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424探究世界的本质2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424探究世界的本质2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424探究世界的本质2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424探究世界的本质2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4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424探究世界的本质2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运动的概念 1 在与运动的具体形式的关系中把握运动的概念 2 在与物质的关系中把握运动的概念 3 在与静止的关系中把握运动的概念 图示 2 运动是有规律的全面理解 规律 1 世界上事物的运动 变化和发展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的 规律具有普遍性 2 规律的含义 所谓规律 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 必然的 稳定的联系 3 规律是客观的 规律是客观的 指的是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它有两层意思 一是指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二是指规律是否发生作用 也不以人们的主观意识为转移 当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存在时 规律就必然起作用 当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不存在时 规律就不起作用 规律是客观的 意味着规律既不能被创造 也不能被消灭 人们不能根据自己的意志创造一个客观上不存在的规律 也不能改造或消灭仍然在起作用的规律 规律是客观的 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 人们想问题 办事情不能违背规律 否则就要受到规律的惩罚 规律是客观的 但并不否认规律是变化的 规律会随着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 内容和所依据的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但不会随着人们的主观意志任意改变 规律是客观的 不等于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人们能够运用抽象思维能力 认识和利用规律 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认识和利用规律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不同事物有不同的规律 同一规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不同条件下有不同的表现 故认识和利用规律要以时间 地点 条件为转移 4 规律是普遍的 自然界 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 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 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5 规律具有多样性 不同的事物 不同的物质运动形式 有不同的规律 6 规律无好坏之分 它既可以给人带来积极作用 也可带来消极作用 但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 认识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条件 从而创造有利于规律发挥积极作用的条件 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 做到趋利避害 为人类造福 7 规律普遍性和客观性的方法论要求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 必须遵循规律 而不能违背规律 按客观规律办事 1 2010 江苏卷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a 运动是无条件的 绝对的b 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c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 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物质世界运动绝对性的理解 孔子的话强调了运动的绝对性 a当选 材料没有涉及发展 b不选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c错误 题干没有涉及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d与题意不符 答案 a 2 2010 天津卷 亚洲有一种毛竹 最初5年里在地下生根长达几千米 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生长 第6年雨季到来时 它钻出地面 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迅速长到30米高 这种现象反映了 a 静止是相对的 运动是绝对的b 只要发生量变 就有质的飞跃c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d 认识事物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解析 本题考查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等知识点 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毛竹前5年在地下生根 人们在地面上看不到它的变化 这体现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但毛竹在地下生根表明事物运动的绝对性 这体现了相对静止与绝对运动的统一 故a符合题意 只有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才会发生质变 故b表述错误 舍去 c d表述正确 但与题意无关 答案 a 3 2010 重庆卷 每一座火山都有自己的个性 对冰岛火山喷发 没有人知道它将喷出多少物质 以及这些物质将达到大气中的何种高度 这强调了 a 火山活动无法预测b 火山活动没有规律性c 火山活动规律具有普遍性d 每一座火山活动的规律都有特殊性解析 火山活动有其规律性 火山活动是可以预测的 a b错误 题干中 每一座火山都有自己的个性 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 故c不选 选d顶 答案 d 4 2009 江苏卷 少年安能长少年 海波尚变为桑田 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a 运动是永恒的 绝对的和有条件的b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d 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运动是永恒的 绝对的 无条件的 故a项错误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属性 故b项错误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故c项正确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故d项错误 答案 c 5 2009 全国 卷 1978年安徽小岗村18家农户决定分田到户 揭开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 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 小岗村不断探索致富之路 2006年1月 该村决定重新走上合作经济的道路 规划了 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红色旅游 着力办好工业园 的发展战略 迈进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 多年来 小岗村在致富路上苦苦探索 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特点的脱贫致富之路 这说明 奔向富裕的道路尽管曲折但总是有规律可循 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不断创造财富经验和规律 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升人们对致富规律的认识 致富道路因时因地而变 没有必然的规律可循a b c d 解析 中观点错在没有认清规律的客观性 规律是客观的 只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而不能创造规律 中观点认识到致富道路的特殊性 看到了要因地制宜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但否认了规律的普遍性 也是错误的 所以本题选b 答案 b 6 2009 江苏单科 孟子 云 不违农时 谷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 材木不可胜用也 这表明 a 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b 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c 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d 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解析 不违农时 斧斤以时入山林 都是强调要尊重规律 按规律办事 答案 d 7 2009 全国卷 面对金融危机这一全球性挑战 世界各国需要加强政策协调 密切合作 共同应对 在此关键时刻 坚定信心比什么都重要 这一论述表明 信心作为对前景的良好预期 能够改变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可以推动经济主体对经济活动的积极参与 能够摆脱物质条件制约 促进经济复苏 可以促进经济形势向好的方向转化a b c d 解析 信心作为对前景的良好预期 是一种意识 唯物主义认为 规律具有客观性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不能被改变的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所以意识是不可能摆脱物质条件的制约的 的说法明显违背了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是错误的 故本题选d 答案 d 8 2010 陕西卷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危机期间 美国极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涌现出 百老汇 好莱坞 等知名文化品牌 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文化产业大国 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期间 日本和韩国注重发展文化产业 迅速成为文化产业大国 有人据此认为 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 当前 世界经济不景气 对于我国部分省市落实文化强省 市 发展战略 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也许是不可多得的 良机 运用哲学知识 对材料中 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 的推断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作简要评析 解析 回答该题时 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结合材料和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全面分析 答案 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条件 经济不景气时 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和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 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契机 美 日 韩的例子也说明了该推断有一定合理性 规律是事物运动的本质 必然 稳定的联系 经验有一定的事实基础 但不同于规律 把有限地经验提升为普遍规律 是不严谨的 1 不能把 规律不能被消灭 理解为 规律是永恒存在 不会变化的 解析 规律不能被消灭 是指规律是客观的 规律既不能被创造 也不能被消灭 不能由人们的主观意识任意改变 而一切事物都是运动 变化和发展的 任何事物都有产生 发展 灭亡的过程 永恒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 规律也会随着客观事物本身性质 内容和所依赖的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即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 所以说规律是永恒存在 万古不变的观点是错误的 由此可知 规律不能被消灭 和 规律是永恒存在的 是两种不同的说法 不能混淆在一起 2 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解析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思维规律也是客观的 思维规律虽然是人脑进行意识活动的规律 但它所反映的客观内容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不仅思维规律的内容是客观的 而且它的存在与发生作用也是任何人都否定不了的 人们自觉遵循思维规律进行认识活动 思维规律就促使人们获得正确认识 人们把握不到思维规律 违背思维规律的要求 思维规律就决定人们在认识活动中必遭失败 3 规律与规律的现象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解析 1 区别 现象浮现在事物的表面 是事物的外部联系 规律是隐藏在事物现象之中的本质联系 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内在的根本性质 现象是多变的 规律是相对稳定的 现象是人的感觉器官可以感知的 而规律只有运用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现象比规律丰富 规律比现象深刻 2 联系 规律是现象中稳定的 深刻的东西 它深藏在事物的内部 规律总要表现为现象 规律离不开现象 现象也离不开规律 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 规律要通过现象来表现 现象是人们认识规律的向导 人们只有认识了现象 借助抽象思维才能认识规律 4 要区分哲学上讲的规律和具体规律 解析 哲学上讲的规律是对各种具体规律共同特性的概括和总结 它不等同于具体规律 哲学上讲的规律和具体规律是共性和个性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1 2010年5月 美国一个研究小组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观察到超大质量黑洞位置发生变化的现象 并认为超大质量黑洞也许常常会在星系中心区漫游 这主要说明 a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b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c 运动是有规律的d 脱离运动谈物质会陷入形而上学 解析 题意主要强调超大质量黑洞在运动 而不是强调运动的主体是物质 故选a不选b c d两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2 2010年7月2日 工信部发布 关于推进纺织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 鼓励东部地区纺织产业优化升级 并将制造的部分环节转移至中西部以降低成本提高行业竞争力 事实上 因用工成本上升等多种因素 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已是大势所趋 这说明 a 世界上一切事物的运动总是有规律可循的b 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不断创造规律c 企业可以摆脱经济规律的制约 做到未雨绸缪d 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促进事物的成长 解析 企业实行产业转移和工信部出台意见支持产业转移都是尊重和遵循市场规律的表现 a项正确 b项 创造 否定了规律的客观性 c错在 摆脱 上 能否促进事物的成长受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d项夸大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答案 a 3 2010年10月6日 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天津会议特意设置了中国碳市场发展的场内小型边会 为呼应场内边会 中国碳市场未来之路高层论坛 在天津开幕 据介绍 目前我国已成立了北京 上海 天津三家碳排放交易机构 国家将尽快出台 自愿减排交易暂行管理办法 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行业探索碳排放交易 以市场手段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实现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必然选择 材料主要反映的辩证唯物论道理是 a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的正确处理与自然界关系的首要前提b 遵循市场规律就能解决好市场经济中存在的问题c 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办事情往往会事与愿违d 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解析 c不是唯物论观点 a项与材料不符合 b项说法太绝对 排除 答案 d 英国科学家2010年8月27日公布了世界第一份小麦基因组草图 这为绘制完整的小麦基因组图谱奠定了基础 将有助于培育新的小麦品种 应对全球粮食短缺问题 回答4 5题 4 这说明我们进行科学研究 是为了改造自然 为人类造福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认识和改造规律 要用哲学的观点来指导 要重视在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要求a b c d 解析 中 改造规律 说法错误 人只能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 而不能改变规律本身 中 用哲学的观点来指导 是不准确的 因为哲学并非都是科学的 符合题意 选b 答案 b 5 中国福建省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