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8 阿里山纪行课前有准备【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1感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2学习游记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描写了阿里山的风光。 3理解作者赞扬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利用生态发展旅游的理念,表达两岸人民的心融合起来的愿望。 4学习文章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学习难点学习游记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描写了阿里山的风光。(具体阐述:见“写作借鉴”1)音乐美 好的文学作品,都有着具体和独特的语言组织。老舍说过:“我们的最好的思想,最深厚的感情,只能被最美妙的语言表达出来。”作家在组织文学语言时,不仅要追求表“意”,而且还要追求表“音”,这一点在中国古典格律诗对节奏和音律的追求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而对现代文学来说,音乐美仍然是很重要的。【温故知新】一曲优美的高山青曾打动过多少人的心。当我们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我们头脑中便会浮现出宝岛台湾的秀美风光。其实我们的祖国处处风光秀丽,景色迷人。片段一: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三峡)【赏析】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文学资讯】题目解说 阿里山纪行中“阿里山”点明了游记的对象阿里山。“纪行”表明文章的体裁:游记散文。作者档案吴功正 (1943)笔名吴文、埝任等。江苏如皋人作者吴功正笔名吴文、埝任生卒年1943籍贯江苏如皋称号当代文艺评论家、作家生平经历1967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历任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教师,南通师专中文系教师,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江海学刊主编,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当代文艺评论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代表作品代表作:文艺评论小说美学、明清短篇小说概论、郭沫若历史剧研究,散文阿里山纪行。作品背景1997年7月初,作者应一批台湾学者的邀请,赴台湾讲学,交流两岸文化。台湾学者在为他接风洗尘后就陪伴他游览了台湾著名的风景区阿里山。作者被迷人的阿里山风光深深陶醉,于是回国后写了阿里山纪行,发表于1997年12月4日人民日报,编入教材时作者作了修改。【小结课文】1.文章主旨本文通过移步换景,形象地描绘了游览阿里山所见的迷人风光,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由衷地赞美“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赞扬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利用生态发展旅游的理念,含蓄地表达两岸人民的心融会起来的共同愿望。2.图解结构原始林区 宁静曲径青苔 厚密木桧林海 神奇下山深山潭水 清澈游山欢聚台北3.写作借鉴(1)移步换景描写阿里山美丽的风光。移步换景,就是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本文采用了移步换景法来描写阿里山美丽的风光。作者把行踪线索交代得很清楚。从进山到下山,作者边行边看,边描写所见风光。(2)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进山时抓住林海中幽深的特点来写;到阿里山小火车站抓住不同寻常的古典文化氛围来写;在深山深处,抓住潭水清澈、林区宁静、曲径幽路、森林无边的特征来写;到了神木,抓住“神木”的巨大和悠久的特征及“巨创”来写。写作训练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自然景物一旦被技术高明的画师摹入画面,被独具慧眼的摄影师摄入镜头,就形成了“框中之景”,“框”断了其他多余的东西,景物更鲜明夺目了。写景的文章也不能贪多求全,“石有三面,佳处不过一峰;路看两蹊,幽处不逾一树”,写景就要对准景物最能激发人们美感的“一峰”“一树”的特征,用形象生动的文字加以描绘。这样才能使景物留给读者深刻的印象。阿里山纪行就是抓住阿里山的景物特征进行了描写,请模仿课文的写法,描写一段景物。写作点拨:所谓抓住景物特征指的是:1.抓住景物的形态特征。景物的形态特征包括景物的客观存在形态以及静态与动态等。2.抓住景物的声音、色彩、光泽、气味等特征。3.各景物点之间的关系和比例。即景物的点面关系、空间顺序和相互所占空间位置的大小、高矮、长短和宽窄等。写作示例花园里弥漫着淡淡的雾气,像一层薄纱,把花草树木都笼罩住了。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新鲜空气,有点儿清凉,有点湿润,仿佛早晨的一切都融化在这空气里了。初升的太阳在园里洒下了一层金辉,树叶上、花瓣上,晶莹欲滴的露珠闪闪熠熠。我不禁被这动人的景色所吸引,颇有兴致地打量起这个早已熟悉的小花园来。 花园的四周种满了四季常绿的冬青,翠绿翠绿的,给花园镶上了一道绿边,又恰似给花园扎上了一条绿色绸缎的蝴蝶结。绿得嫩,绿得翠,绿得浓好似一条绿色的小河,潺潺流淌。 在花园的南面,种着好多黄扬。那是绿色的瓜子黄杨。顾名思义,就是叶子像瓜子的黄扬。也正是因为这个,人们常常把它和冬青混为一体。经过园丁的精心修剪,这些黄杨显得十分美观、整齐,有球形的,也有圆锥形的。 在花园的东边,放着四盆睡莲。那是几个褐色的大瓷缸,缸壁上雕刻着龙凤呈祥、翩翩浮莲的精美图案。缸里盛着一坛明净如镜的清水,一朵朵嫩绿色的睡莲轻盈而又悠然地漂浮在水面上,很是可爱!瞧,那些莲叶既像小孩张开的手掌,娇滴滴的;又像一把把撑开的绿伞,静静地躺着。这时,一条红色的小金鱼,悠闲地摇摆着尾巴,向水面游来;与此同时,顺着莲叶,一颗晶莹的露珠刚巧落在了水面上,圆一圈一圈地扩展开去,好看极了。这可惊动了小金鱼,它扭转身子,头也不回地向水深处游去了 (3)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课后连中考散文阅读-品味散文的语言美)本文的语言典雅、凝练、和谐、畅达,句式多样,节奏感强,富于音乐美。语言的音乐美,首先在于节奏美。例如:“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没有。那是静谧的世界洁静的世界,甚或禅的世界。”这段文字流畅而节奏鲜明,对偶句、比喻句、排比句,整句与散句交错使用,形成了轻松、舒展、纡曲、迷人的节奏,富有音乐美。其次在于拟声美。例如,作者模拟小火车的声音,用了拟声词“咣当咣当”,使读者联想到古式小火车,触发了“思古幽情”。再次在于音节美。例如:“即令受此巨创,被用碗口粗的钢索系在另几棵原始大树上,依然拔地参天,八面威风,雄踞山间,无可匹敌。它仍然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胆汁。”这段文字全部使用成语或双音节词,读来整齐匀称,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显示出音节美。最后在于修辞美。例如:“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无边无际。其盘曲之势,如幢顶,如伞盖,又如古寺宝塔,真不知树躯有多少围、树身有多么高。它们排列之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这段文字中用了5个比喻句,句式整齐,结构匀称,节奏鲜明,和谐动听。本文的情韵美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融情于景。例如,课文的第5段,字里行间充盈着浓浓的爱意,显示了情韵美。二是托物寄情。例如,课文的第9段,这段富有音乐美的文字,让读者听声辨形,使人将声感转化为形象,愈加激发自己的爱国之情。【探究学习】作者在整个游程中并没有看到“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为什么还要赞美“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作者游览阿里山不全是为看“美如水”的“阿里山姑娘”,也是为欣赏阿里山的美丽风光;作者在旅游中,确实看到了阿里山风光美如画,为之陶醉,他的赞美出于肺腑之言;“一方山水养一方人”,看到了阿里山的美丽风光,也等于看到了阿里山的姑娘之美。探究思路:结合文本明确作者游山的目的明确风景与人的关系理解间接与直接的关系。 【课后连中考】 考点:散文阅读-品味散文的语言美考点综述散文对语言的要求很高,优秀的散文有诗一般的语言。在学习鉴赏散文的过程中只有细细品味文中那些经过作者精心锤炼的语言,才能体会文字背后所蕴藏的感情,感受其中的魅力。一般来说,不同类型的散文有不同特色,偏重议论的散文,语言比较严谨、平实、准确;偏重记叙的散文,语言形象、优美、生动;偏重抒情的散文,语言细腻、富有感染力;偏重写景状物的散文,语言传神、具有绘画美和音乐美。除此之外,同一个作家用的语言在不同作品中也不用。学生通过对散文语言运用的学习,可以丰富积累,增强语感,提高审美鉴赏能力。而中考中对散文语言品味的考查也很常见。命题方式 品味文章语言的特点。答题技巧 品味文章语言可从下面的角度入手:1.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去鉴赏,包括用词、句式。 如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选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等。 2.从修辞的角度鉴赏: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引用、对偶、借代等,这些修辞手法本身具有典型的作用。 3.从语言风格的角度鉴赏:语言风格举隅:自然淡雅、平和冲淡、苍劲雄健 、绚丽浓艳,、清婉隽永、形象含蓄等。 4.从语体的角度鉴赏 如:书面语与口语、普通用语与专业术语等 5.从情感的角度鉴赏 要善于体味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表露出来的感情,或含蓄,或直露;或奔放,或细腻等。善于分析品味景中情、事中情、理中情。真题回放(2011四川中考)阅读下面选文,回答文后问题。徽州茶干 碧螺中国人喝茶最是讲究,且不说各式茶道,仅茶食的种类就足以令人眼花缭乱。文人雅士常谈茶和酒,我曾在许多茶文中读到关于南北茶文化的典故,其中常提到佐茶的小食,茶干便是一种。周作人在喝茶中道:豆腐干中本有一种“茶干”,今变而为丝,亦颇与茶相宜。汪曾祺在茶干中曰:“双黄蛋、醉蟹、董糖、连万顺的茶干,凑成四色礼品,馈赠亲友,极为相宜这种茶干是圆形的,周围较厚,中间较薄,周身有薄包压出来的细纹嚼起来有咬劲,越嚼越香,是佐茶的妙品,所以叫做茶干。”汪曾祺祖籍江苏,他讲的是高邮茶干。对于茶干我并不陌生,各地茶干也曾领略过一二,但心中视为上品的则当属徽州茶干。当年还是穷学生的时候,曾去徽州采风,那时还不懂得徽州茶的妙处,却爱上了当地各色小吃,事隔多年,许多记忆早已模糊,唯有茶干与徽墨酥的清香难以忘却。徽墨酥是一种小点心,以黑芝麻为主料,油酥细腻,甜润清爽。徽州因特产“徽墨”而被称之为“中国徽墨之乡”,徽墨酥的外形则酷似徽墨,且完全依照墨锭标准尺寸制成,约长6厘米、宽4厘米、厚1厘米,从内到外乌黑油亮,芳香四溢。徽墨酥入口即化,被我戏称为“最具文化气息”的糕点,自嘲吃过后再不会“胸无点墨”。在徽州写生时常买茶干来解馋,它看上去颜色酱褐,似与市场上的豆腐干别无二致,却又略薄一些,有股清冽的豆香味道。据说徽州茶干始于南宋,兴于元代,盛于明清,经十二道严密工序精工细作,形薄肉细,咀嚼后口齿流香。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品过徽州茶干后赞不绝口,遂趁兴用随手把玩的一方印石在圆饼似的茶干上按下了深深的一道无字印,无字之印即为口,寓意“有口皆碑”。从此徽州人便将一直是圆形的茶干按照皇帝的印章形状压榨成正方形,徽州茶干由此声名鹊起,流传至今。茶干制作讲究,先将黄豆浆液过滤之后,再用传统方法紧压,配以八角、甘草、冰糖、食盐、桂皮、丁香等等小火熬煮,遂制成古朴又小巧别致的茶干。不久之前再去徽州,除了买茶,茶干成了此行的另一目的。如今的徽州茶干口味更为丰富,有了桂花、海鲜、麻辣和香菇、鸡汁等新口味,包装也越发考究起来。曾听到过走街串巷的茶干叫卖:茶干不咸,吃了玩玩;茶干不丑,正好搭酒黄昏的弄堂口,总是声声回荡,起落着悠扬。茶干用来饮酒佐茶,都是上品,两者清香交织,实为享受。据说一代文豪金圣叹先生就酷爱食用徽州茶干。他常一支孤笔于夜阑人静之时,案边必备一盘茶干,眉批脚注,拍案叫绝之后;掩卷沉思,潸然泪下之时,必拈一枚入口,佐以清茶,喟曰:“快哉,茶干!”天高云淡菊花香,泡一杯清澈明亮的黄山毛峰,青花瓷碟中盛几片酱色的茶干,啜一口香茗,漫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北-河北广播电视天线工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北-河北农业技术员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江苏-江苏环境监测工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西-广西水利机械运行维护工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焊工安全知识培训目的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西-广西医技工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东-广东计算机操作员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东-广东房管员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0-2025年安全员之A证(企业负责人)通关题库(附答案)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北京-北京计算机文字录入处理员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幼儿园物资报损管理制度
- 酒精戒断综合症治疗方案讲课件
- 【9语安徽中考卷】2025年安徽省中考招生考试真题语文试卷(真题+答案)
- 工程造价培训用课件
- 《人工智能概论-面向通识课程》全套教学课件
- 三区人才面试题及答案大全
- 情侣间恋爱合同协议书
- 城市轨道交通施工机械设备管理措施
- 2024年云南师范大学辅导员考试真题
- 《2023 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解读
- 2025年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考试题库: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教育与培训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