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试卷及答案.docx_第1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试卷及答案.docx_第2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试卷及答案.docx_第3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试卷及答案.docx_第4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试卷及答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试卷及答案【篇一: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一、 读拼音写字、词,注意书写工整、正确。 ( )烟 撒( ) ( ) ( )紫( )红 二、 在划横线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上横线。 三、 同音字填空。 四、 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 不论?都? 之所以?是因为? 不但?而且? 不是?而是? 1.非洲的花()多,( )那里的花开花,草开花,灌木开花,许多树也开花。 2.望着那个青里透红的苹果,战士们( )不想吃,( )不愿吃。 五、 按要求写句子。 1、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改为陈 述句) 。 2、星期五下午我们在体育馆里体操大赛。(修改病句)。 六、 请将左右两边相对应的内容用线段连接起来。 三国演义吴承恩 将相和 西游记 罗贯中 猴王出世 水浒传 施耐庵 景阳冈 七、 按课文内容填空。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 ),毫不 ()。不管怎么( ),他总能左拐右拐地( )。 八、请将左右两边相对应的内容连接起来,然后在“ ”上再写两句课内外积累 的名言或警句,但不可重复本卷出现过的。 怪生无雨都张伞, 天连碧水碧连天。 地满红花红满地, 无志空长百岁。 有志不在年高, 同到牵牛织女家。 如今直上银河去, 不是遮头是使风。 。 1.严监生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一个人物。 ( ) 2.本学期我们又认识了几种新的文学形式:如半截蜡烛是相声。( ) 十、语文实践。 我在本学期积累的一句歇后语是: 。我还能用它写 一句话 。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 一、 阅读“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片段,回答下列问题。 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 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 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因笑道:“天 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 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 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1、请在括号里用“”给本文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请为画横线的词语写一个近义词,将其填在旁边的括号里。 3、本片段的主要内容是: 。 4、请用“”画出描写王熙凤衣着的句子。 5、“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个片段是节选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_,文段通过 _ 和_两个方面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_ 、_、 _的人物形象。 二、 阅读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老锁匠一生修锁无数,技艺高超,收费合理,深受人们的敬重。 老锁匠老了,为了不让他的技艺失传,他挑中了两个年轻人,准备将一身技艺传给 他们。 一段时间以后,两个年轻人都学会了不少本领。但两个人中只有一个能得到真传, 老锁匠决定对他们进行一次考试。 老锁匠准备了两个保险柜,让两个徒弟去打开,谁花的时间短,谁就是胜利者。结 果大徒弟只用了不到10分钟就打开了保险柜,而二徒弟却用了半个小时。险柜里有什么?”大徒弟眼中放光:“师傅,里面有很多钱, 全是百元大钞。”问二徒弟同样的问题,二徒弟支吾了半天说:“师傅,我没看见里面有 什么,您只让我打开锁,我就打开了锁。” 老锁匠微微一笑说:“其实,不管干什么行业都要讲一个信字,尤其是我们这 一行,要有更高的职业道德。我收徒弟是要把他培养成一个技艺高超的锁匠,他必须做 到心中只有锁而无其他,对钱财视而不见。否则,心有私念,稍有贪心,登门入室或打 开保险柜取钱易如反掌,最终只能害人害己。我们修锁的人,每个人心上都要有一把不 能打开的锁。”说完,郑重宣布(大徒弟、二徒弟)为他的正式接班人。 1、给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接班”的“班”用音序查字法应查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部。 3、在文中括号里合适的词语上打“”,师傅这样做的理由是(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 4、 开好锁后,老锁匠问两个徒弟时,他们各是怎样的表情:大徒弟 可见他 ;二徒弟 ,可见 他 。 5、老锁匠说:“我们修锁的人,每个人心上都要有一把不能打开的锁”,这“不能打开 的锁”指的是 6、如果我是大徒弟,从此我将会: , 如果我是二徒弟,从此我将会: 。 7、阅读本篇短文,我的体会是: 。 第三部分:习作。 一、小练笔 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习作(35分) 同学们,现在汶川灾区还有很多和我们同龄的小朋友,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呢?你有什么打算呢? 要求:1、可以围绕几个方面具体写,语句通顺,感情真挚。2、文章以书 信的格式来写。3、题目自拟。字数在500字左右。【篇二: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txt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49.5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 (12分) 姓名: 得分: ( ) ( ) ( ) ( ) ( )() ( ) () ()( ) () () 三、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并按要求写词语 (8.5分) a.垂头丧气娓娓动听 目瞪口呆 巧舌如黄 b.负荆请罪完壁归赵 天衣无缝 脸声屏气 四种事物一起成语:_ _ _ _ 时间过得快的成语:_ _ _ _ aabc: _ _ _ _ 带“马”字成语:_ _ _ _ 四、用“坚”字组成四个不同的词,填入适当的括号里(4分) “5.12” 汶川大地震,使中华民族更( )。即使时间过去了100个小时,救援人员依然在 ()的石板下搜寻,瓦砾堆下的生还者还在()着。 中华民族将迈着更加 ( )的步伐前进。 五、按要求,改写句子。(5分)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改成陈述句) 2.裤子没有毛病。裤子非常合您的身。(合并成一句话。) 3.古老的威尼斯沉沉地入睡了。(缩句) 4.河南省的人口是我国最多的省份。(改病句) 5、在这个( )鱼钩上( )光芒!(括号里填合适的词) 六、请细细回忆本学期所学内容,按要求填空。(14分) 1.一叶渔船两小童,2. 3.儿应声答曰:“。 4.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 生死之交。 6.四害指_ _ _ _。六眷指_ _ _ _ _ _。 7.我国四大名著及作者: 作者(), 作者(), 作者(), 作者()。 七、根据下面的情境写话 (3分) 1.一块草坪上写着这样的广告语:严禁践踏草坪。总觉得少了一点情趣。你可以改为。 2.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可谓入木三分,李红、黄莉对“入木三分”一词争论不休,你能替他们解释一下吗?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29分) 一、阅读桥选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3分)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竟没有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腰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1.“瞪”查音序应查(),完整的音节是(),查部首应查( )部,这个字共有多少画( )。(2分) 2.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内补充恰当的词语,使之搭配恰当完整。(3分) ( )的队伍 ()的洪水( )的老汉 ( )的儿子 ()的老太太 ( )的木桥 3.用“”画出比喻句。用“”画出拟人句。再谈谈这两个句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4.“老汉似乎要对儿子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吞没了他。”请发挥想像,你觉得老汉要喊些什么呢?(2分) 5.“洪水退后,一个老太太在别人的搀扶下来祭奠她的丈夫和儿子。”看到这里你想说什么?(3分)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6分) 马和马驹 有一匹可敬的老马,他失去了老伴,身边只有唯一的儿子和他一起生活。老马十分疼爱他,把他带到一片草地上抚养,那里有流水,有花卉,还有诱人的绿阴。总之,那里具有幸福生活所需的一切。 小马驹根本不把这种幸福生活放在眼里,每天滥啃三叶草,在鲜花遍地的原野上浪费时光,毫无目的地东奔西跑,没有必要地沐浴洗澡,没感到疲劳就睡大觉。这匹又懒又胖的小马驹对这样的生活逐渐厌烦了,对这片美丽的草地也产生了反感。他找到父亲说:“近来我的身体不舒服。这片草地不卫生,伤害了我;这些三叶草没有香味;这里的水中带泥沙;我们在这里呼吸的空气刺激我的肺。一句话,除非我们离开这儿,不然,我就要死了。” 我亲爱的儿子既然有关你的生命去寻找一个新家 马驹听说去旅行,高兴得嘶叫起来,而老马却不怎么快乐,安详地走着,在前面领路。他让他的孩子爬上陡峭而荒芜的高山,那山上没有牧草,就连可以充饥的东西也没有。 天快黑了,仍然没有牧草,父子俩只好空着肚子躺下来睡觉。第二天,他们几乎饿得筋疲力尽了,吃到了一些长不高的灌木丛,心里十分满意。现在小马驹不再奔跑了。又过了两天,他几乎迈了前腿就拖不动后腿了。 老马心想,现在给他的教训已经足够了,就把儿子领上了一条不认识的路,走到半夜,又把他带回原来的草地。马驹一发现嫩草,就急忙去吃。 “啊!多么绝妙的美味啊!多么好的绿草呀!”他喊起来,“哪儿来的这么甜这么嫩的东西?父亲,我们不要再往前走了,我们别回老家去了让我们永远留在这个可爱的地方吧,我们就在这里安家吧,哪个地方能跟这里相比呀!” 他这样说着说着,天亮了。马驹认出这个地方,原来这就是几天前他离开的那片草地。他垂下了头,非常羞愧。 老马温和地对他说:“我亲爱的孩子,要记住这句格言:享受太多,就会厌烦快乐;如果要得到幸福,就必须适度节制。” 1.给第四自然段的 “ _ ”上加恰当的标点。(3分) 2.这篇短文主要讲什么?(2分) 3.下列四组词语中,意思相近的一组是()。(1分) a、赞美 赞扬 称赞 赞歌 夸奖 b、灵便 灵活 便利 方便 灵巧 c、愉快 高兴 快乐 快活 开心 d、温柔 温暖 温和 暖和 温度 4.小马驹为什么要离开那片美丽的草地?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3分) 5.除非我们离开这儿,不然我就要死了。(改变句子的说法,但意思不变)(2分) 6.老马带着孩子离开了家,他要做什么?(2分) 7.联系实际谈谈你如何理解“享受太多,就会厌烦快乐;如果要得到幸福,就必须适度节制。”这句格言的含义?(3分) 第三部分:基础知识(41.5分)。八、请你按查字典的方法填空。( 3.5分) 九、按要求填空。(8分) 近义词:理屈() 打量() 天穹() 瞎闹() 反义词:茂盛() 干冷() 热情() 干净() 十、在下面每组词语中,用横线划出不是同一类的词语。(3分 ) (1)录音机电视机 录像机 电话机 (2)西红柿西瓜梨挑子 (3)大学 中学小学 学生 (4)崇高 狼狈理想 矫健 (5)球类 乒乓球 足球 排球 (6)萝卜 青菜蔬菜 包心菜 十一、在括号里写出恰当的答案。(6分) (1)节约对光荣正如浪费对( )。 (2)春天对耕耘正如秋天对( )。 (3)夏天对炎热正如冬天对( )。 (4)勤劳对富裕正如懒惰对( )。 (5)轮船对大海正如飞机对( )。 (6)汽车对运输正如渔网对( )。 十二、把下面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顺的话,序号写在括号里。(5分) ( )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它像慈母用乳汁哺育婴儿一样滋润禾苗。 ( ) 露珠的身体很小,生命也很短暂,但它却是不平凡的。 ( ) 他白天隐身在空气中,夜晚无声地在黑暗中工作。 ( ) 每当黎明地时候,他又是最早睁开那不知疲倦地眼睛。 ( ) 它默默地工作,又默默地逝去。 十三、词语转换。(4分) (千山万水)- ( )- ( )-( 三心二意 ) (崇高)-( )-( 山水 )- ( ) 十四、我能给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在括号里。(4分) 举:a发动、兴起 b、提出来 c、推选 d、全 举办展览( ) 举例说明( ) 举世闻名( ) 推举代表( ) 光:a、荣誉 b、景物 c、完了,一点不剩下 d、露着 1、姑娘们跑光了。( )2、我光着脚走到了学校。( ) 3、张家界的风光真美啊!( )4、他又一次为国争了光。( ) 十五、选词填空.(2分) 涌现展现浮现呈现 1、走出了山谷,繁华的城市就( )在我们眼前了。 2、近来,我们学校( )出许多好人好事。 3、虽然我已经离开我的老师两年多了,但老师的音容笑貌时常( )在我眼前。 4、自从开展体育节以来 ,学校( )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1、浪淘沙这首古诗是宋代的刘禹锡写的。() 2、“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后来多用来称赞尊师重道的精神。( ) 3、水浒传是我国著名的古代短篇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 4、“小嘎子”是作家徐光耀的儿童小说小兵张嘎中的主人翁。() 5、严监生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一个人物,作者是吴敬梓。( 6、“凤辣子”就是王熙凤,她是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里的一个主要人物。() )【篇三: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1)】p class=txt(总分100分) 班级姓名 得分 一、 看拼音写汉字。(10分) 推( ) 钩( ) 陪( ) 梁( )准( ) 钓( ) 赔( ) 粱( ) 三、把成语补充完整。(9分) ()重()长 ()劳任( ) 垂( )丧() 绞()()汁()中送( )()瞪()呆 ( )雨 无()完()归() ()造()设四、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7分) 1、把下列中不属于四大名著选出来( )。 a、史记b、 三国演义2、c、 水浒传 d、 西游记 2、“小嘎子”是作家( )的儿童小说小兵张嘎中的主人公。 a、林海音 b、徐光耀 c、老舍 3、草船借箭出自哪一部名著()。 a、西游记b、 水浒传 c、红楼梦 4、舟过安仁是哪位诗人写的()。 a、 吕岩b、 杨万里 c、 辛弃疾 5、严监生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 )中的一个人物。a、儒林外史 b、西游记 c、吴承恩 d、吴敬梓 6、( )来了,( )多住几天。( ) a、与其?不如? b、只要?就?c、既然?就? 五、修改病句。(4分) 1、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_ 2、屋子里挤了十五个人左右。_ 3、王阿姨今天买了许多水果:有苹果、梨子、桃子、西瓜和西红柿。 _ 4、草原的作者是林海音。 _ 六、按要求改写句子。(6分) 1、你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改写成反问句:_ 2、她回答道:“我不能呼吸,请帮助我!”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_ 3、老板一下子钻进那一堆被顾客拒绝接受的衣服里。 缩句:_ 七、按课文内容填空(6分) 八、连线题(4) 1、路曼曼_,_ 而求索。红楼梦 吴承恩 水浒传 刘义庆 2、刘关张桃园三结义_ 杨氏之子施耐庵 。 西游记 曹雪芹 3、孔明借东风_。 4、上联:_ ,下联:天连碧水水连天 5、_,不是遮头是使风。 九、下面都是表示“看”的一些词语,请选择合适的填空(4分)。 1瞅 凝视盯 瞥 1、楚王( )了燕子一眼,冷笑一下。 2、中尉( )了泊诺德夫人一眼 很不满。 3、泊诺德夫人()着烛台喃喃自语。 4、爸爸()着远方,想了很久 很久。 十、 阅读感悟。(22分) 草 船 借 箭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嫉妒。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 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 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 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 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 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 “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 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好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 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 走了。 1、 请写出下列人物特点。(2分) 周 瑜:_ 诸葛亮: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4分) 才干( ) 妒忌() 推却( ) 惩罚() 3、周瑜给诸葛亮造箭的时间是“十天”,为什么诸葛亮只要“三天”?(2分) _ 4、周瑜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但为什么周瑜还要摆设酒席招待他呢?(2分) _ 给 予 是 幸 福 的 从前有个人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他饥渴难忍,快要支持不住了。他仍然拖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终于找到了一间废弃的小屋。 这间屋子已经很久没人住了,风吹日晒中摇摇欲坠。在屋前,他发现了一个吸水器,就用力抽水,却一滴水也没有。他失望到了极点。 忽然,他看见吸水器旁有一个水壶,壶口被木塞紧紧地塞住了。壶上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你要先把这壶水灌到吸水器中,然后才能打水。但是,请在你走之前一定要把水壶装满。他小心翼翼地打开水壶塞,里面果然有满满一壶水。这个人面临着艰难的抉择,要不要按纸条上说的,把这壶水倒进吸水器里?如果倒进去后吸水器不出水,岂不白白浪费了这壶救命之水?相反,要是把这壶水喝下去,就会保住自己的生命。 他思索再三,最后,他下决心照纸条上说的做,吸水器中果然涌出了泉水!他痛痛快快地喝了个够。休息了一会儿,他重新把水壶装满水,塞上壶塞,在纸条上加了两句话:“请相信我,纸条上的话是真的。你只有把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