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物理机械效率教案【篇一:初二物理机械效率教学设计】【篇二:初中物理简单机械及机械效率复习教案】 简单机械及机械效率计算复习 1杠杆的平衡条件是指杠杆处于_或_状态,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 2力臂是指从_的距离;当_到_的距离作力臂时,此时力臂最大。 3杠杆可分为:_特点_特点_特点_ 5、在力学中,功包含两个必要的因素分别是 和 ,计算功的公式w=。克服重力做功的公式为w=,克服阻力做功的公式为w= 。 6、计算机械效率的公式是。 杠杆的再平衡问题 例1、如图1所示,杠杆平衡,下列做法仍能使杠杆平衡的是( ) a两边钩码各向外移动一格 bc左右两边的钩码各减少一个d练习: 图1 1用一根细棉线把一段直铁丝吊起来,让铁丝能在水平位置平衡,再将棉线右边的铁丝对折一下,铁丝还能在水平位置平衡吗? 2杠杆左右两端分别挂有20 n及30 n的重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若使两端都减少5 n,则 ( ) a左端下沉 b右端下沉c仍保持平衡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一杠杆左右两端挂有质量不等的铜块和铁块,杠杆处于平衡,现将两铜块和铁块同时浸入 水中,则杠杆将( ) a顺时针转动 b逆时针转动c保持平衡d无法判断。 最大力臂问题 例2、在图1中画出杠杆平衡时作用在b点最小的力和这个力的力臂(o为支点) 例3、如图2所示,要想将重500n,半径为0.5m的车轮滚上高为20cm的台阶,其所用的最小力应是_n 图1 图2 练习: 请在图中画出用羊角锤起钉时所用的最小力f。 (要求保留作图痕迹) 力的大小变化问题(有关杠杆的动态平衡问题): 例4、如图4所示的杠杆正处于平衡状态,现将弹簧秤改为沿斜上方用力拉,要使这个杠杆仍保持平衡,弹簧秤的示数将() a增大b不变 c减小d无法判定 练习: 1.如图5所示:1、用一始终垂直于杠杆的力把杠杆的一端抬起,则作用在杠杆末端的力f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 a变大b变小 c不变 d先变大,后变小 2、如图6所示,用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将杠杆缓慢地由位置a拉至位置b,阻力g的力臂 ,动力f 。(填“变大”或“变小”“不变”) 3、如图7所示,aob为一杠杆,o为支点,杠杆重不计,ao=ob。在杠杆右端a处用细绳悬挂重为g的物体,当ao段处于水平位置时,为保持杠杆平衡,需在b端施加最小的力为f1;当bo段在水平位置时保持杠杆平衡,这时在b端施加最小的力为f2,则他们的大小( 杠杆平衡条件应用综合题: 1如下图所示,为一根质量不计的细棒,用绳在处吊起,当、两端分别挂两个重物甲、乙时恰好平衡若=0.8m,=0.4m,甲的质量为kg,则乙的质量为kg 图6 ) bf1f2 cf1=f2 d无法比较 图7 af1f2 6如图所示的两种情况,obab,物重均为g,两轻质杠杆均平衡比较f、f的大小,满足关系式( ) aff bf2f df1/4f cf1/2f 8. 粗细均匀的钢筋aob,形状如图所示.已知ao=ob,在o点用一线悬挂起来,并使ao段位于水平位置后放手,放手后( ) a.a b.b端下沉c.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简单的有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计算 练习:1、如图9是伍实同学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的图形,钩码的质量为200g,每个滑轮的质量都为50g,不计绳子与滑轮、滑轮轴之间的摩擦,使用滑轮组使钩码匀速直线上升10,则人的拉力大小 为 n,有用功为 j,额外功为 j,机械效率为 2、用如图10所示的滑轮组吊起重物,不计绳重和摩擦。 (1)当物重为150n时,绳端所用的拉力是60n,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2)若所吊重物为300n,10s内重物被匀速提高2m时,绳端拉力做功的功率是多少? 有关斜面的机械效率的计算 例7:如图11所示。斜面长1m,高0.2m;将10n重的物体a从斜面底端匀速拉到斜面顶端,需要用平行于斜面的力2.5n,那么: (1)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2)重物上升过程中克服摩擦做了多少额外功? (3)为了提高该斜面的机械效率,同学们提出了一些建议: a、以较快的速度将重物匀速拉到斜面顶端 b、以较慢的速度将重物匀速拉到斜面顶端 c、改用光滑的、板长和高度均不变的斜面 其中建议_(填番号)可以达到目的;理由是:_ 练习:1、如图12所示装置将重为100n的物体匀速从斜面的底端拉至顶端。已知斜面的长是5m,高是2m,拉力f=50n,则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_ 上升的高度为30cm。求: 关于机械效率的综合计算 例8.一质量为6kg的石块,沉在装水的容器底部,某同学用一动滑轮将石块从水中匀速提起1m,但石块没有露出水面,如图14所示,已知绳的自由端拉力为25n,求石块在上升过程中: (1)石块受到的浮力为多少? (2)绳的自由端拉力做功为多少? 3【篇三:初中物理机械效率教学的难点分析与教学设计3】 初中物理机械效率教学的难点分析与教学设计3 2008-10-11 08:45:02| 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2008-10-09 11:13 2.讨论分析,区分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1结合上面实验,引导学生分析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问题,使学生认识到 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是总功,机械对重物所做的有用的功是有用功,机械克服自 身重力和摩擦所做的功是额外功。 2.2 引导学生看教材图14-9,弄明白三幅图的意思,讨论用图中三种不同方法, 把100n重的沙子运上三楼,哪种办法最好。同时指导学生分析每种情况什么是 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3 结合生活中实际问题,通过事例分析进一步区分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例1. 用水桶从井中提水的时候,所做的功哪部分是有用功,哪部分是额外功?如 果桶掉到井里,从井里提桶的时候,提上来的桶里带了一些水,这种情况下哪部 分是有用功,哪部分是额外功? 引导学生分析: 用水桶从井里提水,目的是把水提上来,所以提水的功是有用功,提桶的功 是额外功;从井里捞桶的目的是把桶捞上来,所以提桶的功是有用功,提起桶里 带的水的功是额外功。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对什么是有用功,什么是额外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关键是要弄清哪部分功是需要的,哪部分功是不需要的而有不得不做的。 例2. 常见的起重机提升重物(可结合投影动态幻灯片使学生有直观感) 如果做功的目的是为了起吊重物,则重物g上升高度h 时,克服重力所做 的功为有用功,即w有用=gh,钢绳自由端的拉力所做的功为总功,假设拉力f 股数。 如果做功的目的是为了将吊钩(连同动滑轮)提升到较高处,以便起吊高处 的重物,则提升吊钩时克服吊钩重所做的功就是有用功。 通过这两个事例的分析讨论,使学生形成了一个共识:只有明确了利用机械 做功要达到的目的,才能正确区分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3.实验对比,纠正对机械效率的错误认识 f 在学生对机械效率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后,为了使学生对机械效率的意义有更 深刻的理解,纠正“机械越省力,机械效率越高”的错误认识,我又组织学生在图 1所示实验的基础上继续完成下述两个实验: (1).用图1滑轮组匀速提升某一物体, 测出相关物理量。(2).用一个较省力的滑轮组(图2) 代替,提升同一物体,重复上述实验。 根据图1前述实验步骤,将测得的 数据填入下面表格中,并分别计算出它 们的机械效率。 对比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探讨以下问题: (1).用不同的滑轮组将同一物体提升相同的高度时,有用功是否相同?总功 是否相同?机械效率是否相同?为什么? (2).图2的滑轮组要比图1的滑轮组省力,为什么它的机械效率反而比图 1 的要低? (3).“越省力的机械,其机械效率就越高”,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4).使用机械不仅不省功,还要多做额外功,人们为什么还要用机械呢? 4创设情境,探究影响机械效率高低的因素 从上面的分析讨论,学生已经明白,使用机械做功,由于存在摩擦等原因, 额外功是不可避免的 ;额外功是我们不需要的,它白白浪费人力和物力,因此 应尽量减小它。使用不同的机械来提升物体,我们希望做的额外功越少越好,或 者说,有用功与总功越接近越好,即机器的机械效率越高越好。那么,机器的机 械效率究竟跟哪些因素有关呢?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出各种猜想, 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猜想1:可能与钩码提升的高度有关; 猜想2:可能与匀速提升的速度有关; 猜想3:可能与被提升的钩码重有关; 猜想4:可能与绕绳子的方式有关; 猜想5:可能与绳重有关; 猜想6:可能与绳和滑轮及滑轮组轴处的摩擦有关。 然后以组为单位,各组根据各自的猜想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探究中提醒学生 注意灵活运用控制变量法,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方面。 各组根据自己的实验记录,进行分析论证,得出各自的探究结果,并对探究 过程进行评估,组与组之间相互交流。通过这一探究过程学生对影响机械效率的 因素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可以说起了较好的效果。 例题巩固:用图1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不计绳重及摩擦,若用250n的 拉力可以将500n的物体g匀速提起,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多大?若仍用此 滑轮组将g,=750n的物体提起,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又是多大? 本题解答中学生可能会出现一些典型问题,主要认为再次提升750n重物 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没有改变,通过分析并对照刚才的探究结果,使学生认识 到: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时,机械效率并不相同。 5.概念引伸,拓宽学生的视野 机械效率的概念可以很容易地扩充到一般的效率概念。教学中我采取了让学生讨论议议的方法:除了用机械做功有个效率之外,干别的事情有没有效率问题。 用铅笔写字,一支铅笔的铅芯都能完全利用吗?用煤炉烧水,煤燃烧放出的热会 全部被水吸收吗?等等。这样让学生想想这些问题,在更广阔的背景下对效率问 题有一个初步观念,有助于学生把物理学习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同时初步培 养他们干任何事情都要注意效率的科学态度。 6归纳总结,明确提高机械效率的原则 通过前述各过程,学生对机械效率的概念、公式及公式的运用已经形成了比 较深的感性认识,原有的错误认识也得到了澄清。为了能使学生在大脑中把各知 识点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在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有必要引导学生进 行归纳总结,梳理各知识点,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总结: (1).由于机械本身重力及摩擦阻力等因素,使用机械时总功总大于有用功, 所以它的机械效率总小于1,但为了省力、省距离或改变力的方向等,仍要使用 机械。 (2).机械省力与机械效率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省力多的机 械其机械效率不一定高。 (3).机械效率的高低不仅与机械本身结构有关,还与机械使用的外部条件有 关,例如对同一滑轮组,提升的重物不同,其机械效率并不相等。 (4).机械效率的高低与重物上升的高度、速度均无关。 (5).对同一滑轮组,在不计绳重和摩擦,改变串绕绳子的方式,提升同一物 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保持不变。 在此基础上,归纳得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总原则: 提高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百分比。具体措施:有用功一定时,减少额外功(如 减轻机械本身重力,保持良好的润滑,减少摩擦);额外功一定时,增加有用功 (如增加提升物体的重力)。 机械效率(教案) 济源市沁园中学 陈海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 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中培养合作精神,养成实事求是、尊重实验结果的科学态度。 板书设计: 15.2 机械效率 一、三个基本概念 二、机械效率 、有用功有用 、定义 、额外功额、公式 、总功总、提高途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已有知识: 、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 、功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功的原理是什么? 二、引入新课: 、设疑: 为什么功的原理中说使用机械时人所做的功不少于不用机械直接用手所做的功 呢? 、例题:如图所示,用动滑轮把物体提升到m高处,理论上细线端的 拉力是多大? 先让学生说出理论值:.5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实际上.5,并让学生实测出其值为1.7 (学生组装滑轮实测) 让学生分别计算出: 这与我们所学的功的原理内容相符,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希望这两个值越接近越 好还是差别越大越好?这涉及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机械效率 三、讲授新课: 一、三个基本概念 先展示课文文图画,哪一种方案好?由学生的回答引导总结得出: 无论我们使用什么样的方法,方法再先进,都要把沙子提上二楼,这是我们的目 的所在,这部分对人们有用的且必需做的功叫有用功,用有用表示。人们 为了完成工作目的,往往不得不多做一些功,比如,第一种方法中还要把人自己 和桶运上去,第二种方法中还要把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年保定一模数学试卷
- 朗诵清明诗歌活动方案策划(3篇)
- 壁球馆施工方案(3篇)
- 黑色旅游活动策划方案(3篇)
- 休闲旅游活动策划方案(3篇)
- 江苏企业舞蹈活动策划方案(3篇)
- 动态雕塑施工方案模板(3篇)
- 紫薇田园都市施工方案(3篇)
- 烟感系统安装施工方案(3篇)
- 泰安就业扶贫活动策划方案(3篇)
- 2024-2025学年湖南省“炎德·英才·名校联考联合体”高二第一次联考(暨入学检测)数学试题(含答案)
- 维修人员技能提升与企业绩效关联研究
- 2024新一代变电站集中监控系统系列规范第2部分:设计规范
- 洁净手术部技术要求
- 2024-2030年中国儿童室内游乐园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DL∕T 1945-2018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流变压器标准化接口规范
- DL∕T 1848-2018 220kV和110kV变压器中性点过电压保护技术规范
- 人教PEP版(三起)五年级英语暑假专练-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 QB/T 2660-2024 化妆水(正式版)
- 《光伏发电站无功补偿技术规范》
- 交通工程专业英语裴玉龙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