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圆磨理论培训资料.docx_第1页
外圆磨理论培训资料.docx_第2页
外圆磨理论培训资料.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圆磨理论培训资料1、 培训目的为增强员工操作外圆磨的技能,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特进行此次培训。2、 相关知识2.1磨削加工基础2.1.1砂轮的安装与修整(1)砂轮安装 一般砂轮采用法兰盘安装,安装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装夹前应进行声音检查。用绳子将砂轮吊起轻击,声音应清脆,没有颤音或杂音。2)两个法兰盘的直径必须相等,使砂轮不会因受弯曲应力而导致破裂。 法兰盘的最小直径应不小于砂轮直径的1/3,在没有防护罩的情况下应不小于2/3。3)砂轮和法兰盘之间必须放橡胶垫片、毛毡等弹性材料,以增加接触面,使砂轮受力均匀。装夹后经静平衡,砂轮应在最高转速下试转5min后才能正式使用。(2)砂轮静平衡调整方法采用手工操作调整砂轮静平衡时,必须使用平衡架、平衡心轴及平衡块、水平仪等工具。1) 摘除通过砂轮重心的最下位置点A。2) 与A点在同一直径上的对应点做一记号B。3) 加入平衡块C,使A和B两点位置不变。4) 再加入平衡块D、E并使A和B两点位置不变。如有变动,可上下调整D、E使A、B两点回复原位。此时砂轮左右已平衡。5) 将砂轮转动90度。如不平衡,将D、E同时向A或B点移动,直到A、B两点平衡为止。6) 参照上述方法继续调整,直至砂轮能在任何方位上稳定下来,砂轮就平衡好了。根据砂轮直径的大小,检查6个或8个方位即可。调整过程中应注意的几点:1) 平衡架要放水平,特别是纵向。2) 将砂轮中的切削液甩净。3) 砂轮要紧固,法兰盘、平衡块要洗净。4) 砂轮、法兰盘内锥孔与平衡心轴配合要紧密,心轴不应弯曲。5) 砂轮平衡后,平衡块应紧固。6) 平衡架最好采用刀口式,因与心轴接触面小,反应较灵敏。(3)修整砂轮1)修整砂轮的基本原则。应根据工件表面精度要求、砂轮性质、工件材料和加工形式等,决定砂轮表面修整的粗细及采用的方法。一、表面精度要求高,砂轮修整的要平细。二、工件材料硬、接触面大、砂轮修整的要粗糙。三、与精磨相比,用于粗磨的砂轮修整得要粗糙。四、横向、纵向进给量大时,砂轮表面要粗糙。五、横向、纵向进给量小时,砂轮表面要平细。六、采用细表面粗糙度、高精度磨削时,砂轮应适当留有空进给。2)砂轮修整的方法:车削法、磨削法、滚压法。(4)砂轮修整工具及其选用:单晶粒金刚石、金刚石片状修整器、金刚石笔(1、L型(链状);2、C型;3、F型;) 常用磨削液的名称及性能1、69-1乳化液:用于磨削钢与铸铁件。原液配比2%5%。2、NL乳化液:乳化剂含量高,低浓度,为浅色透明液,用于磨削钢铁材料及非铁金属。原液配比2%3%。3、防锈乳化液:用于磨削钢铁材料及光学玻璃,加入0.3%亚硝酸钠及0.5%碳酸钠于已配好的乳化液中科进一步提高防锈性能。原液配比2%5%。4、半透明乳化液:用于精磨,配制时可加0.2苯乙醇胺。原液配比2%3%。5、极亚乳化液:有良好的润滑和防锈性能,多用于钢铁材料的磨削。原液配比5%10%。6、420号磨削液:用于高速磨削与缓进给磨削,有时要加消泡剂,如将甘油换为硫化油酸聚氧乙烯醚,可提高磨削效果;如换为氯化硬脂酸聚氧乙烯醚试用于磨In-738叶片。7、3号高负荷磨削液:具有良好的清洗、冷却等性能,有较高的极压性(PK值2500N)适用于缓进给强力磨削。原液配比1.5%3%。8、H-1精磨液:用于高精度磨床,精密磨削,也适用于普通磨削,可代替乳化液和苏打水(不含亚硝酸钠)。原液配比3%4%。9、磨削液:用于磨削钢铁材料与非铁金属。不磨铜件,可不加苯骈三氮唑。原液配比1%2%。2.2外圆磨削外圆磨削是对工件圆柱形、圆锥形外表面,多台阶轴外表面及旋转体外曲面进行的磨削。外圆磨削一般能达到Ra0.321.25m的表面粗糙度值,加工公差等级为IT6IT7级。2.2.1工件的装夹 工件的装夹是否正确、稳固、迅速和方便,将直接影响工件的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和生产率。工件的形状、尺寸、加工要求以及生产条件等具体情况不同,其装夹方法也不同。在外圆磨床上磨削外圆时,工件的装夹方法有以下几种:(1) 前、后顶尖装夹(2) 用三爪自定心卡盘或四爪单动卡盘装夹(3) 用一夹一顶装夹(4) 用心轴和堵头装夹1) 用台阶式心轴装夹工件2) 用小锥度心轴装夹工件3) 用胀力心轴装夹工件4) 用堵头装夹工件2.2.2砂轮的选择外圆磨削应根据所加工工件的材料及技术要求,选择具有适当磨料、粒度、硬度、结合剂的砂轮。如:加工材料磨削要求砂轮的特性磨料粒度硬度结合剂未淬火的碳钢及合金钢粗磨精磨AAF36-F46F46-F60M-NM-QVV2.2.3外圆磨削质量分析(1)表面直波纹(2)表面螺旋纹(3)表面烧伤(4)圆柱度超差:锥度、鼓形、鞍形锥度:1) 工件旋转轴线与工作台运动方向不平行。2) 工件和机床的弹性变形发生变化。校正锥度时,砂轮一定要锋利,工作过程也要保持砂轮锋利。3) 工作台导轨润滑油过多。鼓形:1) 工件刚度差,磨削时产生让刀现象。较少工件弹性变形的方法:减少背吃刀量,增加光磨次数;砂轮保持良好的切削性能;应使用中心架。2) 中心架调整不当。正确调整支承块的压力。3) 机床导轨水平面内的直线度超差。鞍形:1) 磨细长轴时,顶尖顶得太紧使工件弯曲变形。调整尾座顶尖的顶紧力。2) 中心架水平支块压力过大。3) 机床导轨水平面内直线度超差。(5) 两端尺寸较小(或较大)1) 砂轮越出工件端面太多(或太少)。正确调整换向撞块,砂轮越出工件端面约为1/31/2砂轮宽度2) 工作台换向停留时间太长(或太短)(6) 轴肩旁外圆尺寸较大1) 换向时工作台停留时间太短2) 砂轮边角磨损或母线不直(7) 台肩端面圆跳动超差1) 吃刀过大,退刀过快。进刀时要均匀,光磨时间要充分2) 切削液不充分3) 砂轮主轴轴向窜动超差4) 头架、主轴推力轴承间隙过大(8) 端面与轴线的垂直度超差1) 砂轮轴线与工件轴线平行度超差2) 砂轮接触面较大。修整砂轮成内凹形,使砂轮接触工件宽度小于2mm(9)圆度超差1)中心孔形状不正确或中心孔内有污垢、毛刺2)中心孔或顶尖因润滑不良而磨损3)工件顶得过紧或过松4)顶尖锥孔接触不好,有松动5)工件刚度差而毛坯形状误差又大,在磨削时因余量不均匀而引起背吃刀量变化,使工件弹性变形发生相应变化,磨削后未能消除全部误差。正确控制磨削用量。进给量应从大到小,并增加光磨行程6)工件不平衡量过大,在运转时产生跳动,磨削后产生椭圆7)砂轮主轴与轴承配合间隙过大8)尾座、套筒间隙过大9)用于消除横向进给机构螺母间隙的压力太小或没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