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讲河流综合治理与开发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要点一治理前的田纳西河流域田纳西河流域在治理前 虽然资源丰富 但由于开发不当 资源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 反而洪水泛滥频繁 造成许多生态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1 治理前的田纳西河流域的特征 2 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特征与洪水 特别提醒 1 长江三峡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长江三峡位于二三级阶梯交界处 河流落差大 长江上游有众多支流 水系庞大 水量大 巫山以上的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高山气候 有丰富的降水和冰雪融水 2 四川省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四川省河流众多 四川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降水量多 河流水量大 地处我国地势一二级阶梯交界处 河流落差大 3 四川省水电既多又少的原因是什么 四川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降水集中于夏季 导致河流径流量水位季节变化大 河流有枯水期及丰水期 所以水电既多又少 4 与1954年相比 1994年长江流域降水量少 但长江干流水位却很高 原因是 长江上游植被覆盖率下降 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上游水土流失严重 河流含沙量加大 造成中下游泥沙淤积 河床抬高 长江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 泥沙淤积 导致湖泊面积减小 湖泊调蓄洪水能力下降 要点二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1933年5月 美国成立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 从此 田纳西河流域进入了一个全面和系统的治理开发时期 1 流域治理的核心 2 治理开发的措施 特别提醒 1 黄河流域1964年与2004年相比 两年降水量大致相同 但2004年淹没面积较小 原因是什么 几十年中 我国在黄河流域兴建了许多防洪工程 发挥了重大的防洪效益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我国综合国力大大提高 具备了一定的人力物力条件 在2004年进行了有效的抗洪抢险工作 2 黄河流域1964年与2004年相比 两年降水量大致相同 淹没面积2004年较小 但2004年洪灾损失严重 原因是什么 受灾地区经过40年的建设 经济发展速度快 资产密度远大于1964年 所以损失严重 要点三今天的田纳西河流域1 经过70年的不懈努力 田纳西河流域发生了巨大变化 今天的田纳西河流域与治理前的田纳西河流域比较如下表所示 2 表解田纳西河流域治理与开发的经验 特别提醒尼罗河上阿斯旺大坝的修建 其影响有 1 积极的影响 阿斯旺大坝的修建 提高了尼罗河灌溉 防洪 发电 养殖 航运等利用效益 利用水电产生的环境效益主要是减少了 三废 的排放 废渣的少排放可少占土地 废水的少排放 不仅节约了水资源 而且减少了水污染 废气的少排放 减少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和酸性气体的危害 2 消极的影响 尼罗河下游沿岸平原失去了定期泛滥带来的天然肥料 土地肥力下降 河口外海域内的沙丁鱼因失去饵料而迁往地中海北部 尼罗河下游流量减少 导致海水倒灌 尼罗河三角洲盐渍化加重 海岸遭到侵蚀后退 2 河流对人类生活影响的分析思路 供水 包括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用水 从河流流量大小及季节分配情况和水质方面分析 航运 从河床坡度 流量大小方面说明 一般情况下 河流流量大 水流平缓利于航运 同时需考虑流域内经济的发展状况 发电 从河流流量和地势落差说明 河流水量大且地势落差大更有利于发电 水产养殖 重点考虑水域面积及水质状况 旅游 与河流同周边自然景观及文化景观搭配状况有很大关系 3 河流开发整治措施的分析思路 修建水利工程 效益从防洪 发电 航运 供水 水产养殖等方面说明 其中前两方面易于理解 而对航运有利是因为水利工程使上游水深增加 水流变平缓且季节流量变化小而实现的 流域内水土保持工作 可减少河流含沙量 提高防洪能力 流域内污染治理工作 保持水质 安全供水 4 河流水污染的治理关闭治污不达标的工厂 做好污水处理 做到达标排放 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5 河流洪涝灾害的治理在河流的不同河段 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 一般在河流的上游 中游河段地区修水库 加强植被的保护 平整土地或打坝淤地 防止水土流失 减小河流的含沙量 中游利用低洼地建蓄洪 分洪工程 下游地区实行退耕还湖 开挖新的入海河道 加固大堤等措施 不同的河流 治理措施有所不同 如我国的黄河灾害形成的原因主要是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治理的关键就是搞好中游的水土保持工作 海河灾害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扇状水系造成的下游排水不畅 在下游开挖新的入海河道就成为治理的重点 对长江洪水的治理还要与荆江河段的裁弯取直 中上游退耕还林 中下游退耕还湖结合起来 要点四美国农业生产条件与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目的在于根据不同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特点 以及农业生产的客观要求 对种植业和畜牧业进行合理布局 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1 美国农业生产的条件及影响 2 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要点五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1 历史教训在美国农业发展的过程中 曾经历过对农业资源的掠夺式开发 引发一系列严重恶果 如20世纪30年代 由于过度垦荒和破坏植被 引发了席卷美国的 黑风暴 其中最大的一次刮走了约3 18亿吨沙尘 对人们的生产 生活活动造成极大的破坏 2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尝试 1 目的 寻求适宜的生产方式和技术 保护生态环境和消费者的安全 实现农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2 方式 发展生态农业 有机农业 节水农业 精确农业和 处方 农业等 3 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 典例1 2010 东北师大附中 读 美国农业带分布图 读图回答 1 2 题 1 图中著名电子工业城市a将新兴的工业企业建设在东南亚 墨西哥等地 主要原因是 a 充分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 土地及房租便宜的条件b 当地交通运输便利 科技发达c 当地市场广阔 政策优惠d 当地环境优美 市场广阔 2 图中字母所在地农业地带名称及发展优势正确的是 a a地为水果和灌溉农业区 该地光照充足 雨热同期b b地为乳畜业 当地科技发达c a地为水果和灌溉农业区 该地光照充足 热量条件好d c地为棉花带 当地水热资源丰富 剖析 第 1 题 硅谷工业外迁的主要原因是硅谷土地被占用殆尽 迁移到其他地区以获得廉价的劳动力和地租 第 2 题 a为地中海水果 灌溉农业区 影响农业最大的限制因素是雨热不同期 最有利的因素是光照充足 b为乳畜业带 影响农业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市场广阔 c不是棉花带 答案 1 a 2 c 典例2 2010 江苏无锡 读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 回答 1 2 题 1 该河流开发的核心环节是 a 发电b 防洪c 养殖d 梯级开发 2 田纳西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组合 不正确的是 a 长期高强度的棉花种植 土地沙漠化b 矿产开采冶炼 扩大耕地面积 植被破坏c 炼铜企业大量排放含硫废气 酸雨污染d 水土流失 生态环境恶化 剖析 第 1 题 本题考查学生据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对河流开发的核心环节的理解 属基础题 从该图可以看出 该河流的开发是以梯级开发作为核心环节 通过梯级开发来发展航运 防洪 养殖 发电等 故d正确 第 2 题 本题考查田纳西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形成的原因 属基础题 田纳西河流域是美国的棉花带 而棉花对地力的消耗较大 所以长期高强度地种植棉花 会造成土地退化 肥力下降 土壤贫瘠 但不会出现土地沙漠化 即a项叙述不正确 答案 1 d 2 a 典例3 2010 山西师大附中 2006年9月20日22时 三峡水库156米蓄水正式启动 10月中旬达到156米高程 这意味着三峡工程由围堰发电期转入初期运行期 开始全面发挥防洪 发电和航运作用 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读图回答 1 2 题 1 三峡水库156米蓄水选择在9 10月份的原因 主要考虑 a 水量较大 泥沙淤积较少b 水量不大 放闸蓄水容易c 气温较低 工程容易施工d 进入秋季 农业用水较多 2 三峡工程的发电是利用图中的落差 a h1b h2c h3d h2 h4 剖析 三峡水库采用 排浑蓄清 的运行模式 就是考虑水中的泥沙量 即在水土流失较弱的季节蓄水 水库大坝发电机组都是利用河流上 下游的水位差产生的势能发电 答案 1 a 2 b 典例4 2009 山东潍坊 黄河之害在于 多沙少水 2007年7月 黄河小浪底水库进行再次调沙调水实验 并获成功 读后回答 1 2 题 1 调水调沙实验是通过 人造洪峰 将泥沙 带入 大海 其利用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 流水侵蚀作用b 流水搬运作用c 流水溶蚀作用d 流水沉积作用 2 下列方法和措施中 有利于解决黄河下游 缺水多沙 问题的是 a 加快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的速度b 改变上游水库的运作方式 变发电为主为向下游调水为主c 遏制北方地区的沙尘暴天气d 在黄河源头推广天然降水和径流的收集和储集工程 剖析 本题组考查治理黄河泥沙的措施 人造洪峰将泥沙带入大海 必然是利用流水搬运作用 黄河泥沙根本来源是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答案 1 b 2 a 例1 2009 海南地理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 读下图 完成 1 3 题 1 造成该地形区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外力及地质作用分别为 a 流水 沉积作用b 流水 侵蚀作用c 风力 沉积作用d 风力 侵蚀作用 2 该地形区应重点防御的自然灾害是 a 洪涝b 干旱c 低温冻害d 滑坡 泥石流 3 该地形区可能位于我国的 a 黄河下游地区b 长江中游地区c 云贵高原d 珠江三角洲 剖析 第 1 题 从地形剖面图上看 该地形区的河流是地上河 应为河流的中 下游 在河流的中 下游 河道变宽 水流变缓 泥沙沉积 经年累月 形成 地上河 第 2 题 该地形区河湖密布 河流水位明显高于平原地区 易发生洪涝灾害 第 3 题 从地形剖面图上看 该地形区具有 地势低平 河湖密布 的特点 应为长江中下游平原 答案 1 a 2 a 3 b 例2 2009 宁夏文综 下图示意某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 读下图 完成 1 2 题 1 1650 1780年该区域 a 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b 经历了移民开垦c 农业结构复杂d 注重生态保护 2 进入20世纪该区域 a 气候持续干旱b 大力发展畜牧业c 种植业产值降低d 实施了退耕还林 剖析 第 1 1650年该地为茂密的原始森林 人口稀少 到1780年的130年间 森林覆盖率急剧减少 由接近100 到降为30 多 而耕地的比重迅速扩大 从无到有 直至增加到60 以上 这主要是由于人口的迁入 导致当地地表植被受到巨大破坏 因此选项b为正确答案 第 2 题 20世纪以来伴随次生林地面积增加的是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 而草地和灌丛地的面积保持稳定 因此该地畜牧业的土地利用比重未有明显变化 不存在大力发展畜牧业的情形 所以选项d为正确答案 答案 1 b 2 d 例3 2009 广东地理 长江上游地区地形复杂 自然资源较丰富 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800 1600mm之间 根据所学知识和下列资料 回答 1 5 题 资料一 见图1 资料二 见图2 资料三 见图3 1 长江上游流域的优势自然资源有 等 2 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比重最大的土地类型是 在地形坡度5 25 范围内 随着坡度的增大 水土流失面积比例 3 长江上游流域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 多选题 填选项字母 a 植物种类增加b 土壤肥力降低c 涵养水源能力下降d 泥沙淤积河道和湖泊e 增加降水量 引发滑坡 泥石流 4 分析影响该区域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 5 提出该区域水土流失的治理对策 剖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流域开发及综合治理等知识的掌握情况 考核考生获取图表信息 结合区域地理知识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判断 分析和综合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 第 1 题 长江上游流域地区森林资源 矿产资源 水能等资源丰富 第 2 题 结合图2分析可知 水土流失比重最大的土地类型是旱地 结合图3分析可知 在5 25 坡度范围内随着坡度的增大 水土流失面积比例增大 第 3 题 长江上游为河流的水源涵养区 所以水土流失会导致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泥沙淤积河道和湖泊 土壤肥力降低 第 4 题 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主要从降水 坡度 土质和植被状况等方面分析 第 5 题 治理水土流失须从保护和增加植被 调整产业结构及工程措施等方面分析 答案 1 水资源 水力资源 矿产资源生物资源 森林资源 2 旱地增大 3 bcd 4 自然因素 降水 强度 地形坡度 土质条件 植被状况 5 治理对策 封山育林 保护植被 退耕还林还草 增加地表植被覆盖 建设水土保持工程 实施生态移民 调整产业结构 例4 2009 安徽文综 根据材料和下图 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 5毫米 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1 4 1月平均气温 12 0 7月平均气温24 6 1 简述流经a地河流的水文特征 2 分析图示区域干旱 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自然原因 3 说明图示区域西北部与东南部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和类型的差异 剖析 本题以区域等高线图为背景考查自然灾害成因 河流水文特征及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等 第 1 题 河流水文特征从径流量 含沙量 有无结冰期及径流的季节变化等方面分析 结合东北地区的区域特征作答即可 第 2 题 强调自然原因 从地势低平 季风的不稳定特征分析即可 第 3 题 强调学生的读图能力 从图中等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供电用户变更协议书
- 兽药厂经销合同范本
- 杀虫剂销售合同范本
- 出资出力合伙协议书
- 服务车租赁合同范本
- 养老服务会员协议书
- 亲子绿植领养协议书
- 核酸采集劳务协议书
- 桁架搭建责任协议书
-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2025年下半年高校毕业生招聘(第一批)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言语治疗技术》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含新题)
- GB/T 19494.1-2023煤炭机械化采样第1部分:采样方法
- 篮球交叉步持球突破教学设计-高二下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
- 1到六年级古诗全部打印
- 转动机械找对轮找中心有图有公式
- GB/T 22415-2008起重机对试验载荷的要求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软件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手册
- 《投资银行》或《资本运营》风险投资业务课件
- DBJ50T-163-2021 既有公共建筑绿色改造技术标准 清晰正式版
- 低阶煤、褐煤干法制备气化用高浓度水煤浆技术
- GB∕T 37458-2019 城郊干道交通安全评价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