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13年8月13日晚,第三届中国呼和浩特(楼盘)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艺术节闭幕式暨第三届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颁奖仪式在乌兰恰特剧院举行。本届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比以往两届的规模、影响更大,艺术名家更多,共有来自11个省区市的10多个少数民族艺术团队献上了31场精彩的节目。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交流、借鉴、融合abc d解析:选b。本题考查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表述错误;各具特色和魅力的民族文化在“艺术节”上展出,体现了;材料没有体现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排除。中华民族虽然“没有征伐的武勋,只是依照传统统一天下”,但是中华民族却有为了尊严不惜做出任何牺牲的勇气。与过去不同的是,日渐强盛的中国,在不屈的民族精神鼓舞下,一定能够挫败任何挑衅,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a bc d解析:仔细阅读题干不难发现,均有所体现,故全选。答案:d2013年11月15日,由扬州大学粤语协会举办的首届“岭南文化节”在扬大校园拉开帷幕。2012年9月16日,第二届岭南文化节在佛山举行。岭南文化是指岭南地区的地域文化,它以本土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为源头,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和融汇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渐形成务实、开放、兼容、创新的特点。岭南文化的形成从一个侧面反映出()a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b中华文化的包容性c不同地区的文化有鲜明的民族特色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解析:选b。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回答本题容易被材料中的“岭南地区的地域”所迷惑而选a,所以做题时要注意题干最终的指向性岭南文化在不断吸取和融汇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回扣教材则是包容性,选b。书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变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些“中国元素”()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a bc d解析:选b。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等知识。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错误,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2013长沙模拟)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塑造“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内圣即以修身为本,通过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以具圣人才德;外王即以经世为用,通过齐家、治国、平天下,以施行王道。下列符合“内圣外王”思想的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a.b.c.d.【解析】选a。“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体现了道德与政治的统一,因此选a;没有体现道德与政治,排除。【知识拓展】“内圣外王”思想内圣外王,指内具有圣人的才德,对外施行王道。“内圣外王”一词最早出自庄子天下篇。但这并不妨碍用“内圣外王”来阐释儒学,因为自宋以来,随着儒、道、释三教合流,理学出现,随之开始用“内圣外王”来阐释儒学。孔子“内圣外王”政治思想中,体现了道德与政治的直接统一。儒家无不讲道德,也无不谈政治,认为政治只有以道德为指导,才有正确的方向;道德只有落实到政治中,才能产生普遍的影响。 (2014广东省珠海市高考摸底考试)西域的晕染画法在唐代传入中原,影响了汉族的美术。壮族妇女编织的壮锦,土家族妇女编织的西兰卡普,以及在布依、苗、水族等众多少数民族中流传的蜡染工艺,都与汉族的名绣相媲美并享誉中外。上述材料主要说明()a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比汉族文化更有特色b我国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c我国少数民族创造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d汉族文化是由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组成的解析:选b。a表述错误,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b项符合题意;c项不符合题意;d项表述错误。故该题选b。2014年4月,我国开始启动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道德模范是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进程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集中反映了引领时代前进方向的中国精神。他们的身上折射出,在当代中国()a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b中国精神博大精深,人人践行c民族精神永不泯灭,超越时代d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凝聚力量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民族精神的特点。材料说明,道德模范身上体现了民族精神的时代性和先进性,故选a。答案:a从屈原的“虽九死其犹未悔”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孙中山的“救国图存,振兴中华”;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自觉肩负起救国救民的重任;周恩来“面壁十年图破壁”,为中国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他们的伟大思想和光辉实践都说明()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内涵民族精神产生于悠久的文化传统之中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a bc d解析:选a。从古至今,爱国主义世代相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内涵,但是,始终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正确;强调了民族精神的产生,不符合题意;忽视了文化的性质,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014天津模拟)2013年9月2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上演了深圳编创的大型儒家文化合唱交响曲人文颂专场音乐会,五个华彩乐章分别以“仁”“义”“礼”“智”“信”为主题,用音乐向世界娓娓诉说儒家思想的要义,反响十分强烈。材料主要表明()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征a.b.c.d.【解析】选d。题干强调中华传统文化受到世界的认可,因而符合题意;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表述错误;与题意无关。 (2014湛江模拟)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历久弥新。下列诗句没有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的是()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先锋勇于义而果于德,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做主人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a.b.c.d.【解析】选b。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体现爱国主义,不选;体现自强不息,符合题干要求。回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几十年的发展,这不仅在于我国拥有“中国道路”,也在于拥有“中国精神”。正是“中国精神”造就了这个国家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安的魄力。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随时代变化不断丰富可转化为物质力量abcd解析:本题考查对民族精神的认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不选;未体现;正确切题。故选d。答案:d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只有在与其他文明的相互激荡中,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保持长久不衰的活力。这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a.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b.发挥党的指导思想的“主心骨”作用c.保持传统文化不失去民族精神的本色d.借鉴世界其他民族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博采众长【解析】选d。题干强调的是与其他文明的交流,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皆与题意不符。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 (能力挑战题)(2013合肥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徽州文化,即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被誉为中华之瑰宝。徽州的地域相对稳定,为徽州文化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徽州文化,以其广博深邃的内涵正越来越受到社会科学界的青睐,同时也引起了经济界的关注。材料二徽派建筑是徽文化最具特色的构成之一,已被收录为世界文化遗产,它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简要说明徽文化的特点。(2)结合上述材料,说明传承徽派建筑文化的意义。【解析】第(1)问,需要根据设问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简要说明徽文化的特点;解答第(2)问需要围绕“意义”的要求,综合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其对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经济发展,促进我国建筑文化的繁荣和世界文化的繁荣的作用。答案:(1)区域性、整体系列性以及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2)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传承徽派建筑文化可以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传承徽派建筑文化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徽派建筑文化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传承徽派建筑文化可以推动建筑实践的发展,促进我国建筑文化的繁荣。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徽派建筑,是我国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研究人类建筑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传承徽派建筑文化有利于世界文化的繁荣。某校高二年级时政小组围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一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您参与其中。【“震区”的民族精神】芦山地震发生后,华夏儿女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神州大地到处涌动着炎黄子孙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到处迸发着华夏儿女心系灾区的无疆大爱。灾区人民更是戮力同心、守望相助,他们以坚强的意志开展自救互救,救亲人、救邻居、救陌生人的事迹感天动地。现在,灾区人民又以不屈的精神开始了灾后重建。从汶川到芦山,灾区群众在承受灾难和痛苦的同时,展现的是一脉相承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精神。这种精神穿越时空,滋养着当代华夏儿女,闪耀出更加耀眼的人性光辉,绽放出更加灿烂的精神之花。(1)震区的感人事迹向世人展示了怎样的中华民族精神?(2)结合材料,简要说明在抗震救灾过程中中华民族精神所发挥的作用。【“身边”的民族精神】时政小组中某同学说“你认为应该怎样弘扬民族精神?”对部分同学进行了采访,下面是几位同学的回答。同学甲:我觉得我们应该把民族精神落实到身边小事中,比如每周的升旗仪式上,我们必须做到服装整齐,纪律严明,态度严肃,坚决杜绝交头接耳,嘻嘻哈哈,东倒西歪。同学乙:我认为弘扬民族精神应该继承“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同学之间不比吃穿,只比学习,要养成随手关灯、节约用水等好习惯,为节约资源贡献力量。同学丙:我认为弘扬民族精神还需要坚决抵制外来文化。比如国外的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等都不应该进口,这样才能保持民族精神的本色。(3)现请你围绕采访的问题对上述三位同学的发言进行总结概括。解析:本题考查民族精神的内涵、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和途径。将民族精神的五个基本内涵和材料对照进行筛选,即可回答第(1)问。回答第(2)问,可将教材中民族精神的地位、弘扬民族精神的必然性与抗震救灾的过程联系起来进行表述。解答第(3)问,首先要辩证地看待材料中三位同学的观点,尤其是丙的观点;然后结合教材知识概括如何弘扬民族精神。答案:(1)华夏儿女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灾区人民自救互救,展示了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华夏儿女心系灾区的无疆大爱,展示了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从汶川到芦山,灾区人民表现出的不屈精神,展示了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2)中华民族精神是团结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战胜灾难和困难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是中国人民战胜灾难和困难的不竭力量源泉。在抗震救灾过程中,中华民族精神展示了中华儿女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儿女的价值追求。在抗震救灾过程中,中华民族精神也起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机电设备安装负载调试与测试方案
- 机电设备安装无线控制系统方案
- 混凝土浇筑前预处理与清理方案
- 标准厂房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 水稻有机肥课件
- 水电站发电系统优化方案
- 水电站新员工培训课件
- 知识点1.2构成的分类特点和要素设计构成设计造型83课件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产业共享用工合作协议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新型建筑材料砌砖工程个人承包合同范本
- 项目成本预算管理制度
- 2025年成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指南
- 2025年材料管理岗位考试题库
- 年级主任职责详解及管理要点
- 储能项目投资测算方案
- 【25秋】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大单元设计》课件
- 2025年长沙中考化学试卷真题解读及复习备考指导
- 舆情安全管理办法
- 替换车管理办法规定
- 临床营养学病例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