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doc_第1页
第四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doc_第2页
第四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doc_第3页
第四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doc_第4页
第四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赫克歇尔俄林模型(H-O模型) H-O模型的扩展 要素均等化定理 雷布津斯基定理 H-0模型的实证检验 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4.1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俄林在经济学上的主要贡献在于他提出的生产要素禀赋论,这一学说奠定了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 俄林的古典研究地区间贸易与国际贸易,使他被认为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人。其理论显示,生产要素将决定国际贸易与国际分工的形态,并且说明了国际贸易对资源配置、相对价格与收入分配的影响。 一、H-O模型的假设条件 1.222模型 2.自由贸易 3.要素流动性假定 4.完全竞争 5.规模收益不变 6.技术相同 7.不存在要素密集度逆转 8.消费者偏好相同 9.资源充分利用二、H-O模型的分析基础(一)要素禀赋和要素价格 1.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s) 指一个国家或经济体所拥有的可供利用的生产资源的总量。依据要素禀赋的多寡(总供给量)可以把国家区分为资源丰富的国家和资源贫乏的国家。 2.要素价格(Factor Price)指生产要素的使用费用或要素的报酬。(二)要素丰裕度(factor abundance)1.物理量定义法(Physical Definition)即物质定义法,如果A、B两国资本-劳动的禀赋比例分别为 KA/LA和KB/LB,而且有KB/LB KA/LA,就可以认为相对于A国而言,B国是资本丰裕型国家。 2.价格定义法(Price Definition)在A、B两个国家中资本要素价格为r,劳动要素价格为w,如果两国的工资利率比分别为rA/wA和rB/wB,而且有rA/wA rB/wB,就可以认为相对A国而言,B国是资本丰裕型国家。表4-1 部分国家的要素禀赋(1966) 国 家资本/劳动资本/土地劳动/土地(每个劳动力比美元数)(每公顷土地比美元数)(每公顷土地比劳动人数)澳大利亚7415.567.20.009巴 西1151.642.80.038加 拿 大10583.1198.00.019日 本3358.55286.510574.000香港地区1368.590739.166.308美 国10260.91058.60.103(三) 要素密集度与要素密集型产品1.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 是指生产某种商品所投入的不同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没有关系,是一个相对的概念。2.要素密集型产品 假设两种产品X、Y,使用两种生产要素K和L,其生产中所使用的资本-劳动的投入比例分别为KX/LX 和KY/LY。如果有KY/LYKX/LX,就可以称X产品为资本密集型产品(K-intensive),Y为劳动密集型产品(L-intensive)。(四)等产量线与成本价格线1.等产量线 ABOkL1L2K1K2Q1Q2Q3 Q1、Q2、Q3表示等产量线。离原点越远产量越大。等产量线是建立在要素可以相互替代的假设基础之上的。 MRTSLK = K /L =dK/dL 2.成本价格线v 与等产量线确定最优产量OLKC=wL+rKA 按照生产要素最优组合原则,当产量既定时,生产者按要素价格的比例来选择要素组合点。即 MRTSLK = w/r3.要素密集度的判断KX/LX KY/ LY ( X为资本密集型产品,Y为劳动密集型产品)三、H-O定理的主要内容(一)要素供给比例论(H-O定理)1.基本命题 在各国生产要素存量一定的情况下,一国将出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较密集地使用其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 即:各国的比较优势是由要素丰裕度决定的2.推理过程各国生产要素的不同丰裕度和各种产品所需要的要素比例的不同,使各国在生产相同产品时,分别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或成本优势。(二)H-O定理的简要证明资本相对丰裕的B国生产的可能性边界更偏向资本密集型产品Y,劳动丰裕的A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更偏向于劳动密集型产品X。 P1 P1 P2 P2,即两国具有相同的商品相对价格Px/ Py.,OR2 的斜率小于OR1 ,说明Y2/X2Y1/X1(三)H-O定理的图示1.封闭状态下的贸易均衡国家A出口X进口Y、 国家B出口Y进口X,各国都是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充裕的生产要素的商品,而进口密集使用其相对缺乏的生产要素的商品。 国家A的生产点沿PPFA从A向X轴方向移动,国家B的生产点沿PPFB从A向Y轴方向移动,直至两国X商品相对价格都变成PB。E点为两国消费点。国家A、B 通过国际贸易提高了本国消费水平。【案例4-1】 中国农产品贸易的比较优势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是世界上最少的国家之一。根据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中国的农产品出口应该处于劣势,农产品对外贸易方面应当主要以进口为主。但是事实却不是这样,我国的农产品出口近年来增速显著,中国已成为全球最主要的农产品贸易国之一。中国的农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在哪里?4.2 要素禀赋理论的拓展一、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一)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Stolper-Samuelson Theorem, S-S定理)一种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将导致该产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实际报酬或实际价格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报酬或实际价格下降(二)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The Factor-Price Equalization Theorem, H-O-S定理) 1.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的内容 在均衡的条件下,两国商品贸易的绝对价格和相对价格相等,由于两国具有相同的的生产函数、生产要素同质,因此,两国商品的绝对成本和相对成本相同,两国的国内生产要素的相对和绝对价格必然也相同。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实现过程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图形说明4.要素价格均等化的限制条件(1)贸易壁垒 (2)国际技术差异 (3)各国产品和要素不同质(4)不完全竞争的市场 (5)贸易成本【案例4-2】南北贸易及收入不均在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美国工人工资收入不均的现象急剧增长。例如,1970年1989年间,工资收入在90%的人之上,10%的人之下的男性工人的实际工资增长了15%,工资收入处于10%的人之上,90% 的人之下的工人的实际工资却下降了25%。有很多人认为,美国工资收入不均的现象使美国的社会问题更加恶化。为什么工资不均的现象在急剧增长呢? 二、雷布津斯基定理(一)雷布津斯基定理的内容(Rybczynski Theorem) 在商品和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某一要素的增加,将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的产量增加,而密集使用另一要素的产品的产量下降。(二)雷布津斯基定理的图形说明R:雷布津斯基线描述要素供给变动所引起的生产均衡点的变动轨迹。OPP1QXQYAA1R三、*显示性比较优势(一)含义 一国j的出口商品i的显示性比较优势(RCA)由该种商品占国家总出口的比重相对于在世界出口中的比重来衡量。则其显示比较优势指数为: 如果RCAij值大于1,表示该国家在此种产品上具有显示比较优势;若该指数小于1则表示该产品无显示比较优势,或有显示比较劣势。我国显示性比较优势的变化示例年SITC0SITC1SITC2SITC3SITC4SITC5SITC6SITC7SITC819801.720.491.420.890.530.821.270.111.8919831.470.511.5510.820.711.290.111.8919851.940.462.011.790.790.691.240.11.4819871.880.542.11.360.630.771.670.161.6719901.460.481.230.830.640.71.260.492.2619931.220.810.870.60.570.551.150.443.0319950.940.830.720.540.60.641.350.542.8219960.970.780.720.470.550.641.250.592.9219970.930.530.640.510.770.621.280.612.964.3 H-O模型的实证检验一、里昂惕夫之谜(一)里昂惕夫之谜的主要内容 美国是资本比较丰裕而劳动力比较稀缺的国家。里昂惕夫用投入产出法对美国出口产品和进口竞争产品的要素含量进行研究发现,美国实际是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显然有悖于要素禀赋理论。 美国每百万美元进出口商品所需的资本和劳动 出口商品 进口商品1947年 资本(美元) 2550780 3091339劳动(年劳动人数) 182 170资本-劳动比例(美元/人) 14010 181801951年资本(美元) 2256880 2303400劳动(年劳动人数) 174 168资本-劳动比例(美元/人) 12977 137261958年资本(美元) 1876000 2132000劳动(年劳动人数) 131 119资本-劳动比例(美元/人) 14200 18000(二)相关研究 学者数据年份(Kx/Lx)/(Km/Lm威特尼 (Whitney,1968)18991.12里昂惕夫 (Leontief,1954)19470.77鲍德温 (Baldwin,1971)1958/620.79 (不包括自然资源行业0.96)斯特南德和马斯克斯 (Sternand &Maskus,1981)19721.05 (不包括自然资源行业1.08) 20世纪50年代加拿大和日本在和美国的双边贸易中,出口的资本密集型产品要比进口的多。 同期在与美国的双边贸易中,印度主要出口产品中的K/L高于其从美国进口的产品。 对前苏联和原民主德国的分析,结果表明与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一致。二、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一)生产要素密集度逆转 (Factor-Intensity Reversal)若两种商品生产要素的替代弹性具有较大差异,当要素相对价格发生变化时,就可能产生要素密集度逆转。 即某些要素价格下,X产品是资本密集型的,Y产品劳动密集型的;而另一些要素价格下,X产品却又是劳动密集型的,而Y产品是资本密集型的。 要素密集型的逆转的图形说明 KLKLABCD钢铁棉布 ABD钢铁棉布(二)要素需求逆转(Demand reversal)当某一国对于某一商品享有生产上的比较优势,但因其国民在消费上又特别地偏好该商品时,将会使得依据原来根据HO定理所决定的进口方向发生改变,即发生了需求逆转。要素需求逆转如果根据H-O定理,A国将出口X产品,B国将出口Y产品。但在封闭条件下,A国X商品的相对价格反而高于B国, A国不是出口X产品反而进口X产品。需求逆转改变了H-O模型原来假设两国需求相同的条件 。(三)贸易壁垒在H-O模型中,贸易被假定为自由的,而在现实中几乎所有的国家(包括美国)都或多或少实行一定程度上的贸易保护,尤其在战后初期。对于美国来说,保护程度较高的是劳动密集型商品。 (四)技能和人力资本不同产品生产中所需要的要素投入是不同的,同一要素之间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就劳动而言,劳动技能的高低在各国之间有很大区别。一般劳动可以区分为非熟练劳动和熟练劳动两类。其中熟练劳动是指具有一定技能的劳动,即人力资本。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要素占世界总要素的比例(20世纪90年代) 国家实物资本高度熟练劳动力中等熟练劳动力不熟练劳动力可耕地森林美国25.80%28.50%13.60%0.50%24.10%15.80%加拿大3.60%5.80%1.30%0.10%6.00%27.30%日本15.00%10.40%7.20%0.30%0.50%1.40%德国9.30%4.60%4.50%0.20%1.50%0.60%法国5.60%3.40%2.90%0.10%2.40%0.80%英国3.60%6.50%3.00%0.10%0.80%0.10%其他发达国家19.50%14.20%13.10%0.90%13.70%14.20%所有发展中国家17.60%26.60%54.40%97.80%51.00%39.80%总计100%100%100%100%100%100%(五)自然资源 在里昂惕夫悖论中,许多作为资本密集型的进口品实际上可以说是资源密集型产品,美国进口产品中相当一部分是其稀缺的自然资源。在考虑了自然资源后,进口品资本/劳动的比率会有所下降,里昂惕夫悖论可在一定程度上被减弱 。 本章思考题1.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会造成工人工资下降,失业增加。”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阐述。2.假设A国是个劳动力充裕的国家,以劳动力和土地两种要素生产服装和玉米。服装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玉米是土地密集型产品。(1)A国会出口什么产品?(2)A国国内服装和玉米的价格会发生什么变化?工资和地租发生什么样的变化?(3)假设服装和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