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青青 一个人的流派 教案.doc_第1页
周青青 一个人的流派 教案.doc_第2页
周青青 一个人的流派 教案.doc_第3页
周青青 一个人的流派 教案.doc_第4页
周青青 一个人的流派 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十一节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 平桥二中 周青青教学目的(一)欣赏印象派代表性音乐作品德彪西的大海第一乐章,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印象派的风格特征。(二)知道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和作曲家德彪西。(三)探索印象主义音乐作品和美术作品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赏析大海第一乐章海上从黎明到中午,引导学生积极发挥想象思维,把握音乐作品的音乐形象,感受、体验印象派的音乐风格特征。 (二)着重分辨作品的音色、速度、力度、节奏音型等的变化,以此来分析理解作品。教材分析1、交响音画大海 交响音画大海,作于1905年三月,初演于1905年十月。本曲为德彪西最大的一部交响音乐作品,由三个不同内容的乐章组成,但每个乐章之间又有内在的联系,集中起来构成一部完整的作品。它表现了大海的景色及其富有动态的性格,并通过整个乐队的不同音响,极为强烈地表现出大海中各种画面的色彩。乐曲在时间和空间上给人以完整的海的印象和对海的幻想。新颖的和声、短小的旋律、丰富的音色、自由的发展,这些印象派的手法,都生动地刻画出了一幅幅大海的生动画面。全曲分为三个乐章:一、海上的黎明到中午这一部分顺序描写了:大海的潮水声;夜幕缓慢地揭开,一丝光亮映照在海面上;一轮红日渐渐升起,天空由紫色变为了青色,逐渐地增加了光辉,一幅开阔的大海黎明景色被生动地描绘出来。二、波浪的游戏音乐生动地描绘了白色的浪花拍击海岸时的情景。导入部描写了可爱的小波浪来回动荡的音响。在音乐的继续发展中,英国管奏出可爱的第一个主要动机,给人以幽闲的感觉。三、风和海的对话这一部分开始时,定音鼓的震音刻画出远方激动、飘浮着的雷声。之后,音乐描写了海风吹到海面,引起阵阵骚乱的潮声,犹如风和海的对话。这部作品不仅描绘出了一幅引人入胜的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景物的歌颂和赞美。2、海上从黎明到中午本课重点欣赏第一乐章海上从黎明到中午。乐曲给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大海的画面:夜幕徐缓地揭去,大海从黑夜中苏醒,黎明的朝霞渐渐从阳光映照的水平线上升起,一望无际的汪洋大海美丽动人,充满生机:它时而是蓝,时而是绿,不停地闪烁着诡异的光,涌动着斑斓的色彩。它清澈可见的深处是那样的神秘,它浩大的声响,令人难忘它的威力。媒体策略充分利用视听、影像、图片、文字等相结合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展示,把教学内容、相关资料、过程设计等整合在一起,具有灵活性、实用性和可观赏性、可操作性;达到强化学生对印象派音乐的理解、感受、体验的作用,以扩大学生音乐视野,提高学生音乐审美的目的。教学准备学生:要求在课外从不同渠道查阅有关印象主义音乐的资料(流派的产生、音乐作品与美术作品之间的关系、作曲家德彪西等),并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以备课堂上进行介绍。教师:收集相关的影像,视频、视听、图片等资料,CAI课件制作。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展示法国印象派作家莫奈的美术作品印象日出并出思考题。1、 这幅画给了你哪些直观的感觉?(朦胧、看不清楚、画面有点乱,总之没规则若隐若现的大海。)2、 属于什么风格?(真实地描绘了法国海港城市早晨日出时的光与色给予画家的视觉印象,突破了传统画法的束缚,被称为印象主义绘画)3、 引出课题:(艺术是相通的,在19世纪末,由于受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产生了一种音乐流派叫印象主义音乐)4、 教师归纳: 印象主义音乐产生于十九世纪末,它是受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影响而出现的音乐流派。它力求改变浪漫主义的主观情感表现,采用印象主义的创作手法,渲染神秘朦胧,若隐若现,虚无缘渺的气氛和色彩,主张捕捉自然界的瞬间印象。 二、作者简介:1、学生代表发言,说出你所了解的德彪西。(记录 学生发言情况)2、教师归纳: 德彪西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法国杰出的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和音乐评论家,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人。 他著名的作品有(1)、管弦乐大海牧神午后前奏曲(2)、钢琴曲月光前奏曲练习曲(3)、歌 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是他创作最高峰的作品(4)、室内乐: 弦乐四重奏大提琴奏鸣曲(5)、合唱作品: 浪子中选的小姐圣塞巴斯蒂安之殉难四、印象主义音乐与美术作品的关系三、(一)作品赏析 海上的黎明到中午 1、作品简介 交响素描大海是德彪西最大型的一部交响乐作品,构思始于1903年夏天,这部作品在1905年3月间才最后完成,大海由三个不同内容的乐章组成,第一乐章海上的黎明到中午第二乐章波浪的游戏第三乐章风和海的对话。每个乐章之间又有内在联系,集中起来构成一部完整的作品。 2、分段赏析海上的黎明到中午(1)导入部:由加弱音器的低音弦乐和竖琴的持续低音奏出,加上定音鼓极轻(ppp)的滚奏,描绘了黎明前大海的安祥。在这个主导动机上面,是小提琴由音区下行的音阶式颤音伴随,像破晓前各种昏暗的阴影将被晨光驱散,大海开始苏醒了!(2)第一主题:从简单的双音音型开始,先由长笛和单簧管吹出平行五度的降D大调第一主题:仿佛冉冉上升的太阳映出一瞬淡淡的光辉,万物苏醒,天全亮了木管乐器的乐句舒展开来,立即由法国号加以接应,海的波浪也在骚动,它拍溅着浪花在弦乐器上向高处推进;这主题主要在不同的管乐器中传递,调性与力度的频繁变换,以及插入的一些新动机的交替呈现,就像海本身那样变幻无常:(3)第二主题:由双簧管、第一竖琴和中音提琴组成混合音色奏出第二主题:它与第一主题构成对答,逐渐进入发展部分。 (4)结束部:在这一乐章即将结束时,一个平静的但却令人难忘的众赞歌乐句由英国管吹出:它从弱到强,好似整个大海从海底翻滚而起,到达高潮的顶峰结束。3、视频欣赏全曲海上 从黎明到中午展示思考题:(1)这些片断分别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如平静开阔长笛跳动 浪花飞溅单簧管 弦乐波浪翻滚 铜管乐器等)(2)通过听赏音乐片断,请你说说音乐描绘了大海怎样的景象吗? (大海的潮水声;夜幕慢慢的揭开,一丝光亮映照在海面上;一轮红日渐渐升起,天空由紫色变为青色,逐渐的增加了光辉,一副开阔的大海黎明景色被生动地描绘出来。)(二)、大海从黎明到海上小结(根据讨论分析归纳) 德彪西的大海绝不是单纯的描景音乐。他要捕捉的是诡异的光线和颜色,无常的海面与波涛,水的律动、光的闪烁、影的虚幻、风的空灵,这一切都来自他的体验,大海究竟给他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一一都从他笔下的音乐中流出。(三)亚麻色头发的少女作品赏析1、简介1910至1913年间,德彪西连续创作了24首钢琴小品(曲),他自己称之为前奏曲。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就是其中颇具特色的一首。整首作品短小、精练,通过具有东方色彩的五声音调,刻画出一位清纯的少女形象。主题旋律线条清晰,富于歌唱性,音乐轻柔、飘逸、朦胧,是典型的“印象主义”音乐风格。2、聆听这首钢琴曲由三部曲式构成A(从第1小结至13小节)B(从第11小结至30小节)C(从第28小结至39小节)四、介绍德彪西的创作历程及其音乐风格:1旋律方面:不易歌唱,瞬息万变,轮廓朦胧模糊,但有踪迹可寻。而在其他音乐流派中,特别是民族乐派的旋律,尤其易于歌唱。2节奏上不强调节拍重音。在作品中,音乐小心地柔和流动地遮掩了节奏的律动,从一个小节滑向下一个小节。3和声方面:追求模糊的混合色彩,具有捉摸不定闪烁的图画性质。德彪西强调音程八、五度的平行进行,而这样的平行运动在古典时期是禁用的,他多用其他乐派认为不协和的和声,如二度进行及九和弦等:这样就使他的作品出现了奇妙的色彩。4调式方面:由于更多地运用上述手法,使得印象派的音乐既不在大调上也不在小调上,而在二者之间摇摆,在各种调的边缘徘徊,创造出难以捉摸的效果,就像是印象派绘画中朦胧的轮廓。5在曲式结构上:倾向于小型作品,用简单灵活的形式代替奏鸣曲式结构。五、拓展与延伸1、对比聆听两个音乐片段,分辨这两首音乐属于什么流派。2、古典派大师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与印象派大师德彪西的月光的区别 ?如果说“静”是贝多芬月光的最大特点的话,那么“动”便是德彪西月光的精髓所在。在他的音乐里,月光如水般倾泄,缓缓流淌,充盈整个房间。德彪西的音符是有些离散的,打散了旋律。然而散而不乱,像是溢出的水银在地板或是台阶上走走停停。每一个音符,都给你充分的想象空间。3、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这三个不同时期的流派有何区别 古典主义音乐:严谨、规整;浪漫主义音乐:注重情感的表达;印象主义音乐:突出瞬间的主观印象,表现一种朦胧、飘忽、空旷的美六、总结:总之,印象主义的音乐就是打破传统的束缚,在艺术手法上追求更新的东西。模糊的轮廓,朦胧的色彩,不易分辨的色调变化,不连贯的短小动机的瞬息飘浮,都是印象派音乐明显的标志。它反映了时代变化的初步迹象,是现代音乐许多重要特点和精神意境的发端。(用德彪西的一段话) 我非常热爱音乐。正因为我热爱音乐,我试图让它脱离使它受到抑制的贫乏的传统。音乐是热情洋溢的自由艺术,是室外的艺术,像自然那样无边无际,像风,像天空,像海洋。绝不能把音乐关在屋子里,成为学院派的艺术。“海上从黎明到中午” 这幅素描的结构完全不同于奏鸣曲式,它由两个基本段落组成,另加一小段引子和尾声。前一段基本上在bD大调,用不明显起伏的自由音型发展,以展示海的无边无际的广阔景象;后一段基本上是B大调,在其发展中具有豪放、强烈的色调,整个乐曲记述了从黎明到正午的光的繁复变化。 乐曲开始时,在两个竖琴的呼应和定音鼓轻声滚奏的伴随之下,带弱音器的大提琴奏出一个短小的切分动机这是引子的开始:pp的力度下 这个动机在夜曲的“海妖”中,曾作为一种呼唤出现过,而在这里,它几乎贯穿全曲,且是随后一个重要主题音调的先声。此外,在引子中,在B音上组成的五声音阶音调,也在第一和第三幅素描中以多种形式出现,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在那色彩变化万千的两幅素描之中,也是依赖这个动机来保持其内在的统一和联系的。 引子的基本主题紧接在这个切分动机之后出现,这是带弱音器的小号和英国管齐奏的乐句,由弦乐器声部类似多利安四声和弦的下行音型引入,并以低音弦乐器奏出海的“隆隆”响声相伴。这里,似乎是b小调的调性,但因没有三音、导音而显得比较不稳定;还有,主题同它的伴奏构成的两个声部的进行,以及和弦与旋律进行中明显的四度与五度的不同层次,都创造出一种特别精致的色彩效果。海,自古以来就是数不清的黎明之母,现在,她正在神秘的寂静中缓慢的喘息、蠕动,夜幕渐渐消失,新的一天又来临了七、教学后记 德彪西的海上从黎明到中午是一部很难驾驭的教材。这不仅仅是因为作品的创作技法复杂、专业程度艰深,也因为我们过去对印象主义音乐了解太少、钻研不深。然而,作为近现代的一个重要音乐流派,特别是这一流派对当代音乐又有着深刻的影响,我们再不引导学生去认识了解它,将会给我们的后代留下多么巨大的遗憾?因此即或是再难驾驭的音乐作品,我们也应当引导学生去认识、去理解。 在一般情况下,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要素、音乐表现手段去认识作品的风格特征是比较容易的。而类似大海这样的作品却困难得多了。因为它的音乐要素、音乐表现手段并不像常见的音乐作品那样容易把握。但是,任何事物总是在辩证地存在与发展着的。具体到这部作品上,直接感受、体验音乐的风格,而后再透过客观存在的风格去认识、理解其音乐要素及音乐表现手段。这几乎反而更容易些。这份教案的设计正是从这里切入进去的。 在教学方法上,其一,突出的使用了比较的方法以加深学生的认识与理解。在这里,用德彪西的音乐海上从黎明到中午与莫奈的画印象日出做比较。尽管这二者分属于不同门类的艺术,但在艺术思想、创作手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