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doc_第4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五柳先生传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文章从五柳先生名字的由来、性格、爱好、生活、著文章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的安贫乐道的精神。人物形象丰满、鲜明,开创了文学传记体的先河。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多用否定句,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说:“不字为一篇眼目。”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一些古代文言实词、虚词。 能力目标:通过多种方式朗读,培养学生语感。学习作者朴素、洗炼、自嘲、自赏的语言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思想、生活及其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教学重、难点 1.揣摩平淡内容中的深刻寓意。2.把握多层面速写的记人方法。3.了解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特点。教学方法 诵读、品味、积累;品读、评析、习作;设疑、点拨、释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 预习学案 (自主学习探讨)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嗜( )酒 辄( )尽 吝( )情 短褐( ) 箪( )食 汲汲( ) 俦( ) 觞( ) (2)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每有会意 亲旧知其如此 造饮辄尽 期在必醉 短褐穿结 衔觞赋诗 以乐其志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环堵萧然 ,不蔽风日。 赞曰 晏如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短句的意思。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4)阅读课文,说说文章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的关系。 课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学生与PPT音频一起背诵陶渊明饮酒(其五),后突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一句诗接着,教师引导:“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在悠然自得的生活中自由恬静的心境。(再次用PPT展示陶渊明的这两句诗)诗人为何有此心境呢?这主要与诗人的生活际遇、性格志趣有关。现在,我们就通过他的著名散文五柳先生传,再一次走进陶渊明先生的内心世界,来进一步感悟陶渊明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PPT展示课文标题) 二、朗读课文,疏通文意,交流学习成果 1、利用畅言软件中语文课本或PPT中插入的朗读音频,点击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边听朗读,边看PPT展示的朗读节奏,注意准确断句。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PPT展示课文朗读节奏)学生读后,指名学生朗读课文,了解朗读情况。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 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3、检查并用PPT展示学生“预习学案”完成情况,疏通文意,交流学习成果。 (1)指名学生板书完成生字注音。(学生写完后,师引导学生订正并用PPT展示加以强调) 嗜(sh)酒 辄(zh)尽 吝(ln)情 短褐(h) 箪(dn)食 汲汲(j) 俦(chu) 觞(shng) (2)指几名学生口头完成释词。(学生回答后,师用PPT展示加以强调,并指出在口译中出现的问题) 许:处所 会:体会、领会;意:书中的旨意 旧:旧交、旧友 造:往、到;辄:就 期:希望、愿望 穿结:打补丁 觞:酒杯 乐:以为乐 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萧然:空荡、空寂 赞曰(传记后附的评论性文字。今义指称赞、赞美)。 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3)指名几名学生口头完成短语翻译。(学生回答后,师用PPT展示加以强调) 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 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 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了自己的一生。 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 (4)释疑问难:由学生提出自学中出现的不能独立解决的字、词、句或难以理解的字、词、句,由教师予以指导解决) (5)学生交流自学作业(4),教师用PPT展示(体会叙议结合的写作特点,体会自传的写法): 第一段主要是生活(蕴涵性格志趣),是自传,是描述;第二段主要是赞语(蕴涵精神风貌),是评论。第一段中的“不慕名利”与第二段的“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相呼应。 师引: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字、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与志趣。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可插入相关视频来佐证本文是自传) 4、学生齐读课文,注意理解五柳先生的精神风貌与文章结构。 第二课时 三、品读课文,领悟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1、师导:我们阅读一篇文章,如果能迅速抓住文章的“题眼”“文眼”“字眼”“词眼”“句眼”“段眼”等,我们就能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寻找文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字眼”,并思考这个字与“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有何关系。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3、交流学习心得(体会五柳先生的性格、思想、生活及其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学生交流,请用“我读 ,我们看到一个 的五柳先生”这样的句式来交流心得。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强调。PPT展示教学预设如下。) 读“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我们看到一个自别于名门望族、不慕荣利的五柳先生。 读“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我们看到一个虽处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五柳先生。 读“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我们看到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 读“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我们看到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 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晏如也”,我们看到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 读“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我们看到一个卓尔不群、不随世俗的五柳先生。 4、小结:因为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所以作者言“不”,突出了五柳先生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赞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作为传记,文章从多角度来描述五柳先生的精神风貌,请你总结文章为五柳先生作传的四个方面,并归纳、填写下表(PPT展示): 主要方面文章有关词句精神风貌籍贯姓字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安贫乐道思想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曾不吝情去留,忘怀得失。乐趣爱好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生活状况环睹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引:现在,请同学们用最简洁的语言归纳五柳先生的生活特点、爱好有哪些、精神状况怎样,并用文中的短语来归纳五柳先生的性格特点。(PPT展示板书)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爱好读书嗜酒著文章生活贫穷精神安贫乐道 四、悟读升华说陶潜 1、教师用资料引入:我们说本文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你赞同吗? (1)PPT展示陶渊明的生活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现象是士族门阀制度的存在。士族,又称世族、高门大族,其对立的称呼是庶族、寒门。世族豪门形成了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他们之间的区别不是基于官职的高下或财富的多少,而是基于宗族的血统。一代雄豪曹操也未能摆脱对豪门的依赖。魏晋时期,统治阶级的高压政策与读书人的自由个性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正直之士深受压迫,往往借酒销愁,醉乡中使波澜的心灵获得平静。这是他们在那种环境里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 (2)PPT展示中央电视大学的相关视频。陶渊明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他做过几任小官,因不满当时的黑暗现实,不愿同统治阶级同流合污,于是辞官躬耕僻野,过着简朴的归隐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以本文名为五柳先生写传,实为自传。 (3)自读课文,思考陶渊明是怎样评价自己的。(体会本文写作特点:多用否定句。在否定中肯定;自赏自嘲。品读文句。) 2、联系我们生活的现实,我们应该向哪些现象说“不”,向哪些现象说“好”呢? 学生交流后,小结:对于很多事物,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眼光去看待。无论评价别人还是评价自己都应如此。特别是评价自己,一方面要“人贵有自知之明”,看到自己的缺点,另一方面,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陶渊明在否定中肯定、自赏自嘲的自我评价便是很好的例子。而对于社会生活中的是是非非,我们应该做到心明眼亮。 3、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我们是不是都应该去像陶渊明那样去一个隐士呢?请大家各抒已见(PPT展示图文话题)。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适时点评。 4、结束语:愿我们今天的每一位同学,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