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超高层混凝土施工方案.doc_第1页
某超高层混凝土施工方案.doc_第2页
某超高层混凝土施工方案.doc_第3页
某超高层混凝土施工方案.doc_第4页
某超高层混凝土施工方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体积混凝土概况:1.1大体积混凝土浇灌范围:以后浇带为界,在/轴之间(第1流水段),混凝土浇灌面积2405.5,大承台结构面积798,最大厚度6.1m,最小厚度3.3m,基础底标高-15.15m,上表面顶标高-9.05m。1.2混凝土强度等级C35、防水等级0.8MPa,混凝土浇灌量5500 m,大承台混凝土浇灌量3200 m,其它承台22个,基础底板厚度600。2方案概况:2.1配合比:掺入高性能磨细矿物掺合料取代水泥,以降低砼水化热。采用高效缓凝减水剂,以减少水泥用量延缓砼水化热峰值。采用高效低碱膨胀剂HEA等量取代水泥,减少砼水泥用量,补偿砼收缩。砂、石粒径合理级配,严格控制含泥量,优化砼配合比。根据设计要求掺入1.0/m聚丙烯纤维防止混凝土裂缝。2.2为了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采用内冷却循环水外表面保温措施,采用1寸冷却水盘管间距1.1m,循环水30 m3/h,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3施工准备:(施工组织准备见砼专项方案3.2.2、3.2.3条)3.1技术准备:3.1.1做好几组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案,经检验试验合格,讨论确定配合比设计;3.1.2根据配合比设计方案确定的材料,提出材料使用的技术标准,提供供货商组织货源;3.1.3做好施工技术交底:混凝土浇灌顺序及冷却循环水施工技术交底;混凝土温度控制措施、测温技术交底;做好温度曲线绘制准备;3.1.4搜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季节的有关天气温度、混凝土入模温度,为编制方案、施工准备提供依据;已搜集上虞20062007年9月份温度情况,进行分析,预计施工在9月中旬日平均温度20。3.1.5做好大体混凝土施工人员技术培训工作;3.1.6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温控计算,做好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的技术准备措施。3.2施工材料、设备准备:3.2.1大体积混凝土保温材料和冷却循环水工艺管准备如下:序号材料名称单位数量准备时间备注1进出水总管m1202008.7.20DN1002冷却水管1寸m15002008.7.20三层管3麻袋条28002008.7.20按3层准备4塑料薄膜10002008.7.20一层准备3.2.2大体积砼养护设备、工具准备:序号设备工具名称单位数量型号备注 1水泵22KW台1循环水泵2测温设备套1硅电阻测温3温度计个6050测气温和水温3.2.3 测温采用硅扩散电阻加计算机控制的自动测温技术,将硅电阻温度传感器,予埋入混凝土中,可以连续测温灵敏度在0.6%,测温准确,测温点布置见平面图,测温时间分隔,根据实测情况确定,根据测得温度,随时调整冷却水流速,此项工作由专业队伍施工。3.3生产准备:3.3.1 基础底板钢筋隐检合格,预留洞、预埋管、线、加强筋复核无误,墙柱插筋位置正确,固定牢靠;3.3.2冷却循环水管试水合格,各支管水流量及流速均衡,冷却水盘管固定牢固;3.3.3测温用硅扩散电阻布置位置正确,经调试、试测合格,硅扩散电阻探头防水密封合格,固定牢固;3.3.4在施工作业面铺置人员脚手马道;在底板钢筋马凳腿上刷分层浇筑厚度标志红色漆线。3.3.5备好作业面照明灯具、振动器、其它设备用电源箱;3.3.6掌握天气预报,备足遮盖防雨布;3.3.7现场运输通道清理到位,无障碍物,一般情况下运送材料供应到现场的车辆暂缓48h;3.3.8将养护覆盖材料运送到现场备用;3.3.9固定泵和汽车泵停机点及主要行车通道已准备就绪;6.3.3.10备好通讯联系的无线对讲机,备好混凝土泵送放料的指挥旗(下料点专人挥旗,举红旗停止下料,举绿旗下料)。4混凝土拌制、供货:4.1供货技术指标:塌落度160180, 混凝土强度等级C35、防水等级0.8MPa;4.2防裂缝控制和形成混凝土拌制要求:4.2.1水泥采用P.O42.5普通硅酸盐大窑产水泥,质量要稳定,水泥使用量控制在280kg/m;4.2.2石子:采用531.5mm 的碎石,要连续级配,各粒径级配比例符合标准要求,石子含泥量1,泥块含量0.5,控制针、片状比例2;4.2.3砂:采用中粗砂,级配符合标准要求,砂含泥量2,泥块含量0.5;4.2.4掺加缓凝剂:控制混凝土初凝时间,在搅拌后10h左右初凝,以延缓混凝土中水泥的水化反应热产生速度和水化热峰值。水灰比为0.55,加入减水剂,减水率15,以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泌水性能要求。4.2.5掺入矿粉:减少混凝土水泥用量,减少水泥的水化热,可以降低砼温升,增加后期强度,提高砼的耐久性。4.2.6掺加膨胀剂:补偿混凝土早期失水收缩易产生裂缝情况,控制混凝土收缩裂缝。混凝土碱含量符合碱集料反应规程,总含量3 kg/m。5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温度计算:5.1混凝土设计配合比:混凝土水泥P.O42.5膨胀剂HEA矿粉S95高效外加剂Lons500粉煤灰石砂水备注C35 R600.8MPa31035508.171968752204调整前28032808.171968752204调整后5.2材料入罐温度:根据上虞历史9月中旬天气温度统计资料记,确定材料入罐温度材料名称水泥P.O42.5膨胀剂HEA矿粉S95粉煤灰石砂水备注入罐温度334035282623215.3混凝土材料比热:材料名称水泥P.O42.5膨胀剂HEA矿粉S95粉煤灰石砂水砼密度kg/m材料比热0.94KJ/(KGg.K)4.2 KJ/(KGg.K)2395.15.4水化热折算水泥用量:Wh=Wc+kWf Wh每m混凝土中水泥的折算用量(kg/m); Wc每m混凝土中水泥(包括膨胀剂)用量之和(kg/m3);Wf每m混凝土中粉煤灰、矿粉掺合料用量(kg/m3);k掺合料水化热折减系数,粉煤灰取0.2、矿粉取0.5;Wh=280+40+0.271+0.580=374.2 kg/m3;5.5混凝土的出机温度:To=ciWiTi/ciWi;To混凝土的出机温度();Wi热容度;Ti材料的入罐温度();Ci材料的比热0.94KJ/(KGg.K); 混凝土出机温度参数计算序号材料干重(kg)比热KJ/(KGg.K)重量*比热温度()重量.比热.温度1水泥2800.94263.2338685.62膨胀剂320.9437.64015043矿粉800.9475.23526324粉煤灰710.9466.7281867.65砂7520.94706.92316258.76石9680.9491026236607水2044.2856.82117992.88砂石水454.21892649149合计23153105.477514.7 混凝土出机温度:To=ciWiTi/ciWi=77514.7/3105.4=255.6混凝土浇灌温度:Tj= To + To Tj混凝土浇筑温度 To 混凝土运输、泵送、浇筑时段的温度补偿()取To=4(9月中旬平均温度29 混混凝土浇灌温度:Tj= To + To= To=295.7混凝土最大绝热温升值:Tr= WhQo/c Tr混凝土最大绝热温升();Wh混凝土中水泥(包括膨胀剂)用量(kg/m3);Qo每kg水泥水化热总量461(kj/kg);c混凝土比热、取0.94kJ/(kgK);混凝土密度、取2395.1(kg/m3);混凝土最大绝热温升:Tr= WhQo/c=374.2461/0.942395.1=76.65.8冷却循环水降温计算:冷却循环水概况:1寸冷却水管,30 m3/h速度循环;冷却水带出的总热量计算式:Q=TWtqQ冷却水带出的总热量;T冷却水进出水温差取12;W冷却水流量30 m3/h;t通水时间取15天;q水热比(1KJ/Kg.)冷却水带出的总热量计算结果:Q=TWtq=123010 33601=1.3108KJ;循环水带走每m3混凝土热量:Q1=1.3108KJ/3200 m3=40500KJ/ m3;混凝土最大绝热温升值:Tr= WhQo/c=(374.2-40500/461)461/(0.942395.1)=58.6 说明采用冷却循环水后混凝土内部最高绝热温度降低了76.6-58.6=18.0 必须采取冷却循环水降温工艺;5.9各龄期混凝土温度: 龄期混凝土内部温度:Ti(t)TjTh(t) Ti(t)t龄期混凝土中心计算温度();Tj混凝土浇筑温度();(t)t龄期降温系数、查有关表;3天龄期混凝土内部温度:T3(t)TjTh(t)=29+58.60.74=72.4;6天龄期混凝土内部温度:T6(t)TjTh(t)=29+58.60.73=71.8;9天龄期混凝土内部温度:T9(t)TjTh(t)=29+58.60.72=71.2;12天龄期混凝土内部温度:T12(t)TjTh(t)=29+58.60.65=67.1;15天龄期混凝土内部温度:T15(t)TjTh(t)=29+58.60.55=61.2;21天龄期混凝土内部温度:T21(t)TjTh(t)=29+58.60.37=50.7;27天龄期混凝土内部温度:T27(t)TjTh(t)=29+58.60.25=43.7。7保温层厚度计算:保温层厚度0.5h(TbTa)a/c(TmaxTb) 保温材料厚度(m);h结构厚度6.1m;所选保温材料导热系数W/(mK)取麻袋导热系数=0.07;Tb混凝土表面温度()取Tmax-25=47.4Ta施工期大气平均温度()取29;c混凝土导热系数,取2.33W/(mK);a传热系数修正值,取1.3;保温层厚度计算:0.5h(TbTa)a/c(TmaxTb);=0.56.10.07(47.4-29)/2.3325=0.065m;取3层麻袋1层塑料薄膜保湿保温。8混凝土温度应力计算:8.1计算各龄期混凝土收缩值及收缩当量:混凝土收缩值:Y(t)0Y(l-e-0.01t)M1M2M10 ; 0Y标准状态下最终收缩值取3.2410-4;e2.718t混凝土龄期M1M2M10非标准状态条件修正系数,取M1M10=1.163;混凝土搜索变形不同条件的影响修正系数:M1=1.25、M2=1.35、M3=1、M4=1、M5=1、M6=1、M7=1.13、M8=1、M9=1、M10=0.61;各龄期的收缩变形值:Y(3)=3.2410-41.1630.03=0.11110-4Y(6)=0.2210-4 Y(12)=0.43 Y(18)=0.6210-4Y(21)=0.66410-4 Y(27)=0.8310-4收缩当量温差:TY(3)=0.1110-4 /1.010-5=1.1、TY(6)=2.2、TY(12)=4.3、TY(18)=6.2、TY(21)=6.6、TY(27)=8.38.2计算混凝土各龄期的弹性模量:E(3)=3.15104(l-e-0.09t)=0.74104 N/mm2E(6)=1.314104N/mm2 、E(12)=2.08104N/mm2 、E(18)=2.52104N/mm2 、E(21)=2.68104N/mm2 、E(27)=2.87104N/mm2 ; 应力松弛系数:S(3)=0.186、 S(6) =0.208、 S(12)=0.215、S(18)=0.252、 S(21)=0.301、S(27)=0.473;8.3最大综合温差:计算式TT0+0.67T(t)TY(t)Th:(T3=29+(272.4)/3+1.1-29=49.4、T6=50.5、T12=52.6、T18=54.5、T21=54.9、T27=56.6);T0混凝土入模温度(29);Th混凝土浇筑后达后的大气平均温度29();T(t)混凝土浇筑后达到的绝热温升值72.4();TY(t)混凝土收缩当量温差();T(3)=72.4-29= 43.4、T(6=42.8 、T(12)= 38.1、T(15)=32.2、 T(21)=21.7.、T(27)=14.7; 8.4各龄期混凝土的温度收缩应力: =E(t)aTS(t)R/ /(1-)混凝土温度收缩应力(N/mm2);E(t混凝土平均弹性模量(N/mm2);T混凝土的最大综合温差();S(t)平均应力松弛系数取0.3;A线膨胀系数取1.010-5R混凝土外约束系数取0.35;混凝土的泊松比取0.15; 3=E(t)aTS(t)R/ /(1-)= 0.74104 49.41.010-50.30.35/0.85=0.45 N/mm2、6=0.46 N/mm2、12=0.48N/mm2、18=0.5N/mm2、21=0.5 N/mm2、27=0.52 N/mm2;取最大值:21=0.52 N/mm2t =1.57 N/mm2,K=1.57/0.52=3.02,满足要求;t砼抗拉强度设计值C35为1.57 N/mm2。根据应力计算结果,大体积混凝土的保温及循环水降温措施满足质量要求:9大体积混凝土冷却循环水降温工艺:9.1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艺见第五章混凝土结构施工。9.2冷却循环水工艺盘管:(见附图)9.2.1循环水管按图示要求尺寸、标高、数量、盘管方法施工,接头要牢固,能承受混凝土的冲击力,施工完成后经过通水检查,检查合格后才能绑扎基础面层钢筋;9.2.2支撑架是保证冷却循环水管正常工作的关键程序,支撑架应采用脚手钢管或钢筋,支撑架应按水管图示位置要求布置,架体要牢固和水平钢筋连接,形成稳定的水平支撑体系;9.2.3为了便于观察管内循环水正常情况,循环水与进出水总管连接点,宜用透明塑料管,便于观察每个管路水流量的大小及速度、管内的水流分配情况,根据观察情况及时调整供水速度及数量;9.3冷却循环水:9.3.1冷却循环水池容积60 m3(面积63 m2 ),供近两小时用,循环水采用自来水,水池先装二分之一水池容积,为了使水温与混凝土内的温度差控制在25,在混凝土浇灌10小时(初凝时)后开始循环,使水池的水温随混凝土的温度的增高而升温,水池的水位,应根据水温进行调整,没有技术人员的许可,不能随便在水池内加水;9.3.2出水口的位置应根据水温调整,即出水口水管可根据需要接长或拆除,在进出水温温差太大时,出水口应设在进水口附近,随着水温的升高,出水口与进水口距离增加;9.3.3水池的测温:水池的测温应与混凝土测温时间同,每一次混凝土测温同时应有水池温度记录,测水池温度记录主要有:出水口水温、进水口水温,根据测温结果了解水温与混凝土温差情况,进出水温情况,用以调整水温或调整循环水流速,一般进出水温差控制在12左右。10混凝土的测温:10.1测温的硅扩散电阻布置:平面布置点宜在进出水口、基础中心、两排循环水管中间距离、紧贴循环水管、基础对角线位置布置,硅扩散电阻布置每个点竖向间距900,基础面层下100开始,6.10m厚基础部位每个点供布置7个测温探头,5.30m厚的基础部位每个点布置6个测温探头,3.30m厚度的基础部位布置4个测温探头,测温点应编号,根据编号可以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