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泉映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镇江市谏壁中心小学 姚瑾 212006一、课题(学科和年级)二泉映月(语文 五年级)二、教材简解二泉映月是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中的第9课,课文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三、目标预设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通过创设具体的语境使学生理解并感悟“卖艺度日”“坎坷”等词语的意思,积累关于月色和音乐旋律的词语。3、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大意。4、通过欣赏二泉映月,联系课文内容,初步理解文中描写泉声所表达的丰富内涵,感受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四、重点、难点重点:1、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大意。难点:能通过欣赏二泉映月,联系课文内容,初步理解文中描写泉声所表达的丰富内涵,感受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五、 设计理念 1、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语文应以学生的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2、语文讲究情境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精心创设审美情境,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对激发学生的兴趣起着重要作用。3、语文课应散发出美感。上出语文味是我这节课自始至终的追求。而表现二泉映月这道风景的词组就顺应了这一要求,将之贯穿于整节课的教学中,使整个课堂构成了一个整体的情境。在景的反复渲染、情的极力营造中建构境,最终形成了文境、曲境、心境的和谐交融;上出文化气息,由文识人,缘文知曲,这是以二泉映月这首二胡曲作课题的文本的内在要求。学生在文本张弛有度的节奏中,在乐曲恬静而又激荡的旋律中感知景,感悟情,感受曲,步步深入。曲了音犹在,余音绕梁时,学生眼前只见那如银的月色,那一泓清泉也显得格外澄明。 六、设计思路本文的写作背景与学生的生活差距较大,因此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和语言文字的优势,先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在初感曲子时就对音乐中的情感变化有所了解,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拉近阿炳和学生的距离;在品读体悟中产生感情共鸣,通过朗读表现内心的体验,从而理解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及他敢于和命运斗争、矢志不渝追求理想的精神。七、教学过程(一)欣赏音乐,总体感悟1、师深情导入:同学们喜欢欣赏音乐吗?为什么?(学生交流)2、今天这节课上,老师想先播放一首曲子,请同学们仔细聆听,用心体会,听完后,谈谈你们的感受。3、多媒体播放二胡曲二泉映月(节选)。4、学生自由谈感受。5、小结:同一首曲子,有人听出了爱,有人听出了悲伤,有人听出了感动不同的人听出了不同的内容。一首名曲,当我们用心去感受的时候,就能听到作者的心声。(设计理念:语文是要有人文性的。语文课堂需要激情,需要意境。学生早已厌倦了条分缕析和空洞说教的语文,他们渴望一种心与心的毫无隔阂地交流,情与情自然而然地融通的真实、灵动的语文课堂。这是学生的需要,也是我们语文老师的追求。因此,我们的语文课堂首先要做的就要唤醒学生的心灵,激发起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课堂伊始,聆听悠扬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学生们在这种舒缓连绵、涵义深刻的曲调中情怀激荡,也初步奠定了本堂课的情感基调。)(二)初感人物,把握内容 1、师: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篇与天下第二泉、与音乐有关的课文。齐读课题。2、刚刚我们欣赏的曲子就是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是谁创作的?(阿炳)3、大家对阿炳有哪些了解?(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4、小结:阿炳是个苦难的人,是一位盲人民间音乐家。二泉映月是阿炳的代表作,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国人民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 5、过渡:同学们,为什么一位民间艺人,一位双目失明的艺人,一位苦难一生的艺人能创作出二泉映月这样不朽的作品?让我们一起走进阿炳,走进他那艰苦的创作历程。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设计理念:揭题之后,从学生未知出发,紧紧围绕一个主要问题展开教学,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致,也让每一位学生明白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学生学习的目标性、指向性就强了,也为下面课文的学习做好了铺垫。)6、检查自读效果,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相机正音、指导长句朗读。7、刚才同学们都用心去朗读了课文,读得非常好。相信大家预习得十分充分,老师来考考大家,准备好了吗?(课件按竖行顺序出现)倾听 月光如银委婉连绵倔强 月光似水升腾跌宕激愤 静影沉璧 步步高昂搀扶 月光照水 舒缓起伏积淀 水波映月恬静激荡(1)出示第一竖排:这是一组难读的词语,让我们开火车吧。【注意:“倾”是后鼻音、“愤”是前鼻音、“搀”是翘舌音、“倔强”的读音,“强”是多音字】(2)出示第二竖排:刚才难读的词语同学们一下就解决了,相信这一组描写月光的词语你们不仅能读正确,读出美感也没有问题。指名读(抓住月色的柔美,读出词之美。)【注意:“璧”的写法,下半部分是“玉”】(3)出示第三竖排:同学们把那么美的月光都读出来了,相信这一组描写音乐的词语,你们也一定可以读出它的旋律来。指名读【抓住不同旋律的特点,读出词的韵味】(4)师:让我们一起来读准、读好这些词,齐读。(设计理念:这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对于文中难读的词语和关于月色、音乐旋律的词语按照三个层次来理解还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分别让学生朗读、品悟,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让他们在动情的语文阅读实践中积淀语感,增强体验,深切体会到文本情境,也为后面进一步感悟人物,感受乐曲作好了铺垫。)8、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解决。(三)分层感悟,揣摩内心。1、这么美的月色,这么悠扬的乐声,作为一个盲人的阿炳他只能用心去感受、用耳朵去听。2、请同学快速默读课文,思考文中出现了阿炳几次听泉的情景?哪几个自然段分别讲了这几次泉声?3、交流:两次听泉。第一次(1-2),第二次(3-4)【师小结: 创作出不朽名曲(5-6)】(板书)(设计理念:如果说阅读、感悟、理解是把书读“厚”,把短文读长的话,那么阅读概括、理清文脉就是把书读“薄”,把长文读短,这也是学生必备的阅读能力之一。高年级的学生在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方面已形成了一定的能力。此处的设计是对学生这种能力的检测,也是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我们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总结阅读经验,掌握概括主要内容的基本方法,以提高阅读效率,保证阅读质量。) (1)第一次听泉声阿炳在第一次听泉的时候,听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提示:阿炳听到奇妙的泉声了吗?为什么他没有听出呢?(设计理念: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老师不是只给学生讲书的,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课堂的四十分钟是极为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里,要集中精力,把握住课文的重、难点和关键处讲清,讲透,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里有足够的思维和想象的余地。对于阿炳第一次听泉声,为什么不能听出来,学生也许并不能讲得头头是道,教师这时也不一定要讲透,留下一个学生遐想的空间,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课文,更是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2)第二次听泉声师: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他多么希望师父说的奇特而美妙的声音出现在他的耳畔啊,他听到了什么?谁来读一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指名说。(板书:叹息 哭泣 倾诉 呐喊)能在泉水声中听到这些声音,你们觉得奇妙吗?是什么原因能让阿炳听出这些声音?第四自然段中有一个关键词,你们能找出来吗?(板书:坎坷)齐读理解“坎坷”的意思。(比喻不得志)迅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哪些地方写了阿炳的坎坷经历?圈出关键的词语来体会。(设计理念:抓住“坎坷”这个浓缩阿炳悲惨一生的关键词语,也是阿炳创作二泉映月原因的重要词语。让学生自主思考、深入体会,使学生既积累了重点词语,又深刻地感受到阿炳悲惨命运,与阿炳也产生了情感共鸣。读了浓缩阿炳悲惨一生的词语,学生的感情已有了初步的积淀。在此基础上,结合课文内容,寻找阿炳坎坷的经历的细节,又能让学生从心灵深处感受阿炳的不幸。)(3)体会坎坷人生交流,(板书:双目失明 卖艺度日)齐读“双目失明”。你读这个词,只要一秒钟。可是“双目失明”对一个人来说是多大的打击呀。同学们,请闭上你们的双眼。师:【语调沉郁地】一片黑暗,阿炳再也看不见了,他看不见什么?(生自由说)【沉痛凄凉地】对啊,由于双目失明,阿炳再也看不到这美好的一切了。对他而言,他的人生必将是指板书:坎坷的。由于双目失明,他只能靠指板书:卖艺度日。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又是怎样挣钱度日的呢?书上虽然没有具体写,但是,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试着走进阿炳那段坎坷的岁月。大家可以从中选择一个镜头,去想象、体验阿炳卖艺的情景。(播放二泉映月,课件出示:场景一: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双目失明的阿炳_。场景二:夏天,骄阳似火,烈日炎炎,双目失明的阿炳_。场景三:一天,阿炳生病了,发高烧,浑身发抖,_。)请同学们打开大练习册P25页完成。指名交流。 同学们说的都很好,请带着你们的感情读好第4自然段,体会阿炳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齐读)(设计理念:一边是流水淙淙的奇妙之音,一边是穷困苦难的坎坷人生。同样是这泓清泉,依旧是二泉美景,可阿炳再也看不到了。在品词析句中,学生感悟体验,在几个画面的想象体会写话中,也结合了语文练习册的内容,让学生能感同身受。鲜明的对比,巨大的反差,在学生的心里形成了强烈的冲击,产生了深刻的体验。也把学生带进了阿炳那苦难而又不屈的坎坷人生中去了,学生在切己的体验中悄然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四)情感归结,引发设疑1、然而,阿炳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有人倾听吗?(生)没有!2、师【情感激越的】没有!一个对音乐充满热爱的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透射式电子显微镜项目建议书
- 针对性农产品推广策略制定试题及答案
- 铁路客运试题库及答案
- 2025版短期劳动合同书
- 2025签订购销合同的注意事项
- 2025年建筑工程设计合同范本模板
- 2025简约家居装修设计合同模板
- 《微生物基本培养技术》课件
- 《金蝶K供应链管理》课件
- 2025标准员工与公司间的借款协议合同
- 医学统计学练习题与答案
- 欧洲质量奖课件
- 西班牙文化概况
- 桩侧摩阻力ppt(图文丰富共28)
- 预拌混凝土出厂合格证2
- 小学校本课程教材《鼓号队》
- 云南省饮用水生产企业名录534家
- 9E燃机系统培训演3.25
-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PPT课件
- 脊髓损伤康复评定治疗PPT课件
- 啤酒贴标机毕业设计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