 重点要点探究 2 风力地貌 干旱 半干旱地区风力吹蚀和磨蚀 形成戈壁 风蚀洼地 风蚀柱 风蚀蘑菇 风蚀城堡等 如雅丹地貌 风积地貌 如塔克拉玛干沙漠 3 冰川地貌 高山和高纬度地区形成冰斗 角峰 u 形谷 冰蚀平原 冰蚀洼地等冰蚀地貌 如北美五大湖 芬兰的许多湖泊 挪威峡湾 冰碛地貌 日内瓦湖 东欧平原上的垄岗 4 海浪地貌 沿海地区的海蚀柱 陡崖 海蚀穴 海蚀拱桥等侵蚀地貌 沙嘴 海滩等海积地貌 专题七 重点要点探究 例5 2011 江苏卷 某同学骑自行车自甲地向乙地持续行进 进行野外地理考察 该同学利用手持gps接收机每间隔60秒自动记录一次位置 图7 15是考察线路地质剖面图 图7 16是gps所记录的位置分布图 据此回答 1 2 题 1 图7 15中 所对应的地质构造依次是 a 向斜 背斜和断层b 断层 向斜和背斜c 背斜 向斜和断层d 背斜 断层和向斜 2 与图7 16相对应的剖面图是 a a图b b图c c图d d图 专题七 重点要点探究 1 c 2 d 解析 第 1 题 根据图示岩层特点可判断 处岩层向上拱起 为背斜构造 处岩层向下弯曲 为向斜构造 处岩层发生破裂 且两侧岩层明显错位 为断层构造 第 2 题 图7 16中gps所记录的位置分布状况反映了自行车速度的快慢 而自行车速度又与地形的起伏状况 坡度的大小 有关 据此可判断d剖面图最符合 点评 判断褶皱和断层关键看岩层是否连续 判断背斜和向斜关键看岩层的新老关系 有时岩层分布状况能够成为判断地质构造的主要依据 例如本题组中的第 1 题 地势的起伏状态可以直接从示意图 等高线地形图及其剖面图中看出 本题组又提供出一个新的判断依据 就是行进速度 必须明确的是 依靠速度判断地势起伏的前提是其他条件不变 速度仅仅受地势状况的影响 专题七 重点要点探究 专题七 重点要点探究 c 解析 结合图示等温线的分布特点知该区域地形为山地 结合岩层分布知其地质构造为向斜 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因为向斜槽部岩层坚硬不易受侵蚀 而两侧岩石容易受侵蚀而成 专题七 重点要点探究 探究点五点拨 探点 内 外力作用是地质作用的主要类型 是塑造地表形态变化的重要力量 认知 从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等方面比较内 外力作用的差异性 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说明其内在的相互联系性 关键 把握各个地质作用的类型 明确内 外力作用随时空变化的特点 结合具体材料能灵活运用其分析地表形态变化 专题七 教师备用习题 备选理由 水体运动和地壳运动是地球物质循环运动的重要表现 在高考试题特别是在新课标文综试题中常常和相关知识相结合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例如本备选题组中 第一组涉及外力作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第二组涉及地震次生灾害与洋流 这些试题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复习提供了一个思路 指明了方向 专题七 教师备用习题 2011 北京卷 下图是海南省著名旅游景观 南天一柱 照片 读图 回答第1题 1 该景观 a 形成受海水侵蚀的影响b 表现出石灰岩沉积特点c 反映热带自然景观特征d 在冬季观赏的效果最佳 专题七 教师备用习题 解析 a根据景观分布位置和图片很容易看到景观特点是几块高大光滑的坚硬岩石矗立在海边 因此形成原因是海浪的侵蚀作用 石灰岩是沉积作用形成的 因此b项错误 最能体现自然景观的应该是植被和土壤 海南岛热带自然景观的代表是椰林等 故c项错误 该处旅游景观是地貌景观 其季节性不明显 又因为地处热带 因此季节变化不显著 d项错误 专题七 教师备用习题 2011 江苏卷 下图为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2 3题 2 日本以及附近海域震源深度的分布特点是 a 由北向南深度增大b 由南向北深度增大c 由西向东深度增大d 由东向西深度增大3 2011年3月11日 日本以东海域发生了9级地震 福岛核电站遭受破坏 其泄露的污染物随洋流扩散的主要方向是 a 西南b 东北c 西北d 东南 专题七 教师备用习题 解析 2 d3 b第2题 根据图中不同震源深度的分布 可以确定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的分布特点是由东向西逐渐增大 第3题 日本群岛位于北太平洋的西岸 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在此交汇后流向东北方向 形成北太平洋暖流 所以福岛核电站泄漏的污染物会随北太平洋暖流向东北方向扩散 专题七 地理生活研究 关爱生命 勇敢面对自然灾害 背景材料 材料一2011年6月14日新华网消息我国南方地区遭受了旷日持久的严重旱情后 进入6月以来 灾害情势急转而下 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多轮强降水 多地遭遇暴雨洪涝 滑坡 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 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的降水时空分布图及雨涝区分布图 专题七 地理生活研究 专题七 地理生活研究 材料二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 日本宫城县东北部太平洋海域发生里氏9 0级地震 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 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材料三2010年8月7日22时许 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突降强降雨 县城北面的罗家峪 三眼峪泥石流下泄 由北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机务考试题目及答案
- 期末导游业务试题及答案解析(2025版)
- 2025年安全飞行驾驶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高空刷漆施工合同范本(3篇)
- 老龄事业创新养老院院长聘任与管理服务协议
- 专业瑜伽馆品牌店面转让及教练团队培训协议
- 互联网娱乐商标授权合同范本(含内容版权合作规定)
- 个人借款与股权质押合同样本
- 2025公务员试题面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概率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 退休教师国庆节活动方案
- CA6140普通车床进给系统的数控化改造
- 低效林改造管理办法
- 体重控制健康宣教
- 中学生自我管理课件
- 小学保护洱海教学课件
- 2025食品安全考试题目及答案
- 金属冶炼安全培训课件
- 特巡警无人机培训课件
- IABP病人的护理查房
- 剪映入门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