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答案(2份).doc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答案(2份).doc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答案(2份).doc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答案(2份).doc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答案(2份).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本题满分为10分,共5道小题,每小题2分)1给加点的字注音。归咎( ) 连翘( ) 荷锄( ) 琐屑( )2依据拼音写汉字。惟妙惟xio( ) 销声n( )迹 荒mi( ) 污hu( )3解释加点词的原义和在句子中的实际意思。(1)专家们把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_(2)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_4依照下列句式仿写一句话。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蜡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_5将下列句子中重读的词语用着重号标出。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二、古诗文阅读(本题满分为15分,共5道小题,第6、7小题每题3分,第8小题4分,第9小题5分)6默写。其间千二百里,_,不以疾也。青林翠竹,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老木苍波无限悲。_,家书抵万金。7解释加点的词。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一:_既而渐近,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际天:_未复能有与其奇者。 与:_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溯:_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亲:_通计一舟,为人五。 为:_8将下列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_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_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_货恶其弃于地,不必藏于己。_9选答题(以下两道小题可任选一题作答,如两题都做,以第一题为准)。简答题三峡一文中描写了夏天水流湍急的景象,但描写的角度与众不同。试举例加以说明。_赏析题谈谈诗歌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意境。_三、课内阅读(本题满分为15分,共5道小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段文字,完成1014小题。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10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11.这段文字采用了怎样的结构方式?请根据内容具体说明。12.找出第四段的中心句,并说明本段是怎样围绕中心说明的。13.举说明第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14.说说“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一句中“不仅”的表达效果。四、课外阅读(一)阅读下段文字,完成1519小题(本题满分为15分,共5道小题,每小题3分)万里长江第一塔在古城安庆,有一座巍然屹立的迎江寺振风塔。它是长江沿岸的罕见的古代建筑,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塔”。这座著名的振风塔,从明代穆宗隆庆二年(1568年)开始兴建,隆庆四年(1570年)建成,迄今已有400年多年的历史。塔高82.74米,八角八层,为砖石结构的楼阁式建筑。据史志记载,主持建筑的是安庆知府王鹅泉(江西泰和人),图纸是北京白云观老道人张文彩依据白云观天宁塔的结构加以改造而设计绘制的。振风塔脚踏浩浩长江,头顶蓝天白云,庄重挺拔,气宇非凡。古塔如同一个直立的圆锥体,塔身浑厚坚固,由块石构成。从底座向上各层,周宽和高度均相递减小,皆有腰檐平座和二跳斗拱。古塔拔地而起,重檐上仰,嵌空玲珑,设计精巧。塔的每层八个飞檐的翘角上部悬有一个金黄色的铜铃,风吹叮当悦耳,令人心旷神怡!底层建有光彩夺目八角飞檐木制回廊。由此入塔的小门,沿光滑而陡峭的石阶168级盘旋而上。每层塔门多变幻,游人往往迷失出入。塔内用古砖垒砌空心八方形厅室,无塔心柱,有精致的砖雕花门、斗拱,迥异多变。塔外有两尺高的白石雕栏环卫,供游人凭临眺望。登塔,可纵览大江风光,俯瞰安庆全景。观赏之余,陶然欲醉,给人以超拔升腾之感。塔身内外有彩色砖雕佛像六百余尊,古称万佛塔。还有碑刻五十余块和多幅浮雕图案,刻画精致,古朴典雅。塔的第6层有一根单人难以合抱的圆形刹杆直通第7层和塔顶,塔顶是八方体“须弥座”,上接半圆体“履钵”,和五个铁球“相轮”与葫芦“宝瓶”串在一起构成的塔刹,耸入云际,极为壮观。振风塔结构奇特,建筑工艺独树一帜。它既吸收了历史佛塔的优点,又融会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有浓厚的东方建筑风格,是华夏儿女智慧和艺术才华的结晶。每逢晴空月夜,宝塔的倒影映置江中,虚实交辉,景色瑰丽非凡,宛如一幅优美的水墨画。它深受游人赞赏,被誉为“塔影横江”,是安庆八景之一。400多年来,振风塔不知经历了多少狂风暴雨和雷霆地震,至今仍完好无损,巍然挺立在江岸。它作为长江航道上的一个重要灯塔,给夜航的船舶指明了航向。现在,振风塔是安徽省重点保护文物。它在十年内乱中遭受摧残,如今已修葺一新,以雄伟壮丽的风貌,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游客,享有“过了安庆不看塔”的美誉。15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特点是_16第三段可以分为二层,请在原文上用“|”分开。第一层是按_顺序具体介绍振风塔的建筑结构的。 第二层的层意是_。17文中“塔身内外有彩色砖雕佛像六百余尊,古称万佛塔。”这句话中的“余”字是否可以去掉?为什么?18文章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一例,说明其作用。1 9文中哪句话扣住了振风塔是“万里长江第一塔”?(二)阅读下段文字,完成2024小题(本题满分为15分,共5道小题,每小题3分)父亲的那座山我从山里走来。在那遥远而贫瘠的山区,茫茫的天空下,横卧着几个古老的小村。每当夕阳西下,那层层叠叠的山啊,便将一座座小土房顶上袅袅的炊烟,将那牛背上牧童幽幽的柳哨声,扯得好远好远。小时候,父亲常常牵着我的手,一路讲着动人的故事读山,便是读父亲。小时候我最爱做的梦是关于山的梦。父亲说,我咿呀学语的时候,便悄悄溜出父亲的臂弯,磕磕绊绊地蹒跚在大山的小路上,可是从来没有走出父亲的那双眼睛。当我玩累了,父亲就大步走过来,双手抱起我,亲昵地吻我,用硬硬的胡子扎我,痒煞人。这时,我就会温顺的偎依在父亲的怀里撒娇:“爸爸,那是什么?”“是山。”“山那边是什么?”“是天空。”“天空下面是什么?”“又是山。”“大吗?”“大哩。”我用两只手卷起来,捂住嘴学父亲粗犷雄浑的声音向大山说:“大哩”读山,便是读父亲。在我的记忆里,农村的生活呆板而平淡,是很苦的。每天早晨,父亲一声如雷般的吆牛声惊醒了太阳,迎着那火红的血球走向田野,走出一幅希望的风景;每天黄昏,父亲的锄锨磕碰硬土块的声音溅出星星,惊起月亮,父亲才踏着黄昏的脚步,扛着那银白的湾沟犁铧走向村庄。本应是疲惫的,但父亲却没有一点倦意,尽管父亲脸上的皱纹如一座座有沟有壑的山脉。读山,便是读父亲。岁月悠悠,往事如烟,童年在父亲的甘露滋润下遥遥远逝。我长大了,要到山外面去,因为有一个更为广阔的天空、更丰富的世界等待我去了解,去探索。送我启程那天,父亲紧握着我的手说:“孩子你去吧,我等着你干大事业走过一道道山梁,父亲把我送出了山的怀抱。当我转身向父亲道别时,我望见父亲高大的身躯铸成一座山的雕塑,那慈爱的目光变成父亲给我的永久的期待。读山,便是读父亲。山的希望是容易满足的,父亲的希望也是容易满足的。那年冬天,父亲送衣服来,他瑟瑟地站在每块砖头都洋溢着现代化气息的省重点中学的校园门口,我对着我的那些浑身都洋溢着现代化气息的老师和同学们理直气壮地宣布:这是我的父亲。父亲回去后便心满意足地痛痛快快地哭了,一颗颗晶莹的泪珠在昏黄的灯光下,折射出他的大半辈子艰辛,大半辈子或忧或喜,或悲或乐,或甜或苦的记忆,大半辈子山里人的幸福读山,便是读父亲。我从山里来,是山赋予我一颗美好的心灵,是山给我风骨支起一个生命,是山给我灵性造就一种性格。读山,便是读山的目光,山的气质,山的情怀,山的希冀。啊!读山,便是读父亲。20试说明本文的行文线索和主要内容。21为什么说“读山,便是读父亲”?22试说明加点的词“瑟瑟”的表达效果。23.“我从山里来,是山赋予我一颗美好的心灵”其中“好的心灵”指的是什么?24.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写了父亲的性格。你认为哪些内容最使你感动,请略加说明。五、作文(50分)走过无忧无虑的少年时代,即将迈入风华正茂的青年时代,你一定有许多感悟和憧憬。请你以此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的文章。一、l.ji qio h xi2肖 匿 谬 秽3(1)移民:原义指迁移到外地或外国去落户的人。这里指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生物。(2)孕育:原义指怀胎生育。这里指植物生长发育。4不要求统一答案,但须把握整体结构,意思明确。5文明人野蛮人文明野蛮二、6.虽乘奔御风四时俱备庭下如积水空明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白头吊古风霜里烽火连三月7全连接着天参与,这里指欣赏逆流而上以为亲雕刻8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鸣叫,声音连接不断,非常凄凉怪异。在万丈高的惊涛骇浪中浮沉,翻腾着身子变换着各种姿态,而旗尾却一点也不被水沾湿,凭借这些来显示他们的技能。他们紧*着的两膝,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收藏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9本文表现三峡水流湍急的景象,不是像一般文章采用直接描写,而是只是通过侧面烘托的方法。如来往船只被阻断,王命急宣,船速极快等。这两句诗借花鸟之景抒感伤之情。花鸟本应使人快乐,诗人触景生情,因感时伤别见到花鸟反而流泪伤心。也可解释为移情于物,作者以花鸟拟人,它们竞也因悲伤哀怨而溅泪惊心。三、l0.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11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 第段是总说,第是分说,每一段分别照应第段中的四个“讲究”的内容。l2.“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写树木高低错落、花时不同的花树相间,取树木花草的自然之趣。13作比较:“我国的建筑绝大部分是对称的,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作用:突出事物的特征。打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使语言生动形象,更易于理解。l4假山的堆叠,首先必须有一定技术,但仅有技术是低层次的,艺术是创造性的活动,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四、(一)15振风塔庄严挺拔、气宇非凡16极为壮观|振风塔结构奇特 空间高度评价振风塔的建筑结构和艺术价值,赞扬华夏儿女的智慧和才华。17不可以。因为“余”字准确说明振风塔中的砖雕佛像有六百出头,如果去掉“余”字,则变成六百整了,与实际不符。18打比方、列数字 “每逢晴空月夜,宝塔的倒影映置江中,虚实交辉,景色瑰丽非凡,宛如一幅优美的水墨画”是打比方。形象地说明了“塔影横江,的壮美景色。l9.过了安庆不看塔。(二)20本文以“读山就是读父亲”为线索,表现了父亲对“我”一生的教育和影响,赞美了伟大而深沉的父爱。21父亲就像一本博大精深的书卷,具有山一样的宽广的胸怀,教养“我”长大成人。“读山,就是读父亲”就是理解和感念父亲山一样的胸怀。(大意正确即可。)22一方面表现父亲禁不住寒冷的情态,另一方面表现父亲在“洋溢着现代化气息”的校园和同学老师面前不自然的窘态。23懂得做人,懂得理解,懂得爱。24例如“父亲的锄锨磕碰硬土块的声音溅出星星,惊起月亮本应是疲惫的,但父亲却没有一点倦意,尽管父亲脸上的皱纹如一座座有沟有壑的山脉。”表现父亲辛苦劳作、坚忍乐观的性格。在感念父亲恩德方面,很容易使人产生共鸣。(可从不同角度理解作答,答案不求统一。)五、作文(略)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评估(二)一、积累与运用(21分)1、读下面的句子,给加点的字注音,依据拼音写汉字,用“-”划出错别字,并改正:(3分)迎接风雪zi( )途的寒冬 未复有与( )其奇者可爱者甚蕃( ) 燕子pin( )然归来重峦叠障 不可明状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纤细(qin) 锐不可当dng 河堤(t)B两栖(q) 惟妙惟肖(xio) 琐屑(xi)C陨石(sn) 重峦叠嶂(zhng) 扼制()D藩篱(fn) 迥然不同(jing) 气氛(fn)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由于教师和家长缺乏有效的 ,两者关系紧张是当前的普遍现象。直到今天,遭天旱,四川有些农村里还有人抬着祭品祭天, 龙王降雨,保佑丰收。这些劣质奶粉造成的危害 ,奶制品销售市场非整顿不可。A沟通 乞求 骇人听闻 B勾通 祈求 耸人听闻C勾通 乞求 耸人听闻 D沟通 祈求 骇人听闻4、仿照下面的句子,另写两句富有意蕴的句子:(2分)相思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想起。相思是5、依次在横线上填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他用两手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 现出努力的样子。A.攀、缩、微倾 B.攀、收、倾 C.抓、缩、微侧 D.抓、收、微倾6、运用课内外古诗积累填空(3分)游山西村一诗中,表明困难中仍然蕴藏有希望哲理的诗句是三峡中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意思相同的句子是:古诗中劝学的诗句很多,如: 。7、杜甫望岳一诗中, 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语句是: (2分)8、王维使至塞上中,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象的名句是: (2分)9、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问题(10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A、可爱者甚蕃( ) B、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C、陶后鲜有闻( ) D、宜乎众矣( )(2)“花之隐逸者也”一句中“之”与下列哪项中加点的“之”意义相同( )(2分)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c、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D、孔子云:何陋之有?(3)认真理解第二段文字,指出下面水陆草木之花比拟的对象。(2分)菊: 牡丹: 莲:(4)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从生长环境方面写“莲”的高洁。B、濯清涟而不妖-从生活条件方面写“莲”的美丽。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从体态方面写“莲”的正直。D、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从风度方面写“莲”的清高。(5)翻译下列句子。(2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二、(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题目:(10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间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10、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1)仿佛若有光 ( ) (2)屋舍俨然( )(3)矜、寡、孤、独( ) (4)盗窃乱贼而不作( )11、翻译:(2分)(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12、(2分)(1)乙文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在甲文中有具体的描绘,这一句话是:。(2)在大同社会里,现实社会中“”,“”等诸多黑暗现象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是一个“”的和平,安定的局面。13、读了乙文以后想一想,文中所说的大同社会是不是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2分)14、仿照例句结构,再写一个句子(2分)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二)苏州园林(15分)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讲究假山池沼的,讲究花草树木的,讲究近景远景的。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15说明事物应抓住特征。第一段说明苏州园林共同特征的句子是哪一句?(2分)16第一段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是( )(2分)A、布局 配合 映衬 层次 B、布局 映衬 配合 层次C、层次 配合 映衬 布局 D、布局 层次 配合 映衬17用线为第一段划分层次 (2分)18第一段第句中的“似乎”、“一致”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19“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的正确意思是什么?(2分)20作者在说明池沼时,其意图主要是什么?(2分)21第二段文字使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哪些?(1分)22这两个文段采取 说明顺序,它们之间是 关系。(2分)(三)寄贺年卡的人(17分)新年将至,他却没有快乐,就在这时,他收到一张贺年卡。这令他意外。妻子去世一个月来,他始终无法从痛苦中挣脱。他冷漠地对待这个世界,消极地生活。人们劝他振作,他却冷冷丢给人家一句:“我心已死。”人走屋空后,他孤寂地坐着,一口一口地喝烈性酒。他不知道,在他日日冷漠地对待的这个世界上,有谁还会给他寄贺年卡。贺年卡的封面图案很简单,洁白的纸上画着一片绿色的叶子,叶子上方印着五个字:“默默的祝福”。打开贺年卡,他却没找到寄卡人的姓名,只在像封面一样洁白的纸上,有钢笔写着几行字-“别去猜我是谁,也不必去寻找。只要你知道,这世界上有人在默默地祝福你。生活依然美好,依然充满热情,依然充满爱。新年与你同在。”这几行字,他看了一遍又一遍。心中悄悄潜入一丝暖意。A是谁送来的温暖呢?他极力去辨认那钢笔字,但这隐去姓名的祝福者显然是要真正隐去他自己。字,一笔一画,横平竖直,是标准的仿宋体,根本看不出一点个人风格。谁呢?我一定要找出来。第二天上班,他仔细观察他的同事。他冲他们微笑点头。妻子去世以来,这是他第一次露出微笑。同事们也分别向他回报以微笑。微笑充满了温馨。他分辨不出,他觉得每个人都像是那祝福者。在美好的微笑与轻声的祝福中,他感到生活真的充满了爱。B有什么东西在他心底悄悄融化。他冰封已久的情感被解冻了。他的心尚未死。“别去猜我是谁,也不必去寻找。”他想起了这句话,他知道他是找不到那人的。他郑重地从信封中抽出贺年卡,珍惜地抚摸着。突然,他看到信封上的邮戳:贺年卡是挂号寄来的,为什么不去问问邮局呢?他来到邮局。邮局的人说:“噢,这个办挂号邮贺年卡的人我们记得非常清楚。C两个月前,来了一女人,很瘦,因为病态,她的嘴唇几乎没有血色。她说她得了绝症,将不久于人世了。她请求我们代她在年前寄出这张贺年卡我们知道她已经死了,因为她临走前说,如果她能将生命熬到年底,她将亲自来寄这张贺年卡。”听完这些,他已知道了这寄贺年卡的人。他深深地,不知是向这告诉他谜底的人,还是向那已长眠的妻子,鞠了一躬。23收到一张贺年卡后,“他”为什么会感到意外?(2分)24第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描写方法?(2分)25画线句子A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26画线句子B中“悄悄融化”指的是什么?(2分)27画线句子C中从记叙顺序来看属于 ,其作用是什么?(3分)28本文要告诉我们什么生活道理?(2分)三、作文(50分)同学们正处在独立人格形成的时期,都希望受人尊重,也学着尊重别人。尊重很容易做到,得到帮助时道声谢,妨碍别人时道句歉;为演出的成功鼓掌,为同学的进步喝彩;一句问候,一声再见尊重也容易被忽视:遭人冷落,被人揭短;恶语触怒他人,讥讽同学弱点总之,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受人尊重是一种幸福。请以“尊重”为话题,结合社会、学校、家庭生活,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参考答案1、(1)载、(2)yu (3)fan (4)翩 (5)嶂 (6) 名2、B 3、D4、(2分)参考:相思是 是一支清秀的昙花,总在液深人静时绽放 。相思是片片发黄的叶子,总在秋风瑟瑟中飘洒。5、(2分)A二、古诗文阅读(17分)6、运用课内外古诗积累填空(3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7、(2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8、(2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9、(10分)(1)A、多 B、认为,以为 C、少 D、应该(2)A (3)、隐士 富贵的人 道德高尚的人(4)B (5)、我则惟独喜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经清水洗涤后却不显妖媚(的品质)。10、隐隐约约;整齐的样子;同“鳏”,丧偶的男子;兴起11略1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谋、盗窃乱贼 外户而不闭13、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带有梦想色彩,“大同”社会现实性较强。他们都是古人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但陶的理想是空想。14、略15、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16、A17、18、不能。“似乎”表示对某种情况的估计,这样说留有余地,令人信服;“一致”是没有分歧的意思,表明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追求相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9、假山的堆叠,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20、说明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21、分类别22、逻辑 总分23、因为他不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谁还会给他寄贺年卡。24、语言描写,动作描写25、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引出下文情节26、这几行字,他看了一遍又一遍。心中悄悄潜入一丝暖意 他冲同事们微笑点头。27、插叙 补充交待贺年卡来历 点题 28、不管遇到什么情况,生活依然美好,充满热情,充满爱。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评估(三)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30分)1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绥靖( )瓦砾( ) 寒噤( ) 仄( ).蹿( )震悚( )狼藉( )镂空( ) .蹒跚( )繁衍( )吊唁( ) 尴尬( )愧怍( )褶皱(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触目伤怀 微不足道 大庭广众 长途跋涉B.情郁于衷 穷愁潦倒 天衣无逢 低眉顺眼C.鸡零狗碎 张皇失措 莫明其妙 祸不单行D.生死祸福 絮絮叨叨 穿流不息 相安无事3下面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多读好书是不无裨益的。B.这个题目,老师讲得絮絮叨叨,一丝不苟,直到大家都懂为止。C.在校运会5000米比赛中,原来微不足道的他竟然取得了第一名。D.改革开放以来,贫困地区的人民也能饱食终日,生活水有了大幅度提高。4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通过大家的帮助,使他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B.我们青少年,一定要肩负起建设伟大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强国。C.为了防止非典疫情不再反弹,杭州市领导要求行政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D.能否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关键在于勤的程度。5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想这样比喻一下,一座大山有一堆乱石,并无损于大山的壮观;但如果一个小小园林中有一堆乱石,就很容易破坏园林之美。A.一部长篇,只要整体精彩,个别片断稍显沉闷,并无损于全书的价值。B.一切文学作品都是语言艺术,篇幅短的固然要讲究语言,篇幅长的也要讲究语言。C.一切文学作品都是语言艺术,篇幅长的要讲究语言,篇幅短的要求更严格。D.一篇短文,其“败笔”之处容易显得十分刺眼;而一株大树有些枯枝,无损于它亭亭如盖的丰姿。6下面句子空缺处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南极的气候 ( )表现在狂风和严寒上,( ) 表现在它的变幻莫测上,( )出人意料,防不胜防。A、虽然 但是 常常 B、不仅 而且 常常C、虽然 但是 经常 D、不仅 而且 经常7下列各句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写什么景?怎么写景?为什么写景?是我们阅读分析散文时应注意的问题。B.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C.毛泽东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我从中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D. “你瞧,多美啊,” 她低声喃喃地说,“可惜碎了。”8补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1)挥手自兹去, 。(2)晴空一鹤排云上, 。(3) ,柳暗花明又一村!9阅读、赏析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望岳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泰山的 ;“造化钟神秀”一句描绘了泰山的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是 。10、默写:(每空1分,共10分)(1)、在人生中,有境遇看似无望却忽逢转机便豁然开朗的情形,这种情形正契合了陆游游山西村中“ , ”一句。(2)、杜甫望岳中点明全诗主旨,抒写自己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慨的诗句是:“ , 。”(3)、使至塞上的名句是 ,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有一句写景的名句是 ,。(5)、记承天寺夜游中有精彩的月色描写,这是: , 盖竹柏影也。二、(一) 阅读文言文,完成1114题。(12分)核舟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11本文选自_,作者_。(2分)12请用原文回答。(4分)(1)佛印与众不同的外貌特征是:_。(2)高度赞叹核舟技艺的句子是:_。13舟中三人的神情气度为什么各不相同?(3分)14读到最后一段,可以看到径寸之木,却雕刻出如此多的东西,为此,你想到了哪些?(3分)(二)阅读谁赶走了鸟类一文,完成15-19小题(15分)我已经很久没有听到鸟声了。有几次我竖着耳朵谛听,只有车辆超标的喇叭声和工地上机器的轰鸣。车辆和工地是目前中国城市的两只脚,一个城市的发展就是靠这两只脚走出来,我知道。我还知道是谁驱赶了鸟类。去年春季的某一天,晨跑后我照例由那条林阴小路散步回家,正是留鸟和候鸟大会师的时候,希望能在浓阴处听场鸟的演唱会。小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些青枝嫩杈,那是些理直气壮的人信手折下又信手扔下的,它们露宿一夜后绝望地挺着身子。终于听到鸟鸣,是只引吭高歌的麻雀。可仅仅是试了嗓子,歌声便戛然而止。正疑惑着,我看到一个举着汽枪的兴高采烈的男人。我的愤怒忽地涌到脸上,也只是涌到脸上而已。我想喊却没喊一声,想吼也没吼一下,想骂当然也没骂一句。我 A 连盯着他看一眼的勇气都没有,若无其事地从那个男人身边走过去,像见了猫的小老鼠,B 他是枪杀无辜的刽子手,我是目击者,是证人。真该感谢多年训练出来的“冷静”。“冷静”告诉我:别理他,他会骂你神经病、疯子。再做一次于事无补的神经病、疯子有什么好处?“冷静” 安慰我:再说骂他一个人有什么用?回头你可以写文章骂,告诉更多人爱护鸟类。不久,我在家里还接待了丈夫的朋友的朋友,那家伙在饭桌上大谈他捕鸟的本事,最高纪录是三天打死二百二十只,而我虽然心里难过愤怒,居然没有把他赶出去。我们的大众可以容忍凶残者的胡作非为,却容忍不了年轻人的“异常举动”。我就是人们矫枉过正的典范,几年前还热血沸腾,几年后就如此“冷静”了。我会写文章吗?或许。在所有的人中,文人最会自我安慰,发现自己软弱卑微但又不愿承认,总会写些慷慨激昂的文字痛骂那些他们想痛骂的人,虽然他想痛骂的人根本不留意任何书和报纸,自己却很可以在自己的文字中坚强勇敢伟大一会儿。我早已是“好人”了。大家都说我是个“好人”,好妻子好妈妈好媳 妇好朋友好同志,但我却蜕化成了罪犯最可耻的同谋。驱赶鸟类的不仅是枪手和伐木者,更多的是像我这样视而不见、冷眼旁观的“好人”。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听到鸟声了。我无法不怀念鸟声,像怀念因为我疏忽而远走他乡的最亲密的朋友。一处浓阴,三五只鸟,曾把我和喧闹的世界隔开。那清丽的歌声沁人心脾,一洗心上尘埃和身上的疲惫,任何人类的语言无法代替。没有了自由的鸟的鸣唱,便无处可逃,拥拥挤挤跌跌撞撞的世界的喧闹包围了我,无处不在。在喧闹的人的世界中,我重新寻找我们口口声声的“人类朋友”鸟类。“我们的朋友”在鸟市上被明码标价。“我们的朋友”被搬上各式各样的餐桌,塞进各式各样的嘴里。我们这亲友待“朋友”太“好”。不用多久,我们这些“好人”的后代只能到鸟市上去认识“我们的朋友”了。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听到鸟声了,我无法不担心我和我的同类。鸟是人类的长喉,向上帝传达的人的声音,而空中飞过的鸟则是一个城市、一个区域、一个民族的镜子,反映着人之所以为人的最起码的良知。(21)鸟声渐远。渐远的又何止是鸟声呢15、文章标题是“谁赶走了鸟类”,阅读全文后,你认为这里是“谁”指的是什么人2分答:16、第段中加点的“竖着耳朵谛听”,从内容上看,作者要突出强调的是什么?2分答:17、比较下面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个表达效果好,为什么好?3分小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些青枝嫩杈,那是些理直气壮的人信手折下又信手扔下的,它们露宿一夜后绝望地挺着身子。小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些青枝嫩杈,那是有些人折下又扔下的,它们露宿一夜后绝望地挺着身子。答:18、文中写了作者没有阻止举着汽枪打鸟的男人的行动,写这件事时作者详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详写??3分?答19、根据文意,依次填到第段A、B处恰当的一组词语是1分甚至虽然甚至何况但是虽然但是何况(三)课外阅读(4分)20“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这一肖像描写写的是哪部小说中的哪个人物?他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作者是谁?(1)作品:_ (2)作者:_(3)人物:_ (4)性格:_三、作文(60分)选题作文(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文题一:有人说,我害怕孤独,所以在人生的路上,我们渴望有儿时的同伴,读书时的同学,工作时的同事。每个人都希望身边有人同行,陪我们一路走下去。有人同行,我们能勇敢的面对风雨;有朋友同行,我们能坚韧的度过难关;有书籍同行,我们变得睿智聪颖;有宽容同行,我们不再睚眦必报;有困难同行,我们会更加坚强请以“和 同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先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出现本人真实的乡镇名、校名、人名4、有真情实感。文题二: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墙是大家熟知的事物,生活中有物质的墙,如砖墙,人墙,篱笆墙、玻璃墙、影壁墙等;也有精神的墙,如沟通的障碍、法规的限制、做人的原则、道德的底线等。筑一道墙,可以多一分约束约束与安全;拆一堵墙,可以少一分封闭与隔膜。请以“墙的故事”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出现本人真实的乡镇名、校名、人名加入初二学习小组更多超值免费资料不容错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评估参考答案一、1、jng l jn z cun sng ji lupn shn yn yn gn g zu zh2、A 3、A 4、D 5、C 6、B 7、A8、(1) 萧萧班马鸣(2)便引诗情到碧霄(3)门前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