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安塞腰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1页
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安塞腰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2页
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安塞腰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3页
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安塞腰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塞腰鼓第二课时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2、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3、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用中华民族生命律动的厚重阳刚之美熏陶感学生。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过程:一、导入“安塞”1、(板书课题)强调“塞”的读音。2、介绍安塞。它地处黄土高原,自古以来是兵家要塞,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安塞腰鼓就诞生在这块土地上,被誉为“天下第一鼓”。(学生齐读课题)二、感知“腰鼓”1、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哪些段落是写打腰鼓的? (6到17段)2、请大家默读课文6到17段。有句话说得好,“读书的时候要特别珍视自己的第一感觉”。请同学们边读边勾画让你印象很深的句子、段落。别忘了,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学生默读)3、学生读书后质疑。4、请同学们自由地、放声地朗读你勾画的句子、段落,读出你的感受,一会儿读给大家听。 (学生自由朗读)三、情动“腰鼓”交流读书感受。 1、出示句子:“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好一个安塞腰鼓!”(1)、指名读句子,谈感受。这一部分是在写鼓的什么? (声音)(2)、全班齐读这三段,读出腰鼓的气势。(学生齐读)(3)、提问:作者说“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你怎样理解? 师:体会得很好。鼓声震耳欲聋,在山崖里回响,所以作者说“山崖蓦然变成”;鼓声震撼力极强,撞击在观众的心上,所以作者说“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多么奇特的想象,难怪你会喜欢!来,接着读让你印象深刻的句子。2、出示句子:“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1)、指名读句子,谈你的发现。(2)、师:正如大家所说,作者用整齐的排比、贴切的比喻、铿锵的短句,把打腰鼓的情景写得活灵活现。来,全班齐读这一句。(全班齐读)(3)、逐分句指导朗读l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师:你们读得很有气势,但老师总感觉缺点什么。“骤雨”和“雨”有什么区别? 来,谁能读出“急促的鼓点”? (教师点学生读)师:我们读书,就要像这样抓住关键词,前后对应着读;联系自己的生活,想象着读。来,用老师教的方法读后面几行。 (学生轻声自由读)师:后面几行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来,读一读,说一说。 l “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流苏是指的一种穗状饰物,在这里我想它是指鼓上的大红色绸子。因为前面说后生们打鼓是“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我想象中这大红绸子也会随着后生们的动作在空中旋转、舞动。读出流苏的飞扬。(学生有感情地朗读)l “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白居易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一个乱字写出了春天繁花似锦,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感受。理解得这样深刻,你一定能读出这种蹦跳的火热。(学生有感情地朗读)l “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我仿佛看见了表演腰鼓的后生们眼神中迸发出的一种激情,似乎可以让观众燃烧。我想来读一读。(学生读句子)(4)、出示图片,相机配以教师朗读(5)、学生进行男女生分行穿插读(6)、把这一段放到文章中去,同学们的感受会更深。第6段,谁来读? (教师点学生朗读第6段)(7)、写作方法的指导:作者从表演情况和观众反应两方面去描写安塞腰鼓,让读者如见其形,如闻其声。最后用一个感叹句抒情:好一个安塞腰鼓!作者灵活运用了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多种手法,值得我们学习。四、感受到生命活力的“腰鼓”1、“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1)、学生读句子,说感受(2)、既然是写后生们打鼓,为什么不说“敲击”,而要用“搏击”?(板书:搏击?) 生谈理解。师:(出示黄土高原图片)你们看,这就是黄土高原,常年风沙肆虐、干旱无雨的黄土高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人类无法生存的土地的黄土高原。就是在这片土地上,我们的高原人民不仅活了下来,而且世世代代,生生不息。(出示油画父亲)你们看!这是著名画家罗中立的油画父亲。画中的父亲是千千万万高原人民的一个缩影。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师小结:还记得这句诗吧,“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黄土高原人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用勤劳与恶劣的环境搏击;他们住土窑洞,穿粗布衣,吞糠咽菜,挑水打井,用坚韧与顽强与命运搏击;劳作之余,他们打起安塞鼓,唱起信天游,用乐观向上的精神在这片土地上搏击。(教师点学生读)五、感悟到生命价值的“腰鼓”(1)、“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现实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升华!” (教师范读)联系前面所学的内容,能说一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生:(动情地)对于他们来说,现实是痛苦的,但是他们没有被压垮,一直都在试图摆脱这种痛苦,在追求属于自己的梦想和欢乐。他们用舞姿和鼓点来寄托自己的希望和追求师:对于我们这些衣食无忧的人来讲,这舞姿和鼓点,或许能给我们一点的人生的启示。(播放动态画面)你们看,如黄河之水绵绵不绝,高原人民用舞姿寄寓着情感,用鼓点表达着心声,用生命在这黄土地上挥洒浪漫与自由呀!鼓槌敲碎的是痛苦,似乎也敲出了这样一句话:“既然来到这世界,就不白活一回。”(全班齐读)大到一个民族,小到一个生命个体,我们无法摆脱的是现实的痛苦,但我们永远不能放弃的是对梦想、对欢乐的不懈追求。(读12段:“后生们的”)孩子们,请你们记住:只要心中有梦,舞台就在你脚下。只要生命还在,我们就不能停止搏击。让我们敲响生命的鼓点,迸发生命的激情。在无所畏惧的搏击之中,人是有希望的;命是有希望的;我们脚踏的那一片土地,也是有希望的!(学生齐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