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教案.doc_第1页
五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教案.doc_第2页
五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教案.doc_第3页
五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教案.doc_第4页
五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备课 第一课时课 题第七单元信息窗一统计-城市保洁课型新授课第 1课时教学内容信息窗1教学目标1、借助实例,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作用,会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2、在统计活动中,感受统计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折线统计图的作用,会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教学准备课前预习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同学们去过威海吗?威海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荣获了2003年度全球改善人居环境最高奖联合国人居奖。为什么威海市是最适合人们居住的城市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威海,了解威海,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一下其中的奥秘。请看120页信息窗一,说一说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19982002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怎样呢? 19982002年威海市新水取水量的变化情况怎样呢?引入对折线统计图的学习。)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一)解决红点问题:19982002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怎样呢?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尝试统计,体会学习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谈话:19982002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怎样呢?(引导学生根据数据回答)你能把这个变化情况用统计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吗?(教师为学生提供统计图表,引导学生独立尝试统计),先自己选择合适的方法表示出来,做完跟同桌说说,准备班内交流。2、班内交流,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画法。谈话:19982002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怎样呢?你是怎么表示的?(引导他们明确,条形统计图不能直观地表示变化情况)谈话:有没有更直观地表示这种变化的统计图呢?(结合教材,边演示,边讲解,总结出折线统计图的画法:先根据数据描出各点,再用线段依次连接各点。)对比分析,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谈话:刚才有的同学根据统计表进行分析,有的根据条形统计图进行分析,还可以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分析,你觉得解决“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这样的问题用那种方法比较合适?为什么?解决像“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这样的问题,用折线统计图,因为它能直观地反映出事情的变化情况。(二)解决绿点问题:19982002年威海市新水取水量的变化情况怎样呢?学习折线统计图的画法,并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1、独立制作。刚才我们用折线统计图表示19982002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前面同学们还提到了许多问题,比如,19982002年全市新水取水量的变化情况怎样呢?表示这个变化情况,应该用哪种统计图呢?谈话:能自己在教材图出折线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描述取水量的变化情况吗?先自己画图分析,再和同桌说说,准备班内交流。2、班内交流。谈话:谁愿意展示你画的折线统计图,能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吗?(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点拨画法)根据这幅统计图你能发现什么?有不同意见吗?(根据学生的交流强调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三、自主练习,拓展应用。1、自主练习第1题,体会折线统计图的作用。独立填写。班内交流。2、用折线统计图描述其它事件的变化情况。四、系统总结五、限时作业修正栏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还可以清楚的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第二课时课 题第七单元信息窗一统计-城市保洁课型练习课第2课时教学内容信息窗1教学目标1、借助实例,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作用,会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2、在统计活动中,感受统计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折线统计图的作用,会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教学准备课前预习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 补充练习,巩固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下面是某市一年各月份日照时数统计表,请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全年的日照情况。单位:小时月份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日照时间167170233255278216月份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日照时间206176178187225184(1) 独立绘制。(2) 班内展示。(引导学生交流绘制方法。)(3) 对比分析:某市一年各月份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二、变式练习:1、 自主练习第2题,会对折线统计图进行分析。(1) 独立完成。(2) 比较分析。谈话:你能说说移动电话的数量是怎样变化的?你能分析一下原因吗?(3) 反思小结。(引导学生体会除明确变化规律外,还要找到发生变化的原因,推想未来的发展趋势。)三、综合练习。1、 自主练习第3题,读图分析。(1) 独立观察条形统计图。(2) 你能分析一下小彬的锻炼成绩吗?(3) 推测小彬第8周的成绩,并在图中表示出来。在推测第8周成绩时,教师要适当引导,提示学生在可能的取值范围内进行推测。2、 自主练习第4题,综合巩固折线统计图。(1) 仔细观察折线统计图。(2) 通过折线的变化情况,你发现了什么?(3) 调查本校近四年学生人数情况,完成下面折线统计图。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限时作业修正栏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绘图:描点连线写数据第三课时课 题第七单元信息窗一统计-城市保洁课型练习课第3课时教学内容信息窗1教学目标1、借助实例,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作用,会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2、在统计活动中,感受统计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折线统计图的作用,会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教学准备课前预习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2、 补充练习,巩固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下面是某市一年各月份日照时数统计表,请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全年的日照情况。单位:小时月份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日照时间167170233255278216月份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日照时间206176178187225184(4) 独立绘制。(5) 班内展示。(引导学生交流绘制方法。)(6) 对比分析:某市一年各月份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二、变式练习:1、 自主练习第2题,会对折线统计图进行分析。(4) 独立完成。(5) 比较分析。谈话:你能说说移动电话的数量是怎样变化的?你能分析一下原因吗?(6) 反思小结。(引导学生体会除明确变化规律外,还要找到发生变化的原因,推想未来的发展趋势。)三、综合练习。3、 自主练习第3题,读图分析。(1) 独立观察条形统计图。(2) 你能分析一下小彬的锻炼成绩吗?(3) 推测小彬第8周的成绩,并在图中表示出来。在推测第8周成绩时,教师要适当引导,提示学生在可能的取值范围内进行推测。4、 自主练习第4题,综合巩固折线统计图。(1) 仔细观察折线统计图。(2) 通过折线的变化情况,你发现了什么?(3) 调查本校近四年学生人数情况,完成下面折线统计图。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限时作业修正栏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绘图:描点连线写数据第四课时课 题第七单元信息窗一城市绿化课型新授课第4课时教学内容信息窗1教学目标1、在观察、比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根据需要合理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进一步掌握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并能利用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2、在统计的过程中,感受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当中的作用,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重难点能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学准备课前预习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引入。谈话: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威海获得“联合国人居奖”的荣誉。其实,威海还是著名的“国家园林城市”呢!让我们一起看看威海的绿化情况,好吗? 2、观察统计表,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谈话:(出示2002年我国部分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情况统计表)请同学们观察威海市与其它城市统计表,你能搜集到哪些信息?(引导学生明确表1提供的信息是:部分城市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各是多少。)谈话:(出示威海市1992200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情况统计表)请同学们观察表2,你能搜集到哪些信息?(引导学生明确表2提供的信息是:威海市1992200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的变化情况。)谈话:比较这两个表格,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别选用什么样的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两组数据比较合适?)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独立思考,尝试选择。谈话:分别选用什么样的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两组数据比较合适?先自己想一想,再把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准备班内交流。2、班内交流,了解特征。谈话:分别用什么样的统计图更合适?为什么?(引导学生了解,比较数量的多少,可以选择条形统计图;比较数量变化趋势,选择条形统计图比较合适。)3、尝试作图,加深体验。谈话:请同学们先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统计图,再比较两种统计图的特点,同桌说说,准备班内交流。 4、班内交流,提升认识。谈话:谁愿意展示你制作的统计图?通过条形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通过折线统计图呢?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明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各个城市人均绿化面积的多少;折线统计图,更能清楚地看出威海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的增减变化情况。)谈话:为什么图一横轴下的威海、苏州对着的是格子,图二横轴下的1992、1993对的是线?只能画“点”,所以画折线统计图(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作图习惯)。 三、自主练习,应用拓展 1、自主练习第1题:调查本组(4人)同学每日睡眠时间,并用合适的统计图表示。独立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并绘制。班级展示交流。(重点引导学生说清你选用哪种统计图?为什么?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由于突出的是睡眠时间的多少,所以应选用条形统计图。)2、自主练习第2题:学生独立解答。班级交流。(引导学生说清楚为什么选用折线统计图?网站一周访问人次的变化趋势是什么?)四、回顾反思,总结全课。 1、教师谈话:这节课你学得高兴吗?通过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查阅有关资料,了解青少年每日睡眠时间多少比较合适,并向同学们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六、限时作业修正栏板书设计: 反映数量多少的时候用条形统计图表示 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时用折线统计图表示课题第七单元信息窗二城市绿化课型练习课第5课时教学内容信息窗2教学目标1、在观察、比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根据需要合理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进一步掌握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并能利用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2、在统计的过程中,感受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当中的作用,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能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学准备课前预习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 填空( )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 )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 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2、选出适合用折线统计图表示的题,打对号。(1)小明从4岁到10岁的身高( )(2)一天的温度变化( )(3)班中同学喜欢吃香蕉、橘子、苹果、的人数( )(结合学生的举例,使学生体会到:折线统计图适合同一事物,不同时间的统计;而条形统计图适合用于不同事物,同一时间的统计。)二、变式练习:1、我国“五岳”主峰的海拔高度如下表。根据表中的数据,选择合适完的统计图。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海拔高度(米)15322160129020171440 “五岳”主峰的海拔高度情况统计图 单位:(米) 年 月 泰山 华山 衡山 恒山 嵩山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班级展示交流:说一说,你为什么选择这种统计图?班级交流:通过以上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三、综合练习1、课本129页自主练习第3题。集体调查班级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每人只能选一种)独立思考并选用合适的统计图小组交流。班级交流(引导学生说清为什么要选用这种统计图?选用这种统计图的优越性是什么?从统计图中你发现了什么?)课本129页自主练习第4题。(1)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统计图。(2)小组交流。班级交流。(通过分析数据,引导学生说一说,通过这个统计图,能说明什么问题?)课本129页自主练习第5题。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交流。班级交流。(引导学生说一说,根据王大鹏家苹果收入的情况,你知道了?)四、课堂总结教师谈话:这节课你学得高兴吗?你有哪些收获?五、限时作业修正栏题组设计:1、在绘制统计图时要写上 的名称 1、 学校统计全校各年级人数及总人数,应选用 统计图;气象局统计一昼夜气温情况,应选用 统计图。3、某工厂从20002003年的年产值统计图,如图,则年产值在2500万元以上的年份是 板书设计: 反映数量多少的时候用条形统计图表示 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时用折线统计图表示 第五课时第六课时课题回顾整理-复习小数乘、除法课型 :复习课第6课时教学内容复习小数乘、除法的有关知识教学目标1 .通过整理复习, 进一步理解、 巩固本学期所学知识, 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2 .经历知识回顾整理的全过程,学习整理知识的方法,提高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在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过程中养成回顾与反思的习惯,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教学难点是:学习整理知识的方法,提高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导学设计一、典型引入,回顾旧知。师:在前面,我们通过解决三类工程中的数学问题,学会了小数乘、除法有关知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可以用小数乘、除法知识进行解决。这个星期天,老师去超市了解了一些商品的信息。(出示如下统计表)商品名称单位单价(元)鸡蛋千克6.44带鱼千克10.60话梅袋2.40椰汁听3.20奶糖千克16.80优酸乳盒2.50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从中自选一个问题解答。引导全班学生交流订正,在交流算法的同时回顾本单元学过的小数乘除法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二、合作整理,知识建构。1承上启下,引出知识点。师:通过解决上面的问题,你想到了有关小数乘、除法的哪些知识?学生可能会想到:(1)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2)求积、商的近似值;(3)小数乘、除法的简便算法;(4)循环小数的知识; (5)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2合作整理、形成网络(1)学生根据上面的复习,与小组的同学相互合作,整理小数乘、除法的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把整理的结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2)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汇报时可根据对知识的理解,自己的经验举例说明。(3)关于本单元的知识,根据你的经验,你有哪些温馨的提示?三、综合应用、全面提高 (一)争当小法官。1.一个数的1.02倍比原来的数要大。 ()2 .4.741.5的积是三位小数。 ( )3.8.763763是循环小数 。 ( )4.10.210.2=1 。 ( )5.2.5(40+4)=2.540+4 。 ( )。(二)认真想一想,不用计算,你能填上“”“”“=”吗?0.680.5 0.68 48.516 48.5 0.253.6 3.6 32.40.45 32.40.991 0.99 0.320.8 0.32(三)仔细观察下面各式,你能巧算吗?12.55.70.8 323.10.14.322.51(2.12.08) 3.62.3+3.67.7(四)解决生活中的问题。1.某班为庆祝“元旦”举行文艺会演,买了80个汽球装饰教室,共用去11.84远。平均每个汽球多少元?2.在庆祝“元旦”文艺会演中,某校还做了12套舞蹈服,如果平均每套用布1.9米,一共需布料多少米?(保留整数)四、全课总结、知情共融。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对老师想说什么话?五、限时作业修改补充题组设计:1、计算下列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4.050.81+2.4 0.38940.25 4.023.02+4.026.982.根据开始的商品信息表,结合本单元的知识点,提出一些有关小数乘除法的问题并解决。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1)卖3盒千克奶糖和3盒优酸乳一共花多少钱?(2)用10元钱买2听椰汁,还剩多少钱?板书设计:小数乘、除法的知识第七课时课题回顾整理-总复习课型 :复习课第2课时教学内容复习简易方程的有关知识教学目标1 .通过整理复习, 进一步理解、 巩固本学期所学知识, 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2 .经历知识回顾整理的全过程,学习整理知识的方法,提高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在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过程中养成回顾与反思的习惯,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教学难点是:学习整理知识的方法,提高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导学设计一、典型引入,回顾旧知。1. 情境引入:谈话:星期天,小明到姑妈的商店里去帮忙,可是粗心的他却把一些商品放乱了,你能帮他重新分开并说说这样分的理由吗?出示:1.42=8 2.4x-1=7 3x+318 5.m9=3 谈话:关于等式和方程你都了解那些知识? 学生可能会回答:等式,方程的含义,等式的基本性质,方程的解,解方程,方程和等式的联系等。 同位互相说说这些概念的意义。师引导学生重点辨析方程的解和解方程。师:你都学会了解哪些类型的方程?引导学生说出:X+a=b、x-a=b、ax+b=c、ax-b=c、ax=b、ax+bx=c、ax-bx=c几种类型。师:这些方程你都会解吗?怎样解?顺势复习等式的性质。再让学生解情境中的方程。2 情境继续引入 回顾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有关知识师:商品经过同学们的分类已经整理好了,但是小明不小心把牙刷的单价弄污了,他想起早上李阿姨来买了一些东西。课件出示:李阿姨买了两条450元一条的毛巾,还买了三把相同的牙刷,买这些东西一共花了1950元。你能帮小明算出每把牙刷多少钱吗?交流订正,如果学生是用方程算的,教师要适时请一个同学说说是根据什么等量关系列出的方程?在找等量关系式上有什么小窍门吗?引导学生说出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谈话:本单元还学过了哪些类型的应用题?哪些用方程解方便?学生自由说。二 合作整理 知识建构1 谈话:同学们学到的知识可真多呀,这么多内容散乱无序,同学们想不想对它们进行整理呀?(稍停)下面请大家结合刚才回顾的知识,想一想知识之间的联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小组合作整理一下,好吗?2 小组合作整理,教师参与其中并适时指导3 汇报交流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合作整理的成果向大家展示一下?要求展示的小组说明整理的理由。谈话:你认为那个小组整理得更合理更有创意?为什么?引导学生互相评价。4教师选几份形式新颖,重点突出的网络图,引导学生观察:从网络图上你能发现什么?你能用形象的语言说说方程和等式的关系吗?老师引导完成下表:5. 你还有哪些问题要提醒大家?三 师生总结,畅谈收获四 综合应用,全面提高出示:1下面哪些是方程哪些是等式并说明理由(1)4+x (2)3+15=18 (3) x5.217 (4)10m=22看图列方程 (略)3解方程 5x-7=28 x-117=139 6x-x=41 1.5+x=12.9 3x+7=28 4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教材P128至129 10到13题(2) 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用方程解决比较方便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找一找算一算五、限时作业修改补充题组设计:1、解方程。 z+18=52 z1.2=0.5 2.5z=1 z-4.8=1.6 5z-1.5x=59.5 4x+2.8=7.22、下面哪个式子是方程?( ) A3x+6 B6z7 C2x=63、列方程解下面的题小明爸爸的年龄是38岁,比小明年龄的4倍多2岁,小明的年龄是多少岁?板书设计:复习简易方程的有关知识第八课时课题回顾整理-总复习课型 :复习课第3课时教学内容复习因数与倍数的有关知识教学目标1 . 进一步理解、 巩固本学期所学知识, 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2 .经历知识回顾整理的全过程,学习整理知识的方法,提高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3 .在对知识的整理过程中养成回顾与反思的习惯,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教学难点是:学习整理知识的方法,提高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导学设计一、典型引入,回顾旧知。谈话:在“因数与倍数”这一单元,我们认识了许多自然数朋友,今天还请到了其中的几位。多媒体出示:1、5、2、3、6师:看到这些你能想到本单元的哪些知识?(生可能会说我看到2就想到质数、偶数、倍数、因数;看到6就想到合数、分解质因数、质因数)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贴出概念卡。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这些概念的意义,同位互相举例说一说。二、合作整理 知识建构1.谈话:这么多知识杂乱无序的放在一起,让人看着真不舒服,同学们说该怎么办呀?引导学生说出分类整理的方法。2师:这个建议好,请大家同位讨论一下这些概念间的联系,然后独立地分类整理,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好吗?学生独立整理,教师巡视,参与其中,个别指导。3.小组内交流,并推选出本组的最佳整理成果。4.全班交流,构建知识网络谈话: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整理的成果展示给大家?学生用实物投影展示汇报,学生补充,教师引导形成知识网。师:这组同学找到了这么多的联系,我们看看还有没有没找到的呀?哪个小组还有不同的整理方法?(其他小组交流) 师:经过梳理,我们把这些知识整理成一棵知识树,看着这棵知识树你能想到什么?再一次对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内化,并及时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教育。师:对,只有牢固掌握乘法算式、因数、倍数等知识,才能使这棵知识树根深叶茂。 5谈话三评价鼓励,总结深化这节课同学们都开动了脑筋,通过与大家的合作交流和自己的主动探索整理出了有个性的知识网络,获得了许多知识,真了不起,谁愿意把你的收获跟大家交流一下?还有什么疑惑吗?四 综合运用 全面提高1 .在1-20这些数中,奇数有( )偶数有( )师:20个数都找到自己的家了吗?再多写一些数试试,你发现了什么?2. 判断;(1)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2)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3)个位是3.6.9的数都能被3整除(4)一个数的倍数一定比它的的因数大 (5)12分解质因数是:1212233.下面各数哪些是与众不同的?3、2、5、1、9、7、44.游戏:拿出学籍号卡片,一生说,另一生猜。(如 我的学籍号是六位数最高位上是最小的质数)五、限时作业修改补充题组设计:1、在1-20这些数中,质数有( ),合数有( ),20个数都找到自己的家了吗?还有几?2、拓展题: 一个自然数47, 如果是2的倍数,里可以填( ),如果是3的倍数,里可以填( )板书设计: 复习因数与倍数的有关知识整整数乘法算式倍数奇数偶数5的倍数3的倍数2的倍数 分 解 质因 数质因数合数质数因数 第九课时课题回顾整理-总复习课型 :复习课课第4课时教学内容复习多边形的面积的有关知识教学目标1 .通过整理复习, 进一步理解、 巩固本学期所学知识, 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2 .经历知识回顾整理的全过程,学习整理知识的方法,提高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在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过程中养成回顾与反思的习惯,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教学难点是:学习整理知识的方法,提高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课前预习一、自主学习二、合作探究三、讲解下列题组设计:1右图示一块樱桃地,平均每棵樱桃树占地9平方米。这块地大约可种多少棵樱桃数? 21米35米25米2、(5)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1时15分=( )时 8千克20克 =( )千克50厘米=( )米 52公顷 =( )平方米305平方分米= ( )平方米 2平方分米9平方厘米= ( )平方分米3、一张红纸长1.2米,宽0.6米,用这张红纸做两条直角边分别是3分米和2分米的小三角旗,可以做多少面?4、一块平行四边形果园,底是150米,高是40米。如果每棵果树平均占地6平方米,这个果园可以种多少棵果树?四、总结交流五、限时作业板书设计:复习多边形的面积的有关知识第十课时第16周 第 3课时课题回顾整理-总复习课型 :复习课课第5课时教学内容复习有关对称、平移与旋转的有关知识教学目标1 .通过整理复习, 进一步理解、 巩固本学期所学知识, 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2 .经历知识回顾整理的全过程,学习整理知识的方法,提高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在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过程中养成回顾与反思的习惯,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教学难点是:学习整理知识的方法,提高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导学设计一、典型引入,回顾旧知。谈话:同学们,有个魔术师正在表演图形魔术,想看吗?(出示五环旗、莲荷旗标志等)。请同学们边看表演边观察:这些图形是通过什么方法变出漂亮图案的?哪些图案是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学生交流回答。二、合作整理,知识建构谈话:前面我们学了许多有关平移、旋转和对称的知识。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一下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回顾,小组交流,师参与其中。师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汇报,师引导学生补充、充实、梳理成二大板块。(一)板块一:平面图形对称,包括哪些部分?1轴对称图形。(1)学生交流判断方法,重点强调沿一条直线对折,图形两边完全重合。(2)学生交流画对称图形另一半的方法。重点强调:找线段端点,画相应的对称点。(3)常见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条数。生独立完成师设计表格,在小组内交流,师组织全班交流。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半圆等腰三角形靠边三角形等腰梯形对称轴条数2镜面对称重点强调:物像左右相反(二)板块二:图形移动,包括平移和旋转。谈话:你认为平移后的图形和原图形有什么联系?重点是位置变,方向不变。谈话:谁想交流一下平移图形的方法?重点强调:找端点,先将端点移动。谈话:你认为图形旋转后有什么变化?方法是什么?重点指出:旋转后方向变,位置不变。方法是先确定点,再确定方向、角度和基准边。三、综合应用,全面提高。谈话:同学们,我们头脑中已经对本单元知识有了一个整体认识,光说不练非好汉,老师想考考你们运用知识的能力,敢接受挑战吗?1. 判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是对称图形的有几条对称轴?学生交流时重点说明判断理由。2. 做综合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