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中国文学经典选讲 余光中.ppt_第1页
华南理工大学中国文学经典选讲 余光中.ppt_第2页
华南理工大学中国文学经典选讲 余光中.ppt_第3页
华南理工大学中国文学经典选讲 余光中.ppt_第4页
华南理工大学中国文学经典选讲 余光中.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余光中的诗歌 一 余光中生平简介 余光中 1928 台湾诗人 籍贯福建永春县桃城镇洋上村 母为江苏人 重九日生于南京 先后在秣陵路小学 原崔八巷小学 南京市第五中学 原南京青年会中学 读书 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 后转入厦门大学 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 1950年赴台 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1953年 与覃子豪 钟鼎文等共创 蓝星 诗社 后赴美进修 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 返台后任师大 政大 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 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当代著名诗人和评论家 二 余光中的诗歌创作 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 他写作风格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中国整个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 即先西化后回归 在台湾早期的诗歌论战和70年代中期的乡土文学论战中 余光中的诗论和作品都相当强烈地显示了主张西化 无视读者和脱离现实的倾向 如他自己所述 少年时代 笔尖所染 不是希顿克灵的余波 便是泰晤士的河水 所酿业无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 80年代后 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 把诗笔 伸回那块大陆 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 对乡土文学的态度也由反对变为亲切 显示了由西方回归东方的明显轨迹 因而被台湾诗坛称为 回头浪子 余光中文学语言繁复善变 力求在 在中国文字的风火炉中 炼出一颗丹来 在 逍遥游 鬼雨 一类的作品里 我倒真想在中国文字的风火炉中 炼出一颗丹来 在这一类作品里 我尝试把中国的文字压缩 捶扁 拉长 磨利 把它拆开又拼拢 折来且叠去 为了试验它的速度 密度和弹性 我的理想是要让中国的文字 在变化各殊的句法中 交响成一个大乐队 而作家的笔应该一挥百应 如交响乐的指挥杖 只要看看 像林语堂和其他作家的散文 如何仍在单调而僵硬的句法中 跳怪凄凉的八佾舞 中国的现代散文家 就应猛悟散文早该革命了 逍遥游 从诗歌艺术上看 余光中是个 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 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 一般来说 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 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 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 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 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 著有诗集 舟子的悲歌 蓝色的羽毛 天国的夜市 钟乳石 万圣节 莲的联想 武陵少年 敲打乐 在冷战的年代 白玉苦瓜 天狼星 等十余种 诗集 歌 野风 1952 武陵少年 文星 1967 天国的夜市 三民 1969 敲打乐 蓝星诗社 1969 在冷战的年代 蓝星诗社 1969 白玉苦瓜 大地 1974 天狼星 洪范 1976 与永恒拔河 洪范 1979 余光中诗选 1949 1981 洪范 1981 隔水观音 洪范 1983 紫荆赋 洪范 1986 梦与地理 洪范 1990 安石榴 洪范 1996 五行无阻 九歌 1998 余光中诗选第二卷 1982 1998 洪范 1998 其中的 乡愁 被选作人教版语文九下第一课 课文 高楼对海 九歌 2000 藕神 台湾九歌出版社 2008 散文及文艺批评文集 掌上雨 文星 1964 逍遥游 文星 1965 望乡的牧神 纯文学 1968 焚鹤人 纯文学 1972 听听那冷雨 纯文学 1974 青青边愁 纯文学 1977 分水岭上 余光中评论文集 纯文学 1981 记忆像铁轨一样长 洪范 1987 凭一张地图 九歌 1988 隔水呼渡 九歌 1990 从徐霞客到梵谷 九歌 1994 井然有序 九歌 1996 日不落家 九歌 1998 蓝墨水的下游 九歌 1998 连环妙计 上海文艺 1999 翻译作品 梵谷传 重光文艺 1957 老人和大海 重光文艺 1957 英诗译注 文星 1960 美国诗选 今日世界 1961 英美现代诗选 学生 1968 录事巴托比 今日世界 1972 不可儿戏 大地 1984 土耳其现代诗选 林白 1984 温夫人的扇子 大地 1992 守夜人 九歌 1992 理想丈夫 大地 1995 三 余光中的创作分期 格律诗时期 1949 1956 以 舟子的悲歌 蓝色的羽毛 天国夜市 为代表 大多数篇章均为二段或三段 每段四行 二 四句押韵 现代化的酝酿时期 1957 1958 以 钟乳石 后半和 西螺大桥 为代表 开始衍出长短错落的句式 留美的现代化时期 1958 1959 以 万圣节 为代表 爱荷华大学的写作训练与艺术课程启迪了余光中对现代艺术的接触 并普遍吸收了西洋音乐 作品有抽象的趋势 虚无时期 1960 1961 以 天狼星 武陵少年 前半为代表 这个时期的余光中在西化的忧郁苍白里创造英雄的幻觉 无法向传统索取温暖 作品中时常透露末世一般的追悼 又始终无法自绝于传统 而有 真空的感觉 天狼星 投影的不但是个人或诗坛的无依 空虚 也是一个文化 民族对传统的怀疑和对接受外来冲击的疑惑 新古典主义时期 1961 1963 以 五陵少年 后半 莲的联想 为代表 无论在文白的相互浮雕上 单轨句法和双轨句法的对比上 工整的分段和不规则的分行之间的变化上 莲的联想 都以二元手法将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推向另一个高峰 走回近代中国时期 1965 1969 以 敲打乐 在冷战的年代 为代表 自我的剖析 形而上的主题 同一主题的两面探索 性与战争的交相对映 均承载深刻 技巧及思考到达高峰 民谣风格时期 1970 1974 以 白玉苦瓜 为代表 作品吸收摇滚乐的浪漫精神 以回归故土的民族意识面对眼前的现实 这个阶段的余光中也挣脱了 我是谁 的迷惘 以 守夜人 自许 期待自己经由生命的苦楚而臻于永恒的诗艺 历史文化的探索时期 1974 1981 以 与永恒拔河 隔水观音 为代表 诗作的知性渐渐多于感性 也较不刻意锻字炼句 而趋于任其自然 印证生命的秋收时期 1981以后 以 五行无阻 高楼对海 等为代表 这段期间余光中既歌咏亲情伦理 讽诵汉魂唐魄 参透生死玄想 也把地理的乡愁乘以文化的沧桑 由早年浪漫怀古转为写实伤今 成了低回的吟咏 四 代表作品 乡愁 1972年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风铃我的心是七层塔檐上悬挂的风铃叮咛叮咛咛此起彼落 敲叩着一个人的名字 你的塔上也感到微震吗 这是寂静的脉搏 日夜不停 你听见了吗 叮咛叮咛咛 这恼人的音调禁不胜禁除非叫所有的风都改道铃都摘掉 塔都推倒只因我的心是高高低低的风铃叮咛叮咛咛此起彼落敲叩着一个人的名字 等你 在雨中等你 在雨中 在造虹的雨中蝉声沉落 蛙声升起一池的红莲如红焰 在雨中你来不来都一样 竟感觉每朵莲都像你尤其隔着黄昏 隔着这样的细雨永恒 刹那 刹那 永恒等你 在时间之外在时间之内 等你 在刹那 在永恒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里 此刻如果你的清芬 在我的鼻孔 我会说 小情人诺 这只手应该采莲 在吴宫这只手应该摇一柄桂桨 在木兰舟中一颗星悬在科学馆的飞檐耳坠子一般的悬着瑞士表说都七点了忽然你走来步雨后的红莲 翩翩 你走来像一首小令从一则爱情的典故里你走来从姜白石的词里 有韵地 你走来 招魂的短笛魂兮归来 母亲啊 东方不可以久留 诞生台风的热带海 七月的北太平洋气压很低 魂兮归来 母亲啊 南方不可以久留 太阳火车的单行道七月的赤道灸行人的脚心 魂兮归来 母亲啊 北方不可以久留 驯鹿的白色王国 七月里没有安息夜 只有白昼 魂兮归来 母亲啊 异国不可以久留 小小的骨灰匣梦寐在落地窗畔 伴着你手栽的小植物们 归来啊 母亲 来守你火后的小城 春天来时 我将踏湿冷的清明路 葬你于故乡的一个小坟 葬你于江南 江南的一个小镇 垂柳的垂发直垂到你的坟上 等春天来时 你要做一个女孩子的梦 梦见你的母亲 而清明的路上 母亲啊 我的足印将深深 柳树的长发上滴着雨 母亲啊 滴着我的回忆 魂兮归来 母亲啊 来守这四方的空城 寻李白 节选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高力士羞愤的手里 人却不见了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把胡马和羌笛交践的节奏留给杜二去细细的苦吟自从那年贺知章眼花了认你做谪仙 便更加佯狂用一只中了魔咒的小酒壶把自己藏起来 连太太也寻不到你 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在所有的诗里你都预言会突然水遁 或许就在明天只扁舟破浪 乱发当风树敌如林 世人皆欲杀肝硬化怎杀得死你 酒入豪肠 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从开元到天宝 从洛阳到咸阳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水晶绝句轻叩我额头 天问水上的霞光呵一条接一条 何以都没入了暮色了呢 地上的灯光呵一盏接一盏 何以都没入了夜色了呢 天上的星光呵一颗接一颗 何以 都没入了曙色了呢 我们的生命呵一天接一天 何以都归于永恒了呢 而当我走时呵把我接走的 究竟是怎样的天色呢 是暮色吗昏昏 是夜色吗沉沉 是曙色吗耿耿 五 诗歌的艺术成就 具象美余光中擅长锤炼动词 能以富于动态美感的语言 刻画事物动态之象 从而表现事物的动态之美 例如 寻李白 酒入豪肠 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吐是经常 轻易的动作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漫不经心 对比却很强烈 以此得见李白的才情 李白令人景仰 所以余光中要 寻李白 吐 字点出诗题 余光中除了善于捕捉静物的动感之外 也擅长表现活动中的事物 例如 撑竿跳选手 敏感而强劲 颤颤那长杆似弓 将他激射向半空他将自己倒蹴精巧地蹴成一道弧 而旋腰 回身 推杆他半醒半醺飘飘然降回地面这段话充满弹力与动感 用影片慢动作的方式 藉着 颤颤 激射 倒蹴 蹴成 旋腰 回身 推杆 降回 等动词 把一个撑竿跳选手刹那间的活动状况做了永恒的纪录 余光中很喜欢也很擅长为情意找到可寄之象 他塑造意象的能力很高 他的学术论文题目 很多由一个或多个意象组成 极具诗意 例如 摸象与画虎 摸象与扪虱 古董店与委托行之间 象牙塔到白玉楼 断雁南飞迷指爪 马蹄鸿爪雪中寻 玻璃迷宫 等 甚至在自塑形象的诗作中 余光中也用不同的意象如狂诗人 熊 盲丐 守夜人 九命猫 火浴的凤凰 夜行人 武士 石胎 赌徒 黑天使 不寐之犬 收藏家 民歌手等等 来象征自己 密度美和弹性美密度美指的是在有限的文字中尽力包孕可能的意涵 引发丰富多样的美感 弹性美指的是语言伸缩自如与变化多方 形成文字的艺术美感 例如 白玉苦瓜 一诗 以白玉苦瓜象征诗之不朽 受难的母亲与受难的中国 并象征自己 独白 的 独白 一词 兼有三义 一是头发独白 二是独守清白 三是自言自语写诗 又如 呼唤 的第二节 可以想见晚年太阳下山 汗已吹冷五千年深的古屋里就亮起一盏灯就传来一声呼叫比小时更安慰 动人远远 喊我回家去 如果 五千年的古屋 指的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传统 那盏灯又指什么呢 谁在古屋里呼叫呢 喊我回家就是喊我回文化传统吗 这些问题固然不易解答 就连 太阳下山 汗已吹冷 也富象征意义 余光中擅长运用特殊的词法及语法 令诗作翻陈出新 有助于弹性美的获得 例如他常把名词做形容词用 像 重上大度山 星空 非常希腊小叶在左 聪聪在右想此行多不寂寞灿亮的古典在上 张着洪荒 用 希腊 这地名形容夜晚大度山的星空 把他当下的感受 此夜大度山的星空像中世纪希腊的夜空一样 灿亮古典 张着洪荒 扼要而活泼地表现出来 又如 当我死时 当我死时 葬我 在长江与黄河之间 枕我的头颅 白发盖着黄土在中国 最美最母亲的国度用 最母亲 形容中国 是余光中的创造 把中国最具母亲的性质 诗人和中国的关系如同母子 爱中国如同爱母亲等繁复意义浓缩成一个当作形容词用的名词 母亲 音乐美流沙河在 余光中一百首 论及余光中诗作的音乐性 举了 漂水花 赠罗门之二 为例 说这首诗的用韵 浅 边 片 扁 西 年 同韵 听起来很和谐 而其中又放了两个不同韵部的字 笑 腰 以造成变化 前后韵程交错 中国古典诗的古体常见转韵 都是甲韵用了转乙韵 乙韵用了转丙韵 丙韵用了转丁运 余光中的诗却不是这样 他更新了传统用韵的方式 常常是甲韵未完已有乙韵出现 乙韵未完已有丙韵出现 丙韵未完已有丁韵出现 诗歌结构形式诗歌结构是诗歌内在意蕴的外在表现形式 是诗人心理结构的反映 它并不是可有可无的 而是诗歌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 有时它甚至超过了语言本身的能力 所以说形式对于情感的表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余光中以其新古典主义诗学理论奠定了在现代诗歌史上的地位 在这一理论中 他特别强调诗歌结构的作用 他说 我认为不少一气呵成难以旬摘的杰作 好处往往是在结构 亦即前人所谓布局 事实上 他的诗歌创作一直在努力寻求最佳的表意效果 而结构成为他实现这一愿望的有力武器 余光中融合东西方诗学的精髓 既有继承又有创新 在现代诗歌的结构技巧上为我们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自由体结构余光中说 我以为艺术的手法有两个基本条件 一个是整齐 一个是变化 诗歌的写作要用功夫做到整齐 不然不行 当然流于刻板单调也不行 变化不能无度 整齐要有常态 这两个坐标怎么调配是对新诗艺术的一个大考验 新月诗整齐但不知变化 写出来的是四行一段的方块诗 写自由诗的人写格律诗时 误把音乐性代替诗的形式 这就是韵文化 而一旦写自由诗就容易散文化 过分的散文化是不幸的 散文化是新诗的一大公害 在余光中的诗中 我们很容易看出他追求诗的整齐 讲究诗的和谐 但也力图在整齐中求得变化的艺术结构特征 乡愁四韵 民歌 都可以作为这个方面的代表 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从青海到黄海风也听见沙也听见如果黄河冻成了冰河还有长江最最母性的鼻音从高原到平原鱼也听见龙也听见 如果长江冻成了冰河还有我 还有我的红海在呼啸从早潮到晚潮醒也听见梦也听见有一天我的血也结冰还有你的血他的血在合唱从A型到O型哭也听见笑也听见 民歌 这首诗让人读起来既有传统的韵味又具有现代的感受 诗中的某些结构 词句乃至意境 意象都带有唐诗宋词的韵味 同时这也是一首图像诗 作者采取了某种现代派诗句的排列方式 在整体结构上各章相同 呈现出对称美 在每章诗中结构长短参差错落 又给人以立体感 使诗既能 读 又能 看 作者有意让诗歌的外在结构和内在节奏促成变化 扑面而来的结构美和心灵感受到的音乐美融而为 民歌体结构余光中广泛吸取中国古典诗词 自由新诗体 新格律诗以及中国民歌的结构优点 赋予新诗以活力 他在 两相惜 中就有意向乐府民歌学习 该诗的附注这样写 题名 两相惜 也有意遥攀古典 招惹乐府的联想 近日诗坛 格律诗似有渐兴之势 加之民歌日盛 也需要比较工整的歌词 在 两相惜 中 我自己设限 每句八字三节 句末多为两字一节 像 两相惜 这样句末全为三字一节 例如 金发梳 象牙齿 灰发鬓 黑发丝 可谓绝少绝少 江湖上 同样体现了民歌结构的某些特点 一双鞋 能踢几每街 一双脚 能换几次鞋 一口气 咽得下几座城 一辈子 闯几次红灯 答案啊答案在茫茫的风里一双眼 能燃烧到几岁 一张嘴 吻多少次酒杯 一头发 能抵抗几把梳子 一颗心 能年轻几回 答案啊答案在茫茫的风里 为什么 信总在云上飞 为什么 车票在手里 为什么 噩梦在枕头下 为什么 抱你的是大衣 答案啊答案在茫茫的风里一片大陆 算不算你的国 一个岛 算不算你的家 一眨眼 算不算少年 一辈子 算不算永远 答案啊答案在茫茫的风里 三联句式结构 三联句 被称为余光中的 专利 就具体方法而言 往往是在第一 二句做或平行并置 或强烈对比的双联 然后尽可能让第三联在另一层面上作出迁跃式的提升 三联句 有两个特性 一是它的流动性 三句所形成的力是同向的 一波激起一波 向前推进 二是它的跳级性 二句是一个层次 第三句就跳跃到另一个层次 由于前两联所产生的某种潜在的延宕 落差势能为最后的结果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前两联便同第三联之间形成一种张力 借助这种张力 余光中完成了他的物象由物向人的提升 或由人向神的飞跃 更或是物人神的同步转换 三联句式结构 三联句 被称为余光中的 专利 就具体方法而言 往往是在第一 二句做或平行并置 或强烈对比的双联 然后尽可能让第三联在另一层面上作出迁跃式的提升 三联句 有两个特性 一是它的流动性 三句所形成的力是同向的 一波激起一波 向前推进 二是它的跳级性 二句是一个层次 第三句就跳跃到另一个层次 由于前两联所产生的某种潜在的延宕 落差势能为最后的结果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前两联便同第三联之间形成一种张力 借助这种张力 余光中完成了他的物象由物向人的提升 或由人向神的飞跃 更或是物人神的同步转换 看你的唇 看你的眼睛 把下午看成永恒 那天下午 前两句的 看 唇 眼睛 是并列的 第三句的 看成永恒 是由前面的 物 的层次转向无形的抽象层次 走人时间和超越时间 在他的新古典主义诗作中 这种句式不乏其例 再如 心中无你 血中无你 飞出情网 尘网 飞来这里 遗 但余光中不满足于此 他的 三联句 显示了丰富的变化 他还创造了叠加性三联句 连锁性三联句 旋律性三联句等 桥下粼粼 桥上粼粼我的眸想亦粼粼 中元夜 从物跳跃到我 但都是在 粼粼 的意义上做同一向位的递增 叠加 是一种情思的顺延 这是叠加性三联句 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里 此刻如果你的清芬在我的鼻孔 我会说 小情人 等你 在雨中 在第一联与第二联之间 有意插人 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