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4届高一下学期学科联赛生物试题(A).doc_第1页
人教版2014届高一下学期学科联赛生物试题(A).doc_第2页
人教版2014届高一下学期学科联赛生物试题(A).doc_第3页
人教版2014届高一下学期学科联赛生物试题(A).doc_第4页
人教版2014届高一下学期学科联赛生物试题(A).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泰和中学2014届高一下学期学科联赛(A) 生物试题 2012、5、26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每题2分,共60分)1.下列哪些器官的活动与维持内环境稳态无关?( )A肾脏的排泄 B血液循环 C胃肠消化吸收 D声音刺激引起听觉2运动员进行剧烈运动时,在机体调节机制的作用下,仍然能够保持内环境的稳态。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通过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进行调节 B维持体温的稳定是通过神经一体液凋节 C剧烈运动时,由于消耗大量能量,血糖含量下降,导致胰岛素分泌量减少 D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时,主要进行的是有氧呼吸,但血液中乳酸的含量也会增加3如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B时间t1t2,散热量增加产热量也增加C时间t2t3,散热量减少是体温调节的结果D时间t3以后,产热量小于散热量4细胞与细胞之间可以通过信号物质进行信息传递(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当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一定使其兴奋B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作为信号物质可作用于B细胞,既可以促使其增殖也可促使其分化C信号物质的受体有的分布于细胞膜上,体现了细胞膜参与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作用D若信号物质是甲状腺激素,则靶细胞是肌肉细胞、垂体和下丘脑的细胞5为研究不同室温条件对皮肤及口腔温度的影响,某人在能迅速改变温度的房间内做了相关的实验测量。测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从图中可以看出,口腔温度基本不变,能保证酶催化所需要的适宜温度B在5090 min,皮肤温度下降的原因是室温降低,皮肤血流量减小C第90 min时,为了减少热量散失,所以皮肤不再散热D整个体温调节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6.下列关于人体及动物代谢与健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健康人的细胞中,蛋白质分解时最多能产生12种氨基酸B磷脂是脂质,其摄入及合成量过多时会导致脂肪肝C接种疫苗不能预防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D.糖尿病患者主要是因体内胰岛素缺乏导致葡萄糖无法吸收进入血液而出现尿糖7.根据右图,下列关于神经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b物质有关B在c处给一足够强的刺激时,钾离子从上往下流C假设这是突触前膜,则突触间隙位于图示膜的上部D若将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层平展在水面上,c会与水面接触8.下图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某种免疫过程(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由造血干细胞形成的a、b、c细胞内蛋白质的种类有所不同B过程都需要细胞膜上糖被的参与Cc细胞和e细胞一样,都能增殖分化形成d细胞,d细胞分泌的物质Y为淋巴因子DY主要在内环境中发挥作用,与Y合成和分泌有关的膜性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9.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下图表示影响血糖调节的因素及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的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升高B刺激X胰岛A细胞是体液调节,位于垂体C刺激X胰岛A细胞是神经调节,位于大脑皮层D靶细胞接受激素刺激后,促使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10如图甲所示,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材料,在神经纤维的表面,放置两个相距12 cm的电极A和B,在图中的刺激点给予较强的电刺激。依据观测到的电流表指针偏转(向左为正,向右为负)情况,绘出的曲线如图乙。乙图中能正确表示粗大神经纤维电位变化的是()11在反射弧中,电刺激传入神经末梢,兴奋能传到效应器,而刺激传出神经末梢,兴奋却不能传到感受器,原因是兴奋在下图所示结构上的传导(或传递)方向不能由()A B C D12右图表示的是a与抗体形成的结合体,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如果图示中的a表示外毒素,那么抗体表示为凝集素B如果a是抗原,多数情况下图示的结合体会进一步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C图示中的a通常情况下也可以表示为结核杆菌或麻风杆菌D如果图示中的抗体吸附在皮肤的表面,当a再次侵入时,可以引起自身免疫病13血糖平衡对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下图为人体血糖调控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高血糖状态时,胰岛素增加,有利于降低血糖;同时胰高血糖素减少,也有利于降低血糖,说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为协同作用B低血糖状态时,除图中途径外还可通过肌糖原的分解使血糖恢复正常C高血糖状态时,过程可使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进而使血糖恢复正常D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可以通过反馈影响胰岛素的分泌14比利时、法国科学家最近在实验中将胚胎干细胞分化成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并成功移植到了实验鼠大脑中,这一成果将有助于对神经性疾病的研究。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S区受损,患者表现为运动性失语症B当人从寒冷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时,大脑皮层内侧面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C胚胎干细胞与神经细胞含有相同的基因,不同的蛋白质D一切具有神经系统的生物,其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都是反射弧15植物的下列现象中,与顶端优势现象中生长素作用相同的是( )A.茎的向光性 B.无籽番茄果实的发育 C.水平放置的植物根的向地性 D.扦插的枝条生根16植物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赤霉素处理芹菜,可以使食用的叶柄增长B.生长素能促进生长,但它的作用又会被乙烯所抵消 C.幼根、幼芽中含较多的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不含乙烯和脱落酸 D.啤酒生产中,利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以降低成本,同时不影响啤酒品质17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可利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使植物增高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细胞生长;脱落酸和细胞分裂素对细胞分裂的作用相反使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的2,4D浓度一定相同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A. B. C. D.18右图表示某些植物激素对幼苗生长的调节作用,图中甲、乙、丙表示不同的植物激素。不正确的说法是( )A.甲是赤霉素,乙是生长素B.“a浓度”较“b浓度”高C.乙是赤霉素,丙是乙烯D.由图可知,幼苗正常生长是多种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9下列关于种群的正确叙述是( )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草是一个种群 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 在种群内常因争夺食物而发生竞争和捕食 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A. B. C. D.20关于下图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若某植物幼苗已经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向光面的生长素浓度为f,则背光面的生长素浓度范围为大于fB.若某水平放置的植物幼苗表现出根向地性,茎背地性,测得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f,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小于fC.除草剂灭草的原理是使杂草的生长素浓度处于大于h状态下D.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侧芽生长素浓度可能大于h21将甲、乙、丙三株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别进行不同处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顶芽的存在抑制了侧芽的生长细胞分裂素可减弱植物的顶端优势甲组侧芽生长快与生长素促进作用有关甲为对照组,乙、丙为实验组A. B. C. D.22某种植物种子经低温处理12个月后能够提早萌发。在低温处理过程中,种子内的激素含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推断错误的是( ) A.抑制种子萌发的是脱落酸B.脱落酸与赤霉素有相反的生理作用C.喷洒细胞分裂素溶液有利于种子保藏.D.赤霉素与细胞分裂素共同促进种子的萌发23生活在白蚁肠内的鞭毛虫,能消化白蚁肠中的木纤维素,若没有鞭毛虫,白蚁即饿死,植物中的菟丝子,要缠着大豆才能生长,大小草履虫必须分开培养,才能生长好。以上生物的种间关系分别依次为( )A.共生、寄生、竞争 B.竞争、寄生、共生C.寄生、共生、竞争 D.共生、竞争、寄生24右图用来表示田鼠种群的理想增长曲线和在某自然环境中的实际增长曲线,关于曲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食物最可能成为鼠群繁殖速度的限制因素是e段D.严密封储粮食,保护田鼠天敌等措施可以使e点向下移动25某岛屿引入外来物种野兔,研究人员调查了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并据此绘制了值变化曲线(如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第1年至第5年间野兔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第5年后野兔种群数量开始下降第15年至第2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第15年时野兔种群数量最小A. B. C. D. 26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 hm2(1 hm2=10000 m2),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所示:( )捕获数只标记数只雌性个体数雄性个体数初捕50502822重捕50103218以下是某同学对表中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有几项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250只hm2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高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雌、雄性别比例约为32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A.0项B.1项C.2项D.3项27下面三种曲线是同一生物在同样条件下的培养结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图1、2、3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B.图1中a点和图3中e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c点对应C.图1中b点和图3中f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d点对应D.图1、2、3中的b、c、f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28下列研究问题不属于群落水平的是( ) A.梧桐山的鸢每年新增的个体数 B.深圳红树林的范围和边界大小C.鼎湖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 D.根瘤菌和豆科植物之间的关系29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次生演替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发生更替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总是由高等生物取代低等生物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从裸岩演替为森林经过:裸岩地衣苔藓草本灌木森林五个阶段A. B. C. D.30种群数量数学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骤是( )A.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B.观察并提出问题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提出合理假设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C.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D.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二、非选择题:31(7分) 下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1)图中虚线内物质总称为 ,其中A代表 ,B代表 ,C代表 。(2)填写图中D、E系统的名称:D ;E 。(3)从图中可以看出,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进入内环境要经过 系统。32(8分)下丘脑和垂体在人体内分泌活动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1)垂体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不仅分泌a生长激素,还分泌_等激素来调节其他某些内分泌腺的活动。但下丘脑才是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因为_。(2)完成由产生电信号到转变为化学信号的过程是: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在某些因素的刺激下产生_,通过轴突传导到_,进而引起小泡中递质的释放。(3)图中可见,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的主要功能是使血浆渗透压_。过程中属于反馈抑制作用的是_。(4)当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中,与c具有协同作用的_(激素)分泌量也将增加,导致产热增加。如果用激素c饲喂小白鼠,再放入密闭容器中,其对缺氧的敏感性将_。33.(6分)如图是一个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代表感受器的应为标号,感受器接受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内电位变化为。刺激结构时,会产生具体效应是,该结构在组成上包括 。(2)只破坏图1中的结构,利用电刺激设备,通过观察的反应,如何判断和在反射弧中的功能? 。(3)图1中,提供电刺激设备、电位测量仪等必要的实验用具,设计实验验证兴奋在神经元之间进行单向传递,简要的实验步骤是: 34. (9分)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问题:(1)下图表示棉花的根、芽、茎在不同生长素浓度下的生长情况。单独观察图中的每一条曲线,能说明 ,比较图中三条曲线,能说明 。(2)脱落酸能抑制 ,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主要分布在 中。(3)某棉农获知脱落酸可以促进叶片脱落的原理后,采收前在棉田喷施了一定量的脱落酸,试图除去棉花叶片便于机械采收,但效果不明显,为探究其原因,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方案。实验假设:生长素对脱落酸的功能有抑制作用。实验方案:取若干长势相同的,处于生殖生长末期的棉花植株,均分成甲、乙、丙三组,做下图所示的处理,观察三组植株叶片脱落的先后次序。根据科学实验原则,上图中X处应放置 ,则乙、丙两组的实验变量是 。预测三组植株的落叶情况,得出实验结论:若 ,则假设成立;若 ,则假设不成立。(4)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除了防止落花落果外,还有 (至少两项)。35. (10分)为研究两种植食性鱼类的种群数量变化,某研究所2001年起在两个鱼塘养殖两种植食性鱼类甲和乙(均以水草和浮游植物为食),并按照每1000m3投放16条鱼苗。两个鱼塘相邻,大小相同,其中原有少量野生的植食性(仅食水草)和肉食性鱼类。数据统计如表1:表1年份200120022003200420052006种群密度(条/1000m3)甲1695159192203198乙1663112153156151(1)调查甲、乙两个种群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 。(2)投放鱼苗后,两个鱼塘中原有的两种野生鱼类的数量变化情况分别是 、 。(3)上述结果为养殖业提供了相关的参考依据,如每年的捕捞量,甲种鱼的年捕捞量大约为 条/1000m3。(4)研究人员又研究了混合放养的情况,他们按两种鱼各50条/1000m3的标准进行投放,连续统计了种群密度,数据如表2。表2年份200520062007200820092010种群密度(条/1000m3)甲5096129136127130乙50811009810299混合放养后,两个种群的K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原因主要与两个种群间的 有关。此状态下,乙种鱼的年捕捞量应为 。混合放养比单独放养相比,产量 (提高、降低、基本不变)。(5)据题可知影响甲、乙两种鱼种群密度的因素有 和 。泰和中学2014届高一下学期学科联赛生物答案(A) 2012、5、26一、选择题(302分=60分) 12345678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二、非选择题(401分=40分)31(7分) (1)内环境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2)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3)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写一个也给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