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语文九下第18课《黄生借书说》教案[名师教学设计].doc_第1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1/15/89458ad3-4867-4f56-bde5-7480cc1e9249/89458ad3-4867-4f56-bde5-7480cc1e92491.gif)
![鲁教版语文九下第18课《黄生借书说》教案[名师教学设计].doc_第2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1/15/89458ad3-4867-4f56-bde5-7480cc1e9249/89458ad3-4867-4f56-bde5-7480cc1e92492.gif)
![鲁教版语文九下第18课《黄生借书说》教案[名师教学设计].doc_第3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1/15/89458ad3-4867-4f56-bde5-7480cc1e9249/89458ad3-4867-4f56-bde5-7480cc1e92493.gif)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档系作者精心整理编辑,实用价值高。黄生借书说教学设计(一)课堂教学要求【教材分析】黄生借书说选自小仓山房文集。“黄生”指青年黄允修。“说”足古代的一种文体,叮以记叙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这篇“说”就青年黄允修向作者借书一事发表议论,提出“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勉励青年人努力为自己创造学习条件,奋发求学。【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积累生字词。2掌握文章中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积累文言词汇。3背诵并默写全文。4理解文章中作者的观点,珍惜良好的学习条件,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的观点。2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运用。【教学难点】 运用对比、议论层层深入,含蓄表达主旨的写法。【教学建议】1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多搜集些读书的名言,也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积累的读书名言导入。如:古语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往今来,人们对读书的看法各不相同。唐朝诗人杜甫认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了读书与写作的密切关系;英国作家培根认为:“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强调了读书的好处很多。那么,清朝文学家袁枚对读书的看法又是怎样的呢?今天,让我们走进他的文章黄生借书说,和他一起探讨有关读书的问题。2作者作品简介。袁枚是一位较重要的作家,“说”是古代的一种重要文体,必须让学生据实了解掌握。可以让学生课前自己搜集,教师再加以补充。明确:这篇“说”就青年黄允修向作者借书一事发表议论所写成的文章;“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但都是为说明一个道理。3学生多样化朗读课文。朗读是学习文言文的最有效方法,本环节读的方法丰富多样,能有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以采取教师范读课文:正音、停顿、节奏、重点字词读准字音。也可以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正音、感知文章大意。再挑学生自主争先朗读,师生点评。在点评的基础上,全班再一次齐读。声音洪亮,要求达到准确流畅,节奏和谐,快慢有度。4整体感知课文。指导学生带着以下问题再读课文用原文回答:(1)文章主要论述了一个什么道理?(2)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是什么?(3)富有藏书而不读的有哪三种人?(问题较简单,学生集体回答即可)5译读课文,梳理思路。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自主翻译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层次。(1)结合注释理解文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句,小组交流。师生共同处理疑难词句。(2)能结合注释准确地说出文意大意,注意以下重点语句: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然:然而、可是。 无沦:不要说。 非独书为然然:这样。强假:勉强借的。 若业:如果已经。 为吾所有 为:被。 俟异日 俟:等到。高束:束之高阁。把东西捆好,放在高处。家贫难致 致:得到。 故有所览,辄省记 览;阅读。辄:就。省:明了,明白。俸去书来 俸:薪俸。 可惜:值得珍惜。(3)概括各段大意,说说课文是按什么思路组织内容的?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归纳,教师适当点拨:第1段从黄生借书说起,由于黄生来借书,引起作者对黄生有关借书读书的一番议论。这句话统领了下边第2和第3自然段的内容。第2自然段到第3自然段这两段话都是专对黄生说的。第4自然段向黄生提出一定要专心读书,一定要很快还书的希望。据此,课文组织内容的思路是先阐明自己对借书读书的看法,然后向黄生提出希望。因此课文可分为两部分。6研读课文,问题探究。在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后引导学生探讨:(1)作者是怎样提出课文的中心论点的?明确;作者用了开门见山的方法提出中心论点,给黄生讲得第一句话就是摆出自己的观点,使文章开篇进题,毫无枝蔓。并用了双重否定句强调了作者的意思,使论点显得鲜明有力。(2)作者列举了哪些实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哪些是重点写的?明确:作者运用了3个实例证明“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先以“七略、四库”和“汗牛塞屋”极言天子和富贵之家藏书之多,继而以“读书者有几”进行反问,表明他们无心读书,有书不坊。这两例是叙述的重点,语气也比较严厉。第3例以“祖父积、子孙弃”概括其他藏书者的情况,意在说明有书不讯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这3个实例初步论证了作者观点的正确性。(3)作者为什么要由“书”讲到“物”,这对论证中心论点有什么作用?明确:作者把这两种不同的心态进行比较,由两种不同的心理引出两种不同的做法,前者因“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后者因是己物而“必高束焉,庋藏焉”。这样就进一步论证了作者观点的正确性。这段从社会取证说理,论证“书非借不能读也”是普遍的社会现象。(4)作者是怎样以自己的经历来论证论点的?作者幼时好书,饱尝了借书之难,所以一旦借到书,读书效率很高。到做官之后,经济条件改善了,得书容易了,“落落大满”,藏书不少,但有书反而不读了。这样一正一反,两相对比,有力地论证了“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论点。7比较探究。本环节旨在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于写作特色地把握学生能点出其中的几点即可,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补充。(1)比较袁枚与柏杨关于借书的观点。学生思考、讨论后明确:都认为借书必还。柏文主要是大力“声讨”借书不还,原因主要是借者往往以为小事一桩而毫无顾及书主的需要和心理,乃至弄到黑白颠倒的地步;柏文主要是讲借书之弊,但并未完全拒绝借书。袁文主要是讲借书之利,即非借不能读,理由主要是自己的书往往束之高阁,借来的书害怕催讨因而抓紧阅读。也正因为如此,袁文同样认为借书必还。(2)论证借书必还,袁、柏写法各有哪些独特之处?学生思考、讨论后明确:袁枚以黄生和自己当年的处境作对比,一方面说明了自己今日肯借的原因,另一方面却巧妙一转,只用“知幸与不幸”一句巧妙地得出了“读必专,归必速”的结论。柏杨文章特别巧妙之处是以幽默笔法把上述两点糅合在一起论说,即把书主写得很无奈、很可怜,似乎很不占理、很不通人情,而显出对方的无理、可气、可恶,进而自然得出借书必还的结论。(3)探究本文在写作上的对比手法。学生自己结合课文总结归纳:以藏书者“高束焉,庋藏焉”的做法,“姑俟异日观”的心理,向借书者“惴惴焉摩玩之不已”的做法,“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的心理作对比。以“落落大满,素蟑灰丝,时蒙卷轴”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作对比。上述两个对比,都有力地证明了“书非借不能读也”这一论点。第4自然段,以“张氏之吝书”同“予之公书”作对比,由此引出黄生之“幸”和作者之“不幸”的对比,蕴含着对黄生的厚望。 (二)教学课件(积件)要求:1课文中提及的图片:袁枚图像及资料简介。课件使用目的:让学生初步认识作者及作品简介,了解作者作品语言特色。2课文中有关的资料。课件使用目的:让学生真正领悟文章中的思想和写作特色。加深学生认识。(三)教学资料要求1作者图像2作者简介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1739)进士,选授翰林院庶吉士。历官溧水、江浦、沭阳、江宁等地知县,有政声。三十三岁时因其父亡故而辞官,定居江宁(今江苏南京),筑室小仓山,称随园,因又自号随园主人。于此从事诗文著述近五十年。他发展了明代公安派的性灵说,认为“诗者,由情生者也。有必不可解之情,而后有必不可朽之诗”,“性情之外无诗”,论诗有明显的反道学、反传统的特点,对当时影响很大。散文笔墨畅达,才气流溢,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等。3相关资料:课文简析王镇远文章虽仅三百余字,但写得颇有感情,令人感到真切。如第二段中“书非借不能读也”以下,一连用了三个问句来说明藏书者未必能读书,带有较强烈的感情色彩。举了天子与富贵人的例子,不仅有较强的说服力,而且表现了袁枚敢于指责权贵、无视传统的个性。又如“余幼好书”一段,叙述了亲身经历。以少年时借书的困难和自己的勤于记诵与后来通籍后积书日多而读书渐少的情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于是切身体会,所以写得极真切感人。此文由于是写给学生的,所以乍看似乎信手写出,漫不经意,然仔细分析,可见波澜起伏,层层展开,颇具谋篇运思的匠心。第一段简略地交代写作本文的缘起。只是全文的引子。第段开门见山,劈头提出“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正是全文的主旨所在,并以此贯穿全文。魏际瑞说韩愈的文章“入手多特起,故雄奇有力”,此句也可谓“特起”,这正是中国古二代散文(特别是论说文)起势的常用手法,即在第一句将所说的论点和盘托出,给读者以强烈印象,然后徐徐展开。第三段由书而推到天下之物,进一步说明了第二段中的观点。第四段则以亲身经历说明了借书读之易专、藏书未必能读的事实,紧扣文章宗旨。第五段归结到黄生借书事,以黄生今日的借书与自己昔日的借书作了对比,指出了彼此不同的遭遇,回扣上文,而勉励后进的用意已溢于言表。“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两句,既是对前文的总结,也是对黄生的希望;最后七字作为结束,便令全文结构完整。可见文章中心明确,虽任情写来,而章法宛然,形散而神不散。(节选)体兼说、序,文含情、理读袁枚黄生借书说王英志这篇文章所要“说”的道理并不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办公室高效工作心得与案例分享
- 事故灾难面试题目及答案
- 十九中数学题目及答案
- 电梯司机安全操作规程与交底书
-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教学单元教案设计
- 企业员工健康管理规范
- 公共密钥基础设施(PKI)在电子签名中的演进
-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Unit3单元测试卷
- 2024年演出行业人员资质复习大纲
- 依那普利拉注射液:烧伤早期心肌损害防治的机制与实效探究
- 有理数计算试卷
- 文档管理系统方案
- 运用PDCA降低I类切口感染率模板课件
-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课件-电梯安全知识
- 车辆转让合同电子版下载可打印
- 深圳填海工程施工实施方案
- BB/T 0023-2017纸护角
- 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汇编
-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校本教材
- 疫苗运输温度记录表
- logopress3培训视频教程整套模具大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