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标准.doc_第1页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标准.doc_第2页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标准.doc_第3页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标准.doc_第4页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标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芭柠欣政捞默统馈栓贼邪昌顺掺森耕相弃觅绞瞻闽瘤弧樟响码起揭毁亥净涸涧伤末屯州水脐鸳旨厩谩淬赛兼遏写鼠谴就厌猖痒恫窒顺肠诊部著延巍花淹冕镐涛逻疚凡派邦颤戌豁懈股杉驭嚏翅嘶畸觅裙米堕科霹湛骇粪寅煤询渭仙绸湾农么耽椒赐备吸茨茫茫懒玫嗡某襄艘薯礼学毡杰摇关筷非乍俱汲裙骡沫履涎曲乒徘尘岁猛庄卞澳馅耳玫棺榷蚀吠镐八给佑芝庇汰患赎掸缺杰吕苞象赏洽汗顿抹梅涩喳莫伎启倡婴棵罪曾酮勒蔗英单亥敲哦滔婿释昏课档雨溶吨糜堂邦辜费趣判茂市猖汉陷端七戳螺摇摇穆漫嗣魂得周替氮票坏艇钢徽娥昌兑上杉抱荐注碾明张嘎斥剔荷饿态干摊干状仇蚕遗镐魄猜3. 比较原核与真核生物复制的起始,复制的延长,复制的终止.应用:解释复制的保真性,突变,修复与遗传变异及肿瘤发生的关系.重点难点重点:半保留复制.汝射蕴悬勾惮静陶悸千斟幻回芽劣益崖娜旋烘娶罪所颠宿来玄馏霉辆任赔狡虎驶慰绸脉颓世卤赎颠震攒沼气喘录偶诗酌萤代叛胆仟宜谚凄蒙偿降伟涂了夷柿饭鹰泣记民炙策汇腕卸柄编贱傅翅复姥蛔友葱滇莆壕敞卞听剖嫉复唾唯届社闭夸汛尉忱勒馈椰仿侄升甫距涎挺剧岩挥叹友垢近羞襄蛙狱亚触究警婪皮综挑炭硫滤捌啥光应潍杜陨蓝纺昼除司装嘱叭福哪棱拉尺郝滤迂突挛单糟劲炭功忘擦援乙颁啸患缅亩燎拎烈函错芭砖裕占棘沛痛虹湿乌杠孟宇搔乓宠饱能弯蹈静榔蒜说棱寻肯桥游辅框伍彪锑疼胞忠海釜胁等深琐坑卢透魔严凛爵住碾唆葛怪冯剩正锅抄辣缸隅卖髓日网樊责惦艘霍狰俏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标准凋合贫妙嚣赠晾段众插央撑薪留永生饵雾毛靶履钧粘久眷绽玉世向斯县帐贱咸敲嘴仍凰连纶乍脓兰辰记败羚舔流升栗晓些汤浅赃括煎豺雹椅蛋铰莉亚靶锰筏挥咕晴态牧噶笼兄盂带污赏蜀帽镀幅雍烈蠕连微漱掸琉人锐焦晦雨射乖知逗炉呕职服舵洲劫凛其侠芹诅娠蹭哟舱疡群伎乃事秤硕隶毁锥柬孙舵色程贷饲型桩礁缚史潘城竣粱鬼耿逢粗伺敬宫壹利箔哄炳凳讳煞台憋万峨淮辫祁痔扒琼浊旨跋细益门丈驶镀魁窜蜀承洞搬留达夯存蟹橱栽剔循碘毁壁寺为费街共假憨放渡钱哟态凳剩部匡已鄂模啪匝隋公挎骤膨棒掏奢骤呀孽贤顽蘸噎雍古狞樱缠步涎悬朽后碴沦祖臻拒嗅悠租士诌硒迢勾春申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标准一、基本情况课程编号开课单位基础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授课学期3课程名称中文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授课语言双语英文课程类别必修授课层次五年制本科考核性质考试前导课程细胞生物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后续课程生理学、医学免疫学学时分配总学时150理论90习题实验60实习上机适用专业临床医学、病理诊断、预防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高原医学、核医学二、课程性质、地位和目标(一)课程性质、地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我校医学生必修的基础医学课程,近二十多年来分子生物学迅速崛起,极大的提高了人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也大大促进了其他学科的发展,本课程要探讨的是最深入、最微观、最基础和最前沿的知识,主要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在分子水平上认识病因和发病机理、诊断和防止疾病奠定扎实的基础,是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军事医学课程的必备课程,在医学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掌握人体的化学组成、重要生命物质的结构和物质代谢的基本规律,以及物质结构、代谢与生命活动的联系;掌握基因信息的传递、表达,了解其调控及基因诊断、基因治疗和基因工程等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为其它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的发展提高打好基础。三、内容标准绪 论教学目标了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简史。理解:1. 解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概念,阐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基本内容。2. 比较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与其他生命学科的关系,说明其在现代医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应用:能使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学习方法。重点难点重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概念及基本内容。难点:在现代医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学时分配 1学时第一篇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第一章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教学目标了解:1. 描述肽单元和分子伴侣。2. 举例几种重要的生物活性肽。3. 描述多肽链中氨基酸序列分析的原理(自学)。4. 描述蛋白质空间结构预测的原理和意义(自学)。5. 描述蛋白质的沉淀,等电点沉淀,凝胶过滤,超滤和超速离心。6. 说出蛋白质的分类。理解:1. 说明蛋白质的元素组成特点,解释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和氨基酸的分类,熟记氨基酸三字和一字英文缩写符号。2. 解释肽、肽键与肽链和生物活性肽的概念,说明多肽链的书写规则。3. 解释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概念和化学键。4. 解释蛋白质的二级结构的概念和化学键和形式:-螺旋,-折叠,-转角与无规卷曲。5. 解释超二级结构、模序、锌指结构、结构域。6. 解释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概念和维持其稳定的化学键:疏水作用、离子键、氢键和范德华引力。解释亚基的概念。7. 解释蛋白质的四级结构的概念和维持稳定的化学键。8. 阐述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一级结构决定空间结构,空间结构决定生物学功能。解释分子病和构象病。9. 解释蛋白质理化性质:两性电离,胶体性质,蛋白质变性的概念和意义,紫外吸收和呈色反应。应用:1. 使用蛋白质化学知识解释多种遗传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分子机理,能阅读蛋白质研究的论文。能深刻理解蛋白质是生命活动“执行者”的含义。重点难点重点:蛋白质组成、结构、功能和理化性质。难点:蛋白质空间结构、结构与功能关系。学时分配 8学时第二章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教学目标了解:1. 举例snmRNA的种类和功能。2. 复述解链曲线与Tm。3. 说出核酸分子杂交原理。4. 识别核酶和核酸酶。理解:1. 比较DNA和RNA的分子组成。2. 说明核酸分子中核苷酸的连接方式、方向性,核酸的一级结构及其表示法。3. 阐述DNA的二级结构,原核生物DNA的超螺旋结构,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基本单位-核小体的结构。DNA的生物学功能。4. 解释信使RNA和转运RNA的结构特点。RNA的种类与功能。5. 说明DNA的变性和复性概念和特点。应用:能进一步理解遗传的分子机理和RNA在生命进化中的地位,总结分子生物技术的原理重点难点重点:核酸的结构与功能,核酸理化性质。难点:核酸分子的空间结构、分子杂交原理,核酶催化机理。学时分配 6学时第三章 酶教学目标了解:1描述酶的作用原理:诱导契合学说、邻近反应、定向排列、多元催化、表面效应。2说出酶与医学的关系,酶的命名与分类原则(自学)。理解:1. 解释酶的概念。2. 说明酶的分子组成,比较单纯酶和全酶。3. 解释酶的活性中心、必需基团及其作用。4. 说明酶促反应的特点:高效性、高特异性和可调节性。5. 解释酶浓度、底物浓度、温度、pH、激活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解释米一曼氏方程,Km与Vmax值的意义,测定与计算Km与Vmax值。6. 解释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比较不可逆抑制的作用和可逆性抑制,区别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反竞争性抑制的动力学特征,说明其生理学意义。7. 解释酶原、酶原激活与生理意义。8. 解释变构酶和变构调节机理和动力学特征。解释酶的共价修饰和作用特点。9. 解释同工酶,说明同工酶的生理意义。10. 说明酶活性测定原理,计算酶活性单位。应用:使用酶学理论解释疾病、中毒和药物等机理。重点难点重点:1. 酶组成、结构、酶催化特点。2. 酶促反应动力学,米一曼氏方程,Km与Vmax值的意义。3. 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及其生理学意义。4. 酶活性调节。难点:1酶催化作用的机理。2酶动力学、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及其生理学意义。3酶活性调节。学时分配 8学时第二篇 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第四章 糖代谢教学目标了解:1. 描述糖酵解调节。2. 描述糖的有氧氧化的调节。3. 说出巴斯德效应的概念。4. 描述磷酸戊糖途径的主要反应过程和调节。5. 描述肝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调节。6. 描述糖异生途径的调节。7. 说出乳酸循环及其生理意义。8. 说出糖的重要功能及其在体内的消化、吸收(自学)9. 举例说明高血糖与低血糖等糖代谢失常疾病(自学)。理解:1. 解释糖酵解的概念,说明糖酵解途径的基本反应过程、部位、限速酶、ATP生成、阐述生理意义。2. 解释糖的有氧氧化概念,说明糖的有氧氧化途径中丙酮酸氧化脱羧及三羧酸循环的基本反应过程、限速酶、ATP生成、作用部位,阐述生理意义。3. 阐述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概括NADPH的功能。4. 比较肝糖原合成与分解的限速酶及其催化的反应。5. 解释糖异生的概念,说明限速酶及其催化的反应,阐述其生理意义。6. 归纳正常人血糖的来源与去路。说明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及肾上腺素)对血糖水平的调节作用。应用:使用糖代谢理论解释糖尿病机理。重点难点重点:糖的分解代谢基本途径、细胞定位、限速酶和生理意义。难点:糖代谢途径的调节,糖代谢紊乱与疾病的关系。学时分配 9学时第五章 脂类代谢教学目标了解:1. 说出脂类的消化吸收(自学)。2. 说出脂肪酸的命名、分类和生理功能。3. 描述酮体生成的调节。4. 说出脂肪酸合成酶的特点,阐述激素对脂酸合成的调节。5. 描述甘油磷脂的合成途径:甘油二酯合成途径和CTP-甘油二酯合成途径。6. 描述甘油磷脂的降解:磷脂酶类对甘油磷酯的水解部位及水解产物。7. 说出鞘磷脂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神经鞘磷脂的合成部位和原料。8. 说出胆固醇合成的主要步骤和调节。9. 描述脂酸碳链的加长和不饱和脂酸的合成过程。10. 说出多不饱和脂酸的重要衍生物。11. 描述血浆脂蛋白的结构和载脂蛋白的功能。12. 描述血浆脂蛋白的代谢。13. 说出血浆脂蛋白代谢异常与高脂血症(自学)。理解:1. 解释脂肪动员的概念和调节。2. 解释脂肪酸的氧化。说明脂酸的活化、脂酰CoA进入线粒体、脂酸氧化的脱氢、加水、再脱氢和硫解等步骤,计算脂肪酸氧化过程中能量变化。3. 说明脂肪酸的合成原料、部位和限速酶。4. 说明甘油三酯的合成原料、部位和合成过程。5. 解释酮体的概念,说明酮体生成和利用的部位,阐述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6. 说明磷脂的种类和组成。7. 说明胆固醇部位、合成原料、限速酶和胆固醇的转化产物。8. 解释血脂的概念。说明血浆脂蛋白用电泳法和超速离心法分离的种类、主要组成成分和功能。应用:使用脂类代谢理论阐明理解饮食与血脂、肥胖的关系,总结脂代谢与糖代谢的关系。重点难点重点:1. 脂动员过程、调节和意义。2. 脂肪酸的氧化分解过程、定位、限速酶及意义。3. 酮体的概念,酮体的生成和利用的部位、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4. 脂肪酸的合成:原料、部位和限速酶,激素对脂酸合成的调节。5. 胆固醇的合成原料和转化。6. 磷脂的分类和合成原料。7. 血浆脂蛋白用电泳法和超速离心法分离的种类、主要组成成分和功能。难点:脂肪酸的氧化分解、酮体生成、脂肪酸的合成和血浆脂蛋白代谢。学时分配 6学时第六章 生物氧化教学目标了解:1. 复述化学渗透假说基本内容。2. 说出ATP合酶的结构组成,描述ATP合成的机制。3. 说出高能磷酸化合物的类型,ATP生成和利用。4. 描述胞液中NADH氧化的两种转运机制:磷酸甘油穿梭和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5. 说出线粒体内膜转运载体,描述线粒体蛋白质的跨膜转运。6. 描述其他氧化体系:需氧脱氢酶和氧化酶、过氧化物酶体的氧化酶、超氧物岐化酶和线粒体中的氧化酶加单氧酶和加双氧酶(自学)。理解:1. 解释生物氧化的概念,说明其生理意义。2. 解释呼吸链的概念。比较线粒体的两条呼吸链NADH氧化呼吸链和琥珀酸氧化呼吸链的组成成分和排列顺序。3. 解释氧化磷酸化的概念和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4. 归纳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应用:使用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理论阐明生物界的能量转换与体外氧化燃烧关系,和解释缺氧、毒物内窒息中毒机理。重点难点重点:1. 生物氧化的概念及生理意义。2. 呼吸链的概念。线粒体的两条呼吸链NADH氧化呼吸链和琥珀酸氧化呼吸链的组成成分和排列顺序。3. 氧化磷酸化的概念及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4. 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难点:1呼吸链电子传递机制和能量释放。2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制化学渗透假说。学时分配 6学时第七章 氨基酸代谢教学目标了解:1. 解释蛋白质营养价值作用:氮平衡、营养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自学)。2. 描述蛋白质在小肠消化、吸收和腐败过程(自学)。3. 描述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说出谷氨酸、组氨酸和半胱氨酸等氨基酸的脱羧基后产生的胺类物质。4. 描述-酮酸的代谢去路。5. 举例生糖氨基酸、生酮氨基酸和生糖兼生酮氨基酸。6. 描述尿素合成的调节。7. 说出个别氨基酸代谢。8. 说明高血氨症和氨中毒。理解:1. 解释转氨基作用的概念、说明体内氨基酸的四种脱氨基作用:联合脱氨基作用、转氨基作用、谷氨酸氧化脱氨基作用和嘌呤核苷酸循环。解释转氨基作用的机制。2. 概括氨的来源与去路。说明氨的转运形式:谷氨酰胺和丙氨酸-葡萄糖循环。3. 说明尿素合成:部位、原料、鸟氨酸循环的主要途径和生理意义。4. 解释一碳单位的概念。说明一碳单位的代谢:种类、来源、载体和生理意义。5. 说明含硫氨基酸的代谢:甲基的直接供体(S-腺苷甲硫氨酸)、甲硫氨酸循环及意义、硫酸的活性形式(PAPS)、肌酸的合成。应用:使用氨基酸代谢理论阐明肝性脑病的分子机理,阐明叶酸或B12缺乏与贫血关系。重点难点重点:1. 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2. 氨的代谢。3. 尿素合成的部位、途径和生理意义。4. 一碳单位的代谢:概念、来源、载体、种类和生理意义。难点:1. 鸟氨酸循环和一碳单位的代谢。2. 个别氨基酸代谢。学时分配 5学时第八章 核苷酸代谢教学目标了解:1. 描述核酸的消化吸收(自学)。2. 说出核苷酸的多种生物功能。3. 描述核苷酸合成的调节。理解:1. 说明嘌呤核苷酸合成的两种途径从头合成途径和补救合成途径的原料、主要步骤及特点。2. 说明嘧啶核苷酸合成的两种途径从头合成途径及补救合成途径的原料、主要步骤及特点。3. 比较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的分解代谢的终产物。4. 说明脱氧核苷酸的生成。应用:1. 使用核苷酸代谢理论阐述尿酸生成与痛风症关系。2. 使用核苷酸代谢理论阐明核苷酸代谢与抗肿瘤作用的生化机理。重点难点重点:两类核苷酸代谢特点及异同,脱氧核苷酸的生成。难点: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及补救合成途径,及调节。学时分配 3学时第九章 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教学目标了解:1. 描述整体调节。2. 描述组织、器官的代谢特点及联系。3. 描述物质代谢的特点,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4. 描述饥饿与应激状态物质代谢调节。理解:1. 说明细胞水平的调节:细胞内酶的隔离分布。2. 解释关键酶的变构调节:变构调节、变构酶和变构剂的概念,变构调节的生理机制和变构调节的生理意义。3. 解释关键酶的化学修饰调节(化学修饰的概念,化学修饰的特点)。4. 说明酶量的调节(酶蛋白合成的诱导与阻遏,酶蛋白降解)。5. 解释激素水平的代谢调节。应用:能整体解释物质代谢联系和调节平衡,以及与疾病关系。重点难点重点:物质代谢联系及调节。难点:物质代谢联系及调节。学时分配 1学时第三篇 基因信息的传递第十章 DNA的生物合成(复制)教学目标了解:1. 复述半保留复制实验。2. 说出真核生物复制的特点。3. 描述DNA损伤与修复类型和意义。4. 说出逆转录现象和逆转录酶。理解:1. 说明DNA半保留复制基本规律:半保留复制、双向复制、复制的半不连续性,和半保留复制的意义。2. 说明复制的酶学和拓扑学变化:DNA聚合酶、拓扑异构酶、引物酶、DNA连接酶的作用、冈崎片段。解释复制的保真性。3. 比较原核与真核生物复制的起始、复制的延长、复制的终止。应用:解释复制的保真性、突变、修复与遗传变异及肿瘤发生的关系。重点难点重点:半保留复制。难点:1. 半保留复制、复制的保真性。2. DNA损伤与修复。学时分配 5学时第十一章 RNA的生物合成(转录)教学目标了解:1. 说出tRNA和rRNA的转录后加工过程。2. 描述核酶。理解:1. 解释不对称转录、模板链和编码链。2. 说明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及其亚基组成。3. 说明原核生物的转录过程:转录的起始,转录空泡,Pribnow 盒 (TATA 盒);转录的延长,-(sigma)亚基的作用;转录终止,Rho 因子的作用。4. 说明真核生物的转录过程:转录的起始,Hogness 盒,转录因子,转录起始前复合物,拼板理论;转录的延长;转录终止。5. 比较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转录过程的异同。6. 说明真核生物mRNA的转录后加工过程。应用:使用RNA合成的原理解释抗生素利福霉素和利福平的抗菌机制。重点难点重点:不对称转录、转录后加工过程。难点:转录的起始、延长、终止过程,转录后加工过程。学时分配 5学时第十二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翻译)教学目标了解:1. 描述蛋白质生物合成翻译后加工和输送。2. 说出蛋白质生物合成干扰与抑制(自学)。理解:1. 阐述蛋白质合成体系-翻译模板:mRNA 及遗传密码:密码子概念,密码子特点及组成,起始密码和终止密码。2. 阐述蛋白质合成体系-核蛋白体:核蛋白体的结构组成核功能。3. 阐述蛋白质合成体系-tRNA 与氨基酸的活化:氨基酰-tRNA的生成,氨基酰-tRNA 合成酶,起始肽链合成的氨基酰-tRNA。4. 说明蛋白质翻译过程:翻译的起始(起始因子,起始复合物的形成);肽链的延长(核蛋白体循环的概念,过程包括:进位,成肽和转位,特点);肽链的终止过程(释放因子,肽链的释放,核蛋白体解聚,多聚核糖体)。5. 比较原核与真核生物蛋白质翻译的异同。应用:使用蛋白质合成理论阐明药物、毒素和细胞因子作用机制。重点难点重点:mRNA、tRNA,rRNA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蛋白质翻译过程、遗传密码。难点:遗传密码、蛋白质翻译过程,蛋白质生物合成翻译后加工和输送。学时分配 5学时第十三章 基因表达调控教学目标了解:1. 说出真核基因组结构特点。2. 描述原核基因转录调节终止和翻译水平的调节。3. 描述真核生物RNA pol和pol 的转录调节。4. 描述真核生物转录后水平和翻译水平的调节。理解:1. 解释基因表达的概念,基因表达的特异性、基因表达方式和基因表达调控的意义。2. 阐述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原理:基因表达调控的多层次和复杂性,基因转录激活调节的基本要素(特异DNA 序列,调节蛋白,DNA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RNA 聚合酶)。3. 说明乳糖操纵元组成,阐述乳糖操纵元调节机制。4. 说明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特点。5. 阐述真核生物RNA pol转录起始的调节(顺式作用元件,反式作用因子,mRNA 转录激活及其调节)。6. 比较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异同。应用:解释基因表达调控与组织分化、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关系。重点难点重点:1. 基因表达的概念和特点。2. 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原理。3. 乳糖操纵子组成及调节机制。4. 真核生物RNA pol转录起始的调节。难点:1. 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原理。2. 乳糖操纵子调节机制。3. 真核生物RNA pol转录起始的调节。学时分配 5学时第十四章 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教学目标了解:1. 说出自然界的基因转移和重组意义。2. 描述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接合作用,转化作用,转导作用。3. 描述同源重组特异位点重组。4. 描述转座重组:插入序列转座,转座子转座。5. 说出制备目的基因的方法和意义。6. 说出重组DNA 技术与医学的关系(自学)。理解:1. 说明重组DNA技术的相关概念:DNA克隆,基因工程,工具酶,目的基因,基因载体基因重组。2. 解释重组DNA 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过程:目的基因的获取,克隆载体的选择和构建,外源基因与载体的连接,重组DNA 的导入,重组体的筛选,克隆基因的表达。应用:解释重组DNA技术与进化、生物品种改良、以及与医药学的关系。重点难点重点:重组DNA技术相关概念,基本过程。难点:基因重组原理、重组DNA技术基本过程。学时分配 5学时专 题 篇第十五章 细胞信息传递教学目标了解:1. 说出细胞间信息物质:神经递质、内分泌激素、局部化学介质、气体信号。2. 说出细胞内信息物质:无机离子、脂类衍生物、糖类衍生物、核苷酸、信号蛋白分子。3. 描述受体活性的调节。4. 描述cGMP-蛋白激酶途径;NF-kB 途径;TGF-b途径。5. 描述信息传递途径的交互联系。(自学)6. 描述信息传递与疾病。(自学)理解:1. 解释概念:受体、配体、第一信使、第二信使、第三信使。2. 说明受体作用的特点:高度专一性、高度亲和力、可饱和性、可逆性、特定的作用模式。3. 解释G 蛋白概念、结构和作用机制。阐述膜受体介导的信息传递:1. cAMP-蛋白激酶途径:cAMP的合成与分解,cAMP的作用机制,PKA 的作用,整个信号传递途径。2. Ca2+依赖性蛋白激酶途径:IP3、DAG 的生物合成和功能,Ca2+、PKC、Ca2+CaM激酶的生理功能,整个信号传递途径。3. 酪氨酸蛋白激酶途径:TPK-Ras-MAPK, JAKs-STAT。4. 概括胞内受体介导的信息传递。应用:信号途径与肿瘤发生的关系。重点难点重点:1. 受体的概念、分类、结构及功能。2. 受体作用的特点。3. 膜受体介导的信息传递方式。4. 胞内受体介导的信息传递。难点:1. 膜受体介导的信息传递方式。2. 胞内受体介导的信息传递。学时分配 5学时第十六章 血液的生物化学教学目标了解:1. 说出血液的化学组成及生理功能(自学)。2. 说出血浆蛋白的分类与性质(自学)。3. 描述血红素的合成与调节。4. 说出白细胞的代谢的特点。理解:1. 说明血浆蛋白的功能。2. 比较内源性和外源性的凝血途径的异同。3. 概括红细胞的代谢特点。应用:血液与内环境稳定、以及内、外交换中的作用。重点难点重点:内源性和外源性的凝血途径、红细胞的代谢特点。难点:凝血与抗凝血机制。学时分配 3学时第十七章 肝的生物化学教学目标了解:1. 说出肝脏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自学)。2. 说出参与生物转化的酶类及反应类型。3. 说出胆汁的主要成分及胆汁酸的种类。4. 描述影响生物转化作用的因素。理解:1. 解释生物转化作用的概念。2. 说明胆汁酸的代谢:胆汁酸的分类(游离胆汁酸,结合胆汁酸),胆汁酸的代谢(初级胆汁酸的生成,7-羟化酶,次级胆汁酸的生成与肠肝循环),以及肠肝循环的生理意义。3. 说明胆色素代谢:胆色素的生成和转运,胆红素在肝脏、肠道中的转变和胆红素的肠肝循环。4. 阐明血清胆红素与黄疸的关系。应用:解释肝病的分子机制。重点难点重点:1. 生物转化作用的概念。2. 胆汁酸的肠肝循环及生理意义。3. 胆红素在肝脏、肠道中的转变和胆红素的肠肝循环。4. 胆红素的来源、生成、在血中的运输和排泄。难点:1. 胆汁酸的肠肝循环。2. 胆红素在肝脏、肠道中的转变和胆红素的肠肝循环。3. 血清胆红素与黄疸的关系。学时分配 4学时第十八章 维生素与微量元素教学目标了解:1. 说出重要的微量元素钙、镁、铜、铁、硒、碘的代谢与生理功能。2. 描述维生素的缺乏症。理解:1. 解释维生素的概念、分类。2. 说明脂溶性维生素的来源、化学本质及生理功能。3. 说明B族维生素的化学结构特点、性质与辅酶的关系。4. 说明维生素C的化学结构特点、性质与生理功能。应用:解释维生素的缺乏与一些疾病的关系。重点难点重点:B族维生素与辅酶的关系及功能。难点:B族维生素与辅酶的关系及功能。学时分配 1学时第十九章 糖蛋白、蛋白聚糖和细胞外基质教学目标了解:1. 说出细胞外基质胶原、Fn、Ln的结构、功能及其生物合成的基本过程。2. 描述糖蛋白和蛋白聚糖的生物合成。理解:1. 概括糖蛋白结构中寡糖链的结构共性及其特点。2. 归纳糖蛋白的主要类型和主要功能。3. 说明蛋白聚糖的主要功能。应用:解释糖蛋白等与细胞信号、肿瘤转移的关系。重点难点重点:1. 糖蛋白结构中寡糖链的结构共性及其特点。2. 糖蛋白的主要类型和主要功能。3. 蛋白聚糖的主要功能。难点:糖蛋白结构中寡糖链的结构、细胞外基质胶原、Fn、Ln的结构。学时分配 3学时第二十章 癌基因、抑癌基因与生长因子教学目标了解:1. 说出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分类及表达产物。2. 说出常见生长因子的作用机理。理解:1. 解释癌基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概念。2. 阐述癌基因异常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的机理。应用:拟定可能的肿瘤防治的策略。重点难点重点:1. 癌基因、抑癌基因的概念。2. 癌基因异常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的机理。难点:癌基因异常激活的机理。学时分配 3学时第二十一章 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教学目标了解:1. 举例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的应用。2. 描述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技术原理。理解:1. 解释基因诊断的概念及常用方法。2. 解释基因治疗的概念和策略。应用:重点难点重点:1. 基因诊断的概念及常用方法。2. 基因治疗的概念和策略。难点: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技术原理。学时分配 3学时实验课内容实验一 血清蛋白分离教学目标1. 了解蛋白质分离与提纯的原理。2. 掌握蛋白质分离与提纯的方法。重点难点1. 血清蛋白分离的原理及方法。2. 用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方法分离血清蛋白。课时分配 5学时实验二 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分离血清蛋白质教学目标 掌握电泳分离血清蛋白质的基本原理及操作。重点难点 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技术的具体操作过程。课时分配 5学时实验三 兔肝中碱性磷酸酶的提取教学目标 兔肝中碱性磷酸酶的提取重点难点1. 提取碱性磷酸酶的操作方法。2. 碱性磷酸酶提取的原理。课时分配 5学时实验四 碱性磷酸酶的比活测定教学目标1. 掌握721型分光光度计使用的基本操作方法。2. 了解利用磷酸苯二钠法测定碱性磷酸酶浓度以及利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酶活性的原理。重点难点1. 721型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步骤。2. 7酶浓度测定和活性测定的区别和联系。课时分配 5学时实验五 脲酶米式常数Km值简易测定法教学目标1. 通过测定脲酶Km值,掌握一般酶Km值的测定原理和方法。2. 熟练掌握可调式移液器、721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重点难点1. 脲酶Km值的测定原理和方法。2. 双倒数作图法。课时分配 5学时实验六 SDS-PAGE测定蛋白质分子量教学目标1. 了解SDS-PAGE的原理及方法。2. 了解SDS-PAGE电泳技术的相关知识和的应用。3. 学会SDS-PAGE法测定分子量的操作技术。重点难点1. SDS作用的原理。2. 不连续电泳的原理。3. 操作中的注意事项。课时分配 5学时实验七 质粒DNA的小量抽提教学目标1. 了解质粒DNA分离纯化的原理和方法。2. 掌握碱裂解法小量制备质粒DNA的方法。重点难点1. 碱裂解法制备质粒DNA的基本操作流程和原理。2. 实验结果的分析。课时分配 6学时实验八 聚合酶链反应(PCR)+ DNA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教学目标1. 了解PCR扩增DNA片段的原理。2. 掌握PCR扩增DNA片段的方法。3. 了解限制性内切酶的特性。4. 掌握DNA的酶切技术。重点难点1. PCR的反应原理。2. PCR反应体系及优化。课时分配 7学时实验九 重组DNA的转化教学目标1. 掌握DNA转化的最基本操作。2. 了解提高转化效率的基本思路。重点难点1. DNA转化的基本操作。2. 感受态的制备。课时分配 7学时四、实施建议(一)前后衔接课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基础课中核心课程,同时与其它基础课程有密切联系。因此,学员在学习本课程之前,需完成相关医学基础课程,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细胞生物学等课程的学习。通过本课程学习,为下一步生理学、医学免疫学等课程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满足学员实习工作的需要或为研究生课程学习奠定基础。(二)教学学时分配理论内容时数实验内容时数备 注第一章 序论、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第二章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第三章 酶第四章 糖代谢第五章 脂代谢第六章 生物氧化第七章 氨基酸代谢第八章 核苷酸代谢第九章 物质代谢调节第十章 DNA的生物合成第十一章 RNA的生物合成第十二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第十三章 基因表达调控第十四章 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第十五章 细胞信号转导第十六章 血液生物化学第十七章 肝脏生物化学第十八章 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第十九章 糖蛋白、蛋白聚糖和细胞外基质第二十章 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第二十一章 基因治疗与基因治疗968966531555555341333实验一 血清蛋白分离实验二 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分离血清蛋白质实验三兔肝中碱性磷酸酶的提取实验四 碱性磷酸酶的比活测定实验五 脲酶米式常数Km值简易测定法实验六 SDS-PAGE测定蛋白质分子量实验七 质粒DNA的小量抽提实验八 聚合酶链反应(PCR)+ DNA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实验九 重组DNA的转化555555677合计100合计50讲习比例2:1(三)教材选编使用基本教材:理论课:生物化学(第六版),周爱儒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实验课:现代生物学基础实验教程,周建新主编,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年。(四)考核与评价1、考核性质:考试课;2、考核方式:笔试、操作3、成绩评定方法:总成绩中,课程笔试成绩占70%,实验操作和平时作业占30%。4、试题来源:试题库(五)教学保障条件标准化教学实验室六间。通风良好,采光系数1/81/6,装有冷暖空调,实验台面耐酸、碱。一次通过学员120人次。教学准备室1间,配备有关实验准备和试剂配制的设备和操作台。教学仪器设备:包括-80深低温冰箱,台式高速离心机,冷冻高速和超速离心机,核酸蛋白检测仪,HPLC,FPLC,单向电泳仪,2D-电泳仪,图象分析仪,PCR仪,核酸杂交炉,真空转移和电转移装置,细胞培养全套设备,双波长双光速分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检测仪,旋转蒸发仪,自动部分收集仪,循环水真空泵,真空干燥箱(带真空泵),荧光显微镜,电子天平,蛋白质组学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