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护工中级复习题.doc_第1页
支护工中级复习题.doc_第2页
支护工中级复习题.doc_第3页
支护工中级复习题.doc_第4页
支护工中级复习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支护工中级工理论复习题一、填空题1、断层面的断盘上方叫 。2、综采最大的特大的特点是:使用 支护工作面顶板。3、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矿井空气中氧含量不得低于 。4、每一个入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 。5、隔断风流但又要经常行人或车辆的通风构建物是 。6、顶板事故按一次冒落范围可分为小范围局部冒顶和 两大类。7、采掘空间上方岩层破坏后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拱形结构叫 。8、从开切眼煤壁开始推进到基本顶初次来压时,与采煤工作面煤壁的距离叫 。9、外注式单体液压支柱使用 升柱。10、摩擦式金属支柱的使用期限为 年。11、外注式单体液压支柱使用 升柱。12、摩擦式金属支柱的使用期限为 年。13、每一个入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 。14、隔断风流但又要经常行人或车辆的通风构建物是 。15、顶板事故按一次冒落范围可分为小范围局部冒顶和 两大类。16、断层面的断盘上方叫 。17、综采最大的特大的特点是:使用 支护工作面顶板。18、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矿井空气中氧含量不得低于 。19、采掘空间上方岩层破坏后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拱形结构叫 。20、从开切眼煤壁开始推进到基本顶初次来压时,与采煤工作面煤壁的距离叫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横线上1、把采区划分成许多开采块段,每个开采块段叫做 。 A、阶段 B、区段 C、开采水平2、按矿井 大小划分的矿井类型叫井型。 A、走向长度 B、井田面积 C、设计年生产能力3、今后 支护有逐渐取代其他支护方式的趋势。 A、金属支架 B、锚喷 C、料石砌碹4、长壁式采煤法的特点是工作面 。 A、较长,一端有巷道 B、较短,两端有巷道 C、较长,两端有巷道5、在下列倾角中哪一个属于缓斜煤层的倾角 。 A、18 B、28 C、386、采煤工作面顶板控制方法 。 A、跨落法、充填法、缓慢下沉法、煤柱支撑法 B、人工放顶法、密集支护、煤柱支撑法 C、人工放顶法、充填法、缓慢下沉法7、当事故现场可能危及人员安全时,应首先 。 A、积极抢救 B、安全撤离 C、妥善避难8、任何通风地点都不允许 的存在。 A、串联通风 B、循环风 C、自然通风9、微增阻摩擦式金属支柱的型号HZWA型中的H代表的意义是 。 A、支护 B、支柱 C、微增阻 10、由金属支柱或木支柱与顶帽组成的一柱一帽式斜柱叫 。 A、丛柱 B、点柱 C、戗柱11、循环作业图是以 为横坐标的。 A、8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12、采煤质量标准化矿井要求工作面无一次 直接责任的死亡事故。 A、2人及2人以上 B、3人及3人以上 C、5人及5人以上13、DZ16-25/100规格单体液压支柱的最大高度 。 A、1.0m B、1.6m C、2.5m14、外注式单体液压支柱将柱速度慢可能是由于 。 A、截止阀关闭 B、密闭失效 C、复位弹簧松脱15、下列 类型的支架对基本顶来压控制相对最好。 A、刚性支柱 B、摩擦支柱 C、单体液压支柱 16、下列 摩擦金属支柱的支设方法效果最好。 A、双锲支设法 B、木锲支设法 C、升柱器支设法17、我国目前绝大多数采煤工作面采用 控制顶板。 A、跨落法 B、充填法 C、煤柱支撑法18、回柱工作面回柱的顺序是以 的原则进行的。 A、由下向上,由外向里 B、由下向上,由里向外 C、由上向下,由里向外19、刚性支架的稳定性 。 A、很好 B、较差 C、很差20、采煤工作面基本支护悬臂方式有 两种。 A、左悬臂和右悬臂 B、前悬臂和后悬臂 C、正悬臂和倒悬臂21、当事故现场可能危及人员安全时,应首先 。 A、积极抢救 B、安全撤离 C、妥善避难22、长壁式采煤法的特点是工作面 。 A、较长,一端有巷道 B、较短,两端有巷道 C、较长,两端有巷道23、今后 支护有逐渐取代其他支护方式的趋势。 A、金属支架 B、锚喷 C、料石砌碹24、按矿井 大小划分的矿井类型叫井型。 A、走向长度 B、井田面积 C、设计年生产能力25、把采区划分成许多开采块段,每个开采块段叫做 。 A、阶段 B、区段 C、开采水平26、由金属支柱或木支柱与顶帽组成的一柱一帽式斜柱叫 。 A、丛柱 B、点柱 C、戗柱27、循环作业图是以 为横坐标的。 A、8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28、微增阻摩擦式金属支柱的型号HZWA型中的H代表的意义是 。 A、支护 B、支柱 C、微增阻 29、外注式单体液压支柱将柱速度慢可能是由于 。 A、截止阀关闭 B、密闭失效 C、复位弹簧松脱30、采煤质量标准化矿井要求工作面无一次 直接责任的死亡事故。 A、2人及2人以上 B、3人及3人以上 C、5人及5人以上31、DZ16-25/100规格单体液压支柱的最大高度 。 A、1.0m B、1.6m C、2.5m32、在下列倾角中哪一个属于缓斜煤层的倾角 。 A、18 B、28 C、3833、采煤工作面顶板控制方法 。 A、跨落法、充填法、缓慢下沉法、煤柱支撑法 B、人工放顶法、密集支护、煤柱支撑法 C、人工放顶法、充填法、缓慢下沉法34、任何通风地点都不允许 的存在。 A、串联通风 B、循环风 C、自然通风35、刚性支架的稳定性 。 A、很好 B、较差 C、很差36、采煤工作面基本支护悬臂方式有 两种。 A、左悬臂和右悬臂 B、前悬臂和后悬臂 C、正悬臂和倒悬臂37、我国目前绝大多数采煤工作面采用 控制顶板。 A、跨落法 B、充填法 C、煤柱支撑法38、下列 摩擦金属支柱的支设方法效果最好。 A、双锲支设法 B、木锲支设法 C、升柱器支设法39、回柱工作面回柱的顺序是以 的原则进行的。 A、由下向上,由外向里 B、由下向上,由里向外 C、由上向下,由里向外40、下列 类型的支架对基本顶来压控制相对最好。 A、刚性支柱 B、摩擦支柱 C、单体液压支柱三、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在括号内打“”1、在物体的三视图中,物体的高可以从俯视图中表示出来。 ( ) 2、沉积岩的特西征是由层理和化石的存在。 ( ) 3、节理与煤层垂直或斜交,层理与煤层呈平行状态。 ( ) 4、在作业空间允许的情况下适当缩小控顶宽度,有利于顶板在控顶区内的完整性。( )5、支架的初撑力过低。容易造成直接顶的下沉、离层。 ( ) 6、工人对所在岗位的安全工作负有责任。 ( ) 7、当空气中氧气含量低于12%时,不能发生瓦斯爆炸。 ( ) 8、水棚、岩粉棚、水袋等能阻止井下瓦斯爆炸。 ( ) 9、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使用整体液压支架支护顶板。 ( ) 10、托棚一般是由一梁三柱组成。 ( )11、工人对所在岗位的安全工作负有责任。 ( ) 12、当空气中氧气含量低于12%时,不能发生瓦斯爆炸。 ( ) 13、水棚、岩粉棚、水袋等能阻止井下瓦斯爆炸。 ( ) 14、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使用整体液压支架支护顶板。 ( ) 15、在物体的三视图中,物体的高可以从俯视图中表示出来。 ( ) 16、沉积岩的特西征是由层理和化石的存在。 ( ) 17、节理与煤层垂直或斜交,层理与煤层呈平行状态。 ( ) 18、在作业空间允许的情况下适当缩小控顶宽度,有利于顶板在控顶区内的完整性。( )19、支架的初撑力过低。容易造成直接顶的下沉、离层。 ( ) 20、托棚一般是由一梁三柱组成。 ( ) 工作单位 准考证号 姓名 姓 名 不 许 写 在 密 封 线 外,否 则 试 卷 作 废 密 封 线 内 不 准 答 题四、简答1、矿山压力在采煤工作面有哪些显现?2、液压切顶支柱的作用是什么3、悬臂梁支架按支架布置方式分为几种?五、计算题 某采煤工作面计划每日搞6个循环,5月份全月30个工作日共完成168个正规循环,求该工作面的正规循环率是多少? 答案一、填空题; 1、上盘 2、移式液压支架 3、20% 4、自救器 5、风门 6、大面积切顶 7、自然平衡拱 8、初次来压步距 9、柱内循环油 10、2311、柱内循环油 12、 23 13、自救 14、风门。15、大冒顶16、上盘17、自移式液压支架18、20%。19、自然平衡拱。20、初次来压步距。二、选择题 15 ACACA 610 ABBAB 1115 CBBCC 1620 CABCC21、B 22、C 23、A 24 、C 25、A 26、B 27、C 28、A 29、C 30、B 31、B 32、A 33、A 34、B 35、C 36、C 37、A 38、C 39、B 40C三、判断题 110 11、12、13、14、15、16、17、18、19、20、四、1、矿山压力杂采煤工作面有哪些显现? 答 1) 顶板下沉,产生裂隙,发生局部冒顶或大面积冒顶。 2)工作面内的支架变形,折断或使支柱插入底板岩石内。 3)在倾角较大的采煤工作面中,发生底板鼓起,滑动等现象。 4)工作面的煤壁片帮,或煤岩被压出等现象。2、液压切顶支柱的作用是什么? 答:液压切顶支柱的作用:切断采空区与工作面控顶区顶板的联系,切断采空区的悬顶,保证工作面安全生产。并可取消木垛,矸石带,密集放顶支柱等特殊支护。3、悬臂梁支架按支架布置方式分为几种? 答: 1)齐梁直线柱式 2)错梁直线柱式 3)错梁交错柱式4、采煤工作面的回采工艺有哪些主要程序组成? 答:1 破煤 2 装煤 3 运煤 4 支护 5 采空区处理5、煤电钻在使用中怎样维护和保养? 答:1)煤电钻在井下必须放在干燥、通风良好和安全的地方。 2)使用时必须轻拿轻放,不得任意摔扔。 3)打眼时要随时摸壳体,如发热到烫手的程度(温度超过50)时,必须停止工作,进行冷却。 4)建立进钻维修责任制,定期检修。 5)减速器每周清洗一次并加油。6、冒顶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1)思想认识不足,工作麻痹大意是发生冒顶事故的思想根源。 2)地质构造不清,顶板压力呈现规律不明是发生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