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doc_第1页
古代文学.doc_第2页
古代文学.doc_第3页
古代文学.doc_第4页
古代文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文学一、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它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即公元前1100-600年左右)的诗歌305首(另有6首笙诗,只有题目,没有诗,故又称“诗三百”)。诗经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其中的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其中的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其中直陈其事叫赋;譬喻叫比;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风:十五国风 多半是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雅(二雅:大雅、小雅) “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三颂:周颂、鲁颂、商颂) “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本是祭祀时颂神或颂祖先的乐歌,但鲁颂四篇,全是颂美活着的鲁僖公,商颂中也有阿谀时君的诗。 结集说关于诗经的结集历代说法众多。主要的有以下三种: 采诗说 献诗说 删诗说 分类: 农事诗 战争诗 宴飨诗 爱情婚姻诗 史诗课文:关雎 【诗经国风周南】 静女 郑风子衿 鸡鸣 诗经氓 君子于役 载驰 秦风.蒹葭:如果把诗中的“伊人”认定为情人、恋人,那么,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但结果是渺茫的,处境是可悲的。 然而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创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难即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好诗都能创造意境。意境是一种格局、一种结构,它具有含容一切具备相似格局、类同结构的异质事物的性能。“在水一方”的结构是:追寻者河水伊人。二 、别赋 江淹江淹文学成就:文学成就(1)文学成就表现在辞赋方面,他是南朝辞赋大家,与鲍照并称。(2)南朝辞赋发展到“江鲍”,达到了一个高峰。江淹的恨赋、别赋可说是南朝辞赋的佳作。(3)是南朝骈文中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骈赋(六朝赋)特点(1) 讲究对偶,句式以四言和六言为主,且全篇主要由四字对和六字对组成。但文中也夹杂着七言的句子,藉以舒畅文气。(二)典故入句(三)在句式上以四言、六言为主,但不拘于字数。(四)押韵别赋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江淹别赋并非抒发自己的离愁别绪,而是对人间种种别离作类型化的刻画。作者将离愁别绪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人之常情,叙写不同的离别场面,渲染不同的氛围,表现不同离别引起的哀痛与创伤。艺术特色:(1)结构上采取由总到分的方式。(2)大量用典,使语言精练,表达含蓄,扩展辞句内涵。(3)别赋辞藻绚丽,词语生动丰富。三 、冯谖客孟尝君 艺术赏析:欲扬先抑 映衬烘托 尺水兴波与陈伯之书 湖心亭看雪 张岱4、 赋的产生 “赋”在先秦时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直言铺陈的手法,即“诗六艺”之赋、比、兴中的“赋”;二是指不配乐,但讲究抑扬顿挫的吟诵。即“赋诗言志”的“赋”。 5、 辞、赋的区别 1.楚辞是一种抒情诗歌,而赋则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韵散兼行(韵文中夹杂不押韵的散句)的一种文体。2. 楚辞作为一种诗歌,它在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偏重内在的联系,极少用连结的词语。而赋则与散文一样,多用连结的词语,比如“故”、“是故”、“于是”、“是以”、“然而”“然则”、“若夫”、“虽”、“遂”等。 赋的特征 赋在写作手法上,以铺陈为特征。赋的定义:赋是一种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讲究文采,专事铺叙的韵文。楚辞: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法。 先秦散文:诸子问答体和游士多方铺陈的说辞; 汉赋三种体式:骚体赋散体大赋抒情小赋骚体赋:产生于西汉初年,是汉赋的第一个发展阶段。形式上大量使用语气助词“兮”字,长句与四言句兼用,比起楚辞来,呈现出更为散化的趋向。内容上以抒情为主。代表作品: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汉赋三种体式:散体大赋:又称新体赋、骋词大赋. 古体诗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近体诗:律诗绝句短歌行中比兴手法的运用及其喻义。曹操短歌行诗中多处用了比兴手法。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比喻人生短促,“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比喻理想可望而不可即,用暮色苍茫中乌鹊南飞的形象比喻贤者的四处奔走。而诗中多处引用诗经成句,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主要表示作者对贤才的渴慕。鲍照 他与谢灵运、颜延之同时,合称“元嘉三大家”古风 歌行 新乐府古风:同时古风也是一种文学载体,不是古体诗。古风只有三类:“歌”、“行”、“吟”例如:长歌行,短歌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诗经中有十五国风,后人引申把诗歌也称为风。另外,唐代以后诗人们作古体诗,与格律诗相对,往往称之为“古风”或在题目上标明“古风”。歌行、歌行体:。“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出现,可说是这种体裁正式形成的标志。 新乐府:所谓新乐府,是相对古乐府而言的。这一概念首先由白居易提出来。他曾把担任左拾遗时写的“美刺比兴”、“因事立题”的50多首诗编为新乐府。新乐府的特点有三:一是用新题。建安以来的作家们歌写时事,多因袭古题,往往内容受限制,且文题不协。白居易以新题写时事,故又名“新题乐府”。 高适燕歌行高适(公元700公元765) ,盛唐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沧县)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 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在此前后,曾在宋中居住,与李白、杜甫结交。其诗直抒胸臆,不尚雕饰,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写边塞生活,与岑参齐名,也称“高岑”。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一般认为出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他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字鲁直,号涪翁,又号山谷道人。原籍金华(今属浙江),祖上迁家分宁(今江西修水),遂为分宁人。治平进士,授叶县尉。历任国子监教授、秘书郎,曾为神宗实录检讨官,编修神宗实录,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神宗实录成,擢为起居舍人。哲宗亲政,多次被贬,最后除名编管宜州(今广西宜山)。卒于贬所,私谥文节先生。宋史有传。尤长于诗,与苏轼并称“苏黄”。与张耒、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艺术上讲究修辞造句,追求新奇。工书法,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著有豫章先生文集三十卷、山谷琴趣外编三卷。苏黄:北宋诗人苏轼和黄庭坚的并称。苏轼和黄庭坚都是宋诗风格的体现者,影响都很大,因而自北宋末以后,不论是赞扬还是批评,常常以“苏黄”并称。苏诗气象阔大,如长江大河,风起涛涌;黄诗气象森严,如危峰千尺,拔地而起。在艺术上各自创造了不同的境界。 中国小说发展史线索远古神话 魏晋南北朝 志人志怪小说 唐 传奇 宋元 话本 明清 章回小说志怪小说 以写神灵鬼怪及其妖异怪诞之事为主 干宝 搜神记 志人小说 以记载人物的琐闻逸事为主 刘义庆 世说新语唐传奇 特点:1、有意识的作小说 2、从鬼神灵异、奇闻逸事走向现实生活 3、在艺术上有了很大的创造和提高宋代出现了白话小说话本,也称“话本小说”。从此以文言短篇小说为主流的小说史,逐渐转为以白话小说为主流的小说史。同时,文言小说依然存在,至此,才以小说作为故事性文体的专称。话本的出现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 。明代小说 短篇小说 拟话本 三言二拍章回小说:章回小说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一种, 是分章回叙事的白话小说,是我国古典小说的主要形式,其特点是分回标目,段落整齐,首尾完整,是其主要特点。是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四大谴责小说 李宝嘉 官场现形记吴沃尧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曾朴 孽海花刘鹗 老残游记 紫钗记(1587)牡丹亭(1598)南柯记(1600)邯郸记(1601) 称“临川四梦”2、 杜丽娘的形象及其意义:(一)苦于幽闺,乐于梦境 二)因情而死,为情再生 (三)捍卫爱情,勇于抗争。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形象塑造,揭露了封建礼教的残酷、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与反动;反映了明代资本主义萌芽时期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的渴望和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表现他们为实现理想的不屈不挠斗争,具有鲜明的历史意义。一, 名词解释 1、战国策:战国策:国别体史书,记载了从周贞定王17年(前452年)到秦始皇37年(前210年)约240来年,战国时期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韩、魏、燕、宋、卫、中山十二国的部分历史。由西汉末刘向整理编订,正式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三十三篇。该书主要是记叙战国时代谋臣策士们的言论及其活动,反映了战国时代政治、军事、外交斗争和各诸侯国之间的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 2、歌行体:“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出现,可说是这种体裁正式形成的标志。 3、章回小说:章回小说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一种, 是分章回叙事的白话小说,是我国古典小说的主要形式,其特点是分回标目,段落整齐,首尾完整,是其主要特点。是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 4、八股文:也称“时文”、“制艺”、“制义”、“八比文”、“四书文”,是明朝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特殊文体。八股文专讲形式、没有内容。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面,连有一定的限制,人们只是按照题目的字义敷衍成文。5、汉赋:赋在写作手法上,以铺陈为特征。赋的定义:赋是一种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讲究文采,专事铺叙的韵文。汉赋三种体式:骚体赋散体大赋抒情小赋6、苏黄:北宋诗人苏轼和黄庭坚的并称。苏轼和黄庭坚都是宋诗风格的体现者,影响都很大,因而自北宋末以后,不论是赞扬还是批评,常常以“苏黄”并称。苏诗气象阔大,如长江大河,风起涛涌;黄诗气象森严,如危峰千尺,拔地而起。在艺术上各自创造了不同的境界。 7、三言二拍:指明代五本著名传奇短篇小说集及拟话本集的合称。“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每部40篇,共120篇,作者为明代冯梦龙。 “二拍”则是中国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二迫每部各40卷,作者凌蒙初。 8、骈体文:魏晋以来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体。在声韵上,则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 三、简答题+论述题1、诗经的结集关于诗经的结集历代说法众多。主要的有以下三种: 一、采诗说 :最早的记载出现于左传。另外在汉书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出牖户而知天下。”当时的采诗官被称为“行人”(见于左传)。 二、献诗说 :国语周语:“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 三、删诗说 :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但是众学者认为此说法不可信,其最大的可能性应该是孔子参加了诗经的编订。 2迢迢牵牛星的主旨这首诗通过描绘传说中牛郎织女隔河相望而不能互相倾诉衷情的痛苦,抒写了男女离别之情,反映了封建制度下女子在爱情上所遭受的折磨和痛苦。 这首诗以牵牛星和织女星起兴,令人遐思,令人忧思。遥望夜空,星光灿烂。银河虽浅,可又不能相会,隔河相望,含情脉脉,为何如此?现实和愿望强烈对比,可谓哀怨动人。 3曹操短歌行中的比兴手法的运用及其喻义 曹操短歌行诗中多处用了比兴手法。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比喻人生短促,“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比喻理想可望而不可即,用暮色苍茫中乌鹊南飞的形象比喻贤者的四处奔走。而诗中多处引用诗经成句,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主要表示作者对贤才的渴慕4牡丹亭主旨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是我国戏剧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作品通过杜丽娘为情而死、因情复生的故事,对摧残情性的封建礼教作了尖锐的批判,热烈歌颂了青年男女为追求自由的爱情所做出的不懈斗争。它继承了西厢记的传统而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因而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5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艺术特色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艺术特点,首先在于其中所回荡着的那种充沛、浑厚之气。气原本是一个哲学上的概念,从先秦时代起就被广泛运用。随着魏晋时期的曹丕以气论文,气也就被当做一个重要的内容而在许多的艺术门类里加以运用。虽然,论者对气的理解、认识不完全相同,但对所含蕴的思想性情、人格精神与艺术情调,又都一致认同。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明显地充溢着一股浑厚博大之气,它使李白观古阅今,统揽四海于一瞬之间,且超然物外,挥洒自如。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艺术特点,又在于对时空观念的完美表达。这既体现在对历史与自然的认识上,也体现在他构造时空艺术境界的表达方法上。李白强调的自然永恒不朽,一方面是宣传他的以自然为中心的“物我为一”的世界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揭露历史上的统治神话。另外,李白在表现自然力量的雄大与变化的时空观时,则选取了最为典型的事物,即“三山半落”之混茫与“二水中分”之辽阔从而构造出阔大的境界,并且把历史的变迁,即时间的改变与地点的依旧,即空间的不改整体地表现出来,启发人们作更深的思考。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艺术特点,还在于别致自然的遣词造句。由于诗以寓目山河为线索,于是追求情随景生,意象谐成也就显得特别重要。“凤凰”的高飞与“凤凰台”的“空”,洁净、疏郎,与诗人潇洒的气质和略带感伤的情怀相一致,且意到笔到,词义契合,起到了内外呼应的作用。另外,整首“登临”的内在精神,与“埋幽径”“成古丘”的冷落清凉,与“三山”“二水”的自然境界,与忧谗畏忌的“浮云”惆怅和不见“长安”无奈凄凉,都被恰切的语词链条紧紧地钩连在一起,从而当得起“古今题咏,惟谪仙为绝唱”的赞誉。 6何谓新乐府,论述其特点所谓新乐府,是相对古乐府而言的。这一概念首先由白居易提出来。他曾把担任左拾遗时写的“美刺比兴”、“因事立题”的50多首诗编为新乐府。新乐府的特点有三:一是用新题。建安以来的作家们歌写时事,多因袭古题,往往内容受限制,且文题不协。白居易以新题写时事,故又名“新题乐府”。 二是写时事。建安后作家有自创新题的,但多无关时事。既用新题,又写时事,姑于杜甫。白居易继其传统,以新乐府专门美刺现实。三是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标准。新乐府诗多来尝“播于乐章歌曲”。从音乐角度看是徒有乐府之名,而在内容上则是直接继承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是真正的乐府。新乐府运动由于前有杜甫开创的传统,后有元结、顾况继其事,张籍、王建为先导,到了“元白”时期,明确地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一整套理论,加之元、白诗才盖世,写作了大量新乐府诗歌,给当时以极大影响,使这一伟大的文学运动取得了巨大成就。师友诗传续录载:“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创为新乐府,亦复自成一体。”新乐府运动在贞元,元和年间与韩柳古文运动相继磅礴于文坛,有着共同的社会原因。7论述别赋的主要内容及其艺术特色江淹别赋并非抒发自己的离愁别绪,而是对人间种种别离作类型化的刻画。作者将离愁别绪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人之常情,叙写不同的离别场面,渲染不同的氛围,表现不同离别引起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