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拓展 5.61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课件 浙科版必修3.ppt_第1页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拓展 5.61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课件 浙科版必修3.ppt_第2页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拓展 5.61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课件 浙科版必修3.ppt_第3页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拓展 5.61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课件 浙科版必修3.ppt_第4页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拓展 5.61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课件 浙科版必修3.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十一课时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考点一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基础知识整合 1 信息 一般将可以传播的消息 情报 指令 数据与信号等称作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的不均匀性 信息 2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及传递形式 1 物理信息 生态系统中的等 通过传递的信息 称为物理信息 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 也可以是 2 化学信息 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 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 如植物的等代谢产物 以及动物的等 昆虫 鱼类以及哺乳类等生物体中都存在能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3 行为信息 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的行为方式 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 即生物的行为特征可以体现为行为信息 传递形式是植物或动物的异常表现及行为 光 声 颜色 温度 湿度 磁力 物理过程 无机环境 生物 化学物质 生物碱 有机酸 性外激素 信息素 3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 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 生物 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 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 提高 2 对进行控制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种群的繁衍 种间关系 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 有害动物 知识拓展 1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及判断办法 1 物理信息 包括声 光 颜色等 这些物理信息往往表达了吸引异性 种间识别 威吓和警告等作用 比如 毒蜂身上斑斓的花纹 猛兽的吼叫都表达了警告 威胁的意思 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 红三叶草花的色彩和形状就是传递给当地土蜂和其他昆虫的信息 2 化学信息 生物依靠自身代谢产生的化学物质 如酶 生长素 性诱激素等来传递信息 非洲草原上的豺用小便划出自己的领地范围 正是小便中独有的气味警告同类 许多动物平常都是分散居住 在繁殖期依靠雌性动物身上发出的特别气息 性诱激素聚集到一起繁殖后代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 肉食性 植物也是这样 如生长在我国南方的猪笼草就是利用叶子中脉顶端的 罐子 分泌蜜汁 来引诱昆虫进行捕食的 3 行为信息 行为信息是动物为了表达识别 威吓 挑战和传递情况 采用特有的动作 行为表达的信息 比如地甫鸟 又称大鸨 发现天敌后 雄鸟急速起飞 扇动翅膀为雌鸟发出信号 蜜蜂可用独特的 舞蹈动作 将食物的位置 路线等信息传递给同伴等 4 营养信息 食物和养分的供应状况也是一种信息 老鹰以田鼠为食 田鼠多的地方能够吸引饥饿的老鹰前来捕食 信息类型的判断是学习中的一个难点 准确判断一种信息的类型要根据其本质 所起的作用仔细分析 综合判断 2 信息传递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三者的关系生态系统的功能有三 一是能量流动 具有单向 递减 不循环的特点 二是物质循环 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的循环 该过程离不开生产者和分解者 生产者起关键作用 三是信息传递 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在生态系统中 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 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 而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在生态系统中 种群和种群之间 种群内部个体与个体之间 甚至生物和环境之间都有信息传递 在生态系统的功能中 物质流是可循环利用的 能量流是单向的 不可逆转的 信息流是双向的 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正是由于信息流 生态系统产生了自动调节机制 信息传递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生态系统各组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使生态系统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同时信息传递是长期的生物进化的结果 具有调节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典例精析 例1 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的甲 乙两种昆虫和蜘蛛 甲 乙两种昆虫均以该植物为食 蜘蛛以乙昆虫为食 甲昆虫在白天活动 乙昆虫在夜晚活动 甲昆虫采食该种植物的叶片后 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x 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 也能驱赶乙昆虫 请回答 1 上述现象中 x分别在之间进行传递 2 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 分别是和 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种类是 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所利用的信息种类是 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 植物与乙昆虫 无机环境 生物 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 物理信息 3 若在上述植物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x 短期内该植物上甲昆虫天敌和乙昆虫天敌数量的变化是 考查类型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生物信息 解析 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 分别是无机环境和生物 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种类是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 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所利用的信息种类是物理信息 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 也能驱赶乙昆虫 故甲昆虫天敌数量增加 乙昆虫天敌数量减少 方法归纳 解答此类题要注意区分常见信息的概念 甲昆虫天敌数量增加 乙昆虫天敌数量减少 考点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基础知识整合 1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能力 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 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 但这种能力不是无限的 当外界干扰因素特别强时 生态系统的会迅速丧失 最终导致生态系统到了的程度 2 抵抗力稳定性 在生物学上就把生态系统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的能力 称之为抵抗力稳定性 3 恢复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在遭到的破坏以后的能力 叫做恢复力稳定性 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 自我调节能力 自我调节能力 难以恢复 抵抗外界干扰 保持原状 外界干扰因素 恢复到原状 知识拓展 1 生态系统稳定性原理生态系统稳态 稳定性 的维持存在着反馈调节 当生态系统中的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 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这些变化反过来又会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 这个过程就称为反馈调节 反馈调节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种 如图所示 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 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生态系统之所以具有抵抗力稳定性 是因为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而自我调节能力又取决于生态系统自身的净化能力 抗污染 和完善的营养结构 抗干扰 净化作用包括物理沉降 化学分解和生物净化三个方面 它是河流生态系统抵抗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其中 生物分解主要以微生物为主 动物为辅 某些植物也有这种功能 水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通过水生生物的富集和分解转化为无公害而稳定的无机物质 有些物质可成为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 使其浓度下降 变有毒物质为无毒物质 完善的营养结构使生态系统具有一种反馈调节机制 进而抵抗外界干扰 维持自身稳定 例如 在森林生态系统中 当害虫数量增加时 林木的生长自然受到危害 但食虫鸟类由于食物丰富数量增多 这样害虫的种群增长就会受到抑制 出现了 有虫不成灾 的现象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大有小 因此抵抗力稳定性有高有低 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高低 是由它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所决定的 2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1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个方面 生态系统之所以具有抵抗力稳定性 是因为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一般地说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多样 营养结构越复杂 食物网越复杂 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 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相反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简单 营养结构越简单 食物网越简单 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小 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 2 几种常见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森林生态系统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较 森林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强 抵抗力稳定性高 但如果将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乔木全部砍掉 这个森林生态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尽管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不如森林生态系统 但恢复力稳定性显然比森林高 不过若草原受到极度放牧后 恢复原状的时间漫长 难度极大 这又说明它的恢复力稳定性很低 对于冻原生态系统 它的生产者主要是地衣 地衣对环境变化很敏感 很容易被破坏 生长又很慢 一旦遭到破坏后就很难恢复 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 因此 它的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都很低 在热带雨林中 动植物种类繁多 营养结构极其复杂 抵抗力稳定性很高 如果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恢复起来也很容易 说明热带雨林的恢复力稳定性也很高 但若遭到严重破坏 如严重砍伐或引发山林大火 则恢复原状的时间漫长 难度极大 这也说明它的恢复力稳定性很低 因此 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一般不存在相互对应甚至反比的关系 典例精析 例2 2011四川 图1为小岛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 有人向小岛引入一定数量的卷尾鬣蜥 主要以沙氏变色蜥和较大的地面节肢动物为食 跟踪调查该生态系统及其对照组的变化 发现沙氏变色蜥和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较大 见图2 而其他生物数量变化相对较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沙氏变色蜥处于第营养级 其与卷尾鬣蜥的种间关系是 三或第四 竞争和捕食 2 引入卷尾鬣蜥后 沙氏变色蜥的主要活动范围从树基部向上转移 而网蜘蛛的织网位置略有下降 此现象表明生态因素的改变 可使生物群落的发生改变 3 引入卷尾鬣蜥后 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趋势是 结合其他生物的数量变化信息可以看出 小岛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 表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能力 垂直结构 先增加后减少 最终达到平衡 一定的自动调节 考查类型 本题综合考查食物链 种间关系 群落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知识 解析 1 据食物网 沙氏变色蜥处于第三 第四营养级 卷尾鬣蜥捕食沙氏变色蜥 同时卷尾鬣蜥与沙氏变色蜥都捕食较大的地面节肢动物 因此二者是捕食与竞争关系 2 沙氏变色蜥向上 网蜘蛛活动区域下降 说明群落垂直结构变化了 3 由坐标图可知 有卷尾鬣蜥跟无卷尾鬣蜥比较 网蜘蛛数量先增多 后减少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保持相对稳定 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考点三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基础知识整合 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方面要 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 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 另一方面 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 应实施相应的 保证生态系统内部 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 适度 自我调节能力 物质 能量投入 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知识拓展 设计并制作生态缸 观察其稳定性1 基本原理 在有限的空间内 依据生态系统原理 将生态系统具有的基本成分进行组织 构建一个人工微生态系统是可能的 要使一个人工微生态系统正常运转 在设计时还要考虑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 但达到稳定状态后 系统中的生物种类与数量会有变化 稳定状态只是暂时的 当干扰超过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后 将遭到不可恢复的破坏 2 材料用具 按100cm 70cm 50cm的标准制作生态缸框架 制作生态缸的材料主要包括三部分 一是非生物的物质 二是植物 三是动物 具体有 水 放置48小时以上的自来水足量或无污染河水 黄土 酸性 10kg 沙土 8 10kg 花土 碱性 含腐殖质较多 40kg 50kg 鹅卵石或小石块 田鸡草 黑藻 蕨类 浮萍和一些低矮杂草 仙人掌或仙人球 2 3株 田螺 蜗牛 5 7只 蚯蚓 8 10条 鲫鱼 2条 小甲鱼 1 2只 蝌蚪 5 10只 按季节选择 剑水蚤 其他小鱼虾若干 3 实验操作制作一个玻璃缸 堆放生态缸的土层 种植植物 放鹅卵石或小石块 加水 投放动物和水生植物 加盖封口 粘贴标签 放置玻璃缸 观察记录 4 实验结论 制作生态缸时 由于使用的是河水 因此在这个密闭的生态系统中 除了放入阴生植物如田鸡草 黑藻 蕨类 一些低矮杂草 仙人掌和仙人球 田螺 蜗牛 蚯蚓 鲫鱼 虾 小甲鱼 蝌蚪以外 水中还有水生动物和其他微生物 而且河水中还溶解有各种矿质元素 所以 它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但也是一个营养结构较为简单的生态系统 在该生态系统中 植物在光照下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并且放出氧气 除了供它们自身利用外 还可供其他动物和需氧型微生物进行呼吸 植食性动物以植物为食 其排出物和动植物遗体遗骸被微生物分解 并为植物提供养料 一些动物 微生物和浮游生物呼吸时放出的二氧化碳 可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由此可见 在这个密闭的微型生态系统中 既有生产者 消费者和分解者 又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既有物质循环 又有能量流动 因此 该生态系统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相对稳定 同时也说明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有条件的 也可能是较短暂的而不是永久性的 典例精析 例3 假设a b c d是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最初仅有的四个种群 其a c d的营养关系为a c d a与b的关系如图 a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 请回答 1 该生态系统中a和b的种间关系是 2 若d大量死亡 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加的种群是 种群密度减少的种群是 竞争 c a 3 若持续干旱使a大量死亡 c和d种群密度将会 4 当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后 经过一段时间 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说明该系统具有 与热带雨林相比 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低 高 5 为了调查该系统c种群的密度 捕获了50个个体 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 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40个个体 其中有5个带有标记 c种群的数量约为个 降低 恢复力稳定性 低 400 考查类型 本题综合考查种群特征 种间关系 种群密度的抽样调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知识 涉及的知识点多 面广 解析 由a与b的关系可以看出在最初a b的种群数量同时增多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b的数量开始减少 说明在a b竞争的过程中 a最终胜利 如果d的数量大量减少 即c的天敌数量减少 导致c的数量迅速增多 进而导致a被大量捕食 使得a的数量锐减 而如果干旱导致a即生产者大量减少 必将使得c和d的种群密度都会相应的减少 生态系统低于外界干扰的能力是抵抗力稳定性 而与热带雨林相比 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 种群数量 营养结构复杂程度等都很低 因此抵抗力稳定性也很低 方法归纳 掌握 你死我活 的竞争曲线 而对于食物链中某一成分的改变而导致的种群数量改变的题较易解答 最后一空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也是应该识记的 生物公式不多 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 课时练习六十三一 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 草原上的鸟在发现天敌后 雄鸟急速起飞 扇动翅膀为雌鸟发出信号 某种植物根系能分泌一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发芽的化合物 如将这类物质在作物播种前施入土中 就可以使休眠孢子提前发芽 使其找不到寄主而死亡 以上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哪一类信息的作用 a 物理信息 化学信息 行为信息b 物理信息 行为信息 化学信息c 行为信息 物理信息 化学信息d 化学信息 行为信息 物理信息 b 解析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分类是以传递信息的载体为依据来划分的 物理信息是通过物理因素 物理过程来传递的 如光 声 温度 磁力等 传递化学信息的是一些化学物质 如性外激素等 行为信息是通过动物的特殊行为 动作这些 肢体语言 来传递和表达的 题干中植物根系分泌的是一种化学物质 很明显属于化学信息 鸟发现天敌后 做出了很夸张的动作 强调的是特殊的行为 所以属于行为信息 2 据了解 野生扬子鳄种群的雌雄比例一般稳定在5 1左右 这样的性别比是由孵化时的温度所决定的 繁殖季节雄性扬子鳄发出 轰 轰 的声音 雌性扬子鳄则根据声音大小选择巢穴位置 当声音大时 雌鳄选择将巢穴筑于山凹浓荫潮湿温度较低处 则产生较多的雌鳄 以上事实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 a 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 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 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c 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 调节生物内环境的稳态d 对生物进行自然选择 促进生物进化 b 3 如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b 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还有信息传递c 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 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 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d 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 a 4 研究人员调查南方一个稻田群落 发现近30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 稻田群落发生了一些显著变化 原来种群密度较高的青蛙 现在已经很少 原来有大量的泥鳅 鳝鱼 田螺等动物 现在几乎绝迹 下列对该现象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a 稻田群落近30年来的变化是群落自然演替的结果b 稻田群落中的有害昆虫将呈 j 型曲线增长c 信息传递在维持稻田生态系统的稳定中不发挥作用d 近30年来稻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有所降低 d 5 四个生物群落分别包含若干种群 下图中给出了这些种群的密度 每平方米的个体数 当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时 哪个群落不易受到影响 a 群落甲b 群落乙c 群落丙d 群落丁 d 6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 错误的是 a 能产生物理信息的只有动物和植物b 孔雀开屏和蜜蜂舞蹈属于行为信息c 信息在调节种间关系中有重要作用d 昆虫产生的性外激素属于化学信息 a 7 我国海关对出入境货物都要进行严格的检疫 以禁止有害生物 包括虫卵和微生物 的蔓延 否则 有害生物一旦流入适宜环境 就可能 在相当一段时间内 有害生物种群将近似于 j 型曲线增长 造成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减弱 造成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减弱 其天敌数量逐渐增多 对境内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a b c d b 8 下表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五个种群 存在着营养关系 的能量调查 下图 是根据该表数据作出的一些分析 其中不能与表中数据相符合的是 a b c d a 9 下图中 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 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 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 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夹的面积可以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 t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 在正常作用范围内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不变b 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 y值和x值之间呈正相关c 在遭到干扰时 x 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有关 与数量无关d ts值越小 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小 二 非选择题 10 为观察生态系统稳定性 设计4个密闭 透明的生态瓶 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观测后 发现甲瓶是最稳定的生态系统 注 表示有 表示无 请回答以下问题 1 乙瓶中 藻类的数量变化趋势为 原因是 2 丙瓶比甲瓶有较多的有机物 原因是 3 丁瓶与甲瓶相比 氧气含量 原因是 4 根据甲与乙 甲与丙的对比 可分别得出的结论是 减少 缺乏光照 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没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少 小鱼呼吸要消耗部分氧气 光照是维持该生态系统长期稳定的必要条件 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 解析 据表格分析可知 乙瓶无光照 藻类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 种群密度下降 丙瓶与甲瓶相比 少泥沙 分解者很少 无法将该瓶中动植物遗体 动物的排泄物等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丁瓶与甲瓶相比多小鱼 小鱼进行呼吸作用要消耗水中大量的氧气 因此丁瓶与甲瓶相比 氧气含量低 总结结论的方法 找出该组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 归纳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据表格分析甲瓶为对照组 乙瓶 丙瓶 丁瓶都为实验组 乙瓶与甲瓶相比少光 不久稳定性被破坏 说明光照是维持该生态系统长期稳定的必要条件 丙瓶与甲瓶相比少分解者 不久稳定性被破坏 说明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成分 丁瓶与甲瓶相比多小鱼 消费者过多 也造成稳定性被破坏 说明生态瓶中动物不能过多 过多会使生产量 消耗量 造成生态系统崩溃 11 图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简图 表示碳的流动方向 图乙为某植食性昆虫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化曲线 1 图甲中各种组成成分 通过紧密联系 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甲图中代表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的字母依次是 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信息传递 e f d b c 2 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 后者抵抗力稳定性较强 原因是 3 若甲图中捕食者依据被捕食者的气味捕猎 则捕食者感受这种气味的细胞中发生的信号变化是 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森林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多 营养结构复杂 化学信号 电信号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 根据图乙 在丙图中画出植食性昆虫在t0 t2时间段的数量变化曲线图 5 若生产者在相当于乙图中的t1时固定的太阳能为400kj 则该生态系统中次级消费者最多可得到能量 kj 根据环境容纳量的概念 请对草原的合理放牧提出建议 32 草原放牧量不能超过环境容纳量 或不能超载放牧 12 某环保研究所搜集了4种生物的资料研究环境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 并用于生态风险评估 见下表 1 如果在一个封闭的 功能完善的生态系统 无需从外界获得就可长期维持其正常功能 但是如果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断绝对它的 这个生态系统就会自行消亡 物质 能量输入 2 利用表中信息绘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简图 如图 3 进行生态风险评估时 需要计算出一个风险商数 rq 每一种生物的rq是污染物的摄入剂量对临界水平的比率 rq 1显示污染物对生物的健康只构成低风险 rq l则显示污染物可能对生物有害 请运用表中rq值预测污染物对4种生物生存和该生态系统稳态的影响 对4种生物生存的影响 d内两种污染物的rq 1 b内汞 hg 的rq 1 污染物会威胁这些生物的生存 由于a和c生物的rq 1 生物a及c的生存不会受到威胁 13 蜜蜂是一种群居的益虫 蜜蜂的筑巢 语言 以及采粉酿蜜都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 1 蜜蜂的侦查蜂在发现蜜源后 回到蜂窝内通过特殊的语言传达给其他同伴 如果侦查蜂跳 圆形舞 则表明蜜源的距离很近 在百米之内 这种信息是 2 蜜蜂可以从很多植物的花卉上采集花粉 同时也为这些植物传粉 这种关系在生态学上包含 从生态系统的功能看 信息传递可以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行为信息 种间互助和捕食 调节种间关系 3 蜜蜂是如何发现蜜源的 有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究 实验材料为蜜蜂100个 1朵作为常见蜜源的黄色5瓣的植物花卉 白纸 剪刀 染料 无色且与蜜源味道相同的制剂 实验设计见下表 第1 2组实验传递的信息分别属于 化学信息 物理信息 第2组的 模拟花 在味道 颜色和外形等方面的要求是 如果将第3组的 模拟花 摆在蜂箱周围同时进行实验时 应注意的问题是 a b 每组实验测量的指标是 用白纸染成花卉的颜色 黄色 无特殊的味道 且形状与花卉不同 模拟花 与蜂箱的距离相等 晴天无风 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单位时间内落到实验材料 模拟花 上的蜜蜂数目 例1 如下图所示是某一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 请据图回答 1 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从生态学角度分析 人们建立上图所示的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是 2 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 仅从质量考虑 若要生产2kg鸡肉 最多需要消耗农作物共计 kg 3 在发酵装置里的b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微生物 其细胞结构与水稻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 它的代谢类型为 水稻 大豆 蔬菜 20 提高能量利用率 防止环境污染 或答可帮助人们科学规划 设计人工生态系统 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还可帮助人们合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 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无核膜包被的真正细胞核 异养厌氧型 4 氮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 但在种植大豆时不施氮肥 大豆仍能旺盛生长 其原因是 5 蘑菇在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 如图所示 在农业生产上 将蘑菇房与蔬菜大棚相通 可提高蔬菜产量 试分析增产原因 6 从利用植物秸秆发酵生产乳酸的实践得知 单一用庄稼秸秆作原料 微生物生长得很慢 要加快微生物的生长 可再适当添加等营养物质 大豆可与根瘤菌共生 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 为大豆提供氮源 分解者 因为蘑菇细胞呼吸放出co2 提高了大棚中co2浓度 为蔬菜的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 氮源 无机盐 特殊营养物质 解析 1 人们研究生态系统的目的在于认识自然生态系统自身发展规律 运用这一规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建立生态农业就是运用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原理 让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2 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 在图中人工设计的农业生态系统中 生产者有水稻 大豆和蔬菜 由图中可看出鸡以粮食为食 能量传递是单向 逐级递减的 传递效率是10 20 若要生产2kg鸡肉 最多需消耗农作物的量为2 10 20kg 3 从图中可见农作物秸秆进入发酵池进行发酵时 起作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 属于原核生物 而水稻是真核生物 二者最主要的区别是乳酸菌细胞中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真正细胞核 乳酸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 4 氮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 豆科植物根系上有与之共生的根瘤菌 根瘤菌能够进行生物固氮 给大豆提供所需的氮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