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历史高考专题复习精品系列课件 59 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 一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二 道家老子庄子 三 法家韩非子 四 墨家墨子 美国文化部长说 孔子的人格与他的业绩 值得受到中国和全世界人民的最高敬意 法国文化部长说 从久远的年代开始 欧洲就承认了孔子这位中国和全世界著名的思想家与哲学家 曲阜是春秋时期鲁国的都城 是我国思想家 教育家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故乡 三孔 孔庙 孔府 孔林 孔庙东侧 有 天下第一孔府位于家 之称 是孔子嫡系长期居住的府第 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 西汉以后 历代帝王进行了数十次的重建 扩建 使其成为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 图片1 孔府 现今的孔庙是明清两代完成的 其建筑仿皇宫之制 前后九进院落 贯穿于南北中轴线上 南北长1公里 面积9 6公顷 门坊54座 房屋466间 院内苍松翠柏 殿宇雕梁画栋 碑刻2000余块 是我国大型的碑林之一 图片2 孔庙 杏坛 孔林位于曲阜城北 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 也是目前世界上延时最久 面积最大的氏族墓地 孔林始于孔子死后第二年 随着孔子地位的越来越高 孔林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自汉代以后 历代统治者对孔林重修 增修过13次 以至形成现在的规模 图片3 孔林 孔子墓 孔子名丘 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人 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 政治家 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 一 儒家 1 孔子的学说 大思想家 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 1 思想观 提出了 仁 和 礼 的学说 仁 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 爱惜民力 不要过度压迫剥削人民 礼 即每人要 克己复礼 言行要符合等级名分制度 提倡贵贱有序的社会等级秩序 2 政治观 主张 为政以德 以德治民 用德教化 逐步改良政治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正名 保守性 3 宇宙观 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 怀疑鬼神的客观存在 主张人应当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第一位 4 教育观 教育上主张 有教无类 不分贵贱 因材施教 区别对待 学生学习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学与思结合 当仁不让于师编订和整理古代文化典籍 诗经 书经 礼 易 和 春秋 知识链接材料一 子曰 仁者爱人 什么是仁 材料二 克己复礼为仁 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怎样实现仁 什么是礼 材料三 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共 拱 之 子为政 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 仁在政治上的推行 材料四敬鬼神而远之 实际上也是民本思想 孔子的政治主张有哪些 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共 拱 之 论语 为政 子为政 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 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 必偃 论语 颜渊 为政以德 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 用 德 教化人民 礼 治的同时 改良政治 孔子的思想具有改革精神 对待鬼神 敬鬼神而远之 你怎样理解他的 敬鬼神而远之 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 体现了他的人本主义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 1 子曰 有教无类 论语 卫灵公 2 子曰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论语 为政 3 子曰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论语 为政 子曰 学而时习之 不亦乐乎 论语 学而 子曰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论语 述而 4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为政 5 子曰 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卫灵公 1 有教无类 最有价 2 学习要实事求是 3 学习要温习 要有恒心 4 要学思结合 5 要坚持真理 6 其它 因材施教等 连连看 教学方法 教学对象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怠 孔子对文化教育的贡献 孔子对文化教育的贡献 1 创办私学 扩大了教育范围 孔子弟子三千 成就突出者72人 2 整理文化典籍 保存了古代文献 诗 书 礼 易 春秋 五经 乐 佚失 2004年是孔子诞辰2555年 为纪念这位伟大的先哲 在他的故乡曲阜 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 场面华丽 气势恢弘 而且孔子的思想飘扬过海 影响深远 但是 他的生前是否真的如此风光呢 史书载 他率弟子周游列国时 曾在陈蔡两国交界处困饿七日 动荡的年代 他的 仁 的思想也处处碰壁 不被采纳 思考 为什么春秋时期孔子的思想不被采纳 叶落归根 周游列国 叶落归根 问题 1 孔子宣传的一套恢复周礼的主张 为何没有人接受 2 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但当时各国的国君为何没有采纳孔子的主张 提示 1 孔子主张恢复周朝的等级名分制度 实质上是力图维护奴隶制度 在春秋末年奴隶制正在走向灭亡的背景下 它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他的这一保守思想不可能受到普遍重视 2 孔子 仁礼德 的思想本身有进步性的一面 后经发展顺应了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 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当时社会动乱 孔子的学说不可能被重视 2 孟子 孟子 战国时期儒家的著名思想家 是儒家学派的奠基人 被尊为 亚圣 有 孟子 为经典著作 1 建立了仁政的政治学说 主张 以德服人 的王道之治 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提出了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的主张 2 主张人性本善说 人固有仁 义 礼 智等的天賦道德品质 有侧隐之心 3 倡导先义后利 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 要求具备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的人格精神 1 孟子的学说是对孔子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2 孟子 在唐后成为儒学经典 位列 四书之一 3 孟轲被后世尊为 亚圣 地位仅次于孔丘 四书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五经 诗 书 礼 易 春秋 3 荀子 战国时期赵国人 名卿 儒家学派的另一代表 著作有 荀 荀子思想 材料 天行有常 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应之人治则吉 应之以乱则凶 制天命而用之 1 天人关系 尊重客观规律 并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 人性本恶 认为后天教育可以使人由恶变善 3 礼的思想 治国方式 以礼教为主 王霸兼用 王道为主 影响及其特点 与孔孟思想不完全一致 是战国思想集大成者 民意等同于天命 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 阅读材料 比较孟子和荀子的思想史料1 有关孟子的思想孟子曰 不以仁政 不能平治天下 孟子曰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孟子曰 人性之善也 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 水无有不下 史料2 有关荀子的思想荀子曰 行一不义 杀一无罪 而得天下 仁者不为也 荀子曰 君者 舟也 庶人者 水也 水则载舟 水亦覆舟 荀子曰 人之性恶 其善者伪也 今人之性 饥而欲饱 寒而欲暖 劳而欲休 此人之情性也 辞让则悖于情性矣 用此观之 人之性恶明矣 其善者伪也 二 道家 1 老子和 道德经 老子也称老聃姓李名耳 春秋时期楚国人 思想家 道家学派创始人 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 道德经 陶艺书法现身广州 a 老子的哲学思想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老子 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 吾不知其名 字之曰道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老子 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 高下相盈 音声相和 前后相随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曲则全 枉则直 洼则盈 敝则新 少则多 多则惑 1 道 是万物的本源 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道生万物 剔除天命的绝对权威2 辨证法思想 事物是矛盾对立的 但可以互相转化 b 老子的政治主张 无为而治 影响 1 哲学思想 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 2 无为而治 的主张有消极的因素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 美其服 安其居 乐其俗 邻国相望 鸡犬之声相闻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材料一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 高下相盈 音声相和 前后相随 恒也 祸兮 福之所倚 福兮 祸之所伏 天下莫柔弱于水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材料二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 美其服 安其居 乐其俗 邻国相望 鸡犬之声相闻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 材料一体现了老子的什么思想 2 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 评价材料二观点 考点5道家的思想 事物总是有对立面 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以柔克刚 问题探究 现实社会中 哪些观念能找到老子思想的影子 虚怀若谷 宽容谦逊的思想 恬淡朴素 助人为乐 反对争名夺利的思想 以柔克刚 以弱胜强的思想 2 庄子 战国时期 道家代表 庄周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道家思想 著有 庄子 一书 后人称他为庄子 把他和老子合称为老庄 逍遥游的庄子 1 把 道 作为世界的最高原则 强调事物自生自化2 提出了 齐物 的观点 即齐一万物 任何事物本质上相同 没有区别 3 提出了 逍遥 的人生哲学 即对事物变化采取旁观 超然的态度 4 认为天与人 不相胜 人必需服从自然规律 5 他在文学艺术上 如寓言 散文上有深邃的哲理智慧和神奇浪漫主义风格 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生死皆逍遥 庄子继承老子 道 的思想 得道的方法为提高修养 提高修养则要通过 逍遥 的生活方式 逍遥 对待任何事物采用旁观 超然的态度 过虚无的生活 希望绝对的自由 无所恃 比如 相濡以沫 不如相忘于江湖 逍遥的境界 天地与我并生 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的 逍遥 思想反映了没落贵族的消极思想 庄子及其思想庄子的文章汪洋恣肆 多采用寓言故事的形式 想象丰富 在哲学 文学上都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观点 把世间的事物都看成相对的 认为好与坏 正确与错误 大与小 高与低没有什么绝对的界限 庄子将这种认识论上的相对主义运用来观察人生社会 便产生了怀疑论和消极悲观的情绪 认为现实的一切都是可怕和痛苦的 人生只是一场梦 活着不如死 因此 他反对一切进步 反对一切文明 庄子的思想比老子更为消极 是战国中期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思想代表 墨子 三 墨家 墨子 名翟 墨家学派创始人 其思想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 尤其是手工业者的利益 战国后该思想遭到冷遇不受重视了 1 主张 兼爱 非功 而 兼爱 是不分等级贵贱的 非功 是主张各国和平共处 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 2 提出 尚贤 尚同 的主张 主张举用贤才 让他们来治理国家政事 3 认为鬼神存在 上天有意志 即要人们 兼爱 4 提倡 尚力 主张 节用 节葬 即强调生产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反对统治者铺张浪费 兼爱 非攻 尚贤 兼爱非攻天志明鬼 材料 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 君臣相爱则惠忠 父子相爱则慈孝 兄弟相爱则调和 天下之人相爱 则强不执弱 众不劫寡 贵不傲贱 诈不欺愚 1 把 兼爱 成为 仁 但和孔子的 仁爱 有所不同 孔子为有差别的 爱 而墨子则是 博爱 兼爱的境界 爱人若爱其身 2 非攻 反对战国时期不义的兼并战争 秦始皇佩服的 韩非子 韩非子 作者韩非 战国末期韩国是韩非思想学说的核心 他抨击了躺是社会贵族 法家重要人物 以法制国 是韩非思想学说的核心 他抨击了当时社会 无耕之劳而有富之实 无战之危而有贵之尊 的恶劣风气 主张让百姓积极发展生产 排斥和打击商工之民 他一方面鼓励耕战 另一方面又要求大力加强思想文化专制统治 建立一个统一的君主集权的封建国家 还认为赏罚分明是国富兵强的有利措施 法家 九合诸侯一臣天下五霸之学治国之法 四 法家和韩非子 韩非子 战国后期思想家 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将法 术 势相结合 而法律是处理政事的基本 权术是君主控制群臣的工具 势力是君主的权威 从而建立起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反对儒家 以古非今 的历史观 认为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主张变法革新 韩非子的主要思想 1 主张加强君主集权 厉行赏罚 奖励耕战2 不期修古 不法常可3 主张遵循客观规律行事4 提出用 参验 的方法检验人的言行和知识的真5 认为历史是进步的 不会倒退 课堂探究 结合韩非思想分析为什么说法家思想是战国时期最 有用 的思想 适应地主阶级建立新政权的需要 适应了社会大变革的需要 适应了地主阶级兼并战争的需要 课堂探究 如何评价韩非子的主张 韩非子主张积极进取 反对墨守成规 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同时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特权 为秦朝结束诸侯割据 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提供了理论基础 但 法治 过度易导致暴政 使社会矛盾激化 课堂探究 请思考 韩非子 守株待免 的故事反映了法家什么样的政治观点 认为社会是发展变化的 治理国家的政策 措施必须与时俱进 课堂总结 关于百家争鸣 1 什么叫 百家争鸣 2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 关于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的影响 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 在经济 政治 法律 哲学 军事 文艺 自然科学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儒家思想 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 仁 和道德准则 礼 道家学说 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无为 法家思想 变革成为历代改革图治的思想武器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古为今用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儒家的 仁政 以德治国 法家的法治思想 以法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 全民教育 素质教育 职业教育等墨家的兼爱 非攻 平等博爱 热爱和平 反对战争 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依法治国 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以德治国 知识巩固材料一 若使天下 视人之宝若其宝 谁窃 视人之身若其身 谁贱 视人之家若其家 谁乱 视人之国若其国 谁攻 材料二 生 亦我所欲也 义 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材料三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斯恶矣 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矣 故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 高下相倾 声音相和 前后相随 材料四 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 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 是仁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 故曰世异则事异 请回答 上述材料各表述了哪一学派的观点和主张 温故而知新 1 仁 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 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b 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 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 奠定 非攻 主张的思想基础 2 孔子提出 有教无类 的准确含义是a 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 使一般人的子弟也有受教育机会b 打破男尊女卑的传统 不论男妇皆有受教育机会c 力图通过发展教育的途径 为统治者选拔治国的贤良之士d 以仁的学说来劝导民众 麻痹广大人民群众斗志 3 材料一天不为人之恶寒也 辍冬 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 辍广 天行有常 不为尧存 不为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装修贷的装修合同(标准版)
- 女子单滑比赛试卷及答案
- 活动安全培训方案课件
- 2025年电机及电动操项目申请报告
- 安全用电培训信息报道课件
- 安全用电专项培训总结课件
- 安全用气用电培训课件
- 2025年木材加工、处理机械项目规划申请报告模板
- 2025年体育老师笔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小学编程考试试题及答案
- 信访工作预防法治化课件
- DB51∕T 3060-2023 四川省政务信息化后评价指南
- 2025年四川省机关事业单位考调/选调工作人员考试(综合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测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DB4201∕T 645-2021 房地产经纪服务规范
- 2025-2030中国燃气供应系统(FGSS)行业经营现状及未来前景展望报告
- 板块六 学案40 赏析意象(景象)与意境-分析内涵品象悟境
- 村集体山林管理办法
- 数独教学课件
- 海绵印拓画课件
- 2025年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知识能力考核试题及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惯性导航行业投资现状与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