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同步试题.docx_第1页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同步试题.docx_第2页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同步试题.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1. 九一八事变后,知名民主人士何香凝将自己的裙子送给蒋介石,并在裙子上赋诗一首:“妄自称男儿,甘受敌人气。不战送江山,万世同羞耻”诗中的“江山”是指( )A. 平津地区 B. 东北地区 C. 华北地区 D. 华东地区2.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他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举行了示威游行。这一运动是( )A. 五四运动 B. 九一八事变 C. 西安事变 D. 一二九运动3. 1936年的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称:“蒋介石将军,虽已失去自由,但中国政局仍为彼所操持,全世界闻讯之余,皆为之震惊。”报纸报道的历史事件是(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C. 七七事变 D. 华北事变4.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少帅张学良的部队冲入委员长的行营,要求他停止对共产党的围剿,以便一致对日抗战。这兵变的目的既达,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可以解读为( )A. 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B.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C. 全面抗战正式开始 D. 中国开始局部抗战5. 下图是号称“中国第一所流亡大学”东北大学的迁徙路线图(局部)。图中东北大学迁到北平的原因是( )A. 积极参加全国抗日救亡运动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C. 中国国内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D.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形势所迫6. 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日本有人评论说:“这使对中国不利而对日本有利的主要因素,一齐消失了。”这里的“主要因素”是指( )A. 中国内战不断,四分五裂B. 蒋介石政府开始联共抗日C. 日本推行全面侵华政策D. 西安事变削弱了日本的侵华力量答案及解析1.【答案】B【解析】依据课本所学,1931年9月18日,非法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军队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炮轰沈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蒋介石命令东北守军采取不抵抗政策,日军很快占领东三省。东北3000万人民,在日军的铁蹄下饱受奴役。因此,诗中的江山主要指的是东北地区。B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2.【答案】D【解析】依据课本所学,日军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华北危机严重,严峻的形式使北平学生们痛感“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1935年12月9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冒着严寒聚集在新华门前,向国民党当局请愿他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并举行游行示威。这就是著名的一二九运动。D项符合题意;五四运动的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等,A项不合题意;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发动的,B项不合题意;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C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3.【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内容“1936年,蒋介石将军,虽已失去自由”,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是指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中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扣押了蒋介石,逼蒋抗日,所以说蒋介石失去自由。故选B。4.【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西安事变有关知识的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题文材料反映的是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促进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出现。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5.【答案】D【解析】本题难度适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1937年蒋介石发表讲话后才正式形成,所以排除AB,C是明显错误,答案选D。6.【答案】A【解析】依据课本所学,日本战略东北,策动“华北自治运动”,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而此时中国内战不断,四分五裂。中国爱国人士开始意思到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1936年西安事变是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逼蒋抗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对峙局面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这使对中国不利而对日本有利的主要因素,一齐消失了。”A项符合题意;“蒋介石政府开始联共抗日”是西安事变后对中国有利而对日本不利的因素,不符合题干中“对中国不利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