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高考题的科学背景拾趣.pdf_第1页
数学高考题的科学背景拾趣.pdf_第2页
数学高考题的科学背景拾趣.pdf_第3页
数学高考题的科学背景拾趣.pdf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学通报2 0 0 7 年第4 6 卷第2 期 数学高考题的科学背景拾趣 李锦旭李锦浩 山东临沐县实验中学2 7 6 7 0 0 山东临沐县蛟龙中学2 7 6 7 0 0 高考改革始终以对考生后继学习潜力与研究 素质的考查为最高目 标 其中 以某些历史名题或 科学家尤其是数学家研究成果为背景材料改造设 计而成的高考题 尤其为广大中学师生津津乐道 也深受高等院校学者 教授们赞许 1 错排问题有渊源 例1 1 9 9 3 年理文 1 7 同室四 人各写一张贺 年卡 先集中起来 然后每人从中拿一别人送出的 贺年卡 则四张贺年卡不同的分配方式有 A 6 种B 9 种C 1 1 种D 2 3 种 解析此题一出 立即引起极大反响 许多人 认为新颖 有趣 并对它进行引申推广等一般性研 究 其实 这是一个古老的问题 最先由利可努斯一 贝努利 N i k l a u s B e r n o u l l i 1 6 2 2 1 7 0 8 提出 其通常 提法是 n 个有序元素 全部改变其位置的排列数是 多 少 故称之为 错位排列 问 题 后来大数学家欧 拉 E u le r 等都有所研究 记f n 表示n 个元素全 部错位的所有排列种数 则 错位排列 问题的丫般 解表达式为 f n 二 ir0 1 以 n 卜 C 二 n 一1 n C nn 0 可解释为 给出 n 1 2 Cl n n一2 一 显然方法种数 过剩 了 可去掉某人恰拿到自 写贺年卡的情况 此时其他人 错位即 n 一 1 因n 个人等可能 故乘以以 即n 一 以 n 一 1 但又 不足 了 多 减了 多 减的 情形 恰含又有一个人拿到自 写贺年卡 于是 n 一C n 一 1 疏 n一2 t 但又 过剩 了 最后有 f n 今 C n 一1 C n n 一 2 一1 n C nn 0 本例解为f 4 二9 当 然 对考生而言 较好的 解法是按规律列举 当元素较少而限制条件较多 时 按一定规律列举不失为一种重要而简捷的方 法 2 趣说阿波罗尼圆 例2 2 0 0 6年四川卷理 6 已知两定点 A 一2 0 B 1 0 如果动点 P满足条件 I P AI 2 1 P B I 则点P 的轨迹所包围的图形的面积等于 A 7 1 B 4 7 c C 8 7 c D 9 n 解析准确解答本题并不难 将题设条件坐标 化可得轨迹为圆 易知选B 本题的意义在于它有着 深厚的数学史背景及高考试题的改造与继承的典 型性 众所周知 平面内到两定点的距离之比为常 数 34 1 的点的 轨迹是圆 这个圆 就是阿波罗尼 希 腊 A p o ll o n iu s o f P e r g a 2 6 0 一 1 9 0 B C 圆 阿 波 罗 尼 对圆锥曲线有深刻的研究 其主要研究成果集中在 他的代表作 圆锥曲线 一书 阿波罗尼圆是其研究 成果之一 上述试题正是以阿波罗尼圆为科学背景 改造成为中学生接受的选择题形式 有趣的是 1 9 9 4 年的全国高考文 2 4 题 已知直角坐标平面上点 Q 2 0 和圆C x 2 y 2 1 动 点M到圆C 的 切线 长与I M Q 的比 等于常数A A 0 求动点M的 轨 迹方程 并说明它表示什么曲线 正是借鉴这一科 学背景 改造高中数学 必修本 第二册 上 1 7 8 例 5 将 常 数 冬 换 成 字 母 再 加 上 单 位 圆 的 切 线 长 编 一 朴 2 J N 一 丁 卜叨 制而成 其实 翻一翻历年高考题 我们可以看出高考命 题者对阿波罗尼圆的青睐 例如 运用复数形式叙述 为 满足 I z 一Z 1 z一名 2 A A 0 1 A 1 的 复数 对 应的点 Z的集合是阿波罗尼圆 用 式可妙解 1 9 8 9 年广东 1 9 9 年上海高考的 两道复数解答题 如1 9 9 0 年上海高考题 复 平面上点A B对应的复数分别为 I 二2 2 0 0 7 年第4 6 卷第2 期数学通报 z 二 一 3 点P 对 应的 复 数为 z一 z I z 的辐角主值为 p 当 点尸 在以 原 点为圆 心 1 为 半径的 上 半圆 周 不 包括 两 个端 点 上 运动时 求T 的 最 小 值 时有 f x I 1 试证当 x 1 l 时 有1 2 a x b 簇 4 推广为一般情况 即门捷列夫问题 设a b c E R 多项式f x a x e b x f 动 二 2 a x b 当 x I L 时有I f x I 0 为两定点 动点P到A 点 的 距离与到B 点的 距离的比 为定值a a 0 求 P 点的轨迹 正是阿波罗尼圆的原版 3 门捷列夫见识远 例3 1 9 9 6 年理 2 5 已 知a b 是实数 函 数 f x a x e b x g x 二 b 当一 1 簇 1 时 I Ax I 1 1 证明 I 1 2 证明 当 一 1 x 0 当一 1 1 时以二 的 最大 值为2 求f x 解析此题属于二次函数推理题 查看一下历 史资料可知 此题改造于美国第六届普特南数学竞 赛题 a b E R f x a x e b x 当I x l l 因 为 xI L 时I f x 0 时 因为 f x 在 一L 剑上递增 所 以 一 擎 一 2 a L 二 2 a x 蕊2 a L b 4 M L 当 a 0 时 即I f x I 因 为f x 在 L 递减 所以 鉴2 a L 6 f x 2 a x b 一 2 a L b j一L 4 4 ML 即 I 4 ML 当a二0时 因为 2 M L 簇 f x b二 八 工 卫 一 二 c 2 M L L所 以 I 2 M 4 M 了 总 上 可 知 当 二 蛋 时 有 二 4 ML 借鉴门氏证法 极易证明1 9 9 6 年高考题第2 5 题 第 2 问 当然门捷列夫问题还可用赋值法给予简捷 证明 详见文 1 溶液的比 重与浓度间的上述关系 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 如现在人们正是利用它来测 量啤酒与葡萄酒中酒精浓度 检查汽车冷却系统的 防冻液浓度的 后来数学家马尔科夫 M a r k o v 1 8 5 6 一1 9 2 2 对门 捷列夫问题作了更为一般的推广与证明 门捷列夫 马尔科夫定理若 n 次多项式 P n x 满足 I p n x I M 一l l 则 P j x n 2mZ 一 当 且 仅 当 为切比雪夫多项式时等号成立 证略 数学通报2 0 0 7 年第4 6 卷第2 期 4 纳皮尔说真不难 例4 2 0 0 1 年理 2 0 已知i m n 是正整数 且 1 i g m n 1 证明n A 1 n 0 解析一看此题 绝大多数考生感到特别抽 象 找不出思路 无从下笔 其实 本题将排列与指数 幂的运算法则 二项式定理有关知识有机交汇 更为 重要的是 本题内蕴极为丰富 富有深厚的科学背 景 英格兰 人纳皮尔 J o h n N a p i e r 整整花了2 0 年的 时 间 找 到 了 以 a n 1 韵 为 底 当 时 n 二 1 0 0 0 0 0 0 0 的对数 完成了对数表 后人对数列 a 二 1 韵 的 性 质 产 生 了 极 大 的 兴 趣 数 列 是 递 增 数 列 事 实 上 将 a n 1 青 n 11 a n 二 1 1 ln I 按 二 项 式 逐 项 展 开 比 较 展 开 式 右 边 对 应 项可 得a n a n 命 题设 计者正 是 借鉴 这一 方法 设计成试题第2 0 1 题 数 列 b n I b n 1 1n n 是 递 减 数 列 b 1 b n 2 击 1 n n q 2 n n 1 n n lC l 1 1 一 1 l 1 几 1 几 1 1 异 1 1 1 n l n 2 一 二A A 对 于 第 问 变 形 为m m nn 可 以 联 想 构 造 分房问题 概率模型求解 设 i 个人都等可能地分 配到N个房间的任一间去住 记事件 A为 恰好有 i 个房间各住一人 易得 P N A 然房间的数量越多 即N越大 能性越大 即概率越大 于是当 C 为 i 每个人住单间的可 1 i m n 时 有P A P n A 即n A 1m m A n 构造概率模型证 明不等式 化实数运算为概率运算 新颖独特 可谓 巧夺天工 给传统方法增添了一道独特亮丽的风 景 对第 2 问 若能构造函数 化离散为连续 利 用导数研究其单调性来证明 则可居高临下 别有 趣 味 如 将 原 式 变 形 转 化 为 证 明 f 二 二 士 二 3 递减或f x 1 n 1 x 递减等等 详见文 2 4 1 5 米勒问题用广泛 例 5 2 0 0 5年天津卷 2 0 某人在一山坡 P处观 看对面山顶上的一座铁塔 r 山坡 一 I义 pL Y 地 面 几 沪月 如图1 所示 塔高 B C二 塔所在的山高 O B二 8 0 2 2 0 图 1 O A二2 0 0 米 图中所示的山坡可视为直线l 且点 米米 二l 1 n l I I IJ I 1 丁 一 I I 几 1 n 1 n 2 n E N 在 直 线 上 与 水 平 地 面 的 夹 角 为 ta n s 告 试问此人距离水平地面多高时 观看塔的视角 L丑 尸 C 最大 不计此人身高 所 以 1 n 2 n 1 n 丁 乏 这正是试题第 2 问的设计背景 借鉴此法可 有如下简捷证法 数 列 1 n 1n 递 减 且1 i m ab 利 用 真 分 数 的 这 一性质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两问 详见文 2 二是高 中 代数下册例题 设 二 一1 且 尹0 n 2 n C N 求 证 1 二 1 二 利用此结 论即贝努 利不等式可以给出此题非常漂亮的证明 详见文 3 解析此题源于生活 实际 富有生活气息 同时 具有深厚的科学背景 来源 于几何学史上著名的米勒 问题 设点 M N是锐角 乙A O B 的一边O A 上的两点 试在 O B边上找一点P 使 L M P N最大 其结论是 点 图 2 P为过M N两点且和射线O B相切的圆的切点 证 明略 米勒问题提出的背景是 1 4 7 1 年 德国数学 家米勒 J o a n n e s M i l l e r 向 诺德尔 C h r i s t i o n R o d e r 教 授提出如下有趣问题 在地球表面的什么部位 一 根垂直的悬杆呈现最长 即可见角最大 在米勒的 家乡哥尼斯堡 这个问题称为雷奇奥莫塔努斯 R e g i o m o n t a n u s 极大值问 题 此问题作为载人世界 2 0 0 7 年第4 6 卷第2 期数学通报 数学史上的第一个极值问题而引人注目 运用米勒 问题的解决思路可简析例5 如图2 作圆M过点B G 且与直线l 相切 切点P的纵坐标即为所求 设直 线l 与Y 轴交于点Q 则易得Q 0 一 1 0 0 由圆 幂定 理得 A A A 与x 轴平行 短轴 B 1 B 2 在Y 轴上 中心为 0 0 b 0 1 月 1 写出椭圆的方程 求椭圆 的焦点坐标及离心率 2 直线Y二k l x 交椭圆 于两点 C 二 Y i D x 2 a r Q P 2 I Q B I 卯 二1 6 0 朽 口 GI 3 2 0 x 4 0 0 图 5 t ana 1 万幼s et a二 1 6 0 朽 x 冬 4 5 Y 2 Y 2 0 直线Y k 2 x 交椭圆于两点G x 3 Y 3 于 是Y p 1 0 0 二 I Q P s i n a二 井Y v 6 0 为所求 H x 4 Y 4 Y 4 0 求证 k l x I x zk 2 x 3 x 4 一一一 一 x 十x1 x2 xA 3 对 以米勒问题为科学背景编拟的试题还有 如图3 在直线 A B上求点 尸 使 尸对线段M N有最大视角 证明你的结论 1 9 8 4 年西安中学 生数学竞赛题 已 知A O a B O b 2 中的C D G H 设 C H交x 轴于点P G D交x 轴 于点Q 求证 I M P I I M QI 证明过程不考虑 C H或G D垂直于 A B 图 3 a b 0 试在 x 轴正半轴上求一点C 使 L A C B 最大 1 9 8 6 年全国高考题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给 定两点M 一 1 2 N 1 4 点P 在X 轴上移动 当艺M P N取最大时 点P的横坐标为 2 0 0 4 年全国联赛题第 1 2 题 已 知椭圆的中 心在坐标原点 焦点F l 凡在 x 轴上 长轴A I A 的长为4 左准线l 与x 轴的 交点 为M I M A 1 I I A F l I 2 1 工 求椭圆的方程 II 若直线1 1 二二m I m I 1 P 为l 上的 动点 使Z F l P F 2 最大的 点 P 记为Q 求点Q 的坐 标 用m 表示 2 0 0 5 年浙江卷 第1 7 题 文科为 若点P 为l 上的 动点 求匕F 1 P F 2 最大值 以上试题用圆幂定理4 n x 轴的情形 解析请看 图6中 A M C H与 M G D 多么 像一 只蝴蝶的两只翅膀在翩翩 起舞 本题正是以平面几何 中著名的 蝴蝶定理 为背 景改造 是 蝴蝶定理 在椭 图6 圆中的推广 蝴蝶定理的内容可叙述为 如图6 M 是 D 0的弦A B 的中点 C D G H 是过M点的两条弦 连结C H D 分别交A B 于P Q 两点 则M P M Q 1 9 4 4 年2 月号 美国数学月刊 将此题作为征解题就 冠以 蝴蝶定理 的美名 我国中学数学界在2 0 世纪 7 0 年代末8 0 年代初兴起一次研究蝴蝶定理的热潮 出现许多颇有特色的初等证法 如综合法 面积法 三角法 解析法等等 这里介绍沈康身教授在 历史 数学名题赏析 一书记载的解析证法 如图 7 取 M为原 点 弦 A B为轴 视圆 0 来求解 都极为简单 可避 免复杂的运算 米勒问题的 数学模型在现实中有很多 应用 如欣赏一幅画的最佳 角度 沿边线踢足球的最佳 为 单 位圆 建 立 直 角 坐 标 x 4 k A E i 系 各有关点坐标 为 M 0 0 Q 4 0 P 一 p 0 D C F E斜率 分别为k k 2 则圆的方 程为二 2 一 a 2 二 1 气 x x s A x 图7 图 4 射门点 判断射影角的大小等 因此 普通高中课程 标准 将其改造编人实验教科书数学5 必修 2 0 0 4 年 人教社 A 版 习 题3 4 B 组第2 题 P 1 1 3 如图4 树顶A离地面a m 树上另一点 B离地面b m 在离 地面的 C 处看此树 离此树多远时视角最大 6蝴蝶飞舞进考苑 直线C D Y 几 1 二 直线 E F 1 k Y k 2 x 把 分别代人得 2 x 2 一2 k a x O 1 k 2 2 x 2 一 2 k 2 a x 设 C I 与 圆 a 2 一 a 2 一 1二 0 1 二 0 例6 2 0 0 3 年北京理1 8 如图5 椭圆的长轴 x 2 k i x 2 同理设 x 3 k 2 x 3 x 4 k 2 x 4 交点 坐标 为 x i k i x E F与 圆 0交点坐标 为 其横坐标各应满足 与 数学通报2 0 0 7 年第4 6 卷第2 期 三种解决方案 哪种对 利用电教手段对一道立体几何问题的探究学习过程实录 蒲淑萍彭志宏 淄博师专数理科学系2 5 5 1 0 0 1 问题及学生的解决方案 题目 要在矩形的纸上画一个底面半径为 1 0 c m 高为2 0 径 c m 的圆 锥的 侧面展开图 这个矩形的 长和宽最少要多少 这是山东省五年制师范学校统编教材 数学 第二册第1 6 5 页的习题 本题出现在圆锥一节的课 后习 题中 从知识上讲 它涉及圆锥的高线 母线 侧面展开图等基础知识 从方法上讲 在它的解决 过程中 要使用 转化 的思想 化立体为平面 这一立体几何最为常用的方法 从解决方案上讲 长和宽最少要多少 需要我们获得用料最省这一 最优方案 本题作为一道探究 实践问题以课后作业的形 式布置给学生 不难求出 圆锥的母线为3 0 c m 侧 面展开图的图心角为1 2 0 0 如图1 下面是学生的 几种主要解决方案 方案1 他们认为的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及对应 矩形如图 1 所示 图 1 图 2 图 3 采取这种解决方案的同学最后获得的结果是 矩形的 长和 宽分别为 3 0 招 c m 3 0 c m 方案2 他们认为的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及对应 矩形如图 2 所示 采取这种解决方案的同学最后获得的结果是 矩 形的 长和宽 分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