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练习《奥斯维新没有什么新闻》(语文人教必修1).docx_第1页
基础练习《奥斯维新没有什么新闻》(语文人教必修1).docx_第2页
基础练习《奥斯维新没有什么新闻》(语文人教必修1).docx_第3页
基础练习《奥斯维新没有什么新闻》(语文人教必修1).docx_第4页
基础练习《奥斯维新没有什么新闻》(语文人教必修1).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基础练习本课时编写:长春市第五中学 吴丹凤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嬉笑() 沼泽() 雏菊() 祷告( )明媚() 噩梦() 窒息( ) 凋谢( )焚烧( ) 绞刑( ) 撰写( )2给下列拼音处填上汉字(1) (2)3词语辨析填空(1)凝重庄重【辨析】都有严肃的意思。侧重点不同。凝重:浓重,沉重。侧重神态表情端庄,声音等浑厚、浓重。如:面容凝重。庄重:不随便,不轻浮。侧重言语、举止。如:庄重典雅。【运用】祭孔全部过程由典礼官主持,场面宏大,典雅_。特朗普胜选后,奥巴马发表演讲,100多名白宫工作人员聆听了奥巴马的演讲,现场许多人表情_。(2)心智心志【辨析】侧重点不同。心智:指的是才智、智慧或脑力、神志。强调的是“智”,智慧。如:心智成熟。心志:指的是意志、志气、心意或者心性、性情。强调的是“志”,意志。如:修炼心志。【运用】对于一个人而言,只有_成熟这样才可以承担生活中的事情,才可以理性地对待身边的人和事。不管家境如何,录取如何,磨砺_不可少。 4. 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A朝鲜风景油画以自然景观为题材,画风优美,引人注目,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自从进入中国艺术品收藏市场以来,引来众多专家和藏者的关注。()理由:B南方的秋天总是来得很迟。就像现在,北方早就远山如岚,秋风飒飒了,而我们这里,依然阳光明媚,热气蒸腾,仿佛夏日并没有离去。()理由:C12月2日,搭载着“嫦娥”三号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冉冉升起,“玉兔”开始登月之旅。()理由:D微风拂过,栖霞寺内金黄灿烂的银杏叶纷纷飘落,随风婆娑起舞,诗情画意,令人流连。()理由:E严冬的夜晚,凛冽的寒风从后窗缝里灌进来,常常把人们从睡梦中冻醒,让人不寒而栗。()理由: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嘻戏凋谢惨状纳粹B长廊 照像机 录像机 焚尸炉C祷告 掩映 临近 离任D港督 废墟 绿树成阴 隐密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继导演们不再仰望西方,而开始聚焦民族文化宝藏和中国土壤之后,原创剧目首当其冲,显示了继承与创新并举的魅力。语言和文字是思想的影像,一些格调不高的流行语,折射出使用者的心态;或是无伤大雅的自嘲,或是无奈之下的自我矮化。这几年,随着“五水共治”“六边三化三美”等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原本秀美的仙宫显得更加楚楚动人。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父母的要给子女做出表率,上行下效,为精神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此次专题教育活动中,“察病灶”须严,“找病根”要实,要做全方位、立体式的检查,抽丝剥茧,抓住实质。ABC D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大范围雾霾笼罩京津冀地区,专家分析,该区域大气污染的直接原因是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大量聚集和燃煤、燃油集中排放造成的。B长征是中华民族的一部英雄史诗,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早已超越时空,走向世界,称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C科普小卫星“八一少年行”的发射升空,是中国第一颗由中学生全方位、全过程参与设计研制,并实现了在外太空独立飞行的小卫星。D我国公立医院医疗条件不断改善,但部分地区医疗器械领域存在洋品牌垄断、价格虚高等问题,客观上加剧了群众的“看病贵”。8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5分)()在一个多元文化环境里,一个人_要仰仗自己差异化的价值体系、思维以及生活方式,_赢得别人的尊重,_这种差异化除个性之外,很大程度上源于自己的母语国家和母语文化。_无论多早出国,在海外待多久,_不能忘本。毕竟,自己的文化身份_换取世界舞台入场券的条件。A虽然才然而/还才是B尽管但是/不过也就是C常常才能而因此都才是D必然来/但是却是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5分)()“决定性瞬间”是亨利卡蒂埃布列松摄影理论的核心,是世界上为数众多的现实主义摄影家及新闻摄影记者共同遵循的金科玉律。_。_。_。_。_。_。 认为再小的事物也有伟大的主题这本书集中收入了他126张摄影作品它讲求的是被摄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在某一时刻恰到好处地构成一幅和谐、达意的画面书中所有照片,都作为布列松自己实践的案例,来支撑这一摄影美学观念在该书的前言中,布列松引用“世上万物皆有一个决定性的瞬间”来阐释自己的观点这一概念最早是在布列松1952年出版的摄影集决定性瞬间中提出的A BC D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9分)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寄居于肠道内的微生物能改变大脑的工作方式。肠道内合适的微生物会让人情绪开朗,甚至还能对抗有害的精神障碍,如焦虑、抑郁等;反过来,_。实验表明,肠道微生物能产生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也是脑细胞用来互相通讯的信息素。虽然这些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但它提出了一个对精神健康有重要影响的设想:_。二、课内巩固熟读课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后,回答以下问题。111本文的标题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作者为什么说没有新闻呢?既然没有新闻,作者为什么还要写这篇文章呢?答:_教育网】 12文章开头和结尾为什么反复描写“阳光明媚,绿树成荫”的好景象?作者又为什么说这种景象“最令人毛骨惊然”?www-2-1-cnjy-com 答:_om13如何理解“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这一句?答:_14作者报道集中营,为什么用更多的笔墨写参观者的表现?这样写所特有的表现力在哪里? 答:_15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消息与我们常见的消息不同,有些人认为这不符合消息的写法,但它却成了新闻史上的名作,你怎么看呢?我的观点:_参考答案一、基础积累1xzhochdo mi zh dio fn jio zhun2(1)粹悴萃淬瘁(2)绞狡皎佼佼饺3(1)庄重凝重 (2)心智心志4.A.“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句中主要强调油画作品吸引人,可改为“引人入胜”。指十分吸引人的,使人沉醉的优美的境界。多指山水风景或文艺作品吸引人。B.“阳光明媚”形容天气晴朗,碧空如洗,万里无云。用在此处符合语境。C.“冉冉升起”指慢慢升起。火箭升空速度非常快,使用错误。D.“婆娑起舞”形容以俯仰盘旋的舞姿起舞。使用正确。E.“不寒而栗”指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语境“严冬”“凛冽的寒风”与成语含义不符,犯了顾此失彼的错误,只看到“栗”有“颤栗、发抖”的含义,而没有顾及“不寒”的含义。5C 【解析】A项,嘻嬉。B项,照像机照相机。D项,密秘。6.C 【解析】望文生义,首当其冲: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这里误以为首先冲在前面;正确,无伤大雅:指虽有影响但对主要方面没有妨害。符合语境;对象错误,楚楚动人:楚楚:鲜明整洁的样子。形容美好的样子引人怜爱。不能用来形容“仙宫”;感情色彩不当,上行下效:效:仿效,跟着学。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贬义词,这里误以为褒义词;正确,抽丝剥茧:丝得一根一根地抽,茧得一层一层地剥。形容分析事物极为细致,而且一步一步很有层次。符合语境。7. B 【解析】A.句式杂糅,“原因是造成的”杂糅,删去“造成的”;B.表述正确;C.搭配不当,“发射升空”不能做下句主语,改为“发射升空的科普小卫星八一少年行”;D.搭配不当, “加剧”不能和“看病贵”搭配,改为“客观上使群众看病贵的现象加剧了”。8. C 【解析】根据对“自己的文化身份”“换取世界舞台入场券的条件”语意的理解,确定为条件关系,排除BD两项;“无论”为条件关系连词,与“都”搭配,排除A项。9. A 【解析】句紧承上文,阐述“决定性瞬间”的具体内涵,句开头“这一概念”紧接句,句开头“这本书”紧接句,句开头的“认为”紧接句的结尾“观点”,阐述“论证”放在最后。10.不合适的微生物会让人情绪低落利用肠道微生物促进精神健康(或:通过调理肠道微生物治疗精神疾病)【解析】文段主要介绍科学家的对“寄居于肠道内的微生物能改变大脑的工作方式”的发现与设想。第一处空格前的“反过来”表明与前文“肠道内合适的微生物会让人情绪开朗”相反,那应该是“不合适的微生物会让人情绪低落”。第二处空格前文是“对精神健康有重要影响”,那就是“微生物对精神健康的影响”,前文是“设想”,自然应是“正面的影响”,据此推断,空格处应是“利用肠道微生物促进精神健康”。二、课内巩固11(1)奥斯维辛早就因它的那段沉重、血腥的历史而出名,人们已经了解了它很多东西。对于追求新闻时效性的记者来说,的确是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可供报道了。 (2)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12实写眼前美景,如果这种美景出现在维也纳蓝色的多瑙河畔,应该是锦上添花。可怕的不是景色本身,而是布热金卡出现了这种景象,“布”的历史与此美景不匹配,以乐景反衬哀情,表达出强烈的愤恨。“布”应该是“灰暗的天空,沉闷的色调”,不合时宜的美景,使人毛骨悚然。21*c13这句运用了对比手法,一边是戕害生命的毒气室和焚尸炉,一边是生机勃勃的生命,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摆在一起,组合成一幅令人难忘的画面,揭露了法西斯摧残美好生命的罪行。“雏菊花”象征着美好的生命,纳粹的残暴终归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暗示生命是不会被彻底摧垮的,正义必将战胜邪恶。14此文与我们平时看到的新闻报道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记者在文章中的参与程度不同。本文把自己参观集中营的感受当成了主要内容来写,是一种纯主观性的报道,作者无一句正面控诉,却强烈的表达出自己的愤懑,字字句句敲打着读者的心,更能感染读者。 写参观者的表现是侧面描写,它对写奥斯威辛的状况有衬托作用。毫无疑问,奥斯威辛集中营,在许多经历了那段历史的人的心中,就是“恐怖”的代名词了。无需具体介绍集中营中那些粘满无辜者鲜血的刑具怎样令人望而战栗,单是参观者所不由自主地显现出的表情、举止以及惊叹,就足以使读者的精神震撼了。源:15观点一:记者对于所报道的事件主要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记者作为旁观者身份出现,只是纯客观记叙,不掺杂自己的感情和判断,只是由事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