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江西省中考化学试卷分析.doc_第1页
2014年江西省中考化学试卷分析.doc_第2页
2014年江西省中考化学试卷分析.doc_第3页
2014年江西省中考化学试卷分析.doc_第4页
2014年江西省中考化学试卷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继承风格,突破传统 2014年江西省中考化学试卷分析谢名军 张开栋 谭汀洲2014年江西中考试题的命制,立足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依据中等学校招生化学学科考试说明,注重基础,关注过程,试题内容既有利于贯彻素质教育,也有利于高一级学校选拔人才。2014年江西省化学中考试题在继承以往风格的特点上,另辟溪径,力求突破固有的传统,给江西化学中考试题的命制带来新的气象。下面是我对2014年化学中考试题一些粗浅的分析。一、试题概况试卷结构 今年中考试卷的结构保持稳定,仍然为五大题24小题。试题的题型和内容比例与中考说明基本一致,试题难度与与去年相比基本持平。1题型比例题型单项选择题选择填充题填空与说明题实验与探究题计算题题量105531分值2015302510比例20%15%30%25%10%2试题内容、分值分布2014年江西中考化学试题各知识模块分值百分比科学探究22身边的化学物质26物质的化学变化27化学与社会发展8构成物质的奥秘172014年江西中考化学知识内容分布一级主题题号与主要知识点的分布科学探究7.燃烧条件的探究(2分) 12.实验室制氧气装置的选择(3分) 19.(2)白磷的保存 (1分) 21.粗盐的提纯(7分)22.实验室制氢气反应原理的探究(6分) 23.二氧化锰成分的探究(3分)身边的化学物质1.氧气性质(2分) 5.氧化钙的俗称(2分) 9. 溶解度曲线的识读(2分) 10.盐酸的性质及变化(2分) 13.物质的性质与用途(3分) 15.物质的鉴别与提纯(3分) 17.(1)碳的稳定性 (1分) 19.(2)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2分) 20.物质的推断 (4分) 23.铵盐和铁的性质(3分) 24.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2分)构成物质的奥秘6.化合价的计算(2分) 8.物质的组成与微粒构成(2分) 16.(1)(3)化学用语(2分) 18.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7分)19(1)物质分类(2分) 24.化学式的计算(2分)物质的化学变化11.物理性质(3分) 14.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3分)16(2)硫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分) 17(2)化学变化(1分) 19.(2)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2分) 20. (2) 碳酸钠与硫酸的化学方程式(3)化学反应类型 (4分) 22.水电解、实验室制氢气的化学方程式(4分) 23.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2分) 24.化学方程式的计算(6分)化学与社会发展2.节约水资源(2分) 3.空气污染(2分) 4.元素与人体健康 (2分) 17(3)人体的营养物质(2分)(二)试题特点2014年江西化学中考试题秉承了以往的中考试题风格,即题型稳定、注重基础、难度适中。但命题者在继承传统风格的同时,作了大胆改变与突破,如经典的溶解度曲线、实验室制取气体由过去的大题变成了小题,同时在降低探究题的难易度上也作了一些小的尝试。1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实验技能中等学校招生考试是基于课程标准、面向全体初中毕业生的学业水平考试,重点考察最基础的化学知识与实验技能,挑选对学生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有重要意义和有用的化学知识。如物质的组成与化学用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化学基本计算等,第1、6、11、12、14、16、17、18都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思想。2注重化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是课标的基本理念,试题特别注意将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和一些现象转化为化学问题,让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去解释一些生活现象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体会化学学习的有用性,加深学生对化学的理解。如第2题的节水标志、第3题的雾霾天气、第4题佝偻病与钙的关系,第5题、第7题、第13题、第15题分别用生石灰、金刚石、二氧化碳、活性碳、塑料、硬水和软水等日常生活常见的物质作为命题素材、17题以中华传统节日作为命题背景等,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稳定学生考试心理状态,从而有利于学生考试状态的发挥。例(江西201417)中华传统节日的习俗蕴含了许多化学知识。(1)春节喜贴春联。用墨汁书写的春联能长时间保存的原因是 ;(2)端午节龙舟竞渡。龙舟的龙头制作需要精雕细琢,雕刻过程中木材发生的是 (选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3)中秋节观花赏月。月饼是传统美味食品,月饼的制作常用面粉、蔗糖、精炼油、肉松等物质,其中富含蛋白质的有 。 点评:春节、端午、中秋让人感到亲切,给人以联想,激活人的思维,在活跃的思维中,学生能较好地回忆起石墨的稳定性,判断出木材所发生的变化与富含蛋白质物质的特征。3力求突破实验考察的模式近几年的中考实验题几乎都是围绕实验室制气体为中心展开的有关反应原理、实验操作及装置的考察。但2014年中考实验试题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有了重要突破,产生了新的气象,同时也对化学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4年实验室制气体的考察分散在了选择题和实验探究题中,而传统的21题有关实验室制气体的试题变成了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让化学实验考察的不确定性和范围得到大大的拓展。例(江西201421)下面是“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操作示意图:(1)仪器a的名称 ;(2)操作A中托盘两边各放一张大小相同的纸片,其作用是 ;(3)操作B中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4)操作 C过滤时倒入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主要是为了防止 (填序号) ; A.过滤速度慢 B. 滤纸破损 C. 杂质未经过滤就进入滤液 (5)图中部分操作有错误,其中有的错误会导致精盐产率明显偏低,其原因是 。点评:本题以粗盐提纯为背景,融合粗盐提纯所需的仪器及识别、提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粗盐产率的误差分析。本题设计要求非常高,一是对粗盐提纯的详细过程要非常熟悉。因为从该题的情景来看,容易让学生误解为5g食盐全部倒入10mL水中进行溶解;二是分析、表达的能力的要求较高。(5)问的粗盐产率偏低的原因分析,需要学生从各个步骤进行考虑。4传承了开放特色开放题是江西中考化学试卷的传统特色,作为开放特色的重要标致之一,选择填充题是江西的传统题型,较好地考察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此外22题知识拓展中确定实验室制气体反应原理应考虑的因素,23题交流讨论中催化剂的特征等问题的设置开放度都较大。开放题能较好地反映学生的思维过程,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表现。今年与往年相比,开放的要求更高,更加体现思维的灵活性与表达的准确性。例(江西201414)下图是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子个数比为1:1:1 BHCl中氢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为2:71C 图中表示了4种物质的分子D反应前后 不变点评:这是一道传统的对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的解读题,融合了宏观与微观两方面的解读。D选项填充反应前后什么不发生变化,也应从宏观上的物质种类和元素层面进行分析,微观上从分子、原子角度进行考虑。试题的设置较好地考察了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分析同一现象的能力,突显了试题的灵活性与开放性。5突出了初高中知识与能力的衔接2014的化学中考试题,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化学基本思想和能力上都突显了初高中的衍接。如第15题物质的鉴别与除杂思想、18题有关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性、20题物质推断的思路及24题中第3问有关元素守恒的精妙设计等,都为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提供了知识、能力和化学思维的铺垫。例(江西201418)下面是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1)硼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X ;来源:学*科*网Z*X*X*K(2)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上图中与其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 ;(3)图中元素从左至右排列所遵循的规律是 ;(4)根据图示信息,推测1个一氧化碳分子中所含电子总数为 点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是高中化学学习的一条主线,而元素周期表是贯穿这一主线的重要载体。本题(2)中最外层电子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考察、(3)中元素周期表排列的规律、(4)中分子中电子总数的计算都是高中重要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程度关系到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化学的顺畅程度。6值得商榷的问题中考化学试题的题量较少,但仍然要追求考察知识内容的最大化,本卷有几处知识略显重复。如第11题的物理性质与第17题的物理变化;第13题、17题(1)都为性质与用途的关系;14题和19题(2)本质上都是考察质量守恒定律。16题化学用语书写的范围过于狭窄导致元素符号书写重复。22题与23题都以实验室制气体为素材且存在相似的实验现象填写与化学思维模式,易让人思维疲劳。21题实验过程的描述不够精准。本题虽然以课本实验为依据,但命题时没有精确地再现教材的实验过程。主要是对粗盐溶解在水中的过程没有涉及,教材中的实验过程是将粗盐逐步加入水中直至粗盐不能溶解为至,而试题容易让学生误认为将5g粗盐全部加入水中进行溶解,从而造成(5)问中产率偏低原因的分析发生错误。当然命题者可认为学生对教材粗盐提纯过程掌握不到位,但大多数教师认为本题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对实验过程有误导作用或操作过程记忆的成分太大。21题(2)分析“托盘两边各放一张干净的大小相同的纸片的原因”,此问设置太过具体,让一些优生把分析重点放在了“两边各放”且语言的描述非常冗长,而一些中等生没有考虑这一因素就较为顺利且同样得满分。24题(1)问配制8g10%的氢氧化钠溶液没有指明是用氢氧化钠溶液稀释还是用氢氧化钠固体溶解,让学生思维进入了短暂的停顿。二、考情分析1成绩分布(以市成绩为样本)样本容量40分以下40至5960至6970至7980至8485至9596至100标准差方差最低分最高分全距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101067163768457861330488253399724957349021.9481.6010010065.160.733.6整卷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与2013年比有所降低。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2013年67.8167.5937.642014年65.1260.6933.64差距-2.69-6.90-4.0011151617181920212223242各小题得分率统计(以市成绩为样本,由于技术原因,无法获得11题21题中每一题的得分率)3试题难度分析(以市成绩为样本、主观题有个别参照了于都改卷点的情况)难度题 目分值占百分比评价2012年中考说明要求0.85以上1、2、3、4、7、111361%较易60%0.60.845、6、8、12、13、14、15、16、17、18(1)(2)(3)、19、2248易0.40.5910、20、21(1)(2)(3)(4)、23、24(1)(2)3131%中30%0.20.399、18(4)、21(5)、24(3)88%难10%0.2以下000不合格04答题分析(1)学生化学基础知识不扎实。2014化学中考试题难易适中,命题基础,但因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而造成的失分非常普遍。如第11题物理性质的填充,写摩擦性、可分性、伸缩性等等边缘性答案,说明对一些典型的物理性质掌握不够到位;今年7个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难度不大,但因化学式书写错误、缺少条件、未写气体符号和配平错误等情况造成的失分非常普遍。第五题化合价的计算,12题制取氧气装置的组合,16题化学用语的书写,19题物质的分类等等基础性知识出现了许多简单的错误,说明基础知识薄弱仍然是学生存在的最重要的问题。(2)表述不规范。化学用语、仪器等化学专用术语书写不准确、不规范、不完整,如:元素符号书写的大小写字母问题,专用术语中写错字、别字的情况等。如13题“吸附性”写成“吸咐性”、 21题“铁架台”写成“铁驾台”、“胶头滴管写”成“焦头滴管”;语言表述不简洁、准确。如18题“同一周期从左至右遵循的规律”填写“质子数”、“原子序数”、“电子数”等;21题“托盘两边各放一张相同的白纸的原因”填写“便于加药品”、“粗盐称量必须放在纸上”等。(3)分析应用能力欠缺。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分析应用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从中考阅卷来看,学生分析应用能力还是相对偏弱。如20题推断题中对A、E的推断,定不了哪一种为硫酸,哪一种为碳酸钠,只有把AD五种物质的化学反应综合起来,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24题计算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钠元素的质量,不少同学陷入复杂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而未敏锐洞察到反应过程中各元素质量始终维持不变,而利用化学式的计算进行解决。(4)典型错例及原因分析题号错误主要原因5错选A对石灰石和生石灰的成记混8错选A、D对酸碱的组成不了解辨证思想能力弱,溶液除酸性溶液、碱性溶液外还有中性溶液9错选A、C对溶解度典线理解不到位饱和溶液降温时,溶液各组成成分的变化不会分析10错选B、D盐酸的化学性质不熟悉数形分析能力较弱18(3)错填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原子个数(4)错答写成28、2、10(3)未把握核心词“遵循的规律”,语言表达能力欠缺(4)不会计算或算成相对分子质量20无法完整推断出各种物质酸、碱、盐化学性质未掌握,综合能力弱21(2)错填成便于添加粗盐,粗盐必须放在纸上(5)错写俯视读数、食盐洒落、滤液溅出、称量时食盐残留在纸片上等(2)实验操作常识缺乏(5)对实验过程不了解;未完全了解题目中“操作中有错误”的意思24(2)化学方程式计算各个环节出错(3)不会做或用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去做(2)化学方程式计算未掌握(3)缺乏化学基本的思维与方法三、对今后教学的建议1、重视教材,夯实基础教材不仅是教师教学的依据,也是中考试题内容的来源。近几年中考试题无论是容易题还是难题,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都是以教材基础知识为依托展开的,初中化学那些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始终是中考重点。可从答题情况来看,不少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物质性质模糊,实验技能不熟练,导致考试时题目分析不到位,产生各种各样的错误。因此在平时教学中,一定要认真领会课标精神,以教材为依托,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切切实实为学生打好基础。实践表明,坚实的化学基础知识,清晰的化学知识结构,是解决问题的重要保障,所以对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准确把握,并扎扎实实落实到位。2、 观察生活,激发兴趣中考试题与社会、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本次考试中涉及社会与生活的题材非常多,如17题的中华传统节日为背景的试题、第2题与第3题的节水与雾霾等,这也代表了现代化学中考命题的方向与趋势。因此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要融入这一理念,同时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