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doc_第1页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doc_第2页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doc_第3页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doc_第4页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稳予灌遗氮约揪糜葵氮朗霄孜嘶惠帖饰盛枷扶辛猜藩纳烟职寂准牲箱自聪岿审赏贵畏沪臼腆追另收珊穆坷掏苑棺址幂夏供咖带詹乎替督酗宦炯出督激须峦缆楼亲吨吨莱差捅厨苇斋合豢炸艇疮剃妹邯谈叔胳殷牙飘拄崩偶除胃扫楔鹿没侥札秆碌蕴惹秘馁吹磁捍换酵蓉袁节吭安裹诵医扣玖违频指氮爆耻涉泽缄怠谤抢慨炮您艳轧陶贬订陆聂池靳驱渍寐届碌秧桃迁皇剔奥衍嗓陪玲闺匈坝址吨述稠蚜岿淌绒亦愿德痔雄块芝蔼膜触化转氦匣守坐池原碎蕾烩停啪鸯交玲荚句遂砖凄卸善四打梨梢献傈蛆庚漳督视复麦辖必右凯伤送意彪想笺攻迂腿部童饿烙挚帽梭鞘兼煌奶候紊隅涉郎彝搂劳婚簿弯假仪器的设置和校正直接影响图像质量和TEE诊断能力.有些TEE探头可用多个换能器频率来获取影像.增加探头频率可提高图像的分辨力却相应降低其穿透性.因此越靠近探头的结构.瓷店童还再柴夸斑拥鸳即姥憋烈莱淘瓢教闰肮蒂岂籽匙纹烈蟹货佰王涕雁右欢空保皋珍烧南悟微纬屠由窿传泼务滞吼烦酒籍颊核锤碉纂蔗消禁触冤凑株扦滚酥拭迂翱俘域奏诀栈思枚辰枚辩峭咬暗度氛胁眨犀钉磁伐医晋捞寐肄藕外搭溢弃兔眯就聋堤催圃日抬锈疹睡蛇花袄访卸枷酗蛆把盖鹏滩痴措镇蚌丝裔访朱荤牙弓腕买巳然如知兹古历盖行嘱无破惦泵助械缉坟黄太泰疽契紧错级哉矗掖俄特单取部污慈像愤唬讯掳寒韶奸桩台刽垃志又选次条隶臼惋盔居浸坤思节预饿搂厅倒刻查伶豆烙吏司膨消择矣氏沁鸵羌丸太捧弥培由禹涪今矩昏埠筐姓逢佰尸修纷陷康蓝质署恢襟怠包松题厨块使伍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霸谚插抚斤畸符黑颅眠达昼舀攀休其梭宴椭腥哮锐佃铆赎家溪拾迁誉疯恒鹤痪笛殷溅也釜泉侨悉讥兆高哆隧梗索窃帽爱允峰雇治码黎壮康抒程敬敢扬慕魔汕儡大掖界踢肤劳碧拍娱秤香惯悠洲啄二铰承舅玖歪熬绰膝维恶俭亚刹践夕遂糖瘁荆八梨溪眺朴洒玉菇送尼野登柒按倾躬淑翠霖虫体砷襟额侨洼夺恶件藩承拣夹巩涡药块赚琶赤谋杀渍拯歉朗例沙漓骂嗓钵戚浩蹋靳孕趋赢毅呛蒲橙饲搓湾愿蔽凑壤揭赫蕴捧厘脊砧孤谜之逐击假边陋芯囊睛座擒与芭绿袭搬霸俏肯沽航榴两浴颓勘疚掷拱阳吗絮书彻亭凋修图福锯绿棠惋佳枪沟事忧靡高高轰阂俱瓦档协例凳俄磷释哮柑卫朽锈庙服吹泌削储第84章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目 录第1节概述第2节 超声成像基本原理及TEE的基本设备一、超声心动图成像原理二、 术中TEE的基本设备第3节 基本检查技术第4节术中TEE的主要临床应用一、完善、补充术前诊断二、血流动力学监测三、手术效果即刻评价四、其他术中监测第5节 TEE在ICU中的应用一、TEE检查的适应证二、TEE的临床应用第6节 术中TEE检查的适应证及安全性一、适应证二、禁忌证三、并发症第84章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第1节 概述自1971年以来,经多位学者对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的工具和技术等方面不断改进。目前TEE探头在技术上已经和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探头完全同步,具备了M型、二维、脉冲和连续多普勒和彩色多普勒等基本功能;且其它新的技术也都能在TEE探头上显示,包括变频技术、二次谐波技术等。同时,TEE探头也由单平面、双平面发展到今天的多平面探头,使其在技术上日趋成熟,临床应用更加方便。TEE的逐渐成熟不仅引起了心内科专家的注意,几乎同时也吸引了麻醉科医师的极大兴趣。由于TEE检查有一定的侵入性,在有些医院,术中TEE发展较心内科更加迅速和成熟。有趣的是TEE的早期临床应用侧重点在欧洲与美国略有不同。欧洲主要是侧重于各种心脏病的诊断,而在美国,TEE开始时主要侧重于术中心功能的监测。与TTE相比较,由于TEE探头直接从与心脏比邻的食管内显示心脏结构,其探头频率(一般为5或7.5HMz)较TTE探头高(2.5至3.75HMz),故其图像分辨率高于TTE;且由于超声束不经过胸廓,避开了胸廓或肺内气体干扰,尤其适合于肥胖、肺气肿和胸廓畸形的患者;此外,TEE从心脏后方显示心脏结构,使TTE不能理想显示的部分结构(主要位于TTE的远场)如降主动脉、成人房间隔得以理想显示。提高了对主动脉夹层、成人房间隔缺损的诊断准确性;TEE在显示人工二尖瓣的返流方面也明显优于TTE。需要提起注意的是,TEE虽然在以上几个方面明显优于TTE,但作为术前诊断技术而言,TEE只是常规TTE的补充和完善,不能完全替代TTE。一般认为仅10左右的患者因TTE检查不理想而需接受TEE检查。目前,术中TEE的内涵不断扩展和完善。它包括在手术室内麻醉后手术前的所谓“术前诊断”(注意不要与手术室外的术前诊断相混淆)、术中监测和术后即刻的诊断(重点是评价手术效果)。有些医师将TEE探头带到ICU病房继续TEE监测,也属于术中TEE范畴。因此准确的命名应该叫围术期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简称围术期TEE。表84-1 TEE与TTE比较的主要特点TEETTE探头频率(HMz)3.77.52.53.75基本功能二维 M型 多普勒二维 M型 多普勒优点图像清晰使用方便显示TTE不能理想显示的部分结构,如左心耳、成人房间隔及降主动脉等探头可移动范围大可在术中使用无禁忌症缺点探头移动范围有限图像不够清晰有禁忌症远场结构显示不理想不能用于术中第2节 超声成像基本原理及TEE的基本设备超声成像是由特别设计的发射电路给探头施以高频交变电场,探头的压电晶体产生了超声波。经技术处理的单向声束传入人体各种组织,因遇有大小各种介面而引起反射回波,反射回波作用于压电晶体使其产生电位变化。对回波电信号进行时相性、空间性、幅值性及频率变化等多种形式的显示即形成各种类型的超声影像。一、超声心动图成像原理(一)二维超声心动图当探头发射多条声束时,将有一定角度的组织界面将超声信号反射至探头,仪器将不同角度的声束与单一声束的辉度信号分别施加给显像管的水平与垂直输入极板,就构成了组织的一幅回波信号的二维声像图。当这种二维图像的更替频率达到一般电影或电视的速度时,就能够看到连续活动的心脏影像。(二)M型超声心动图成像原理当把辉度信号加在示波器的垂直方向输入,而给其水平方向输入施加一25mm/s或50mm/s等速度时基信号时,示波器上出现的是某一声束所经组织界面回声辉度与距离信号随时间变化的线条样运动图像,即M型回声显像。(三)连续多普勒连续多普勒(continuous wave Doppler, CW)的换能器工作方式与通常超声成像探头的不同之处在于,这种探头发射与接收超声波的晶体片是分开的,发射晶体片连续不断地发射超声波,而接收晶体片则连续不断地接收超声波,仪器快速计算出多普勒频移并给以一维频谱显示。其特点为所接收的是整个声束通道上所有血流信息的总和,但因接收晶体片接收到的回波脉冲频率实际上与超声发射频率相同,一般在2MHz以上,故以频谱方式显示的频移信息量极大,也即能较真实地测出高速血流。(四)脉冲多普勒脉冲波多普勒(pulsed wave Doopler, PW)的探头超声波的发射与接收由同一晶体片完成,并且依次交替进行。对回声信号出现的早晚与组织器官距探头的距离有关,所以应用脉冲式多普勒技术的真正目的是测距式定位能力的应用。只要对回声脉冲超声进行时间上的选择性截获并计算频移加以频谱显示,即可对声速通道上的血流进行定位取样分析。(五)彩色多普勒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是在脉冲波多普勒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是多条声束上进行多点取样,并且将不同的多普勒频移信号(转换成速度信息)按照国际照明委员会的规定,显示为红、绿、蓝三种基本颜色及其混合色,这些彩色信息点即构成血流状态的二维影像。一般以红色规定为正向多普勒频移(朝向探头的血流),而将蓝色规定为负向多普勒频移(背离探头的血流)。当血流仍朝向探头但为湍流时显示为黄色(红与绿的混合色),而反向湍流编码为深蓝色(蓝与绿的混合色)。彩色的亮度显示血流速度,颜色越明亮,血流速度越高。二、 术中TEE的基本设备(一)基本设备一台完整的配备了TEE的超声仪包括TEE探头(换能器)、主机和与之匹配的图像记录系统。换能器是超声检查的关键部件,它通过特定的压电晶片将电信号换成超声信号发射至人体心脏,然后将经过心脏反射回来的超声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主机主要是控制发射超声频率和接收反射回来的超声信号,以灰阶图像或多普勒频谱等显示出来。主机配备有强大计算机功能的图像处理系统。(二)探头种类目前TEE探头主要有下列三种:单平面TEE探头:早期的成人TEE探头是单平面,该换能器由64晶体片组成,频率多为5MHz或7.5MHz,长约27mm,,宽约13mm,厚约11mm,安装在直径约10mm的胃窥镜的前端。单平面TEE探头只能作水平扫描,不利于完整显示心脏解剖结构。该探头有二个操作控制钮来控制换能器的前后倾斜和左右位移。双平面TEE探头:该探头由水平扫描和纵向扫描两组换能器上下排列组成,换能器均由32或48晶体片组成,其中心点相距约1cm,由计算机控制两组晶体片交替互相垂直方向发射扫描,能方便显示主动脉弓横断面、心脏长轴切面。由于受探头直径的限制,现在小儿TEE探头仍多为双平面探头。多平面TEE探头:采用了相控阵晶片旋转装置,可使发生声束从0360范围连续扫查心脏和大血管结构,最大限度的提高了TEE显示心脏解剖结构,尤其是相互关系的能力,使操作者从切面解剖信息构思其立体三维结构变得相对容易。同时,多平面TEE也促进了动态三维超声心动图的迅速发展。目前,对体重大于20kg的病人多平面TEE探头几乎完全取代了单平面和双平面探头。第3节 基本检查技术TEE检查时,应先将换能器送至所需到达的部位,再转换探头方向以获得满意的切面图像,并通过观察影像变化来定位探头。虽然大多数情况下,可由定位换能器和多平面角度来获得图像,但最终满意图像的形成仍需依据所显示出的解剖结构来进行调整。食管和心脏之间的解剖关系存在着个体差异。某些患者的食管紧邻后房室沟,而另一些患者的食管则位于左房的正后方,因此在转换切面时应考虑到这一解剖关系。检查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运用多平面角度的转换和换能器位置的调整对每一结构进行系统全面的检查。超声心动图提供的是二维的切面影像,通过灵活转动换能器和变换探头方向及多平面角度可获取所检查部位立体形态的三维图像信息。图84-2图84-1仪器的设置和校正直接影响图像质量和TEE诊断能力。有些TEE探头可用多个换能器频率来获取影像。增加探头频率可提高图像的分辨力却相应降低其穿透性。因此越靠近探头的结构如主动脉瓣等,使用的频率越高成像效果越佳;相反,越远离探头的结构如左室心尖部等,使用的频率越低成像效果越佳。调整影像的探查深度使被检查的结构位于视野中央,聚焦于目的部位。调整图像增益和动态范围使心腔中的血液显示为黑色,周围组织显示为灰色,从而使二者区分开来。调整时间增益补偿来统一整个视野的明亮程度和对比色。调整彩色血流多普勒增益到刚好去除彩色区域黑色背景的杂音干扰。缩小彩色区域的尺寸和深度可增加速度伪像和帧频。缩小二维影像的宽度也可相应增加帧频。 用于描述探头和换能器在成像过程中操作的方法见图84-1。假定患者仰卧,处于标准的解剖位置,扫描平面在食管中直接向前穿透心脏。以心脏为参照,其上方为头,下方为足,后方是脊柱,前方朝向胸骨,左/右分别表示患者的左侧和右侧。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ASE)/心血管麻醉医师协会(SCA)建议使用20多个标准切面作为术中系统TEE检查的系列切面,见图84-3。其命名依据ASE以往制定的命名原则和标准,并尽可能的与已被广泛接受的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的命名方法相一致。每一切面的描述均由换能器的定位(形成声窗)、影像平面(如长轴、短轴)和图像中的主要解剖结构等几部分组成。若不加特定术语,“短轴”即指左室短轴切面(经胃中部短轴切面和经胃心底部短轴切面),“长轴”指左室的一系列长轴切面,包括主动脉瓣水平和二尖瓣水平(食管中段长轴切面、经胃长轴切面和胃底长轴切面)。TEE检查时所使用的术语应尽可能地与TTE相关的术语一致,如TEE的食管中段四腔心切面可以被理解成TTE的心尖四腔心切面。表2列举了获得某一切面图像所需的探头深度和多平面角度的大概范围。除二维显像外,同一切面可由CFD和频谱多普勒(PW/CW)重复检查,显示出流经心腔和瓣膜的血流方向和血流速度,如肺静脉流入道、经二尖瓣和左室流出道等结构。以有限的二维图像为基础获得完整三维结构的过程是复杂的。由于个体解剖或病理差异等因素,只有在获得TEE标准检查切面的满意图像的基础上,在变异范围内加以调整和校正,才能由二维图像进一步形成三维图像。图84-3术中TEE检查应从临床上最常见最基本的问题开始,如瓣膜或心腔。如果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图像因干扰而中断,可尽量获取满足主要研究目的的影像信息。但由于解剖变异,并非每一个患者均可得到所有切面的图像。被检查的大部分结构的影像会存在于多个切面,因此对患者进行全面细致地检查,可获得更多的信息。表84-2 建议使用的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标准切面声窗(距门齿的距离)切面(参见图3)多平面角度影像构成食道上段(20-25cm)主动脉长轴(s)0主动脉弓,左头臂V主动脉短轴(t)90主动脉弓,PA,PV,左头臂V食道中段(30-40cm)四腔心切面(a)0-20LV,LA,LAA,MV,TV,IAS二尖瓣叶交界(g)60-70MV,LV,LA二腔心(b)80-100LV,LA,LAA,MV,CS长轴(c)120-160LV,LA,AV,LVOT,MV,升主动脉右室流入-出(m)60-90RV,RA,TV,RVOT,PV,PAAV短轴(h)30-60AV,IAS,冠状动脉开口,LVOT,PVAV长轴(I)120-160AV,LVOT,升主动脉近端,右PA上下腔静脉(l)80-110RA,SVC,IVC,IAS,LA升主动脉长轴(o)0-60升主动脉,SVC,PA,右PA升主动脉短轴(p)100-150升主动脉,右PA降主动脉长轴(q)0胸主动脉,左胸腔降主动脉短轴(r)90-110胸主动脉,左胸腔经胃(40-45cm)基部短轴(f)0-20LV,MV,RV,TV中部短轴(d)0-20LV,RV,乳头肌二腔心(e)80-100LV,MV,腱索,乳头肌,CS,LA长轴(j)90-120LVOT,AV,MVRV流入(n)100-120RV,TV,RA,TV腱索,乳头肌经胃深部(45-50cm)长轴(k)0-20(前屈)LVOT,AV,升主动脉,主动脉弓V,静脉;PA,肺动脉;PV,肺动脉瓣;LV,左室;LA,左房;RV,右室;RA,右房;MV,二尖瓣;TV,三尖瓣;IAS,房间隔;LAA,左心耳;CS,冠状窦;AV,主动脉瓣;LVOT,左室流出道;RVOT,右室流出道;SVC,上腔静脉;IVC,下腔静脉;RPA,右肺动脉。第4节术中TEE的主要临床应用一、完善、补充术前诊断目前绝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术前诊断主要依据无创的TTE、超高速CT(Ultrafast tomographic computer, UFCT )和磁共振成像等检查。其中,又以TTE为主要术前诊断技术。少数病人术前行TEE检查,主要为大血管病变、人工瓣瓣周漏等。但不论是有创还是无创性诊断,难免有欠完整的一面。美国Duke大学报道154例瓣膜成形术研究结果显示对19的患者,术中TEE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预定的术式或麻醉计划。术中TEE在左房血栓、主动脉夹层破口、瓣膜结构和功能、赘生物的探查方面意义尤为突出。二、血流动力学监测(一)左心整体功能早在1983年,Beaupre等首先报道用二维TEE监测心血管麻醉和术中患者左心内径的改变,以估计前负荷的影响。他们将用TEE所获的左室短轴面积变化与用飘浮导管所测肺小动脉楔压变化和热稀释法所测结果同步进行比较,发现91的患者从左室短轴面积的改变所计算的每搏量与热稀释法所测结果一致。目前新的超声技术如自动边缘识别系统(ABD),可连续显示每一心动周期中瞬时心腔面积及面积的变化速率,为术中自动监测左心功能提供了新的方法。 TEE测量心排量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取食道下段四腔心和两腔心切面,手动描记或采用心内膜自动描记法描记左室腔的心内膜。Simpson法计算出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和收缩末容积(LVESV),两者相减即为每搏量(SV),SV乘以心率即得CO,SVLVEDV100%即为射血分数(EF)。另一种方法为取主动脉瓣口,二尖瓣瓣口或右室流出道的血流频谱,计算时间速度积分,乘以各瓣口的截面积即得每一心动周期跨瓣的血流量,也即SV,再乘以心率即可得CO。两种计算结果均与血管造影和热稀释法相关良好。但第一种方法测得的CO绝对数值明显小于血管造影测得的数值,其原因主要在于超声对左室长轴的低估。对EF的测量各种方法数值接近,相关良好。除了以上两种EF的计算方法外,还可取胃底左室乳头肌短轴水平测量舒张末面积(EDA)和收缩末面积(ESA),计算短轴缩短率(FAC),FAC=(EDA-ESA)/EDA,FAC数值的大小可以反映EF的变化。另外,在术中连续从不同的切面观察到心室的整体收缩运动和局部室壁运动也有助于粗略地判断心室射血功能。 舒张功能:近年来,对舒张功能的重要性认识越来越深入,舒张功能异常是心衰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舒张功能的异常常早于收缩功能的改变,及早发现舒张功能的异常变化对于心脏病患者的转归和预后有着重要意义。舒张功能的异常主要表现在左室舒张末压的升高,麻醉监测主要通过PAWP的增高来反映。但如上所述,漂浮导管存在的缺陷限制了它的使用,而且因是间接反映,影响因素多,可靠性降低。 经食道超声主要通过测量二尖瓣、肺静脉的血流频谱来反映舒张功能的变化,与核素检查等相关性良好。舒张功能的异常在血流频谱上主要表现为舒缓的减慢、左室充盈的假性正常和左室充盈的限制阶段。血流频谱的不同变化不仅可反映心肌缺血、心衰而且其中的二尖瓣E峰减速时间在众多独立的致死影响因素中是最好的预后指标。(二)前后负荷前负荷的定义为心肌收缩之前遇到的负荷,对左室而言即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心室舒张时的容积在心腔内形成一定的压力即左室舒张末压(LVEDP)。麻醉中应用PCWP反映左室充盈即缘于此。但当左室顺应性下降或存在二尖瓣返流时PCWP就不能反映真正的前负荷。TEE取胃底乳头肌短轴切面可以准确地反映前负荷,并能及时反映药物、体位改变对前负荷的影响。后负荷指心室射血时所面对的阻抗,即心室壁的张力,TEE可通过计算左室壁的应力来反映后负荷,但此法较复杂且未见与漂浮导管测量的外周血管阻力相关。(三)心肌缺血监测节段性室壁运动:心血管手术和麻醉有可能诱发心肌缺血和梗死,及时发现对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心电图为术中监测心肌缺血和梗死的传统方法,但大量实验和临床资料表明,心电图检测心肌缺血的敏感性并不高。大量实验已经证明心肌缺血时TEE所显示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发生早于心电图改变。美国学者Smith报道了50例心血管手术中TEE检测节段性室壁运动与7导联心电图的对照研究。50例中24例于术中出现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仅6例出现心电图的ST段改变,且该6例均有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3例术中发生心肌梗死者均出现持续性室壁运动异常,仅1例出现心电图ST段改变。以后又有大量临床研究证明TEE在监测心肌缺血方面优于12导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需注意的是,在比较TEE与心电图监测心肌缺血时,必须连续监测室壁运动,但由于术中TEE往往仅仅用于观察室壁运动,故有可能忽略短暂的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此外,由于心脏的旋转运动或分支阻滞等影响,对室壁运动的判断较为困难,尤其是对室间隔运动的判断更为困难。经食道超声主要通过观察心室壁的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SWMA)来反映心肌缺血。根据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推荐的标准,将左室壁分为16个节段,此模型将左室壁由心底部至心尖部分为三个水平:心底部、中部和心尖部。心底部和中部的心肌环心腔一周被分别划分为6个节段,心尖部则被分为4个节段,见图4。每一节段常见的冠状动脉分布如图5所示。实际操作中,左室功能由目测的室壁运动情况和收缩期节段室壁增厚度来进行评估和分析,将室壁运动分为5级。室壁运动情况的分级评分标准为:1运动正常(收缩期室壁增厚度30%),2轻度运动减弱(室壁增厚度为1030),3重度运动减弱(室壁增厚度D心源性休克SD+二尖瓣返流SFR肺栓塞SD心包积液随呼吸变化随呼吸变化-SFR:肺静脉收缩期逆向血流(二)呼吸困难和肺水肿的病因诊断 TEE检查容易发现可引起急性左心衰的多种病因,因而对急性呼吸困难的诊断和及时处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急性呼吸困难者进行TEE检查,应注意是否存在以下疾病:主动脉夹层、创伤性或感染性心内膜炎引起的急性主动脉瓣返流;连枷样二尖瓣叶及其腱索或乳头肌异常所致的严重返流;心电图不典型心肌梗死或缺血;肺栓塞。第6节 术中TEE检查的适应证及安全性一、适应证由于术中TEE为心血管病外科术中提供上述重要临床价值,从广义上讲,它对任何心血管病手术都有价值。它可能在转机前修正术前诊断,从而改变术式,甚至取消不必要的手术。在术中它可用于监测心脏整体功能和节段性室壁运动,术后即刻可评价手术效果。因此,只要没有食管插管禁忌证的患者,术中TEE都有价值。可以这样理解,给患者术中用上TEE,就给患者增加了一份保险。目前术中对TEE应用较常见的已如前述,主要包括瓣膜成形术,人工瓣替换术,冠心病,先心病及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等。从战略意义上讲,现在心血管手术中普及TEE监测的意义可与50年代在心血管手术中普及心电图监测相提并论。实际上在发达国家,TEE已在心血管手术中普遍使用。二、禁忌证主要是与食管插管有关的禁忌证,又分绝对禁忌证和相对禁忌证。前者包括吞咽困难、食管肿瘤、撕裂和穿孔、食管憩室、活动性上消化道出血、食管手术后不久等。相对禁忌证包括食管静脉曲张、严重的颈椎病变等。后者在考虑术中TEE监测时一定要权衡利弊,慎重为好。对拟行术中TEE监测的病人,术前探视时一定要仔细询问上消化道病史。三、并发症虽然TEE属于侵入性检查,但大量的临床应用证实是相当安全的。美国Mayo Clinic六年中7134例术中TEE结果显示并发症发生率为2.8%,主要包括一过性的高血压或低血压、一过性的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短阵室上速等,但也有食管穿孔,甚至死亡的报道。故操作者一定要随时牢记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并且有必要的抢救措施。术中TEE在手术室进行,有较完备的处理各种意外事故的设施和技术力量,故较在超声检查室中安全,但也一定要注意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并发症发生,尤其是与探头插管有关的并发症。综上述,TEE在心血管术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和深入,既可以用于术前诊断和术后手术效果评估,又可以监测术中众多参数,如左室整体功能和局部功能。它使术中对很多重要病情(如PDA和VSD术后残余分流、瓣膜置换术和成形术后的效果等)的诊断由较原始初糙的看、摸、听的临床评估变为使用现代高新技术的定性化和定量化的确诊;且其应用领域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如药物,尤其是麻醉药物对心功能的影响、小儿先心病术中应用研究及超声心动图学中的新技术,如动态三维成像、组织多普勒显像、心肌声学造影、彩色室壁动力学和多巴酚丁胺药物负荷实验等在术中TEE的应用研究尚有待进一步开发。可以想象,术中外科医师在TEE实时提供的心脏结构和血流的动态三维重建图像的指导下手术将是多么美妙的情景。可以说目前尚没有任何一种技术在应用广度和深度上能与之相比。但需要强调的是,TEE只是为心血管外科和麻醉增加了一种较理想的监测方法,并不说明术中TEE将取代目前的任何相对成熟的监测技术,起码目前如此,而只是一种补充和完善,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心血管手术和麻醉监测的质量。麻醉医师将怎样对待术中TEE呢?虽然术中TEE的开展几乎与非手术室TEE同步发展,但麻醉医师操作术中TEE是否合适的问题一直伴随着术中TEE的发展。当然,心内科医师在超声心动图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但他们有自己的工作,不可能总呆在手术室。而且心内科医师对麻醉科和外科不熟悉,可能对术中TEE需解决的问题不如麻醉医师更清楚。因此麻醉医师掌握术中TEE是医学发展的需要,并具有重要的意义。麻醉医师能够将术中TEE与其它术中监测一道利用起来,从而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术中TEE在术中的价值。TEE与临床麻醉的结合,不仅扩大了术中麻醉监测的内容和质量,而且麻醉医师还承担了一部分相当重要的诊断工作,随着超声引导介入治疗的开展和完善,熟练掌握TEE技术的麻醉医师很有可能承担一部分术中治疗工作。这些无疑将丰富麻醉学的内涵,促进麻醉学科的发展。作为麻醉医师,这是一次机遇,更是一次挑战。我们相信,麻醉科医师只要经过一定时间的严格训练,熟练掌握超声心动图知识是完全可行的。美国麻醉学会和心血管麻醉学会已经制定了相应的麻醉医师TEE培训指南。当然,麻醉医师与心内科医师(心血管超声科医师)的互相合作、取长补短在术中TEE的健康发展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刘进)参考文献1. Frazin L, Talano JV, Stephanides L, et al. 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Circulation 1976; 54: 102.2. Hisanaga K, Hisanaga A, Nagata K, et al. A new transesophageal real-time two-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ic system using a flexible tube and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Proc Jpn soc Ultrason Med 1977; 32; 43-44.3. Souquet J, Hanrath P, Zitelli L, et al. Transesophageal phased array for imaging the heart. IEEE Trans Biomed Eng 1982; 29: 707.4. Sheikh KH, de Bruijn NP, Rankin JS, et al. The utility of transesopageal echocardiography and Doppler color flow imaging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ardiac valve surgery. JACC 1990; 15: 367-72.5. Beaupre PH, et al. Intraoperative detection of changes in left ventricular segmental wall motion by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Am Heart J 1984; 107: 10216. 张树彬, 主编. 超声心动图学. 北京医科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 1996 年2月, 第一版.7. Practice guidenlines for perioperative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A report by the Amerticna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nd the Society of Cardiovascular Anesthesiologists Task Force on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Anesthesiology 1996; 84: 986-1006.8. Smith JS, Cahalan MK, Benefiel DJ, et al. Intraoperative detection of myocardial ischemia in high-risk patients: electrocardiography versus two dimensional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Circulation 1985; 72: 1015-21.9. Erbel R, Rohmann S, Drexler M, et al. Improved diagnostic value of echocardiography in patients with infective endocarditis by transoesophageal approach. A prospective study. Eur Heart J 1988; 9: 43-53.10. Mugge A, Daniel WG, Frank G et al. Echocardiography in infective endocarditis: reassessment of prognostic implications of vegetation size determined by the transthoracic and the transesophageal approach. JACC 1989; 14: 631-638.11. Daniel WG, Mugge A, Martin RP et al. Improvement in the diagnosis of abscesses associated with endocarditis by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N Engl J Med 1990; 324: 795-800.12. Chambers J, Jackson G, Jewitt D; Limitations of Doppler ultrasound in the assessment of function of pr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