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儿童发展心理学.doc_第1页
总结儿童发展心理学.doc_第2页
总结儿童发展心理学.doc_第3页
总结儿童发展心理学.doc_第4页
总结儿童发展心理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 概述主要内容 儿童发展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的关系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儿童心理学研究课题的来源一、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死亡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并结合相应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规律的学科。 从狭义上说,就是指人类个体发展心理学。它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心理和行为的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以及人生各个阶段的心理年龄特征。 从广义上讲,发展心理学包括动物心理或比较心理学比较动物演进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代表性心理,研究动物种系心理发展的图景与规律;比较处于人类不同历史时期的各民族的心理,研究人类种系心理发展的历史轮廓和规律,以及研究人类个体一生心理发展规律的个体发展心理学。狭义:个体心理发展(个体发展心理学) 广义:种系发展(动物心理学) 种族发展(民族心理学) 个体发展(个体发展心理学)个体心理发展阶段: (1)新生儿期(出生1个月)(2)乳儿期(1个月1岁)(3)婴儿期(1岁3岁)(4)幼儿期(3岁6、7岁)(5)童年期(6岁11、12岁) (6)少年期(11、12岁14、15岁) (7)青年早期(14、15岁17、18岁) (8)青年晚期(17、18岁35岁)(9)中年期(35岁60岁)(10)老年期(60岁死亡) 儿童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注意:儿童发展心理学所研究的儿童有一个科学的年龄范围,不同于常识所称的“儿童”,一般是指从出世到青年前期,即从出世到17、18岁左右。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1.描述儿童发展的普遍模式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3.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4.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5.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三、儿童心理学研究课题的来源1.对儿童发展过程本身的探究和描述2.对基本理论假设的检验3.儿童的社会实际问题第二节 基本理论问题一、关于遗传和环境的争论二、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三、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四、发展在时间上的稳定性或不稳定性五、不同情境中的一致性六、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 一、关于遗传和环境的争论 是强调遗传因素对发展的影响,还是强调社会条件对发展的制约? 遗传与环境之争,即天性与教养之争是贯穿发展心理学历史的红线之一。其哲学基础是“先天论”和“经验论”之争。 遗传还是环境:历史性的争论第一阶段:谁的作用?第二阶段:谁的作用更大?第三阶段:二者如何相互作用? 1、 遗传决定论:高尔顿(F.Galton):“一两的遗传胜 过一吨的教育” (优生学);推孟、戈达德(卡里卡克家族的研究,弱智人士 绝育计划、移民智力筛选)、Spearman(G因素得自遗传)、乔姆斯基、威尔逊的社会生物学(进化心理学) 2、环境决定论:行为主义者:华生:“给我一打”(婴儿情绪的习得研究)、斯金纳:超越自由与尊严。思考:家谱分析有什么不足之处?动物遗传学研究为什么要进行动物遗传的研究?动物遗传学研究Thompson(1954)对老鼠进行的选择性繁殖研究证明,“学习能力”是可以遗传的。血缘关系研究众多研究证明,血缘关系越近,智商的相关越高。说明了智商的遗传效应。双生子研究研究假设:同卵双生子的组内差是环境的差异造成,而异卵双生子的组内差是遗传和环境的差异共同造成。假设两组内的环境差异是相同的,则它们的组间差就是由遗传作用造成的。寄养儿童研究Heston和Denny(1986)对精神分裂症的子女寄养他人和正常人子女寄养他人作了对比研究,证明两组之间的差别主要是遗传造成的。生理成熟期研究发现成熟早期是最佳的学习期,早于成熟早期和晚于成熟期的学习效果都不好,这既说明了生理成熟对发展的制约性,同时也说明了适当的教育训练对促进发展是有利的。 3.共同决定论斯腾(W.Stern)的“辐合论”:遗传和环境都会影响心理发展,所占比重因事而异。格塞尔的“自然成熟理论”:某种机能的生理结构未达成熟之前,学习训练是不能进行的,只有在达到足以使某一行为模式出现的发育状态(“成熟状态”)时,训练才能奏效。4.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interactionism)观点:遗传和环境这两种因素是相互依存的,任何一种因素作用的大小、性质都依赖于另一个因素,它们之间不是简单的相加和会合;两个因素之间有相互转化和渗透的关系,即当前对环境刺激作出某种行为反应的有机体,是它的基因和过去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例: 基因型(genotype)与表现型(phenotype)的关系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苯丙酮尿症的控制代表人物: 瑞士皮亚杰、 法国瓦龙 (H.Wallon)、德 沃纳(H. Werner 苏联维列鲁学派 小结: 个体的生物遗传规定了发展的潜在可能范围,而个体的环境教育条件则确定他在此可能范围内的现实水平评价遗传和环境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环境的影响要建立在一定的遗传基础上(同样的环境对于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意义),遗传也要通过环境起作用(遗传仅仅提供一个基因型或反应范围,而现实的表现型则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和环境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环境的影响能通过遗传固定下来,遗传素质在某种意义上又能决定环境。可以说,遗传中有环境,环境中有遗传。 遗传和环境既竞争又合作,它们的相互作用本身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形式,有时遗传占主导,有时环境占主导,都是为了使双方的优势能充分地发挥。二、连续性和阶段性阶段论:心理发展的进程是不连续的,是分阶段进行的,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都有与其他年龄阶段不同的心理的质的规定性。 Freud、Hall 、stern(发展有经常的间断性)piaget、Erikson、 维列鲁学派。 参朱智贤、林崇德儿童心理学史 阶段论与连续论之争夺连续论:心理发展是连续的,是没有什么阶段的。行为主义者皆持连续论 阶段论Vs连续论之争与天性Vs教养之争的关系:遗传决定论者、交互作用论者通常主张阶段论,环境决定论者通常主张连续论。 1、心理发展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阶段性表现为不同的发展阶段有质的不同,高级的发展阶段以低级发展阶段为基础,是从低级发展阶段发展而来。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为例。 2、心理发展的速度是不均衡的。心理发展是质变与量变的统一。发展阶段的划分如何理解年龄特征? 年龄与心理发展的关系1、年龄是心理发展的时间维度 心理发展是指心理随年龄而变化2、心理发展水平同年龄大致对应 (1)心理发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青年期以前上升,中老年时期逐渐下降) (2)心理发展在不同年龄段具有独特的、本质的特征。3、年龄非心理发展的原因 三、主动性和被动性 是强调儿童具有主动发展的潜质,还是强调儿童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影响?四、稳定性和可变性 是强调儿童稳定的心理特性的发展,还是强调环境对儿童的塑造作用?五、情境性和普遍性 是强调行为受具体情境决定的一面,还是强调行为受普遍心理特质的制约?六、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儿童的心理发展有没有关键期或敏感期?第二章 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基础主要内容 生命的开始与遗传基因 胎儿的发育与先天素质 儿童身体、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 儿童动作的发展 第一节 生命的开始与遗传基因 个体的发展是基因型变化为表现型的过程 人体中存在着两类构造和功能不同的细胞 一类是生殖细胞,是由女性的卵细胞和男性的精细胞组成。 另一类是人类所有的其它细胞,称为体细胞或人体细胞。这些细胞构成了诸如骨骼、肌肉、消化、呼吸器官和神经系统这些组织。一、染色体、DNA和基因 个体的基因型是从上代获得的遗传物质。从细胞水平上说,遗传物质就是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从分子水平上说,只要指。 染色体主要由和蛋白质这两类化学物质组成。 从分子水平看,是遗传物质。 现代分子遗传学研究表明,基因是具有特定遗传功能的最小单位,是储存特定遗传信息的功能单位。它是的一个节段。 每一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是恒定的。人体细胞的染色体数是条,即对染色体。 两条染色单体,其大小、形状和结构相同,叫同源染色体。其中一条来自母方,一条来自父方。 在对染色体中,对为常染色体,一对为性染色体。二、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减数分裂是在生殖细胞成熟过程中发生的,特点是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其结果是使得原有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 生殖细胞减数分裂成为配子,即( )和( ) 配子的染色体数目是原来细胞染色体的( ) 通过受精作用,精子和卵子结合成合子。染色体的数目()。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是相反相成的两个过 程,通过这两个不同的过程,形成并保持了两个物种所特有的染色体的数目和内容。三、有丝分裂和细胞增殖四、蛋白质的合成 蛋白质是生命的基本物质 蛋白质的两个功能 蛋白质的种类 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五、显性和隐性基因 等位基因:成对的基因位于染色体的相等的位置上,故称等位基因。 显性基因:在决定子代的性状表现时,其力量较强的,在性状上能表现出来的基因叫显性基因。 隐性基因:在决定子代的性状表现时,其力量较弱的,在性状上未能表现出来的基因叫隐性基因。六、遗传疾病 遗传疾病一般是由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造成的。 基因突变是由细胞内遗传物质的化学成分、链上某一小段由于某种原因所引起的分子结构的变化。突变发生后按照各种遗传方式传递给后代。 遗传性疾病主要有三类: .染色体病(染色体畸变):先天愚型 2.单基因遗传病:血友病、白血病、色盲 3.多基因遗传:唇裂、先天性心脏病等哪些遗传性疾病不宜结婚生育? 不宜结婚:重症精神病、重度智力低下 不宜生育:严重的显性、隐性、多基因遗传疾病遗传疾病如何预防1.孕早期避免接触有害物质2.禁止近亲结婚3.计划生育、少生优生4.产前检查,对习惯性流产者,生过呆傻儿、多发畸形儿的夫妇,进行染色体检查。5.产前诊断,一旦发现患儿应及时终止妊娠。 6.新生儿筛查: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PKU、先天性肾上腺增生哪些情况需要做产前诊断?1.年龄超过35周岁;2.夫妇有近亲血源关系;3.有遗传病家族史;4.以前生过染色体异常的孩子;5.夫妇为不正常染色体携带者;6.孕早期有不良环境因素接触史;7.以往生过无脑儿、脊柱裂或其他先天性畸形儿;8.有习惯性流产史、早产史;9.夫妻中有先天性缺陷;筛查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诊疗技术的提高,新生儿死亡率逐渐降低,而死亡原因中占最大比例的是先天缺陷,临床上每一百个新生儿中约有4-6个先天性缺陷,这些缺陷有一些全然是遗传因素引起的,另一些则是受到遗传及环境多因素的共同影响。 据统计,我国每年出生20-30万肉眼可见的先天性缺陷儿,而在几年后显现出缺陷的患儿竟达80-150万。具有出生缺陷的孩子有25%夭折,尚有75%存活。这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可见,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是利国例民的大事。 对新生儿进行普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有效地避免缺陷儿的发生。 新生儿疾病筛查,具体来说就是要求所有接产单位在新生儿出世吃奶后72小时都要在脚跟采血,然后滴到滤纸上,并保存在冰箱中,定期送往疾病筛查中心进行检验。如苯丙酮尿症在人群中每60人中就有1人为无性状的携带者,而至今尚无方法能识别出谁是携带者。通过筛查就能早发现,早治疗。第二节 胎儿的发育与先天素质一、胎儿的发育过程 .胚种期,也称组织和组织分化前期。 2.胚胎期,怀孕后第二周到第八周,也称细胞和组织分化期。在人的整个生命历程中胚胎期是发育最快的时期。在这个时期胚胎对环境影响非常敏感。 3.胎儿期 ,怀孕后的第三个月到出生为止,也称器官和功能分化期。 二、胎儿正常发育的条件 1.孕妇的营养(卫生、新鲜、全面)一般来说,孕妇要多吃一些含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较丰富的食物。怀孕头三个月,由于生长缓慢,每日增长仅1克,故不需特殊的营养,可在一日三餐中添加营养价值较高的饭菜。 怀孕中期,食欲大增,胎儿生长速度加快,每日可增加10克左右,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加大。孕妇宜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牛奶、鸡蛋、豆制品等,蛋白质是构成胎儿身体最基本的物质,供给充足的蛋白质,有利于胎儿脑细胞的分裂增殖,使大脑发育良好。多吃含钙、铁等无机盐丰富的食物。钙是胎儿骨骼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物质,故需从母体内获得,如果钙缺乏,胎儿出生易得佝偻病,孕妇本人易患骨质软化症。缺铁严重,可减慢胎儿体重增长速度。贫血严重时,会发生早产、死胎及新生儿窒息等。多吃维生素丰富的食物,以满足组织器官生长发育的需要。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有排骨、蛋黄、胡萝卜、谷类、花生、大豆、乳品、鱼虾及各种新鲜蔬菜和水果。怀孕后三个月,孕妇要多吃一些含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较丰富的食物。 饮食注意点: 盐,怀孕期不宜吃得过咸,防止出现高血压、浮肿。 酸性物质,不宜多吃,是致畸胎的元凶之一。山楂不宜多吃,对子宫有兴奋作用,可刺激子宫收缩,甚至流产。 油条,可产生有毒物质,常吃会铝中毒,导致胎儿发育障碍,增加痴呆儿的几率。 咖啡、酒、烟忌。 叶酸,缺乏会使胎儿神经管缺陷。怀孕前三个月后三个月宜补充斯利安。 水果多吃,但不宜吃过多甜水果,防止妊娠糖尿病及肥胖。 鱼多吃,含优质蛋白质、丰富的无机盐,维生素多,脂肪含量低。 海带营养价值高,常吃可补充孕妇体内碘不足。 水多喝。 螃蟹:可做催产打胎药,故忌之。 腌制食品不宜多吃,含亚硝酸盐,进入体内会转化为制癌物质二甲基硝胺。 桂圆不宜多吃,会造成流产。 火锅,生肉可能含有弓形体的幼虫。 冷食要节制,孕妇肠胃对冷热的刺激非常敏感,胎儿对冷的刺激也很敏感。2.孕妇的疾病:远离猫、狗,弓体形病。流感可能使胎儿唇裂。3.药物:着床前药物影响不大,着床后前三个月影响较 大。 4.辐射 电脑,手机,电磁波,远离。 电视,如20寸,三米外观看为宜。 X射线,辐射最严重。 B超,三个月内最好不做,做时强度宜弱,时间宜短,一分钟内。5.孕妇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6.洗澡,15分钟内,34-36度水温,否则,宜使神经发育异常。7.睡觉,左侧位,可预防和治疗妊娠高血压症,如右侧,体积很大的子宫会挤压其它器官。 第三节儿童身体、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一、身体的发展 人体的生长发育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呈波浪式的,发展的速度也不是等速的,有时快,有时慢,交替着进行。儿童的生长有四个显著的时期: 从出生到2岁,发展十分迅速; 2岁到青春期,发展较平缓; 青春期开始,发展急剧迅速,变化极大; 15、16岁到成熟,发展也趋缓慢。身高和体重 儿童发展的主要标志是身高和体重,它们标志着内部器官的发育。从出生到成熟,儿童的身高和体重都在增长,一般女孩长到18岁左右,男孩约长到20岁左右。 第一个高峰在出生后的第一、二年。 第二个高峰在青春发育期。 男、女发育曲线有两次交叉(9-10岁,14-16岁)身体各系统的发展(不平衡) 脑和神经系统(出生,前6年) 淋巴系统(第一个十年发展特快,第二个十年退缩) 生殖系统(第二次发育开始) 身体比例在变化(头尾原则、近远原则) 二、儿童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 脑重量的增加脑皮层结构的复杂化儿童脑电图的特征脑的反射活动第四节儿童动作的发展 儿童动作发展一开始就采取了与动物完全不同的路线。(弱强) 儿童动作发展是在脑和神经中枢、神经、肌肉控制下进行的,因此儿童动作的发展和儿童身体的发展、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有密切关系。一、动作发展的心理意义 (1)动作发展是心理发展的源泉或前提动作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会促进或延缓心理发展水平,建议从早训练婴儿动作,训练的前提是成熟(2)婴儿动作是心理发展的外部表现(3)婴儿动作发展促进了空间认知的发展(4)婴儿动作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二、主要动作的发展 手的抓握动作和独立行走(1)手的抓握(5-6个月出现) 发展重点-五指分化和手眼协调(视动协调)心理发展意义:A 主动探索和认知周围事物B开始操作工具,使动作具有间接性 C使动觉、触觉、视觉等多种感觉协调活动,为知觉发展奠定基础 (2)独立行走心理意义: 婴儿的躯体移动从被动转为主动,使活动具有主动性 主动行走可以扩大认知范围 增加了与周围人的交往机会三、动作发展的规律 从上到下:头部躯干脚,即抬头两手取物坐直立走路。 由近及远:即离躯体近的肌肉动作先发育,再发展离躯体远的动作。如抬高伸臂手指取物。 由粗到细,或者说由大到小:儿童先学会大肌肉的动作,再学会小肌肉的精细动作。 正面的动作先于反面的动作:如婴幼儿先学会手抓东西,再学会放下手中的东西;先学会从坐位拉住栏杆立起,再学会从立位时坐下;先学会向前走,再学会倒退走等。 四、动作发展的阶段 .头部(眼睛、微笑、俯卧抬头坐时头直立仰卧时抬头) .躯干部(翻身、坐) .手臂和手(拇指与四指对立抓握、眼手协调运动) .腿和脚(爬行站立行走) .动作技能(一联串的上百个肌肉与神经的协调动作) .男女有差异(男长肌动作,女短肌动作,跑、跳、投掷为儿童共有因素)五、 动作发展的训练 影响因素:1.生理成熟(主要)2.环境对动作的发展也起到一定的作用3.训练可加速动作发展 生长发育的含义 “生长”一般表示形态的长大,是可以测量的。常用的指标有体重、身高、坐高、头围、胸围、上臂围、大腿围、小腿围、皮下脂肪等。“发育”表示功能的演进,包括全身各系统功能的演进与成熟,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及心理的发展,是质的改变。两者并非截然分开,故体格生长常称为体格发育。 从胎儿到青春期是一个人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儿童生长发育与社会条件、气候、地理、营养、疾病等有密切关系。遗传虽有一定的作用,但后天的生长环境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更大。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1.遗传:遗传决定着儿童体格生长发育的特征、潜力、趋向、限度等,如父母的身高、体重、皮肤颜色等均可遗传给后代。2.性别:男女生长发育各有特点。3.营养:足够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是儿童体格发育的物质基础。营养不良不仅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而且可使肌体免疫、内分泌、神经调节功能低下。 4疾病:孕妇在怀孕期患有感染性疾病或代谢性疾病可影响胎儿的发育,严重的可影响儿童的智力。儿童任何急性慢性等感染性疾病均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内分泌疾病对生长发育影响更大,神经系统感染、外伤等可致儿童智力低下。5.药物:孕妇用药不当会使儿童出生后生长发育缓慢,小儿用药不当可直接、间接地影响其生长发育。6.教育:适当的早期教育可促进儿童神经、心理发育及智能发展。7.生活环境: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完善的医疗保健服务均可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如何评价儿童的体格生长? 评价儿童的体格生长必须掌握两个方面: 1.基本要求:准确的测量用具和测量方法的统一,横向观察和纵向观察相结合。将儿童的测量数据与可参考的标准进行比较为横向观察,横向观察只能了解儿童的体格发育水平;纵向观察即定时对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只有纵向观察才能了解儿童的发育趋势。所有评价数据应遵循我国教育部提出的、由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参考值。 2.评价方法:均值离差法是常用的方法。以儿童各项体格发育指标的均值为基准值,以标准差为离散距,可化为六个等级。六个等级为: 上等:均值加两个标准差以上; 中上等:均值加一个标准差至两个标准差之间; 中+等:均值至均值加一个标准差之间; 中-等:均值至均值减一个标准差之间; 中下等:均值减一个标准差至两个标准差之间; 下等:均值减两个标准差以下。 怎样测量婴幼儿的体重? 家庭测量可用杠杆式钩秤或磅秤。测量时,将婴儿放在兜中称较为安全。 测量的时间和次数:16月的儿童每月测一次;712月的儿童每两个月测一次;1336个月的儿童每三个月测一次;每次测量的时间最好放在儿童“出生日”那天。如儿童是2006年11月1日出生的,那每月测量的时间就为每月的第一天。 测量要求:每次测量采用同一体重计;测量时要检查体重计是否准确;测量要准确,寒冷季节须扣除衣服的重量;测量安排在饭前便后为宜。 怎样测量身高? 身高是一个人从头顶到足底的垂直长度,反映了头部脊柱及下肢骨骼的发育情况。婴儿的身高应采取卧姿。小儿身高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 1.新生儿出生约为50厘米,半岁以内正常身高应每月增长2.5厘米左右;一周岁时,身高等于出生时身高+25厘米;两周岁时身高等于一周岁时身高加10厘米;两到十二周岁时身高等于周岁数7+70厘米。小儿生长速度有快有慢,先快后慢或先慢后快均属正常。 2.属于病态的生长速度变慢要认真鉴别。如果两岁以上的儿童平均每年身高增长小于5厘米,则反映生长缓慢,可能由于内分泌异常或骨骼发育不正常引起的,须及时到医院诊治。 观察婴幼儿的头围与胸围有何意义? 头围的大小与脑与颅骨的发育有关。新生儿头围平均为34厘米 ,出生后前半年增长最快,为910厘米;后半年增加3厘米;1岁时头围平均为46厘米。 胸围代表胸部和肺部的发育。新生儿胸围比头围小12厘米,1岁后胸围赶上头围。儿童营养状况与头、胸围相等时间有密切的关系。儿童营养状况差,其肌肉与脂肪的发育就差,胸围超过头围的时间就晚。养育有何特点? 根据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家长应加强生活上的照料与护理: 1.合理喂养2.早期教育3.体格锻炼4.疾病预防 特殊幼儿大多在动作发展上较为迟缓。有些表现在粗大动作上,有些则在精细动作方面。一般而言,特殊幼儿在动作发展上之特征与问题, 下列几项:1、表现出不正常的反射;2、不正常的肌肉张力;3、无保护自己的反射动作;4、感官、动作协调不佳;5、不当之触觉防御;6、动作发展较一般儿童迟缓; 2岁时 周岁幼儿的体重可达公斤,身高可增至厘米,萌出乳牙个。小儿可自己迈上小滑梯然后滑下,能迈过厘米高的绳子,会迈门槛,会低头钻进矮门,能双脚跳,手的动作更准确,会用勺子吃饭。会说字构成句子,能完成简单的动作,如拾起地上的物品,搬运小凳子。能表达喜、怒、怕,懂简单的歌谣。会学握笔在纸上随意画,会穿木珠,能搭块积木。 3岁时 周岁幼儿的体重可达公斤,身高可增至厘米。此时小儿能跑,能从不高处向下跳,可踮着脚尖走几步。会双脚交替上下楼梯,能迈过不太高的障碍物,会骑儿童三轮车,会洗手、洗脸、脱穿衣服,会从肩上把物体投出,能用纸折长方形,三角形,能一页一页地翻书,用积木搭简单的形状,会画横竖线和圆圈,能说短歌谣,数几个数,能认识画上的东西,认识男女,自称我,表现自尊心、同情心、怕羞,会做模仿操。 4岁时 周岁幼儿的体重可达公斤,身高可增至厘米。此间小儿能身体正直、手脚协调地走路;能按指定的方向行走;能爬梯子,会穿鞋;能走、跑交替地跑米,能快跑追上大皮球;从高处跳下时能保持身体平衡;学拍大皮球,会滚、接球;能唱歌,能画人像,初步思考问题,记忆力强,好发问。 5岁时 周岁幼儿的体重可达公斤,身高可增至厘米。此时小儿走路自然、协调、步子匀。能快跑,能跑着追人玩,走、跑交替米不累,双脚向前跳的很远。往高跳,伸手能碰到挂起厘米高的东西,能把小石子、飞镖等投出很远,能闭眼转圈,能走低的平衡木,能有目的地抛球。会系鞋带。能较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开始识字,能分辨颜色,数十个数,知道物品用途及性能。能摹拟四方形,能自然地穿脱衣服。 6岁时 周岁幼儿的体重可达公斤,身高可增至厘米,乳牙开始脱落。幼儿走步姿势正确,能快跑,跑的时候能躲闪、追逐,跑得协调,能跑、走交替米不累,会大步跨跳、跳绳、跳橡皮筋,平衡能力较强,能闭眼单脚站立,能闭眼向前走,能走地上放着有间隔的砖或木块,能把小石子、沙包、小皮球等投出很远,也能投得准,会拍球、踢球,也能边跑边踢或边跑边拍。能参加简单的劳动,如扫地、擦桌子、剪纸、泥塑、结绳等,能讲故事,能数数,可简单加减,喜欢独立自主,形成性格。 学龄前 孩子的身体发育相比较3岁以前,现在发育速度相对减缓。但是比后期发展还是要快得多。在3-6周岁这个阶段,儿童的身高大约年增长4-7公分,体重年增加4公斤左右。这个时期由于儿童的各项生理的发育速度很快,因此新陈代谢比较旺盛,但是由于身体的生物机体的机能发育还不成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都较弱。 学龄前 这个阶段儿童的骨骼硬度较小,但是弹性非常大,比较而言可塑性强,因此一些舞蹈、体操、武术等项目的训练从这个阶段就开始了。也正因如此,如果儿童长期姿势不正确或受到外伤,就会引起骨骼变形或骨折。 学龄前 肌肉的发育现在还处于发育不平衡阶段,大肌肉群发育的早,小肌肉群发育还不完善,而且肌肉的力量差,特别容易受损伤。这个阶段肌肉发育的特点为,跑、跳已经很熟练,但是手的动手还很笨拙,一些比较精细的动作还不能成功完成。 这时儿童的皮肤非常娇嫩,特别容易受伤或受到感染,对温度的调节功能比成人差,因此当外界温度突变时,容易受凉或中暑,因此要及时增减衣服。 学龄前 心肺的功能比较而言比成人要差,儿童的心肺体积比例大,心脏的收缩力差,平均每分钟心跳90-110次,大强度的运动,会使儿童的心脏负担加重,影响身体健康。肺的弹性较差,对空气的交换量较少,所以儿童呼吸时频率很快,许多儿童为了方便呼吸,养成用嘴呼吸的习惯,易患感冒、肺炎。因此要及时纠正这种习惯,让他们学会用鼻子呼吸。 学龄前 儿童身体中的血含量比成年人多,但是儿童身体中血液中水的成分较多,凝血物质少,出血后血液的凝固速度慢。正常的血色素为13-14克,低于13克为贫血。儿童淋巴细胞较多,嗜中性白细胞较少,所以易感染各种传染病,因此要注意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学龄前 比较而言,学龄前儿童的听觉和嗅觉能力非常强,但是外耳道却比较狭窄,到3岁时外耳壁还未完全骨化和愈合,而且他们的咽鼓管即鼻咽腔与鼓室之间的通道比成人粗短,呈水平位,因此要注意耳鼻的卫生,防止水进入耳内,引起中耳炎。 学龄前 这个阶段儿童的排尿次数多,控制力差。这是因为现阶段儿童的膀胱肌肉层较薄,弹性差,贮尿机能弱,再加上神经系统对排尿过程的调节作用差而形成的。因此,在儿童兴奋或疲劳时特别容易遗尿。另外由于女孩的尿道口经尿道入膀胱的距离短,容易感染,特别要注意外阴的卫生。 学龄前儿童的身体发育总的来讲还不完善,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还很弱,因此在加强锻炼的同时,还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并且要注营养。第三章 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第一节 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感知觉是个体发展中发生最早,成熟最早的心理过程;研究表明,感知觉在婴儿期发展的最快,很多感知觉在婴儿期就已达到成人水平。 感知觉对婴儿心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婴儿通过感知觉获取周围环境的信息,并适应周围的环境。 这一过程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积极的、有选择性的,是对来自周围环境的信息的察觉、组织、综合及对它的解释。一、评定新生儿感知觉的几种方法 研究婴幼儿感知觉的具体方法 1、反射行为 2、习惯化范式(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习惯化:给婴儿反复呈现一个刺激(声音或图片),当刺激物连续呈现若干次以后,婴儿对这种刺激物不再注意。通常用注视时间、心率、吮吸频率作习惯化的指标。 去习惯化:在习惯化形成之后,如果呈现一个新的刺激,又能重新引起婴儿的注意。习惯化范式摸拟曲线 3、身体运动和脸部表情 4、优先注视范式(视觉偏好) 视觉偏好:当给婴儿呈现两个或多个不同刺激时,婴儿很快地注视其中的一个,或者注视其中的一个时间较长。 在逻辑上可以假定:看两个同样的物体会花同样长的时间,看不同的物体所花的时间不同。 “视觉偏好”的运用:可以研究婴儿的视敏度(视力)。 5、激发潜能。 6、操作性条件反射 7、 设备 二、婴儿视觉的发展基本的视觉技能:视觉集中,对光的觉察,视敏度,颜色视觉1.婴儿视觉的发展视觉集中的发展(1)新生儿(02、3周):视觉集中活动尚未形成;表现:两眼活动不协调;原因:眼肌不能很好地协调运动;注意事项:防止斜视(2)3周的婴儿:开始出现视觉集中(3)2个月时:视觉集中出现得最频繁;(4)4个月:视觉集中的水平接近成人,能象成人一样改变晶状体的形状,以看清不同距离的物体视觉集中发展的特点:1)视觉集中的时间、距离都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2)由被动感知到主动搜寻。2.婴儿视觉的发展光的觉察 新生儿一生下来就能觉察光亮,还能区分不同明度的光,但敏感性远低于成人; 在头两个月里,婴儿对光的明度的敏感性发展得很快; 新生儿能觉察移动的灯光。 检查新生儿能否觉察到光,可以用瞳孔反射的方法。3.婴儿视觉的发展视敏度的发展婴儿视敏度发展之特点:1、婴儿在出生头半年内视敏度很差;出生24小时的新生儿的视敏度只有成人的13/100;2、婴儿视力发展极其迅速,大约6至12个月时就能达到正常成年人的视敏度的范围之内(L.B.Cohen etc.,1978)。 3、婴儿生命的头半年是视敏度发的关键期。4、有研究表明,7岁时视敏度发展展最快,10岁前仍有明显发展。研究婴儿视敏度的方法:1、视觉偏好法2、视动眼球震颤法3、视觉诱发电位测量法4.婴儿视觉的发展颜色视觉的发展婴儿颜色视觉发展之特点新生儿无颜色感觉; 2个月时,已对某些不同的波长作区分; 3个月时,颜色视觉的基本功能接近成人,能区分彩色和非彩色; 红色特别能引起婴儿的兴奋; 48个月的婴儿喜欢暖色,不喜欢冷色;喜欢明亮的颜色,不喜欢暗淡的颜色; 儿童掌握颜色的顺序:黄色、红色、绿色、蓝色、紫色、橙色。研究婴儿颜色视觉发展的方法1、视觉偏好法2、脑电记录法3、用“配色法”研究儿童掌握颜色的顺序。5.婴儿视觉的发展婴儿的视觉偏好 奇特的偏好:婴儿偏爱鲜艳的色彩、运动中的物体、物体轮廓线密集的地方、物体黑白对比鲜明处、正常人脸、同心圆等等; 婴儿视觉偏好的意义婴儿对外部事件具有选择性,注意承载信息量最大的轮廓和边线。这丰富了婴儿的早期环境。视觉训练:1、注视活动:2、追视活动: 三、婴儿听觉的发展(一) 婴儿听觉之发展特点:1、听觉的发生:对胎儿是否有听觉众说纷纭,但新生儿肯定具有听觉能力,具有粗略的声音定位能力;2、新生儿还具有对声音的音高、音响和声音的长短具有辨别能力(用习惯化范式研究);3、对语音刺激比非语音刺激更敏感,并且对不同的语音(如paba)作出区辨,2个月左右的婴儿能区别带有不同情感色彩的语音;4、新生儿的听成人讲话时,能准确地使自己的身体运动与讲话的声音模式同步,这可能与遗传机制有关;5、儿童言语听觉敏锐度随年龄而提高,到小学时接近成人。6、儿童听觉能力12、13岁以后一直在增长,成年以后,听觉能力逐渐降低,主要是高频听力的丧失。(二) 听觉训练: 1、言语: 2、音乐 3、追声寻源 四、婴儿嗅觉的发展 嗅觉功能在出生第一天就有表现,并能形成嗅觉的习惯化和嗅觉适应; 出生一周的婴儿就能辨别几种不同气味,并偏爱母亲的体味; 对嗅觉的空间定位相当敏感; 嗅觉的改善一直延续到成年,到老年又衰退。五、婴儿味觉的发展 味觉是新生儿最发达的感觉。有人对早产儿进行研究,认为67个月的胎儿已经具有味觉能力;但也有人对此表示反对,也有实验证据。 新生儿能辨别甜、酸、苦、咸这四种基本味道。能以面部表情和身体活动等方式对甜、酸、苦、咸这四种基本味道作出反应。 五、婴儿肤觉之发展六、婴儿触觉的发展: 几个月的胎儿就有明显的触觉反应; 新生儿的触觉敏感性和触觉分化性都有迅速发展; 一出生就有温觉反应; 婴儿早期就有痛觉反应,但比较微弱和迟钝。触觉在婴儿认识中的作用: 3岁前,触觉在儿童认识活动中占主导地位。随后触觉逐渐与视、听觉相结合,幼儿期触觉的重要性逐渐让位于视、听觉。 触觉不足会引起学习障碍 住在都市大楼公寓或是小家庭的孩子,最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的触觉和平衡感觉(前庭感觉)的教育。 现代的孩子整天关在空调房里,很少出门、吹风、晒太阳,更少有玩沙土、水的机会。加上物质改善后,统一化程度极高,同样的食物口味和衣服的触觉,致使孩子的触觉学习普遍不佳。 第二节 婴儿知觉的发展一、 婴儿空间知觉的发展(形状知觉的发展;深度知觉的发展;大小知觉的发展;方位知觉的发展)I、 婴儿空间知觉的发展婴儿形状知觉的发展 3个月的婴儿已具有分辨简单形状的能力; 幼小婴儿具有模式化的、有组织的视觉世界; 婴儿具有一定的视觉偏好(见图),偏爱一定复杂程度的世界,信息量多的图形和对其具有社会性意义的某些形状,不喜欢没有图案的模式。(一) 婴儿对形状的视觉偏好1、婴儿偏爱观察复杂的模式超过观察简单的模式;2、从出生到六个月的婴儿都有对有图案的圆盘注视的时间更长。3、婴儿喜欢看清晰的图象胜于模糊的图象;喜欢看活动的图形;喜欢看曲线,不喜欢注视直线和角。(二) 婴儿的形状知觉能力强弱的测定Fantz根据婴儿喜欢有图案的模式这一特点,设计了一种巧妙的方法来测定婴儿形状知觉能力的强弱:用黑白相间的线条图,每幅图线条的精细不同,每一幅图都配以同样大小的灰色正方形。当线条图的线条细到婴儿无法区分时,婴儿对线条图和灰色图的注视时间就无差别了。(三) 婴儿的形状知觉能力 新生儿能看清10英寸远处1/8英寸宽的线条; 6个月大的婴儿能看清10英寸远处1/64英寸宽的线条;这说明儿童在新生儿期就具有形状知觉的能力,而且儿童的形状知觉能力提高很快。II、 婴儿空间知觉的发展婴儿深度知觉的发展 研究婴儿的深度知觉的装置 视觉悬崖(E.J.Gibson&R.R.Walk,1960.1961) 婴儿的深度知觉 关于婴儿的深度知觉的争论:儿童的深度知觉是天赋的,还是习得的?实质是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的对立;这一争论体现了认识论上经验论和唯理论对立。关于婴儿深度知觉的研究 E.J.Gibson&R.R.Walk,1960.1961)的研究倾向于证明深度知觉生而有之;发现67个月大的婴儿已经具有深度知觉; J.J.Campos等人的研究倾向于认为,经验尤其是与爬行有关的经验在儿童深度知觉发展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以Nancy Rader为首的一些研究者认为,婴儿的深度知觉的发展是由某种成熟过程决定的,与经验无关。 婴幼儿大小知觉的发展 对图形大小判断的正确性依图形本身的形状而定,即受到图形本身复杂性的影响。III、 婴儿空间知觉的发展婴儿大小知觉的发展 大小知觉发展的特点:1、至少出生68周的婴儿已经具有物体形状和大小知觉的恒常性(T.G.R.Bower); 2、儿童从2岁半到3岁,判别平面图形大小的能力急剧发展;3、估计物体大小的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增长。211岁儿童很少低估远离他们的物体;成人倾向于高估远离他们的物体。IV、 婴儿空间知觉的发展婴儿方位知觉的发展方位知觉的发展:3岁能辨上下;4岁能辨前后;5岁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左右;6岁能完全辨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但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辨别能力尚未发展完善;儿童左右概念的发展: 第一阶段(57岁):能比较固定地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但仍然是自我中心的;第二阶段(79岁):初步地、具体地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对性。虽已去除了自我中心,但在辨别别人的左右时,要依赖自身的动作和表象;第三阶段(911岁):能比较灵活地、概括地掌握左右概念。左右方位的辨别取决于儿童的思维发展水平。二、 婴儿时间知觉的发展 时间的特点:1、非直观性;2、连续性和不可停留性;3、感知的主观性;4、语词的标志性因此,时间知觉存在着极大的困难。儿童感知时间存在极大的困难。 儿童时间知觉的发展阶段:4.5岁5岁:尚未区分时间关系和空间关系;5岁6.5岁:开始把时间次序和空间次序分开,但不完全;7岁8.5岁:最后能区分时间关系和空间关系。7岁是儿童时间知觉发生质变的时期,7岁的儿童已基本上把时间关系和空间关系区分开来。 儿童感知发展的总趋势1、无意性有意性;2、冲动性思考性;3、笼统、未分化精细、分化;4、整体与部分分离统一。三、 跨通道知觉 不少研究者(包括皮亚杰)认为,婴儿出生时各主要感觉通道是完全不协调的,只有通过几个月的感知运动经验,才逐渐学会把来自不同感觉通道的信息联系起来。 另一些研究者则认为,婴儿出生时已拥有跨感觉通道知觉能力,至少他们拥有某种能迅速通过经验获得这种能力的先天倾向。现有证据似乎更倾向于后一种观点,这些证据主要涉及三方面:即视觉听觉、视觉触觉和视觉身体运动模仿的跨通道整合。 跨通道知觉例:58月婴儿面对以下情境:母亲用自己的声音说话;母亲用陌生人的声音说话;陌生人用陌生人的声音说话;陌生人用母亲的声音说话;结果:当声音与面孔不协调时,婴儿有不安、烦恼的表现。第四章 儿童认知发展:传统研究的视角第一节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研究一、皮亚杰简介 发生认知论原理 皮亚杰心理学的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主要研究人类的认识(认知、智力、思维、心理的发生和结构)。 他认为,人类的知识不管多么高深、复杂;都可以追溯到人的童年时期。甚至可以追溯到胚胎时期。儿童出生以后,认识是怎样形成的,智力思维是怎样发展的,它是受哪些因素所制约的,它的内在结构是什么,各种不同水平的智力、思维结构是如何先后出现的,等等。二、思维(认识)的起源1.儿童的认识或思维是从哪来的? 唯心论者认为思维来自于先天遗传; 经验论者认为思维来自对客体的知觉; 皮亚杰相互作用论 认为儿童的思维不是单纯的来自主体,也不是单纯的来自客体,而是来自主体对客体的动作,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外部的动作(图式) 动作 适应 内化了的思维动作 同化 (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量变过程,不引起图式的改变或创新)适应方式 顺应 (改变主体的动作(图式)以适应客体(环境)的变化。(质变过程,引起新的图式)三、思维的结构 图式(scheme):经验的认知结构,是有组织的动作或思维的模式。 运算(operation):是皮亚杰理论的主要概念之一,在这里指的是心理运算。 运算是动作,是内化了的、可逆的、有守恒前提、有逻辑结构的动作。四、思维的机制 皮亚杰认为,心理、智力、思维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主客体的相互作用)。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adaptation),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 适应的本质是机体与环境的平衡(equilibrium) 个体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形式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 心理发展的过程:平衡 不平衡 平衡(适应)五、 思维发展阶段l 感知运动阶段(0-2岁)l 前运算阶段(2-7岁)l 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l 形式运算阶段(11、12- )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1、特点:儿童依靠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构筑动作格式,开始认识客体永久性 (Objectpermanent),末期出现智慧结构。开始区分自己和物体,逐渐的了解动作与效果之间的关系,获得初步的时空观念。 2、成就主体和客体的分化;因果关系联系形成。(二)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一阶段儿童已出现象征性功能,运用象征性符号进行思维,儿童象征性游戏是从象征性思维开始的。象征性思维又叫前概念思维,这些概念是具体的、动作的,而不是抽象的、图式的。 主要智慧特点: 自我中心:三座山实验 不可逆性 泛灵论 (三)具体运算阶段(7-11、12)1、特点:从7岁开始,儿童进入具体运算阶段。什么是运算所谓运算是指在心理上进行操作是外部动作内化为头脑内部的动作(操作)。2、成就获得了守恒性。皮亚杰把概念的稳定性称为守恒。 数目守恒; 长度守恒;液体守恒;面积守恒;体积守恒;重量守恒。(四)形式运算阶段(11、1214、15)特点:儿童思维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