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本解读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上的应用初探 【摘 要】本文以文本解读理论为基础,用内文本分析和外文本分析两种阅读教学途径探讨文本的文学性及文本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系,以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 A Pioneer For All People 的教学设计为例,具体分析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课上进行文本解读,以达到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教学的目标。 中国论文网 /9/view-13008985.htm【关键词】高中英语 阅读教学 内文本解读 外文本解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0B-0070-03 使用新教材后,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基本上改变了过去以词汇、句型讲解和操练为主的教学模式,但很多课堂又流于另外一种形式,只重视了 skimming(查阅)和 scanning(略读/跳读)两种阅读技巧的培养,即只对文本内容进行粗线条的问答或只对文本表层信息进行简单寻找,满足于“抓大意”“判断正误”,不关注文本的表达特点,不深入分析文本词汇、句式的使用方法。千篇一律的机械教学流程使得老师教得没激情,学生学得没味道,而且感觉在阅读课上没有得到收获。如何让阅读课激发老师的教趣和学生的学趣呢?笔者认为应该回归文本。 一、文本解读理论 本文所讨论的“文本”主要是指高中英语教材中的阅读文章,即课文。教材文本在教学过程中是师生教学活动的重要媒介,也是教师教学和学生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的根据。 文本解读要和语言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解读文本的重点是感悟作者所描述的内容,分析作者的情感,以及在特定语境下的语言表达方式,然后进行自我重塑和表达,感受文本中的逻辑性、思想性和情感性。任何以文本为媒介的交流活动,都离不开解读过程。只有仔细解读才能理解文本的意义和表达。“未经凝视的世界是毫无意义的,未经解读的文本也是无法释放出其价值的”(秦秀白,韩金龙,1999)。英语阅读教学过程是一个从最初的一元解读到二元解读,再到后来的多维度解读的文本解读过程。在过去的阅读教学中,一般只会对文本进行单一化解读,主要以分析语言知识为核心。在阅读教学的发展过程中,慢慢地将“文本信息(主要是表层信息)作为文本解读的一个维度,自此二元解读产生”(王雪,2013)。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多维度解读成为了趋势,包括语言知识、文本信息、文化背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解读等。 现在教材里面的阅读文本话题丰富,涵盖了各个方面,其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的语言应用能力。只有经过深入地解读和剖析文本,才能领略到这些阅读文本之美,才能发掘其内涵各异的魅力。具体策略包括:探究文本的文学性,即 What makes the text interesting and insightful?探究文本与培养思维能力的关系,即 how can the text help us become an active thinker?途径包括“内文本分析:了解字、词、句的特定用途;外文本分析:以主题为红线,串连起不同单元、不同分册、不同版本和不同教材的文本”(刘玉红,2017)。 二、基于文本解读的阅读教学例析 (一)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设定 A Pioneer For All People 是人教版高一英语教材必修四第二单元的阅读课文,主要介绍中国著名的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的生平和他的杂交水稻。第一段描述了袁博士的外表及其科研成果,第二段描述他的家庭出身、学业、献身水稻科研的原因及所取得的成就,第三段告诉我们袁博士虽功成名就但淡泊名利,过着跟普通人一样的生活,有着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清晰梳理人物传记的篇章特点,并对其中出彩的词汇、句式进行赏析和应用。通过讨论,深刻理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的科学研究价值和总结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学生在上一个单元已经学习了女科学家 Jane Goodall 的工作方法及其所取得的成就,对名人传记的阅读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本篇的写法更为严谨,而且其所涉及的农业领域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因此突破教学重难点的途径是:通过内文本分析和外文本分析的方式,挖掘字、词、句的语境义和体味修辞手法的妙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设计相应的应用情景以提高学生的应用兴趣;采取“观察总结应用”的途径,使学生的学习内容得到内化。整个教学流程设计如下: (二)文本解读训练设计 1.对文本进行内文本解读。“内文本解读着眼的是词句的语境义、修辞义和谋篇义,即连贯性”(刘玉红,2017)。先看标题的语境词。 教学片段(1): T:Could you explain the title A Pioneer For All People ? Ss:A pioneer is a leader/an expert/a person whoAll People are people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T:Whats the meaning for “For”? Ss:In order to make O计意图:很多文本题目用词本身就蕴含了丰富的含义,教师可借题发挥,重锤敲击,唤起学生迫切的阅读期待。如此学生在阅读之前就会紧紧围绕问题进行思考,阅读时就会自觉探究,对那些最能体现中心的词句就会格外敏感和留意,阅读就有了针对性和选择性。 本文标题有 A 和 All 的对比,一个人的力量,全民的福祉。Pioneer 和 People 用了押头韵的手法,意在让题目读之有音韵感,有吸引力。然后是对介词 For 的理解,笔者在课后准备了林肯在葛底斯堡的演讲让学生朗读,通过名句“the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 and for the people ”体会介词的实义和简洁。 再看词的连贯性。 教学片段(2): T:Please find out the key words of each paragraph. Ss:(Underline the key words). T:So we can see that the key word “super hybrid rice” has appeared quite a few times in different paragraphs. Ss:(Read aloud the sentences containing the key words). 查找关键词就可以从中看出文本的连贯性。作者通过重复用 super hybrid rice(超级水稻)引出文本的红线,这是显性呼应。首段的句子“Yuan Longping grows what is called super hybrid rice. In 1973,he became the first agricultural pioneer in the world to grow rice that has a high output.”第二段的最后一句“Using his hybrid rice,farmers are producing harvests twice as large as before.”最后一段“Now many years later,Yuan Longping has another dream:to export his rice so that it can be grown around the globe.”里讲的是袁隆平的贡献:超级水稻。这就是他为什么成为全世界的农业先锋的原因。另有隐性呼应:全文共 4 段,第 1 段讲贡献,第 2 段讲生平,第 3 段讲生平,第 4 段讲梦想。值得注意的是,第 1 段和第 2 段都讲杂交水稻,因果交错,这是上下文的隐性呼应,不断明晰题目中 pioneer 的具体含义,也强调袁隆平作为科学家和博士的具体贡献。最后一段的关键词除了 rice,还有 dream。将虚无缥缈的梦想和实实在在的吃饱饭联系起来,更觉梦想的可贵。 然后是 Close Reading,即细读文本,探索文中的语境词。 教学片段(3): T:Have you finished the brief introduction to Dr.Yuan Longping?Then please focus on the words to describe Dr.Yuans appearance. Ss:His sunburnt face and arms and his slim,strong body. T:Three“s”!Sunburnt,slim and strong!Now can you imagine and remember his appearance? Ss:Yes! 当学生填完人物简历表后,笔者让他们聚焦在对袁隆平博士外貌描述的那一行上面,大家很快就发现了三个“S”:his sunburnt face and arms and his slim,strong body.Sunburnt,slim 和 strong. 这三个首字母相同的词(押头韵的修辞手法)就传神地描述出了这个田间科学家的特征。提炼出押头韵的特点后,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内容。 接着是探索文中的句境义。 教学片段(4): T:Now lets discuss a question:Is Yuan Longping more of a scientist or more of a farmer? S1:He is more of a farmer becaus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text theres a sentence“Although he is one of Chinas most famous scientists,Yuan Longping considers himself a farmer,for he works the land to do his research.” S2:I think so.“Although”is not important,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rest part of the sentence. 不少学生认为袁隆平是一个农民,根据是开篇这一句话,学生认为Although 从句放在前面,需要强调的意思是在后面的主句。他们没有读懂这只是袁隆平博士自谦的说法,也不知道作者其实是想突出袁博士的实干精神。这个现象也说明了很多在做阅读理解测试的时候,学生认为他们都读懂了篇章但做题却错了的现象,其实他们根本没读懂句境义。课后反思应该让学生翻译这句话,题目中的每个字都简单,但看 work 如何翻译,就能看出学生是否理解袁隆平博士的身份。 第三是探索文中的修辞手法。 教学片段(5): T:Now read aloud the dream of Dr.Yuan and then explain the ways the author uses to vivid his description. Ss:Long ago Yuan Longping had a dream about rice plants as tall as sorghum. Each ear of rice was as big as an ear of corn and each grain of rice was as huge as a peanut. T:Is it easy for you to imagine the super rice for theres “asas”to help you?Can you make up some sentences with this structure? 文本最后一段描述了袁隆平的菏泵蜗耄骸案呷绺吡坏乃稻,大如玉米的谷穗,巨如花生的米粒。”这里用了“asas”的比较句,用夸张的手法,童话的口吻,排比的句式,来显示袁博士的雄心壮志。因为梦的超现实性,令人印象深刻。这是明喻,文中还有名词性隐喻,第 2 段末尾,Thanks to his research,the UN has more tools in the battle to rid the world of hunger.将战胜饥饿比喻为一场战斗(the battle),句子前面的联合国(the UN)和后面的世界(the world)说明这场战斗规模之大,任务之艰巨,也衬托出袁隆平贡献之大,同时呼应题目的 all people。讲完后,花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用“asas”和“battle”来造比喻句,学会应用。 2.对文本进行外文本解读。“外文本分析涉及横向思维、多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刘玉红,2017)。如本篇的横向思维发展:本册书上一个单元的文本介绍的是一个追求梦想、坚持在非洲野外做研究的女科学家,她与袁隆平有着相同的品质吗?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但有一个身份相同,即科学家,从而总结出成功的科学家的共同特质。纵向思维:种地的农民千千万,搞农业科研的科学家也不少,为何单单就袁隆平的水稻能特别高产呢?让学生明白专业知识加实践带来的结晶。逆向思维:我们的学生从来没有体验过无粮的日子,甚至有学生说,我们国家的存粮很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