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史(上)大题整理2.doc_第1页
中美史(上)大题整理2.doc_第2页
中美史(上)大题整理2.doc_第3页
中美史(上)大题整理2.doc_第4页
中美史(上)大题整理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夏代:(1)器型单调,工艺粗糙(2)器壁匀薄,造型简陋(少数青铜礼器做得比较精巧)(3)素面无纹,作风简朴(装饰基本是圆点,圆块和几何纹饰)(4)青铜器形体受陶器影响,为商代提供了参考;初创期特征【乳钉纹爵】商:纹饰繁缛,风格诡异1器物种类繁多2器壁厚,技艺3纹饰(兽面,云雷,铭文)4通体装饰;早期:1)比较匀薄,纹饰边线清晰深峻,镂刻技术高超,含铅量高2)出现了圆锥形款足,扁足3)纹饰大多复杂兽面纹。【饕餮乳丁纹方鼎】中期:1)器物比早期厚重,尤其口部2)品类增多,3)纹饰特点加强,浮雕出现,4)仍保持不铸铭文的习惯【兽面纹斝】商晚期前:1)方形器大为发展;2)纹饰方面,动物形象比较具体,有主次之分;3)铭文多为一二字,为器物所有者的族徽(出现铭文);【后母戊】商晚期后: 1)器物方面,无肩尊和扁体卣是新出的典型器,出现车马器;2)纹饰最发达,艺术装饰水平达到高峰(动物,神怪为主的兽面纹);装饰纹样以兽面纹,夔龙纹,风鸟纹占主要地位,装饰手法上,采用类似浅浮雕手法突出器壁,又在浮雕纹样上加饰细纹(阴线),其他部分刻饰细密的云雷纹,从而形成三层花的艺术效果。 这时期的准格式多是遍布整个器材,纹样细密华丽。3)有较长的铭文,铸工精细,内容增多;4)出现蹄形足圆鼎较多,双耳簋,平底爵消失【人面钺,四羊方尊,大禾人面方鼎,虎食人卣】商代后期,正式奴隶制社会发展的兴盛阶段,青铜器的发展达到了高峰,这个时期所铸造的青铜器,铜质优良,形状多样,纹饰精致华美。2.商代后期由于经济的发展,物质财富的增加,奴隶主阶级生活更加奢侈,饮酒成风,所以酒器特别多,成套的酒器是青铜器礼器重要的组成部分。西周:周人有计划有目的的改变(殷)商人礼器重酒的习俗体制,而建立起重食的礼器。1)新出现了方形簋;2)长篇铭文盛行(祖先功业和自身业绩)记载了史事;3)出现了新纹饰(鸟兽)【利簋、大盂鼎】西周中晚期:1)鼎,簋,鬲规范化;2)波曲纹的出现3)器物上文字增多,形象圆润【害夫簋;毛公鼎、颂壶】春秋:装饰富丽,风格多变产生了失蜡法,错金银。 【越王勾践剑】2 谢赫与画评在画品序言中,谢赫沿曹植“是知存乎鉴戒者图画也”。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则是首次提出关于“六法”的理论:“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使绘画理论从创作技巧到批评准则上升到自成体系的阶段。“六法”当以“气韵生动”、“骨法用笔”最为重要。“六法”之首是“气韵生动”;生命哲学用于艺术,“气韵生动”当是指人的生命、精神、学识、风度等,应表现在生生不已、变动不居之中。“六法”之二是“骨法用笔”;“骨法”源古代面相术,指人的骨体相貌;画品将“骨法”与“用笔”相联系,既明确了中国绘画与书法密切相关,又指出了线条是造型的基础。综观谢赫对各画家的评论,是要求用笔有骨力,要创新,且“气韵生动”当凭借“骨法用笔”。其余四法属具体技巧:“应物象形”指按物象面貌来表现,不能臆造,“随类赋彩”指据不同对象表现各自的色彩,“经营位置”指精心构图、巧妙设计,“传移模写”指临摹技巧。可以认为,画品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绘画理论批评著作。六法论提出了一个初步完备的绘画理论体系框架从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表达画家对客体的情感和评价,到用笔刻画对象的外形、结构和色彩,以及构图和摹写作品等,总之创作和流传各方面,都概括进去了。自六法论提出后,中国古代绘画进入了理论自觉的时期。后代画家始终把六法作为衡量绘画成败高下的标准。从南朝到现代,六法被运用着、充实着、发展着,从而成为中国古代美术理论最具稳定性、最有涵括力的原则之一。1.画像石:是刻凿在石料上的图画作品,在汉代的石祠和墓室中大量使用。技法有单线阴刻,平面减底刻凿和浅浮雕刻凿等,图像风格质朴古拙,大气浑成。分布:山东、河南、苏北。2.画像砖: 汉画像砖是一种表面有模印、彩绘或雕刻图像的汉族古建筑用砖,它形制多样、图案精彩、主题丰富,深刻反映了汉代的社会风情和审美风格,是中国美术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分布:四川,河南3.汉画的题材:日常生活,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神灵怪物与天象。4.汉画的特色:打气铺陈,重视整体;叙事性,戏剧性强,笔法流动,颇具运动感。1.秦始皇陵: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的陵墓,其规模之大、陪葬坑之多、内涵之丰富,为历代帝王陵墓之冠。其中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代禁卫军的真实写照,纪念碑式的雕刻。一号坑:战车步兵混合编组主体部队(秦皇兵马俑陪葬坑);二号坑:弩兵、战车、骑兵穿插组成的混合部队;三号坑:统领一二号坑的军事指挥部队。 功能:(1)宣扬统一功业,(2)显示王权的威严。 艺术特点:崇尚写实、手法严谨、性格鲜明、形象生动。总体布局上采用了众多的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排山倒海的气势,使人产生敬畏感。 影响: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展现了秦始皇陵的结构布局、设计思想及秦代科技文化的成就,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2.汉代霍去病墓:霍去病是西汉西汉武帝的名将,因有战功,封为骠骑大将军,死后陪葬武帝茂陵旁。有大型石雕散置墓旁,以作纪念。“马踏匈奴”为墓前石刻的主像,为花岗伟晶石雕凿而成,石马昂首站立,尾长拖地,腹下雕手持弓、箭,长须仰面跼蹙挣扎的匈奴人形象,是最具代表性的纪念碑式的作品。其余石雕有石虎、石象、石卧牛、石猪、石鱼、石蟾蜍、石卧马、石跃马、胡人抱熊等,这组石刻都是将一块整石运用圆雕、浮雕和线刻的手法雕刻而成。材料选择和雕刻手法与形体配合,有的注重形态,有的突出神情,形神兼备。猛兽则表现凶猛,马则表现跃起注视前方,牛、象则表现温顺,神态各异。 艺术特点:浮雕,圆雕,线刻艺术融汇在一起。 影响:对以后中国历代陵墓石刻有深远影响,一直为汉以后历代陵墓石刻艺术所继承。3.唐代唐太宗昭陵:昭陵是初唐走向盛唐的实物见证,是了解、研究唐代乃至中国君主专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难得的文物宝库。“昭陵六骏”造型优美,雕刻线条流畅,刀工精细、圆润,是珍贵的古代石刻艺术珍品。六骏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分别名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为纪念这六匹战马,李世民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用浮雕描绘六匹战马列置于陵前;浮雕上方原有唐太宗撰文、欧阳询书写的赞文。艺术特点:石刻所表现的六匹骏马三作奔驰状,三匹为站立状。六骏均为三花马鬃,束尾。这是唐代战马的特征,其鞍、鞯、镫、缰绳等,都逼真地再现了唐代战马的装饰。 影响:浮雕以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歌颂了唐太宗李世民开创江山的丰功伟绩,融艺术性与思想性于一体,为中国古代纪念碑性雕塑的典范。五. 魏晋南北朝时期顾恺之、王羲之、颜真卿的书画作品,风格及影响1.顾恺之: 东晋人,出身世族家庭,它是个典型的士大夫画家,并有三绝画绝、才绝、痴绝之称.艺术表现在艺术创作和理论建树两方面.在艺术实践上,师承卫协,继承发展了卫协艺术风格,将中国绘画以线造型的方法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他用线紧劲连绵,线条运转优美流畅,富有节奏,如“春云浮空,流水行地”。顾恺之在绘画上的另一个特色是塑造人物不再单纯满足于外表的肖似和姿态动作的生动自然,而非常注重“传神写照”善于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和性格特征,使他的作品有一种精润而生动内在魅力;代表作女史箴图烈女仁智图洛神赋图。顾恺之在绘画理论上的贡献,他在总结前人理论和艺术创作实践经验上建构的“传神写照”理论体系,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承上启下的N理论价值;代表作画论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2.王羲之:是中国东晋时期杰出的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他的书风最明显的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写有兰亭集序、临河序、楔贴等,其最有名的作品是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它在中国的书篇中也是名列前茅的,全文生动地记叙了东进的一群文人墨客在兰亭饮酒赋诗的空前盛况,表达了作者对宇宙人生的深沉感喟。其用笔简约,格调淡雅,描写自然风光时候舒爽优雅。手法多样,意趣无穷,脉络清晰,感情深沉,这是其语言风格。从书法鉴赏的角度来看,用笔以中锋为主,间有侧锋,笔画之间纤细轻盈,或笔断而意连,提笔顿挫一任自然,整体布局天机错落,具有潇洒流丽、优美动人的无限魅力。在艺术表现上既有道家的飘逸又有儒家的文质,华美与质朴相结合,是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形神兼备”的艺术作品,从其圆转流美的行书字体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东晋楷法的完备,在行书中透露着楷书的骨力,风格多变,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崇高地位。王羲之使书法不再单是传递思想的工具,还能带给人艺术美感,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不亚于绘画,诗歌,而且他的作品流传海外,是日本书道中尊奉的瑰宝,王羲之的书法艺术也使书法在世界得到了传播。3.颜真卿: 颜真卿的书法初学褚遂良,后又得笔法于张旭,彻底摆脱了初唐的风范,创造了新的时代书风。颜真卿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颜真卿的真书雄秀端庄,结字由初唐的瘦长变为方形,方中见圆,具有向心力。用笔浑厚强劲,善用中锋笔法,饶有筋骨,亦有锋芒,一般横画略细,竖画、点、撇与捺略粗。这一书风,大气磅礴,多力筋骨,具有盛唐的气象。他的行草书,遒劲有力、真情流露,结构沉着,点画飞扬,在王派之后为行草书开一生面。颜真卿的行书遒劲郁勃,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故而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传世作品以碑刻最多,楷书有多宝塔感应碑麻姑仙坛记东方朔画像碑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等,行书有争座位稿,书迹有自书告身祭侄季明文稿。其中颜勤礼碑比较端庄遒劲,但笔画细瘦和其他碑刻不大一样。颜氏家庙碑,书法筋力丰厚,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之一,与其早年时期的作品相比更加浑厚大气,乃晚年之代表作。4. 张旭:张旭书法功力深厚,并以精能之至的笔法和豪放不羁的性情,开创了狂草书风格的典范。代表作有郎官石柱记,全名尚书省郎官石柱记序,唐人陈九言撰,张旭正书;字体取欧阳询、虞世南笔法,端庄严谨,不失规矩,展现出楷书的精妙。宣和书谱中评说:“其名本以颠草,而至于小楷行草又不减草字之妙,其草字虽然奇怪百出,而求其源流,无一点画不该规矩者。”此序楷势精劲凝重,法度森严,雍容闲雅兼而有之,是张旭存世的重要楷书作品。古诗四帖落笔力顶千钧,倾势而下,行笔婉转自如,有急有缓地荡漾在舒畅的韵律中。他的字奔放豪逸,笔画连绵不断,有着飞檐走壁之险。草书之美其实就在于信手即来,一气呵成,给人以痛快淋漓之感。5. 陆探微:南朝刘宋时期画家,在中国画史上是正式以书法入画的创始人,把东汉张芝的草书体运用到绘画上。陆探微与顾恺之一样属密体,陆得其骨其笔劲利,连绵不断有一笔画之称(与王献之的一笔书有相同影响,也暗示其运用了书法的元素),其人物肖像画秀骨清相属清瘦一路。他的画主要特征是:人物外在形象的清秀瘦削和绘画用笔追求如刀刻般的刚劲有力,超越于对外在形式的关注直达理想人格本体的精神层面,所以当人们面对画面时会产生“令人懔懔若对神明”的感觉。6. 曹不兴:三国时著名画家,被称为“佛画之祖”,是文献记载最早一位传奇画家。曹不兴是将形制规范、笔法简略、题材同一的“古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改造的画家。他的笔法精细,肖形技巧高超,他善于创造各种生动逼真的形象,这些造型样式被作为样范而长期广泛的流传,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审美风气。在绘画发展至“存形”的阶段,他的状物手法与细微的描绘,正适应了人们对这一发展的要求。因而相对来讲处于依附地位或装饰地位的“古画”,在他手上开始全面走向了自身的独立发展进程。7.张僧繇:张僧繇擅作人物故事画及宗教画,时人称为超越前人的画家。梁武帝好佛,凡装饰佛寺,多命他画壁。所绘佛像,自成样式,被称为“张家样”,为雕塑者所楷模。亦精肖像,并作风俗画,兼工画龙,有画龙点睛,破壁飞去的传说。张僧繇引书法用笔中的“点、曳、斫、拂”等方法入画,这大大丰富了中国画的技法,同时也给画面带来了新的形式。张僧繇对绘画的另一大贡献是吸收天竺(今印度)佛画中的“凹凸花”技法,能使画面具有立体感,收到逼真的效果。代表作品有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8. 曹仲达曹仲达,中国南北朝北齐画家。擅画人物、肖像、佛教图像,尤精于外国佛像。所画人物以稠密的细线,表现衣服褶纹贴身,“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似刚从水中出来,人称曹衣出水,与唐代画家吴道子的吴带当风画风并称画史。无作品传世,但现存的北朝佛教造像中有与其相似的风格。9. 卫协 西晋画家,擅绘神仙、佛像及人物故事画,冠绝当时。他对六朝重气韵画风的形成最具影响。卫协的人物画正体现了由民间的豪迈风格向士大夫画家的精思巧密风格的过渡。卫协的人物白描法细如蛛丝,饶有笔力,与张墨并称“画圣”。六. 北朝石窟艺术的成就及其与当时历史政治之关系1.成就:(1)云冈石窟:作为我国内地现存较早的石窟之一,在规模样式和表现力方面达到空前的水平,是因为它占有北魏都城的地利(这个地利由于鲜卑族统治者的关系,变得非常突出。)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佛教形象艺术性极高。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汇贯通。(2)龙门石窟(汉地传统成为主导风格):佛教的艺术表现力通过一系列的布局充分发挥出来 ,使佛教石窟艺术达到了一个成熟的境地。在工程技术问题上,使花岗岩呈现了丰富且细腻的机理效果。以图案作重点来突出佛教的象征意义。龙门石窟的形成 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下令迁都洛阳,笃信佛教的孝文帝迁都的同时,没有忘记把佛教的发展中心也转移到洛阳来,他组织修建僧庙、寺院。在此前后还在洛阳以南的龙门伊水两岸,一山开窟造像,由此一个神奇大型石窟群,龙门石窟开始创建。 龙门石窟地处中原,是外来佛的教艺术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土壤之中的丰硕成果,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完整体系的集中表现。(3)敦煌莫高窟:记录了从4世纪以来千年不断的佛教艺术创作史;在此期间,正是中国艺术的程序、流派、门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时期,也是佛教与佛教艺术传入后,建立和发展了中国的佛教理论与佛教宗派,佛教美术艺术成为中国美术艺术的重要门类,是一部完整的宗教地方文化史。从中国绘画美术的门类角度看,敦煌石窟壁画中的人物画、山水画、动物画、装饰图案画都有千年历史,自成体系,数量众多的特点,都可成为独立的人物画史、山水画史、动物画史、装饰图案画史。特别是保存了中国宋代以前即10世纪以前如此丰富的人物画、山水画、动物画、装饰图案的实例,这是世界各国博物馆藏品所未见的。(4)麦积山石窟:最完备的佛教彩塑博物馆(他在石窟艺术史上独树一帜的地方)。在建筑形制上面,这些洞窟开凿在高一百四十余米的悬崖上,从外观上看布局像蜂窝,相互以栈道项连。麦积山的造像手法在圆雕、高浮雕、影塑之外,新添了“薄肉塑”是特别值得重视的艺术创造。其塑像有两大明显的特点:强烈的民族意识和世俗化的趋向。除早期作品外,从北魏塑像开始,差不多所有的佛像都是俯首下视的体态,都有和蔼可亲的面容,虽是天堂的神,却象世俗的人,成为人们美好愿望的化身。从塑像的体形和服饰看,也逐渐在摆脱外来艺术的影响,体现出汉民族的特点。(5)克孜尔石窟:克孜尔石窟是中国开凿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大约开凿于公元3世纪,在公元8-9世纪逐渐停建,延续时间之长在世界各国也是绝无仅有的。反映佛教经典的本生故事画,是克孜尔千佛洞的精华,在世界上堪称一绝。这里的壁画不仅包括飞天、伎乐天、佛塔、菩萨、罗汉、天龙八部、佛本生故事、佛传故事、经变图画,而且还有大量的民间习俗画:古时的生产和生活场面、西域山水、供养人、飞禽走兽等等。2.历史政治关系:(1)中国各地不同文化在对待外来宗教文化时的两大倾向“南方重义理北方重功德。”宗教文化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2)北方诸多政治政权,其统治者有复杂的民族背景,汉文化程度有限,因此信仰的基础更靠近佛教的一面。又因为统治者的文化水平不高,视觉形象就特别容易受到重视和接受。上行下效,在战乱动荡的时代苟延残喘的广大民众,也视佛教为生活的最后希望。北方佛教遗迹表明,这些功德的确注入了“供养人”和匠人们的智慧和信念,使我们体会到艺术与宗教的相通性。(3)北朝各地的佛教艺术遗存提供了认识北方佛教艺术的横向发展线索,当我们做这些纵横的比较时,北方佛教遗存多以石窟这种综合的艺术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比了解南方的就要立体得多。(4)这些造像,他们的第一考虑不是审美需要,而是信仰和服从的需要。不再是古时代的鬼神,而是系统严密的外来宗教。再次意义上,石窟艺术的立体概念,其涵盖的范围就更广大,可以使朝廷出面赞助支持,但更多还是由佛教徒与广大信众的兴建。七.唐代人物画的风格与发展(14为重点)1.阎立本:处于初唐时期,此时的人物画代表人物。他创作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几件前来提亲的吐蕃来使禄东赞的场景;他的绘画将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征成功的塑造出来,劲健的线秒加以深沉的上色,没有背景,人物的动态较为拘谨,注重面部特征的刻画,反映了其对于传统的记成和发展,气质朴实。他的拎一个代表作历代帝王图,描绘从两汉到随带的13位帝王像。透过外貌特征刻画出帝王不同的形象、神态、气质和性格。2.吴道子: 处于盛唐时期,是古代最富盛名的画家之一,被誉为画圣。他的创作成就首先表现在宗教绘画上,其技法的特点是早年行笔细,中年行笔磊落、挥笔如莼菜,人物有八面生意活动。线条运用上在铁线描的基础上把狂草的用笔变为人物画造像的新方法,线条随形体的走势与起伏而变化,有“莼菜条”之称。用色上轻拂丹青,略加以淡彩,设色富丽且显秀淡雅致之风,有“吴装”之称。在人物衣纹描绘上,“其势圆转,而衣纹勾线飘逸生动”用笔气势雄健,故称之“吴带当风”。他在人物画线法有独特的审美意趣,影响着唐以来的画风,时称“吴家样”。代表作为送子天王图。3.张萱: 是盛唐时期的宫廷画家,擅长画人物尤其是画仕女图的题材,常以宫廷游宴为主题。张萱画的妇女形象的特点是以朱色晕染耳根,衣饰华丽,曲眉丰颊,体态肥胖。即“秾丽丰肥”周舫的侍女人物画以当时的关中贵妇为形象依据,特点是“以丰厚为体”。代表作虢国夫人有春图表现的是杨贵妃的妹妹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的形象;捣练图显示四个女子捣练、中间有络线缝制的场面、最后是绷直苏练、熨平。其用笔细致流利,色彩富丽浓重,造型艳丽丰满,其画风成为“张家祥”。他作品中更多表现了妇女温柔与妩媚,有歌舞升平之致。4.周昉:张萱的追随者,主要表现贵族生活的题材,以“神形兼备”见长。代表作挥扇仕女图,用长卷形式描绘宫中嫔妃生活哀怨,深刻揭示人物的心理特征。簪花仕女图创造出了“水月观音”之体,这种画风格称为“周家样”。其画风“丰厚态度,意秾态远”他画贵族妇女注重挖掘她们精神上的苦闷和空虚,反映了贵族奢侈生活后面的精神困境,更能深刻的反映现实,在一点程度上也预示出唐代后期审美意趣由宏丽转向婉约的变化。张萱与周昉的仕女画,开始了一个十分成熟的专题,体现了唐代宫廷趣味的重要方面。并对后世,甚至高丽和日本都产生了影响。从初唐开始,描绘贵族生活的人物画也日益发达,出现了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