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梳理专项部分古诗文.doc_第1页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梳理专项部分古诗文.doc_第2页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梳理专项部分古诗文.doc_第3页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梳理专项部分古诗文.doc_第4页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梳理专项部分古诗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项部分 古诗文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注释】1寻隐者:寻访隐居在山中的人。2松下:指隐者居住的地方。童子:男孩,隐者的徒弟。3言:说,告诉。4不知处:不知在哪个地方。【诗意】松树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就在这座大山里,山中云雾缭绕,不知他的行踪。【作者简介】贾岛(779843),唐代诗人。汉族。字浪仙。范阳(今河北省涿州)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曾作病蝉诗“以刺公卿”(唐诗纪事)。贾岛的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贾岛著有长江集10卷。【赏析】这首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松下问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略了,只从童子所答“师采药去”这四个字而可想见当时松下所问是“师往何处去”。接着又把“采药在何处”这一问句省掉,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辞,把问句隐括在内。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是童子答复对方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的问题。明明三番问答,至少须六句方能表达的,贾岛采用了以答句包赅问句的手法,精简为二十字。这种“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间了。 然而,这首诗的成功,不仅在于简练,单言繁简,还不足以说明它的妙处。诗贵善于抒情。这首诗的抒情特色是在平淡中见深沉。一般访友,问知他出,也就自然扫兴而返了。但这首诗中,一问之后并不罢休,又继之以二问三问,其言甚繁,而其笔则简,以简笔写繁情,益见其情深与情切。而且这三番答问,逐层深入,表达感情有起有伏。“松下问童子”时,心情轻快,满怀希望;“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线希望;及至最后一答:“云深不知处”,就惘然若失,无可奈何了。 诗中隐者采药为生,济世活人,是一个真隐士。所以贾岛对他有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情。诗中白云显其高洁,苍松赞其风骨,写景中也含有比兴之义。惟其如此,钦慕而不遇,就更突出其怅惘之情了。 所见清 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注释】(1)牧童:指放牛的孩子。(2)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3)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这里指树梢。(4)欲:想要。 (5)捕:捉。(6)鸣:叫 。 (7)忽然:突然。(8)闭口:闭住嘴不说话。【诗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作者简介】袁枚(17161797) 清代诗人、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1739)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改放外任,在溧水、江浦、沭阳、江宁等地任知县,有政声。乾隆十三年辞官,定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市),筑室小仓山隋氏废园,改名随园,世称随园先生。从此不再出仕。从事诗文著述,广交四方文士。晚年自号仓山居士。袁枚是清代乾隆、嘉庆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并称乾隆三大家。他的主要作品有小苍山房集、随园诗话等。 【赏析】野外林阴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林都被他惊动了。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蝉儿捉到手呢!这情景,全被诗人看在眼里,写进诗中。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奇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吧。清平乐 村居南宋 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注释】1清平乐村居:清平乐,词牌名。村居,这首词的题目。“乐”在此处读yu 2茅檐:茅屋屋檐。 3吴音:作者当时住在江西东部的上饶,这一带古时是吴国的领土,所以称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 4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热。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5翁媪(o):对古代老人的敬称。老翁老妇。6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7织:编织。 8无赖:“无”读(w),这里是淘气、顽皮的意思。【诗意】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绿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听起来温柔而又美好,那满头白发是谁家的公婆父老? 大儿子,豆地锄草身在河东, 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欢的是小儿子调皮极了,横卧在溪头草丛里,正剥食着刚刚摘下的莲蓬。【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赏析】 在描写手法上,这首小令,没有一句使用浓笔艳墨,只是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作者能够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如若不是大手笔,是难能达到此等艺术意境的。 上阕勾勒环境烘托气氛。头两句,写这个五口之家,有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房屋有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在这里,作者只用了淡淡的两笔,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清新秀丽的环境勾画出来了。下阕四句,采用白描手法,直书其事,和盘托出这一农户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画面在继续扩展。大儿子是家中的主要劳力,担负着溪东豆地里锄草的重担。二儿子年纪尚小,只能做辅助劳动,所以在家里编织鸡笼。小儿子不懂世事,只知任意地调皮玩耍,看他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的神态,即可知晓。这几句虽然极为通俗易懂,但却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描绘出耐人寻味的意境。尤其是小儿无拘无束地剥莲蓬吃的那种天真活泼的神情状貌,饶有情趣,栩栩如生,可谓是神来之笔,古今一绝!诗人着力于“小儿”的描绘,共用了两句,占全词四分之一篇幅。“无赖”,谓顽皮,是爱称,并无贬义。“卧”字用得极妙,它把小儿无忧无虑、天真活泼、顽皮可爱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所谓一字千金,即是说使用一字,恰到好处,就能给全句或全词增辉。这里的“卧”字正是如此。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注释】(1)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2)之:往。 (3)广陵:即扬州。 (4)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5)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6)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7)尽:消失。 (8)唯见:只见。 天际:天边。【诗意】老朋友孟浩然,辞别西边的黄鹤楼;阳春三月烟花如海,他去游历扬州。一叶孤舟,远远地消失在碧空尽头;只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际奔流。【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李白的诗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 【赏析】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情味。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表现出目送时间之长。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用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用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了。题秋江独钓图清王士禛(zhn)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注释】(1)蓑:蓑衣。(2)笠:斗笠,笠帽。(3)扁(pin)舟:小船。(4)丝纶:古时候钓鱼用的丝线。【诗意】一个渔人、一件蓑衣、一顶斗笠、一叶轻舟、一支鱼竿,渔人一面唱歌,一面喝酒,一个人孤独地在江边垂钓,钓的是一江的秋意。【作者简介】王士禛(16341711),原名士禛,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谥文简。新城(今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初杰出诗人。博学好古,能鉴别书、画、鼎彝之属,精金石篆刻,实为一代宗匠,与朱彝尊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