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地球和地图 目录 第1讲地球的形状 大小 经纬图第2讲地图 第一单元地球和地图 第一单元 考纲要求 本单元内容是学习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 也是高考考查的重要部分 其考试内容主要包括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 地球仪 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3 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 常见图例 注记 4 海拔 绝对高度 和相对高度 等高 深 线和地形图 地形剖面图 第一单元 热点展望 该部分内容既是学习地理的基础 又是高考考查的重要部分 涉及本单元的命题多侧重考查学生的读图 析图和计算能力 1 以经纬网为载体 综合考查区域定位 方向识别 比例尺及距离的计算 是将来高考学科内综合命题的方向之一 第一单元 热点展望 2 经纬网图与区域图 地形图 等值线图相结合 综合考查区域地理事物的分布及区域地理特征 历年高考都有涉及 将来高考命题仍不回避 并且本部分知识对于读图 析图来说往往会产生 一招出错 满盘皆输 的后果 因此复习时丝毫不能大意 要养成 图 文 对照的习惯 3 经纬网的判读及其与地球光照图的结合 区时的换算也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第一单元 复习策略 本单元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 题目形式多种多样 因此在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充分利用地图 提高对图表信息的提取 分析 比较和推理能力 2 掌握阅读各种图表的基本方法 要善于观察各种图表上有哪些基本要素 善于分析各种地理信息与题目要求之间的联系 寻找答题的共性 规律与策略 3 加强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判读的训练 4 加强利用经纬网 经纬度进行区域定位的训练 第1讲地球的形状 大小 经纬网 第1讲 考点整合 两极稍扁 赤道略鼓 正球体 6371 6378 6357 40000 5 1亿 倾斜方向 第1讲 考点整合 东西 极点 赤道 递减 相互平行 南北 温 热 温 第1讲 考点整合 地球半径 赤道 北 南 0 30 30 60 60 90 第1讲 考点整合 南北 半圆 平分 等长 南北两极点 赤道 0 日界线 东西半球 第1讲 考点整合 111 111 60 探究点一经纬线与经纬度 第1讲 要点探究 第1讲 要点探究 第1讲 要点探究 注意1 经线0 和180 不标注东西经度 其余经线一律标注东西经 纬线0 不标注南北纬度 其余一律标注南北纬 2 东西半球的划分之所以选取20 w和160 e 是因为这一经线圈基本上在海洋通过 避免把非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分在两个半球上 3 东西半球的判别技巧 经度值小于20 的为东半球 大于160 为西半球 经度值介于20 和160 时 东经度位于东半球 西经度位于西半球 第1讲 要点探究 4 对跖点即地球同一直径的两个端点 二者的经度相差180 纬度值相等 而南北半球相反 求地球上遥遥相对的 对跖点 有一句简单的口诀 纬度相同分南 北 经度互补各东 西 如北京市 北纬40 东经116 的 对跖点 的经纬度数值为 南纬40 纬度数值相等 西经180 116 64 对跖点之间的球面距离最远 都是一个数值 约有2万千米 是地球上最长的两点距离 第1讲 要点探究 第1讲 要点探究 解析 我国陆地部分的最南端的省级行政中心海口大致在北纬20 最北端的省级行政中心哈尔滨大约为46 n 两地垂直距离的纬度差为26 由于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 故选项b正确 答案 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经纬网知识 中国陆地行政区划的范围及轮廓 省级行政中心的大致位置以及读图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 明确我国的 四至 位置 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制约答题准确度不高的因素往往是读图不清 基础不牢 第1讲 要点探究 第1讲 要点探究 解析 第 1 题 根据题干 对住点 的定义可知上海的 对住点 是121 e 31 s 第 2 题 因为 对住点 位于同一条经线上 所以两点的地方时是相同的 答案 1 d 2 a 探究点二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坐标 第1讲 要点探究 根据经纬网可以准确地确定地表任意一点的地理坐标 由于地球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弧线 将它们转绘到地图上的投影方法不同 就会出现多种形式的经纬网 常见的主要有极地经纬网图 图1 2甲 和方格经纬网图 图1 2乙 第1讲 要点探究 1 确定经纬线 1 在极地经纬网图上 经线是由极点向四周放射出的直线 纬线是以极点为圆心的同心圆 2 在方格经纬网图上 一般情况下 横向直线 或弧线 代表纬线 纵向直线 或弧线 代表经线 特殊情况下需从经纬度数值上判断 纬度最大值不超过90 经度值可以大于90 如果某条线的度数大于90 这条线一定是经线 第1讲 要点探究 2 确定经纬度 1 在同一幅经纬网图上 相邻两条经线 或纬线 之间的度数间隔是相等的 2 纬度的判断 根据经纬网图上的n s来判断 n为北纬 s为南纬 根据自转方向来判断 若极地经纬网上的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则为北纬 顺时针则为南纬 根据纬度递变规律来判断 北边纬度高者为北纬 南边纬度高者为南纬 3 经度的判断 根据经纬网图上的w e来判断 w为西经 e为东经 根据经度递变规律判断 自西向东经度变大的为东经 变小的为西经 第1讲 要点探究 例2读甲 乙 丙 丁四幅经纬网图 回答下列问题 第1讲 要点探究 1 写出图中a b c d e f g h八点的经纬度坐标 a b c d e f g h 2 若图丙中自转方向与现在相反 则e f两点的经纬度坐标 e f 第1讲 要点探究 解析 地球是一个球体 地球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弧线 由于将它转绘在地图上的投影方法不同 就出现了多种形式的经纬网 甲图为以极点为中心投影的经纬网图 乙图的经纬网常用来表示赤道附近地区 丙图多用于表示中高纬度地区 通常人们根据上北下南的习惯区别南北纬 根据左西右东 经度数值的变化 来判断东西经 事实上这类题目单从人们习惯上用的 纬度数值自上而下逐渐减小为北纬 反之为南纬 经度数值从左至右逐渐加大的为东经 反之为西经 是不正确的 本题的丙图就是一个实例 因此在有地球自转方向的情况下 一定要根据自转方向来确定南北纬和东西经 第1讲 要点探究 答案 1 a 0 135 e b 30 n 45 e c 20 s 110 w d 50 s 120 w e 50 n 170 e f 70 n 170 w g 60 n 110 e h 40 n 130 e 2 e 50 s 170 w f 70 s 170 e 第1讲 要点探究 第1讲 要点探究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经纬网定位 由经纬网可以判断p地位于30 n 90 e附近 即位于我国西藏拉萨附近 我国的西藏地区地热资源丰富 生态环境脆弱 有著名的文化遗产 布达拉宫 而鱼米之乡是长江中下游平原 答案 c 探究点三利用经纬网定方向 第1讲 要点探究 第1讲 要点探究 第1讲 要点探究 第1讲 要点探究 解析 从经度上看 新加坡为103 50 e 甲在51 e附近 故甲地在新加坡西方 从纬度上看 新加坡在1 16 n 而甲地位于25 n 26 n之间 故甲地在新加坡北方 综合分析知甲地位于新加坡西北方 答案 c 点评 在判读地球表面两点的方向时 确定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和东西经属性最为重要 所以在解答类似的题目时要遵循 沉着读图 确定半球位置 判断南北方向 判断东西方向 得出结论 的步骤 第1讲 要点探究 第1讲 要点探究 解析 由图可知 该岛位于 70 n 40 w 附近 由纬度看 该岛位于北京北边 由经度看 该岛位于北京西边 需注意的是两点之间的经度之和小于180 如大于180 东西方向调转 两者结合 该岛位于北京的西北 答案 d 探究点四在经纬网图上量算距离 第1讲 要点探究 1 纬度与距离 任何一条经线上 纬度相差1 的经线长度约为111千米 2 经度与距离 1 赤道上 经度相差1 的纬线长度约为111千米 2 南北纬60 纬线上 经度相差1 的纬线长度约为 111 2 千米 3 任何一条纬线 纬度为 上 经度相差n 的纬线长度为111 n cos 千米 第1讲 要点探究 例4 2009 宁夏卷 昆仑站 80 25 01 s 77 06 58 e 与中山站 69 22 24 s 76 22 40 e 的直线距离约为 a 820千米b 1020千米c 1220千米d 1420千米 解析 从两地的经纬度来看 纬度相差约11度 经度相差不大 我们可以把两地看成同一经线上的两点 纬度相差11 距离约为11 111千米 答案 c 第1讲 要点探究 第1讲 要点探究 解析 本题较综合的考查了纬线长度 经线长度的特点 非常典型 第 1 问考查了60 纬线的长度 第 2 问的计算是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 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 根据经纬网上经 纬度数的变化 判断出m n点的经纬度位置 m 60 n 80 w n 60 n 40 w m n点所在的纬线是60 n 60 n上经度1 的实际距离为1 2 111千米 两地相差经度40 其实际距离为1 2 40 111千米 然后根据飞机的速度去推算时间 根据飞机的速度 它在经线上每小时飞越纬度10 按题意 往北飞的时间为3小时 往南飞的时间为5小时 答案 1 2 2 c 探究点五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 第1讲 要点探究 1 确定最短距离球面最短距离是一段弧 该弧线的确定可依据下面两个步骤进行 1 确定 大圆 大圆 即球面两点所在的过球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 如图1 10所示 第1讲 要点探究 在地球上 三种情况下 大圆 是确定的 a 赤道b 经线圈c 晨昏圈 第1讲 要点探究 非赤道的纬线上两点 所在 大圆 具有以下特征 北半球 大圆向北极方向倾斜南半球 大圆向南极方向倾斜 第1讲 要点探究 例5 2010 长春模拟 从甲地 70 n 80 e 到乙地 70 n 150 e 若不考虑地形因素 最近的走法是 a 一直向正东走b 先向东南 再向东北c 先向东北 再向东南d 一直向东北走 解析 可以用图解法解答此题 根据题意作右图 过甲 乙两地画出地球球面上的大圆 大圆与115 e 80 e和150 e中间的经线 相交于点a 判断劣弧甲 a 乙的走向即可正确作答 甲 a是向东北 a 乙是向东南 第1讲 要点探究 答案 c 点评 本题的问题由 地图方向 与 球面最短距离 两个小问题叠加 最近走法 是题目的核心要求 运用数学中 球面上任意两点的最短距离是过这两点的大圆劣弧长 的知识即可作出正确判断 解答此类题目 常通用作极点俯视图的方法来解答 如本题可作图如右 通过作图 析图可作出准确判断 第1讲 要点探究 第1讲 要点探究 解析 明确东北亚的地理位置 中 朝 俄三国交界处 由东北亚飞往美国 加拿大西北部 把安克雷奇作为中转机场 飞行方向是先东北 后东南 基本上是沿地球表面大圆的劣弧飞行 距离较近 由图例可知 安克雷奇石油资源丰富 可为飞机补充燃料 答案 距离较近 沿线有加油站 中途可以给飞机补充燃料 第1讲 备用习题 第1讲 备用习题 解析 纬线ab纬度为60 n 经度差为180 其长度等于赤道周长的1 4 纬线de纬度为0 经度差为90 其长度等于赤道周长的1 4 故ab线与de线等长 答案 b 第1讲 备用习题 第1讲 备用习题 解析 第 1 题 读经纬网图可确定四点的位置 为 20 s 130 e 为 20 n 100 e 为 0 20 e 为 20 s 50 w 故位于北京东南方向的是 第 2 题 经纬度差相同的四个区域 纬度越低 面积越大 答案 1 a 2 c 第2讲地图 第2讲 考点整合 第2讲 考点整合 第2讲 考点整合 探究点一地图的三要素 第2讲 要点探究 1 经纬网图上的比例尺的求算图上距离可以量得 同一经线两点间的实际距离 纬度间隔 111km或同一纬线上两点间的实际距离 经度间隔 111km cos 为纬线度数 然后根据比例尺定义计算即可 2 比例尺大小的比较 根据三种方法进行比例尺大小比较 根据分母进行比较 将不同表示方式的比例尺转换成数字式比例尺 然后比较分母的大小 分 第2讲 要点探究 母越大 比例尺越小 分母越小 比例尺越大 根据地图表示范围进行比较 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 表示的范围越大 比例尺越小 表示的范围越小 比例尺越大 根据地图表示内容的详略进行比较 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 表示的内容越详细 比例尺越大 表示的内容越简略 比例尺越小 3 地图放缩计算 1 比例尺的放缩指长度的放缩 图幅的放缩指面积的放缩 比例尺变化了n倍 则图幅变化n2倍 2 注意 放 缩 到 与 放 缩 了 的区别比例尺放大到n倍 就是原比例尺乘以n 放大 或 放大了 n倍 就是原比例尺乘以 n 1 同样 原比例尺 缩小 或 缩小了 1 n 则原比例尺乘以 1 1 n 缩小到 1 n就是原比例尺乘以1 n 第2讲 要点探究 4 坡度大小比较在等高线地形图上 地形坡度的大小与 两点的相对高度 水平实际距离 的值有关 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 若两图的比例尺和等高距相同 等高线分布越密集 坡度越大 若两图的比例尺和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 等高距越大 坡度越大 若两图等高距和疏密程度相同 比例尺越大 坡度越大 5 方向判定 1 普通地图 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 该类型判定最简单 但用途最大 2 指向标图 指向标指北 做题时可以将试卷旋转 让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上方 然后按照 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 的原则判别 3 在极地图中 首先根据地球自转方向确定东西 再根据距离极点远近确定南北 然后合成即可 第2讲 要点探究 例1 2010 天津卷 某校地理小组学生在滨海公路沿线的山坡上 看到了几千年前形成的海浪侵蚀地貌 如右图 在学生绘制的该地区由陆到海的地形剖面图中 地形起伏不明显 为了突出图中的地形起伏 绘图时应采用的做法是 a 比例尺不变 适当扩大图b 水平比例尺不变 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c 比例尺不变 适当缩小图d 垂直比例尺不变 适当扩大水平比例尺 第2讲 要点探究 解析 水平比例尺决定图示范围的大小 垂直比例尺决定地形起伏大小 要突出地形剖面图中的地形起伏 宜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 答案 b 点评 比例尺是地图的三要素之一 地形剖面图中既有水平比例尺 又有垂直比例尺 垂直比例尺的确定通常是水平比例尺的5 20倍 反映地面高低起伏形态 第2讲 要点探究 解析 考古作业的范围比较小 需要大比例尺地图 显示的内容详细 如果比例尺太大的话 就不便于携带 因此选用1 5000比较适合 答案 c 探究点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第2讲 要点探究 1 看等高距的大小等高距大小的选择是根据地形图的比例尺和地形高低起伏的特征等因素来确定的 一般来说 比例尺越大 等高距越小 对地形反映得越为详尽 2 看等高线数值 1 可读出任意点的海拔高度 还可以看其极值 表示该地区海拔最大与最小情况 进而显示该区域地势起伏的大小 如果没有数值注记 可根据示坡线 示坡线 垂直于等高线并指向低处的短线 来判断 2 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大小 存在三种可能 相等或大于 小于一个等高距 3 看局部小范围闭合等高线 如在相邻两条等高线的中间 又增加了一条闭合等高线 则表示其高度不在正常范围 新增等高线的数值必定等于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之一 等高线内的高度特点是 大于大的 或 小于小的 第2讲 要点探究 3 看等高线的疏密程度 1 在同一等高线图上 等高线分布越密集 则坡度越陡 等高线分布越稀疏 则坡度越缓 2 在同一等高线图上 若某坡面等高线高处密 低处疏 则为凹坡 站在山顶能看到山麓 通视状况良好 反之若某坡面等高线高处疏 低处密 则为凸坡 站在山顶看不到山麓 通视状况不佳 3 在不同等高线图上 不能根据不同图上等高线的疏密来直接判断坡度陡缓 而要看清楚不同等高线图的比例尺 等高距的差别 要比较它们的陡缓 要看两点间的相对高度与实际水平距离的比值 比值越大 坡度越陡 反之坡度越缓 第2讲 要点探究 4 看等高线的走向 1 根据等高线的走向 可判断某些地形的走向 如山脉走向 2 与等高线垂直方向为坡度最陡方向 也是坡面上的水流方向 3 若一组等高线的走向是向地势低的方向凸 则此处地形为山脊 相反则为山谷 符合等值线的 高向低处凸 低向高处凸 的原则 4 若一个方向是一对山脊等高线组成 垂直于它的另一个方向是由一对山谷等高线组成 则该地为鞍部 鞍部是在山脊的最低处 或山谷的最高处 5 若多条等高线会合重叠一处 则该地形为悬崖 峭壁 第2讲 要点探究 例2 2009 上海卷 地形等高线的弯曲与疏密蕴含着许多关于地形的信息 右图是 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 读后完成 1 2 题 1 图中所示地区山脊的基本走向为 a 东北 西南向b 东西向c 西北 东南向d 南北向 2 图示山体主峰的西北坡地形特征是 a 上 下部均陡峭b 上部较陡 下部较缓c 上 下部均平缓d 上部较缓 下部较陡 第2讲 要点探究 解析 该题组主要考查等高线图的判断方法 第 1 题 结合等高线中关于山脊的概念 可知图示山脊基本呈东北 西南走向 第 2 题 依据等高线的分布 疏密程度可以判断出山体主峰的西北坡上陡下缓 为一凹坡 答案 1 a 2 b 点评 结合等高线地形图知识 判断等高线的疏密 弯曲和山脉走向等是判断地形类型及坡度大小的基础 第2讲 要点探究 解析 从地形图上看 丙处处于两山对峙中的峡谷 呈现一线天景观 由经纬度可确定该地区位于我国东南丘陵地区 可能有茂林修竹和溪流等景观 答案 c 探究点三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与剖面线的确定 第2讲 要点探究 第2讲 要点探究 1 根据需要确定剖面线 画出剖面基线ab 2 确定比例尺 垂直比例尺一般是原图的5 10 15 20倍 倍数越大 起伏越明显 水平比例尺一般与原图一致 在原图的下面绘水平线mn 按水平比例尺的大小定出剖面范围 为横坐标 按垂直比例尺的大小 在剖面图的左侧或右侧 作基线的垂线 标出垂直比例尺的高程 为纵坐标 3 点出剖面基线ab与等高线的交点 1 15点 并从每一个交点向mn线上引垂线 4 根据规定的垂直比例尺 找出垂线1 15点的相应高度 第2讲 要点探究 5 用平滑曲线把标注好的各位置点 1 15点 连接起来 即得出ab剖面线的地形剖面图 6 连接海拔高度相等的相邻两点时 要注意分析等高线图上原两点间的地势高低走势及两点间的海拔高度 从而做到准确平滑过渡 2 根据剖面图确定剖面线这类问题可以采取排除法进行解答 排除的一般程序为 1 注意观察剖面线的起点和终点 看这些点在等高线图上高度与剖面图上的高度是否一致 2 粗略地观察剖面线所经过的大地形部位 如山峰 鞍部 悬崖 是否与等高线图相吻合 3 观察剖面线所经过的中间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海拔高度是否与剖面图相吻合 第2讲 要点探究 例3 2010 浙江卷 下图是某地地形图 mn pq是地形剖面线 是水库 若从中选择一个作为自来水厂的水源地 其条件是自流引水且工程建设费用最小 完成 1 2 题 第2讲 要点探究 1 m n p q对应的地形剖面图和应选择的水库分别是 a 甲 乙 b 乙 甲 c 甲 乙 d 乙 甲 2 z村拟建一座玻璃温室大棚和一家污水处理厂 应依次布局在 a b c d 第2讲 要点探究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剖面图的有关知识 1 由题图 m n对应的地形剖面图中 最高处超过559 0米 由此即可判断m n对应的地形剖面图是甲图 则p q对应的地形剖面图是乙图 建自来水厂要选择一个既可自流引水又工程建设费用最小的水库 显然 水库离厂址较近且符合题意条件 故选项c正确 2 本小题涉及丘陵山区特色农业 新农村建设 环境保护等知识 温室大棚要建在地形相对平坦开阔的地方 且气候条件不是特别好的山地上 种植反季节蔬菜 满足市场需求 污水处理厂建在流经聚落的河流下游 答案 1 c 2 d 第2讲 要点探究 第2讲 要点探究 解析 第 1 题 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 等深线的判读 据图上信息可知等高距为10米 可推断出e点的海拔在0 10米范围内 第 2 题 据剖面图信息 该剖面有海拔高于40米的点 也有海拔低于 20米的地区 据此依次判断pe线 ef线 mp线和ln线 只有ln线符合 答案 1 b 2 d 探究点四有关等高线图的计算问题 第2讲 要点探究 1 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从等高线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高度 就可以计算这两点的相对高度 h相 h甲 h乙 2 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 0 6 100米 可以计算出两地间的气温差异 t差 0 6 h相 100 3 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一般情况下 等高线不能相交 因为同一点不会有两个海拔高度 但在陡崖峭壁 等高线可以重合 假设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有n条 等高距为d 则陡崖的相对高度 h的取值范围是 n 1 d h n 1 d 第2讲 要点探究 4 陡崖顶部和底部的海拔崖顶处海拔高度的取值范围是 a d h a 其中a为崖顶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大值 d为等高距 同理 崖底处海拔高度的取值范围为 b h b d 其中b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小值 d为等高距 5 相邻等高线的高度判断相邻两条等高线高度要么相等 要么相差一个等高距 6 闭合等高线区域内海拔高度的判断看局部小范围闭合等高线 如在相邻两条等高线的中间 又增加了一条闭合等高线 则表示其高度不在正常范围 新增等高线的数值必定等于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之一 等高线内的高度特点是 大于大的 和 小于小的 第2讲 要点探究 第2讲 要点探究 解析 本题典型的考查了本探究点涉及的知识点 同时考查了两等高线间闭合等值线的数值特点 图中陡崖顶部的海拔范围 50m 60m 利用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 n 1 d h n 1 d 其中n为相交等高线的条数 d为等高距 h为陡崖相对高度 可以计算出该陡崖的相对高度范围 20m 40m 运用等值线中 大于大的 小于小的 的规律 可以分析40m p 50m 60m q 70m 所以p地为洼地 q地为山峰 答案 1 d 2 b 3 a 第2讲 要点探究 第2讲 要点探究 解析 该图的等高距为20米 根据等值线的规律 c周围的等高线数值可能为160米 也可能是180米 若是160米 则c值在160 140之间 若是180米 则在180 200之间 本题考查的判定规律是 大于大的 小于小的 答案 c 探究点五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第2讲 要点探究 第2讲 要点探究 2 气候特征判断与应用分析等高线与气候特征关系应结合地势高低 水热状况变化 坡向 降水和气温差别 等因素 相对高度较大处应考虑气温的垂直变化 对流层下部的垂直变化率为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5G网络对高清视频传输的优化
- 智能刺线网防御的能耗困局:边缘计算与绿色网络安全的融合优化方案
- 智能制造模式下法兰盘装配工艺的数字化孪生系统开发难点
- 智能减震支座与物联网监测系统数据融合的标准化缺失问题
- 新能源汽车独立刹车系统对储油杯体积与散热效率的重新定义
- 新生儿黄疸与血氧监测数据关联性的循证医学证据链构建挑战
- 新型环保焊材与交直流监视仪协同适配性技术瓶颈分析
- 文化IP国际化传播中的风筝美学叙事策略失焦
- 手性药物前体(R)-叔亮氨醇生物降解性与其生态毒性悖论的多尺度模拟
- 快餐行业数字化升级对一次性餐具供应链的冲击
- 胸痛中心优化救治流程对急性STEMI患者救治效率及临床预后的影响
- JJG 667-2025 液体容积式流量计检定规程
- 基层应急管理培训课件
- DB61-T 5061-2023 民用建筑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程
- 胖东来店长培训课件
- 老年急危重症容量管理急诊专家共识解读 2
- 2025年4月自考00841第二外语(法语)试题
- 《医院感染监测与控制》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 访问控制安全管理制度
- 小学生青春期教学课件
- DB61T-建设项目使用草地现状调查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