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晏子春秋》简要点评_第1页
【课外阅读】《晏子春秋》简要点评_第2页
【课外阅读】《晏子春秋》简要点评_第3页
【课外阅读】《晏子春秋》简要点评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外阅读】晏子春秋简要点评在晏子春秋中,晏子的节俭观念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晏子认为,节俭是一个贤人的基本品质,所以,他对那些富贵骄奢,铺张浪费的人或行为从心底里抱有一种反感。他曾对齐景公的穷奢极欲进行了多次的批评。他自己则从节俭要求和约束自己。齐景公多次要给他调整住宅,还趁他出使在外替他建了一座新宅,他都坚决辞谢了。当齐景公赏赐他车马时,他说:“君使臣临百官之吏,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民,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今辂车乘马,君乘之上,而臣亦乘之下,民之无义,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臣无以禁之。”(杂下)这就是说,他要以节俭作表率,以防百姓过分追求物质享受而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和道德败坏。 晏子春秋还十分突出地表现了晏子对礼的重视。他说:“礼者,所以御民也无礼而能治国家者,婴未之闻也!”把礼看作是治国的根本,统治百姓的工具,可见礼在晏子心目中的地位。在这一点上,晏子与后来的孔子是很有相似之处的。正因为如此,晏子对无礼或不合礼的行为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批评。(内谏)载:“景公饮酒酣,曰:今日愿与诸大夫为乐饮,请无为礼。晏子蹴然改容曰:君之言过矣!群臣固欲君之无礼也。力多足以胜其长,勇多足以弑其君,而礼不便也。禽兽以力为政,强者犯弱,故日易主。今群去礼,则是禽兽也。群臣以力为政,强者犯弱,而日易主,君将安立矣?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 故诗曰:人而无礼,胡不遄死?礼不可无也。”晏子认为,礼是区别人与禽兽的标准。没有礼,人就成了禽兽。作为一国之君,如果带头不讲礼,国家根本就会动摇。外篇中载有晏子的另外一番话,内容与上面一段话类似:“今齐国五尺之童子,力皆过婴,又能胜君,然而不敢乱者,畏礼也。上若无礼,无以使其下;下若无礼,无以事其上。夫麋鹿维无礼,故父子同?。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婴闻之,人君无礼,无以临其邦;大夫无礼,官吏不恭,父子无礼,其家必凶;史弟无礼,不能久同。” 晏子春秋不仅鲜明地表现了晏子光辉思想,而且也记载了许多表现晏子优良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的故事。节俭是晏子春秋中重点突出的晏子的品质,这一点,上文已有所交代。此不赘言。另外如退思补过、待人宽以约、责人重以周、谦虚谨慎等美德,书中都作了大力宣扬。内篇杂下记载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景公有爱女,请嫁于晏子,公乃往燕晏子之家。饮酒酣,公见其妻曰:此子之内子耶?晏子对曰:然,是也。公曰:“嘻,亦老且恶矣!寡人有女少且姣,请以满夫子之宫。晏子违席而对曰:乃此则老且恶,婴与之居故矣,故及其少且姣也。且人固以壮托乎老,姣托乎恶;彼尝托,而婴受之矣。君虽有赐,可以使婴倍其托乎?再拜而辞。”齐景公看到晏子的妻子老而丑,想把年轻漂亮的女儿嫁给晏子,晏子严辞拒绝了。晏子的这种糟糠之妻不下堂,坚守爱情,不背叛老妻的行为与品德,不仅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殊为难得,就是在今天,也是一种十分可贵的品格。 从晏子春秋的内容来看,编者或作者似乎有意突出晏子光辉的一面,极力塑造晏子的正面形象,由此也可以推断,此书的编者或作者肯定是一个景仰晏子的人。三、晏子春秋在文学史上也有一定的价值。它以人物为中心,一事一记,各事之间既有联系又各自独立,形成一个一个的小故事,这些故事都是为了表现晏子的思想品德。全书可以说是晏子的言论及佚事汇编,统而观之,又可以看成是一部晏子传。此书的第一个突出的文学特点是故事生动,情节曲折,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例如谏下中的“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写的是齐国的三位勇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因事得罪了晏子,晏子就请求齐景公送两只桃子给他们。人多桃少,于是三人论功吃桃。公孙接、田开疆自叙功劳后,认为自己功劳最大,都各自拿走了一只桃子吃掉了。等到古冶子叙完功劳后,公孙接、田开疆都觉得自己的功劳不如他,但却都把桃子拿走吃了,觉得羞愧难当,于是举剑自杀。古冶子看到二人自杀了,自己也觉得内疚,于是也举剑自杀了。这件事在晏子春秋中写得很详细具体。事件的缘起、发展、高潮、结局都十分清楚,富有戏剧性。又如谏下中的另一件事:齐景公的宠妾婴子死了,齐景公很伤心,不吃不喝,大臣们极力劝慰,但都无济于事。 晏子知道这件事后,就对齐景公说,有一位术士能起死回生。齐景公大喜。晏子就让齐景公到别处去沐浴斋戒。等到齐景公走后,晏子就让人把婴子的尸体装入棺材中埋葬了,然后对齐景公说,术士对婴子已无能为力,现已把她装进棺材中埋葬了。齐景公听了,无可奈何。这件事也写得十分生动曲折,妙趣横生。这一类的故事在晏子春秋中占了相当的比重。晏子春秋的另一个突出的文学特点是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性格、个性鲜明突出。如上所述,晏子春秋的编者或作者是要塑造晏子的正面形象,而且尽量把他塑造得有血有肉,具体可感,因此,运用了细节描写、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对比等手法来突出晏子的形象。在晏子春秋中,晏子不仅是仁人,也是智者,不仅思想道德崇高,堪称表率,而且具有鲜明的个性。 在谏上、谏下中,我们看到了晏子的政治家品格:目光远大,深思熟虑,具有深厚的政治素养,敢于直言劝谏。在其他篇章中,晏子则是以另外一种形象鲜明地凸现在我们面前的。例如杂下所载的“晏子使楚”的故事:晏子使楚,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晏子对曰:“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子何为使乎?”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王,不肖者使使不肖王。婴最不肖,故直使楚矣。” 身材矮小的晏子面对着楚王的挑衅,从容应付,临事不乱。不仅没有让楚王占到半点便宜,而且给了有力的回击,让楚王陷入难堪。这则故事充分表现了晏子灵活机智、反应敏捷的特点,同时又表现了他不辱使命,善于应对的外交家才能。杂下中有一则记载:“梁丘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矣!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婴非有异于人也,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者,故(胡)难及也?”这一段对话则又表现了晏子坦诚、谦虚的态度。谏上中的一段记载更为生动:齐景公与晏子、艾孔、梁丘据同游牛山,齐景公想到人总是要死的,不禁悲从中来,泪流满面。艾孔、梁丘据也跟着哭起来,只有晏子在一旁冷笑。齐景公问他为何而笑。晏子说,如果人不会死,就不会轮到你齐景公做国君了,正因为人会死,所以才轮到你。而轮到你时,你就想长生不老,可见你是不仁之人。今“不仁之君见一,谄谀之臣见二,此臣之所以独窃笑也。”故事中写了四个人,一笑三哭,笑中可见晏子的正直不阿,哭中可见齐景公的贪婪,艾孔、梁丘据的谄谀拍马。人物特点、人物性格,以及人物表情跃然纸上。 除了以上两个突出的特点外,晏子春秋还具有语言明白晓畅,手法多以白描为主的特点。书中除了个别的篇章有一些铺排、夸张的描写,其他的大部分都是朴实简语的叙述、描写和对话。语言重在简洁、明白、传神,不太在乎辞藻。从上文所举的众多例子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一特点。此外,晏子春秋中的许多语言,特别是晏子所说的话,不仅朴实简洁,而且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等等。 晏子春秋由于其思想非儒非道,所以,自古以来不太被人重视。但是,深入其中,细心阅读,就会有不少收获。 此书因不是秦人所作,在秦始皇看来当然是离经叛道之作,所以也在禁毁之列。晏子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齐国政治家晏婴言行的一种历史典籍,用史料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书中记载了很多晏婴劝告君主勤政,不要贪图享乐,以及爱护百姓、任用贤能和虚心纳谏的事例,成为后世人学习的榜样。晏婴自身也是非常节俭,备受后世统治者崇敬。书中有很多生动的情节,表现出晏婴的聪明和机敏,如“晏子使楚”等就在民间广泛流传。通过具体事例,书中还论证了“和”和“同”两个概念。晏婴认为对君主的附和是“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