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第一章.docx_第1页
七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第一章.docx_第2页
七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第一章.docx_第3页
七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第一章.docx_第4页
七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第一章.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第一章一、选择题、少先队员们正在湖边进行篝火晚会以庆贺自己的节日,在一片银白色的月光照耀下,燃起了一堆篝火。少先队员们的目光中流露出莫大的喜悦。以下能称得上光源的是()A、少先队员们的目光B、一片银白色的月光、湖面上映出的篝火D、在湖边燃烧的篝火2、晚上入睡的人被蚊子咬醒,这是人的什么感觉在起作用?()A、视觉B、触觉、嗅觉D、听觉3、伞兵从飞机上跳下,下方正好有个湖,在下落过程中伞兵在水中的像会()A、变大B、变小、不变D、消失4、听小骨位于耳朵内的部位是()A、外耳B、中耳、内耳D、鼓室、在有些地方可以看到如图1的标志,它表示的意思是()A、禁止鸣笛,保持安静B、道路弯曲,行车注意安全、此地有乐队出租车D、禁止停车6、入射光线与平面镜为30时,反射角是()A、30B、60、90D、1207、用照相机拍摄景物时,要使底片上能够成清晰缩小的像,物距u和焦距f满足的关系是()A、ufB、uf、fu2fD、u2f8、某同学在观看平静的湖水里慢慢游动的鱼,同时他还看到湖面上映出的岸边的大楼,他看到的鱼和大楼是()A、大楼是实像,鱼是虚像B、大楼是虚像,鱼是实像、大楼和鱼都是虚像D、大楼和鱼都是实像9、集邮爱好者为了能更清晰地看到邮票的画面,常用放大镜来观察,他看到的是()A、倒立、放大的实像B、正立、放大的虚像、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等大的虚像0、一只电铃放置在玻璃罩内,接通电路,电铃发出声音,当用抽气机把玻璃罩中的空气抽掉时,将发生()A、电铃的振动停止了B、只见电铃振动,但听不到声音、电铃的声音比原来更加响亮D、不见电铃振动,但能听到声音1、一束光线从空气进入水中,正确的图示是()(上方是空气,下方是水)12、放幻灯片时幻灯片距离幻灯机镜头30厘米,幻灯机镜头焦距是()、60厘米B、40厘米、10厘米D、以上均不对3、下列光路图中,哪个是错误的?()14、眼球的功能是()A、折光和感光B、感光和产生视觉、产生视觉D、折光、感光、产生视觉、在物体由远处沿凸透镜的主光轴向焦点移动的过程中,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和实像的大小变化情况是()A、像到透镜的距离增大,像也增大B、像到透镜的距离增大,像变小、像到透镜的距离减小,像变大D、像到透镜的距离减小,像变小6、调节电视的音量旋钮是在调节声音的()A、音调B、响度、音色D、频率7、要使人的眼睛看到物体,其必要条是()、物体是光源、必须有光射入眼睛、物体和眼睛在一条直线上、只有白天才能看到物体8、AB是放在平面镜前的物体,AB表示物体在镜中所成的像,正确的图示是()9、如图所示,有束光线射入杯中,在杯底形成光斑,逐渐往杯中加水,光斑将()A、向左移动B、向右移动、不动D、无法确定20、在下列事例中能看到物体实象的是()A、欣赏鱼缸中的鱼B、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胚芽、看电影D、平面镜里的像21、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透镜的另一侧离透镜10厘米的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像,当物体移至凸透镜前10厘米处时,所成的像是()A、倒立缩小的虚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等大的实像22、某校学生毕业时摄影留念,全班合影后,用同一照相机改拍个人校园纪念照,这时应该()A、把照相机离人远一些,同时缩短暗箱的长度B、把照相机离人近一些,同时增大暗箱的长度、把照相机离人远一些,同时增大暗箱的长度D、把照相机离人近一些,同时缩短暗箱的长度23、戴兰色镜片的眼镜看红领巾是()A、红色B、兰色、黑色D、紫色24、早晨看到草上的露珠映在日光中能呈现鲜艳的颜色,而且颜色随视线的方向而改变,这是因为()A、露珠晶莹,日光强烈刺眼,使视觉受到影响,看到眼前五颜六色B、光的反射、光的色散D、视线方向不同,看到露珠背后不同的颜色2、如图,人眼看不见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是()A、a物体B、b物体、物体D、a、b、三物体26、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当物体从距透镜1厘米处沿透镜主光轴远离,移动到距透镜40厘米处的过程中,物体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A、逐渐增大B、先减小,后增大、逐渐减小D、先增大,后减小二、填空题、人的主要感觉器官包括、等2、皮肤能感受冷、热、痛等刺激,即有觉、觉、觉、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3、舌能辨别四种基本的味,分别是、,对甜味最敏感的是,苦味最敏感的是,酸味最敏感的是,咸味最敏感的是。4、皮肤的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是不同的,如抚摸一般用手指尖,因为这个部位的神经末梢比较集中。要测试病人额上的温度,一般用手背,因为手背上对神经末梢比较丰富。、声音是由于而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6、声音是靠、等物质作介质进行传播的。声音以的形式通过将向外传播,这个波叫做声波。7、声音在中传播最快,中次之,中传播最慢。8、耳的结构包括、和。9、乐音的三个基本特征为、。0、遇到巨大的声响时,要迅速。1、我国政府规定工厂、工地的噪声应不超过分贝,居民居住区,白天不超过分贝,夜间不能超过分贝。2、拿一张硬纸片在木梳齿上划过,纸片划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听起来就越高,也就是说发出的声音的就越高。3、我们往往根据说话人的声音就能知道是谁在讲话,这是根据特征来区分的。4、光在同一种物质里是沿传播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而在水中每秒传播距离只有真空中的。6、光年是单位,指光在一年里传播的。7、光谱的颜色依次为、。8、太阳光通过玻璃后呈现红色,则玻璃是颜色,一面旗子能全部反射黄光,则旗子是颜色,一张纸几乎将所有色光全部反射,则纸是颜色,地块布几乎将所有色光吸收,则布的颜色是颜色。9、光发生反射时,光线与光线、线在同一平面上;线和线分别在线的两侧;角等于角。20、物体对光的反射有反射和反射两类。反射使我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反射和反射都遵守光。21、坐在教室里不同位置上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是因为发生了光的反射,而当黑板某部分出现反光现象是由于光线射到这部分时发生了反射。22、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30度,则入射角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23、眼睛中的视网膜相当于,物体在视网膜中成的像的性质是、的像24、当你唱歌时,用手摸颈部的喉咙时,可感觉到,这个现象可以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而产生的。2、用铅笔的笔尖垂直接触平面镜,笔尖距笔尖的像6毫米,则平面镜玻璃厚毫米。26、下面是眼球的结构简图:(1)A是眼的结构图B是眼的结构图是眼的结构图(2)远处物体形成的像落在视网膜方的眼,称近视眼,可配戴透镜纠正。27、在岸上看水中的鱼,看到的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这是由于光的造成的。28、眼球的折光系统包括、。29、光在均匀介质中沿传播,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0、一条光线垂直平面镜入射,反射角是,若入射方向不变,要使反射光线改变60度,则镜面应转过度,此时的入射角是度。31、“猫眼”实际上就是安装在房门小空内的一枚镜,所看到的“来访者”是立的、的、像(填:“正”或“倒”;“放大”或“缩小”;“实”或“虚”)。三、实验题、作图题:、在利用光具座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某同学只能在光屏下边缘看到一个残缺的像,这是由于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_的缘故,如果不改变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只移动烛焰,欲使像移到光屏的中央,应将烛焰向_移。另有一位同学,保持烛焰和透镜的位置不变,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的像,则可能的原因是_。再有一位同学在光屏上形成了烛焰清晰的像以后,用不透明的纸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问:这时光屏上A、像全部消失B、像的上半部分消失、像的下半部消失D、仍有整个像,但比原来暗一些2、如图,请在图中画出a、b两条光线3、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作AB的像经凸透镜PQ折射后的光线。4、在下图所示的方框中,画出适当的光学器、完成光路图6、已知平面镜前有一个发光点S,S1是它在镜中所成的像,作出平面镜的位置SS1参考答案:、D2、B3、4、A6、B78、D8、9、B0、B1、D2、B3、4、A、A6、B7、B8、9、B20、21、B22、B23、24、2、D26、二、填空题、听,嗅,视,味,触2、冷,热,痛,触痛3、酸、甜、苦、辣,舌尖,舍根,舍侧,舍侧4、触觉,热觉、振动,声源6、固体,液体,气体,波7、固体,液体,气体8、外耳,中耳,内耳9、音调,响度,音色0、张开嘴巴1、8-90,0,402、响度3、音色4、同一物质、3X108米/秒,2/36、长度,距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