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5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练)练基础1(2016届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5分)长安秋望 赵嘏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注】云物:云雾。“南冠”“楚囚”,典出左传,为囚徒的代称。(1)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分析写景的妙处。(2分)【答案】从手法上看:视觉和听觉多角度写:“残星几点”“雁横塞”“人倚楼”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动静结合:“雁横塞”是动态,“残星”“人倚楼”是静态。【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赏析诗句的题目,注意从情景关系和艺术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赏析诗句的额题目注意从情景关系,艺术手法的运用,构思的独特,表达情感的特殊方式等入手,如是景物描写的诗句还要注意写景的特征。此题主要是写景的特征和艺术手法的运用。(2)请结合“篱菊”“渚莲”“鲈鱼”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3分)【答案】竹篱旁边紫艳的菊花,闲雅静穆;水塘里面的莲花,红衣脱落,枯荷败叶,满面愁容;家乡的鲈鱼正美。诗人以静赋“菊”,以“愁”状莲,移情于物,融情于景,“鲈鱼正美”引用典故,表达了诗人的故园之思和归隐之意。【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意象的题目,注意意象的含义和在古诗中形成的固定的意思。【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注意诗中意象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情感,诗句的含义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2(2016届江西省高安中学、玉山县第一中学、临川区第一中学等九校2016届高三下学期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送梓州李使君王维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注】梓州:李使君的赴任之地,州治在今四川三台县。文翁: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曾举办学校,教育人才,使蜀境大化。(1)首联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写景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答案】运用了想像、夸张的手法来写景(2分,答对一种手法得到1分)。作者想像李使君赴任之地的自然风光(1分):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的大树,到处是杜鹃的啼声(2分)。(“互文、动静结合、视听结合”手法中的两种也可,只要能结合诗句分析。)【技巧点拨】对诗词的分析,着重表达技巧:抒情手法直抒胸臆间接抒情a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b借景(物)抒情 c情景交融。描写手法:对比:勾画的生活画面,突出表现诗人的情感,或表达了对生活、社会的思考。衬托(映衬、反衬、烘托)渲染(三次或三次以上描写铺排)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修辞手法用典借用神话故事、历史人物活动、古诗文。借代含蓄、委婉,表达特定的感情;比喻形象生动,寄托感情;或语言深入浅出地揭示生活哲理。想象、联想,设想奇巧,勾画了的生活或社会图景。双关意在言外,耐人寻味,具含蓄美。a谐音双关,含蓄,富有情趣。b语意双关。拟人,景和物人格化,形象生动,寄托感情;或情景交融,物我一体;或借物喻人,象征。夸张,突出特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或造成奇特的意境,表现浪漫主义的情感。反复,连用某字,突出特点或某种情感。设问,一问一答,富有情趣;反问,增强说服力,发人深醒。反语,讽刺。互文:“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其它表现手法:虚实相生。如该题中考核景物描写手法。(2)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所表达的情感与本诗尾联表现的情感有何不同?试作比较。(6分)【答案】李诗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离去时的依依不舍的深情,(3分)而本诗尾联表现了作者对李使君到蜀地后能突破前人、恪尽职守的劝勉之情。(3分)【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核概括能力与情感把握。王维诗中尾联顺势而下,勉励李使君以汉代蜀郡太守文翁为榜样,在梓州重施教化,翻新吏治,大展宏图。诗人以文翁来比李使君,用典贴切,切人,切事,切地,又能借以传达出自己真诚、殷切的期望之意,可谓用典妙笔。李白诗中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传神地表现出来。【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易错警示】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对于此类题目,首先应注意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答题的方向以及涉及的范围,比如本题,从题干中就可以看出,应抓住全诗品味情感;然后要掌握思考的角度,体悟情感一般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诗歌的标题,标题可以提示情感、事件、题材,而这些内容都与诗歌情感有关;二是作者、朝代、注释,比如本题中的“文翁”起到了暗示的作用;三是要把握情语,即显性的情感词;四是要把握诗歌中的意象。3(2016届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嘉祥外国语学校高三第二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青玉案曹组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凝睇。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注】谩:徒然、空自。(1)上片后四句写景,景中含情,试结合具体诗句简要说明其中包含哪些感情?(5分)【答案】惊喜之情:因忽然看到临水人家的惊喜之情。温暖和慰藉之情:宁静安详的烟村给词人带来一种有所依托的温暖。思乡之情:词人因眼前如画的烟村触发思乡之情。【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核分析能力与情感把握。,“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这四句写忽然之间惊喜的发现。行文开合顿挫,饶有风致。它看似景语,却包孕着丰富的情感内涵和微妙的心理变化过程。作者先写竹篱茅舍的临水人家,岸边迎风轻扬的酒旗,远处错错落落的烟村,宁静安详而富有人情味,使旅人感到一种有所依托的温暖和慰藉。然而眼前这如画的烟村,又不期然地成为思乡的触媒,于是正当惊喜凝望之际,一缕乡思又从心底萌生。【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易错警示】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对于此类题目,首先应注意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答题的方向以及涉及的范围,比如本题,从题干中就可以看出,应抓住全诗品味情感;然后要掌握思考的角度,体悟情感一般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诗歌的标题,标题可以提示情感、事件、题材,而这些内容都与诗歌情感有关;二是作者、朝代、注释,比如本题中的“谩”起到了暗示的作用;三是要把握情语,即显性的情感词;四是要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孤馆”“ 征雁”“ 残月”。(2)词的下片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6分)【答案】词的下片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凝睇。”是实写词人的心境,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眺望家中的亲人,路途遥远,视线难及,凝望又有何用?“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是虚写,想象今宵旅宿的种种凄凉场景。词人的思乡之愁,漂泊之苦淋漓而展现。【解析】试题分析:该题中考核下片写作手法。“凄凉只恐乡心起”领起下文。“凄凉”二字,形容一掬“乡心”【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对诗词的分析,着重表达技巧:抒情手法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描写手法:对比:勾画的生活画面,突出表现诗人的情感,或表达了对生活、社会的思考。衬托(映衬、反衬、烘托)渲染(三次或三次以上描写铺排)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修辞手法,用典借代、比喻、双关、拟人。4(2016届四川省双流中学高三10月月考)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89题。(11分)减字木兰花二月十五夜与赵德麟小酌聚星堂苏轼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子夜歌李煜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缥色玉柔擎,醅浮盏面清。何妨频笑粲,禁苑春归晚。同醉与闲评,诗随羯鼓成。【注】醪(lo):浊酒。 缥(pio)色玉柔擎(qng):缥色,淡青色,青白色。这里指青白色的酒。玉柔,像玉一样洁白柔嫩,这里指女人洁白柔嫩的手。醅(pi):没有过滤的酒,这里泛指酒。(1)苏词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春月?请简要分析。(5分)【答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春季月夜,与友人聚首,月光、月影在酒杯中浮动欲舞,写出了诗人与友人月下共饮的喜悦之情。对比。最后两句,词人将春月与秋月进行对比,春月不像秋月那样教人心生感慨凄凉,春月多情思,表达了词人对春天月色之美的赞颂。【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表现手法的题目,注意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解释,最后明确效果。【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和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有动静、虚实、对比、衬托、用典等,修辞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等,本题主要是拟人和修辞和对比的手法。(2)两首词都写春夜,都有喝酒,但思想情感却有些不同,请简要分析情感的不同之处。(6分)【答案】苏词表达了词人与友人相聚的喜悦之情;春夜月色,浪漫多情,表达了诗人对春月的喜爱与赞颂。李词体现了作者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酒美人美,美人劝酒,玩笑作乐,闲谈赋诗,无不抒发了诗人及时行乐的情感。【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诗歌中带有的情感色彩的词语“行乐处”“何妨”。5(2016届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3月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小重山端午 舒 頔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1)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案】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必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此题注意考查“空惆怅”和“无人解”的情感,分析的时候借助“细缠五色臂丝长”“谁复吊沅湘”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无人解”借助“离骚读罢总堪伤”表达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结合词的内容分析,“空惆怅”和“无人解”的情感,分析的时候借助“细缠五色臂丝长”“谁复吊沅湘”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无人解”借助“离骚读罢总堪伤”表达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5分)【答案】手法:对比。简析: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答“反衬”,且简析合理也可)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特别提示:答题时要区分“一”“些”“主要”等关键词。如问“运用了哪一种表达技巧”,只答一种即可。如问“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至少两种以上。如问“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可答一两种即可。诗歌的表达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如本题最突出的表现手法为对比。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练提升1(2016届山东省潍坊市潍坊中学高三上学期自主命题期末)阅读下而的宋词,回答问题。(8分) 沙塞子 朱敦儒万里飘零南越,山引泪,酒添愁。不见风楼龙阀、又惊秋。九日江亭闲望,蛮树绕,瘴云浮。肠断红蕉花晚、水西流。【注】朱敦儒,北宋词人。本词为靖康之难后,作者流落岭南时所作。(1)结合上阕的内容,简要说明词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答案】(4分)词人飘零异域,触景生情,眼含泪水,借酒浇愁,徒增哀愁,表达了流落异乡的悲苦之情和浓烈的思乡之情;(2分)山河破碎,故国不再,时光飞逝,回归无期,表达了深沉的亡国之痛和怀国之情。(2分)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情感的赏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词语,主要词语有“万里飘零”“ 愁”“ 肠断”“ 晚” 以及注解“本词为靖康之难后,作者流落岭南时所作。”。【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易错警示】把握思想感情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确定诗歌类型。通过读题目、作者和诗歌的题材,看出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明确这诗词写的是什么,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2抓关键句,体味情感。从律诗的一般规律来看,艺术中心在中间两联,思想中心在首尾两联。(注重绝句的三四句,律诗的首尾联)3抓意象和重点词语,弄清诗句含义,特别是“诗眼”的含义,深悟情感。4品艺术特色和抒情方式。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收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运用什么样的抒情方式表达出来的,可从“抓意象与重点词语”入手。此题主要抓住表达情感的词语和注解的说明。(2)下阙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答案】(4分)一是借景抒情,借树木错杂缠绕、瘴云浮动而不见天日的蛮荒之景,抒发了词人沉郁伤感之情;(2分)二是以乐景写哀情,用红蕉的明艳美丽和江水西流反衬了词人内心悲痛之深。(2分)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一)、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二)、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1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2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等。(三)、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该题中考核描写手法,结合意境分析即可。此题的景“红蕉花”为艳丽之景,当然是反衬作者的哀情。2(2016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四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落花宋祁坠素翻红各自伤,青楼烟雨忍相望。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沧海客归珠有泪,章台人去骨遗香。可能无意传双蝶,尽付芳心与蜜房。【注】青楼:墙壁涂以青色的楼房。回风舞:古小说洞冥记载,汉武帝宫人丽娟在芝生殿唱回风曲,庭中花皆翻落。 (1)诗首联的景物描写对全诗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诗的内容分析。(5 分) 【答案】白花坠落,红花凋谢,残红满地,烟雨青楼,烘托了一种迷离凄苦的氛围,抒发了作者内心的伤感,奠定了忧伤的基调,照应标题“落花”。(意象描绘2分,迷离凄苦1分,基调、照应各1分)【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如何体悟景中情?中国古典诗歌虽说内容纷繁复杂,但细究起来就两部分内容:写景、抒情。这是中国诗的特点所在,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所在。而分析景物中的情感正是考生的弱项。那么,如何透过景语找出并分析内在的情感呢?1抓住景语中的情感暗示语。比如题中的“伤”2抓住景物前面的修饰语及后面的动词、形容词,把握景物特征,从特征中捕捉背后的情感特征。(2)本诗写“落花”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6 分) 【答案】借代,以“素”“红”代指花,写出花的娇艳,而“坠”“翻”形象地写出了红颜薄命,花的凋谢,表达了诗人的叹惋之情。比喻,第二联作者以美女的快舞形容花之飞空,以美女残妆形容花之委地,以美女喻花,别具匠心,写出了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坚持到底的精神。拟人,首句“花自伤”,花自伤,人也就更不忍向望了,就无意招引蝴蝶了,写出了落花的精诚专一,表现了诗人的忠厚悱恻之情。(修辞1分,分析2分)(写出以上任意两种,分析得当即可得6分,其他手法,言之有理,酌情给分)【解析】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本诗写落花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题干明确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同时从题干的提问中可以知道,答案并非一点。第一句:诗人捕捉住所咏物的自然【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这是考查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在古诗鉴赏中,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互文)、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这是诗词考核鉴赏的重点。本题也重点考查修辞手法“借代”“比喻”“拟人”。再次强调答题要领:内容(写什么)、方法(怎么写,也就是表达技巧)、效果(怎么样)。(注意:这三者的顺序可以按需要倒换,但答题时不可缺漏。)考生在具体答题时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例如本诗中就运用了用“借代”“比喻”“拟人”的艺术手法,考生答题时要结合意象、意境、情感入手赏析,不可只背术语。3(2016届福建省上杭县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 阅读下面唐诗,回答文后各题。 赠别二首 (其一) 杜牧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1)本诗首句“多情却似总无情”,被人赞为“无理而情深” ,结合诗句诗谈谈你的理解。 (5 分) 【答案】明明多情,却说“总无情”,视为无理。诗人实际表达的是因爱的太深,无论怎样,都难以表现内心的多情,是为情深。相关诗句“唯觉樽前笑不成”。诗人想在对情人举樽道别时能强颜欢笑,宽慰情人,却始终挤不出笑容。送别时明明内心感伤,却说到“笑”且“笑不成”表面,表面好像“无情”,实际是因为“情至深”。(答出理解,给三分;结合诗句分析,给两分。)【解析】试题分析:“多情却似总无情”,明明多情,偏从“无情”着笔,著一“总”字,又加强了语气,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诗人爱得太深、太多情,以至使他觉得,无论用怎样的方法,都不足以表现出内心的多情。别筵上,凄然相对,象是彼此无情似的。越是多情,越显得无情,这种情人离别时最真切的感受,诗人把它写出来了。“唯觉樽前笑不成”,要写离别的悲苦,他又从“笑”字入手。一个“唯”字表明,诗人是多么想面对情人,举樽道别,强颜欢笑,使所爱欢欣!但因为感伤离别,却挤不出一丝笑容来。想笑是由于“多情”,“笑不成”是由于太多情,不忍离别而事与愿违。这种看似矛盾的情态描写,把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说得委婉尽致,极有情味。【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对于此类题目,首先应注意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答题的方向以及涉及的范围,比如本题,从题干中就可以看出,主要回答“恨”的内容,也就是什么原因引起了作者的“恨”;然后要掌握思考的角度,体悟情感一般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诗歌的标题,标题可以提示情感、事件、题材,而这些内容都与诗歌情感有关;二是作者、朝代、注释;三是要把握情语,即显性的情感词;四是要把握诗歌中意象的特征。比如这两首诗中都借景物描写来表达情感,但具体要表达的情感又不一样。(2)请说明本诗最后两句所使用的表现手法,并简析其使用的妙处。 (6 分) 【答案】最后两句把蜡烛拟人化,妙处一:是将蜡烛的“烛芯”巧妙说成“蜡烛有心”;妙处二,是进一步把“蜡烛有心”解读成替人“惜别”之心;妙处三,是把蜡烛彻夜流淌的烛泪,说成是在为男女主人公的漫漫长夜的忧伤惜别也彻夜伤心落泪,妙处四,是借此巧妙而动人的展示了男女主人公的长夜不寐洒泪伤别。(答拟人一分,解读四分,4点说出3点就可得满分。)【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思路点拨】首先应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有哪些。主要的表现手法有: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4(2016届广西河池市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各题。江上秋夜(宋) 道潜雨暗苍江晚未晴,井梧翻叶动秋声。楼头夜半风吹断,月在浮云浅处明。【注】道潜(1043-1102),字参寥,杭州于潜(今浙江临安)人。俗姓何,本名昙潜,赐号妙总大师。自幼出家。与苏轼、秦观友善。断:停。(1)“井梧翻叶动秋声”与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都写了梧桐,这两句的表现手法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5分)【答案】相同:从视觉角度写景(1分)不相同:道潜的诗通过写井边的梧桐叶翻动,从侧面烘托表现风大(2分)李清照的词,借景抒情,借细雨打梧桐之景,抒发内心的忧愁。(2分)【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思路点拨】首先应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有哪些。主要的表现手法有: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2)宋诗长于借景寓理,请分别简要概括四句诗的写景内容,并用一句话阐述本诗蕴含的道理。(6分)【答案】概括:(1)江面阴雨,(2)秋风渐大,(梧桐叶飞)(3)秋风停下,(1)天晴月出(意思对即可,每点1分)道理: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风雨过后必是晴天,光明总在一番奋斗后)(联系诗意,言之有理即可)(2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这首七绝就是通过描写苍江从傍晚到夜半、 天气由阴雨转晴的变化过程,烘托出江上秋夜由喧闹渐入静谧的气氛,构成了清冷寒寂的意境。全诗四句四景,分别选择最适宜的角度表现了阴雨、风起、风停及将 晴时分的景色,虽一句一转,却合成一幅完整的画面。【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对于此类题目,首先应注意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答题的方向以及涉及的范围;然后要掌握思考的角度,体悟情感一般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诗歌的标题,标题可以提示情感、事件、题材,而这些内容都与诗歌情感有关;二是作者、朝代、注释;三是要把握情语,即显性的情感词;四是要把握诗歌中意象的特征。5(2016届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五次适应性(期末)考试)阅读宋诗,然后完成文后各题。西江月阻风三峰下张孝祥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注】张孝祥:宋诗人,这首词是作者船行至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时所作。风回:水神。准拟:预料,打算。(1)“波神留我看斜阳,放唤起鳞鳞细浪”一句中,哪两个词用的最妙,请简要分析。(5分)【答案】“留”和“唤”(1分)。运用拟人手法(1分),抒写自己幻觉的意象,词人不说自己的行船为大风所阻,不得行驶的实况,相反却,水神热情地邀请他欣赏那美好的夕阳景色。晚霞映照的水面,闪动着象鱼鳞般的波纹(1分)。将这骤然而至的不速之客摹写得极富人情味,生动而形象。(1分)【解析】试题分析:此类是属于考查炼字的题,解答此题,可先根据颔联“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描写内容,提炼出关键词:“留”和“唤”。然后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角度分析“留”和“唤”两字所表达的事物特点,最后再结合着诗歌的具体语境进行分析其表现的作者情感。答题模式:该字采用了的表现手法(或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炼字型,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2)结尾两句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表现了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6分)【答案】比喻手法。(1分)前一句写一阵阵江中波涛的声响,就象水府在演奏美妙悦耳的音乐。想象生动,新颖(1分)。达观、豪迈的胸怀。(2分)(显示出作者旷达的胸怀、乐观的态度和高雅的生活情趣)【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首先应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有哪些。主要的表现手法有: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3)对比。(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练高考1(2015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6-19题。醉翁操【1】苏轼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2】。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3】,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4】。注释:【1】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2】蒉:草筐。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3】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4】徽:琴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16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写出了山的空寂。b“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赞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c“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离开琅琊后,作者空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d词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却仍然得以留存人间。【答案】c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此题综合考查对诗句大意、作者情感、诗句赏析能力和对名篇名句的记忆能力。答题时首先要结合注释将诗句大意读懂,揣摩准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仔细阅读题中各选项表述,将其逐字逐句地同诗句意思对照,努力发现异同,以便确定正误。17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亮圆润。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题。(5分) 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3分) a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b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刘长卿听笛声留别郑协律) c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韦庄听赵秀才弹琴) d寒敲白玉声偏婉,暖逼黄莺语自娇。(王仁裕荆南席上咏胡琴妓)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2分) 白居易琵琶行同样运用了这种手法来写琵琶声:“_,_。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答案】c b【解析】试题分析:b项没有写声音。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名师点睛】回答此题第一问,要抓住题干中“以声写声”一语,准确体会其含义,再据之分析各选项表述,答案不难得到。要答好第二问名句默写类试题,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只有弄懂意思才有利于记住句子和记准字形,尤其是对那些容易被写错的同音字和形近字以及生僻字,要加倍注意。18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4分) 古代文人常常喜欢“啸咏”,除了本词中的醉翁,陶渊明写曾写道:“_,_。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2分) 这首词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密切关联。词中“唯醉翁中知其天”“醉翁啸咏,声和流泉”,呼应了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_,_”等寄情山水的名句。【答案】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解析】试题分析:此题容易写错的字有:皋、舒啸、赋、寓等。【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名师点睛】要答好名句默写类试题,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只有弄懂意思才有利于记住句子和记准字形,尤其是对那些容易被写错的同音字和形近字以及生僻字,要加倍注意。19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景色,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适、与民同乐的情怀。与之相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写的景色和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6分)【答案】醉翁操的上阕赞美醉翁在醉中感悟自然的妙趣及对欧阳修追求绝妙意境的做法得以流传的欣慰。下阙写鸣泉虽不复存,但鸣泉之美妙乐曲却仍留人间。醉翁亭记则是抒发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自得之情。确理解并分析醉翁操全词的意思,准确把握作者在其中所表达的事项情感;然后再努力回忆醉翁亭记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其不同。不难知道,醉翁操重在赞美醉翁,而醉翁亭记则重在抒发作者对陶醉自然的情感。2(2015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木兰花慢 赠弹琵琶者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蓁筝。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乍雨初晴。注: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蓁,一种弦乐器,如筝。 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21下片“浔阳月色”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写出白诗中与此句匹配的相关诗句。(2分)【答案】浔阳江头夜送客(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熟悉白居易琵琶行的相关语句,从中找出和“浔阳”“月”相关的诗句即可。【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名师点睛】本题实际上是变相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根据题干要求,可以看出答题范围是白居易琵琶行,这篇文章要求全文背诵,所以此题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关键是写出和“浔阳”“月”相关的诗句,需要学生对所记忆的知识进行筛选。因此学生在平时的记忆名句过程中,不可死记硬背,一定要理解记忆。22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5分)【答案】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诗歌鉴赏写作手法鉴赏,做此类题时,首先要知道描写角度有哪些,然后再结合原诗分析判断。描写角度有从描写景物的空间角度、色彩角度、感官角度,从写作手法的动静角度、虚实角度、正侧面角度、直接间接角度等。本题描写琵琶演奏的角度,结合原诗分析应属于写作手法中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此题不仅需要判断正确描写角度,还要结合诗句分析出。关键是写出“正面描写角度”或“直接描写角度”“乐曲本身”和“侧面描写角度”或“间接描写角度”“听者角度”。因此学生平时要掌握诗歌的写作手法,同时学会结合诗句分析。3【2014年高考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7分) 商调黄莺儿赠燕张潮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珠帘半缄,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谢堂前憾。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 花口:指初开的花,因花开时成口张状,故称。 (1)作者描写燕子,运用了那些表现手法?(3分) 【答案】拟人 用典 虚实结合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散曲中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作者这样写抒发了怎样的感情?(4分) 【答案】怜惜花朵零落,衔花去修补彩绘的房梁上彩绘的花朵。抒发了惜花伤春、痛惜衰败的感情。【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是因为燕子觉得“花落意难堪”,表达了惜花伤春之情,结合后文燕子呢喃,千般诉说,只有住在这里的老僧才能听懂。这里表明王谢堂早已经变身寺庙。昔盛今衰的感慨溢于言表。最难消:最难承受。谙:谙熟。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4【2014年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阮郎归 西湖春暮马子严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番腾:同“翻腾”。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8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答案】翻腾妆束,闹春苏堤,爱春之心;步履迟迟,驻足流连,惜春之情;三三两两,唤船离去,叹春之意。【解析】“番腾妆束闹苏堤”,人们在苏堤上装束鲜艳,翻腾热闹,想要留住春天,表达了爱春之意。“凌波寸不移”写观景的女子看到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无法移步,表达了惜春之情。“三三两两叫船儿”,写雨后春去,人们也纷纷叫船归家,表现了对春归的黯然心伤的叹春之情。注意题干中“通过人物动作神态” 这一限制。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9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答案】香红渐稀,是面的描写;花褪雨,絮沾泥,则是点的刻画。勾勒写意,细节传神,点面结合,相互映衬;以景起情,丰富了词作情感内涵。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5【2014年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8分)桃夭(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归:出嫁。蕡(f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 蓁蓁(zhn):草木茂盛的样子。(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 的形式。(2分)【答案】重章叠句【解析】乐曲演奏一遍为一章,诗经中的诗是合乐歌唱的,所以每一篇都分若干章,犹如今天歌词的分段,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这一章法叫做重章叠句。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答案】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解析】这是一首贺婚诗。诗的三章都以桃树起兴,以嫩红的桃花、硕大的桃实、密绿成荫的桃叶比兴新娘的美丽容貌、多子多福、人丁兴旺,表达对女子新婚之喜和对新娘的美好祝福。第一章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青娇媚。这里所写的是鲜嫩的桃花,纷纷绽蕊,而经过打扮的新嫁娘此刻既兴奋又羞涩,两颊飞红,真有人面桃花,两相辉映的韵味。诗中既写景又写人,情景交融,烘托了一股欢乐热烈的气氛。这种场面,即使在今天还能在农村的婚礼上看到。第二章则是表示对婚后的祝愿。桃花开后,自然结果。诗人说它的果子结得又肥又大,此乃象征着新娘早生贵子,养个白白胖胖的娃娃。第三章以桃叶的茂盛祝愿新娘家庭的兴旺发达。以桃树枝头的累累硕果和桃树枝叶的茂密成荫,来象征新嫁娘婚后生活的美满幸福,真是最美的比喻,最好的颂辞。朱熹诗集传认为每一章都是用的“兴”,固然有理,然细玩诗意,确是兴中有比,比兴兼用。全诗三章,每章都先以桃起兴,继以花、果、叶兼作比喻,极有层次:由花开到结果,再由果落到叶盛;所喻诗意也渐次变化,与桃花的生长相适应,自然浑成,融为一体。人们常说的“桃花运”,当源出于此诗。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6【2013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7分)秦中吟歌舞(唐)白居易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秋宫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注阌(w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2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名句“ , ”一脉相承。(2分)【答案】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解析】该题把诗歌主旨的理解与名家名句默写结合起来,既考查了考生的诗歌理解能力又考查了考生的知识面。诗歌最后两句狱中冻死囚与前面公侯贵族在雪天歌舞升平的现象形成鲜明对比。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2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5分)【答案】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兴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说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憾人心。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7【2013年高考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鹊 桥 仙陆 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一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轻舟八尺,低逢三扇,占断苹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占断:占尽。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意思的情感?(5分)【答案】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巧取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牢骚。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本来就属于闲散之人,有何必要你皇帝的恩赐?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解析】此题考查诗歌用典作用,理解典故要结合注释以及诗人的时代背景,知人论世,分析典故的内涵、手法和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一方面用贺知章告老还乡和诗人被迫隐逸做对比,表达诗人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免疫培训考试题库及答案
- 森林防火气象知识培训课件
- 桥梁节段拼装培训课件
- 2025年重庆市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技师培训题(含答案)
- 2025年高职院校实训指导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解析报告
- 2025年医疗保健行业招聘笔试模拟题详解
- 2025年年满七十岁以上老人驾考三力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信息技术行业招聘面试全真模拟题及解析
- 2025年农产品储备库笔试重点解析
- 2025年网络安全工程师核心技能面试题集
- 3级人工智能训练师(高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库600题(含答案)
- 医疗收费及费用管理制度
- 2024检车员青工竞赛理论考试题库-下(判断题)
- 2024工勤晋级计算机信息处理员高级技师操作技能考核模拟题库含答案全套
- 品管圈PDCA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手卫生依从性品管圈完整版
- (正式版)YS∕T 5040-2024 有色金属矿山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标准
- NB-T35020-2013水电水利工程液压启闭机设计规范
- NB-T+31010-2019陆上风电场工程概算定额
- 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无答案)
- DZ∕T 0450-2023 地质灾害监测数据通信技术要求(正式版)
- JT-T-1234-2019道路冷链运输服务规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